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

合集下载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础--神经体液免疫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础--神经体液免疫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教学内容分析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内环境的稳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内容较多,重在使学生认识到稳态是生命系统能够正常存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依靠机体内部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该网络的形成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其调节的机制是反馈调节。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能够认识到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依靠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其中每种调节方式的过程也熟悉,但是对于从分子、细胞、个体生命系统水平上三种调节机制各自的特点、共有的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理解的还不够深刻、透彻,认识不到机体稳态调节的过程是信息传递及信息反馈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基础---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归
纳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稳态的观点,信息论的观点,领悟系统分析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网络的形成及特点。

2、机体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

教学难点: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的作用。

教学设计思路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人体自我生理调节是如何作用的

人体自我生理调节是如何作用的

人体自我生理调节是如何作用的人体生理的自我调节主要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人体生理的自我调节不仅能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而且能在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是人体抗病能力、调节能力、愈合能力等综合能力以及身体健康的基础。

人体自我调节的途径体液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激素。

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概括地说,人体的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是主要方式,同时,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反馈调节也在其中发挥作用,它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方式,例如,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神经调节具有反应快、持续时间短的特点,而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反应慢、持续时间长,两者的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人体如何实现自我调节?以具有泵血功能的心脏为例,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其中心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心脏的活动,而心迷走神经兴奋抑制心脏活动。

例如,当你突然遇到危险或情绪激动时,你会感到心脏怦怦乱跳,大脑皮层会异常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

这些激素能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

而支配血管平滑肌分为缩血管神经和舒血管神经,大部分血管平滑肌仅受缩血管神经支配,会引起血管舒张,使局部组织血流量增加。

人体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之一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发育、心血管功能稳态、电解质和体液平衡维持以及血压调节有重要作用。

血管紧张素通过与细胞膜表面高度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这种激素与受体结合的方式也是体液调节的主要作用形式。

人体自我调节的应用生活中,嗜辣者不一定都会患胃溃疡,肥胖者也不一定均患有心脏病和中风,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否致病,与人体生理自我调节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这种功能异常或丧失,再好的保健品和药品都是亡羊补牢。

生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

生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

生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
生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免疫调节。

1.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对生理过程进行调控。

它包括感受器的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的神经元,以及通过神经冲动传导和神经递质释放来调节身体各个系统的活动。

例如,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我们可以感受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感觉到寒冷时,我们会打喷嚏或颤抖以增加体温。

2. 内分泌调节:内分泌调节是通过内分泌系统对生理过程进行调控。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如脑垂体、甲状腺、胰岛等)和它们分泌的激素组成。

这些激素通过血液传递到相应的靶组织或器官,调节其功能和代谢。

例如,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体温、能量代谢和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理过程。

3.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通过免疫系统对生理过程进行调控。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和免疫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

它们通过识别和攻击病原体、调控炎症反应等方式来维护机体的免疫平衡和稳态。

例如,当机体感染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会启动免疫反应,释放炎症介质来清除病原体,并最终恢复机体的健康状态。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①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

②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3、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4、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5、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促进钾的分泌,从而维持水盐平衡;而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量,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维持水平衡。

6、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1.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描写了秋季天气变冷的景色。

秋季人特别容易感冒,表现为:畏寒、发热、咳嗽、头疼,有时还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如图1为人体血糖、体温和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图3中①~④表示甲刺激所引起的调节过程,(1)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长。

(2)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准确而缓慢。

(3)单细胞生物只有体液调节。

(4)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均在下丘脑。

(5)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其产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6)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增加。

(7)图1中途径①属于血糖调节,胰岛B细胞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8)图1中途径②属于体温调节,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9)图1中途径③属于水盐平衡调节,激素D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的(10)图1中激素A、C、D都能定向运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起作用(11)图2激素③④之间和激素④⑦之间均具有协同作用(12)图2C表示肾上腺髓质,D、E分别表示垂体和肾脏(13)图2寒冷条件下,激素⑤⑥分泌增多,激素④⑦分泌也增加(14)图2寒冷刺激通过下丘脑促使C分泌④属于神经-体液调节(15)图3中乙表示下丘脑,②过程中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运输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实现(16)图3中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胰岛”过程属于神经调节(17)图3中若甲刺激为寒冷条件,则“甲刺激→乙→垂体→甲状腺”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18)图3中若甲刺激为食物过咸,则在乙处下丘脑产生渴觉,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19)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该激素能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20)血浆内的CO2浓度升高,刺激下丘脑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21)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同时时促进胃肠运动(22)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促进肌糖原分解,补充血糖(23)摄入较多的食盐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渗透压随之升高,醛固酮分泌减少(24)人体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25)人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其体内抗利尿激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多(26)人在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产热量增加[知识点]激素调节的过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答案](1)(3)(4)(7)(11)(12)(13)(15)(16)(17)(22)(23)(24)(26)[解析]甲状腺激素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大题习题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大题习题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综合大题习题20题1.“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

用吃喝来御寒,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______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并使之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的______增加,该激素作用于______细胞。

(2)葡萄酒中所含的乙醇能使大脑的相关神经中枢系统兴奋。

适量地饮葡萄酒有利于缓解疲劳,松弛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的新陈代谢等。

当乙醇刺激的神经元的轴突上某部位时,这个部位的细胞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答案】 (1). 产热量和散热量 (2).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 垂体(4).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解析】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的调节,在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过程。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在垂体上,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在甲状腺上,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详解】(1)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并使之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

(2)当乙醇刺激的神经元的轴突上某部位产生兴奋时,这个部位的细胞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点睛】1.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能作用在垂体上,因为只有在垂体上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2.神经细胞未受刺激时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刺激兴奋时变成外负内正。

2.下丘脑是机体调节过程中联系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枢纽。

(1)研究表明,人体在摄入250毫升的某酒精饮料后会排出800毫升至100毫升的水,排出水分相当于摄入水分的4倍,导致机体脱水。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教案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教案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教案免疫系统是人体内部的一种防御机制,能够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病毒、细菌和其他外部有害物质的入侵。

它是一个复杂协同的系统,由各种不同的细胞和分子组成。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精神和生理因素会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两种主要的影响力,它们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神经调节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神经系统是心理和身体功能的主要控制中枢,也是免疫系统的调节器。

有两种主要类型的神经控制免疫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系统是兴奋的,主要作用是让身体处于高度警惕的状态,这样它就可以对外部的威胁做出及时反应。

副交感神经系统则是平静的,主要起到缓解紧张的作用。

神经系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影响免疫系统中的细胞:1.分泌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与细胞通信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通过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到细胞外,与特定的细胞膜受体结合并传递信息。

神经递质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是引导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

2.细胞通过突触前神经元直接受到神经元影响神经元可以通过突触直接接触到免疫细胞,并影响它们的活动。

例如,某些神经元可以直接刺激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病原体的白细胞),从而增强免疫反应。

3.神经系统影响激素分泌神经系统也可以通过激素和免疫系统进行通信。

这些激素可以影响到T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动方式。

例如,去甲肾上腺素可以提高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和内质网递呈效率。

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有助于维持免疫细胞内部稳定环境及其功能的定向性和准确性。

通过神经调节,我们的身体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处于预期的免疫状态。

二、体液调节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体液调节也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调节机制。

全身液体体积是体液调节机制的关键部分,它维持了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参数,如血压、pH和离子平衡。

体液调节机制还可以通过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细胞进行调节。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动。

激素是体内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C
19
三、总结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序号 1 2 作用 调节中枢 分泌激素 举例 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 中枢,水盐调节中枢 促**激素释放激素、 抗利尿激素 渗透压感受器
3 4
作为感受器
调节生物节律
小结:
体液调节的概念
体液中的化学物质;体液传送
区别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联系
体温调节 二者协调的实例分析
节,还包括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如CO2等,因 此并非都由内分泌腺产生。
二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1、体温调节
冷觉感受器
温觉感受器
1、体温调节
体温的平衡:
体温恒定的原理
产热 = 散热
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 分解释放能量(肝脏、 骨骼肌最多)
汗液的蒸发 主要通过________ 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 ______________ ,其次 还有 呼气、排尿、排便 _____________ 。
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 吸收,减少尿量 由 下丘脑 合成和分泌,由 垂体 释放
[讨论题]请用实例一和实例二进一步阐 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意义:通
过神经调节 和体液调节 的协调作用, 神经调节 共同维持内 与 环境的稳态, 体液调节 2、内分泌腺分泌的某些 使动物体的 的 关 系 激素也可影响神经系统的 各种生命活 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 动正常进行, 以适应外环 素影响脑的发育和神经系 境的变化。
神经中枢、调节方式
水盐平衡调节
神经中枢、调节方式
【训练1】下图是健康人从温暖环境突然进入寒 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模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B.图中①→③→④→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 D.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 速率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免疫 系统
干扰素等
糖皮质激 素等
内分 泌系统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调节网络
神经 系统
免疫 系统
干扰素等 糖皮质激素等
内分 泌系 统
【即时训练】1.炎症发生时,疼痛是一种防御性的保护反应。研 究发现,炎症因子ILs能够促进痛觉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 但过量的炎症因子会造成免疫过强,自身器官受到损伤。2019年 底出现的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部分重症患者体内细胞产 生了过量的炎症因子,在治疗方法上可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来对 抗强大的炎症反应。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炎症因子促进钙离子通道蛋白的合成,并促进
该离子通道与细胞膜结合

(3)若使用 Ca2+阻滞剂抑制神经细胞膜 Ca2+通道的开放,则能减缓炎症因子引起的疼痛,为探究 Ca2+
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
对照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实验组:向突触小体施加适量
的 Ca2+通道阻滞剂,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结果是实验组神

B.在二次免疫中,抗体可由浆细胞与记忆 B 细胞合成并分泌
C.过敏体质的病人,只要使用抗生素,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D.用药前做耐药试验的原因是抗生素滥用诱导细菌发生耐
药突变
答案为A
5.(2019·全国卷Ⅲ,T30)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
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小鼠分组 A 组 B 组 C 组 D 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神经—体液—免疫”稳态调节网络

“神经—体液—免疫”稳态调节网络

“神经—体液—免疫”稳态调节网络谭家学(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第二中学442500)内环境的稳态需要机体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共同发挥作用。

【知识体系】一、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神经元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会产生兴奋。

1.反射弧的结构。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通常构成反射弧的五个环节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静息电位的形成——外正内负:在静息状态时,细胞内的钾离子的浓度比细胞外高,因此K+ 穿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外,使膜内形成了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

②动作电位的形成——外负内正:受刺激时膜通透性改变,膜外Na+内流,膜两侧的静息电位差急剧减小,直到形成膜内正电位,膜外负电位。

③传导特点: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②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过程:轴突→突触小泡→递质→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胞体或树突。

突触中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小体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信号转换:化学信号→电信号。

③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所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

既可以传递兴奋,也可以传递抑制。

【例1】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

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__。

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___。

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会形成痛觉。

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讲义 第4章 第2节 第2课时 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讲义 第4章 第2节 第2课时 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第2课时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学习目标] 1.概述细胞免疫的过程。

2.认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

一、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1.细胞免疫的概念: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就要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2.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①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

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

③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判断正误(1)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2)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直接将病原体消灭()答案(1)×(2)×任务一:分析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1.探究细胞免疫的研究历程资料1:1883年,俄国学者梅契尼科夫提出原始的细胞免疫学说,他认为吞噬细胞是执行抗感染免疫作用的细胞。

资料2:1942年,蔡斯和兰德施泰纳用致敏豚鼠血清给正常动物注射后做结核菌素免疫实验,结果没有出现阳性反应。

当转输淋巴细胞后,结核菌素反应出现阳性结果。

证实了此免疫反应是由淋巴细胞引起的。

此后,科学家将细胞免疫的概念改为由淋巴细胞引起的特异性免疫,这是现代的细胞免疫概念。

资料3:1974年,辛克纳吉和杜赫提证实小鼠T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时,不仅需要特异性识别抗原种类,而且同时需要识别MHC分子,这种现象也称为MHC限制性。

注:当细胞被病原体感染时,细胞降解抗原并将其加工成抗原多肽片段,再以抗原肽-MHC 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

资料4:1980年莱因茨和斯基洛斯曼根据分化标志和功能将T细胞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两个亚群。

此外,研究发现被抗原呈递细胞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进而分化为具有效应功能的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

神经调节1、神经系统 (1)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大脑、小脑和脑干)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从脑和脊髓发出的遍布全身的神经。

(2)基本单位——神经元①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和树突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称为神经末梢。

)②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③种类: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组成理活动的结构。

4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 +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 +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小体神经末梢(3)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传递结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传递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

(3)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传递方向:单向。

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3)若B花盆旋转,暗箱不随转盘转,B花盆中的小苗生长情况如何 B花盆中的小苗处于暗室,直立生长。

11.(2007· 湖北)自然生长的植 物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各种植物 激素都有明显变化,有植物学家 研究了某种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激 素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在幼果生长的细胞分裂和 细胞伸长时期生长素浓度较高,其原因是
淋巴因子就是具有免疫活性的物质。比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 等。淋巴因子的主要作用是加强其它免疫细胞的杀伤力来起作用 的。 辅助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受抗原刺激可产生淋巴因子,并释放淋 巴因子,激活致敏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 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也可以产生淋巴因子。 此外,可产生淋巴因子的还有巨噬细胞等。
2、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传导:通过突触传递,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通过扩散, 与突出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后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信号的转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传递特点: ⑴单向不可逆的 ⑵突触延搁。 由于突触延搁,其传递速度明显慢于神经纤维上的传递速度。 正是突触延搁,若经过的突触数目越多,反应历时的时间越长。
脱 落 酸
赤 霉 素
根冠、老叶、茎 各器官、组织中都 有,将要脱落或休 眠的器官和组织中 较多,逆境条件下 会增多 未成熟的种子和 较多存在于植株生 果实、幼叶、幼 长旺盛的部位,如 茎端、嫩叶、尖、 根和茎尖 果实和种子
促进生长的原理 二重性
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生长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下端
例2. 图2中,A、B花盆放在具有一定转速的匀速旋转的转盘上。 A放在开小窗的暗箱内,暗箱放在转盘正中;B放在转盘正中,外 套上开小窗的暗室。回答下列各问题:

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摘要本文对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免疫调节进行了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体活动的调节。

关键词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免疫调节人体是一个高度有序的整体,体内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都按一定的形式组成并维持内环境的的相对稳定。

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组织、细胞不断进行新陈代谢而新陈代谢又会不断扰乱内环境的稳态,同时机体还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不断刺激也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机体可通过体内的多种调节机制对各种内、外环境变化作出有效调节,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态,维持机体正常活动。

机体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免疫调节。

神经调节是人体生理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神经调节主要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接受各种刺激,并转化为生物电信号—神经冲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冲动到反射中枢)、反射中枢(位于脑和骨髓,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加工处理并发出神经冲动)、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冲动到效应器)和效应器(产生反应的器官)五个部分,任何一个环节被阻断或破坏,都将严重阻断或破坏正常反射,反射就不能形成。

神经调节作用比较迅速而精确,但作用部位相对局限,作用时间较短暂。

体液调节一般是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组织细胞分泌某些化学物质,借助机体血液循环等体液途径到达并作用于各靶器官,调节各靶器官生理活动进而影响整个机体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许多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各种激素,借助血液或淋巴循环到机体各处,以调节机体活动,如胰岛素、糖皮质激素等;有些激素以及一些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并不经过血液循环,而是通过组织液扩散的形式来调节邻近细胞活动,属于局部性体液调节—旁分泌调节;下丘脑内部的某些神经细胞也能合成相关激素,激素随神经轴突的轴浆流至轴突末梢,由轴突末梢释放入血,属于神经内分泌。

(文科)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及免疫调节2016-12-8

(文科)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及免疫调节2016-12-8
产热 体温
呼吸、排尿、排便等 散热 (5)寒冷环境中如何维持体温恒定?
பைடு நூலகம்
散热↓↑ (6)炎热环境中如何维持体温恒定?
产热— ↓
体温↑—
(7)产热和散热是如何进行调节的?
4、体温调节和控制的机制
体温平衡的实质是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动态平衡, 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水盐平衡的调节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清除
1.抗体与抗原
① 体外入侵的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真菌、细菌 三、 抗 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细胞 特 原 移植的器官等 异 • 举例:
性 免 疫
病原体(病毒、细菌等) 寄生虫 花粉 异体组织 异种动物的血清等异物 异型红细胞、癌细胞
表 (各种病原体、异种血清、 面 癌细胞等) 的 蛋 白 特点 大分子性 质 (蛋白质或多糖,相对分子质 等 量在10000以上) 物 质 特异性 抗原决定簇示意图 (只与相应抗体结合)
一般具有异物性
②、抗体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化学本质:球蛋白
性质:特异性
1)血清(主要) 分布: 2)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乳汁) 抗体的形成: B 细 胞
抗 原 刺 激
抗体立体模式图
增 殖 分 化
浆 细 胞
合 成 分 泌
抗 体
抗 体
效应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示意图
体 液 免 疫 过 程
抗原(细菌)
吞噬细胞(处理)
T细胞(呈递) B细胞(识别)
增值、分化
记忆细胞
效应B细胞 (浆细胞) 抗体 抗原抗体结合 吞噬细胞消化

【高考生物】2023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神经调节

【高考生物】2023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神经调节

2023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神经调节一、单选题1.(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中枢神经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中含有大量的神经元C.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通常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D.人体脊髓完整而脑部受到损伤时,不能完成膝跳反射1.D【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A、调节机体的最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可调控相应的低级中枢,A正确;B、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它们含有大量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组合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B正确;C、脑中的高级中枢可调控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C正确;D、膝跳反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故脊髓完整时即可完成膝跳反射,D错误。

故选D。

2.(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2023年4月,武汉马拉松比赛吸引了全球约26000名运动员参赛。

赛程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脱水和呼吸加深、加快。

下列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生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B.大量补水后,内环境可恢复稳态C.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D.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生成减少2.D【分析】1、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一方面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生物体内两种非常重要的调节机制,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协调着生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以维持机体的稳态。

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完成的一种调节机制,其主要特点是传递速度快、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神经调节主要依靠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来实现信息传递和反馈调节。

神经调节的主要结构是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节、神经纤维)。

神经调节通过神经冲动的传递来实现对身体各个系统的调节。

当机体遇到刺激时,感觉器官将刺激信息传递给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再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将信息传递到相应的器官或组织,使其产生相应的反应,以调节机体的功能。

常见的神经调节包括反射、条件反射、本能等。

例如,当手触到火炉时,热感受器将刺激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再发送回过动神经,使得肌肉收缩,让手迅速离开火炉,以保护机体免受伤害。

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的调节物质对机体进行调节的一种机制,它的主要特点是传递速度慢、作用相对较缓、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体液调节主要依靠体液(如血液、淋巴液)中的激素、神经递质等调节物质来实现信息传递和调节功能。

体液调节的主要结构是内分泌系统,主要包括内分泌腺体和体液中的调节物质。

当机体遇到刺激或需要调节时,内分泌腺体会释放相应的激素到血液中,然后通过血液输送到相应的器官或组织,调节其功能。

体液调节对机体的调节作用较为广泛,如调节代谢、生长发育、免疫功能、水盐平衡、体温调节等。

例如,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当机体温度过高时,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感知到温度升高的刺激信息,然后刺激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ADH),ADH会通过血液作用到肾小管,促使尿液浓缩,减少尿量,从而减少体液的散失,实现体温调节的目的。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神经系统作为机体的调节器官,可以通过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来影响体液调节。

例如,当机体遭遇危险时,神经系统会通过刺激垂体腺体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些激素会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并对机体进行调节,以应对危险状况。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

解析 (1)刺激蛙右后肢,若右后肢不收缩而左后肢收缩,说明右后肢受到的刺 激产生的兴奋能传递到左后肢的效应器,但不能传递到右后肢的效应器,因此 伤及的是传出神经。(2)若伤及的是传入神经,则刺激蛙右后肢,左右后肢均不 收缩。若要通过实验探究右后肢的传出神经是否同时受损,可刺激左后肢(传入 神经正常),观察右后肢是否收缩。如果右后肢的传出神经未受损,则右后肢收 缩;如果右后肢的传出神经受损,则右后肢不收缩。 答案 (1)传出 (2)左右后肢均不收缩 刺激左后肢,观察右后肢是否收缩 若 右后肢收缩,则说明传出神经未受损伤;若右后肢不收缩,则说明传出神经受 损伤
(3)实验成功关键点 ①根据激素的化学本质,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 下丘脑、垂体和胰岛分泌的激素多为多肽类或蛋白质类,多肽类、蛋白质类激素易 被消化酶所分解,故一般采用注射法,不宜口服。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等固醇 类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都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 ②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体重、生长状况相似的平均分组,每组 要有数量相等的多只。 ③实验设计时要注意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变量个数,保证单一变量。 ④进行注射实验时空白对照组应注射生理盐水(不可用蒸馏水),进行饲喂实验时, 空白对照组可使用蒸馏水。
题型三 通过创新实验,考查考生科学探究能力 3.在动物场景恐惧条件反射实验中,小鼠在一个测试场景中接受一定电流强度的
足底电击,获取对这个场景的联合型恐惧记忆。表现为24小时后再次将小鼠放 回同一场景时,小鼠在该场景的活动明显减少,并伴有大量的僵立行为,而将 小鼠放在一个与电击场景不完全相同的场景时,小鼠僵立行为的时间会明显变 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场景恐惧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恐惧时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含量会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聚焦练6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专题集训1.下图表示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以及膜电位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膜只在bc段时才发生钠离子大量内流的现象B.轴突膜在ce段时,钾离子大量外流,不消耗ATPC.a、e处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细胞D.A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解析:轴突膜兴奋时,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即图中的ac段,A错;在ce段时,钾离子外流逐渐恢复静息电位,是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正确;a、e处神经元细胞膜处于静息电位状态,这种状态主要是由钾离子外流维持的,C错;A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合成在兴奋传到A处之前就已完成,D错。

答案:B2.下图甲、乙分别表示反射弧组成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甲图中,①②分别表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B.根据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判断乙图中的a、c为兴奋部位C.乙图中在神经元细胞膜内局部电流方向都是由b流向a、cD.甲图中的①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上进行单向传导在甲图中,①②分别表示感受器和效应器,A错;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未兴奋部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乙图中a、c为未兴奋部位,b为兴奋部位,B错;产生兴奋时,在神经元细胞膜内局部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即从b流向a、c,C正确。

答案:C 3.不同生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不尽相同,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单细胞动物只有体液调节,而人体内则具有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兴奋的传递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C.有的内分泌腺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可看做反射弧的组成部分D.在高等动物和人体内,兴奋在神经元内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解析: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但在高等动物和人体内只能单向传导。

答案:D 4.大熊猫常被作为友好使者运送到国外,其在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

如图为甲状腺激素的调节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紧张等刺激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属于神经调节B.M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等特定的靶细胞D.大熊猫在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先下降再恢复解析:紧张等刺激引起的兴奋传到下丘脑后,使其分泌相应激素,这是效应器活动的结果,属于神经调节,A正确;图中M为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B错误;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C错误:大熊猫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D错误。

答案:A5.如图表示某人在餐后及运动过程中两种主要分泌物对血糖平衡调节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餐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所致B.分泌物甲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其作用的结果又可影响分泌物乙的分泌C.2~2.5小时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细胞和肌细胞内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转化成葡萄糖D.据图可知,分泌物甲和乙共同维持血糖平衡,二者是协同作用的关系解析:餐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原因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A错;分泌物甲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分泌物乙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当胰岛素分泌增加时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B 对;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C错;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是拮抗作用的关系,D错。

答案:B6.如图是高等动物雌性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A、B、C代表器官,a、b、d、e代表物质,①、②和③代表过程。

据图判断不合理的是()A.雌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跨膜运输后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B.图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A处C.血液中雌性激素含量通过反馈调节维持相对稳定D.该雌性激素通过调节DNA的复制过程调节代谢过程解析:固醇类物质以自由扩散的形式被细胞吸收,A正确;图中A、B、C分别是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下丘脑的某些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B正确;血液中雌性激素含量达到一定值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C正确;d、e分别是DNA、RNA,雌性激素和核受体结合后调节DNA的转录过程,D错误。

答案:D7.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刚宰杀的家兔探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A.3号瓶、4号瓶、5号瓶对比说明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影响TSH的分泌B.2号瓶和5号瓶对比说明垂体对下丘脑分泌TSH有促进作用C.1号瓶、2号瓶、3号瓶对比说明TSH是由垂体分泌的D.3号瓶、4号瓶对比可知,甲状腺激素对TSH的分泌有抑制作用解析:由图可知,只有培养液或下丘脑时没有TSH的生成,而只有垂体时有较多的TSH生成,说明TSH是垂体分泌的。

3号瓶和5号瓶对比说明下丘脑促进垂体分泌TSH,3号瓶和4号瓶对比说明,甲状腺激素对TSH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答案:B8.下图所示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情况下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散热的值比寒冷环境中产热/散热的值小B.乙和丁可表示进入炎热环境时皮肤对炎热的反应,皮肤血流量减少C.甲、丙能发生在寒冷环境中D.机体通过神经调节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解析:甲图汗液分泌少,乙图汗液分泌多,丙图表示血管收缩,丁图表示血管舒张。

正常情况下无论在炎热或寒冷环境中,机体的产热和散热都应达到平衡,即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错误;进入炎热环境,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B错误;炎热环境中汗液分泌多、皮肤血管舒张,寒冷环境中汗液分泌少、皮肤血管收缩,C正确;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D错误。

答案:C 9.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有人不幸被长时间困在恶劣的环境中,缺少水分和食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B.由于缺水,引起下丘脑产生渴觉C.为维持血糖平衡,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加强D.此人与恶劣的环境之间没有任何的物质交换解析:被长时间困在恶劣的环境中,由于缺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A 错误;渴觉是大脑皮层产生的,B错误;缺少食物,血糖浓度降低,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确;此人与恶劣的环境之间仍有物质交换,D错误。

答案:C10.酒后驾驶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现有国家已经加大力度进行整治。

如图是对测试者酒后进行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度)和血液中乙醇浓度的测试结果。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根据乙醇浓度与简单反应时的关系,可判断乙醇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B.驾驶员看见红灯刹车是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是脊髓C.已知乙醇能通过加强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从而影响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可判断乙醇作用于突触D.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因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而干扰测试结果解析:由图可知,饮酒后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升高,简单反应时延长,可推测乙醇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机体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A正确;驾驶人看见红灯刹车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有大脑皮层的参与,B错误;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在突触处完成,因此可判断乙醇作用于突触,C正确;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过多,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其不适合作受试者,D正确。

答案:B11.机体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同一抗原物质既可以与抗体结合,也可以被T细胞识别B.抗原物质进入组织细胞后,抗体就会与相应的组织细胞结合,刺激细胞消化抗原C.淋巴因子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广泛分布于内环境中D.记忆细胞可以接受同一抗原物质的刺激增殖、分化解析:抗原进入组织细胞后,首先通过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出来,然后由抗体与之结合,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答案:B12.如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

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接种不同的疫苗都能使抗体甲产生量增加,使免疫反应加强B.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相应抗体产生的速度快、数量多C.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D.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有专一性的抗体大量增生解析:只有接种疫苗甲,才能使抗体甲的产量增加,A错误;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自身不会增生,D错误。

答案:B13.2012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

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

下图1表示突触结构,图2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图1中所示突触小体结构复杂,D代表________,由图可以看出,D的形成与[]________直接有关。

(2)突触易受药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已知某种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兴奋,但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无影响,则导致兴奋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合,此现象反映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功能。

(3)多巴胺是脑内分泌的一种神经递质,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

由图2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______,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吸毒“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四肢无力,体内__________________(激素)的含量减少。

解析:(1)图1中A、B、C、D分别代表高尔基体、线粒体、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由图可知突触小泡是由高尔基体膜突起包裹神经递质形成的。

(2)兴奋的传递与神经递质的产生、分泌、与受体结合有关,排除法可推知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突触传递兴奋。

(3)由图2可知,突触前膜释放的多巴胺起作用后可经多巴胺转运体运回重新利用,但可卡因可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从而阻止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延长了多巴胺的作用时间。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代谢水平,所以人精神萎靡、四肢无力与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减少有关。

答案:(1)突触小泡 A 高尔基体(2)神经递质与受体信息传递(3)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增多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14.下丘脑—垂体—性腺之间也存在着和甲状腺激素分泌一样的分级调节,其调节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性腺、垂体和下丘脑中任一腺体病变都可引起性腺功能减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