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真实故事有哪些
真实创业励志故事通用10篇
真实创业励志故事通用10篇说到创业,很多创业者对于创业都有着一种难以说明的感情。
毕竟创业的成功与否关切着很多,也许创业小故事能给你一些启发。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最新创业故事,山草香整理分享了10篇真实创业励志故事。
创业励志故事篇一三个时尚女孩不愿按部就班于都市白领生活,选择和穷人做买卖的方式走上了创业之路,她们看似带有堂吉诃德式的梦想后面,是她们帮扶穷人的热情和冒险的信念。
哈佛女孩乔琬珊、剑桥女孩艾莉娅的创业项目都来自中国,菲律宾华裔女孩金百利也把未来目标放在了中国,毕业于名校的她们选择了和乡村、贫民窟的穷人做买卖来创业,牦牛、蜂蜜、螺旋藻,这些惯常的事物在她们眼中都是未来财富的代名词,创业梦想的背后还有她们帮扶穷人的热情,她们相信商业是解决贫困的利器。
和穷人做买卖来创业,名校毕业后,乔琬珊、艾莉娅、金百利,三个来自不同地区的女孩,都选择了这份有点奇怪的工作。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乔琬珊,看中了中国丰富的牦牛资源,20xx年来华创办公司,从偏远地区牧民手中收购牦牛纤维,生产家用服饰、儿童服装和纱;艾莉娅从剑桥大学毕业后,先在非洲从事可持续发展项目的运作,20xx年在云南创办了香格里拉农场,生产纯天然的蜂蜜;在菲律宾贫民窟出生的金百利,目睹了贫困、营养不良与死亡,从法国留学回来后,她选择的不是帮穷人赚钱,而是为穷人省钱,开发低成本的螺旋藻糖果和粉末,战胜“营养缺乏症”。
她们不是大人物,也没有很多钱。
她们怀揣起的只是一个帮扶穷人的梦想,还有一颗冒险的心。
在5月14日的第三届卡地亚女性创业家亚洲区决赛入围选手揭晓仪式上,三个女孩谈起她们的梦想。
她要做中国“蜂王”27岁,20xx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
先在非洲从事可持续发展项目的运作,20xx年在云南创立香格里拉农场,生产纯天然的蜂蜜。
香格里拉农场帮助农民安装蜂箱以及包装、销售蜂蜜,她坚信“商业是处理贫困问题的强大武器”。
创业秘笈:蜂蜜她喜欢蜂蜜,或者泡蜂蜜茶,或者把蜂蜜涂在面包上,有时候,她甚至直接用勺子舀着吃。
名人创业故事十个
名人创业故事十个名人创业故事十个在创业过程中,如果说压力,我认为选择什么不做是非常大的压力。
因为在这过程中受到的诱惑太多了,每一个新的概念都可以做很大的东西。
在商业上的策略不是决定做什么,而是决定不做什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名人创业故事,欢迎阅读。
1、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的故事: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次高考,他毫不犹豫地在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下:北京大学。
然而雄心万丈的他,高考的数学成绩只得了1分。
为了生计,他去应聘酒店服务生,因为长得“歪瓜裂枣”,被婉言拒绝。
无奈只好去当搬运工,蹬板车。
大学毕业后,一次讨债经历让他疯狂地迷恋上了互联网,创业初期,他背着包四处忽悠,经常被人骂作疯子、骗子。
他曾连续4次创业失败,最为窘迫的时候银行里只有200元。
如今,谁不知道阿里巴巴,谁不知道马云呢?2、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故事:刚满15岁的王健林从四川绵阳来到东北,成了一名娃娃兵。
每天背上10多公斤重的装备,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徒步40公里,每次拉练的总路程甚至长达上千公里。
从军18年已经成为团职干部的他,却遇上“百万裁军”。
创业初期没资历,没实力,说好的贷款却被银行放了鸽子,为了公司项目,他借过xxx,甚至9天9夜没睡觉。
人人都不想碰的旧城改造他敢接,刚做商业地产的时候,因为不懂,3年之间打了222场官司。
就是这样一个一根筋的人,如今却是无人不知的亚洲首富。
3、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故事:20万,11个人,一间破传达室,当年的柳传志根本不知道为何要成立公司,随大流下海创业。
为了发工资,他带领所有员工当过“倒爷”、拉过板车、在中关村摆过地摊,卖过的商品琳琅满目,包括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被认定投机倒把罚款100万,被认定xxx罚款300万,40多岁的他,仍旧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
而如今的联想已经成为民族计算机产业的象征。
柳传志说:我当时打死都不会想到我和我的同事能把公司办成今天这个样子。
4、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的故事:被北大开除后,俞敏洪完全没有了生活来源,为了养活老婆孩子,他只好下海办起了培训班。
六个创业故事案例
六个创业故事案例资本并非创业的惟一条件,人的贫穷,主要是在于思想的贫穷。
今天店铺整理了六个创业故事案例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六个创业故事案例:一无所有2个月办加工厂在福建打了三年工的黄先生,九七年他返回土湖,除了学到一手制作豪华门的手艺外,其他身外之物一无所有,他了解到土湖没有一家豪华门加工厂,知道这冷门行业一定赚钱,才赶回家乡窜冷门的。
但他既没有一分钱,也没有带来任何工具,却在两个月内成功的办起了豪华门加工厂。
原来,早在福建打工的他,每次回家并没有放过任何机会,他总是找这人谈谈,那人说说,终于找到一位愿出资与他合作的伙伴,他只以技术入股,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办起了豪华门加工厂。
俗话说,馈人千金不如授人一技,只要拥有某种技术特长,并积极开发利用,你就可以靠着这个技术发财。
经商关键点:只要善于利用机会,给别人赚钱,自已也赚钱六个创业故事案例:无钱起楼房入住新房开店这是1998年的事了,我有一个同乡,穷到家里的破瓦房都不能加上一片新瓦片,已被列入危房,但是因为贫穷而不可奈何,因为比较近邻,他也常常来我家窜门,在一次闲聊中说到苦处,不禁落泪,我是一个看不到别人落泪的人,看到他这样我也愁在心里,于是我开始盘想,怎样让他改变现况。
几个晚上的不眠之夜,我终于想出了一个法子:他家虽穷,但有一块好的地皮,那是一块商业宝地,可以起四间房子宽。
如果可以销售一半,就可以筹够钱在另一半起房子,但是这片土地是责任地,只能自己起房却不能转售。
我让他刊登示,宝地出租,很快就有生意人上门洽谈租地事宜,租出一半的地皮,合同租期50年,租金一次付给20万,就这样很快就可以建起了一个漂亮的楼房,还有一点余钱做小本生意,从些过起快乐的小日子。
这一次方法运用成功后,本地小学与村委会也都利用了这个优势,不投入任何一分钱在临街面建起了一行行商铺,而他们只改变了一个方式就是,租用者按统一规划自己出资建起商铺,5年内免收一切费用,5年后商铺归单位所有,如再租用则再按市场租金合理收租。
关于中国成功创业者的故事6篇
关于中国成功创业者的故事6篇越来越多人加入创业的大军,中国的创业大军中,也有不少创业者成功创业,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中国成功创业者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关于中国成功创业者的故事1:陈光标今年45岁的陈光标,出生于江苏泗洪县天岗湖乡农村。
靠种地为生的父母生育了5个孩子,陈光标2岁时,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因为家庭极度贫困,先后饿死。
牛人陈光标:我的钱是从垃圾里“捡”来的陈光标13岁时,每天骑着自行车跑十几里路去卖冰棒。
后来,陈光标又做起贩粮的买卖,一开始一天赚五六元钱,后来一天能挣到300多元钱。
17岁那年暑假结束时,陈光标挣了2万元钱,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
陈光标并没有荒废学业,他做生意都是利用课余或是节假日。
1985年,陈光标考入南京中医药学院,毕业后,他选择继续创业。
他认为上市不久的耳穴疾病探测仪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却没有直观性,患者不能直观地看到探测结果,就出资请专家提供指导,给耳穴疾病探测仪做了简单的改进,装上显示器外壳,输入生理图像,这样患者只要手握仪器的两个电极就能在显示器上直观地看到自己身体哪个部位有疾病。
这个被陈光标命名为“跨世纪家庭CT”的新仪器,获得了国家专利,一上市就广受好评。
这样一台成本不足干元的仪器,当年的批发价格约5000元。
陈光标先后打开了江苏和安徽市场,半年时间就卖出了5000多台产品。
1996年,28岁的陈光标创立了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把电子疾病探测仪卖到了全国20多个省区。
至2000年,他赚了几千万元。
这年,陈光标到山东泰安考察,当时的泰安盛产灵芝,且价格较低,200元一公斤。
陈光标发现其中有大商机。
“灵芝好是好,可食用不方便,如果能磨成粉,制成胶囊服用就方便多了。
”带着这个令自己都兴奋的想法,他敲开了南京大学和省各大医院专家的大门,请南京大学专家做广告策划,再请医院做临床报告。
拿到生产许可证后,他又筹款到上海订购生产线,再赴山东泰安大量收购灵芝粉,回来进行深加工和技术处理,制成灵芝胶囊。
中国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6则
中国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6则看别人的故事,感悟自己的人生。
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中国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中国希望集团刘氏兄弟。
与一般的创业者不同,刘氏四兄弟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刘永好一开始就悟透了舍得二字。
他们本来都在国家企事业单位有一份好工作,却没有像大多数创业者那样脚踏两只船,随时做着创业失败后洗脚上岸的准备。
他们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能够勇往直前,从孵小鸡、养鹌鹑开始,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扩张创业项目,发展饲料、电子、房地产、金融和资本运作,多角经营,多管齐下,终成大业。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刘氏兄弟在家族企业做大以后,当兄弟之间在企业发展方向上意见相左时,能够平稳地进行产权分割,完成和平过渡,没有伤到企业元气,留下了企业进一步做大的空间。
第一桶金由来:孵小鸡所得的一万元人民币,时间是两个月,投入之小以今天的眼光看可以忽略不计。
致富要诀: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扩张创业项目;平稳地解决家族企业产权问题。
李晓华。
李出身贫寒,只有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后下放北大荒(9.49,0.15,1.61%),返城后在外经贸部出口大楼食堂做炊事员,因贩卖电子表被劳动教养3年,继而被单位除名。
李在走投无路之际,为养家糊口而开始捣腾一些小生意,成为中国第一批个体户。
李真正暴发是后来东渡日本,成为章光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的总代理。
李以拥有中国内地第一辆法拉利跑车闻名,时间为1993年。
第一桶金由来:靠在北戴河贩卖所谓美国冷饮掘得,投入资金是3500元,这是当时李的全部家当,收获达10万元人民币,时间只有一个夏天。
致富要诀:扩张、扩张、再扩张。
中宜环能(CECO)董事长吴桐。
吴现年36岁,于2001年在北京创办中宜环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吴擅长发明,名下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其中城市垃圾处理综合集成系统一项,估计无形资产就达12.5亿元。
一家美国名牌***估计,吴的专利加起来,价值超过100亿美元。
据吴自称,其11岁即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习,主修原子能物理学,有神童之誉;14岁赴美,获芝加哥大学国际金融学博士;18岁赴德,获柏林大学经济学博士。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故事10个_励志故事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故事10个大学生就业状况不是很,所以许多大学生都选择创业来实现就业。
大学生创业的问题也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故事篇1:陈欧聚美优品的CEO陈鸥也是一名标准的大学生创业者,他的大学生创业经历要追溯到他的上一个创业项目GG游戏平台。
陈鸥16岁的时候考上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作为一个资深游戏爱好者,在大四的时候陈鸥决定在游戏领域创业,凭着有限的资源做出了后来影响力巨大的GG游戏平台。
作为当时没有任何资源的大学生创业者,那时的创业经历是非常艰苦的,据陈鸥回忆,那时候他为了节省成本,不得不每天都吃最便宜的鱼丸面,最后吃得都有些“脑残”了。
后来,陈鸥出售GG平台,获得了千万级别的收益,也为自己后来的创业道路做了极好的铺垫。
而他创造的GG游戏平台,仍然是现在东亚地区最受欢迎的游戏平台之一,全球拥有超过2400万用户。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故事篇2:郭敬明郭敬明,这个伴随着80后长的的名字,如今他的小说也影响着90后,并开始被00后所喜爱,我们在这里不评判小四的文学水平,导演水平,以及身高,单以一个创业者的身份来看,他是极其成功的。
郭敬明大学时期便开始创业,虽然他常年霸占着中国作家收入排行榜榜首,但是他在商业上的成功甚至让他的作家身份也黯然失色。
如果你只是觉得这个瘦弱的男人只会玩弄一些小女生喜欢的华而不实的文字,那么你就太小看他了,郭敬明绝对有着惊人的商业嗅觉。
郭敬明在大学时便成立“岛”工作室,出版一系列针对自己小说受众的杂志与期刊,而后成立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版图。
而且,以今天各个期刊杂志纷纷转型产业链服务来看,郭敬明早在20xx年就察觉了这一点,从那时起他就为刊物读者提供“立体服务”,例如推出音乐小说《迷藏》,推出小说主题的写真集,拍摄《梦里花落知多少》偶像剧,在读物的基础上打造了一条属于自己受众的文化消费产业链,开始深耕产业布局。
真实创业故事10000多例
真实创业故事10000多例真实创业故事10000多例【篇一:真实创业故事10000多例】真实的创业故事1:签名卖土鸡蛋月入过万罗立新出生在湖南湘潭市乌石镇的一户农民家庭,因为家境贫寒,初中后就跟着同乡到长沙当了泥瓦工,看着大城市的高楼大厦,他想要是有一天自己能留在这个城市该多好!机会来了。
有一天,工地负责做饭的师傅请假回家,罗立新暂时顶替他。
他到市场买菜时,遇到一位老乡,两人聊了起来。
交谈中,罗立新了解到,这位老乡每天卖菜竟有一、二十元钱的收入,他想自己每天累死累活才区区十元钱,卖菜不仅轻松,而且赚的钱还多,假如自己去卖菜不就能生活在大城市了吗?1990年过后,他带着做泥瓦工积攒下来的200元钱,一个人去了长沙。
他用这些钱在城区租了一间民房,买了一辆旧单车,开始自己的。
每天,罗立新凌晨2、3点就起床,赶到蔬菜批发市场进货,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回来将菜整理好,开始一天的生意。
由于罗立新始终坚持薄利多销的原则,他的蔬菜总比别人卖得快。
一年下来,除了开支竟足足赚了五千元,比做泥瓦工强多了,他的干劲更大了,并把妻子也接到长沙。
由于多了一个人,每天的开销更大了,但生意并没有如他预期的好起来。
为了赚更多的钱,他们不得不比以前更加辛苦了。
一天,一位经常光顾他们生意的老婆婆找到他,说:我儿媳妇,你能不能帮我从你们家乡带些土鸡蛋来? 当时,罗立新也没多想,权当帮忙一样从老家带了20斤土鸡蛋过来,那个老婆婆只要了五斤,没想到,剩下的十多斤不到半个小时就被一抢而空。
除去来回车费,半天时间净赚了20多元。
那一刻,罗立新意识到,既然蔬菜生意这么难做,为什么不把家乡的土鸡蛋带到长沙来卖呢?土鸡蛋签名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罗立新从家乡收购了几次土鸡蛋,每次都不到半小时,几十斤鸡蛋就被抢购一空,罗立新为自己的发现叫好,他发动父母在家乡帮他收购。
2001年5月,罗立新又回家将收购来的200多斤土鸡蛋带到长沙,心里盘算着这次又能赚多少钱。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精选16篇)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精选16篇)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篇1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被称为“创业教父”。
以前的创业艰辛、近日的荣耀辉煌,使得这位卓越企业家身上有散发不完的光环在萦绕,下方就来看看马云创业故事吧,听听他的创业经历、伟大梦想、经营哲学和人生感悟。
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
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
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
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行前十位!那是1999年。
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
50万,只但是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
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
外出办事,发扬“出门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车。
据说有一次,大伙出去买东西,东西很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打的。
大家在马路上向的士招手,来了一辆桑塔纳,他们就摆手不坐,一向等到来了一辆夏利,他们才坐上去,正因夏利每公里的费用比桑塔纳便宜2元钱。
阿里巴巴以前正因资金的问题,到了几乎维持不的地步。
8年过去了。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
中国大部分想创业的人都是一样,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他们比马云聪明多了,能想出十分多的创业好点子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去执行过。
正因他们有着太多的借口和理由。
“我没有钱。
”他们都这样想。
于是,他们继续过他们平庸的生活。
这天看到了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俞敏洪在发言的最后说了这样一段话,让我个性感动,他说: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
名人创业成功真实案例成功励志故事
名人创业成功真实案例成功励志故事每个人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现在很多成功创业的人士,他们的成功也是建立在自己的努力奋斗和艰苦拼搏上。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名人创业成功真实案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名人创业成功真实案例一:美国加州高速公路两旁,精致典雅的别墅群林立,那曾是初到美国读博士的朱敏的梦想之一。
不过当他第一次创业成功,有钱买下这里别墅的时候,发现自己并无心思去享受这样的别墅,而是在琢磨怎样把自己的产品推向世界。
36岁作为第一批国家公派留学生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并第一次接触电脑的朱敏,5年后已经开始在美国连续创办了2家it公司,将他的产品推广到财富1000强中的大多数公司,并且利用自己在美国的地位与影响力为中国企业搭起了国际平台。
2011年《华侨华人蓝皮书》发现,如今,由华侨华人创办或担任首席执行官的公司约占硅谷公司总数的三分之一。
华侨华人对硅谷作出的巨大贡献和取得的成就,不仅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社会对华人的“刻板”印象,也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硅谷创业在朱敏看来,在美国创业的想法源于硅谷的创业氛围。
“在硅谷,对一个人的评价和认可非常简单,就只是基于你是否创过业,是否创业成功过。
如果你只是在一个大企业做高管,虽然薪酬也很不错,但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怕被人看不起。
”朱敏攻读工程经济博士所在的斯坦福大学,正位于几千家各种各样新型的科技公司和各国精英聚集地硅谷。
得益于在美国的教育环境,他被学校鼓励参与实践,于是一边在ibm工作,一边读书,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也因此步入it领域。
在这种火热的创业环境中,1991年,在自家的车库里,朱敏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创业,创建了futurelabs,主要产品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网络的“会议演示沟通系统”。
然而除去一般创业的困难,在美国创业的更大难处在于,虽然美国社会还算比较多元,但一个华人想要融入这样的社会并不容易,特别是进入主流社会,去找美国人给你投资就更难。
朱敏回忆道,开始时美国人不投他,但他的产品吸引了一个新加坡人主动充当了他的天使。
创业之路真实故事
改良“西域美食”大赛夺冠
在考察市场的过程中,刘思源一直在思索:作为西域传统美食,切糕很受当地人欢迎,但为何没能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通过不断试吃和了解切糕制作工艺,他最终确定了“把切糕改小、切薄,做成小包装;提高果仁含量,降低糖分的比例”的改良思路。确定创业方向后,刘思源和4名与自己同龄的90后开始了追梦之旅,他们成立了湖北襄阳阿拉迪食品科技开发公司,五位合伙人之前都曾创办过公司,也都是资深“吃货”。
开学前,傅然将退学创业的想法告诉了父亲。傅然的父亲是屯溪一中的教师,他十分支持儿子的想法,不顾家人的阻挠,为傅然投资近3万元购置网站的必需设备,同时为其网站建设出谋划策。
二、遭遇“滑铁卢”
退学回家,傅然便全心投入网站的建设中。创建网站,注册域名是第一步。经过5次试验,傅然终于成功注册了这个域名。中文域名他取用姓名的谐音“复燃”。“我要用这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名字激烈自己,永不言败。”傅然说。
事实上,“阿拉迪小切糕”正式面世前,就凭借着出色的创意和产品的口感获得评委的青睐,战胜了200多个对手,拿下了2015年湖北农村青年电商创业大赛初创组第一名.
创业之路真实故事篇2:90后女大学生开网店,创2000万销售神话!
个人创业成功故事真实
个人创业成功故事真实创业推动了产品和过程创新,是社会变化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发动机。
对于当代中国,创业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个人创业故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个人创业成功故事篇1:卖菜大学生月入30万毕业一年多来,郭高林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到大胆创办自己的蔬菜连锁超市,再到现在拥有了4家连锁店的成功创业者,每天获得1万多元的营业额是他当时想都不敢想的,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创业的信念。
让郭高林欣慰的是,他的创业,不仅给自己的女朋友和妹妹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也帮助同学王彦峰、肖冰、武亮亮等人就业并使他们有了用武之地。
如今,4家连锁店共有员工20多人。
大学毕业,凑钱开店卖菜“80后”的郭高林,是河南省教育学院20xx级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
郭高林说,他的创业之路是从大三练摊卖衣服开始的。
在郑州牧专外面的那条路上,流动人口多,一到晚上就热闹非凡,路两边都是卖小吃、卖衣服、卖杂货的地摊。
郭高林和女朋友姜茵也在那里摆地摊卖起了衣服。
姜茵做老板和销售,郭高林的任务是进货。
“练摊”虽然只是小打小闹,但在这个过程中,郭高林学会了基本的经营技巧。
郭高林爱琢磨。
有一次,他发现自己身边卖菜的虽说生意不错,但因为零星分散,又没有品牌,蔬菜的质量、价格、信誉总不能让一些顾客满意。
“我就琢磨,肉类可以有品牌店,蔬菜为什么不能打响自己的品牌?”他萌生了开蔬菜超市的想法,“以品牌蔬菜为主,兼营五谷杂粮、冷鲜肉等,附带一些副食。
”在面临毕业的那段日子里,在众多同学焦头烂额地忙于找工作的时候,郭高林并没有慌乱,因为他已决定创办自己的蔬菜超市。
20xx 年6月底,郭高林回学校领取毕业证时,将想法告诉给了好友,结果顿时在年级里炸开了锅。
大学毕业生卖菜?很多人认为他根本吃不了这个苦。
郭高林并没有放弃。
“谁说我是3分钟热度?一个有梦的人永远不会放弃!”最终,郭高林用坚定的决心说服了几位好友,同学王彦峰、武亮亮、郭妍妍等人和他一起,凑了5万多元钱作为启动资金。
10个创业成功案例
10个创业成功案例创业项目指创业者为了达到商业目的具体实施和操作的工作。
","创业项目分类很广,按照行业来分可以分为餐饮、服务、零售等门类,按照性质来分可以分为互联网创业项目和实体创业项目。
","从更大的范围来说,加盟一个品牌,开一间小店,实际上也算是一个创业项目。
","下面是分享给大家的10个创业成功案例,欢迎阅读。
1、陈欧(聚美优品CEO)陈欧,聚美优品的CEO,也是一名标准的大学生创业者。
","陈欧是一个资深游戏爱好者,还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读大四的陈欧,决定在游戏领域创业,凭着有限的资源做出了游戏平台GG—game。
2010年,陈欧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MBA学位,3月创立化妆品电商网站——聚美优品,2014年5月16日,聚美优品正式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市值超过35亿美元。
2、王兴(美团CEO)一提到王兴,很多人脑海里面第一想到的一个词汇就是连环创业者,因为他是校内网,饭否网,美团网这三个中国大名鼎鼎的网站的联合创始人,除此之外,他还有另外一层身份,大学生创业者,在毕业之后,没有丰富的职业履历就开始创业的人。
他是人们口中的天才少年,高中没有参加高考就被保送到中国名牌学府清华大学,毕业后拿到全额奖学金去了美国特拉华大学师从第一位获得MIT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的大陆学者高光荣,随后归国创业,接连创立了校内网,饭否网,并于2010年3月上线新项目美团网,并在“团购大战”之中脱颖而出,稳居行业前三。
3、庄辰超(去哪儿CEO)庄辰超,男,毕业于北京大学本科电子工程系,去哪儿网CEO。
","还在大学的时候,庄辰超就和同学创业,做了一套搜索软件,成立公司,并成功找到百万融资,最后卖给了Chinabyte。
1999年,庄辰超和美国人戴福瑞做体育门户“鲨威体坛”。
此后,庄辰超曾在美国华盛顿工作过四年,担任世界银行系统架构的核心成员,设计并开发世界银行内部网系统,2003年,该系统被专业研究网站和产品易用性的权威公司Nielsen Norman Group评为“最佳内部网”。
我身边的创业故事精选
我身边的创业故事精选这个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做出来的成绩,然后再去强调你的感受。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我身边的创业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我身边的创业故事篇一:郭凡生第一个100万挣得很容易1992年,在中关村的高梁路斜街,郭凡生用自己的7万元开始了创业之旅,一家叫慧聪的小公司成立了!他们创业最初所做的事情就是:把中关村的电脑价格收集在一起,每周去印一本小册子集中披露,起到一个使价格公开的作用。
开始很多商家都拒绝刊登,但慧聪商情出了几期以后,中关村的大小老板们一面怒骂老郭的商情削薄了自己的利润,一面花钱找他刊登商情,因为不登就做不了买卖了,所有人都拿着商情的报价去买东西。
这本印刷简陋的小册子出现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去买便宜的东西了。
郭凡生也因此创造了一个网络低迷时代的传奇:将一个注册资金14.8万元的小公司,发展成为资产总值10亿元的以互联网为技术依托的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专门吃网络饭、赚信息钱。
一夜创造126个百万富翁2003年12月17日,慧聪国际在香港上市,一夜之间创造了126个亿万富翁。
他们在慧聪的平均工作年限是6年。
郭凡生终于在创业的12年后证明了自己的承诺,他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一个上市公司一下子创造了这么多的百万富翁是‘前无古人’的,也许有的创造了几个亿万富翁,但创造的百万富翁绝对没有这么多的。
好的企业制度把笨人变聪明,把懒人变勤奋。
”郭凡生对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深有感触。
2002年8月,郭凡生回到内蒙和13个战友聚会,他才知道其中有6个人已经下岗。
其中一个战友在工地上用推车推土,每车只有6元钱,筹集供儿子上学的学费。
但几个月后,郭凡生得到消息,因为付不起学费,战友服毒自杀未遂。
当郭凡生回内蒙探望时,看着已经言语不便的战友,他深深触动了,问自己:“为什么你成功了,还有人下岗?”他才真正意识到作为企业家社会责任的沉重。
他开始重新思索自己的社会责任:“上市不意味着我拥有了财富,不意味着成功,而是意味着我的社会责任加重了。
创业故事案例六篇
创业故事案例六篇一、板鞋王子的创业之路在年轻人热衷于潮流文化的当下,板鞋行业风靡一时。
创业者李明看准了这个商机,决定自己创立一家板鞋品牌。
他以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对消费者喜好的深入了解,成功推出了一系列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时尚板鞋。
通过积极的市场宣传和巧妙的运营策略,李明的品牌逐渐取得了市场份额,成为业内知名的板鞋品牌,为自己赢得了“板鞋王子”的美誉。
二、环保创业者的绿色梦想魏琳是一位对环保事业充满热情的年轻人。
她关注雾霾问题多年,深感大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威胁。
于是,魏琳辞去了原来的工作,投身到环保创业中。
她创建了一家专注于研发和销售环保产品的公司,并成功推出了一款高效净化空气的空气净化器。
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和环保理念深得消费者的认可,魏琳的公司逐渐壮大,发展成了环保产业的佼佼者。
三、跨国电商的背后故事王涛和他的团队一直梦想着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世界各地。
他们精心挑选优质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利用跨国电商平台将其推向全球。
他们深入了解欧美市场的消费习惯与趋势,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设计与改进。
通过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全球物流网络,王涛的团队在海外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四、创新科技公司的崛起马明是一位热衷于科技创新的年轻人。
他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掌握了核心的技术和知识,于是决定自己创立一家科技创新公司。
马明的公司专注于开发智能家居产品,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智能的生活体验。
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马明的公司不断推出受市场欢迎的智能设备,产品销售额迅速增长,公司逐渐成为行业中的重要角色。
五、社会企业的公益之路赵丽是一位具有公益情怀的创业者。
她看到了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困境,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
于是,赵丽成立了一家社会企业,专注于培训和就业援助。
通过与企业合作,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和岗位推荐,赵丽的社会企业帮助了许多弱势群体实现了就业和自我发展。
她的公益事业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也为她的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声誉。
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5篇
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1真正的主将,总是能在企业遭遇艰难和路径分歧的时候,挺身而出,给团队带来信念和方向。
54岁开始二次创业的李建全十年磨一剑,用品质和口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死局”,将“一朵棉花”盘活成一门年营收达30亿,全国拥有230家门店的大生意。
李建全将自己第一次创业的原因归结为“养家糊口”,而第二次创业他则希望打造一个“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民族品牌”。
全棉时代的故事要从其棉柔巾的核心技术——全棉水刺无纺布的研发开始讲起。
当年的李建全,是中国第一批外贸出口人,于1991年创办稳健医疗,凭借医用敷料用品的OEM生产起家,出口至欧美日,成为中国最大的医用敷料出口企业。
但一个世界级的难题是,医用手术纱布会带纱头或绒毛,很容易遗留在体内,导致后遗症。
(目前,该问题已不存在)李建全自己就是受害者,手术后的部位,至今一到雨天就疼。
能不能做出不带绒毛的无纺纱布呢?1096天,2156次实验,消耗537吨棉花之后,2005年,李建全带领团队终于成功研发了全棉水刺无纺布技术,并获得专利。
但没想到的是,因为技术超前,缺乏认证标准,产品在医疗市场应用受阻。
因为这种新式的“无纺布”尚未获得欧盟的认证许可,根本无法打入海外医疗市场。
无奈之下的李建全开始转变市场方向。
这时候的他才发现:国内的卫生间厂家对这种产品很感兴趣。
而且,过去棉花大多数被用在做衣服、被子上,在日用品上用得比较少,但其实棉花在舒适性上非常有价值。
也就是说,日用消费棉制品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2009年,李建全正式入局民用市场,全棉时代由此诞生。
第一年,李建全一口气开了20多家店,亏了3000多万;第二年又接着开了17家店,接近4000多万。
第三年,我们还继续开,再30家店……2010年-2013年,这四年,李建全大概开了八十家店,关了20多家店,累计亏损近两个亿。
屡屡碰壁的李建全这时候开始改变打法。
他先是摒弃大扩张的打法,改为聚焦大型购物中心,以300-500平方米的大店模式直营,打造电脑讯网的高端品牌形象。
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10篇
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10篇毕业季就是就业季,如今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大学生会选择创业,那么你知道创业成功的故事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1真正的主将,总是能在企业遭遇艰难和路径分歧的时候,挺身而出,给团队带来信念和方向。
54岁开始二次创业的李建全十年磨一剑,用品质和口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死局”,将“一朵棉花”盘活成一门年营收达30亿,全国拥有230家门店的大生意。
李建全将自己第一次创业的原因归结为“养家糊口”,而第二次创业他则希望打造一个“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民族品牌”。
全棉时代的故事要从其棉柔巾的核心技术——全棉水刺无纺布的研发开始讲起。
当年的李建全,是中国第一批外贸出口人,于1991年创办稳健医疗,凭借医用敷料用品的OEM生产起家,出口至欧美日,成为中国最大的医用敷料出口企业。
但一个世界级的难题是,医用手术纱布会带纱头或绒毛,很容易遗留在体内,导致后遗症。
(目前,该问题已不存在)李建全自己就是受害者,手术后的部位,至今一到雨天就疼。
能不能做出不带绒毛的无纺纱布呢?1096天,2156次实验,消耗537吨棉花之后,2005年,李建全带领团队终于成功研发了全棉水刺无纺布技术,并获得专利。
但没想到的是,因为技术超前,缺乏认证标准,产品在医疗市场应用受阻。
因为这种新式的“无纺布”尚未获得欧盟的认证许可,根本无法打入海外医疗市场。
无奈之下的李建全开始转变市场方向。
这时候的他才发现:国内的卫生间厂家对这种产品很感兴趣。
而且,过去棉花大多数被用在做衣服、被子上,在日用品上用得比较少,但其实棉花在舒适性上非常有价值。
也就是说,日用消费棉制品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2009年,李建全正式入局民用市场,全棉时代由此诞生。
第一年,李建全一口气开了20多家店,亏了3000多万;第二年又接着开了17家店,接近4000多万。
第三年,我们还继续开,再30家店……2010年-2013年,这四年,李建全大概开了八十家店,关了20多家店,累计亏损近两个亿。
真实创业故事10000多例
真实创业故事10000多例创业,是当下社会中备受瞩目的话题。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很多成功创业者的故事,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创造了人们眼中的"奇迹"。
然而,胜利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种种困难和挫折。
今天,我将给大家分享一些真实的创业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创业并不容易,但只要坚持不懈,就有机会取得成功。
故事一:陈冠希的饭店之旅陈冠希是一位广为人知的流行偶像,他的歌唱事业一度非常成功。
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选择了进军餐饮行业。
他开办的第一家饭店并不成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他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成功打造了一家备受瞩目的高端餐饮品牌。
陈冠希的故事告诉我们,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迎来成功。
故事二:李宁的跑鞋挑战李宁是中国著名的奥运冠军,退役后他选择了创业。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品牌推出一款真正适合中国人脚型的跑鞋。
然而,他遭遇到了巨大的困难,生产供应链等问题让整个企业陷入了困境。
然而,李宁并没有放弃,他选择了直面问题,不断改进产品,终于打造了一款备受消费者认可的跑鞋品牌。
李宁的故事告诉我们,创业时常会面临各种挑战,但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取得成功。
故事三:马云的电商传奇马云是中国最著名的企业家之一,他创办的阿里巴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之一。
然而,在创业初期,马云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他的团队曾经一度失去了投资,面临着倒闭的危险。
但是,马云并没有放弃,他坚持相信自己的理念和团队,并找到了突破口。
最终,阿里巴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马云的故事告诉我们,创业需要坚持不懈和相信自己,只要有梦想,就有实现的可能。
以上只是我为大家分享的三个真实创业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创业并不容易,但只要坚持不懈,追求卓越,就有机会迎来成功。
每个创业故事都背后都有痛苦、失败和努力,但让我们更加坚信,只要你有梦想,就去实现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业真实故事有哪些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创业真实故事,希望对你有用!创业真实故事篇12014年,米奇·加德纳和罗博·里查德森,北加州奇科大学的两名学生兼兄弟会成员,经常哥俩好地混在一起。
里查德森主修计算机科学,他发现自己在受某件事情的困扰。
用加德纳的话说:在课堂上的时候,同学们总是盯着自己的手机,发短信、刷脸书等等,就是没人听讲。
他俩对这问题讨论越多,就越反感这种行为。
他们想:如果技术会导致手机上瘾,那也应该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他们弄了个名为Pocket Points的App——只要学生在课堂上不玩手机就能获得奖励。
采用“地理围栏技术(圈定了校园的GPS“围栏),该App能感知到学生何时进入了校园范围并自动锁定他身上的手机。
当学生身处校园,只要手机上该应用开启/手机锁定,就能获得积分。
而一旦离开校园范围,手机自动解锁,又可以欢乐地各种圈人了。
积分很有用,可以在当地商店兑换披萨、咖啡、酸奶等奖励。
奇科大学是他们的App首发的地方,几周之后,全校1/3的学生都在用它。
惊异于Pocket Points的反响,他们在大得多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也进行了推广。
同样地,几周时间内,大约1/3的学生投入了该App的怀抱。
地方报纸写了篇报道。
事情就是那么巧,奇科大学另一初创公司成功传奇——克里斯·弗里德兰(Chris Friedland),的CEO,看到了这篇文章。
他同意约见两位初出茅庐的学生,而且非常喜欢他们和他们的App,不仅对此投资,还成为了他们的导师和一大助力。
加德纳说:“他真的真的超级忙,但总是会接我们的电话。
有了弗里德兰的投资,两位小伙伴的事业开始腾飞。
当到别的学校推广Pocket Points时,他们会利用Sigma Kai兄弟会的关系雇佣几个校园“大使。
这些大使四处宣传该App,促成本地业务开展。
该App如今已入驻100所学校,且采用率接近50%。
还有1200多家商店使用该Pocket Points对学生进行营销并提供积分兑换服务,比如棒约翰、必胜客、星巴克、坚宝果汁和一些LuLu之类的在线商店。
而两位创始人最近也刚筹到新一轮的150万美元资金。
辍学今年1月,Pocket Points开始对店铺收取广告费,对在线商店收取联营费。
仅仅几个月时间,收益就达到了每月5位数的健康值,且还在以逐月翻番的速率增长——虽然公司目前还没有盈利。
目前,该公司拥有20名全职员工。
因此,23岁的加德纳和21岁的理查德曼均辍学转去全职经营公司了。
(至少暂时是离开学校了,他们办了休学,计划有朝一日还能重返学校完成学业。
)他们的家人对此很不高兴,但两位创始人觉得自己面临的是“一生仅此一次的机遇。
而他们的投资人也警告说,兼顾学业和经营新兴初创App是不可能的。
目前为止,加德纳乐在其中,梦想推进扩张计划。
他说:“这个App带来的惊喜太多啦。
我们想向更多的学校推介它。
显然,全美国、全世界的学生都是我们的目标。
我希望他们都装上Pocket Point。
那时候比较迷茫,有两条路摆在面前,一是去别的代理公司继续干销售,二是自己创业,但是我弟弟彭建劝我创业。
至于创业干什么没有想好,想的最多的就是开个淘宝店。
我自己渴望时间和财富自由,也只有创业可以帮助实现这一梦想。
休息的那阵子,和老婆去了一趟杭州游玩,无意中吃到甜甜圈,老婆很喜欢,还特意带了一盒回南京。
后来有一天在网上找项目,发现有人做甜甜圈项目的转让,就和老婆商量要不我们就开一个甜甜圈店吧。
老婆表示赞同,于是我们就走访南京所有做甜甜圈的店铺,去品尝体验。
觉得竞争还不是很激烈,其中本地开店最多的品牌做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规范。
其他的也没有多想,比如盈利啊,回报之类的,只是按照心中的想法先把店开起来。
后来去考察了甜甜圈的项目,觉得口味还行,就决定干这事了。
边培训的同时边找铺子,找了整整2个月,期间筛选过很多铺子,大家的意见有分歧,吵过很多次架,长时间不能敲定,让人很沮伤。
有一段时间一早上两人出去扫街,下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就倒在床上,晚上再上网筛选好决定明天看哪些。
那会儿就觉得创业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它在反复挑战你磨练你的意志。
当培训完进入筹备阶段,才是更艰难的时候,因为资金紧张,花的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对这个行业也是陌生的,从采购设备到装修店铺都是新手,摸索着前进,为了省装修的钱,材料都是我们自己亲自跑装饰市场采购,小到螺丝灯管大到瓷砖。
有时候有分歧就会争的面红耳赤。
做决策才是真的考验,现在知道之所以很难做决策,因为信息掌握的不够不完整。
信息不对称的时候只有多花钱要么多花时间来解决问题。
没有钱或者钱不多只能花时间,我一直觉得作为一个草根创业者,这些路是必须要走的,走过了这些,你才明白创业的苦,才有成功的喜悦。
开业的时候连鞭炮都没有放,也没有花篮,就静悄悄低调的开业了,只在门口放了一块牌子“小店开张,买三送三,没想到门庭若市,因为是新手,效率跟不上,每天的产量上不来,导致顾客今天来定只能后天取货。
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大家一致认为我们的生意很好,这便有了小范围的口碑。
这个阶段只持续了半个月左右,活动结束以后生意回落。
团购也是在那个时候很火,我们也是在没开店正在筹备的时候就联系了各家团购,希望开业后能合作,可能是因为团购太火,好多团购网站都没有回复或者是爱理不理的,还有的就是看不上咱么这小店。
突然有一天美团的负责人来找我们,一拍即合,和团购的合作时间恰到好处,正好是店里的开业活动刚结束没多久,我们还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的时候,团购来了。
上线第一天就卖了1000多份,效果特别好。
这大概就是第一次O2O了,那时候我们在意的是人流量,每天都有预约来领团购的,就带动了人气从而提高营业额。
但团购这个不赚钱,显然不能长期持续下去,不过在当时没有资源的情况下这已经是最好的方式了。
甜甜圈店是12月正式开业的,到过年这段时间都属于旺季,生意还说的过去。
等到来年的5月份开始,形势就变的严峻起来,天气变热,人们外出活动的频率降低,对食物的欲望逐渐降低尤其是对甜食。
我们意识到光靠店铺的自然人流量是支撑不了的。
我们一致的思路是做广告扩大影响力,媒体广告肯定是做不起,就只能印发产品传单每天到周边写字楼学校发,只要那天去发单了,当日的外卖单量就会上升。
其实不光是发单还同时配合有力的促销手段吸引客户来店里。
紧接着我们在淘宝上开设了店铺,做起了线上甜甜圈,让天南海北的吃货也能吃到我们的甜甜圈。
刚上线的时候因为没有宣传,询问下单的寥寥无几。
后来竞争对手在淘宝首焦做了一次活动,突然间旺旺叮叮咚咚响起来,生意就这么来了,这一忙就是半年。
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了线上。
其实淘宝也是一个窗口,除了外地的顾客,本地也有相当顾客购买,有亲自来实体店的也有通过同程快递的。
2010年底的时候我们也开通了新浪微博,那个时候微博刚刚兴起,慢慢摸索积累粉丝,做的最多的动作就是转发粉丝晒的图片。
对客户的评价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真正在微博上发力是在去年夏天,首先做的尝试联合本地有知名度的餐饮美食微博做试吃活动,因为产品卖相好的特性,相比较其他餐饮,粉丝更喜欢拍照晒。
传播力特别广,再加上甜甜圈的主要客群就是女孩,而她们大多都在微博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推广,在本地已经小有名气,同时也结实了一些美食达人,通过他们的介绍又认识了一些电视媒体的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做了一次甜甜圈店的专访,知名度又上了一个台阶,店铺销售也随之上升。
来店里不是看微博来的就是看电视来的。
特别是许多粉丝从很远的地方跑过来,让我们感动不已。
比如有一个顾客说这家店最近在网上炒得很火,今天特意赶来。
她说的最近网上很火,一定是经常在微博上看到我们信息。
现在我们时常会借助一些特别的日子,或者特别的事件做一些活动,任然是免费的甜甜圈,粉丝响应的热情依然不减,在粉丝得到奖品的同时也增加了粘性。
除了活动,每当有新品推出的时候,我们都会在微博上发布,或者转发粉丝的晒单,很快就可以从评论或者私信中得到订单。
随着用微信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也有意尝试在微信上做一些动作,并且开通了私人账号和公共账号,二维码张贴在店里,扫描的朋友不在少数啊,时常我们在相册里分享一些产品的照片,便会有朋友评论了。
最近的一次新品我们有意在相册里做测试,果然有顾客到店里说在微信看到了,便跑来买了。
同时,公众账号用来做一些基础的客服服务,比如营业时间、门店地址、优惠活动、申请会员卡等等都可以用自动回复来解决。
接下来打算在微信上尝试一些活动,看是否微信又是另一个发力平台。
我们是一伙平凡普通的草根创业者,做过电焊工,干过广告,卖过房子,读过几本关于营销的书,凭者满腔热情,坚定的信念,走在创业的路上。
创业中只要敢于尝试,彻底的执行,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继续努力,就会更接近我们的目标。
相信自己,创业的路上不断前进。
黄研彭、陈日暖、黄祖鼎分别是江苏畜牧兽医学院、广州海员学院、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准“80后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赚得第一桶金后,毅然放弃原本优厚的工资待遇,回家养牛创业,他们的决定让家人不解,但是他们执着的创业精神赢得了不少人的支持和鼓励,当地村民称之为“牛司令。
2008年7月,该村一个简易牛棚动工建设,引起村民的关注。
几个月后,村里3个大学生毕业生从山东领回几十头杂交小“洋牛当起“牛倌,一时成为当地新鲜事。
时隔一年多,牛棚里三位稚气的“80后大学毕业生经过一年的磨炼,已跟着当初的小牛犊成长起来了说起当初创业经历,陈日暖和黄研彭皱皱眉说:“最艰难的时期挺过来了。
他们说,养牛的潜力很大,但是出栏时间较长,刚开始养殖需要坚守一年多的时间,这段时间资金的维持是最揪心的煎熬。
合资人都是刚毕业大学生,资金有限,又没有相应财产抵押,贷不到款,幸亏家长和亲戚的支持才坚持下来。
走进牛棚,陈日暖不时用手拨弄牛角。
他说,第一次见到这些可爱的小牛犊时,打心底高兴了好一阵子,但是几天后就把我们忙得焦头烂额。
小牛犊刚买回来时,由于“水土不服,饲料不惯患上“应急综合症。
幸亏现在科技发达,把网线拉到牛棚,用笔记本电脑网络视频即可请专家在线会诊,及时解决难题。
黄研彭说,自己是学饲料专业的,学了一些关于饲养方面的知识,但是书上的知识还远远不够,乡下没有图书馆和专家,只能通过网络论坛交流,网购饲料、给牛会诊,在论坛与全国各地养牛人交流。
说完他指着牛棚外面说:“后面一片种的是上等饲料皇竹草,种子是通过网上购买的。
现在,认识了不少当地养牛人,闲暇时也会聚在一起谈论养牛经验。
“80后大学生养牛创业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通过互联网的交流,也让社会各界开始关注他们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冀平和华南农业大学农村教育硕士杨明亮为这种创业精神拍手叫好。
陈冀平说,大学生创业无论成功与否,积累经验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