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消防设计细节规范
消防设计规范
消防设计规范在建筑设计中,消防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消防设计规范是指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用途、高度等因素,合理设置消防设施、制定消防疏散预案等措施,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及时疏散、救援和灭火的有效性。
消防设计规范的制定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水平,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一、消防设计原则1.等级原则: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火灾危险性等级确定相应的消防设计等级,对建筑物的消防设施和设备进行布置。
2.疏散原则:确保建筑物内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设置合适的疏散通道和疏散设施。
3.防火隔离原则:合理设置建筑物内部的防火分隔构筑物,以延长火势蔓延时间,减少火灾对整栋建筑的危害。
4.灭火原则:设置有效的灭火设施和设备,确保在火灾初期能够迅速控制火灾,防止火势进一步发展。
二、消防设计规范内容1. 消防通道•消防通道应设置在建筑物的主要通道位置,通道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保证在疏散时人员流畅通过。
•消防通道门应向外开启,不得用门、窗、设备等物品封闭,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顺利逃生。
2. 疏散设施•设置疏散楼梯、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识等,确保人员疏散途径清晰明了,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快速找到安全出口。
•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设置障碍物或妨碍通行的设施,定期检查疏散设施的完好性。
3. 灭火设备•根据建筑物的类别和规模设置合理的灭火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栓等,保证在火灾初期能够迅速控制火势。
•对灭火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4. 防烟设计•在建筑物内部设置防烟区、防烟楼梯间等设施,减少火灾时烟气对人员的危害。
•防烟设施的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阻止烟气蔓延。
结语消防设计规范是保障建筑物消防安全的基础,建筑设计者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确保建筑物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对于已建成的建筑物,应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水平。
建筑艺术设计中的消防设施规范要求
建筑艺术设计中的消防设施规范要求建筑艺术设计是指通过艺术手法将建筑物与环境相融合,打造出功能性与美观性兼具的建筑。
然而,在追求建筑艺术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建筑物的安全性,特别是消防安全。
因此,在建筑艺术设计中,对消防设施的规范要求至关重要。
一、消防设施规划在建筑艺术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高度、面积等因素,合理规划消防设施的位置和数量。
例如,高层建筑应具备合适数量的灭火器,散烟设备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以进行及时的火灾应对。
二、疏散通道设计建筑艺术设计中的消防设施规范要求疏散通道的设计符合消防安全标准。
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设置明确的标识,并且应考虑到人员疏散的时间和距离等因素,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人员。
三、消防电源和照明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稳定的电源供应。
因此,建筑艺术设计中要求合理设置消防电源和备用电源,并确保它们能够在火灾时正常工作。
此外,合适的照明设施也是消防安全的一部分,特别是在疏散通道和消防器材存放区域的照明要清晰明亮。
四、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建筑艺术设计中的消防设施规范要求建筑物配备可靠的自动火警报警系统。
这种系统能够及时检测到火灾的存在,并发出警报,以促使人员疏散和火灾扑灭工作的进行。
在设计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建筑特点和火灾场景的自动报警系统。
五、防烟设施建筑艺术设计中的消防设施规范要求合理设置防烟设施,以防止烟雾蔓延和中毒事故的发生。
例如,疏散通道、楼梯间等区域应配置防烟设备,确保人员在火灾时能够顺利疏散,降低伤亡和财产损失。
六、消防安全宣传建筑艺术设计中的消防设施规范要求建筑物内部和外部设置消防安全宣传标识和教育宣传内容,以提高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
例如,在易发生火灾的区域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标识,提醒人们不要随意扔掉烟蒂。
综上所述,建筑艺术设计中的消防设施规范要求是确保建筑物在追求艺术的同时,能够提供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规划消防设施、优化疏散通道、设置可靠的火警报警系统、配置防烟设施等措施,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性能。
园林景观常规尺寸(消防车道、人行道、停车场、踏步与坡度、空间尺度)
景观设计要掌握的数据一、消防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
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围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
(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
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
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形“L”“T”形形“O”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二、车道1.道路纵坡1.1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道路类型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2≤8.0L≤200m≤5.0L≤600m非机动车道≥0.2≤3.0L≤50m≤2.0L≤100m步行道≥0.2≤8.0≤4.0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设计规》(GB 50180—93)(2002年版)2.L为坡长。
1.2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 1.5%~2.5%。
人行道横坡为 1.0%~2.0%3.道路宽度3.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3.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3.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3.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 2.5m;3.5 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单车道: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4.转弯半径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路牙最小半径)6.0m: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景观消防设计细节规范
1. 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m。
供消防车停留的空地,其坡度不宜大于3%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0.9)居住区内的消防车道占人行道、院落车行道合并使用时,可设计成隐蔽式车道,即在4米幅宽的消防车道内种植不妨碍消防车通行的草坪花卉,铺设人行步道,平日作为绿地使用,应急时供消防车使用,有效地弱化了单纯消防车道的生硬感,提高了环境和景观效果。
(《居住区设计导则》5.1.6)2. 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它车道连通。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0m×12.0m;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0m×18.0m。
消防车道路面、扑救作业场地及其下面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
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但应满足消防车通行与停靠的要求。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0.10)3. 中间消防车道与环形消防车道交接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半径的要求。
普通消防车的转弯半径为9m,登高车的转弯半径为12m,一些特种车辆的转弯半径为16~20m。
所以,消防车道转弯半径=普通消防车的转弯半径9m-3m=6m(《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0.7.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0.1 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0m。
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0m 或总长度大于220.0m 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6.0.2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长度大于24.0m 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6.0.3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0m。
6.0.4 在穿过建筑物或进入建筑物内院的消防车道两侧,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安全疏散的设施。
6.0.5 超过3000 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 个座位的会堂和占地面积大于3000m2 的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园林景观常规尺寸消防车道、人行道、停车场、踏步与坡度、空间尺度
景观设计要掌握的数据一、消防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
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围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
(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
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
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T”形“O”形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二、车道1.道路纵坡1.1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道路类型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2≤8.0L≤200m≤5.0L≤600m非机动车道≥0.2≤3.0L≤50m≤2.0L≤100m步行道≥0.2≤8.0≤4.0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设计规》(GB 50180—93)(2002年版)2.L为坡长。
1.2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横坡为1.0%~2.0%3.道路宽度3.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3.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3.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3.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3.5 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单车道: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4.转弯半径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路牙最小半径)6.0m: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园林景观常规尺寸(消防车道、人行道、停车场、踏步与坡度、空间尺度)
六、植物 树木与地下管线最小水平距离 (m) 管线名称新植乔木现状乔木灌木或绿篱外缘 电力电缆 1.5 3.5 0.5 通讯电缆 1.5 3.5 0.5 给水管 1.5 2.0 — 排水管 1.5 3.0 — 排水暗沟 1.5 3.0— 消防龙头 1.2 2.0 1.2 燃气管道 (低中压 )1.2 3.0 1.0 热力管 2.0 5.0 2.0
3% 。 广场兼作停车场 0.2~0.51.0-2.0 室外场地 儿童游戏场 运动场 杂用场地 0.3~2.5 —— 0.2~0.5 0.3~2.9 绿地 1.5~1033 — 湿陷性黄土地面 0.5~7.0 注:摘自: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 — 93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
规范》 CJJ 83-99 、《公园设计规范》 CJJ48-92 2.软质地表的排水坡度 (%) 地表类型最小坡度最大坡度适宜坡度 草地 1.0331.5~10 运动草地 0.521
距离建筑物等高的位置 ; D/H=2 :当处于 27 °仰角时,视点距建筑物有建筑物 2 倍的距离,这时,及
能观察到建筑的细部, 又能感觉到对象的整体性, 进则观察细部, 退则观察整体, 乃观察建筑的最佳观察点。
D/H=3 :当处于仰角 18 °时,视距相当于建筑物高度的 3 倍,能感觉到以周 围建筑为背景的十分清楚主体对象。
小区景观消防车道设计要求
小区景观消防车道设计要求一、道路布局与规划1.小区景观消防车道应设置在小区主干道及重要出入口处,且两者之间的连通性要保证畅通。
2.小区景观消防车道应与其他车辆道路保持一定距离,以确保消防车辆快速通行,避免拥堵。
3.每个小区景观消防车道应设置一个明确的入口和出口,方便消防车辆出入。
4.小区景观消防车道的宽度应根据小区规模和消防车型合理确定,最小宽度不得小于6米。
5.入口和出口处应设置指示牌和标志,清晰明确,方便消防车辆识别和进出。
二、道路材料和施工1.小区景观消防车道的路面应选择防滑、防火、耐磨的材料,如水泥路面或防火铺地砖。
2.路面颜色应与其他车辆道路有明显区别,标识出消防车道的独立性和重要性。
3.在消防车道旁应设置绿化带或草坪,以提高小区整体的景观效果。
4.施工时应确保路面平整、无凸起或下陷,保证车辆通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5.消防车道两侧应设立护栏或设备,防止私人车辆乱停乱放或物品堆放,确保消防车辆畅通无阻。
三、消防设备和标识1.每个小区景观消防车道入口和出口处应标明“消防通道”字样,字体应醒目,颜色应与其他标识有所区分。
2.入口处应设置红外线感应器或手动触发按钮,以便消防车辆进入时自动打开道闸或栅栏。
3.每个小区景观消防车道入口处应设置消防水箱、消防龙头等消防设备,确保车辆进入后能够及时获取水源。
4.消防车道入口处应设置火灾报警器和烟雾探测器,一旦发生火灾能及时报警并启动灭火系统。
5.消防车道入口处应设立警示标志,提示非消防车辆禁止通行。
四、维护管理1.小区景观消防车道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证道路畅通性和消防设备的正常工作。
2.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设备和标识的检查和维修工作,确保其完好可用。
3.对于私人车辆乱停乱放的情况,物业公司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保证消防车辆畅通无阻。
4.居民应加强自觉性,不得随意堆放物品或占用消防车道,确保道路的畅通。
小区景观消防车道设计是为了保障小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综合考虑交通设计、消防设备、标识管理等多个方面。
消防扑救面景观设计
消防扑救面景观设计按国家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高层建筑都必须设消防登高面,且需满足下列标准:1.高层建筑至少两个长边设消防车道,其中一侧结合消防车道设置不少于一块的消防登高场地,每块消防登高场地面积不应小于15mx8m;2.塔式住宅的消防登高面不应小于住宅的1/4周边长度;3.单元式、通廊式住宅的消防登高面不应小于住宅的一个长边长度;4.消防登高面应靠近住宅的公共楼梯或阳台、窗;5.消防登高面一侧的裙房,其建筑高度不应大于5m,且进深不应大4m;6.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7.消防登高场地距住宅的外墙不宜小于5m,其最外一点至消防登高面的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1m;8.消防登高面不宜设计大面积的玻璃幕墙。
9.高层住宅的消防车道,消防登高场地应避开地下管道、暗沟、水池、化粪池等影响消防车荷载的地下设施,在地下建筑上布置消防登高场地、消防车道时,地下建筑的楼板荷载计算应考虑消防登高车的重量。
严格遵循地方的消防通道基层设计要求。
消防扑救面平面分布要求示意:消防扑救面立面要求示意:常见四种消防通道与消防扑救面的关系:消防扑救面与景观功能场地结合配置表:消防扑救面结合景观功能设计总结五种常规处理方式:一、儿童空间1、功能布局(1)儿童板块适合较大面积的场地,如72X10m的场地。
(2)满足消防扑救面的设计规范,场地上不得出现妨碍登高作业的高大乔木,灯杆或构筑物等。
2、交通流线布置要点(1)平时正常通车的消防登高场地区域,存在安全隐患。
在满足住区消防登高作业的基本条件下,尽量设置人车分流的安全交通流线。
儿童版块交通流线布置图3、儿童活动设施布置(1)大量采用可移动式的儿童器械,如小木马,摇摇椅,音乐器材,幼儿乒乓球桌,休闲座椅等。
(2)儿童板块铺装采用色彩丰富的塑胶材料,保障安全的同时,起到对儿童的视觉吸引。
(3)影响消防登高作业的构筑物,如学习墙,布置在消防扑救面范围以外,结合场地打造半围合空间。
园林景观常规尺寸消防车道、人行道、停车场、踏步及坡度、空间尺度
要掌握的数据一、消防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
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
(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
回车场模式见下列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
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T形〞“O〞形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二、车道1.道路纵坡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道路类型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L≤200m≤L≤600m非机动车道≥≤L≤50m≤L≤100m步行道≥≤≤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标准设计标准? (GB50180—93)(2002年版)为坡长。
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
人行道横坡为%~%3.道路宽度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双车道:W=~(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单车道:W=~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4.转弯半径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景观消防设计细节规范
1. 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m。
供消防车停留的空地,其坡度不宜大于3%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0.9)居住区内的消防车道占人行道、院落车行道合并使用时,可设计成隐蔽式车道,即在4米幅宽的消防车道内种植不妨碍消防车通行的草坪花卉,铺设人行步道,平日作为绿地使用,应急时供消防车使用,有效地弱化了单纯消防车道的生硬感,提高了环境和景观效果。
(《居住区设计导则》5.1.6)2. 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它车道连通。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0m×12.0m;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0m×18.0m。
消防车道路面、扑救作业场地及其下面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
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但应满足消防车通行与停靠的要求。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0.10)3. 中间消防车道与环形消防车道交接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半径的要求。
普通消防车的转弯半径为9m,登高车的转弯半径为12m,一些特种车辆的转弯半径为16~20m。
所以,消防车道转弯半径=普通消防车的转弯半径9m-3m=6m(《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0.7.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0.1 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0m。
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0m 或总长度大于220.0m 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6.0.2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长度大于24.0m 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6.0.3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0m。
6.0.4 在穿过建筑物或进入建筑物内院的消防车道两侧,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安全疏散的设施。
6.0.5 超过3000 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 个座位的会堂和占地面积大于3000m2 的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景观设计师应掌握的建筑消防规范
7. 2 救援场地和入口
2.1 高层建筑应至少沿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 1/4 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的底 边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该范围内的裙房进深不应大于 4m。 建筑高度不大于 50m 的建筑,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确有困难时,可间 隔布置,但间隔距离不宜大于 30m,且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总长度仍应符合上 述规定。
表 7.1.6 堆场或储罐区的储量
棉、麻、
名
秸秆、 木材 甲、乙、丙类液
称
毛
芦苇( t )( m3) 体储罐( m3)
、化纤( t )
储 1000
量
5000 5000
1500
液化石油储 罐
( m3)
500
可燃气体储 罐
( m3)
30000
2 占地面积大于 30000m2 的可燃材料堆场, 应设置与环形消防车道相通的中间消 防车道,消防车道的间距不宜大于 150m。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 体储罐区和可燃气体储罐区内的环形消防车道之间宜设置连通的消防车道。 3 消防车道的边缘距离可燃材料堆垛不应小于 5m。
2.2 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场地与厂房、 仓库、 民用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 架空管线 等障碍物和车库出入口。 2 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 15m 和 10m。对于建筑高度大于 50m 的建筑, 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 20m 和 10m。 3 场地及其下面的建筑结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重型消防车的压力。 4 场地应与消防车道连通,场地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小于 5m,且不应大于 10m,场地的坡度不宜大于 3%。
干货园林景观中的硬性规范与标准
干货园林景观中的硬性规范与标准1景观设计六要素景观设计六要素:地形、植物、建筑、构筑物、铺装、水2消防规范消防规范1.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车道的设计要求①.高层民用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
当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延高层民用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当高层民用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米或者总长度超过220米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车道。
②.高层民用建筑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80米。
高层民用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期短边超过24米时,应设消防车道。
③.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或消防水池,应设消防车道。
④.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距离高层民用建筑外墙宜大于5米。
当消防车道上空遇到有障碍物时,路面与障碍物之间的净空不应小于4米。
⑤.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会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米x15米。
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米x18米。
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的压力。
⑥.穿过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高不应小于4米。
⑦.消防车道与高层民用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
架空管线等。
考虑消防车转弯半径及登高消防车的操作要求。
2.消防登高面消防登高面又叫高层建筑消防登高面。
消防平台,是登高消防车靠近高层主题建筑,开展消防车登高作业以及消防队员进入高层建筑内部,抢救被困人员、扑救火灾的建筑立面,按国家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高层建筑必须设消防登高面,且不能做其他用途。
设置消防登高面是为了消防登高车作业的需要,保证对高层住宅的住户进行及时救援,因此,消防登高面应靠近住宅的功用楼梯,当有困难时,登高面应靠近每套住宅的阳台或主窗。
高层住宅应设置消防登高面,并应符合下列标准:❶塔式住宅的消防登高面部不应小于住宅的1/4周边长度;❷单元式、通廊式住宅的消防登高面不应小于住宅的一个长边长度、❸消防登高面应靠近住宅的公共楼梯或阳台、窗;❹消防登高面一侧的裙房,其建筑高度不应大于5米,且进深不应大于4米;❺消防登高面不宜设计大面积的玻璃幕墙;❻登高面与建筑之间不得有妨碍登高的高大乔木;❼登高面范围内宜有建筑的安全出口;❽消防登高面距离建筑物距离为5-11米一、消防车道1、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的居住区内宜设有消防车道,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6m。
景观设计消防问题
消防安全对景观设计的制约
01
02
03
限制材料使用
为了防止火灾蔓延,消防 法规可能限制某些易燃材 料在景观设计中的使用。
规定绿化率
为了确保火灾发生时消防 车可以快速到达,消防法 规可能对景观设计中的绿 化率做出限制。
要求消防通道畅通
景观设计中需要确保消防 通道的宽度和畅通,不能 随意种植大型植物或设置 障碍物。
景观设计消防问
• 引言 • 景观设计与消防的关系 • 景观设计中的消防问题 • 解决景观设计中的消防问题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主题简介
• 景观设计消防问题是一个涉及景观设计和消防安全相互关系的 议题,主要探讨如何在景观设计中融入消防安全理念,提高景 观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目的和意义
消防栓与消防水池
紧急疏散指示
合理规划消防栓和消防水池的位置, 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提供水源。
在关键位置设置明显的紧急疏散指示, 引导人们在火灾发生时迅速撤离。
灭火器配置
在公共区域和建筑物内部,应按照规 定配置灭火器,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
景观元素对消防的干扰
高大植物
避免在消防通道附近种植高大的 植物,以免遮挡视线或影响消防
地内的各个角落,减少火灾发生时的救援时间。
03
考虑消防通道的耐火等级,使用耐火材料进行建设,
提高其抗火能力。
合理布局消防设施
根据场地特点和消防需求,合理配置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确保火灾发生时 能够及时扑救。
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及时更新替换损坏或过期的设 备。
在消防设施附近设置明显的指示标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找到并使用。
《景观设计消防问题》课件
展望未来景观设计与消防安全的发展趋势,探讨前沿技术与新的安全要求。
3 推动景观行业与消防行业的合作与共同发展
呼吁景观行业和消防行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景观设计的安全性与可持续发展。
器具和自动喷水系统等,以提供及时的
灭火和救援能力。
3
消防水源与消防水池
确保消防水源充足,并建立合适的消防
水池用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灾扑灭。
火灾报警系统
4
安装有效的火灾报警系统,能够及时发 出警报并触发灭火设施。
景观材料与消防安全
绿化植物的选择及布局
选择低燃性的绿化植物,并 合理布局以降低火灾风险。
建筑材料的选择
选择阻燃性能好的建筑材料, 减少火灾蔓延的可能性。
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分析
分享一些成功的景观设计与消防安全案例,探讨背后的成功因素。
失败案例分析
分析一些失败的景观设计与消防安全案例,总结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教训。
案例启示与建议
从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提取经验与教训,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启示。
总结与展望
1 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强调景观设计中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保护人员和财产的生命安全。
安全距离的规划
合理规划景观元素和建筑物 之间的安全距离,以降低火 灾蔓延的风险。
大型景区的消防安全
人流密集区域的消防设计
针对大型景区的人流密集区域进 行消防设计,确保人员撤离的安 全和顺畅。
消防演练与应急预案
定期进行消防演练,并制定完善 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火灾的能 力。
防火巡回与检查
定期进行防火巡回和检查,发现 隐患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景观设计消防问题》 PPT课件
园林工程消防方案
园林工程消防方案一、总则1.1 消防工程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制定消防方案,维护园林的安全,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是关系到人民财产安全的大事,因而本次为了保障园林工程的安全,特制定本消防方案。
1.2 为改善园林工程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设立应急预案,明确消防责任制等。
1.3 园林工程消防方案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园林工程的消防安全,减少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合理利用和管理消防资源,提高城市园林工程的防火能力。
二、园林消防设施2.1 园林工程必须装备齐全的消防设施。
其中包括火灾报警系统、消防水源系统、灭火器、消防栓、防护设施、通道与疏散设施等。
2.2 园林工程中建筑物、设备、绿化植物等应安装消防设备并定期检查,确保正常运行。
2.3 在园林工程内设立消防管控室,实时监控园林内的安全情况,提高园林的灭火效率。
三、园林消防管理3.1 园林工程应建立健全的消防管理机构,明确各级消防责任人和消防专责,建立健全园林工程的消防管理制度。
3.2 每年定期组织进行园林工程的消防演习并对演习结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提高园林工程的应急处理能力。
3.3 定期对园林工程的火灾隐患进行排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建立健全火灾隐患排查治理档案。
四、园林消防教育4.1 加强对园林工程员工的消防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意识和自救能力,建立健全员工的消防知识档案。
4.2 经常开展园林工程的消防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大众的消防安全意识。
4.3 园林工程应建立健全疏散逃生预案,并定期组织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员工疏散逃生的能力。
五、园林消防技术支持5.1 园林工程应增加消防专业人员,提高消防技术支持能力,保障园林工程的消防安全。
5.2 园林工程应配备消防应急装备,及时应对各类突发火灾事件。
5.3 园林工程应加强对消防技术装备的维护保养,确保消防设备的正常使用。
六、园林工程消防应急预案6.1 园林工程应建立健全的消防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火灾事件的处理流程。
景观设计尺度规范整理
一、消防1。
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
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
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
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 消防回车场.(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
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T”形“O”形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二、车道1.道路纵坡1。
1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道路类型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
2≤8。
0L≤200m≤5.0L≤600m非机动车道≥0。
2≤3。
0L≤50m≤2.0L≤100m步行道≥0.2≤8.0≤4.0注:1。
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2.L为坡长。
1.2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
5%~2.5%。
人行道横坡为1。
0%~2.0%3.道路宽度3.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3.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
0~9。
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3.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3。
城市森林公园消防规划设计
1引言城市森林公园建有大量建筑物和大面积森林,存在大量生活用火和森林火险,发生火灾的概率较建筑物火灾和森林火灾都高,森林公园内发生火灾后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和扑救,将破坏整个森林公园的生态平衡,造成森林公园内游人伤亡和景观毁坏,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很大。
城市森林公园拥有植被丰富的森林,也有一些供游乐使用的建(构)筑物,因此其火灾具有森林和建筑的双重特点,本文试就这一特殊区域如何实现消防安全作以探讨。
2 消防基础设施2.1 消防控制室城市森林公园应有消防控制室。
消防控制室应有下列功能[1]:接受火灾报警,发出火灾的声、光信号,事故广播和安全疏散指令等;控制消防水泵、固定灭火装置;显示电源运行情况等。
森林公园内所有防火系统和消火栓、储水池增压设备,必须有自动启动功能,且与消防控制中心有效连接,消防控制中心有控制森林公园内消防设备的功能。
森林公园消防控制中心内应有值班人员值班,保证24小时在岗。
2.2 消防供水管网森林消防供水管网应结合园内原有供水管网设计,有天然水源的应充分利用天然水源,当天然水源有冻结情况的,设计中应考虑有防冻措施。
森林公园消防供水可以与公园内灌溉给水或生活用水同时使用,但必须满足消防供水需要,在发生火灾时,应能迅速启动供水加压设备,保证灭火用水。
当灭火采用消防装备时,供水管网必须能满足火场供水的需要。
森林公园内消火栓与消防车供水距离不应大于400m。
当消防炮作为灭火工具时,消防炮与水压增压装置之间的直线距离不得大于100m。
2.3 建筑消防设施森林公园内具有餐饮、住宿、娱乐、购物、卫生、通信、邮政功能的建筑物内,应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配备各类消防设施,达到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要求的,必须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没有达到安装消防系统的建筑,必须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3]配置足够的灭火器材并保证完好。
2.4消防储水设施[4]森林公园内可设置消防储水池作为消防水源,储水池可在山顶隐蔽设置,按照保护该山体整体灭火水量的需要确定储水量(见表1)。
景观设计常见尺度规范大全!(回顾篇)
景观设计常见尺度规范大全!(回顾篇)一、消防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
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 消防回车场。
(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
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
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T”形“O”形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二、车道1.道路纵坡1.1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道路类型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2≤8.0L≤200m ≤5.0 L≤600m非机动车道≥0.2≤3.0L≤50m ≤2.0 L≤100m步行道≥0.2≤8.0≤4.0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2.L为坡长。
1.2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横坡为1.0%~2.0%3.道路宽度3.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3.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3.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3.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3.5 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单车道: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4.转弯半径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6.0m :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景观设计规范专辑(一)-小区消防车道设计规范
景观设计规范专辑(一)-小区消防车道设计规范【消防通道设计规范】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的居住区内宜设有消防车道,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6m。
高层(指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消防车道设计要求:1.高层住宅的周围应设有环形车道,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2m(有些地方是9米)。
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当高层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
2.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
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3.长度超过35m的尽端式车行路应设回车场,多层可做到12m×12m。
高层回车场不宜小于15m×15m。
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4.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
5.一般消防车的长度均大于或接近10m,高度近4m,宽度近2.5m。
6.高层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7.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
8. 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消防车道。
【消防登高面设计规范】消防登高面又叫高层建筑消防登高面、消防平台,是登高消防车靠近高层主体建筑,开展消防车登高作业、及消防队员进入高层建筑内部,抢救被困人员、扑救火灾的建筑立面。
按国家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高层建筑都必须设消防登高面,且不能做其他用途。
设置消防登高面是为了消防登高车作业的需要,保证对高层住宅的住户进行及时救援,因此,消防登高面应靠近住宅的功用楼梯,当有困难时,登高面应靠近每套住宅的阳台或主窗。
1.高层住宅应在登高面一侧,结合消防车道设置不少于一块的消防登高场地,每块消防登高场地面积不应小于15mx8m。
2.消防登高场地距住宅的外墙不宜小于5m,其最外一点至消防登高面的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0m.3.有坡道的消防登高场地,其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 4.0m。
供消防车停留的空地,其坡度不宜大于
3%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0.9)居住区内的消防车道占人行道、院落车行道合并使用时,
可设计成隐蔽式车道,即在4米幅宽的消防车道内种植不妨碍消防车通行的草坪花卉,铺设人行步道,平日作为绿地使用,应急时供消防车使用,有效地弱化了单纯消防车道的生硬感,
提高了环境和景观效果。
(《居住区设计导则》 5.1.6)
2. 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它车道连通。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
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0m×12.0m;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0m×18.0m。
消防车道路面、扑救作业场地及其下面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
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但应满足消防车通行与停靠的要求。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0.10)
3. 中间消防车道与环形消防车道交接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半径的要求。
普通消防车的转弯半径为9m,登高车的转弯半径为12m,一些特种车辆的转弯半径为16~20m。
所以,消防车道转弯半径=普通消防车的转弯半径9m-3m=6m(《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0.7.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6.0.1 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0m。
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0m 或总长度大于220.0m 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6.0.2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长度大于24.0m 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
消防车道。
6.0.3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
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0m。
6.0.4 在穿过建筑物或进入建筑物内院的消防车道两侧,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安
全疏散的设施。
6.0.5 超过3000 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 个座位的会堂和占地面积大于3000m2 的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6.0.
7.4 中间消防车道与环形消防车道交接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半径的要求。
消防车转弯半径
第一种说法:
普通消防车的转弯半径为9m,登高车的转弯半径为12m,一些特种车辆的转弯半径为16~20m。
所以,消防车道转弯半径=普通消防车的转弯半径9m-3m=6m
第二种说法:
最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6-12-01)P263中写的是“最大转弯直径24米;最小转弯直径10米”,那么消防车转弯半径就是5m~12米。
第三种说法:
消防车道本身的宽度按照规范要求不小于4米,为了便于消防车辆通行,尽头式车道应设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
小于12米*12米,如果是环形车道,则应按道路设计转弯半径,转弯处的半径是12米,计算一下,如果道路宽度是4米,转弯处是直角,则直角顶部到弯道弧顶处大约是10.6米左右。
第四种说法:一、关于消防车道
1、高层建筑四周应设置环形的消防车道,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当设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的两
条长边设置消防车道,高层住宅可沿一条长边布置消防车道。
2、尽头式的消防车道,其回车场地一般小于15×15m。
登高车的转弯半径为12m,消防车道的内则转弯半径可利用(14m-道宽)的方法进行校核。
3、消防车道与建筑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5m。
4、消防车道应合理布置水泵接合器、室外消火栓的位置,避免消防车供水与登高作业相冲突。
6.0.9 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 4.0m。
供消防车停留的空地,其坡度不宜大于3% 。
消防车道与厂房(仓库)、民用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作业的障碍物。
6.0.10 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它车道连通。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
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0m×12.0m;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0m×18.0m。
消防车道路面、扑救作业场地及其下面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
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但应满足消防车通行与停靠的要求。
《居住区设计导则》
5.1.6居住区内的消防车道占人行道、院落车行道合并使用时,可设计成隐蔽式车道,即在
4米幅宽的消防车道内种植不妨碍消防车通行的草坪花卉,铺设人行步道,平日作为绿地使用,应急时供消防车使用,有效地弱化了单纯消防车道的生硬感,提高了环境和景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