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针灸的实验报告

针灸的实验报告

一、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对慢性疼痛模型大鼠的影响,通过观察其疼痛行为、神经递质水平及组织学变化,以期为针灸治疗慢性疼痛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目的1. 观察针灸对慢性疼痛模型大鼠疼痛行为的影响。

2. 分析针灸对慢性疼痛模型大鼠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3. 探讨针灸对慢性疼痛模型大鼠组织学变化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60只健康成年SD大鼠,体重200-22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灸组、药物组,每组15只。

2. 模型制备:采用慢性压迫性疼痛模型制备方法,在模型组大鼠后肢跖部制作压迫性损伤。

3. 针灸方法:采用电针法,取穴“足三里”、“太冲”,频率2Hz,强度以大鼠出现肌颤为度,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1次,连续7天。

4. 药物组:采用曲马多片(50mg/kg),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7天。

5. 疼痛行为观察:采用热板法检测大鼠的疼痛阈值。

6. 神经递质水平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中神经递质(如5-HT、NE 等)水平。

7. 组织学观察: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脊髓背角组织学变化。

四、实验结果1. 针灸组大鼠的疼痛阈值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P<0.05)。

2. 针灸组大鼠脊髓背角中5-HT和NE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P<0.05)。

3. 针灸组大鼠脊髓背角组织学变化明显减轻,神经纤维密度增加。

五、讨论1. 针灸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发挥镇痛作用。

2. 针灸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慢性疼痛模型大鼠的疼痛行为。

3. 针灸可能通过改善脊髓背角组织学变化,发挥镇痛作用。

六、结论针灸对慢性疼痛模型大鼠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和改善组织学变化有关。

七、展望本实验结果为针灸治疗慢性疼痛提供了科学依据。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的机制,并扩大样本量,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中医诊断实验报告针灸(3篇)

中医诊断实验报告针灸(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颈肩疼痛已成为常见的职业病之一。

中医认为,颈肩疼痛多由肝肾不足、气血瘀滞、筋骨失养等因素所致。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缓解颈肩疼痛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实验,验证针灸治疗慢性颈肩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实验目的1. 探讨针灸治疗慢性颈肩疼痛的临床疗效。

2. 分析针灸治疗慢性颈肩疼痛的机理。

3. 评估针灸治疗慢性颈肩疼痛的安全性。

三、实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颈肩疼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实验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治疗。

2. 治疗方法实验组:(1)取穴:主穴:肩髃、曲池、阿是穴;配穴:肩井、合谷、风池。

(2)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穴位局部消毒后,采用0.35mm×40mm针灸针,快速进针,行捻转补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

对照组:(1)物理治疗:采用超短波、微波、超声波等物理治疗方法,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

3. 观察指标(1)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2)功能评分:采用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SST)对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3)安全性评价: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

四、实验结果1. 疼痛评分实验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灸治疗在缓解慢性颈肩疼痛方面优于常规物理治疗。

2. 功能评分实验组治疗后SS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灸治疗在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优于常规物理治疗。

3. 安全性评价实验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五、实验结论1. 针灸治疗慢性颈肩疼痛具有显著疗效,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

2. 针灸治疗慢性颈肩疼痛的安全性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六、实验讨论1. 针灸治疗慢性颈肩疼痛的机理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针灸可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降低神经传导速度,减轻疼痛。

针灸实践总结报告范文(3篇)

针灸实践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以其独特的治疗原理和疗效,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为了深入了解针灸的疗效和操作技巧,提高自身的临床技能,本人于近期参加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针灸实践培训。

现将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总结如下。

二、实践背景1. 针灸简介针灸,起源于我国远古时期,是一种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等手法,以达到调整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预防疾病目的的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范围广泛,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特点。

2. 实践目的通过本次针灸实践培训,提高自身的临床技能,深入了解针灸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等,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运用针灸治疗患者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践内容1. 针灸理论学习(1)针灸基本理论:包括经络学说、腧穴学说、针灸疗法等。

(2)针灸临床应用:了解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如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面瘫等。

(3)针灸禁忌症与注意事项:了解针灸治疗过程中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确保治疗安全。

2. 针灸操作技能培训(1)针刺手法:学习掌握正确的针刺手法,包括进针、行针、出针等。

(2)艾灸手法:学习掌握艾条灸、艾炷灸、温针灸等艾灸手法。

(3)穴位定位:掌握常见穴位的定位方法和操作技巧。

3. 临床实践(1)跟师学习:跟随经验丰富的针灸医师学习,观察其治疗过程,了解临床操作技巧。

(2)独立操作:在医师指导下,独立进行针灸治疗,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四、实践心得1. 针灸治疗具有显著疗效通过本次实践,我深刻体会到针灸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经过针灸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2. 针灸操作需严谨规范针灸治疗过程中,操作需严谨规范,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要熟练掌握针刺手法、艾灸手法和穴位定位,遵循“轻、慢、准、稳”的原则。

3. 注重患者沟通与心理护理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患者心理因素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针灸人体实验报告

针灸人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针灸对人体生理、心理及病理状态的影响,验证针灸治疗疾病的疗效,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20-45岁,性别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分组:将5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5人)和对照组(25人)。

3. 实验方法:(1)实验组:选取足三里、曲池、合谷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治疗过程中,采用0.25mm×40mm的一次性针灸针,刺入穴位,深度约为15-20mm,行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

(2)对照组:采用安慰剂穴位治疗,即在相同部位进行针刺,但不刺入穴位,深度约为5mm,留针30分钟。

4. 实验指标:(1)生理指标:测量实验前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

(2)心理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实验前后受试者的心理状态。

(3)病理指标:观察实验前后受试者疼痛、疲劳等症状的变化。

三、实验结果1. 生理指标:实验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在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心理指标: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病理指标:实验组疼痛、疲劳等症状在治疗后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实验结论1. 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人体的生理指标,降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2. 针灸治疗可以改善受试者的心理状态,降低焦虑和抑郁水平。

3. 针灸治疗可以缓解疼痛、疲劳等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五、实验讨论1.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实验结果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人体的生理、心理及病理状态,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 本实验选取的穴位具有代表性,如足三里、曲池、合谷等,这些穴位在中医理论中具有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等功效。

针灸学实验报告

针灸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针灸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针灸治疗的基本技能,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1. 针灸穴位定位(1)了解人体经络走向和穴位分布。

(2)学习常用穴位定位方法,如骨度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等。

(3)掌握穴位定位技巧,提高定位准确性。

2. 针刺手法(1)了解针刺手法的分类,如直刺、斜刺、平刺、深刺、浅刺等。

(2)学习并掌握各种针刺手法,如提插法、捻转法、刮法、摇法等。

(3)练习针刺手法,提高操作熟练度。

3. 针灸治疗(1)了解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和适应症。

(2)学习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方案。

(3)进行临床模拟,实际操作针灸治疗。

三、实验步骤1. 针灸穴位定位(1)观察人体经络走向和穴位分布图。

(2)根据所学方法,对常用穴位进行定位。

(3)相互检查穴位定位准确性。

2. 针刺手法(1)学习并理解各种针刺手法的操作方法。

(2)在指导下,练习针刺手法。

(3)相互评价针刺手法熟练度。

3. 针灸治疗(1)根据所学知识,制定临床模拟病例。

(2)在指导下,进行针灸治疗。

(3)观察治疗效果,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针灸穴位定位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能够准确找到常用穴位,定位误差在1cm以内。

2. 针刺手法实验结果显示,同学们对各种针刺手法有一定掌握,但操作熟练度有待提高。

3. 针灸治疗实验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对模拟病例有一定效果,但需进一步观察和分析。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针灸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了针灸治疗的基本技能。

2.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自身在穴位定位、针刺手法等方面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改进方向。

3. 针灸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针灸治疗水平。

六、实验建议1. 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习针灸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多进行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针灸治疗技能。

3. 结合临床实际,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针灸的中医实验报告

针灸的中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针灸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验证针灸对常见疾病的治疗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60名患有颈肩疼痛的成年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30名,女30名,年龄在20-60岁之间。

2. 分组: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名。

实验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3. 治疗方法:- 实验组:采用针灸治疗,选取穴位包括风池、肩井、曲池、合谷、阿是穴等,采用针刺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

-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日3次,连续治疗2周。

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

5. 数据统计: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

三、实验结果1. 疼痛程度:治疗2周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疼痛程度评分降低明显(P<0.05)。

2. 肩关节活动度:治疗2周后,实验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升高明显(P<0.05)。

3. 生活质量评分:治疗2周后,实验组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生活质量评分升高明显(P<0.05)。

四、讨论1. 针灸治疗颈肩疼痛的效果:本实验结果表明,针灸治疗颈肩疼痛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 针灸作用机制:- 疏通经络:针灸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紧张,从而减轻疼痛。

- 调和阴阳:针灸可以调和人体阴阳,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扶正祛邪:针灸可以扶助正气,驱除病邪,调整人体内环境,从而改善疾病症状。

3. 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与非甾体抗炎药相比,针灸治疗颈肩疼痛具有以下优势:- 无明显副作用:针灸治疗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分析(3篇)

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针灸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实验针灸学应运而生,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针灸作用原理、腧穴定位、针灸疗效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本报告针对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了解实验针灸学的研究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1. 实验内容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腧穴定位:通过实验验证腧穴的准确性,为临床针灸治疗提供依据。

(2)针灸作用原理:探讨针灸对机体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影响,揭示针灸作用机理。

(3)针灸疗效:通过实验评估针灸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4)针灸不良反应:观察针灸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2. 实验方法(1)动物实验:采用健康动物作为实验对象,通过观察动物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变化,评估针灸治疗效果。

(2)人体实验:在人体上进行针灸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3)实验室检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针灸作用机理、腧穴定位等进行深入研究。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腧穴定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实验验证,腧穴定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临床针灸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 针灸作用原理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针灸对机体生理、生化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如调节神经递质、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等。

3. 针灸疗效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针灸对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如疼痛、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4. 针灸不良反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针灸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

四、实验结论1. 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为针灸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2. 实验针灸学实验方法具有科学性、严谨性,为针灸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实验结果表明,针灸具有多方面的生理、生化作用,为揭示针灸作用机理提供了重要线索。

2022年针灸实习报告4篇【模板】

2022年针灸实习报告4篇【模板】

2022年针灸实习报告4篇针灸实习报告篇1为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和服务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我针灸推拿系在校团委的指导下,积极响应号召,充满激情的开展了我系____年暑假社会实践。

今年实践活动主题共为两个:一为传承以往的“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服务活动,发挥专长,以“卫生下乡”作为主要工作内容。

我系今年共确定了4支校级“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小分队。

分别是赴宁波镇海“三下乡”小分队、赴上虞“三下乡”小分队、赴海宁“三下乡”小分队和赴宁波奉化“三下乡”小分队。

我系学生充分利用自身专业所学所长,发挥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在火热的七月围绕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健康普查、常见病的治疗、卫生常识宣传、普及医疗卫生知识、常规体检)、文化宣传、环保宣传、科技支农及企业帮扶、支教扫盲、文体联欢等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我们在活动前集中加强培训,开展动员大会,帮助各位同学在思想上、心理上、专业上、身体上做好准备。

活动期间,针对需求开展服务,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群众带去实惠。

在返校后,我们也加强联系,对于活动结束后的情况追踪了解并总结反思,交流体会收获,扩大教育成果。

此次的“三下乡”活动扩大了我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自我锻炼能力,以使理论与实际能力相结合,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达到了在实践中“长才干、作贡献、受教育”的目的。

二为广泛开展“感知就业”社会实践活动,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就业紧密结合,开拓社会实践新领域。

“感知就业”活动具体围绕三方面内容展开:用人单位信息调查,采访校友,就业实践。

今年我系共有4组小分队申报院里的用人单位调查活动。

暑假开始不久,个各小分队就奔赴宁波、舟山、桐乡、奉化等地开展活动。

其中宁波队访问了11家医院,舟山队和奉化队调查了6家医疗单位,桐乡队也对4家单位进行了探访。

他们获取了各单位的情况资料介绍,整理成为一份份宝贵的资料,为将来几年间我校毕业生择业就业提供了指导方向。

针灸学实验报告

针灸学实验报告

针灸学实验报告引言: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疗法,在近年来备受全球医学界的关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针灸学的实验研究,探讨其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针灸学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一:针灸对疼痛缓解的作用实验目的:观察和分析针灸对疼痛缓解的效果,确定其治疗疼痛的可行性。

实验设计:1. 随机选择40名参与者,分成两组,一组接受真针灸治疗,另一组接受伪针灸治疗(针刺未刺入皮肤);2. 通过热痛敏度测试和主观评分,比较两组参与者的疼痛感受。

实验结果:真针灸治疗组的参与者在热痛敏度测试中的阈值明显高于伪针灸治疗组,且主观评分也显示出真针灸治疗组的疼痛感受较轻。

这说明针灸能够刺激神经系统,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和内源性物质的释放,改变疼痛信号传递,从而缓解疼痛。

实验二:针灸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实验目的:探讨针灸对抑郁症患者心理和生理状态的影响,评估其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的价值。

实验设计:1. 选取30名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针灸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2. 通过测量患者的抑郁程度、焦虑水平以及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的变化来评估针灸的疗效。

实验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治疗后表现出更显著的抑郁程度下降和焦虑水平减轻,同时生理指标也呈现正向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康复情况更好,这说明针灸在调节神经功能和改善心理状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实验三:针灸对失眠的疗效实验目的:研究针灸对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参数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实验设计:1. 将50名失眠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针灸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2. 通过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和睡眠监测设备记录失眠患者的睡眠情况,比较两组的差异。

实验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指数明显下降,睡眠参数(如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等)明显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而对照组患者的睡眠状况无明显变化。

这表明针灸对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明显疗效。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针灸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对疼痛、抑郁症和失眠等问题具有明显的缓解和改善作用。

针灸实习实验报告

针灸实习实验报告

针灸实习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针灸对特定穴位的影响,探讨针灸治疗疾病的机理,进一步加深对针灸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刺入针具,刺激经络系统,以达到调整气血、平衡阴阳、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次实验选取了常用的穴位“足三里”和“合谷”,通过观察针灸对这些穴位的影响,探讨针灸治疗疾病的机理。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选用健康成年雄性大鼠作为实验对象,使用标准化针灸针具进行针灸操作。

2. 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足三里组、合谷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10只大鼠。

(2) 针灸操作:根据大鼠穴位图,准确找到足三里和合谷穴位。

对足三里组和合谷组分别进行针灸操作,每次针灸1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针灸一周。

对照组不进行针灸操作。

(3) 观察指标:观察针灸对大鼠行为和生理功能的影响,包括饮食、活动和精神状态等方面。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足三里组:经过一周的针灸治疗,足三里组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食欲增加、活动增强和精神状态改善。

同时,观察到足三里组的大鼠体重也有所增加。

2. 合谷组:合谷组的大鼠在针灸治疗后,也显示出食欲增加、活动增强和精神状态改善的现象。

但是,与足三里组相比,合谷组的大鼠体重增加不明显。

3. 对照组:对照组的大鼠在实验期间,饮食、活动和体重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针灸对特定穴位“足三里”和“合谷”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以改善大鼠的食欲、活动和体重等生理功能。

这可能与针灸调整气血、平衡阴阳的机理有关。

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针灸学的理论,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针灸对特定穴位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针灸治疗疾病的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针灸可以改善大鼠的生理功能,具有治疗作用。

这为针灸学的理论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支持。

六、实验展望本次实验为针灸实习提供了基础,未来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探讨针灸治疗更多疾病的机理和应用。

中医针灸把脉实验报告(3篇)

中医针灸把脉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把脉,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项重要技能,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脉象,从而判断其健康状况和疾病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现代实验方法,探讨把脉的原理及其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把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探讨把脉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 分析把脉结果与西医诊断方法的关联性。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实验对象:30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年龄在20-45岁之间。

- 实验仪器:电子脉搏仪、计时器、记录表。

2. 实验方法(1)把脉操作- 实验者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把脉的基本方法。

- 对实验对象进行把脉,记录脉象特征,包括脉率、脉象、脉位等。

- 使用电子脉搏仪测量脉搏,与把脉结果进行对比。

(2)数据分析- 对比把脉结果与电子脉搏仪测量结果,分析把脉的准确性。

- 分析把脉结果与西医诊断方法的关联性。

四、实验结果1. 把脉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30名志愿者共有9种脉象,分别为:浮脉、沉脉、滑脉、涩脉、弦脉、细脉、数脉、迟脉、结脉。

- 把脉结果与电子脉搏仪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误差在±5次/分钟范围内。

2. 数据分析- 把脉结果与西医诊断方法的关联性分析:通过对把脉结果与患者病情的对比,发现把脉结果与西医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例如,浮脉多见于感冒、表证等;沉脉多见于虚证、寒证等。

五、实验结论1. 把脉是一种有效的中医诊断方法,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脉象特征。

2. 把脉结果与西医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3. 本实验为把脉的原理和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有助于推动中医诊断学的发展。

六、实验讨论1. 把脉的原理把脉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和气血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把脉能够反映经络和气血的状况。

通过观察脉象,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和病情变化。

2. 把脉的应用把脉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把脉,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针灸实验报告操作体会(3篇)

针灸实验报告操作体会(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针灸作为一门独特的医学体系,其疗效和安全性逐渐被国内外医学界所认可。

为了更好地了解针灸的原理和应用,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针灸实验操作。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针灸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下是我对针灸实验操作的一些体会。

二、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在进行针灸实验之前,我们首先对实验所需器材进行了准备,包括毫针、艾条、酒精棉球、镊子、消毒棉签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穴位定位方法和针灸操作规范。

2. 实验步骤(1)穴位定位: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需要找到相应的穴位。

通过观察解剖图谱,我们掌握了穴位定位的方法,如摸、压、找等。

(2)消毒:在针灸操作前,我们需要对穴位进行消毒,以防止感染。

消毒过程包括用酒精棉球擦拭穴位周围皮肤,确保无菌操作。

(3)进针:在定位准确后,我们按照规范进行进针。

进针时,手法要轻柔,以免损伤局部组织。

(4)行针:进针后,我们需要进行行针操作,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行针方法有提插、捻转、弹拨等。

(5)留针:行针一段时间后,我们需要将针留置在穴位上,留针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6)起针:留针结束后,我们需要将针轻轻拔出,同时按压穴位,防止出血。

三、实验体会1. 严谨的实验态度在进行针灸实验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严谨的实验态度的重要性。

从实验准备到操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穴位定位的准确性穴位定位是针灸操作的关键环节,准确的穴位定位是保证针灸效果的前提。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穴位定位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针灸操作的规范性针灸操作规范是保证针灸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了实验的安全性。

4. 针灸原理的认识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针灸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 团队协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

针灸针刺法实验报告

针灸针刺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针刺法在治疗慢性疼痛疾病中的疗效,并通过实验验证针灸针刺法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60例慢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实验组采用针灸针刺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2. 实验分组(1)实验组:采用针灸针刺法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 选取穴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取相应的穴位,如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等。

② 针刺方法:采用直刺法,针尖朝向穴位中心,深度约0.5-1寸。

进针后,进行捻转、提插等手法,使患者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③ 针刺频率: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30分钟。

(2)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

3. 实验指标(1)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2)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4. 实验数据统计采用SPSS 21.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三、实验结果1. 疼痛评分实验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分别为(6.8±1.2)、(3.4±0.8),对照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分别为(6.5±1.1)、(4.9±1.0)。

实验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60.2±7.5)、(80.4±8.2),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9.8±7.8)、(72.5±8.1)。

实验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针灸取穴实验报告

针灸取穴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针灸取穴在治疗不同疾病中的应用效果,通过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观察其对于脾胃病、中风后遗症、小儿脑瘫等疾病的改善情况,从而验证针灸取穴的疗效。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60名患者,其中脾胃病患者20名,中风后遗症患者20名,小儿脑瘫患者20名。

2. 实验分组: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脾胃病组、中风后遗症组和小儿脑瘫组。

3. 针灸取穴:- 脾胃病组:根据中医理论,选取胃经、脾经、大肠经、心经、肾经、膀胱经、心包络、督脉、肝经、任脉等穴位进行针刺。

- 中风后遗症组:采用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刺法,选取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合谷等穴位进行针刺。

- 小儿脑瘫组:针对肢体瘫痪者,选取曲池、外关、环跳、昆仑、委中、承山、血海、太冲、涌泉、阳陵泉等穴位进行针刺;伴有智力障碍者,选取大椎、风池、哑门、百汇等穴位。

4. 实验操作:由专业针灸师进行操作,每组患者每周治疗3次,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

5. 疗效评价:采用中医症候评分法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下:- 显效:症状明显改善,评分减少≥70%。

- 有效:症状有所改善,评分减少≥30%。

-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评分减少<30%。

三、实验结果1. 脾胃病组:经过针灸治疗,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

2. 中风后遗症组:经过针灸治疗,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

3. 小儿脑瘫组:经过针灸治疗,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

四、讨论1. 针灸取穴在治疗脾胃病、中风后遗症、小儿脑瘫等疾病中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2. 针灸取穴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病情、体质、针灸师的技术水平等因素有关。

3.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灵活选取穴位,调整治疗方案。

五、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针灸取穴在治疗脾胃病、中风后遗症、小儿脑瘫等疾病中具有显著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依据。

学生针灸的实验报告

学生针灸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实验旨在探讨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观察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2. 分析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机理。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我院消化科门诊慢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

2. 治疗方法:(1)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胃黏膜保护剂、抗酸药、抗生素等。

(2)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

针灸取穴: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肝俞、内关、太冲。

采用针刺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

3. 观察指标:(1)症状改善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的改善程度。

(2)胃镜检查: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的改善情况。

(3)实验室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胃泌素、胃蛋白酶原、胃液pH值等指标的改善情况。

四、实验结果1. 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治疗后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胃镜检查:实验组治疗后的胃黏膜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实验室指标:实验组治疗后的胃泌素、胃蛋白酶原、胃液pH值等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五、实验结论1. 针灸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胃黏膜情况及实验室指标。

2. 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胃肠道功能、改善胃黏膜损伤、提高免疫力等方面有关。

六、实验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针灸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这与针灸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密切相关。

用针灸做实验报告

用针灸做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慢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

本实验旨在探讨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观察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2. 分析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的机制;3. 为临床应用针灸治疗慢性疼痛提供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我院疼痛科门诊确诊为慢性疼痛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5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疼痛的诊断标准,且无其他严重疾病。

2. 分组: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

3. 治疗方法:(1)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

(2)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

针灸穴位包括阿是穴、足三里、三阴交、肾俞、肝俞等。

针灸方法:采用0.3×40mm针灸针,刺入穴位,深度约0.5-1.0寸,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

4. 观察指标:(1)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

(2)生活质量评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实验结果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实验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分别为(5.2±1.3)、(2.8±0.9),对照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分别为(5.1±1.2)、(3.6±1.0)。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实验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8.2±5.6)、(72.3±6.8),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7.9±5.3)、(68.5±6.2)。

针灸实验报告

针灸实验报告

针灸实验报告篇一:针灸实验报告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针灸治疗学》实验实训报告篇二:实验针灸学重点总结1、实验针灸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主要开展针灸理论、针灸作用规律、针灸作用机制和针灸应用技术等相关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针灸学科一个新的分支;也是研究针灸神经生物学机制的重要根底。

2、得气:是指针刺穴位后产生的经气感应。

3、循经感传现象:是指以针刺、低频脉冲电等方法刺激穴位时,人体出现酸、麻、重、胀等特殊感觉,从被刺激的穴位开始,沿着经脉循行路线传导。

4、经穴-脏腑相关:反映了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的一种双向关系,即脏腑生理或病理改变可通过多种形式反映到体表的相应穴位上;刺激体表穴位又可对相应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5、牵涉痛:是指当某一内脏器官有病变时,患者除感觉患病器官的局部不适或疼痛外,尚可在远离该器官的体表某部皮肤或深部组织发生痛觉过敏。

海氏带:当一些内脏器官患病时,往往在相关部位的皮肤出现痛觉过敏,这种痛觉过敏的皮肤部位即称为海氏带或痛觉过敏带。

6、穴位功能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不同穴位之间在主治和功能作用上所存在的差异。

7、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对穴位进行针灸刺激时,针灸效应的发生、开展呈现一个渐进的时间过程,分为潜伏期、上升期、顶峰期和下降期。

时效曲线:用直角坐标图表示针效与时间的关系。

8、针麻诱导期:在实施针麻手术之前,对选定的穴位预先进行一段时间针刺刺激,至镇痛效果到达可以手术这段时间。

〔一般在25~40min左右〕9、针刺耐受:是指由于长时间针刺或反复屡次针刺后,针刺镇痛效应降低的一种现象。

10、针刺后效应:停止针刺后继续存在的针刺效应11、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它包含痛感觉和痛反响两个成分。

痛阈〔或痛反响阈〕:是指从刺激开始到引起疼痛感觉或运动反响的最小刺激量。

耐痛阈:是指能耐受疼痛的最大刺激量12、针刺麻醉:是指用针刺止痛方法来预防手术中的疼痛及减轻生理功能紊乱,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

中医针灸的实验报告

中医针灸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慢性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慢性疼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实验旨在观察中医针灸对慢性疼痛患者的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二、实验目的1. 观察中医针灸对慢性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2. 分析中医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的作用机制;3. 为临床应用中医针灸治疗慢性疼痛提供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60例慢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治疗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2. 治疗方法:(1)治疗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选取患者的主要穴位,如足三里、合谷、曲池等,进行针刺、灸法等治疗。

每次治疗30分钟,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

(2)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等,按照医嘱服用。

3. 观察指标:(1)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2)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3)临床疗效评价:根据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4. 数据收集与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

四、实验结果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3.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均达到显著改善。

五、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中医针灸对慢性疼痛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中医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调节神经递质:针灸可以调节体内神经递质水平,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从而减轻疼痛;(2)调节免疫反应:针灸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如调节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等,从而减轻炎症反应;(3)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针灸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组织代谢,缓解疼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实验报告
针灸实验报告
篇一:
《针灸治疗学》实验实训报告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针灸治疗学》实验实训报告
篇二:
实验针灸学重点总结
1、实验针灸学: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主要开展针灸理论、针灸作用规律、针灸作用机制和针灸应用技术等相关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针灸学科一个新的分支;也是研究针灸神经生物学机制的重要基础。

2、得气:
是指针刺穴位后产生的经气感应。

3、循经感传现象:
是指以针刺、低频脉冲电等方法刺激穴位时,人体出现酸、麻、重、胀等特殊感觉,从被刺激的穴位开始,沿着经脉循行路线传导。

4、经穴-脏腑
附送:
针灸推拿见习报告
针灸推拿见习报告
篇一:
针灸推拿学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针灸推拿学专业





姓名:
杜宗飞学号:
201X090118 专业:
针灸推拿学班级:
针灸推拿学01班指导教师:
赵建明实习 XXXX-X-X—XXXX-X-X 201X年1月9日
目录
目录 . 3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 3
1.2实习任务要求 4
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5
3.3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

.. 6
4.2虚心请教,不断学习。

7
五、实习总结 .. 8
5.2实习中积累经验 8
5.4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

. 4
1实习单位简介.. 5
三、实习内容(过程) 5
3.2适应针灸推拿专业岗位工作。

. 6
4.1人生角色的转变 8
5.1打好基础是关键 8 共计5000字,是一篇各专业通用的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属于作者原
创,绝非简单复制粘贴。

欢迎同学们下载,助你毕业一臂之力。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
毕业的针灸推拿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
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
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
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针灸推拿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
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
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
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
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针灸推拿专业知识与
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
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


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
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
促使我们成为针灸推拿专业公认的人才。

我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针灸推拿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
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因此,我作为一名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有幸参加了为期近三个月的毕业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经过了大学四年针灸推拿专业的理论进修,使我们针灸推拿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根本掌握。

我们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作为大学毕业生,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做好自己专业发展、如何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每一个任务。

本次实习的目的及任务要求:
1.1实习目的
①为了将自己所学针灸推拿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针灸推拿的专业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针灸推拿专业岗位实习,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
认识,增强自身对社会的适应性,将自己融合到社会中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缩短我们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工作人员之间的观念与业务距离。

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通过实习,了解针灸推拿专业岗位工作流程,从而确立自己在最擅长的工作岗位。

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

通过实习过程,获得更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扩宽知识面,增加社会阅历。

接触更多的人,在实践中锻炼胆量,提升自己的沟通
能力和其他社交能力。

培养更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好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1.2实习任务要求
①在针灸推拿岗位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毕业实习专业指导老师的安排,做好实习笔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发现问题
②在实习过程,有严格的时间观念,不迟到不早退,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积极主动完成实习单位分配的任务,与单位同事和谐相处;
③每天都认真总结当天的实习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和收获体会,做好工作反思,并按照学校毕业实习要求及时撰写毕业实习日记。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1实习单位简介浙江XXXX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是一家专注于XX产品和XXX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的高科技企业,总部及研发基地设立于****科技创业园,并在全国各地设有分支机构。

公司技术和研发实力雄厚,是国家863项目的参与者,并被政府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浙江XXXX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才为本、诚信立业的经营原则,荟萃业界精英,将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及企业经验与国内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竞争力,实现企业快速、稳定地发展。

公司人才结构合理,拥有多名博士作为主要的技术骨干,具有硕士、学士高\中级技术职称的员工达800多人。

为了开发出真正适合企业需
求的XXXX 产品,企业特聘请针灸推
拿专业专家(中科院院士)作为咨询顾问,紧密跟踪针灸推拿行业发
展特点,不断优化。

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A. 参与针灸推拿岗位的日常工作,参与组织制定单位针灸推拿岗位发
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
划(包括年度经费使用计划,仪器设备申购计划等),并协助同事组
织实施和检查执行情况。

B. 协助主管领导科学管理,贯彻、实施有关规章制度。

确定自己在针
灸推拿专业岗位的工
作职责与任务,定期进修和业务相关的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
作能力。

C. 在工作过程,跟同事一起通过与客户的洽谈,现场勘察,尽可能多
地了解客户从事的职
业、喜好、业主要求的使用功能和追求的风格等。

努力提高客户建立
良好关系能力,给客户量身打造设计方案。

三、实习内容(过程)
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我很荣幸进入浙江XXXX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开展毕业实习。

为了更好地
适应从学生到一个具备完善职业技能的工作人员,实习单位主管领导
首先给我们分发针灸推拿专业岗位从业相关知识材料进行一些基础知
识的自主学习,并安排专门的老同事对岗位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专
项培训。

3.2适应针灸推拿专业岗位工作。

为期两个多月的毕业实习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校园与职场、学习与工作、学生与员工之间存在着思想观念、做人处事等各方面的巨大差异。

从象牙塔走向社会,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人的观点、行为方式、心理等方面都要做适当的调整和适应。

我在针灸推拿专业岗位慢慢的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同事后,逐渐进入工作状态,每天按照分配的任务按时按量的完成。

在逐渐适应岗位工作的过程中,我理解了工作的艰辛与独立自主生活的不易。

在工作和同事相处过程中,即使是一件很平常的琐碎小事也不能有丝毫的大意,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
细节决定成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