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宪法》教案
法律基础知识教案
1.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基础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
求法律基础知识课介绍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基础知识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懂得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
(一)宪法。
1.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人权的涵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2.识记:我国宪法关于治国方略的规定;我国的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
3.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国家保障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运用1.举例说明:列举实例表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
2.分析判断:根据实例分析判断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宪政原则。
教学内容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1)规定国家根本制度与基本国策(2)规定和保障墓本人权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
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3)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构体系。
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二)行政法1.行政机关是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机关(1)行政与行政法(2)我国的行政机关体系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
(3)行政法律关系及其要素行政法律关系;行政管理关系和行政监督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客1.民法的墓本原则(1)民法的涵义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
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原则。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2.民事主体(1)自然人自然人的涵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监护。
(2)法人法人应具备的条件。
法人的分类。
法定代表人。
3.民事权利(1)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物权及其种类。
债权及其种类;合同的订立、履行、担保。
知识产权及其种类。
人身权及其种类。
4.民事责任(1)民事责任的种类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侵权的民事责任。
不可抗力,受害人自身的过错,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2023年宪法宣传知识课教案标准
2023年宪法宣传知识课教案标准2023年宪法宣传知识课教案标准1一、教学目的:安全工作以及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它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与安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每个同学都要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加强组织性、纪律性方面的锻炼,提高警惕性,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安全、文明、健康、快乐地度过难忘而又富有意义的住校生活。
同时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也是十分必要。
二、教学过程:(一)你对法律知多少: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者变相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二)结合学校的实际,特提出以下几点“住校生安全防范”的意见,希同学们时刻牢记,严格执行。
1.来校和回家途中不逗留、游玩,高度注意交通安全。
2.严格执行学校规定,寝室内不存放贵重物品和大额现金(50元以上),保管好自己的IC卡。
学校不提倡学生穿名牌服饰来校,提倡节俭。
相关私人物品放入箱柜,上锁,自行车按规定停放,上锁。
3.爱护学校公共财产。
如扫把等严禁用手游玩;不用力攀折上铺档板;不做有危险性的游戏,如铺与铺之间的跳跃等;不私拉乱接电线;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4.不在走廊楼梯处冲撞玩耍,要轻走轻声。
严禁在窗台、扶栏等危险处攀爬、游玩、晾晒衣物等。
5.打扫卫生时,要注意安全。
6.开水瓶要整齐地靠墙摆放,避免走路时碰翻。
7.严格执行事前请假制度,如有请假,至少要报告班主任值周教师。
完整宪法教案
完整宪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地位。
2、帮助学生掌握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原则。
3、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使其懂得尊重宪法、遵守宪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宪法的性质和地位。
(2)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难点(1)如何理解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2)如何引导学生将宪法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对宪法的基本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加深对宪法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律吗?在众多法律中,有没有一种法律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2)展示一些与宪法相关的图片或新闻报道,引起学生的兴趣。
2、宪法的概念和性质(1)讲解宪法的定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解释宪法的性质: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3、宪法的地位(1)强调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
(2)举例说明宪法对其他法律的统领作用,如刑法、民法等都要依据宪法制定。
4、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1)简单介绍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让学生了解宪法的与时俱进。
(2)重点讲解现行宪法(即 1982 年宪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5、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国家的根本制度讲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
(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详细阐述公民享有的平等权、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同时强调公民应履行的义务,如遵守法律、纳税等。
(3)国家机构介绍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的组成和职权。
大学法律课程教案: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理
大学法律课程教案: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理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社会,法律的知识和素养对于每个公民来说都至关重要。
大学法律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基本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宪法和法律作为一切司法决策的基础,是大学法律课程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1.2 文章结构本文旨在探讨大学法律课程教案设计中,关于宪法和法律基本原理的教学内容。
首先,我们将分析宪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宪法的定义、作用、起源和发展以及其中所体现的基本原则。
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法律的基本原理,涵盖法律的定义、作用、来源、分类、适用和解释等方面内容。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大学法律课程教案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考虑的要点,包括教学目标设定及重点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与教材选择以及学生评估与反馈机制建立等方面。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强调大学法律课程教案的重要性,展望未来课程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大学法律课程中宪法和法律基本原理的教学内容,并为教师在设计和实施相关教案时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宪法和法律基本原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宪法和法律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逻辑思维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
希望本文可以对大学法律教育的改进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 宪法的基本原理2.1 宪法的定义和作用宪法是一个国家最高的法律文件,它规定了国家政治体制的组织方式、权力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扮演着保护公民权益、限制政府权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角色。
2.2 宪法的起源和发展宪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但现代意义上的宪法起源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
随后,其他国家也相继颁布了自己的宪法。
宪法经过不断地演变和修订,逐渐形成了现代意义上对国家组织原则、公民权利保护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定的文件。
2.3 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所包含的基本原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主权原则:认为国家是独立自主且具有最高决策权和控制权的实体。
初中 宪法 教案
初中宪法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意识,提高法治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宪法知识分析问题,增强辨别违法行为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宪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3. 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意识培养4. 宪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宪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宪法。
二、宪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宪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内涵。
2.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宪法的作用,如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稳定等。
三、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10分钟)1. 教师讲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强调宪法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宪法对其他法律的约束力,如国家机关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四、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意识培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尊重和维护宪法?不尊重宪法会有什么后果?2.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强调尊重和维护宪法的重要性。
五、宪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宪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2. 学生学会运用宪法知识分析问题,提高法治素养。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宪法的重要性和尊重维护宪法的必要性。
2. 学生发表自己对宪法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宪法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宪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法治素养提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法治行为,评估宪法教育对学生的长远影响。
教学资源:教材、案例资料、多媒体设备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案例生动讲解宪法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法律基础知识》——第一课 宪法
布置作业
0分钟
其它
0分钟
教学内容及安排
一、组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
(一)师生互相问好。
(二)考勤,清点学生人数。
二、 复习旧课:
学习法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 新课讲授
向同学们提问:大家所知道的有哪几个法律部门?最根本的大法又是哪一部法律?
(一)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
1、规定国家制度与基本国策
(1)国家制度: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
(8)国家保护华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
插入图示:考查学生对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掌握。
3、规定国家的权力运行
我国的国家机关体系:
(1)中央国家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2)地方国家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广东省肇庆市四会中等专业学校
课时授课计划
2009年 授课教师: 陈巧瑜 编号:03
班别
08秋会计、08秋机电
日期
2009年3月5日
课题
第一课 宪法
本次课目的
掌握宪法的相关知识点
教法
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重点
难点
宪法包括的内容,宪法的地位,公民的基本人权
课时
分配
组织教学
3分钟
复习旧课
0分钟
讲授新课
40分钟
小结巩固
(2)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保护环境;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
2、规定和保障基本人权
(1)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宗教信仰自由。
《宪法学》课程教案(2024)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宪法基本原理 • 国家基本制度 • 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 • 国家权力与监督机制 • 宪法实施与保障制度 • 课程总结与展望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2024/1/28
3
《宪法学》课程性质与目的
01
课程性质
02
14
04
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
2024/1/28
15
公民基本权利概述与内容
2024/1/28
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
指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最主要的 、必不可少的权利。
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
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通信自由 和通信秘密、宗教信仰自由、批评、 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 偿权,以及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 的权利等。
强化宪法宣传教育
加强对公民的宪法宣传教育,提高 公民的宪法意识和素养,营造全社 会尊重和维护宪法的良好氛围。
加强宪法实施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的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加 强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宪 法职责的监督,确保宪法得到有效 实施。
31
07
课程总结与展望
2024/1/28
32
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宪法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观
2024/1/28
加强司法公开和透明度建设,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司法公信力。
26
完善我国权力监督机制的建议
加强社会监督力量
保障公民的监督权利,拓宽公众参与监督的渠道和方式。
加强媒体监督作用,发挥舆论监督在权力监督中的重要作用。
2024/1/28
27
06
宪法实施与保障制度
宪法班会教案初中
宪法班会教案初中一、主题:学习宪法,增强法制观念二、对象:初中学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学生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
四、教学内容:1. 宪法的基本概念:宪法的定义、宪法的特点、宪法的类型。
2.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宪法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宪法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3. 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宪法的遵守原则、宪法的维护途径、宪法的尊重态度。
4. 法制观念的培养:法制的定义、法制的作用、法制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引发学生对宪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宪法的基本概念:介绍宪法的定义、特点和类型,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知识。
3.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讲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宪法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宪法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4. 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引导学生了解宪法的遵守原则,宪法的维护途径,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
5. 法制观念的培养:讲解法制的定义、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法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6.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宪法意识。
7. 总结:回顾教学内容,强调宪法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法制观念的培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宪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宪法的遵守原则,宪法的维护途径,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宪法知识的作业,评价学生对宪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宪法意识:通过日常行为观察,评价学生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情况。
《宪法》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宪法》授课班级:17春汽修班授课教师:侯浩才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学生应了解的知识: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权的含义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及其相互关系;2.通过学习学生应识记的知识:我国宪法关于治国方略的规定;教学重点: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
教学难点:1、宪法的最高法地位的具体表现。
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现有文化基础选择:讲授、读书指导等方法授课时数:一课时第1课时分类导入:本书《法律基础》共分六章(六大法律部门)依次为: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含劳动法)、诉讼法。
下面我们先看第一章宪法。
新授:为什么要先学习宪法呢?因为:宪法是我国的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宪法规定我国的基本制度、基本国策和其他一些重大的或根本性问题,它规定基本人权、规定国家权力运行,在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居于最高地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国家机关、各政党、社会团体和全民活动的最高准则。
尤其在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依宪治国。
这就更加突显了宪法在国家生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所以,我们先学习宪法的内容。
第一节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如何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一、宪法的一般知识近代意义上的宪法强调必须限制国家权力,保证公民权利。
1、宪法的含义: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
它是一个国家统一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制定其他法律法规的依据,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宪法在阶级本质上与普通法律一致,即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但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有它自己的特征。
2、宪法的最高法地位的具体表现(或宪法的特征)(1)宪法规定的内容在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①一个国家的宪法,它规定了该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
例如: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了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国策,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国家机构的设置等,这些都是国家的最根本的问题。
宪法课教案7篇
宪法课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总结报告、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宪法课教案7篇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精心编写的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宪法课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第一课_宪法-1-法律基础知识
指导 思想
(二)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
基本 原则
我国现行宪法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 最基本准则,是贯穿立宪和行宪的基本精神。我国现行宪 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保障人权的原则; 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
一、公民的概念
齐玉苓案涉及的是一个什么性 质的宪法问题?
齐玉苓案之所以引起强烈反响,是因为该案涉及宪 法学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宪法适用问题。
宪法
司法化
宪法司法化,就是在司法审判活动中间,人 民法院用宪法来作为判决案件的法律依据。 通俗地说,就是法院可以像运用其他法律 法规一样运用宪法来解决纠纷。
法言法语
“宪法之有效力, 全恃民众的拥护。”
1 .平等权。 2 .政治权利和自由。
3 .宗教信仰自由。
4 .人身自由权。 5 .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权。
6 .社会经济权利。
7 .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8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权益 9. 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案例:矮个起诉招工身高限制
2001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在成都某报刊登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招录行员启事》的广告。其中第一项 规定招录对象为“男性身高1.68米,女性身高1.55米以上”。 原告四川大学毕业生蒋韬为2002年普通高等院校应届生,身高 未到被告规定的高度,但符合其规定的其他招录报名条件,仅 仅由于身高的原因,无法成为招录对象。于是依据宪法的有关 规定,将招工方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告上法庭。2002年1月7 日,成都市武侯区法院受理了该案。
2.宪法效力的最高性
普通法的立法依据——母法:如《刑法》 第一条,《民法通则》第一条中“…… 根据宪法……” 最高法律效力:《宪法》第五条“一切 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 宪法相抵触”。
初中宪法班会课教案
初中宪法班会课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提高宪法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情感,增强法制观念。
3. 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
教学重点: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宪法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引发学生对宪法的思考。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宪法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宪法的制定、修改过程,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等。
2.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宪法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宪法的作用和意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宪法主题,如宪法与公民权利、宪法与国家机关等。
2. 每组围绕选定的主题,进行讨论和总结,准备进行汇报。
五、汇报展示(10分钟)1. 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讨论的成果。
2. 其他同学倾听汇报,提出问题和意见。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宪法的重要性和作用,强调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法律法规的决心。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对案例分析和汇报展示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活动和汇报展示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提高学生的宪法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初中_宪法_讲解教案模板
教案标题:初中宪法讲解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使学生认识到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宪法的基本概念2. 宪法的作用和地位3.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4. 学生的宪法权利和义务5. 维护宪法权威的意义和方法教学重点:宪法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地位教学难点: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学生的宪法权利和义务教学准备:宪法文本、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二、宪法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讲解宪法的定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 介绍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宪法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完善的法律体系。
3. 阐述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则针对具体的社会关系和行为。
三、宪法的作用和地位(10分钟)1. 讲解宪法的作用:宪法具有保障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公民权益等功能。
2. 强调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最高法律,其他法律都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
四、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10分钟)1. 讲解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2. 举例说明: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普通法律则针对具体的社会关系和行为进行规定。
五、学生的宪法权利和义务(10分钟)1. 讲解学生的宪法权利:如受教育权、言论自由权等。
2. 阐述学生的宪法义务:如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公德等。
六、维护宪法权威的意义和方法(10分钟)1. 讲解维护宪法权威的意义:维护宪法权威是保障国家法治统一、社会稳定和公民权益的重要途径。
2. 介绍维护宪法权威的方法:如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等。
法律基础课程教案《宪法的有关知识》
3、讲授新课:55分钟
一既然我们要学习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那么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宪法?”
宪法(定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宪法是一个国家统一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制定其他法律法规的依据,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课时Biblioteka 课计划授课日期授课节次
授课班级
教学
目的
2在社会生活中正确行使法律权利,认真对待法律义务
教学
重点
1我国宪法关于治国方略的规定
2我国的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
教学
难点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
2我国国家机构体系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
准备
教案、课本、练习册
教学
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1、课堂组织:5分钟
(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
(5)社会经济权利(6)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
七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首先,宪法明确宣示自己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其次,宪法具体规定国家权利的行使机关和行使方式,制定相应法规,规范权力运作,使其依法办事,从而防止国家机关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
是国家的审判机关,行使国家的审判权。
㈧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实行双重领导体制。
㈨特别行政区机关
特别行政区依照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
我国目前有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4.归纳总结:10分钟
5.布置作业:5分钟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
总结初中宪法知识教案
总结初中宪法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与内容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宪法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宪法的定义、宪法的地位、宪法的作用、宪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和课堂讲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利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系统讲授,帮助学生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过程与组织1. 导入新课:以一个宪法知识的谜语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宪法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宪法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宪法的概念,解释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最高法的作用。
3. 宪法的地位:通过对比普通法律和宪法的地位,让学生明白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4. 宪法的作用:讲解宪法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宪法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5. 宪法的基本原则:介绍宪法的基本原则,如人民主权、法治原则、平等原则等,引导学生理解宪法的基本价值观。
6.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讲解公民在宪法规定下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言论自由、受教育权、服兵役义务等,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宪法保护下的权益。
7. 案例分析:选取与宪法相关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运用宪法知识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8. 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宪法知识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9.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宪法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10. 课后作业:布置与宪法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宪法意识。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通过课堂问答、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宪法知识。
《法律基本知识》教案讲课教案
2012《法律基本知识》教案重庆建材技工学校《法律基础知识》教案学期授课进度计划授课学期:_____2012至2013年度第一学期________ _ 授课科目:法律基础知识授课班级:_________2011级 1,2,3班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 ________________ 教研组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务科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校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时分配期末完成情况教案教学过程:新课讲授:一法的产生法: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渐产生的。
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的社会形态相一致,法律有四种历史类型,即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
当代中国的法律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类型的法律。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从法律发展史来看,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只有透过各种法律现象,把握深藏其后的本质,才能深刻揭示法律的一般含义。
A.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国家创制法律有两种形式:制定或认可。
a.制定即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度、补充、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b.认可即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B.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阶级社会中,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这一命题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a.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统治阶级不仅迫使被统治阶级服从和遵守法律,而且要求统治阶级成员也遵守法律。
初中法治教案 宪法
初中法治教案宪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 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意识,提高法治观念。
3. 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宪法,维护国家法治秩序。
二、教学内容1. 宪法的基本概念:宪法的定义、特点和类型。
2.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与国家法律体系、宪法与国家治理、宪法与公民权利。
3.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宪法的制定程序、宪法的修改程序。
4. 宪法的遵守和维护:公民的宪法义务、宪法监督机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宪法的制定和修改。
2. 教学难点: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的遵守和维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宪法的制定和修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宪法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宪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宪法的遵守和维护,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提问:“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 宪法的基本概念:讲解宪法的定义、特点和类型,让学生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
3.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讲解宪法与国家法律体系、宪法与国家治理、宪法与公民权利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
4.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讲解宪法的制定程序和修改程序,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
5. 宪法的遵守和维护:讲解公民的宪法义务和宪法监督机制,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宪法,维护国家法治秩序。
6. 案例分析:选取宪法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宪法的遵守和维护,让学生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宪法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8. 总结:强调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提醒学生时刻遵守宪法,维护国家法治秩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宪法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复习初中宪法教案
复习初中宪法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增强宪法意识。
3.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教学内容:1. 宪法的基本概念:宪法的定义、特点和类型。
2.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宪法的作用和意义。
3. 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精神。
4.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宪法的制定程序、宪法的修改程序。
5. 宪法的实施和监督:宪法的实施、宪法的监督机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宪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2. 提问: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什么?宪法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二、新课复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宪法的原则和精神,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宪法的精神。
2. 提问: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宪法的精神是什么?3. 教师讲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让学生掌握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方法。
4. 提问:宪法的制定程序是什么?宪法的修改程序是什么?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出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宪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问: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运用宪法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
2. 提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
2. 掌握宪法的原则和精神,提高宪法意识。
3. 培养法治观念,遵纪守法。
教学评价:1. 课后回收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宪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宪法意识的提高情况。
3. 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估宪法教学的效果。
初中 宪法 讲解稿子教案
初中宪法讲解稿子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热爱宪法,尊重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辨别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或公民个人行为是否违宪违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宪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3. 培养学生尊重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宪法的具体内容和条款。
2. 学生如何将宪法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1. 宪法教材或宪法相关资料。
2.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宪法的基本概念和条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约束力和保护作用。
二、宪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5分钟)1. 介绍宪法的定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 讲解宪法的作用: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3. 强调宪法对于国家和公民的重要性:宪法保障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宪法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10分钟)1. 讲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2. 举例说明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其他法律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否则将被视为无效。
四、培养学生尊重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的意识(10分钟)1. 讲解宪法的权威来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基石。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宪法的重要性:尊重宪法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法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3. 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尊重宪法:如遵守法律法规,参与宪法宣传活动等。
五、辨别违宪违法行为(10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宪法的具体内容和条款。
2. 举例分析一些违宪违法行为,让学生学会辨别和拒绝。
宪法高中政治教案设计
宪法高中政治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 分析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掌握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3. 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能够联系实际,认识到宪法对于保障人权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4. 培养学生运用宪法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其法治观念。
教学内容:- 宪法的定义与特征- 宪法的历史发展简述-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宪法的修改与监督实施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 利用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增加直观性和趣味性。
- 分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宪法的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 教师提出问题:“宪法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并简单回答。
知识讲解- 教师系统讲解宪法的概念、特征及其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位置。
- 结合历史背景,讲述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强调宪法的时代意义。
- 详细解读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如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法制等。
- 列举实例,说明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如言论自由、平等权等。
案例分析- 提供几个与宪法相关的现实案例,如宪法如何保障人权、如何处理权力滥用等。
- 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 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点评和补充。
互动提问- 教师就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学生抢答,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现场解答,促进课堂互动。
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宪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 提醒学生宪法不仅是一门学科知识,更是一种生活准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遵守和实践。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宪法对个人生活影响的短文,以加深对宪法作用的理解。
- 准备下次课的相关材料,比如收集一些宪法相关的新闻或案例,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专业名称课程名称法律基础知识授课教师授课班级第一章宪法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学生应了解的知识: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权的含义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及其相互关系;2.通过学习学生应识记的知识:我国宪法关于治国方略的规定;我国的立法机关;我国的司法机关3.通过学习学生应理解的知识: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国家保障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4.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根据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特点,判断某一特定情况下公名民的行为是正确行使了权利,还是滥用了权利。
教学重点: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
2、宪法在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方面的作用。
3、宪法在规范国家权利运行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1、正确区分公民与人民两个概念。
2、平等与“合理的差别”。
3、公民权与人权。
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现有文化基础选择:讲授、读书指导等方法授课时数:四课时板书设计分类导入:本书《法律基础》共分六章(六大法律部门)依次为: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含劳动法)、诉讼法。
下面我们先看第一章宪法。
新授:为什么要先学习宪法呢?因为:宪法是我国的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宪法规定我国的基本制度、基本国策和其他一些重大的或根本性问题,它规定基本人权、规定国家权力运行,在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居于最高地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国家机关、各政党、社会团体和全民活动的最高准则。
尤其在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依宪治国。
这就更加突显了宪法在国家生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所以,我们先学习宪法的内容。
第一节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如何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一、宪法的一般知识近代意义上的宪法强调必须限制国家权力,保证公民权利。
1、宪法的含义: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
它是一个国家统一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制定其他法律法规的依据,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宪法在阶级本质上与普通法律一致,即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但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有它自己的特征。
2、宪法的最高法地位的具体表现(或宪法的特征)(1)宪法规定的内容在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①一个国家的宪法,它规定了该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
例如: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了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国策,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国家机构的设置等,这些都是国家的最根本的问题。
②而其他法律、法规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领域的问题。
如:刑法只是规定什么是犯罪,对犯罪者处以什么刑罚和如何进行处罚的问题。
(2)宪法的法律效力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是最高宪法所规定的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宪法就成为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
它表现在任何法律、法规都必须基于宪法而产生,法律、法规的内容必须符合宪法的要求。
如果法律法规的内容与宪法相抵触或矛盾,那么,这种违宪的法律就不能发生效力,必须加以修改或宣布废除。
宪法的最高效力性,还表现在它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3)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其他普通法律要严格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宪法制定和修改都规定了不同于普通立法的特别严格的程序,通常都设立专门机构来负责宪法起草或修改工作。
有的国家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有的国家召开制宪会议或立宪会议等。
世界多数国家都规定了通过或批准宪法的特殊程序。
例如:有的规定必须以制定宪法的机关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代表赞同才能通过,有的国家还规定由全民投票来决定。
再如: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而普通法律的制定、修改程序则没有那么严格,只是由制定普通法律的机关的代表过半数通过即可。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四部宪法1、1954宪法(见书P4/插图)——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进一步发展。
这是一部很好的宪法。
(1949年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2、1975宪法(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这是建国以来制定的第四部宪法中最差的一部。
3、1978年宪法——比75年宪法有新前进,但也很不完善。
4、1982年宪法及修正案。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制定的第四部宪法,也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这部宪法是54宪法的续承和发展。
1988年、1993年和1999年全国人大三次以宪法修正案的形成对1982年宪法进行修改和补充。
3个宪法修正案共17条。
★我国的现行宪法就是1982年宪法。
(我国建国以来宪法发展概况详细内容见学习指导P6)归纳小结本课重点阐述了:;宪法的一般知识;宪法的概念:(让学生复述)宪法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复述)作业:口头回答:P31选择判断1、2、3书面回答:学习指导用书P11(一)1、2、3第2课时复习提问:1、什么是宪法?2、宪法的特征是什么?3、新中国成立后有哪四部宪法?导入新课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它首要任务就是要确立这个国家的性质即由谁来统治这个国家,同时还要规定这个国家进行统治的方式,这两者在宪法学上分别叫做国体和政体。
除此之外,我国宪法还规定诸如经济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等根本制度,以及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环境保护和计划生育等基本国策。
(一)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内容1、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包括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选举制度等。
我国国家性质(即国体),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关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政体),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关于根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宪法第六条(1999年修正案)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宪法第15条(1999年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宪法规定国家的基本国策,如规定改革开放、“一国两制”、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和土地合理利用等。
(二)宪法规定和保障基本人权1、基本人权(1)人权的含义:人权是人按其基本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2)基本人权的含义:基本人权又称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并保障的公民所享有的基本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权利。
2、我国宪法对公民六项基本权利的确认和保障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力可分为:(1)平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①平等权的含义:所有公民平等的享有宪法合法律规定的权利;所有公民都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于所有公民的保护和惩罚,都是平等的,不得因人而异;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②平等权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见书p7)(2)政治权利和自由:①政治权利是公民依法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它是公民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没有这个权利便谈不上行使其他权利了。
②政治权利其实就是民主权利,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政治表现自由。
政治表现自由又具体表现为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③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概念见书p9)公民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不是绝对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任何将自由绝对化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必然造成社会混乱,甚至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案例分析(见书p9-p10)提问:王为利的说法对吗?为什么?(3)宗教信仰自由我国宪法第36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这是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一般性规定。
国家保障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国家反对和依法打击邪教。
基本含义: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中,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
(4)人身自由人身自由是指无正当理由的身体活动不受拘束的权利,是公民基本权利中的最基本的权利之一。
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权利、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的权利等内容。
(5)社会经济权利基本含义(见书p1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主要有:公民的财产权、劳动权、劳动者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获得物质帮助和受教育权。
(6)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权利救济是权利保障的最后手段,也是权利保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它具体包括提起申诉、控告的权利,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以及取得国家补偿的权利。
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是现实的和有保障的。
首先,宪法明确宣示自己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法规必须以宪法为依据而制定。
其次,宪法规范国家权力的范围及其运行方式,确保国家权力不得侵犯公民权利。
最后,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规定了具体的措施。
3、正确对待公民权利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具有统一性。
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某些权利和义务是彼此重合的。
同时,权利和义务相互促进。
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了1、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内容2、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人权的规定:人权的含义?基本人权的含义?3、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4、如何正确对待公民权利。
作业:口头回答:P31辨析1、2、书面回答:学习指导用书P11(一)4、5、6、7、8第3课时复习提问:1、什么是人权?什么是基本人权?2、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是怎样规定的?3、如何正确对待公民权利?导入:宪法是人民的权利保障书,因此规范国家权利的运行,是宪法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家权利若没有制约,必然走向专制,也必然侵犯公民权利。
我国宪法是通过规定行使国家权利的国家机构设置、明确相应职权和相互关系的方式来规范国家权利的。
新授:(三)、宪法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构体系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机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国家机关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