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分析及管理

合集下载

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

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

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在日常教育中,小学生的课堂违纪行为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还会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对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善对策。

一、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的主要表现小学生的课堂违纪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上课不听讲、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或逗弄同桌等。

2. 指手画脚、乱动、四处看、走神或打盹。

3. 大声喧哗、随意吵闹或讲究。

4. 丢书包、乱扔物品或故意干扰他人。

5. 不认真思考考试题目、抄袭他人答案或作弊等。

二、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的原因分析1. 认知能力有限。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为有限,很难像大人一样持续保持注意力。

长时间的听课在他们的心理负担比较大,因而容易出现走神等现象。

2. 个性特点不同。

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比较明显,有的孩子喜欢随意闲聊,有的孩子不善于表达自己,有的孩子容易焦虑心情受到影响,这些特点都会对课堂纪律形成影响。

3. 家庭教育不当。

在生活中,孩子受到家庭的影响比较大。

如果家长不注重学生的礼仪、对叛逆情绪的引导不当等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4. 班级氛围和师生关系。

在一些班级中,或者是在一些老师的课堂上面,往往会带给学生很多的压力,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影响,容易导致学生的课堂违纪行为。

三、改善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的方法1. 强化教育管理。

对于学生的课堂违纪行为,需要采取严厉的管理和教育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纪律感和责任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做到安静听讲,懂得礼仪。

2. 优化课堂教学。

针对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等不同特点,采用更加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他们的焦虑感,在课堂上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3. 注重家庭教育。

学生的行为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家长的引导。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规范行为,和帮助孩子调节心态,提高身体素质等。

如何管理小学生中的行为问题

如何管理小学生中的行为问题

如何管理小学生中的行为问题小学时期是孩子们成长和学习的关键阶段。

然而,对于一些小学生来说,他们可能面临一些行为问题,这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班级秩序带来影响。

为了帮助管理小学生中的行为问题,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积极的行为规范为了管理小学生的行为问题,首先要建立积极的行为规范。

这可以包括制定班级规则和课堂规则,明确告知学生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

规则和期望应该简明扼要,并通过正面语言进行表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尊重他人。

二、教授社交技巧有时,小学生的行为问题可能是缺乏合适的社交技巧所致。

因此,教师和家长可以花时间教授小学生如何与他人相处、沟通和解决冲突。

例如,教授他们分享、等待轮流和友好交往等技巧,以帮助他们改善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三、提供积极的刺激和奖励一种有效的管理小学生行为问题的方法是通过提供积极的刺激和奖励来鼓励他们的良好行为。

教师可以使用奖励系统,例如给予表扬、星星或勋章等来表彰学生的优秀行为和进步。

这将激励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增强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制定明确的纪律措施除了正面激励,教师和家长也需要制定明确的纪律措施,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惩戒。

这可以包括口头警告、时间罚站、与家长交流以及在严重情况下,请校领导介入等。

然而,在执行纪律措施时,要确保公平和一致性,并给予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五、与家长积极合作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积极合作是管理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关键。

教师可以与家长保持沟通,并分享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行为问题。

通过与家长合作,可以协同努力来解决学生的行为难题,并确保家庭和学校间的一致性。

六、提供个别支持和辅导对于一些行为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可能需要提供个别支持和辅导。

教师可以与学校心理辅导员或专业人员合作,为这些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指导。

个别支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其行为的原因,并教导他们改变不良行为,建立更积极的行为模式。

小结:管理小学生中的行为问题需要耐心和综合施策。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原因分析及其矫正策略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原因分析及其矫正策略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原因分析及其矫正策略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原因分析及其矫正策略引言:小学时期是孩子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小学生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小学生表现出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懒散、调皮捣蛋、说谎等。

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不仅给孩子本人带来问题,也给周围的人带来困扰。

本文将分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原因,并提出矫正策略,旨在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

第一部分: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懒散和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小学生常常表现出不愿意按时完成作业、没有时间观念、不爱整理自己的物品等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行为。

2. 调皮捣蛋和缺乏纪律意识:小学生倾向于做出一些调皮捣蛋的行为,比如打闹、捉弄同学、随地乱扔垃圾等,同时也不太遵守纪律,对老师的指导和要求不够尊重。

3. 说谎和不诚实:小学生有时会对父母和老师进行欺骗和说谎,比如偷偷吃零食、说没有完成的作业已经完成等。

4. 自私和缺乏合作精神:小学生常常表现出自私的行为,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和合作,比如不愿意与同学一起完成任务或分享玩具等。

5. 暴力和攻击行为:小学生有时会表现出暴力和攻击的行为,比如打架、欺负他人等。

第二部分: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分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原因的分析: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合理,比如父母过分溺爱或过分严厉,孩子可能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2. 同伴影响:小学生处在与同伴交往的阶段,同伴的影响不可忽视。

如果孩子周围的同伴有不良行为习惯,他可能会受到影响而模仿。

3. 学校环境:学校作为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场所,也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

一些不良的学校环境比如纪律不严整或者是老师家长不够重视评价孩子的行为等,会增加孩子养成不良习惯的可能性。

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分析及对策
01 一、引言
目录
02二、中小学生不良行Fra bibliotek为习惯的表现03 三、中小学生不良行 为习惯的原因分析
04 四、改善中小学生不 良行为习惯的对策
05 五、结论
06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日益受到广泛。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如缺乏责任感、纪律性差、欺凌行为等,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给学校和 家庭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本次演示将针对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并提 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
1、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小学生家庭缺乏对孩子的管教和引导,导致孩子在 行为习惯上出现偏差。有些家长可能因为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而有 些家长则可能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
2、学校教育不足: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 而,一些学校可能过于注重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此外,一 些教师可能缺乏有效的方法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或者对问题学生处理不当, 导致问题恶化。
4、个人因素: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四、改善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的对策
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 育观念,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强化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自我约束 能力。同时,教师也应加强对学生的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表现。这些习惯主要包括: 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敷衍塞责,对他人缺乏尊重,以及过度沉迷电子产品等。 这些行为习惯的形成,往往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调适策略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调适策略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
常见的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包括:课堂纪律差,不完成作业,争吵和打架, 以及饮食习惯和睡眠习惯不良等。这些习惯既可能由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原因 引发,也可能由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导致。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
例如,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冲动、攻击性行为等问题。这些 行为可能与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或是家庭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有关。另一 方面,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过度依赖电子产品,饮食习惯不健康,以及缺乏足够 的睡眠等不良习惯。这些习惯可能与家庭生活方式、学校教育和社区环境有关。
针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问题,我们需要从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 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转化策略:
三、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转化策略
1、教育部门要加强德育教育:完善德育课程体系,提高德育教育质量,引导 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同时,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为 小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四、结论
四、结论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等多 方面的合作和努力来解决。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和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然后采 取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 价值观,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内容
核心主题: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的现状及有效转化策略
三、社会影响
面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首先,家长和 学校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其次,教师应提 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此外,政府和社会各界也 应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防止不良信息对孩子的侵害。

小学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小学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小学生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小学生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况、行为习惯以及未来的发展。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小学生管理的问题,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1:缺乏自律意识目前许多小学生缺乏自律意识,不懂得自我约束,不能主动遵守校规和班规。

他们常常迟到旷课,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

对策:(1)家校合作:学校与家长密切合作,加强对小学生的监督教育,建立起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良好沟通机制。

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2)教育引导:学校和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班会、团队合作活动等,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榜样示范:建立学生榜样,每周或每月评选出在学习和行为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并在班级内进行宣传表彰,以此鼓励其他学生自觉约束自己。

问题2:课业负担过重当前小学生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课业负担过重。

学生每天要完成大量的作业,甚至需要参加各种培训班来追求更好的成绩,这给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对策:(1)提倡合理布置作业:学校要合理安排学生的作业量,避免过多的重复性和机械性作业。

(2)开设多元化的课程:学校应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让他们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从而减轻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压力。

(3)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要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家庭要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孩子提供适当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问题3:网络游戏成瘾如今,大量的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

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已经成为小学生管理的一大挑战。

对策:(1)强化教育宣传:学校和家庭要加强对小学生进行网络游戏的教育宣传和警示,让他们明白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

(2)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学校要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包括体育运动、艺术创作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更多选择,从而减少他们对网络游戏的依赖。

小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小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小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引言:作为社会未来的希望,小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资源。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生们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身心健康问题1. 学习压力过大:当前教育竞争激烈,小学生承受着沉重的学业负担,导致他们缺乏时间进行运动、休息和放松。

2. 运动不足:由于长时间坐在教室里,小学生缺乏足够的运动时间和机会,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体质发展,还可能引发肥胖等健康问题。

对策:1. 减轻课业负担:政府与学校应合理设定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鼓励个性化教育,并提供适当支持给那些需要额外帮助的孩子。

2. 加强体育教育:为了增加运动时间,应在每天的课表中安排专门的体育课程,并推广校园运动俱乐部和课外体育活动。

二、社交问题1. 孤僻与退缩:一些小学生因为个人性格或成长环境的原因,容易产生孤立情绪,不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2. 缺乏团队合作能力:小学生多数时候在个体行动中度过,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机会,因此对集体活动与合作缺乏经验。

对策:1. 家校合作: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鼓励他们参加社区活动,并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社交技巧。

2. 鼓励团队活动:学校可以开设各种小组活动和课程项目,培养小学生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网络问题1. 上网成瘾:互联网对小学生产生了很大吸引力,使得他们沉迷于游戏、社交媒体等虚拟世界中,忽略了现实生活和其他学习需求。

2. 网络安全隐患:小学生在使用网络时缺少必要的安全意识,在网络空间存在被骗、受欺凌等风险。

对策:1. 教育宣传:学校应加强对网络安全的教育,并向家长提供相关指导,让他们了解网络风险并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

2. 网络监管:政府与学校应共同制定更严格的网络监管政策,限制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和方式。

四、缺乏生活技能1. 自理能力欠缺:一些小学生由于过度依赖父母或保姆,没有掌握基本自理技能,如洗衣、做饭等。

2. 缺乏金钱观念:小学生往往对金钱缺乏正确的认知,容易形成消费主义思维,并缺乏理财意识。

如何有效管理小学生的行为问题

如何有效管理小学生的行为问题

如何有效管理小学生的行为问题小学阶段是儿童个性与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有效地管理小学生的行为问题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系列管理小学生行为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孩子们的行为。

一、建立积极的教育环境首先,在管理小学生行为问题之前,建立积极的教育环境至关重要。

教师和家长应创造积极、鼓励、尊重和无压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们感受到教育的积极性和乐趣性。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设立明确的规则和纪律为了有效管理小学生的行为问题,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纪律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和家长应明确告知学生们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并设定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机制。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正确的行为规范,并明确其行为的后果。

三、积极鼓励和认可积极鼓励和认可是管理小学生行为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

教师和家长应当及时、恰当地给予学生们鼓励和表扬,对他们的良好行为给予认可和赞赏。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和学习,减少不良的行为表现。

四、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与小学生的行为问题管理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与他们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

教师和家长应当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通过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行为问题的原因,从而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五、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在管理小学生行为问题时,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和家长应当帮助学生们认识到他们的错误和不良行为的后果,引导他们寻找更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和解决问题。

此外,也需要给予学生们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己的行为水平。

六、建立合理的时间管理小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之间的时间安排不仅仅关系到他们的学习进步,也影响到他们的行为表现。

建立合理的时间管理和规律的生活习惯对管理小学生的行为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问题分析
小学生上课中常常会出现不专心听讲、课堂嬉闹、拖延时间、激动不定、走神等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造成的:
1.认知能力不足: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尚不完善,在课堂中经常会走神或者难以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

2.兴趣不高:小学生在遇到没有兴趣的课程时,容易干扰其他同学,表现不良。

3.家庭教育不当:由于家庭教育缺失,一些小学生对教师的话语缺少足够的尊重和听从。

4.身体状况问题:有些小学生可能身体不适,需要离开教室,导致教室内的干扰。

二、对策研究
为了解决小学生在课堂中的问题行为,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鼓励和引导课堂参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例如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搭配适当的幽默和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

2.提供个性化教育:如果孩子对某个科目没兴趣,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发掘自身的兴趣爱好并与课程结合,让孩子对学习的热情更高涨。

3.加入游戏元素:在课堂环节中加入游戏元素,通过各种方式
让孩子愉悦的学习,提高孩子听课的效率。

4. 回归教育本质:儒家思想有“义”的概念,引导小学生认识
到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懂得遵守规矩、
努力学习,这是孩子需要培养的气质。

5. 翻转课堂模式实践: 翻转课堂模式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导者,增加了学生听课积极性和参与度,帮助老师有效控制课堂时间。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的问题行为,我们应该耐心理解并提供
有效的方法解决,不断提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水平,为小学生的成
长奠定健康的基础。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原因分析及其矫正策略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原因分析及其矫正策略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原因分析及其矫正策略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行为习惯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许多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问题,如缺乏礼貌、频繁发脾气、不遵守规则等。

这篇文章将论述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原因分析及其矫正策略,以期能够引起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1.缺乏礼貌。

有些小学生在与人交往时不懂得尊重他人,常有说话无礼、不主动与人打招呼等行为。

2.频繁发脾气。

小学生由于情绪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发脾气,出现情绪波动大、难以控制情绪等问题。

3.不遵守规则。

小学生常常不遵守老师和家长的规定,或是违背学校的纪律,表现出不守时、不守信等行为。

4.懒散学习。

一些小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态度消极,不愿动脑思考、不愿努力。

在学习上表现出堕落、不上进的状态。

5.依赖性强。

一些小学生对家长依赖性较强,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需要家长的一切指导和帮助。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分析1.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小学生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家庭教育比较松散,父母对子女的管教不够严格,容易导致小学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2.学校环境。

学校作为小学生的第二个家庭,也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不够严格,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没有及时进行引导和矫正,容易导致小学生出现不良的行为。

3.同伴影响。

同伴是小学生社交的重要对象,他们的行为习惯对小学生的影响很大。

如果小学生身边的同伴存在不良行为习惯,他们可能会受到同伴的影响而产生类似的行为。

4.个人原因。

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尚不成熟,故意为之的行为习惯也有一定的原因。

他们可能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什么是好的行为和坏的行为没有清晰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认知能力不足。

三、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1.家庭教育。

家庭是小学生最初的社会环境,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在家庭中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管理小学生中的行为问题

如何管理小学生中的行为问题

如何管理小学生中的行为问题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问题是教师们经常面临的挑战之一。

无论是课堂纪律问题还是与同学之间的冲突,适当的行为管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专注学习并促进和谐的学习环境。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以帮助教师们管理小学生中的行为问题。

1. 明确规则和期望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是管理小学生行为问题的第一步。

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制订课堂规则,并确保这些规则对学生来说是清晰易懂的。

规则可以包括尊重他人、按时完成作业、保持安静等方面。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正面的示范行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规则和期望。

2. 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帮助教师更容易地管理他们的行为。

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和需求,并展示对他们的关心和尊重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提供支持和鼓励,建立起信任和友谊的基础。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关心时,他们更有可能遵守课堂规则和期望。

3. 提供清晰的指导与反馈在管理小学生行为时,及时提供清晰的指导和反馈对于学生的行为改变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明确告诉学生期望的行为,并提供具体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应该如何做到这些行为。

另外,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对于积极的行为给予称赞和鼓励,对于消极的行为给予适当的纠正和建议。

4. 使用积极的强化手段积极的强化手段可以激励学生遵守规则和期望,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可以使用各种形式的奖励来鼓励学生的积极行为,如表扬、奖品、特殊待遇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立目标,并提供相应的奖励,以激发他们的动力和努力。

5. 实施适当的纪律措施尽管积极的强化手段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有时候也需要采取纪律措施来管理小学生中的行为问题。

教师应该明确规定纪律处分的标准和程序,并保证这些措施是公平和合理的。

但在实施纪律措施时,教师应该始终保持冷静和理智,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机会来改变和学习。

6. 与家长合作与家长的合作是解决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小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如注意力分散、打闹扰乱、无礼指责等。

这些问题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因此需要认真探索其产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产生原因1.个体因素:小学生身体发育不完全,心理和生理上存在发展差异,导致他们在课堂上更难集中注意力。

此外,个体的特性、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也会对问题行为产生影响。

2.教学因素: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否吸引人、教学节奏以及课堂活动的设计是否符合小学生的特点,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行为表现。

3.家庭因素:家庭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家庭教育环境以及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期望等因素,也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4.同伴因素: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有些小学生可能因为受同伴的影响而表现出问题行为,如打闹、讲话等。

二、应对措施1.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装饰课堂、挂墙报、设置课堂角落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故事、游戏、小组合作等,提高教学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设置有效的学习任务:合理设计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专注力。

任务不宜过难,也不宜过简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就感。

4.个别辅导和关爱:对于问题学生,教师应积极与其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个体差异和背后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个别辅导和关爱,帮助学生改善课堂问题行为。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整理书包、准备课前材料等。

这些良好的习惯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控力和学习效果。

6.家校合作:教师和家长应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和行为表现。

家长可以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亲自参与孩子的学习,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态。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概要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概要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概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心理、情感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问题。

其中不良行为习惯是造成小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的重要原因。

为了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转化策略。

首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自律性:小学生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全,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

他们往往难以自觉地管理自己的行为,容易陷入消极、懒散、放纵的状态。

2.家庭环境影响: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合理以及父母的不良行为模范对孩子的行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3.同伴压力:小学生正处于社交学习的关键时期,他们试图通过模仿同伴的行为来适应群体。

当同伴的行为具有不良倾向时,小学生更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针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可以采取以下转化策略:1.培养自律性:通过制定明确的日常规划和目标,引导小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授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摸索和发展自己的行为准则。

2.家校合作:学校与家庭应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和引导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家长要成为孩子的良好行为模范,给予积极的肯定和指导。

同时,学校也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及时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制定改进方案。

3.培养健康的社交能力:加强对小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团队活动、集体讨论等方式,让小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友善、合作的品质。

4.丰富课外活动:加强对小学生的课外活动规划,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

在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远离电子产品的诱惑,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5.建立奖惩机制: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激励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

同时,需要注意奖惩的公正性和理性性,避免过度惩罚导致逆反心理。

总之,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与个体、家庭和学校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还对其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在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发展,也给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我们有必要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找到解决的办法,帮助孩子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来看一下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并不尽如人意。

他们可能表现出不守规矩、不爱整洁、自我中心等不良行为。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与孩子自身的个性、家庭环境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校、教育机构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关系。

在教育实践中,一些学校和教师并没有充分重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导致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养成工作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针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不足。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往往更多地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一些学校里,教师们只要求学生“考试好”,忽略了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

这导致了许多学生养成了好成绩但不良行为的情况。

家庭教育的不足也是一个主要问题。

部分家长在育儿观念上存在偏差,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不够重视,或对孩子纵容过度,导致孩子缺乏自律和自制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学校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了教育,也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校园文化的影响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学校的校园文化偏向于功利主义,注重学术成绩和竞争,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在校园中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而学校也没有更多地去引导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这也影响了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问题分析与改善计划清单

小学问题分析与改善计划清单

小学问题分析与改善计划清单
一、问题分析
1. 研究负担过重
目前小学生的研究压力逐渐增大,课后作业量大,课外辅导班等因素导致学生的休息时间不足。

2. 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缺少培养学生主动研究和创新思维的机会。

3. 缺乏个性化教育
面对不同的学生,学校和老师往往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研究需求和兴趣。

二、改善计划清单
1. 调整研究负担
* 减少课后作业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 提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2. 更新课堂教学方式
* 引入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 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实施个性化教育
* 对每个学生进行能力和兴趣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 根据学生的研究进度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内容。

三、计划执行与跟踪
每个改善措施的执行都需要一个明确的时间表和责任人,以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

同时,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改善计划,收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反馈,不断优化和完善。

以上就是针对小学问题的分析和改善计划清单,希望能为小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小学生是整个社会的未来,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实际情况是,如今许多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存在着各种问题,养成教育的现状也不容乐观。

本文将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

一、现状1. 老师家长责任不明确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需要学校老师的指导,也需要家长的引导。

在现实中,许多老师和家长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责任不明确,往往互相推诿,导致小学生教育出现了“谁都不管”的现象。

2. 重视学业忽视行为习惯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下,许多学校和老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在班级里不能良好地遵守纪律,缺乏团队精神,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和学风。

3. 社会环境影响现代社会的风气多变,各种不良信息层出不穷,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产生了负面影响。

加之家庭教育不足,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常常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存在的问题1. 缺乏自律意识由于缺少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和引导,许多小学生缺乏自律意识。

他们无法自主管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经常出现上课不专心、课后不遵守纪律等现象。

2. 缺乏团队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尊重他人、合作共赢的团队意识。

现实中,许多小学生缺乏团队意识,不注重与同学的沟通与协作,影响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学习氛围。

3. 缺乏责任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包括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承担个人和集体的责任。

但许多小学生缺乏责任感,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过失,更不会主动承担集体的责任。

4. 缺乏礼仪意识礼貌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基础,而许多小学生缺乏基本的礼仪意识,经常出现无礼貌、不懂得换位思考的现象。

5. 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包括自主学习的意识,然而许多小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对学习缺乏热情,依赖外部的监督和压力。

三、解决之道1. 明确责任学校、老师和家长应当明确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责任边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记录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背景、学习情况等,有助 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辅导计划提供依据。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设立心理辅导专项资金:用于购买心理辅导相关书籍、培训心理辅导专业 人员等,确保心理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培训心理辅导专业人员:提高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他们能够有 效地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注意力不集中
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分心,无法专注于学习任务 类型:短暂性注意力不集中、长期性注意力不集中 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环境原因等 对策: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水平,改善学习环境等
扰乱课堂秩序
随意讲话
打瞌睡
擅自离开座 位
打扰他人学 习
不参与课堂活动
类型:注意力不集中 表现:心不在焉,经常发呆或做小动作 原因:缺乏学习兴趣或动力 对策: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心理干预对策
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干预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 问题
预防和减少 小学生课堂 问题行为的
措施
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定期组织家长教育培训,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共同制定应对措施。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学习态度不端正
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 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不愿意主动学习 作业不认真完成或抄袭,甚至不交作业 对学习结果无所谓,成绩好坏无所谓
小学生课堂 问题行为的 原因分析

小学生行为管理方案

小学生行为管理方案

小学生行为管理方案一、目标设定1、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能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2、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如迟到、早退、课堂违纪等。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4、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行为规范制定1、课堂纪律认真听讲,不随意打断老师讲课和同学发言。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遵守老师的指令。

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如玩玩具、看课外书等。

2、校园礼仪见到老师和同学主动打招呼,使用文明用语。

尊重他人,不嘲笑、不欺负同学。

爱护校园环境,不乱扔垃圾,保持校园整洁。

3、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不抄袭、不拖拉。

认真书写,保持作业本整洁。

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4、活动纪律参加集体活动时遵守秩序,不插队、不推挤。

听从指挥,积极配合,发扬团队精神。

三、管理措施1、教师引导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课堂上及时表扬遵守纪律的学生,树立正面典型。

对于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要耐心教育,了解原因,帮助他们改正。

2、班级管理建立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参与制定,增强他们的认同感。

设立班级纪律委员,负责监督和记录同学们的行为表现。

定期开展主题班会,讨论行为规范和班级存在的问题。

3、家校合作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在校表现和行为管理情况。

要求家长在家中也要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给予正确的引导。

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共同解决。

4、奖励机制设立“行为规范之星”“学习进步之星”等荣誉称号,定期评选表彰。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小奖品或特权,如优先选择座位、担任班干部等。

5、惩罚措施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其写出检讨书。

情节严重的,可以采取适当的劳动惩罚,如打扫教室卫生等。

多次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的,要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方法。

四、心理辅导1、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有情绪问题或行为偏差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学会调节和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分析及管理摘要:现代社会,班级的组成越来越复杂,课堂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问题。

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就是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一大难点,管理好问题行为是一个有挑战性的工作。

在进行课堂管理之前,了解何为课堂问题行为是一个重要的起点。

所谓问题行为就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与课堂教学不一致,违反课堂纪律,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正常进行,影响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会影响课堂活动的顺利展开。

因此,正确分析课堂问题行为并采取有效地措施对其进行调控管理,对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呢?本文将对本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和矫正的方法,策略,分别从学生、教师、环境三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引言:目前,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因为各种问题行为不仅给班队工作者的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对学生的自身发展产生影响,不利于班级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因此只有小学生养成良好地学习行为习惯,才能使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针对问题行为,教师应认真分析原因,挖掘一切可以纠正学生行为的策略,使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各方面获得最佳发展。

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目前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发展还不成熟,由此会引发很多不仅是课堂上所发生的行为,所以这些都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一、小学生问题行为的界定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与课堂教学要求不一致,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及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若从问题的轻度程度来分,可分为(一)轻微问题行为,这些行为包括违反课堂纪律,例如学生没有得到老师的允许就离开座位或者发言,在上课时间做无关的事情:传纸条、丢垃圾、吃零食以及在个人或小组活动中不停讲话等。

(二)中等程度问题行为,这类行为包括打断某个教学活动或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行为。

例如一名学生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活动过度,不做作业的次数增多,违反课堂秩序等。

(三)严重性问题,这类行为包括已经变得很普遍的小问题。

例如学生不顾教师的提醒相互交谈而且声音不断高涨,侮辱攻击他人,说谎等。

对这些问题行为,我们有必要进行分析它的原因,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寻找策略。

二、小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管理策略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由课堂内外的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综合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学生—促发课堂问题行为的主体;教师—诱发课堂问题行为的引子;环境—引发课堂问题行为的根源。

找出原因有助于我们寻找策略,当然,也要从学生、教师、环境三个方面来寻找。

下面我将对各个问题行为进行具体分析并找出管理策略。

注意力不集中(一)原因1、寻求关注的需要。

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情境下,学校仍然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校级校规和班级各种规章制度的服从。

有的学生进入学校后,能够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而有的学生就缺少师和同学的关注。

对于学生而言,获得老师的关注,无论是从眼神、语言或动作的方式进行表达。

无论是积极地还是消极的都能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满足。

当弱势群体受到被忽略后,一旦偶尔的违纪和老师的关注相联系,就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并不断地被强化,学生机械的了解到,只要违纪就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哪怕这种关注是批评和责罚。

2、意志特征。

有的学生产生问题行为是因为缺乏基本的毅力和自制力,常常不能坚持做一件事,而且小学生活泼好动,时常会被一些小事情所吸引。

3、生理差异所致。

生理因素导致的问题行为大致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身体状况欠佳导致课堂问题行为。

其二是性别因素导致,调查表明,一般男生的问题行为多余女生。

4教师形象。

老师的着装和发型有些怪异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老师身上,而完全不在学习上,由此而引发学生的问题行为。

5、教学不当。

由于教师没有认真备课,缺乏教学组织能力或者是表达能力差而造成了教学失误,也或者是教师的教学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不适合小学生的需要,这时就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6、教室的影响。

教室内的设置杂乱,学生学习的空间过于狭小,墙壁的色彩过于强烈和鲜艳,容易使儿童课堂上兴奋好动,注意力分散,不专心听讲。

(二)管理策略1、对学生使用暗示制止法。

教师可采取给予信号、向其提问、暗示制止,或走近他身边制止。

如果不奏效,就课余时间找他谈心,找到问题的根源,如是家庭方面的因素,就及时取得与家长联系,对症下药。

2、对学生使用强化法。

在课堂中经常有儿童问题行为的学生,我们要有敏锐的目光,明察秋毫,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对于认真听课、注意力集中的行为给予直接的表扬、鼓励,这样会使他们的良好行为得到强化,也可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更有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制止或终止问题行为。

3、老师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里度过,他们自然是喜欢和衣着得体,举止优雅,谈吐不凡的老师在一起,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自己打造一个尽可能完美的形象。

4、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

(1)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实际符合,并且多元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多样,直观,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采取课堂设疑,随时抽问,集体回答等方式集中学生注意力。

(4)讲课时声音要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色彩,声音要足够大,以便后排的学生也能听清楚。

(5)教学过程要适当运用直观教具和视听教具,是教具具有吸引力,有时可采取游戏进行。

(6)营造有爱心的课堂,传达对学生的热情,有一颗包容的心,善用肢体语言,让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更加吸引学生。

5、教室的布置要合理,东西摆放整齐有序,给学生的学习留下足够大的空间;另外教室的色彩不能过于鲜艳。

活动过度(一)原因1、学生的个性因素。

一般来说,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往往喜欢和他人进行交流,那么在课堂中也一样,喜欢和同学交流讨论,对热烈的气氛也完全不会觉得是干扰。

2、教师丧失威信。

一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丧失了威信,那么他就不能管好课堂。

根据调查,有六种行为容易使教师丧失威信,分别是:业务水平低、教学方法差;教师不负责任,懒懒散散;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提出要求不检查;向学生随便许诺,但不兑现;软弱无能,缺乏魄力;缺乏自我认错的精神,明知错了还强词夺理。

3、周围环境的影响。

周围同学的行为会影响其他同学,因为小学生的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

(二)管理策略1、对学生进行直接批评。

批评是一种通过作否定评价、指明行为方向,使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的教育方法。

我们应根据问题行为的严重程度,灵活掌握批评的强度。

2、及时表扬好的行为。

一个班中有一部分学生做得相对较好,上课认真坐在位子上听课,不乱动,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可简短的说声“你太棒啦、干得不错”等;或是用非言语鼓励的方法,例如一个微笑,拇指向上、眨眨眼等,老师通过及时表扬这样的行为后,其他同学就会向他学习。

3、教师要采取预防性措施.。

为了避免或减少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

首先,在新学期开始前邀请学生参与制定课堂规则和规程。

例如,在课堂上你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什么时候可以离开座位等;其次,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期望,对学生有什么样的期望,提前打下尝试新任务和达到新目标的基础。

当学生认为老师相信她们能力的时候,他们就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同时那些问题行为就不会发生或很少发生。

不做作业(一)原因1、学生自身的意志力较差,没有人监督就不做,或是学生本身就不喜欢学习,所以他不愿意做作业。

2、认知能力的不同。

一个班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各不同,教师常常不能顾及全体。

有的学生较早进入形象运算阶段,一般的教学要求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而有的同学还停留在具体运算阶段,对每个知识点都需要反复的讲解和练习才能接受。

因此,对于后者,可能无法完成作业。

3、教师布置的作业难度太大,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完成作业。

管理策略1、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思想品德教育。

可以让学生两两自由组合,扮演成亲子,亲友的关系,说服一个不愿意读书的孩子,说服朋友要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教师和家长都做好监督工作,在校老师可以在业余时间或放学后一段时间监督学生完成家庭作业,至于在家,就由学生家长负责监督学生完成。

3、教师要适当降低作业难度,或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不同的认知水平给学生不同难度的作业。

4、使用榜样示范法。

对于认真做作业的行为老师应当着全班的面进行及时鼓励,并要求同学们像他学习。

这样其他的学生,包括不做作业的学生也会受到启发,受到感染,容易跟着学,跟着走,有助于他们改正自己的行为。

撒谎、孤僻离群、侮辱攻击他人等1、教师管理不当。

这可能是教师引发课堂问题行为最主要的因素,对于好的行为没有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而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滥用惩罚手段,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紧张或焦虑,这样不仅无助于教学效果,而且会引起学生对老师的怨恨、反感或对立,从而诱发问题行为。

2、理念陈旧。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但是有的老师缺乏这种正确的学生观,对成绩差和表现不好的学生存在厌恶、歧视情绪,这会伤及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使他们不断地否定自己、埋怨自己,导致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情绪发生冲突而感到自卑甚至孤立自己。

3、家庭的影响。

家庭的结构,家庭的氛围,如家庭父母关系不和谐;父母的教养方式不正确,如管教不当,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使孩子养成任性,骄横的品格;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过于粗暴,动辄打骂都会使孩子受到重大的精神创伤,造成长期的过分心理紧张,情感压抑,,出现行为紊乱等。

4、社会的影响。

社会的不良风气,媒体传播中的暴力、色情、凶杀等信息,都会使学生出现一些模仿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延续到课堂中,影响课堂教学活动。

管理策略1、和问题学生多交流。

对于一贯多动的学生,必须有—个调节和改进的过程。

通常这样的学生成绩较差,又缺乏自信心,总认为自己不如人。

首先要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多关心他的生活。

与他一起课外活动、谈心、倾听他的想法,让他感受到自己受老师的关爱。

2、利用自然后果法。

就是让犯了错误的学生亲身感受到不良行为所导致的危害,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承担责任,促使他们醒悟。

为此,我们可以让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参与制定课堂规则,让她们自己发现哪些问题是不良的,可以通过开主题班会、讨论会等讨论问题行为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如果发生了将如何处理,增强他们改变问题行为的决心。

3、使用团体偶联法。

就是指班级中如果有任何一个学生违反了纪律,整个班级都会受到惩罚,这样的话其他的同学会对有问题行为的学生产生不满,并不断地提醒他,要求他停止违反行为,在同学的督促下,会逐渐改正自己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