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高三语文第一次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
洛阳市2014-2015学年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语文试卷(A)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卷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上交。
【试卷综评】本套试题依纲据本,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重点考查语文读写能力。
形式上与高考语文考查内容和试卷结构类似。
整个试卷共六大题18小题,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大题为文化类论述文章阅读,以选择题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根据文章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
第二大题为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节选自《隋书·长孙平传》),考查对文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对重要语句的翻译能力;古代诗歌阅读由诗歌鉴赏、名句默写两部分组成,考查的是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
第三大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为《募捐》,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内涵。
第四大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文为王龙的《天人交战的“盗火者”》,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分析思想内容能力,探讨文本主旨的能力。
第五大题是语言文字运用,考查内容包括成语的运用、病句的辨析、语句的衔接及图文转换。
第六大题是作文,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题文】M0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世界的青花瓷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不仅映照历史的风貌,也会引领未来的发展。
在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更是创造出无数令人称赞的艺术瑰宝。
中华文明曾多次遭遇异域文明,相互间既有碰撞,更有融合。
从大艺术史的角度观察,不同文明的碰撞和融合不仅可造成社会、经济运行结构上的变化,亦必激起艺术创新的波澜。
洛阳市2015届高三一练word答案语文A
洛阳市2014———2015学年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A)一、现代文阅读(9分)1.B(答非所问)2.C(20%是整个海上贸易的收益)3.C(使用汉字不属于“艺术”的“互融互鉴”)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D(“大戏”一词,意为“肆意玩乐”)5.A6.C(邴绍并非被人“诬告”,而是被人告发。
诬告的意思是捏造事实,伪造证据,陷害他人。
邴绍的确说过批评朝廷的话,这可以从下文中“邴绍之言,不应闻奏”看出来)7.(1)当时武帝受宇文护的威逼,图谋与卫王一起诛杀宇文护,卫王先后经常派长孙平往来与武帝互通信息。
(译出大意给3分;“逼于”“通意”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但治国之道,应该依靠长远规划,请下令各州刺史、县令,以鼓励农耕积储粮食为急务。
(译出大意给2分;“资”“勒”“劝”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长孙平,字处均,是河南洛阳人。
长孙平有器量和才干,读书很多。
任职于北周,出仕任卫王侍读。
当时武帝受宇文护的威逼,图谋与卫王一起诛杀宇文护,卫王先后经常派长孙平往来与武帝互通信息。
等到宇文护被诛杀后,拜授长孙平乐部大夫。
高祖杨坚未登基时,与长孙平情投意合,等到做了丞相,对他礼待恩遇更深。
尉迥、王谦都先后兴兵轻慢朝廷,高祖特别担心淮南地区。
当时贺若弼镇守寿阳,高祖怕他怀有二心,派遣长孙平兼程赶往替代他。
贺若弼果然违命不从,长孙平就指挥强壮的军士逮捕他,押送到京城。
开皇三年,朝廷征调长孙平任度支尚书。
长孙平见当时天下州县多遭水旱灾害,百姓不能自给,上奏建议令民间在每年秋收后各家交出粟米麦子一石以下,按贫富区别等级交纳,储存在村巷公仓,以防备灾害之年,称之为义仓。
接着呈递奏书说:“臣下听说国家以民为本,黎民以粮食为命脉,鼓励农耕重视粮食,是前代君王的法令常规。
去年大旱,关右发生饥荒,陛下调运山东的粮粟,设置平抑物价的部门,打开仓库,广泛予以赈济恩赐,大德洪恩,可以说到了极至。
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高中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A)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诗人也可以借酒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人有“斗酒诗百篇”和“乞酒缓愁肠”之说。
由于诗人与酒的关系极为密切,唐代诗歌中不但写到了酒,还写到了酒价。
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一诗中写道:“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
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杜甫诗歌对酒价的叙述,成了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
以为然者不乏其人。
宋代刘邻《中山诗话》记载:“真宗问进臣:‘唐酒价几何?’莫能对。
丁晋公独日:‘斗直三百。
’上问何以知之,日:‘臣观杜甫诗:速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宋代陈岩肖《庚溪诗话>也认为:“少陵诗非特纪事,至于都邑所出,土地所生,物之有无贵贱,亦时见于吟咏。
如云:‘急须相就饮一斗,恰有青铜三百钱。
”’不以为然者认为,杜甫诗中所谓的“三百青铜钱”之说,来自前人的典故。
北齐卢思道曾说过:“长安酒钱,斗价三百”,所以王嗣爽在《杜臆》中指出,杜甫诗歌中“‘酒价苦贵’乃实语,‘三百青钱’,不过袭用成语耳。
”那么唐代酒价究竟是多少呢?据《新唐书·食货志》记栽:“建中三年,复禁民酤,以佐军费,置肆酿酒,斛收直三千。
”在古代容量单位中,一斛等于十斗,“斛直三千”也就是“斗直三百”。
这样看来,似乎杜甫诗歌确实反映了现实生活,无愧于“诗史”的赞誉。
但需要说明的是,“建中”是唐德宗的年号,这与杜甫生活的时代相距几十年了,所以不能以此作为坐实杜诗对于唐代酒价叙述的依据。
唐代写到酒价的绝不只有杜甫,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写到了酒价问题。
如李白“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成阳游侠多少年”;崔国辅“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白居易“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陆龟蒙“若得奉君饮,十千沽一斗”。
这些诗人虽然分布于盛唐、中唐和晚唐各个时期,但他们的诗歌却普遍地说到唐代的酒价乃每斗十千钱。
201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2015-2016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卷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内讧./一哄.而散裨.益/纵横捭.阖橘.子/波诡云谲.B.辟.邪/开天辟.地商贾./余勇可贾.蹊.跷/独辟蹊.径C.泄露./崭露.头角勾当./长歌当.哭脊椎./椎.心泣血D.拙.劣/咄咄.怪事轶.事/卷帙.浩繁赝.品/义愤填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沉湎机率蒸气机得陇望蜀 B.猩红起迄发帖子为人处世C.九州蛰伏打圆场拾人牙慧 D.登录蜚声打哑谜行迹可疑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秋日午后,阳光倾泻,退休的王教授在人民公园的菊花前作画,无数的行人被美妙的图画所吸引,驻足其旁,侧目..欣赏。
B.尽管屠呦呦称,阅读了2000多本中医古籍才找到青蒿素的提取办法,但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中寻找创新药,这种“笨”办法仍不啻..为一条捷径。
C.当前,垃圾短信、骚扰电话让人不厌其烦....,诈骗短信更是让人防不胜防。
如何还手机用户一片清静?手机实名制值得一试。
D.至少从目前情况看,对于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端,不要说批评的声音,哪怕是提出的建设性意见,都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内地的很多大城市已经难见赛龙舟的景象,倒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还保留着五月五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B.通过网络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传统文化融入网络文化之中,引导年轻一代加深对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认知和理解。
C.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D.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5.请找出下面四个话语情境的表述不当之处,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河南省洛阳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2014-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整理录入:青峰弦月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探求戏剧的最初渊源,实际上,就是寻觅古代生活中开始隐隐显现的戏剧美的因素。
一切向着文明进发的原始民族都不会与戏剧美的因素决然无缘。
但是,使戏剧美的因素凝聚、提纯的条件却出现得有多有寡,有早有迟,因此各民族戏剧形成的时间也有先有后。
有的民族,戏剧美由发端到凝聚成体,竟会经历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时期。
也有某些民族,戏剧美始终没有真正凝聚起来。
芬兰美学家希尔恩认为:戏剧,在这个词的现代意义上它必然是相当晚近的事情,甚至是最晚才出现的。
它是艺术发展的一种结果,这可能是文化高度进步的产物,因此它被许多美学家看作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最后的形式。
然而,当我们面对原始部落时,应该采取一种比较低的标准。
最简单的滑稽戏、哑剧和哑剧似的舞蹈常常可以在原始部族那里发现,而这些部族往往还不能创造出一首抒情诗。
由此可见,就戏剧这个词最广泛意义上而言,它是所有摹仿艺术中最早出现的。
它在书写发明之前就有了,甚至比语言本身还要古老。
因为作为思想的一种外在符号,原始的戏剧性行为远比词语更直接。
戏剧美的最初因素,出现在原始歌舞之中。
然而,原始歌舞作为戏剧美和其他许多艺术美的历史渊源,具有总体性质,它与戏剧美的实际联系需要作具体解析。
原始歌舞与当时人们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甚至相互缠绕,难分难解。
但总的说来,歌舞毕竟不同于劳动生活的实际过程,它已对实际生活作了最粗陋的概括,因而具备了象征性和拟态性。
早期的各种简单象征,主要是为了拟态。
符号化的形体动作,是拟态的工具和手段。
原始人拟态的重要对象,就是整日与之周旋的动物。
中国古代的《尚书·舜典》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就是指人们装扮成百兽应节拍而舞。
这种理解,可在《吕氏春秋》中找到佐证。
在原始社会,人和自然处于生疏状态,人和百兽有着严峻对立,但在原始歌舞中,这种对立被暂时地消融,连时时威胁着人类的千禽百兽也被包容在人的形体之内,按照人的意志、情感、节奏舞动跳跃。
河南省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带答案)
河南省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带答案)河南省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带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一场名为“ALS冰桶挑战赛”的活动正在互联网线上线下如火如荼地进行。
活动规则极为简单,挑战者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上传至网络,同时向自己的三个朋友发起挑战。
②关于“冰桶挑战”的起源,一个广为认可的说法是,美国一位身患ALS的波士顿大学棒球手弗雷特及其朋友们发起了这项活动。
活动的目的在于筹款,并让世人对这种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
据悉,目前针对ALS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存活期一般是2至5年。
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就是ALS病的患者。
③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
美国《大西洋月刊》15日称,Facebook上参与这个话题的网友已达1500万人次。
参与者包括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金刚狼”休•杰克曼、NBA 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等。
名人效应带来连锁反应。
短短两周内,ALS协会已经收到近400万美元的捐款,是2013年同期的4倍。
不过“认怂”的名人也有。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被点名后,并没有选择湿身,而是选择用捐款来支持该活动。
这几天,这桶冰水已浇至中国。
在新浪微博上,“冰桶挑战”是排名第一的热门话题,短短几天,阅读量已达数亿。
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优酷土豆CEO古永锵、奇虎董事长周鸿�t、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等都完成了各自挑战。
洛阳市2015-2016年高三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中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1.B(A不存在因果关系;C在刘邠的记载中,丁晋公这么认为,不能因此就说记载者也执此观点;D“特”是“只、仅”的意思)2.C(只是王嗣奭等不以为然者认为,杜甫的“三百青铜钱”之说是袭用成语)3.A(原文有“不排除”三,表明只是推测)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4.D(3分)5.A(此处的“曲笔”意思是徇情枉法。
)(3分)6.C(文中“廷尉上请”的内容是请求惩处汉武帝的外甥昭平君,因此,汉武帝“可其奏”,就是同意处罚,而不是宽恕。
)(3分)7.(1)如今大理寺官员经常不守法,将放纵犯罪当作仁慈,把坚持依照法律条文办事视为苛刻,臣执掌法典,恐怕将会受到诽谤。
(译出大意给2分;“ 奉法”“ 纵罪”“ 持文” 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王志翻墙逃跑,而屯营士兵悔悟,反过来杀掉权梁山等人后自行返回营地,王志因惭愧恐惧而死。
(译出大意给2分;“逾垣”“更斩””自归”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王志愔,是博州聊城人。
考中进士科。
中宗神龙年间,任左台侍御史,以刚正强硬之风执法,下属官吏畏惧他,称他为”皂雕” 升任大理正,曾上奏说:” 法令,是约束人们的堤防,不制定法令,人们就无所制约。
如今大理寺官员经常不守法,将放纵犯罪当作仁慈,把坚持依照法律条文办事视为苛刻,臣执掌法典,恐怕将会受到诽谤。
” 于是献上所撰的《应正论》来表达他的志向,以规劝皇帝的过失。
又说“赏罚这二种权力,只有君主掌握它。
所以说:…用力气遵行法律的,是百姓;用死来严守法律的,是主管部门;用依循天道来改变法律的,是君主。
‟北魏时游肇任廷尉,魏宣武帝私下敕令游肇有所宽恕,游肇执意不从,说:…陛下自己就能宽恕他,怎么可以叫臣徇情枉法呢?‟”又说:“治国应当以严法达到太平,不能以宽法达到太平。
严法,不是指苛刑重法,而是在于叫人不轻易犯法,而且难以逾越已有的规范。
2015--2016学年度高三年级期中语文试题
2015—2016学年度高三年级期中检测试题语文2015.1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规定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3.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小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播种的季节,我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耕种在这片土地上。
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拌....,四肢颤抖..,恨不得..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
我汗流浃背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我生命..(逃脱、逃避)在给予..的泥土之上。
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
,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
我不应白白地耗废..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艰苦),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
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
我决不(希望、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决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谦卑。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像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
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1.文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给(jǐ)予锈钝 B.磕拌汗流浃(jiā)背C.颤(zhàn)抖权利 D.耗废自艾(yì)自怜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逃脱艰辛希望B.逃脱艰苦企望C.逃避艰辛企望D.逃避艰苦希望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须我问为什么如一个母亲孕育着生命B.我无须问为什么如一个母亲孕育着生命C.无须我问为什么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D.我无须问为什么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去年年底,95岁老红军栗元海溘然仙逝,一生没有婚娶的老人别无长物....,独独留下一张当年解放军西南军区核发的《革命军人证明书》,被家人视为珍物。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含解析)
语文试卷(时间:14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阅读题)两部分。
务必用0.5毫米的黑色水笔答题。
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即可。
【试卷综析】一、总体评价:语文试卷共有六大题17小题,阅读题和表达题的分值分别为70分和80分。
试题的知识面覆盖面符合高三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重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可以较好地检验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
二、具体情况分析:1.现代文阅读:题型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
试题重点考查了学生筛选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主题的总体理解和概括表述能力。
2.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无论是词义辨析题还是综合分析题、文言文翻译题都贴近教材,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对课本和课堂学习高度重视的意识。
3.古典诗词赏析:试题所选诗歌,内容比较贴近生活,诗意浅显。
赏析起来难度不是很大。
4.默写:名篇名句默写所考的句子全都选自课本,这降低了难度。
5.语言知识运用:重点考查学生成语、病句与衔接的能力。
6.作文:本作文是材料作文,要求比较开放,贴近学生生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表达和发挥的空间。
卷面反映学生普遍有话可说,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能力,学生写起来基本都很顺手。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
书指书体,即汉字。
法指书写文字的方法和技巧。
中国书法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文字书写的法则提高到一种艺术的境界,使之凭借汉字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发展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2015.11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2015.11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B2.D【解析】A“环境污染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不合逻辑。
改为“由于监管环境污染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
B “放宽门槛”搭配不当。
改为“降低门槛”。
C“创造财富的主要来源”杂糅,改为“财富的主要来源”或“创造财富主要依靠的不再是”;“土地”也是一种“资源”,不能并列,删。
3.D【解析】眉似霜雪颜若桃花。
4.C5.D(“把中华文化传布海外”与城庆主题不合,有夸大之嫌。
)二、文言文阅读(18分)6.D.(艾:停止)7.C.(世人有将晋国公与李栖筠相比的,他们杰出的才能、正直的气质确实不相上下。
李栖筠之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差不多,但在忠信仁厚方面,却赶不上魏国公父子。
)8.①我根据所见所闻事实考察,天理必然(一定)会彰显出来,这是明白无疑的。
(4分。
“以”、“考”、“必”、“审”,各1分。
)②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他最终由于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
(4分。
“望”、“卒”,“直道”、被动句式,各1分。
)9. ①(晋公)手植三槐于庭②魏公之业,与槐俱萌③(魏公)归视其家,槐阴满庭④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参考译文】天理一定会彰显出来吗?但是贤能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却不一定长寿。
天理一定不会彰显出来吗?但是仁爱的人一定有好的后代。
这两种情况哪一种是正确的说法呢?我听说包申胥说过:“人的意志可以胜过天,天的意志也能胜过人为的努力。
”世上议论天理的人,都不等天的意志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它,因此认为天理是不可捉摸的。
善良的人因此而倦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
盗跖可以长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天理还没有彰显的缘故。
松柏生长在山林中,开始时,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经过四季而长青,历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天的意志。
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到子孙后代才表现出来,天的意志可以说是由来久远的。
洛阳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翻阅我国传统的典籍可以发现,“法治”一词很早就出现了。
从这些古代典籍对“法”的论断中,可以看出,我国从法产生的初始阶段,提到法,即与“刑”“罚”相关,注重的就是法的约束和惩治作用,而并非侧重于它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历史上的法家,基于对这样的“法”的认识,基于对人性恶的认识,提出的“法治”的一整套国家治理方式,终究是君王统治约束臣民的工具。
这样的“法治”,虽也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同功者,同赏;同罪者,同罚”(管仲),“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商鞅)的公平与正义,但仍不入人心。
一向推崇忠恕与仁爱的中华民族,对法治是心存避讳的。
百姓在内心深处仍然寄希望于“青天大老爷”主持公道,而不是依赖于统治阶层所颁布的法律。
“青天大老爷”折射出的传统文化心理,也正是贤人政治的典型体现。
也正因如此,我国的“法治”常被“人治”所代替,也因此多受诟病。
中国当前守法现状,仍处在源于功利主义和恐惧惩戒的阶段,还远未达到更高层级的法治信仰。
提到“法”,多的是内心的畏惧,少的是信仰上的遵从。
很多人面对规则制度首先想到的不是去遵守而是去突破。
在中国这样一个由“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封建等级社会一步步走来的国度,能够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还有漫长的路。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这是直接从中国民众思想最深处切入,是对中国传统法治思想进行精准号脉之后开出的药方。
让法治成为信仰,这是从最根本上推行法治的途径。
这一美好愿景的实现,固然需要国家机器的体系化运行,更需要每个公民思想深处对法治进行深度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