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的士大夫阅读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最后的士大夫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最后的士大夫

春天,一个孤独的身影迎着最灿烂的太阳向光亮深处走去。费孝通在中国田野里行走

了75年的脚步,现在不得不停下。95岁的他和我们告别了。也许老人内心深处已经意识

到了,他貌似曲折跌宕的一生,其实最终仍是在循着中国知识分子最本分的路径前行——

以士大夫的结局终其毕生。

士大夫区别于普通官宦阶层的独特之处,在于把政治活动与自己的学术内容结合起来。“政治型学者”,是外界流传的一个关于他的称呼。费孝通与其他“国学大师”级的学者

最大的不同之处,恐怕就在此。他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埋头治学,晚年则进入到了国家权力

的中枢,先后官至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实现了一个士大夫的终极梦想——学而优则仕;与此同时,他也拥有中国传统士大夫最明显的性格特质———重情、坚韧。于是他存在的符号定义有了更深刻的内涵,他不再只是一个忙碌的老者形象,他成了众多

读书人的心灵典范。他走了,但他的灵魂仍在黑暗中舞动。

《江村经济》这篇著作不但使费孝通在中国学术界成为了一代宗师,也作为经典著作

流传于世。而与此有关的一段爱情却留在思念里,它只存在于老人的梦中,这一梦就是70年。在这70年里,老人自述常常“半夜来梦”,“情义”二字成了压在他心中最重的一

块石。24岁那年,费孝通开始了他的爱情,与王同惠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聚会上相识。与其他热恋中的男女不同,费孝通和王同惠是理智的,他们并没有让夏花一般绚烂的爱情

成为羁绊,阻碍事业的发展。他们共同署名翻译了英文著作《社会变迁》和法文著作《甘

肃土人的婚姻》。语言功底深厚的王同惠在合作翻译中给费孝通补习了第二外国语法文,

同时,她提议他们合写一篇著作。9月,他们应广西省政府之邀赴大瑶山调研。考察进行

到12月26日,正在深山中跋涉的他们迷了路,而向导也不见了踪影。慌乱中,费孝通误

中瑶人设下的捕兽陷阱,双腿被兽夹牢牢夹住动弹不得。在营救未果的情况下,王同惠独

自下山求援。然而天妒良缘,在半山处,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暴发,7天后,王同惠的遗

体漂浮在湍急的山涧中。那天,他们刚好成婚108天。被营救后的费孝通回到家乡养伤,

利用这段时间,费孝通对开弦弓村进行了中国江南村落小社区的田野调查。到达英国后,

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的指导下完成了题为《江村经济》的博士论文。在奠定费孝

通成为社会人类学巨擘地位的这本书的卷首,费孝通深情地写道:献给我的妻子王同惠。1938年,费孝通从英国学成回国。1939年,他在昆明与从印尼回来的孟吟结婚。第二年

有了一个女儿。仍难忘怀前妻的费孝通给女儿取名费宗惠,昵称“小惠”。

1957~1980年,这23年的时间在费孝通的生命里几乎是个空白,一个学者的23年空白,足以令其郁郁一生。这源于他最初面对政治时,仍摆脱不了学人的“幼稚”。1957年,在《重访江村》一文里,费孝通对当时的“农业四十条”提出了质疑,“再这样宣传下去

好不好?把农业上的四十条当成包票一般交给农民,把社会主义远景放进望远镜,变得那

么迫近,似唾手可得。”不久,他便被打成右派,“文革”中又被抄家,关牛棚、挨批斗,1969年下放到沙洋干校劳动改造,直到1980年平反昭雪。

有人戏称费孝通长得像“弥勒佛”,费孝通得知后如孩童般大笑:“弥勒佛好嘛!心

胸开阔,大肚能容。”没有人知道,对于士大夫这个称谓他如何思量。但是出于一个士大

夫的本性,他仍执拗地实现着他“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决心。

作为一个社会学者,他著作等身,开创了中国的社会学研究;作为一个政府高官,他

尝试着把自己的学术理论用于治国。这两者之间,究竟哪一个才是他心仪的角色?至今他

没有告诉人们答案。费孝通用自己时间不算长的为仕经历,重复着中国数千年来士大夫的

信条:“为士者,不仅为谋求职业,更贵在职业上尽其行道守义的更高精神。”由此他传

递出的是一条朴素的信息:当官的人与老百姓相比,应当具有较高的社会理想,负有更崇

高的社会使命。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费孝通一生曲折跌宕,但却始终追求士大夫的终极梦想——“学而优则仕”,晚

年终于进入到了国家权力的中枢。

B.费孝通作为学者,成就非凡,著作等身;作为官员,心系天下,行道守义,具有

比一般人更高的社会理想。

C.作者在文中叙述了费孝通的感情生活经历,突出了他的“情义”和常人的性情,

这样能让读者更好地把握传主的形象。

D.《江村经济》一文奠定费孝通在社会人类学研究领域的巨擘地位,在《重访江村》中他对当时农业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大胆的质疑。

E.费孝通秉承着数千年来士大夫的信条,尝试着把自己的学术理论用于治国,并视

之为治国的最佳途径。

2.费孝通最初面对政治时表现出来的学人的“幼稚”与其成为“中国最后的士大夫”有什么联系?请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作者称费孝通先生为“中国最后的士大夫”,请联系文本的内容,谈谈你对

中国士大夫的理解和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