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地域文化论文
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黑土文化课程期末作业姓名李皓学号 13060215 学校呼玛县职业技术学校成绩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黑龙江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存有大量的遗址、历史文献以及民间口头传说等,在我们十八站这里就有旧石器遗址,妓女坟、鄂伦春民族桦树皮船传承这些都属于历史文化。
但是,由于以往学术界过多用沦陷区的视角来看待黑龙江的红色文化,对黑龙江红色文化的成因考察多半归结为30年代中共满洲省委对革命文艺活动的领导,以及日本侵略初期忙于战争疏于文化钳制等因素。
而对于在20世纪初,尤其是十月革命后,哈尔滨所处的向东北和关内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俄苏文化的中心地位,以及黑龙江“华洋杂处”的“国际主义大家庭”环境对近现代黑龙江精神的塑造等地域文化现象,缺乏文学与史学学科的整合、互补研究。
因此,恰恰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俄苏文学的本土化,才使黑龙江在现代意义上与关内文化形成对接,在黑龙江文化人或流亡关内或坚守乡土的文化选择中,实现了关内关外文化的精神遇合这一重要理论建构的机缘。
在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梳理的过程中,我们应尊重和还原历史。
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中转站,先天存在着一条联系中国和俄苏之间的“红色之路”。
黑龙江大地上演绎的红色文化之所以没有“一过性”,而是形成了“红色文脉”,缘于黑龙江从接受十月革命影响为起点,形成了20年代俄苏文化翻译潮(灿星社)、30年代左翼文艺创作潮(牵牛房、星星剧团、哈尔滨口琴社、寒光电影公司等)、40年代工农兵文化实践潮三大文化热潮。
尤其需要提及的是,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代表性人物和群体中,流亡关内的东北左翼作家群体的运行轨迹及人物命运。
这个群体凭借在哈尔滨习得的马克思主义俄苏文化精神资源,融入中国左翼文化大潮,在抗战中汇聚到革命圣地延安,抗战胜利后又返回黑龙江,自觉地进行红色文化的再建过程。
黑龙江文化“走出去”又“返回来”的轨迹,从现代意义上再次回答了东北地域文化主体身份认同、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历史融合认同等国内外重大学术问题。
黑龙江地域文化学习体会

黑龙江地域文化学习体会
黑龙江是一个充满着激情的地方,它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以及独特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那股深深的文化底蕴,以及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
在走访了一些黑龙江的古老城市和古乡村后,我对此地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古老的城镇中,我看到了许多令人心醉神迷的古代建筑,以及精致别致的民居,让我惊叹不已。
东北腔,便是这里给人印象深刻之处,传承至今的东北腔,令人留连忘返,让我更加深刻地体悟到黑龙江独特的文化魅力,痴迷而不能自拔。
另外,黑龙江也有着它令人难忘的风土人情。
从小集市、节日到土著的民俗,都让我,对这里的文化感到无比的惊艳与震撼。
黑龙江,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融汇了众多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使其充满了着历史的盎然和文化的丰富。
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文化智慧,也感受到了这里的深厚文化底蕴。
总之,黑龙江让我对这里的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让我更加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会永远把这里记住。
基于地域文化的黑龙江文创产品设计探析

基于地域文化的黑龙江文创产品设计探析黑龙江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也是中国优秀的文化发源地之一。
地处东北,黑龙江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这种特点不仅体现在人文历史上,还体现在艺术、手工艺品等方面。
基于地域文化的黑龙江文创产品设计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黑龙江地域文化对文创产品设计的影响,以及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学者和设计从业者有所启发。
一、黑龙江地域文化特点及其对文创产品设计的影响1. 厚重的历史积淀黑龙江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历史积淀。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这里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民俗。
这些历史的积淀赋予了黑龙江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常常会被引用和加以表达。
2. 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黑龙江省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这里汇集了汉族、俄罗斯族、满族、鄂温克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服饰风格、传统手工艺等。
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为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也使得设计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创作出更加独特、贴近生活的作品。
3. 独特的地理环境黑龙江地处东北,拥有辽阔的森林、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
这些地理环境的独特性,为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元素和灵感。
可以通过利用黑龙江的森林资源,设计出林木工艺品;也可以通过利用黑龙江的冰雪资源,设计出冰雪艺术品。
地理环境为文创产品的设计带来了来源广泛的素材和灵感。
1. 冰雪艺术品黑龙江省是我国著名的冰雪之都,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
这里的冰雪文化源远流长,每年举办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等活动,吸引了全球数百万游客前来观赏。
设计师们可以通过利用黑龙江的冰雪资源,设计出各种冰雪艺术品,比如雕刻、雕塑等,以展现黑龙江独特的冰雪文化。
2. 满洲绣满洲绣是黑龙江省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它源自满族民间,历史悠久,享有盛名。
浅析黑龙江的地域文化

浅析黑龙江的地域文化黑龙江省是中国东北地区边疆省份之一,位于中国东北部,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区域中心,总面积46.64万平方公里。
黑龙江省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等方面。
首先,黑龙江省的自然地理因素影响了其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黑龙江省地势高低起伏,山河壮丽,境内最高峰为齐齐哈尔市的尼尔基山,海拔2187米,而最低点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讷河市,海拔63.5米。
因此,黑龙江省地势复杂,形成了多样的自然景观。
其中,黑龙江、松花江、辉南江等三大河流流经本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河流文化。
另外,黑龙江省还是中国最北端的省份,冬季气温极低,而夏季则是气候宜人的季节,因此黑龙江省也是一个适宜冬季旅游的地区。
其次,历史文化是黑龙江省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龙江省历史悠久,早在4000年前,黑龙江流域的先民就已经开始了狩猎、渔猎和农耕生活。
汉武帝时期,黑龙江地区被划归辽东郡,成为北方的重要商埠和军事要地。
在清朝时期,黑龙江由于靠近俄罗斯边境,逐渐成为重要的防线。
此外,在抗日战争期间,黑龙江成为了中国军队的主要战场,形成了烈士纪念馆和抗日遗址群等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第三,黑龙江省还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黑龙江省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其中以满族、朝鲜族、鄂伦春族、赫哲族、达斡尔族等人口较多,并且分布广泛。
这些少数民族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例如满族的“老布政”、“龙江河船歌”、朝鲜族的崇尚音乐和舞蹈等文化。
此外,黑龙江省还有许多与自然环境有关的传统文化,如钓鱼、狩猎和渔猎等文化。
最后,现代文化也成为黑龙江省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黑龙江省的现代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黑龙江省多年来致力于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为发展黑龙江省的现代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此外,黑龙江省还吸引了大量投资,发展了经济并引进新的文化元素。
黑龙江省也逐渐成为了中国东北地区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心,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基于地域文化的黑龙江文创产品设计探析

基于地域文化的黑龙江文创产品设计探析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资源。
在黑龙江省的文创产品设计中,地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元素。
本文将探讨基于地域文化的黑龙江文创产品设计。
黑龙江省的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在其丰富的历史和民族文化上。
黑龙江省是中华民族和东北民族的重要聚居地之一。
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和交流为黑龙江的地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元素。
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可以运用和展现这些元素,以增强产品的独特性和市场竞争力。
黑龙江省的自然环境也是其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龙江省拥有广袤的森林、丰富的水资源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这些都是黑龙江省地域文化的重要特点。
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可以运用这些自然元素,设计出以黑龙江自然风光为主题的产品,例如以黑龙江省境内的动植物为形象的公仔、以黑龙江湿地为元素的手工制品等等,以打造与众不同的产品。
黑龙江省的传统手工艺也是其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龙江省有许多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如扎花鞋、刺绣、双面刻字等等。
这些传统手工艺是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瑰宝,也是文创产品设计的重要创作素材。
可以将这些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设计出既传承传统,又具有现代风格的文创产品。
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也是其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龙江省各民族之间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如满族的滚龙灯、鄂伦春族的勿缬花等等。
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可以将这些民俗文化元素运用于产品的设计中,设计出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产品,例如以黑龙江各民族节日为主题的日历、贺卡等等,以吸引人们对黑龙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地域文化的黑龙江文创产品设计可以运用黑龙江省丰富多样的历史和民族文化、自然环境、传统手工艺以及民俗文化元素,打造具有独特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通过这些产品的设计和推广,不仅可以促进黑龙江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可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
黑龙江地域文化

黑龙江地域文化黑龙江地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有活力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黑龙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发展历程上与其他地区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从而使黑龙江地域文化具有了独特的气质。
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曾多次出现过繁荣昌盛的时期,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做出过重要贡献。
一黑龙江的概括与自然地理中国四个极点东极抚远、西极喀什、南极三亚、北极漠河,东北两个极点都在黑龙江境内。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东北的省份,面积为45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7%。
省会哈尔滨。
共划12个地级市、1个地区、18个县级市、46个县、1个自治县、64个市辖区。
黑龙江省的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
西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土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带约占全省的35.8%;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海拔高度为50—200 米。
二黑龙江的悠久历史发展历程黑龙江地域有自己极为独特的历史沿革。
从旧石器时代晚期,黑龙江地区就有人类活动。
从商周到清代,其中鲜卑、契丹、女真、蒙古和满族,都曾入主中原,先后建立过北魏、辽、金、元、清等王朝,对推动多民族融合与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科技的交流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形成了黑龙江特有的历史积淀。
多民族的文化优势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大省,满、赫哲、鄂伦春、达斡尔、锡伯、鄂温克、柯尔克孜、蒙古、朝鲜、回、汉等众多民族聚居在这里,漫长的社会历史和各自不同的民族差异,形成了黑龙江省古老、独特的渤海文化、金源文化和满族文化。
在近代历史中,东北人民一次又一次的抵抗沙俄日本等外来侵略者,显示出具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民族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地域文化课程期末作业姓名王万隆学号1323001256911学校双鸭山电大成绩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黑龙江地域文化主要是指在黑龙江省境内的,由独特的历史、自然地理、人口和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具有地域性的文化,是一个具有多元素综合体的地域性文化。
所以,黑龙江地域文化从其文化构成的基础来讲,由鲜卑、肃慎、女真、契丹、蒙古、满等土著民族创造的文化、从中原流播到黑龙江地域的中原文化、近现代俄日等国侵入的外国文化组成。
这些文化类型经过冲突、碰撞、选择,最后融合为一种具有相同文化风格与文化精神的黑龙江地域文化。
本文从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基本状况入手,结合学习的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知识以及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特性,从自然和人文角度总结了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所带来的收获;并总结了黑龙江地域文化对文化的发展和转型的意义。
一、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特性黑龙江地域文化基本构成作为一种典型的多元文化体,在它的深层结构上又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拓展性与守旧性并存、吸纳性与被动性并存的特性。
(一)拓展性与守旧性并存第一,生活在这样严酷的自然环境之中的黑龙江人,要发展和生存下去,必须以旺盛的精力和坚强的意志去征服自然,在不断开发中使自身获得完善。
正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中,形成了一种勇于拓展的文化价值取向。
这种拓展的价值取向,创造了黑龙江的昨天,支撑了黑龙江的今天,也是黑龙江的明天发展所必须依靠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柱。
第二,在东北边疆文化中,与这种文化的拓展性并存的却是文化的守旧性。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占主导地位的是产品经济和自然经济,产品经济无非是放大的自然经济。
它已成为一种因循守旧、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社会惯性。
这种惯性使黑龙江地域文化在发展了的时代和历史面前表现出明显的守旧性。
(二)吸纳性与被动性并存第一,同很多其他的地域文化相比较,黑龙江地域文化发展表现出对外来文化的排斥性较少,而吸纳的包容性成为主要的文化特性。
只要对黑龙江地域文化不同的呈现面稍加研究,就不难发现,在不同文化层面上都存在着文化融合的特性。
黑龙江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课程期末作业姓名4闪电4 学号88888888 学校鹤岗直属分校成绩大美黑龙江摘要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其中,“和合”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和首要价值。
当前,中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以“和合”为精神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因此,了解并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是中国位置最北、经纬度最高的身份。
土地面积45.46万平方千米,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居全国第六位。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水路相连的边境总长3045千米。
其中界奖界湖总长2000余千米。
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界江,全长4363千米(一海拉尔河为源),干流全长2821千米,在黑龙江省境内长约1850千米。
两岸植被完好,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生态环境是世界上四大无污染水系之一。
这条粗犷、寂静的大河源远流长,岛屿星罗棋布,是开发界江国际旅游的珍贵资源。
关键词:黑龙江地域文化、意义、收获、自然、人文。
1.引言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威武不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易经》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这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东北的省份。
早在距今三至四万年的旧石器时期,此地就有人类活动。
先秦时期,这里分布着肃慎、 貊和东胡三大族系的先民。
公元前2000多年,肃慎向帝舜献 矢石 。
黑龙江省有满、朝鲜、回、蒙古、达斡尔、锡伯、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柯尔克孜10个世居民族,在历史上对促进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发展、对保卫祖国作出过特殊的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黑龙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完整的省份,哈尔滨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大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已逐步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煤炭、石油、林业和机械工业基地。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沿边已形成开放带,边境贸易有很大发展,全省经济也有较快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课程
期末作业
姓名:李德龙
学号:1523001200043 学校:
成绩:
黑龙江地域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黑土地养育了龙江人。
一方文化成就了一方人,龙江精神成就了一代代龙江人。
如果有一种精神是龙江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那便是龙江人的闯的精神。
随着文化大融合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文化从地球上消失或即将消失,它们被人们遗弃或被其他的文化所同化。
然而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就会没有自己的精神,没有精神的民族不可能引领时代的潮流。
龙江人的文化包含龙江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作用下的文化,改变或脱离这些原有的文化,城市的历史文化将大大丧失,其特征也会逐渐被磨灭。
黑龙江是个多种文化共存的地方,自然环境和特定历史在人文精神塑造过程中都曾起到过至关重要作用,如何处理好原有文化间的融合,并保留各自的特色是构建龙江发展的精神支持的关键。
一、黑龙江地域的特色
地域辽阔的黑龙江,四季交替分明,文化底蕴深厚,物产资源丰富,建筑风格别异,因此北国冰城,黑土地,北大仓,东方小巴黎等多种美誉。
黑龙江的黑土地域文化是区别于其他北部省份的特有的文化,其既包含于中华文明,又带有其鲜明的个性,其特征多受影响于萨满文化,中俄交流文化,以及文革时期的南北融合文化,以及龙江人特有的闯关东文化。
二、摈弃黑土文化中旧的落后的社会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并不总是同它所依赖的社会物质基础的化完全一致,而是或前或后,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保持着动态的对应。
作为黑土地上各种社会意志的总概括的黑土文化也不例外,也包含着进步和落后两种社会意识。
黑土文化中所包含的进步社会意识,是黑土文化的主流、主导力量和本质表现,它适应、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代表了黑土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而黑土文化中旧的落后的社会意识,就是那些阻碍、制约经济文化发展的社会意识。
它是黑土文化的非本质表现,次要部分,是在黑土文化发展过程中被否定的社会意识。
这种旧的落后社会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 1.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农民惰性心理黑龙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为生活在这时的世世代代人民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条件。
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那就是大自然过于丰厚的恩赐易使人们过分地依赖自然,缺乏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勇气和创造能力滋生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惰性心理。
正像马克思所说:“过于富饶的自然‘使人离不开自然的手,就像小孩离不开引带一样,它不能使人自身的发展成为一种自然必然性。
长期以来,黑龙江的各民族虽然生活在
肥沃土地之上,但更多的是想索取自然界现成的财富。
游牧渔猎于草原山川,直到近代仍不愿深耕细作于土地之上,常常是“播种慢散之,茁芽后牟而为深。
恶草满畦,亦不芟”、“地无阡陌、亦不治沟洫、旱乾水溢听天由命”,就连涌来的大批流民也受到了这种落后、懒惰心理的严重影响渐渐地使吃苦耐劳、奋发进取的中原精神褪了色。
这种不思进取的惰性心理,直到今天依然存在着。
它不仅表现在黑龙江农民身上,而且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进整个黑龙江人的精神素质中。
因此,黑龙江人从来不愿干那些诸如修鞋、补伞等走街串巷、出大力挣小钱的活是不足为怪的。
2.高消费、超前消费的商品意识黑龙江轻工业虽然不发达,但是日用商品的消费支出高居全国榜首,其中以哈尔滨最为突出。
有统计结果表明,哈尔滨的啤酒、化妆品销售量居全国第一。
造成这种高消费、超前消费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黑龙江经济的发达恰恰相反,黑龙江的经济发展与全国一些重要的省市比较起来还落后,很不发达。
这种消费水平与社会经济基础极端不平衡的现象完全是近代以日、俄为首的帝国主义在黑龙江半殖民地统治下的后遗症,是殖民主义者颓废文化影响的结果。
3.粗暴、野蛮的土匪意识的潜在遗留黑龙江是历史上有名的土匪活动猖獗的地区。
1949年的统计结果表明,当时“在北满的土匪,总数在10万人以上”。
这些由日伪残余势力,封建恶霸地主、惯匪、地痞流氓以及野心家、投机分子组成的土匪武装曾在黑龙江地区作恶多端,他们残害百姓、烧杀抢掠、造淫生事、聚众闹事,残杀革命者。
抗战胜利后,我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上,一举歼灭了盘踞在黑龙江的全部土匪。
虽然作为人民的敌对势力的土匪武装在黑龙江绝灭了,然而土匪那种粗暴、野蛮的思想意识却一直没有从黑土上彻底根除,它依然以一种潜在的形式滞留在黑土地上,毒害、污染着一部分人的灵魂,它也是造成黑龙江地区社会治安秩序难于治理的重要原因。
以上三种陈旧、落后的社会意识的消极影响是不能低估的。
它不仅关系到个别黑龙江人的精神素质,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黑龙江的精神面貌,束缚、制约黑龙江社会的进步发展。
因此,彻底消除、摈弃这些与先进文化对立的精神蒙昧,精神野蛮,引导人民形成先进的社会意识,是建立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黑土文化的首要任务。
同时,也将成为推动黑龙江发展的巨大动力。
三、发展黑土文化的优势,显示地域文化的独特风貌
有位哲人说过,越是民族性的东西,也就越具有世界性。
这就是说,普遍性不能离开特殊而存在,无个性也就无共性。
因此,建设黑土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特色上下功夫,要建立起黑土文化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
深入挖掘北方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积极发扬和继承北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吸收地域文化的最高成果,继承造就别具一格的冰雪文化,发扬和宣传在建设和改造黑土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创立其个性的具体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使黑土文化不断适应历史的趋势,永远立于世界先进文化之林但是,创造特色文化,绝不能闭关自守、夜郎自大。
因此,我们在建设黑土文化的同时,要克服狭隘的地域主义和保守主义。
即对外来文化一律排斥,否定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作用,拒绝吸收其它地域文化的精华,只自我陶醉于黑土文有的小圈子观点。
因为,这样必然导致地域文化走向枯竭和衰败。
四、黑土地域文化在振兴龙江中的推动和阻碍作用
1.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黑龙江涌入大量外来人口、工厂企业大量兴建,新技术和新管理模式在这里不但没有产生不良反应,反而造就了哈尔滨“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身份。
以“四大精神”为代表体现了黑土地域文化中的开拓进取精神。
一个又一个崛起于黑土地的东北民族凭借着金戈铁马和强弓硬弩入主中原,这都体现出黑土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性,即开拓进取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发黑龙江是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无数人的努力拼搏下,这里从“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这也是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鼓励下完成的,并在这个过程中深化了这种文化。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于黑龙江的投入和重视使得黑龙江经济迅速发展、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工业化,同时农业的发展也使“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这在当年是成效显著的,然而当年迅速发展的工农业体系今天却阻碍了黑龙江的发展。
黑龙江的工业、农业、林业等各个方面国有体制均比重极大,体制改革之后对于黑龙江经济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这是看得见的方面。
在文化层面上,正是由于过于高度的集体化使黑土地域文化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官本位思想、“等、靠、要”思想,曾有人笑谈“北京靠中央、广东靠开放、山东靠老乡、黑龙江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虽有谐谑之意,但体现出了黑龙江在改革开放之后思想上没能迅速转变,从而制约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