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导学案
《散步》导学案
《散步》导学案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内容
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预习导学
1、走进作者
莫怀戚,作家。1951年生于重庆,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系,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
主要作品 : 《透支时代》、《陪都旧事》、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选在了中学语文课文之中。
2、扫清障碍: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分歧()一shà( )间 chāi( )散各得qí( )所
委qū( ) 水波lín lín( )( ) 你就背()着我
我背()上的嫩()芽
3、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①霎时:极短的时间
②两全:顾全两个方面
③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4、初读感知
A.课文写了写了一件什么事
B.散步的时间是
C.散步的地点是。
D.散步的人有。
E.散步过程中发生了。(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依次填入:散步初春田野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分歧)
F.课文结局如何?
(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一同散步。)
G.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概括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一家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导学过程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学习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3、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以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重难点进行突破,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培根 (英国哲学家)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散步》的作者)的温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儿孝”的氛围吧。
二、检查预习
字词辨析
信服:相信佩服。嫩芽(nèn)分歧(qí)取决拆散(ch āi sàn)
委屈水波粼粼(lín lín)一霎时(shà):顷刻间;很短的时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用序号标注课文的自然段。将你不认识的字注上记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朗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最好要求:
声音洪亮、吐词清楚、字音正确、停顿恰当、做到抑扬顿挫。
2、整体感知——快速抢答
A.散步的人有:。母亲、我、妻子、儿子
B.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C.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原文)
《散步》导学案
课题:第6课《散步》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文中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
3、学习尊老爱幼的品质,并努力做到。
【学法指导】
1、积累法(积累本文重点字词。)
2、探究法(结合重要语句,探究文章主题,体会文章写作特色)。【自主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标注段落序号,对不确定读音的字词进行标注。
【合作探究】
1、“我”是如何解决分歧的?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2、从文中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当堂检测】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②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B.①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②有的踢足球,有的打羽毛球,同学们各得其所,互不打扰。
C.①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许多队伍拿着彩旗,像分歧的河流似的向广场汇集过去。
D.①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共享单车价格低廉,用途便捷,适合各种道路条件,方便了市民与游客的出行。B.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C.蔚蓝的天空下,迎着清新的风,徜徉地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感觉非常惬意。D.许多超市将个头大的西瓜切成小块出售,一块西瓜不超过5块钱左右,非常划算。
拓展提升
设想一下:晚饭过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爸爸妈妈喜欢看新闻,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会怎么做呢?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上册《散步》导学案(共3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上册《散步》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积累“熬、霎、粼、分歧”等字词。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开门见山、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结尾点题的写法,并让学生能理解和运用。
5.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细读品味课文,让学生从中受到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熏陶,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7.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自主学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积累。
(1)作家作品
莫怀戚,1951年6月3日生于重庆,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
《散步》:一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霎.时()分歧.()委屈.()桑.树()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A.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
B.我决定委屈
..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
2.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填空。
(1)《散步》是一篇展示人间亲情的散文,作者是当代作家。(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___ _(铺伸延)着,有的浓,有的淡。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____ (强大强壮强悍)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____ (高高强大高大)的父亲。
(3)但我和妻子都是____ (缓缓轻轻慢慢)地,____ (稳稳静静重重)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课文《散步》的基本内容和情节。
2.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感和思想。
3.学习运用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感和思想。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物形象、情感和思想。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文《散步》和相关教学素材及习题。
2.学生准备课文的阅读材料和相关笔记。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教师引入课题,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散步》。
2.询问学生平时是否喜欢散步,为什么。
Step 2: 阅读课文
1.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些基本的问题,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感和思想。
3.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并展示他们的发现和理解。
Step 3: 分析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逐句分析,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用词方式。
2.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出每一段的主要意思和情感表达。
Step 4: 讨论和分享
1.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感和思想。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Step 5: 知识巩固
1.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2.学生完成练习题并互相检查。
Step 6: 拓展思考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有关散步对身心健康的好处,并鼓励学生思考更多类似的主题和文学作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小册子,记录自己所了解和喜欢的散步场所,并写一篇引人入胜的文字,鼓励更多的人走出家门,享受散步的乐趣。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散步》的作者和背景,掌握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文本分析,把握文章情感色彩和深层含义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探讨文章内容和语言特点。指导学生学会使用笔记、摘录等学习工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鉴赏能力。通过《散步》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亲情,理解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学会珍惜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细节描写,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僻词汇和优美句式,丰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隐喻和象征的深层含义,领会作者的创作手法。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文学风格,评价作者的表达效果。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深入理解文章对亲情的阐述。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与散步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散步这一日常活动的兴趣。提问学生关于与家人散步的经历和感受,引出《散步》的主题。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为深入学习文章打下基础。2. 自主阅读
学生自主阅读《散步》全文,圈出生词和不理解的句子。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阅读后,组织学生进行简短的交流分享,了解学生初读感受。3. 文章解析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散步》导学案讲学稿反思
4、①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②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答一处即可)
5、一是全家人不分开,一是母亲和儿子的愿望都能实现。
【主题阅读】
1.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和照顾,父亲对儿子的爱。
2.B
3.“我”为父亲承担生活重任的高大身影所感动,为父亲几十年来辛劳奔波,给我倾注了无限的爱所感动。
5、这段文字中,“我”面对分歧要“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要的是哪“两全”呢?
【主题阅读】
①朱自清的名作《背影》已镶嵌在我记忆的画屏上,成为一幅永恒的图画……
②而我的眼前,我的心中,也有一幅鲜活的背影图。
③那是星期天的下午,我从城里放学回家,村里刚好在分山砍伐树木。久已没为家里干点活的我便跟随父亲来到山上。
2、结合具体语境,请对下面加点词的含义做点分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
《散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
【学习难点】
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一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代表作有小说《大律师现实录》《透支时代》《花样年华》等。
2、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1985 年8 月2 日的《中国青年报》。作者写此文之前,确实有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1985 年,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在美国是不可想像的。作者听后感慨不已: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价值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此产生了。
三、预习设计
1、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年___月___日《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
2、给加点字注音
散.步( ) 熬.过( ) 咕.咕(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合集15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合集15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第1篇】
活动目标:
1、了解幼儿园周围的环境。
2、积极参与观察记录和统计活动。
3、会用图形符号作统计标志。
活动准备:
1、调查表
2、事先选好幼儿园附近建筑景观或商店变化较多的街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我们每天中午吃完午饭会一起做什么事情呢?
二、讨论制定散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师:今天,我们要到幼儿园的外面去散散步。可是,到外面去散步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2、提醒幼儿注意户外活动的安全。由于路上车多,请幼儿排好队伍跟好老师,不要随意走动。
三、带领幼儿散步并及时地记录。
1、组织幼儿到户外散步,沿途引导幼儿看景物、商店、标志物或古迹、老房子等,并记下有趣的东西。转弯时,特别提醒幼儿注意转弯的方向。
师:今天,我们散步的时候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要记录一份调查表。
2、和幼儿一起数一数,将看到的商店数记在记录单上。
四、散步后的交流活动。
1、全体幼儿一起讨论分享沿途的所见所闻,并整理记录单。
2、将所看到的商店数,写在大的记录单上,贴在语言区让幼儿自己讨论说一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掌握散文的特点和基本写作技巧;了解作者运用生动的
语言描写景物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感受美丽的自然风景,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散文的特点和基本写作技巧;
2. 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文《散步》的课件、教案、学生习作、教学素材等;
学生准备:学生教材、笔记本、笔等。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以“散步”为话题,向学生展示一幅插图,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散步时的感受和
景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学习课文
(1)教师导读课文,带领学生快速阅读和理解课文的大意。
(2)教师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散文的特点和基本写作技巧。
(3)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的结构和描写手法,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性词、形象的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
(4)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达情感。
3. 听力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选择正确的图片。通过
听力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讨论与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次散步的感受和体会,并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5. 写作练习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一篇短文。
《散步》教案和导学案
《散步》教案
【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具体目标
1.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巧妙的构思,精巧的结构;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议论。
3.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1.预习课文,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学生自主学习,反复朗读文章,理解大意。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
3.收集并阅读与课文相关、相似、相近的文章,做好笔记。
课内探究
一、学
1.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渲染气氛。
(2)让学生说说自己温馨的家庭生活,引出课题。
2.检查预习。
(1)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
(2)各学习小组向全班回报自主学习课文的初步感受。
(3)展示收集并阅读的课外文章及读书笔记。
3. 自主阅读。
(1)布置自主阅读思考题:
【出示幻灯片】
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气、语意及作者的感情,思考:
1.“我”为何要出来散步?
2.散步时发生了什么矛盾?
3.又是如何解决这矛盾的?
4.“我”做最后的决定为难吗?如何理解“我”这个决定?你觉得“我”是个合格的父亲吗?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2)自主阅读,圈点批注。
《散步》导学案
《散步》导学案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1min)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2min)
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
第二、散步的地点?
第三、散步的人物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
第五、什么分歧?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
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
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迅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二: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那作者为什么要写散步这件这么简单的事呢,它究竟表达了人间的什么情感?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与他的创作背景,思考以上问题。
(三)作者与创作背景。(2min)
莫怀威:笔名周平安、章大明。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和《家园落日》等。本文创作于1985年,创作的契机在于作者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乎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而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在追求对外开放、大力提高经济水平时代所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作者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作者想通过此文呼吁人们捡回失落的亲情,多关心自己的亲人。那么下面让我们细读文章,体味文章的亲情。
七上语文《散步》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
散步
知识助读细梳理
助读资料
1.文题解读
“散步”是本文的中心事件,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同时,“散步”还是本文的线索。文章以“散步”为线索,把散步过程中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多个镜头连缀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作家。发表各类作品近500,万字。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代表作有小说《诗礼人家》《经典关系》,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等。
3.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85年,其写作契机有两个:一个是作者全家三代四口人,在初春时,确实在南方的田野散过步,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另一个是作者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曾就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进行过交谈,柯尔特对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这引起了作者理性的思考。作者在思考之余,写下了
此文。
基础知识
1.字音识记
熬过(áo) 咕咕(gū) 霎时(shà)
拆散(chāi) 蹲下(dūn)
(pū)铺张 (pào)水泡
铺泡
(pù)床铺 (pāo)泡桐
(bēi)背包 (zhòng)重量
背重
(bèi)背后 (chóng)重复
2.字形辨识
歧(qí)分歧粼(Iín)水波粼粼
岐(Qí)岐山鳞(lín)鱼鳞
塘(táng)鱼塘竟(jìng)毕竟
糖(táng)糖果竞(jìng)竞争
3.词语释义
严冬:极冷的冬天。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时日:时间和日期。文中指时间。
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
4.词语辨析
(1)委屈——委曲
同都有“受屈不顺”之意。
异“委屈”指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如“感到委屈”;也可指使人受到委屈,如“委屈你了”。“委曲”指(曲调、道路、河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散步》
《散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欣赏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学习重点】
阅读课文,体会亲情,品味语言。
【学习难点】
最后一段的理解及以小见大的写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品析精彩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自主完成;规范书写。
【自学助读】
一、导入:有人说,幸福的家犹如港湾,让我们的心疲惫时靠岸,有人说,浓浓的亲情犹如甘泉,滋润我们枯涸的心田。家因为有了真爱而温馨,因为有了亲情而美好。那么,家究竟是什么呢?是一所老房子,是一张旧照片,还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今天我们来学习《散步》,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进行一次别样的心灵之旅。
1、走近作者
莫怀戚,重庆人,___________。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曾著有系列小说集___________,中篇小说___________曾获“四川文学”奖。
二、初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分歧.()一shà()间chāi()散各得qí()所委qū() 水波lín lín()() 你就背.()着我我背.()上的嫩.()
芽
(2)、理解词义
各得其所:——————————————————————————
不知所措:——————————————————————————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散步》这篇课文的文意,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意思,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的用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
教具准备:教材《散步》,黑板、粉笔,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师生问好,检查上节课作业完成情况。
2.简单介绍本课的主题《散步》。
二、阅读理解(15分钟)
1.师生一起阅读课文《散步》。
2.师生共同分析课文内容,解释生词的意思。
3.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问答。
三、词汇学习(15分钟)
1.师生一起梳理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学生们一遍读一遍跟着回忆词语的意思。
2.师生共同确认词语的意思,并解释难理解的词语。
四、句型学习(15分钟)
1.师生一起梳理课文中的重要句型,学生们跟着回忆句子的结构和用法。
2.师生共同确认句子的结构,讲解句子中的重要语法点。
五、练习与拓展(15分钟)
1.学生们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的阅读和写作练习。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
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
2.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详细的解读与讲解,使学生对课文《散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词汇学习和句型学习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并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在练习与拓展环节,学生们通过实际的练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阅读和写作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散步-莫怀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散步-莫怀戚》导学案
第一课时
导言
诗歌是文学的精髓,是文化的瑰宝。而诗歌的教学在中学语文课程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次导学案将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散步/莫怀戚》为例,通过导读、诗歌分析、阅读讨论等环节,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意境与美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一、导读
1. 了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简要介绍《散步/莫怀戚》的创作背景和意境。
2. 引导学生在导读过程中感知诗歌的情感涵义,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二、诗歌分析
1. 分析诗歌的标题“散步/莫怀戚”的意涵,探讨诗人的创作初衷。
2.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3. 通过阅读诗歌全文,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意蕴。
三、阅读讨论
1. 引导学生发表对于诗歌的个人理解和感受,探讨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审美价值。
2.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与老师共同品味诗歌,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四、课堂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学生借鉴《散步/莫怀戚》的写作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2. 带领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赏析活动,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研究,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和文化修养。
结语
通过本次诗歌导学案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诗歌,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水平。愿同学们在文学的海洋中感受美好,开启对诗歌的热爱之旅。
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步》导学案
学习目标
继续朗读课文,揣摩语气,把握节奏。
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品读文章细节,探究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朗读语气、节奏的技巧。
2.探究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3.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导入新课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的美好情感——亲情。其实,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温馨的故事。
自主学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积累。
(1)作家作品
莫怀戚,1951年6月3日生于重庆,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
《散步》:一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霎.时()分歧.()委屈.()桑.树()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A.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
B.我决定委屈
..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
2.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填空。
(1)《散步》是一篇展示人间亲情的散文,作者是当代作家。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___ _(铺伸延)着,有的浓,有的淡。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____ (强大强壮强悍)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____ (高高强大高大)的父亲。
(3)但我和妻子都是____ (缓缓轻轻慢慢)地,____ (稳稳静静重重)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语气。听读课文朗诵。
示例: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中“熬”字当如何理解?
2.“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怎样理解这句话?
3.“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怎样理解这句话?
二、精读语段,品读情感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段初春景物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2.《散步》一文的结尾“……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如何理解?其中“走得很仔细”“整个世界”是什么意思?
三、二、板书设计
散步语言之美写景
传情
对称
写法之美以小见大
问题探究,提升素养
1.对于本文的主旨,可以有以下看法,你怎样理解?
本文营造了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和谐氛围。
本文赞美了儿女对父母孝心的可贵,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本文表现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特殊身份和担当。
本文旨在表达一种生命的感慨。
本文蕴含着“人生无处不在选择”的感悟。
2.这篇散文大词小用、小题大做,获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举例说一说。
课堂小结
合作探究答案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熬”字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2.这句话有“我”对母亲的理解,但“我”不是消极地表示顺从,而是积极地提出建议,“我”的话饱含了对母亲深切的爱。
3. “我”小时候很听母亲的话,显然是个孝顺、听话的儿子。正因为这,母亲相信“我”说的话是对的。同时为后面写到母亲变了主意设下伏笔——母亲当然听从“我”的话,但她更爱孙子。
二、精读语段,品读情感
1.突出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为后文作铺垫。
2.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她们如同生怕惊动整个世界那样,生怕稍有点闪失给老人和孩子带来惊恐、不安甚至伤害。因此他们“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二是“我”和妻子确实如同背着整个世界:一个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世界和未来的时代。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承担着孝敬老人、爱护儿子的双重责任,这种责任已经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更是社会的,也是对生活的使命感,当然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作者运用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写出了作者本人的使命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意思,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的高贵品德。“整个世界”是指“老人”和“孩子”分别代表过去和未来两个不同的世界和时代。
三、问题探究,提升素养
1.以上各种看法都有道理,学生能够从文本中找出依据,言之成理即可。
2.比如“分歧”、“整个世界”。大词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小题大做,富含深意,耐人寻味,比如结尾这句,使读者一下子领悟到中年人特有的心境和责任感。也可视为“以小见大”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