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001001(教材)GSM网络规划和优化-GSM BSS信令与接口分析基础

合集下载

GSM(上下行不平衡)优化手册

GSM(上下行不平衡)优化手册

网络性能KPI(上下行不平衡)优化手册目录1 上下行链路平衡定义说明 (2)1.1上下行平衡定义 (2)1.2上下行平衡公式 (2)1.3上下行不平衡定义标准 (2)1.4上下行不平衡影响因素 (2)2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处理流程 (3)3上下行链路不平衡问题处理思路 (4)3.1参数及数据配置不当 (4)3.2硬件故障 (4)3.3直放站及室分系统 (5)3.4天馈线及跳线问题 (5)3.5塔放安装 (5)3.6天线匹配方面 (5)3.7扩减容后连线问题 (6)3.8手机用户行为 (6)4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小区典型案例(具体分为11种类型): (6)4.1案例一:数据与物理连线不一致 (6)4.2案例二:TRX硬件隐行故障 (7)4.3案例三:跳线故障 (9)4.4案例四:室分系统或直放站 (10)4.5案例五:TRX硬件故障 (11)4.6案例六:驻波过高 (13)4.7案例七:DDPU硬件问题 (15)4.8案例八:减容后出现问题 (16)4.9案例九:功率设置 (17)4.10案例十:天馈接反 (19)4.11案例十一:载频异常吊死导致上下行链路不平衡 (21)1 上下行链路平衡定义说明1.1上下行平衡定义GSM系统是一个双向通信系统,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有自己的发射功率和路径衰落,为了使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就要保证每个小区的链路达到基本平衡(上下行链路平衡),可以促使切换和呼叫建立期间,移动通话性能更好。

当上下行平衡时,上行、下行允许的最大传输路径损耗应该是相同的,可以促使切换和呼叫建立期间,移动通话性能更好:➢下行链路(DownLink)是指基站发,移动台接收的链路。

➢上行链路(UpLink)是指移动台发,基站接收的链路。

➢上下行平衡,简言之,在下行信号达到边界时,上行信号也同时达到边界。

1.2上下行平衡公式根据测量报告上下行平衡测量<载频>提取出1-11级指标来计算各个等级的比例:➢上下行链路等级1的比例=上下行链路等级1的测量值/上下行链路等级1-11级的测量值➢上下行链路等级11的比例=上下行链路等级11的测量值/上下行链路等级1-11级的测量值1.3上下行不平衡定义标准华为总部定义上下行不平衡标准为:➢上下行平衡等级1的比例大于等于30% 则认为不平衡(下行偏弱或上行偏强)➢上下行平衡等级11的比例大于等于 30% 则认为不平衡(下行偏强或上行偏弱)1.4上下行不平衡影响因素主要的因素有:➢天馈线及跳线问题➢塔放安装➢参数及数据配置不当➢硬件故障➢直放站➢天线匹配方面➢扩减容后连线问题➢手机用户行为2 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处理流程3 上下行链路不平衡问题处理思路3.1参数及数据配置不当这里涉及的上下电平的参数,主要是有:1)塔放衰减因子,2)MS最大发射功率,3)功率等级➢塔放衰减因子:基站安装塔放后,一般上行都会带来上行增益,因此要设置“塔放衰减因子”。

GSM基础知识介绍--GOOD

GSM基础知识介绍--GOOD

1、专业基础1.1GSM基础1.1.1GSM综述1、GSM的概念GSM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简称。

它是一种数字移动通信,较之以往的模拟移动通信,有较多的优点。

GSM的起源:泛欧数字蜂窝移动通讯网简称GSM系统,GSM原意为“移动通信特别小组”(Group Special Mobile),是1982年欧洲邮电主管部门会议(CEPT)为开发第二代数字移动蜂窝移动系统而成立的机构。

1987年GSM 成员国经现场测试和论证比较,就数字系统采用窄带时分多址TDMA、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RPE-LTP话音编码和高斯滤波最小移频键控(GMSK)调制方式达成一致意见。

1988年十八个欧洲国家达成GSM谅解备忘录(MOU)。

1989年GSM标准生效。

1991年GSM系统正式在欧洲问世,网路开通运行。

1992年世界上第一个GSM网在芬兰投入使用。

从此,移动通信跨入了第二代。

GSM的组织结构: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增设了“特别移动小组”(TC-SMG),用以负责有关数字移动业务标准的制定。

2、GSM系统的技术性能1)使用频段、双工间隔:√GSM900:890~915MHz(上行)、935~960 MHz(下行)。

双工间隔:45 MHz,带宽:200KHzGSM1800:1710~1785 MHz(上行)、1805~1880 MHz(下行)。

双工间隔:95 MHz,带宽:200KHzGSM1900:1850~1910 MHz(上行)、1930~1990 MHz(下行)。

双工间隔:80 MHz,带宽:200KHz2)、选址方式√FDMA/TDMA:Freq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频分/时分多址)3)、调制类型:√GMSK(BT=0.3)实际应用3、GSM系统的技术规范及主要应用范围GSM规范共有12章规范系列:01系列:概述02系列:业务方面03系列:网络方面04系列:MS-BS接口和规范(空中接口第2、3层)05系列:无线路径上的物理层(空中接口第1层)06系列:话音编码规范07系列:对移动台的终端适配08系列:BS到MSC接口(A和Abis接口)09系列:网络互连10系列:暂缺11系列:设备和型号批准规范12系列:操作和维护重点掌握04、05、08系列4、GSM的主要特点:√1)频谱效率由于采用了高效调制器,信道编码、交织、均衡和话音编码技术,使系统更具高频谱效率。

移动网络规划任务5 干扰专题优化

移动网络规划任务5  干扰专题优化

干扰案例分析
案例:达连河五号站GPS失步造成的严重干扰 • 案例描述:高楞乡3个基站、达连河镇4个基站底噪过高,部分基站底噪达到-78dbm,属于严
重干扰。 • 案例分析: • 告警排查:查受干扰小区及干扰小区周边基站的告警,排除RRU故障,GPS告警,天线通道
告警等,初步排除系统内的干扰。 • 干扰小区底噪数据分析:从图5-77可以看出,存在干扰的基站在RB0-RB99均存在较强干扰,
目录
• 知识点1 干扰的分类 • 知识点2 干扰定位和排除 • 知识点3 干扰案例分析 • 实训任务 模三干扰
干扰案例分析
• 案例描述:某日发现五常冠业小区接通率、切换成功率、掉线率指标恶化, 通过分析主要是RB底噪突然恶化,基站存在干扰导致。
• 案例分析: • 告警排查:查看受干扰小区及干扰小区周边基站的告警,排除RRU故障,
系统内干扰_不合理的PCI规划
• 不合理的PCI规划:
在网络规划的过程中,由于规划工具和人的因素配置了不 合理的PCI。
主要影响表现在:性能统计表现各项统计指标低;路测的 过程中存在下行RSRP大,但手机不能接入网络,业务过 程质量差、掉话。
系统内干扰_不合理的PCI规划
• 排查确认:
– 使用规划工具对PCI进行相关性检查,如果存在相关性 高一般都可以发现。
• 故障定位: • 通过关断电信冠业小区基站,移动LTE基站干扰消除; • 协调电信将冠业小区LTE频段1860mhz-1875MHz改为1850mhz-1870mhz,移动LTE基站干扰消
除。所以问题定位为电信LTE基站修改频点后对移动LTE基站干扰导致。 • 解决方案: • 增加移动LTE基站与电信LTE基站的隔离度; • 更换滤波性能更好的天线。

GSM原理及其网络优化_第一章

GSM原理及其网络优化_第一章

第1章GSM移动通信系统及优化概述1.1 GSM数字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通信是达到通信最终目的的有效手段,它在商业市场上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已经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认识。

移动通信并不是一项很新的技术,但它在最近几十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模拟蜂窝技术的引进,移动通信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系统是欧洲在20世纪80年代设计、1992年开通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第一代移动电话网是由人工操作使移动用户和有线网用户相连接。

它的终端庞大、笨重而且昂贵,服务区域也仅限于单个发射台和接收站址的覆盖范围。

由于它的可用频率很少,因而系统容量很小,并且很快出现饱和,服务质量也随用户数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甚至达到死锁的状态。

20世纪60年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无线系统发展为自动接续系统,成本也开始降低,但其有所增加的容量与用户的需求相比仍然是远远不够,公众无线电话依然是一种奢侈品,只能被一小部分人所使用。

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件的发展使实现复杂系统成为可能。

由于覆盖区域受到发射功率的限制,系统开始改由一个发射台和多个中继接收站所组成,这种复杂配置扩展了系统的覆盖范围。

真正的突破是蜂窝系统的建立,在蜂窝系统中有若干个收发信机,而且每个收发信机所覆盖的范围有一部分是重叠的。

蜂窝系统的概念如图1_1所示。

蜂窝系统采用频率复用的方式增加其容量。

在蜂窝系统中,同一频率可以被相距足够远的几个小区同时使用,在增大了系统容量的同时,系统网络和设备的复杂性也大大增加。

蜂窝概念由贝尔实验室提出,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几个不同地方的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研究。

美国第一个AMPS(Advariced Mobile Phone Service)蜂窝系统于1983年在芝加哥开通,在欧洲,电信部门和生产厂家推出了旨在覆盖整个北欧的NMT系统,此系统于1981年在瑞典投入运行,并很快在挪威、芬兰和丹麦开通。

华为2004年大比武考试大纲

华为2004年大比武考试大纲

GSM无线网络优化2004年04月份合作方大比武考试大纲一、考试对象:GSM无线网络优化合作工程师。

二、考试方式:采用闭卷方式,考试时间小时120分钟,总分100分。

三、试卷组成:1、试题类型: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综合题四、内容分布及参考资料(可重点复习标注比例部分,未标注比例部分可作为今后学习参考):GM001无线基本传播理论(5%)1、了解协议03.30涉及到的内容;2、能够使用Okumura公式对基站覆盖范围进行估计,分析不同地形、天线高度等覆盖范围的影响;3、了解900和1800的传播特性差异;(900绕射能力强,1800穿透能力强)→常规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常规900M移动台功率符合GSM05.05协议要求4类移动台指标2W(接收灵敏度为-102dBm),常规1800M移动台功率为1W(接收灵敏度为-102dBm)4、能够结合我司设备特性进行上下行功率平衡估算;(基站的覆盖效果是由上行,下行统一决定的,可以说取决于性能较差的一方.实际网络中上下行链路的预算应该基本达到平衡,既上行,下行语序的传输路径损耗基本相同.一般情况下会有3~4dB的波动.)→上下行链路平衡预算的结果确定最大允许的链路损耗,然后结合环境分类,给出对应的传播模型,由此预测小区的覆盖距。

了解上下行是否平衡的几种途径:→利用MA10跟踪ABIS口的测量报告,观察上下行场强差异;→利用话统台中的接口跟踪跟踪ABIS口测量报告;→登记上下行平衡测量话统,观察差异级别;我们以微基站覆盖为例说明:根据链路平衡原理,我们知道:路径损耗Ld=ERIP-手机的下行接收功率。

同时,根据奥村传播模型,在郊区开阔地的路径损耗的计算公式为:Ld‘=(44.9-6.55lgHb)lgd+69.55+26.16lgF-13.82lgHb-(1.11lgF-0.7)Hm+1.56lgF+0.8-(2*[lg( F/28)]^2+5.4Ld与Ld’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实测值,后者是理论计算值,因此通过在该地形条件下的大量测试得到不同的实测值。

gsm的名词解释

gsm的名词解释

gsm的名词解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已经成为全球通信的主要标准之一。

本文将对GSM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通信系统。

1.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是一种全数字化的移动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的移动通信网络。

它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欧洲被引入,并逐渐成为全球通信标准。

2. SIM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是GSM网络中用户的身份标识和存储个人信息的芯片卡。

通过SIM卡,用户可以实现移动电话的身份认证、个人数据的存储和移动设备的移植。

3. IMEI号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是用于唯一标识移动设备的15位数字编码。

每部移动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IMEI号码,用于在网络中识别和定位该设备。

4. 基站(Base Station):基站是GSM网络中负责无线信号传输和接收的设备。

它主要由天线、收发信机、控制器等组成,可以覆盖一定范围内的通信服务。

5. 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是GSM网络中管理和控制多个基站的设备。

它负责协调基站间的通信、频率分配和信号转发,是基站的中心控制单元。

6. 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移动交换中心是GSM网络中的核心设备,负责处理和转接移动电话之间的信号和语音通信。

它管理着用户的呼叫、数据传输等功能。

7. 短信(Short Message Service):短信是一种通过GSM网络发送的文字信息,通常限制在160个字符以内。

短信已成为人们日常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简洁、快捷的特点。

8.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是GSM网络的一种数据传输技术,可以实现移动互联网的连接。

与之前的数据业务相比,GPRS具有更快的传输速度和更高的数据容量。

网络优化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网络优化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路测 系统组成
SAGEM OT75/OT76
SAGEM OT75/OT76
GPS导 航定位系

GSM900/DCS1800 BTS
Scaner GSM900/1800
IBM/THANKP AD便携式计算

专业测试手机 + 卫星定位器 + 笔记本电脑
路测数据采集
根据话务统计分析的结果和用户投诉情 况进行路测,并将测试手机的测试数据记录 存入电脑。 路测采集的数据包括:测试路 线区域频点的场强分布、接收信号电平和质 量、Layer3消息的解码数据、6个邻小区状 况、覆盖、掉话和切换情况、测试路线的地 理位置信息等。
频率规划调整
覆盖调整 增加或降低发信功率 改变天线类型、增益、架高下倾角 频率复用
网络优化报告内容
测试内容: BSC\MSC\ANT的测试统计结果报告 问题路段的地理化误码率和场强地图 检查小区规划参数的正确性阻挡强 问题小区的故障来源和分析过程 优化建议和调整方案 再次提供BSC\MSC\ANT的测试统计结果报
网络的评估考核
通话质量的考核 接通率,拥塞率,掉话率的改善 网络覆盖情况考核 话务量的考核 单位频点与设备所服务的用户数的提高
优化手段
参数优化 根据网络的结构和用户的行为对诸如越区切换和 功率控制参数进行调整以改善网络性能。
频率优化 根据路测和话务统计分析,通过改频、调整天线 倾角和俯仰角、小区相邻关系调整等方法,改善覆盖,减少 网内外的频率干扰。
系统调整
系统调整的过程包括制定调整方案和实 施优化方案。其主要内容包含: ▪提高交换机的处理效率,增加容量 ▪调整信道数 ▪变更基站位置 ▪变更天线位置和高度,改变下倾角 ▪改变切换参数,频率,小区参数 ▪对盲区进行覆盖 ▪对高话务量地区增加信道或设置微蜂窝等等。

GSM无线网络优化切换分析-爱立信分册

GSM无线网络优化切换分析-爱立信分册

GSM无线网络优化-切换分析(爱立信分册)2010-07-27版本号:1.0.0目录第1章切换分析概述 (3)1.1.概述 (3)1.2.切换产生的原因 (5)1.3.相关的计数器及公式 (6)1.4.切换性能较差的原因 (7)1.5.切换性能分析 (7)第2章解决切换问题的流程 (10)第1章切换分析概述1.1.概述切换是蜂窝网络至关重要的功能。

它的作用主要有三方面:使一次通话能够在移动的过程中保持连续进行;保证通话的质量;通过参数的调整进行话务的合理分配;切换成功率是考察网络保持性的重要指标。

根据切换所发生的小区的所属, 可分为三类:1)小区内切换。

是指切换在小区内部进行,由小区内的一个信道组(CHANNEL GROUP)切换到另一信道组,由一个载波切到另一载波,由一个时隙切到另一时隙。

2)BSC内的切换。

指切换发生在属于同一BSC的不同小区间。

a.BSC内切换信令流程3)BSC间或MSC间的切换。

指切换发生在属于不同BSC或MSC的小区间。

a.BSC间切换信令流程1.2.切换产生的原因有以下的一些情况会导致切换的发生:由于相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好于服务小区, 且满足参数设置的条件。

这为最常发生的一种切换。

在指派TCH时存在信号强度好于服务小区的小区, 或服务小区拥塞, 使TCH指派到了相邻小区上。

这种切换叫做指派切换。

由于小区拥塞, 且CLS(小区负荷分担功能)被启用,产生的切换。

由于HCS(分层小区结构)产生的切换。

即服务小区与相邻小区通过HCS 的功能设置了不同的优先级别。

从而产生的小区间切换。

紧急切换。

它包括两种,一种是由于信号质量的原因产生的紧急切换。

系统中有参数设置信号质量的门限。

当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达到了这一门限要求时, 即使相邻小区的信号强度低于服务小区, 切换也会发生。

另一种紧急切换是TA 原因的紧急切换。

系统中有相关的参数设置了TA 的门限。

当服务小区的TA 达到了这一门限时, 紧急切换将发生。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格式模板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格式模板

毕 业 设 计 (论 文)设计(论文)题目: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 位(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生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 导 教 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辩组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时间: 20 年 月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教务处制编 号:____________审定成绩:____________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设计(论文)题目学生姓名系别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联系电话教师单位下任务日期__ ____年____月____日ABSTRACTNetwork quality of service continuesrace forsubscribers. ……………….. ……………….【Key words 】GSM录12第一节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历史及趋势 (2)一、发展历史 (2)二、 22 第二节GSM 3一、GSM 系统的基本特点 (3)二、 4 第三节 5 第二章GSM .6 第一节移动网络及优化 (6)第二节本章小结 (9)第三章GSM 网络覆盖优化 (10) (15)第四章GSM 无线网络切换性能优化 (30)第五章36 结论0 致谢 23 附 44471 四、源程序 (55)GSM 标准得到不断验证,而且稳步发展。

现在的核心问题就是数据通信,包括承载业务和115kbit/s 的分组交换数据业务,另外,GSM 将成为最复杂的移动电话系统——覆盖整个地球的卫星系统的基础。

GSM 正在不断进入新的应用领域,如开发微蜂窝、微微蜂窝基站,为室内商业环境提供无缝无线接入。

GSM网络优化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GSM网络优化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关键词 (1)序言 (1)第一章GSM系统概述 (1)第二章网络优化方法 (4)第三章GSM网络的优化 (14)第四章XX地区GSM网络优化 (22)结束语 (28)关键词:GSM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掉话覆盖通话质量序言当今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引领世界进入信息社会。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信息革命,通信技术正以前年未有的速度发展、更新。

特别是移动通信,它作为一个科技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能够满足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个人进行通信的愿望。

在我国,移动通信发展势头高涨,每年用户数保持着很高的增长速度。

随着移动用户数量的增加和消费意识的变化,用户对移动网络性能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而且随着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不同移动网络经营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因而网络质量的好坏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就要求网络维护工作者们将工作重点从以前单纯的设备维护转移到更高层次的网络优化上来。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优化是在系统容量与实际话务量基本匹配、设备运行状态良好、网络结构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以改进网络在规划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缺陷,使网络运行更加合理,通信质量达到最佳,充分发挥网络潜能为目的的高层次维护工作。

它的实质是在现有设备投资和所提经济与XX效益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是对现有设备和无线频谱资源的挖潜。

网络优化主要包括无线网络优化和交换网络优化两个方面,主要过程有系统调查、数据分析、制定和实施优化方案等。

本文将在阐述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和主要特点的基础上,结合XX地区的具体情况,尤其是针对山区,地形复杂,用户分布不均匀等实际特点,分析各种网络优化方法,从优化的主要内容入手,讨论参数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其中在无线网络优化部分主要讨论掉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及提高接通率的方法,争取最大限度地降低盲区范围,合理的设置和调整基站,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网络服务质量,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使XX移动公司GSM网络结构更加合理,现有的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

01-GSM信令基础.

01-GSM信令基础.

第1章信令基础1.1接口概述BSS对外的接口都是标准接口,包括MS与BSS之间的Um接口、BSS与MSC之间的A接口,这些接口协议和规程都在ETSI协议中有严格和完备的规定BSS的各个网元(BTS、BSC之间的接口以及BSS与OMC的接口都是内部接口,与设备供应商的实现有关。

其中ETSI对BTS与BSC之间的Abis接口也做了许多规定,但不够完备。

图1-1是GSM系统信令模型,每个接口总体介绍如下MS :移动台BTS :基站收发信台BSC :基站控制器MSC :移动交换中心CM :接续管理MM :移动性管理RR :无线资源管理MTP :消息传递部分SCCP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LAPD :D信道上链路接入规程LAPDm :Dm信道上链路接入规程BSSMAP :基站子系统应用管理部分BTSM :BTS管理图1-1GSM系统信令模型1. A 接口A接口定义为网路子系统(NSS与基站子系统(BSS间的通信接口,就是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与基站控制器(BSC之间的接口,物理链路采用标准的2.048Mb/s 的数字传输链路实现。

此接口传递的信息包括移动台管理、基站管理、移动性管理、接续管理等。

2. Abis接口Abis接口定义了基站子系统(BSS中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之间的通信标准,用于远端互连方式。

它们之间采用标准的2.048Mb/sPCM数字链路来实现。

此接口支持所有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并支持对BTS 无线设备的控制和无线频率的分配。

3. Um接口Um接口(空中接口定义为移动台与基站收发信台(BTS 之间的通信接口,用于移动台与GSM系统的固定部分之间的互通,物理链路是无线链路。

此接口传递的信息主要包括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和接续管理等。

1.2 A 接口1.2.1概述A接口是BSC与MSC之间的接口,由于该接口可能涉及到多个厂家的产品的互联所以它是GSM规范中一个标准的接口。

GSM系统在A接口采用七号信令系统。

qy3.pdf[共2页]

qy3.pdf[共2页]

1 前 言近十几年中,GSM 网络得到了飞速发展。

随着网络规模迅速扩张和用户数量爆炸式增长,GSM 网络建设和维护工作难度不断加大。

经过多年的运营维护,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各运营商不论是管理层还是一线维护人员,都深深地体会到无线网络优化在保证网络质量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对网络优化的必要性达成共识。

本书以一个网络优化工程师的视角,全面细致地讲述了GSM 网络优化需要的专业知识。

对于典型的网络优化场景给出了分析思路。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1部分:前4章,主要内容为GSM 无线网络的基础概念。

其中:第1章介绍了GSM 的网络结构;第2章介绍了无线传播的知识以及GSM 协议中对于无线电波的要求;第3章介绍了基站(BTS )、基站控制器(BSC )、天线等GSM 无线侧硬件;第4章介绍了GSM 的协议和信令。

由于其他关于GSM 的书籍对于本部分已有较为详细的讲解,为了节约篇幅,本书中主要介绍了作者认为对于GSM 无线网络优化相对重要的知识点,以及引入数据业务之后GPRS/EDGE 在空口上的重要变化。

第1、2、3章由刘鹏飞编写,第4章由支敏慧、刘鹏飞、杨玉东共同编写。

第2部分:第5、6、7章,主要内容为GSM 无线网络规划、优化流程以及爱立信厂家在实现GSM 规范时的特有功能。

其中:第5章介绍了GSM 无线网络规划的内容,包括覆盖规划、各种类型信道规划,以及频率规划;第6章主要简介了GSM 无线优化的主要流程、内容和思路;第7章是GSM 网络爱立信设备的优化基础,详细讲述了手机空闲模式,话音数据业务信道管理与优化,爱立信切换算法以及切换相关的6个功能,跳频,功控,AMR 编码,OSS 网管等。

第5、6章由刘鹏飞编写,第7章由刘鹏飞、杨玉东、岳磊、王玮、夏龙根共同编写。

第3部分:第8~12章,主要内容为GSM 无线网络优化。

其中:第8章从接入性(寻呼、接入)、保持性(掉话)、移动性(切换)、完整性(话音质量)入手,对于话音业务(CS 域)的优化进行了介绍;第9章从数据业务的容量、干扰、信道资源分配策略、信道资源调度算法以及数据业务端到端等方面对数据业务(PS 域)进行了介绍;第10章是专题专项优化,包括网络结构优化、双频网优化、频率资源优化、2/3G 互操作优化;第11章是特殊场景优化,包括高铁专网优化、高层建筑优化;第12章是室内分布系统和直放站。

CDMA培训

CDMA培训
CDMA培训
MSS子系统
移动交换子系统MSS完成CDMA的主要交换功能,同时管理用户数据和 移动性所需的数据库。MSS子系统的主要作用是管理CDMA移动用户之间 的通信和CDMA移动用户与其它通信网用户之间的通信。
移动交换子系统MSS包括以下主要功能单元: 移动交换中心(MSC) 拜访位置寄存器(VLR)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鉴权中心(AUC) 短消息中心(MC)
• 载频数
3
25*
• 频率复用
1/1
3/9
• 有效载频
3/1=3
25/3=8.3
• 话音呼叫/载频 25至40+
7.25**
• 话音呼叫/小区 75至120+ 7.25×8.3=60.2
• 扇区/小区
3
3
• 话音呼叫/扇区 75至120+ 60.2/3=20.0
• Erlangs/扇区*** 64至107E
CDMA传输系统中采用了扩频技术。即是将原始信号的带宽变换 为比原始带宽宽的多的传输信号,以来达到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目 的。
CDMA培训
覆盖范围大、语音质量高、绿色手机
• 覆盖半径是标准GSM的2倍。 • 覆盖1000 km2: GSM需要200个基站,CDMA只需50 个
基站。 • 在相同覆盖条件下,基站数量大为减少,投资将相应
PSPDN(Packet Switched Public Data Network ) 分组交换数据网
CDMA培训
CDMA网包括:移动终端、BSS子系统、MSS子系统、OMM子系统等部 分
基站子系统BSS
基站子系统BSS可分为两部分。通过无线接口与移动台相连的基站收发信 台(BTS)以及与移动交换中心相连的基站控制器(BSC),BTS负责无线传 输、BSC负责控制与管理。

北邮3G培训

北邮3G培训

1 第三代移动通信北京邮电大学 授课教师: 冯志勇E_mail:fengzy@2 内容第一部分移动通信概述第二部分UMTS 系统(WCDMA )第一章UMTS 系统体系结构与协议介绍第二章UMTS 核心网技术第三章WCDMA 无线接口技术第四章UTRAN 技术3 第一部分移动通信概述一、移动通信发展历程二、移动通信基本概念三、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情况四、三种主要技术的对比五、cdma2000技术特点六、TD-SCDMA 技术4 移动通信公用网的主体—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移动通信发展的概况5 移动通信各代典型系统特点………后三代数据速率最高达2Mbps ,数据在线连接宽带数据业务宽带码分多址,实现宽带多媒体业务W-CDMA第三代数据速率115Kbps,数据在线连接通用分组数字蜂窝GPRS 第二代半数字话音,数据速率13Kbps(12.2kbps)数字蜂窝(TDMA )GSM 第二代模拟话音小区制蜂窝系统AMPS 第一代特性技术典型代表6 频率因素比较—频率利用率•从信息论的角度说,TDMA 和CDMA 的频率利用率一样•CDMA 多址接入方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在一定条件下有更高的频率利用率7向3G网络演进的策略网络演进需考虑的问题平滑性和阶段性 保护用户权益 保护运营者投资 不能频繁改动网络 新技术之间有一定间隔 无线技术的选择 核心网络兼容性 经济性 标准化程度 频率问题 试验及执照主要方案增强网络方案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叠加网络方案建立全新核心网和平台全IP网络演进8 中国2G 往3G 演进路线图2GWCDMAGPRSCDMA 1xIS-953GEDGEGSMTD-SCDMACDMA20009 二、移动通信基本概念1、多址技术2、双工技术10 1、多址方式•移动通信系统必须尽可能有效利用分配的频率。

由于频率资源是有限的,将有限的资源为更多的移动用户服务是移动通信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主题。

•无线多址通信是指:在一个通信网内各个通信台、站共用同一个指定的射频频道,进行相互间的多边通信,也称该通信网为各用户间的多元连接。

GSM通信协议-链路层

GSM通信协议-链路层
是利用包含在各帧中的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来加以区别; b) 帧的定界和透明性,从而允许识别在D信道上以帧形式发送的
一串比特; c) 顺序控制,以保持通过数据链路连接的各帧的次序; d) 检测一数据链路连接上的传输差错,格式差错和操作差错; e) 根据检测到的传输差错,格式差错和操作差错进行恢复; f) 把不能修复的差错通知管理实体; g) 流量控制
01111110
信息比特
01111110
起始标志
终止标志
LAPDm的特点:不需要头尾标志
原因
:无线定时
8
2、分段和重组
帧长度 • A接口:272字节,直接沿用于SS7,能满足所有信令需要,
不用分段; • Abis接口:264字节,对应于上层消息的260字节; • LAPDm:需要分段,受限于无线接口最大帧长(23字节)。
SCCP Signalling Connection Control Part MAP Mobile Application Part TCAP Transaction Capability Application Part ISUP ISDN User Part MTP Message Transfer Part
mfdatalinkdistributionproceduredatalinklayerphysicallayerrachbcchpghpghcsdcchfacchsacchuiunacknowledgedmfmultipleframesapilapdm与第一层和第三层的接口35?建链多帧操作模式?终止多帧操作模式?多帧模式下信息的传送?信息传送的暂停和恢复?相关参数值36ms建立多帧操作模式竞争下的建链方式该情况对应于移动台在rach上发信道请求网络在agch上给立即指配由于可能有多个移动台几乎同时发信道请求且它们使用的随机参考值相同虽然网络只检测到一个移动台的信道请求但其他移动台可能也会认为立即指配是发给自己的它们也会到指定的dcch信道进行建链此时就发生了竞争

诺西GSM培训资料

诺西GSM培训资料
上行:1745~1755MHz 下行:1840~1850MHz 带宽:10M 双工间隔:95M 频点范围:687~736 f(n)上行=1710.2+(n-512) ⅹ0.2 n∈[687,736] f(n)下行= f(n)上行+95 n∈[687,736]
GSM系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CGI
小区全球识别码(CGI) CGI=LAI+CI =MCC+MNC+LAC+CI LAI=MCC+MNC+LAC LAI: 位置区识别码 MCC:移动国家号 中国:460 MNC:移动网号 联通:01 LAC: 位置区码 CI: 小区识别码
小区重选与切换

小区重选 切换
dBm

dBm是一个考征功率绝对值的值,计算公 式为:10lgP(功率值/1mw)。 [例1] 如果发射功率P为1mw,折算为dBm 后为0dBm。 [例2] 对于40W的功率,按dBm单位进行折 算后的值应为: 10lg(40W/1mw)=10lg(40000) =10lg4+10lg10+10lg1000=46dBm。
GSM900概述



GSM900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上行:890~915MHz 下行:935~960MHz 带宽:25M 双工间隔:45M 频点范围:1~124 f(n)上行=890.2+(n-1) ⅹ0.2 n∈[1,124] f(n)下行= f(n)上行+45 n∈[1,124]
BS60 DUCOM4:1
BS60 DUCOM连接方法
BS60 DUCOM内部原理图
BS60 RXMUC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MF001001 GSM BSS信令与接口分析基础ISSUE1.0目录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1)课程目标 (1)相关资料 (1)第1章七号信令系统概述 (2)1.1 七号信令的概念和特点 (2)1.1.1 基本术语 (2)1.1.2 信令传送方式 (3)1.2 七号信令系统的功能级结构 (4)1.2.1 功能级结构原理 (4)1.2.2 七号信令系统的功能级结构 (4)1.3 GSM系统中的接口和协议 (6)第2章消息传递部分(MTP) (8)2.1 MTP功能级结构 (8)2.1.1 信令数据链路级 (8)2.1.2 信令链路功能级 (8)2.1.3 信令网功能级 (9)2.2 MTP信令消息格式 (11)第3章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 (14)3.1 SCCP概述 (14)3.1.1 为什么需要SCCP (14)3.1.2 SCCP的应用特点 (14)3.2 SCCP业务功能 (15)3.2.1 无连接业务 (15)3.2.2 面向连接业务 (16)3.3 SCCP消息格式 (17)3.3.1 SCCP消息结构 (17)3.3.2 SCCP消息类型 (18)3.3.3 SCCP消息参数 (19)第4章基站子系统应用部分(BSSAP) (23)4.1 BSSAP整体结构 (23)4.2 BSSAP的分配功能 (24)4.3 直接转移应用部分DTAP (24)4.4 BSS移动应用部分BSSMAP (25)4.5 BSSAP消息举例 (25)4.5.1 BSSMAP消息举例 (25)4.5.2 DTAP消息举例 (26)第5章A接口消息详解 (27)5.1 概述 (27)5.2 连接建立消息 (28)5.2.1 位置更新消息( Location updating Request ) (28)5.2.2 CM业务请求消息( CM Service Request ) (31)5.2.3 连接确认消息(Connect Confirm ) (32)5.3 正常有连接消息 (33)5.3.1 鉴权请求消息(AUTHENTICATION REQUEST ) (33)5.3.2 鉴权响应消息(AUTHENTICATION RESPONSE ) (35)5.3.3 加密命令消息(CIPHER MODE COMMAND ) (35)5.3.4 加密结束消息(CIPHER MODE COMPLETE ) (36)5.3.5 位置更新接收消息(LOCATION UPDATING ACCEPT ) (37)5.3.6 CM业务接收消息(CM SERVICE ACCEPT ) (38)5.3.7 SETUP消息(SETUP ) (38)5.3.8 呼叫进行消息( CALL PROCEEDING ) (39)5.3.9 指配请求消息(ASSIGNMENT REQUEST ) (40)5.3.10 指配结束消息(ASSIGNMENT COMPLETE ) (41)5.3.11 振铃消息(ALERTING ) (42)5.3.12 通话建立消息(CONNECT ) (43)5.3.13 连接确认消息(CONNECT ACKNOWLEDGE ) (43)5.3.14 挂机消息(DISCONNECT) (44)5.3.15 释放消息(RELEASE) (45)5.3.16 释放结束消息(RELEASE COMPLETE ) (45)5.3.17 清除命令( CLEAR COMMANG ) (46)5.3.18 清除结束(CLEAR COMPLETE) (47)5.4 无连接消息 (47)5.4.1 复位电路(RESET CIRCUIT) (47)5.4.2 阻塞电路(BLOCK CIRCUIT) (49)5.4.3 解闭电路( UNBLOCK CIRCUIT ) (50)5.4.4 复位消息( RESET ) (51)5.4.5 未安装电路(unequipped circuit) (51)第6章A-bis接口信令分析 (53)6.1 A-bis接口主叫阶段信令分析 (53)6.2 A-bis接口被叫阶段信令分析 (54)6.3 A-bis接口拆线阶段信令分析 (55)附录一DTAP消息 (58)附录二BSSMAP消息 (60)课程说明课程介绍本教材适用于华为M900/M18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BSS工程师。

本课程重点介绍BSS信令与接口分析。

主要从七号信令系统原理开始,讲述了七号信令系统的功能级结构、MTP的功能与消息结构、SCCP的功能特点与消息结构、BSSAP的功能与消息结构,最后对A接口的信令进行了重点分析,对A-bis接口的信令消息也作了较系统的介绍。

课程目标完成本课程学习,学员能够:●七号信令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级结构●消息传递部分MTP的三级结构以及各部分功能●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的功能特点与消息结构●基站子系统BSSAP的功能与消息结构●查阅GSM相关协议进行A接口分析●查阅GSM相关协议进行A-bis接口分析相关资料《M900/M1800数字蜂窝移动交换系统技术手册》《M900/M1800数字蜂窝移动基站系统技术手册》第1章七号信令系统概述1.1 七号信令的概念和特点在通信系统中,存在互相之间通信的多个设备实体,为了完成一个特定的操作或通信过程,通信的双方之间需要一定的协调和控制信息,我们把这些协调控制信息称为信令。

信令的种类很多,从信令本身的信号类型分,可以分为模拟信令和数字信令。

模拟信令以模拟信号表示控制信息;数字信令以各种数字信号表示控制信息。

显然,从信令消息的控制能力、传输速度、效率等多方面考虑,数字信令系统的性能远高于模拟信令系统。

信令系统从传输信号的方式分类,又可以分为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

随路信令与话路(业务信道)共用同一条传输通道;共路信令采用专用的信令传输通道,以一条或几条信令传输通道上传输的信令信息去控制大量的话路(业务信道)接续。

从信令系统的效率、可靠性等多方面考虑,共用信令系统优于随路信令系统。

信令系统指导系统各部分相互配合,协同运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GSM系统采用七号信令系统,属于数字信令和共路信令的范畴。

1.1.1 基本术语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七号信令的几个基本术语。

信令网由信令点、信令转接点和互连的信令链路组成。

在物理上和通信网是融为一体的,它是一种支撑网。

图1-1是我国信令网的三级结构示意图:HSTPLSTPSP图1-1我国信令网的三级结构信令点(SP):是信令消息的起源点和目的点,通常信令点就是通信网中的交换或处理节点,例如交换机、操作维护中心、网络数据库等。

常用符号“○”表示。

在特殊情况下,一个物理节点可以定义为逻辑上分离的两个信令点。

比如国际出入口局,即要做国内信令网的一个信令点,又要做国际信令网中的一个信令点,常称为网关点。

信令点以信令点编码为标识。

信令点编码有两种:14位和24位。

源信令点编码记位OPC ,目的信令点编码记为DPC 。

信令转接点(STP ):具有转接信令的功能,它可以将一条信令链路的信令消息转 发至另一条信令链路,常用符号“□”表示。

STP 用信令点编码来标识。

STP 分为独立的STP 和综合的STP 。

STP 在三级信令网中分为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 )和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 ) 信令链路(Signalling Link ):连接各个信令点、信令转接点,传送信令消息的物理链路称为信令链路。

相同属性的信令链路组成一个链路集。

到同一局向的所有链路可属一个链路集,也可属多个链路集;但两个相邻的信令点之间的信令链路只能属于一个链路集。

对于相邻两信令点之间的所有链路,需对其统一编号,称为信令链路编码(SLC ),它们之间编号应各不相同,而且两局应一一对应。

对于到不同局向的信令链路可有相同的链路编码。

1.1.2 信令传送方式在七号信令系统中采用两种信令传送方式。

直联方式:两个信令点之间通过直达信令链路传递消息。

此时话路和信令链路是平行的。

如图1-2。

话路链路SPSP图1-2 直联方式 准直联方式:两个信令点之间通过预先设定的多个串接的信令链路传递消息。

如图1-3所示。

STPSP SP链路链路话路预先设定图1-3 准直联方式1.2 七号信令系统的功能级结构1.2.1 功能级结构原理七号信令系统的总体目标是提供一个国际标准化的通用的信令系统。

七号信令系统的通用性决定了整个系统必然包含许多不同的应用功能 ,因此七号信令采用了模块化的功能结构,实现了在一个系统框架内多种应用并存的灵活性。

对于一种应用来说,只用到系统的一个子集。

根据这一思想CCITT 于1980年首次提出将CCS7系统划分为一个公共的消息传递部分(Message Transfer Part-MTP)和若干个用户部分(User Part-UP)如图1-4所示: 用户部分UP 消息传递部分用户部分 UPMTP图1-4 七号信令功能划分 MTP 提供一个可靠的传递系统,只负责消息的传递,用户部分则是为各种不同电信业务应用设计的功能模块,负责信令消息的生成、语法检查、语义分析和信令过程控制。

它们体现了CCS7信令系统对不同应用的适应性和可扩充性。

这里“用户”一词指的是任何UP 都是公共的MTP 的用户,都要用到MTP 传递功能的支持。

1.2.2 七号信令系统的功能级结构CCITT 在扩充七号信令系统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与OSI 参考模型的一致性,图1-5表示了CCS7较完整的功能结构与OSI 七层体系结构的对应关系: INAP OMAP MAP ISUP TUP TCAP ISPSCCPMTP-3MTP-2MTP-1HLR VLR第1层第2层第3层第4~6层第7层BSSAPMF001001 GSM BSS信令与接口分析基础第1章七号信令系统概述ISSUE 1.0图1-5七号信令系统与OSI层次结构的对应关系INAP:智能网应用部分OMAP:操作维护应用部分MAP:移动应用部分TCAP: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BSSAP:基站子系统应用部分ISUP:ISDN用户部分TUP:电话用户部分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MTP:消息传递ISP:中间服务部分本章节先对各部分作一简要描述,在后续章节里还要对各部分作具体介绍。

●消息传递部分MTPMTP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信令消息的可靠传送,它可分为三级:信令数据链路级(MTP-1)、信令链路功能级(MTP-2)、信令网功能级(MTP-3)。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SCCP是用户部分的一个补充功能级,也为MTP提供了附加功能。

SCCP提供数据的无连接和面向连接业务。

无连接业务是指用户部分不需事先建立信令连接就可以通过信令网传递信令消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