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查村民自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计划书
村民自治研究的研究
村民自治研究的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村民自治研究的研究情况。
首先从历史背景下的村民自治研究展开,分析了其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
接着探讨了村民自治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
随后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村民自治研究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进而对村民自治研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其重要性和价值。
最后展望了村民自治研究的未来,探讨了可能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村民自治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村民自治、研究、历史背景、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成果总结、未来展望、结论、启示。
1. 引言1.1 村民自治研究的研究概述村民自治研究是指对村民在自身社区内自主管理和决策的方式和机制进行研究的学科领域。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村民自治在我国乡村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地也积极开展村民自治研究,探索更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村民自治模式。
村民自治研究的范畴涉及村民参与决策的途径、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村民自治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方面。
通过对村民自治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构建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下的村民自治研究、研究方法探讨、研究案例分析、研究成果总结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阐述,旨在深入探讨村民自治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完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历史背景下的村民自治研究的研究"历史背景下的村民自治研究的研究"这个话题涉及到村民自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村民自治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
在封建社会时期,村民自治制度扮演着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决策的重要角色,村民通过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村干部,共同管理村务,维护村民权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村民自治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的命运。
在清朝时期,村民自治制度逐渐被废除,村民的自治权受到了限制,官僚体制逐渐取代了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问题研究大纲
村民自治问题研究大纲《村民“自治”问题研究》提纲摘要自村民自治全面实施以来,各地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最重要的是在十七大报告中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从而为村民自治的发展奠定了更好的发展条件。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村民自治,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需认真研究,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
本文阐述我国村民自治的创建、发展进程,具体实践,分析制约村民自治有效运行的若干问题,以及民主自治良性发展的主要决策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村民自治,问题,对策正文一、引言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民符合探索民主发展之路的创造性实践,它有利于广大村民参与和自己利益密切联系的政治过程,有利于在中国农村形成良好的政治氛围,并塑造具有积极政治参与意识和认同感的现代公民。
村民自治在甸农村的全面推行,树立了村民团结、祥和、民主、文明的村风,达到了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的,意味着农村自主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实行村民自治,既是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顺应形势的重大决策,同时我们又必须看到,村民自治的实践中并不因为有了法律的规定就会完全进入正轨,而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村民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和村民自治的进一步推进,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认真的思考。
二、村民自治的创建、发展进程和内涵2.1 创建及发展进程1980广西宜山,罗城两县的农村,为了应对混乱的治安局面,农民自发的创建了一种全新的基础性权力组织一一村民委员会,以取代处于瘫痪状态的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组织,以维持社会治安为初旨的村民委员会逐渐演变为对诸多事务的自我管理,变成了农民自治性组织。
2.2内涵就是在党的领导和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村民群众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三、村民自治的生动实践3.1 助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3.2 村民的民主理念升级转型3.3 基层民主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3.4 理顺了乡村社会关系,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四、村民自治在实践中面临的困境4.1 地方经济发展落后的制约因素一定的集体经济,是村民自治组织的各项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
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情况调研报告关于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情况调研报告范文村民自治的实质是在村民中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我们主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抽样调查。
通过对问卷的归纳分析,发现我省村民自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村民自治现状与问题(一)村民选举普遍性低,公正性较差调查表明,对选举持积极态度的样本仅占合格样本(指1299份村民样本,下同)的53%,参加过最近一次选举的村民也只占被调查对象的70.7%。
更突出的问题是:投票方式是逐户收选票,使得这种低普遍性的村民选举带有“暗箱操作”的可能;认为选举前上级打招呼和村党支部指定候选人的样本占31.4%;认为私下做工作和贿选的样本占23.4%;认为宗族势力干扰村民选举的样本占5.1%。
这些因素显然会影响村民选举的公正性,影响村民对选举的态度,从而导致村民选举的普遍性降低。
(二)村民民主监督意识不高,对村务公开的信任度低民主监督是实行村民自治的保障,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下,村务公开是民主监督的唯一平台。
调查显示,完全知道村务公开的样本仅占35.3%,知道一点的占39.3%,令人遗憾的是竟然还有25.4%的人不知道村务公开,这个比率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经常去看村务公开栏的被调查村民有362人,占27.9%;有34.6%的人根本不去看或根本不知道有村务公开栏。
同时,被调查村民对村务公开的理解比较狭隘,虽有65.6%的村民对村务公开感兴趣,但其中的70.3%仅对“村务账目”感兴趣。
对村务公开内容完全相信的样本仅22.3%,有一点相信的36.9%。
(三)村民民主决策参与意识薄弱,决策者漠视民意被调查村民只有不到50%愿向村干部反映自己的意见,72%认为村里的事情村民没有必要介入;仅有54.5%的村民认为村里的重要事情必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定。
调查表明,当村民意见和乡(镇)政府指示有矛盾时,有33.5%的村民样本和57.4%的村干部(村干部总样本204份,下同)认为应该按照乡(镇)政府的指示去做,74.9%的村民和78.4%的村干部样本都认为乡(镇)政府的指示应优先,而认为村民意见优先的村民样本和村干部分别只有27.6%和17.6%。
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在1998年的正式颁布以及在此基础上全国各地农村村委会1998年的换届选举,标志着我国村民民主自治体制的确立。
这是我国基层民主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
当前村民自治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也应予以充分注意,并根据各方面的条件逐步使之完善。
一、问题及原因(一)认识不到位,行为不适应。
一是一些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还没有认识到“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对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村民自治、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组织法》的刚性及精神实质缺乏应有的认识;对这一历史性的变革认识不足。
因此,对村民自治不重视、不支持,甚至认为“多此一举”,抱抵触情绪。
特别是有的乡镇政府的领导同志,对村务由过去的领导地位变成现在的“指导”地位转不过弯来,不习惯、不顺劲。
二是部分农村党支部没有认识到这是我们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善和发展。
觉得过去是“一统天下”,现在竟然“一分为二”,会“天下大乱”,抱怨上头乱搞“名堂”,心里很不舒服,行动上很不适应。
即使是身兼村委会主任的村支书,对如何搞好村民自治心中也没章法,领导方式、工作方法还未转变,与民主自治的要求相差甚远。
三是村委会成员及村民由于几千年来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和长期处于无自主权的地位,如今被“解放”出来,自己管理自己,一时找不到应有的位置,无所适从。
甚至认为这是上头“糊弄人”,“什么不是上头说了算?”,自治不过是“口号”。
(二)工作力度不够,进展不平衡。
虽然目前全国各地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但据调查,目前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有的县市还有百分之几的村庄没有建立起村委会;8%左右的村委会的成员还没有选足选全。
二是村委会的工作开展不平衡。
县市与县市、乡镇与乡镇、村庄与村庄之间差距甚大。
就乡镇来讲,至今还有1/4左右的停留在一般号上;就村庄来讲,1/3的流于形式。
村级自治调查报告
村级自治调查报告村级自治调查报告一、引言村级自治是指在中国农村社会组织中,村民通过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的一种制度。
村级自治的实施对于促进农村发展、提升农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查报告旨在探讨村级自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农村治理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
二、村级自治的现状1. 村民参与度不高调查发现,许多农村村民对村级自治的了解程度较低,参与度不高。
部分村民对村级自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
这导致了村民委员会的决策过程缺乏广泛的民意参与,影响了村级自治的质量和效果。
2. 村干部能力不足部分村干部在管理、协调和决策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地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导致村级自治的执行效果不佳。
3. 资金使用不透明在一些地方,村级自治中的资金使用存在不透明的问题。
部分村干部未能做到公开透明地使用村级财政资金,导致村民对资金使用情况的了解不足,难以监督。
三、村级自治问题的原因分析1. 教育和宣传不到位村级自治的理念和制度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充分的宣传和普及,导致村民对其认识不足。
应加强对村级自治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认知水平和参与意愿。
2. 村干部选拔机制不完善部分地方在村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中存在不公正、不透明的问题,导致能力较弱的人担任村干部职位。
应建立公正、透明的村干部选拔机制,确保能力优秀的人才能够担任村干部职务。
3. 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地方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村级自治中的不规范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
应加强对村级自治的监督,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村级自治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四、加强村级自治的对策1. 完善村级自治法规应加强对村级自治的法规制度建设,明确村民委员会的权责和职能,规范村级自治的程序和决策机制,提高村级自治的规范性和效果。
2. 提升村干部素质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管理和决策能力。
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村干部,推动村级自治的发展。
关于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
该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建立村民议事 会、推广村务公开等措施,实现村民 自治的成功实践。
某村的集体经济发展
该案例展示了如何发挥村集体经济组 织的作用,引导村民参与集体经济发 展,实现共同富裕。
案例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坚持民主决策
01
村民自治的核心是让村民参与决策,建立有效的议事机制是实
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关于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村民自治的基本概念 • 村民自治的现状与问题 • 村民自治的实践与案例 • 村民自治的发展趋势与建议
01
村民自治的基本概念
村民自治的定义
村民自治是指村民在基层政权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之外,基 于法律和村规民约,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 民主监督的方式,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过 程。
村民自治的核心是民主,即村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举 产生自治组织,制定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自主决定涉及村 民利益的事项,并对自治组织进行监督。
村民自治的历史发展
村民自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乡里制度和宗族组织。在封建社会,乡里 制度和宗族组织在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基层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村民自治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1982年宪法规定了村民委员会作 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此后,村民自治制度在中国得到了广泛推广 和实施。
村民自治的法律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 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保障了村民的自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关于村民委员会 组织建设、运行机制和监督管理的专门法律,为村民自治 提供了具体的法律指导和保障。
关于村民自治工作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村民自治工作调研报告村民自治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发展和农民参与决策的重要途径。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村民自治工作的进展情况,探索有效推动农村自治的途径和有效方法,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现行村民自治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调研对象和范围本次调研的对象为我国某县城的10个村庄,涵盖不同地理、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村庄,旨在全面深入地了解当前村民自治的情况。
三、调研方法1.实地走访:调研小组成员对每个村庄进行实地走访,了解村民自治组织的设置、运行机制以及具体工作情况。
2.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村民对自治工作的认知和参与程度,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
3.专家访谈:与相关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听取他们对现行村民自治工作的评价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村民自治组织设置情况:调研发现,在调研的10个村庄中,都设立了村民自治组织,如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大会等。
大部分村庄的自治组织是由村民代表选举产生的,但代表选举的方式和程序存在一定的差异。
2.村民自治工作的运行机制:村民自治组织在村庄内起着决策、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村民代表通过开展村民议事活动,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村庄发展规划和决策。
3.村民自治工作的发展情况:调研显示,村民自治工作在不同的村庄中存在一定的发展差异。
有些村庄的自治组织运行良好,村民参与度高,村庄发展有明显提升;而有些村庄的自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村民参与度不高,决策执行不到位等。
4.村民对自治工作的认知和参与程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村民对村民自治工作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于自己在自治工作中的具体角色和参与方式仍存在一些不清楚的地方。
同时,大部分村民表示希望能更加参与决策和管理村庄的工作,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
关于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乡村治理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研究的背景是当前我国面临着城乡差距加大、农业转型升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社会管理难度增大等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的机制、问题和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深入挖掘和分析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探讨其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从而为乡村治理和农村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一、村民自治的概念村民自治是指村民在村务管理中行使自治权利的一种方式。
乡村是国家的基本单位,也是政府实施农村治理的重要基层单元,村民自治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
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包括:村民大会制度、村民理事会制度、村规民约制度等。
在村民自治中,村民通过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以及其他参与决策管理的机构,行使自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促进村民自治权利的全面实施。
二、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分析1. 影响村民自治的因素村民自治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政策、法规、村级组织建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
政策、法规的保障是村民自治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而村级组织建设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村民自治的实施效果。
村级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关系到村民自治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村民自治的实施效果就越好。
2. 存在的问题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面临以下问题:一是村民自治权利不完全落实。
村民自治权利受到一些干部的干扰与阻挠,导致村民自治权利不能完全有效实施。
二是村民自治参与度不高。
目前一些地方的村民对村民自治事务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性,这也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发展。
三是村民自治内部管理不规范。
部分村民自治组织的内部管理不规范,决策机制不民主、透明,决策效果不佳,这也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发展。
3. 解决途径针对上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是深化村民自治体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体制,健全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制度,加强村民自治法规的制定和保障,切实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有效落实。
村民自治与参与计划书
村民自治与参与计划书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对于村民自治与参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从村庄的管理、经济发展到社会事务的决策,都需要村民的参与和自治。
然而,目前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村民参与意识不强、社区议事机制不够完善等。
因此,制定一份村民自治与参与计划书,将成为推进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目标设定1. 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村民对于自治与参与的认识,使他们主动参与决策和事务管理。
2. 健全社区决策机制:建立完善的村民议事机制,确保决策和事务管理的公正和透明。
3. 培养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加强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民主意识和管理能力,使他们成为有效的决策和管理者。
三、方案一: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 举办自治与参与主题演讲:邀请专家学者和成功案例代表为村民讲授自治与参与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分享经验和故事。
2. 制作宣传材料:设计海报、手册、视频等宣传材料,以吸引村民的关注和参与。
内容包括村民自治的意义、决策流程等。
3. 开展村民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士为村民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治与参与意识,并教授决策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技巧。
四、方案二:建立村民议事机制1. 成立村民委员会:由村民选举产生,负责代表村民参与决策和事务管理。
建立规范的选举程序,确保选举的公正和透明。
2. 召开村民议事会:定期召开村民大会,让村民就重要事务进行讨论和表决。
会议应公开透明,提前公布议题和决议结果,并进行记录和备案。
3. 建立社区网上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村民自治与参与的线上平台,方便村民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加强村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方案三:加强村干部培训1. 培训民主决策能力:组织培训班,教授村干部民主决策的理论和方法。
包括问题分析、决策制定和实施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2. 强化沟通技巧:提供专业的沟通技巧培训,增强村干部与村民的沟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听取和理解村民的需求和意见。
3. 推进村干部轮岗培训:通过轮岗培训,使村干部更好地了解和关心村民的实际需求,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村民自治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村民自治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来源:《前沿》2005年第三期时间:2011-11-16 21:40现行村民自治制度存在的问题, 既有制度本身的问题,也有实施和大环境的问题。
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根本途径就是加强和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
目前,我国的村民自治运作存在什么问题? 应如何加强和完善 ?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村民自治在运作中存在的问题1、现行制度设计难以实现村民委员会与乡镇政府之间的较好衔接。
《村组法》第 2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10条规定,村民委员会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第 4 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这些规范只规定了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村民选举产生,对村民负责,并未明确规定其在政务方面对乡级政府负责; 同时,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以及村委会对乡、民族乡、镇政府的工作“协助”,其具体内容是什么均不够明确,这样,现实中乡镇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就很容易被扭曲。
在很多情况下,乡镇政府仍然习惯于传统的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对村民委员会从产生到日常工作进行干预和控制,把村委会视同自己的行政下级或派出性机构,变“指导”为事实上的“领导”。
其主要做法是:通过各种手段干预、操纵村民委员会选举,力求使“自己人”当选 ; 通过村党支部事实上“领导”而非“指导”村委会 ; 通过行政命令和资源优势,实现对村委会的控制 ;一些乡镇还借助于“村财乡管”来加强对村委会的控制,也有一些村委会从本村利益出发,不愿接受乡镇政府的“指导”,甚至力求摆脱乡镇政府“指导”,出现了所谓村委会“过度自治化”的倾向。
村民自治研究的研究
村民自治研究的研究【摘要】这篇文章对村民自治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在引言部分中,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正文部分中,详细介绍了村民自治研究的历史发展、理论框架、方法论、案例分析以及现状与挑战。
结论部分总结了村民自治研究的启示,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村民自治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村民自治、研究、历史发展、理论框架、方法论、案例分析、现状、挑战、启示、未来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村民自治研究的研究背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村民自治不仅是农村民主政治的基础,也是农民群众直接参与农村治理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农村社会结构的转型,村民自治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推动村民自治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以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村民自治模式,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村民自治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其在社会治理中的实践效果和局限性,进一步探讨如何推动和规范村民自治的发展,提升村民自治的治理水平。
通过对村民自治研究的深入探讨,可以为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作出贡献。
研究村民自治还可以从中总结和借鉴丰富的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村民自治制度和模式,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研究村民自治,可以加深对基层民主建设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村民自治制度,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和科学化。
2. 正文2.1 村民自治研究的历史发展村民自治研究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社会中,村民自治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形式,村民通过自身的管理和决策来解决村内事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村民自治逐渐演变成为现代村民自治研究的重要领域。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村民自治研究开始受到学者的关注。
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AA县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村民自治作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后,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县村民自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基层农民逐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村民自治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
一、基本情况2005年乡镇撤并调整后,全县辖7镇3乡,152个村(街)委会,4个社区居委会,226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
占总人口的8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部分村民对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认识不高,参与基层民主自治的积极性不强。
在第四届村委换届选举中,一些村民漠视村委会民主选举的重要性。
对选谁当自己的村主任关心不够,持无所谓的态度,致使很多坚持原则、责任心强、有能力、素质高的干部落选。
有的村之所以多次选举失败,如桥业片的21个村成为这次换届选举的重点村和难点村,就是由于部分村民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大局意识等造成的。
由此可见,村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都直接影响到了换届选举的质量和效果。
(二)村委工作难度大,部分村干部无所作为。
导致村干部完不成任期目标,难以有所作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的村干部以为工作越认真、越积极、越坚持原则、就越容易得罪人,因而工作消极,畏难情绪严重,得过且过,缺乏干事创业劲头。
二是一些人竞选村干部动机不纯,存在私心杂念,担任村干部的目的就是为了捞一把,不能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重任。
三是一些村干部不服从村支部的领导和乡镇政府的指导,乡镇政府布臵工作时,有些村干部总以种种理由为借口,最后,工作都是乡镇政府包办。
四是一些村委经济紧张,工作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这也是影响村干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三)村务公开不够规范。
虽然今年我县头塘、田州、那坡、百育、五村等5个乡镇被评为“百色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乡镇”的称号,从整体上看存在的问题还很突出,一是有的村重视程度不够,村务公开工作的力度被弱化,谈不上规范化管理,与要求差距很大。
关于村民自治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村民自治工作的调查报告村民自治工作调查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利益,大力推进村民自治工作。
村民自治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村发展、增强农民参与意识、提高农民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前村民自治工作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进一步深化村民自治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与过程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设立了多个问题组,包括村委会代表、村民代表、发展组织负责人、农户代表等,以全面了解村民自治工作的各个方面。
其次,我们深入到多个村庄进行实地访谈,与村民代表和村庄干部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村民自治工作的看法和意见。
三、调查结果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对村民自治工作进行了以下分析:1.现状分析(1)农村自治意识增强:大部分的村民和村庄干部表示,随着近年来自治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宣传教育的开展,农村自治意识有所增强,村民群众主动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管理的意愿也明显增加。
(2)自治程度有待提高:尽管农村自治意识增强,但实际上村民自治程度相对较低。
大部分决策和管理工作仍然由村庄干部主导,村民代表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得不到充分保障。
2.问题分析(1)决策过程不透明:在一些村庄中,村庄干部的决策往往缺乏透明性,决策过程不够公开、公正和民主,导致村民代表和村民群众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2)村民代表参与度不高: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村民代表在村庄事务管理中的参与度不高,无法真正代表和维护村民的权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亟待加强。
3.建议(1)加强法制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自治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确保相关法规得以落地生效,为村民自治奠定基础。
(2)推进农民自治能力建设:政府可以加强对村民代表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激发村民积极参与自治的热情。
(3)加强农村自治监督:政府和相关组织应加强对村民自治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村庄自治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农村自治工作的开展。
关于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情况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情况调研报告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发展。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两种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用于获取村民的意见和看法,实地走访则用于观察基层自治组织的运作情况。
二、调研结果分析1. 村民自治意识较强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农村村民对于自己的自治权利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意识,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参与农村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自治来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和改善社区环境。
2. 基层自治组织运作不够完善在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一些农村基层自治组织运作不够完善的问题。
例如,一些村民自治委员会的成员能力不足,导致决策不够科学和合理;另外,一些自治组织的运作机制比较模糊,居民对于自己的权责不够明确,缺乏有效的参与和监督机制。
3. 部分村民对自治参与意愿不高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村民对于自治参与意愿不高,他们对于自己的权利意识较弱,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中,一些老年人和妇女群体的参与度较低,需要引导和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基层自治中。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1. 基层自治组织的能力建设不足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成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成员缺乏必要的管理和决策能力。
需要加强对于自治组织成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其工作水平和素质。
2. 自治机制不完善农村基层自治的运作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居民参与和监督机制。
应加强对于自治组织章程的立法,明确居民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健全的居民投票和监督制度。
3. 缺乏对于村民自治的宣传和教育部分村民对于基层自治的意识较弱,缺乏对于自治的理解和认同。
因此,需要加强对于村民自治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村民对于自治的意识和参与度。
四、建议1. 加强基层自治组织的能力建设加强对于自治组织成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他们的管理和决策能力,以更好地履行自治组织的职责和权力。
关于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
关于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乡村治理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村民自治作为乡村治理的基础,其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愈发突显。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村民自治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权责不清、决策效率低下等。
对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和农村社会结构的变革,传统的村民自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政府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也需要加强对村民自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以提升村民自治的有效性和民主性;随着农村社会的转型和发展,村民自治在乡村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村民自治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针对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背景,本文旨在探讨村民自治的意义、制度建设、实践案例以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探讨村民自治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具体地,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乡村治理现状,探讨村民自治的意义和价值,研究村民自治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案例,探讨村民自治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村民自治在乡村治理中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建议,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些内容,旨在为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促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2. 正文2.1 乡村治理现状分析乡村治理是指政府、农民、社会组织等各方共同参与的一种治理模式,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目前,我国乡村治理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乡村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在一些地方,乡村治理还停留在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下,相关管理体制和政策不够完善,导致治理效果不佳。
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权力滥用和不透明的问题。
一些地方的村委会成员滥用职权、腐败现象普遍,导致村民自治权受到侵犯。
乡村治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乡村治理中的权力和资源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造成资源浪费和社会不稳定。
《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
《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农村和谐秩序的一种尝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它将把我国的基层管理体制改革逐渐引入佳境;同时,村民自治也是一项无例可循的新生事物,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业已出现诸多需要完善的弊症,它不仅涉及九亿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事关我国发展改革的大局和民主法制前进步伐的稳健。
因此,对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尤显重要。
一、当前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之一:村民自治配套法规欠缺,“四个民主”难落实。
问题之二:村民自治参与主体素质较低,自治流于形式。
问题之三:村“两委”矛盾冲突,乡镇与村委会关系不畅。
问题之四:村规民约不规范,村级组织配套机制不健全。
问题之五:村级财务监管不规范,“村财乡管”无实效。
二、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对策之一: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规范配套,健全各项民主制度。
1、建议适当调整村委会每届任期。
2、依法细化并严格候选人任职资格。
3、进一步规范竞选行为,明确界定贿选。
4、在村民自治中引入回避制度。
对策之二:理顺乡镇政府、村委会、党支部三者之间的关系。
对策之三:加大村民民主自治意识及文化素质的培养。
对策之四:加强审计监督,改进村级财务管理体制。
对策之五: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
对策之六:疏通信访渠道,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
三、结论新的《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后,相关部门接待的有关村民自治工作的来信来访量呈大幅度增长态势,而且大量的是集体或群体上访。
农民上访反映最多的是村干部违法施政、集体财务管理混乱、村干部贪污腐败、选举程序违法、村务政务不公开等问题。
农民上访说明农民群众还相信党和政府,相信相关部门会给他们一个公正的说法;也说明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在增强,法律意识在提高,以及对自身民主权利的重视。
因此,有关部门应相互配合,认真接待处理农民群众的来信来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调查村民自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计划书
一、研究题目:村民自治中的问题与对策
二、研究背景:村民自治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基
层民主制度和农村治理的有效方式,是在1978年我国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初步确立起来的,1982年宪法正式确立了其合法地位,村民自治在我国的推广,不仅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还推动了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更有助于我国的政治民主建设,但同时村民自治仍处于摸索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规范和完善。
三、研究目的:继续规范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维护广大农民群众
的利益,更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政治民主建设,推动经济文化发展。
四、预期成果:能较准确地总结出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
调查和现实的实际情况,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更好促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五、研究方法与抽样设计
问卷方式: 1、年龄在20-50岁之间的在外务工的农村人口
2、年龄在20-50岁之间的留守在家乡的农村人口
访谈方式:3、年龄在50岁以上的在外务工的农村人员 4、年
龄在50岁以上的留守在家乡的农村人口
抽样比分别为:15/60 15/60 15/60 15/60
六、注意事项:
1、首先要有礼貌,主动向别调查人问好,调查时需要耐心的跟
被调查人解释清楚,说明我们的来意。
2、进入农村时,先走访村干部要耐心听被调查人的讲解,最好
由长沙当地的一个同学带我们去,避免语言不通。
3、调查时要注意人身安全。
七、调查时间与人员安排
1、5月27日到长沙市区进行年龄在20-50岁之间在外务工的农
村人口问卷调查,和年龄在50岁以上的在外务工农村人口的
访问调查
2、5月29日下午到学校周边的农村乡镇对年龄在20-50岁之间
的留守在家乡的农村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年龄在50岁以上
的留守在家乡的农村人口进行访问调查
3、在进行调查时,三个人要分工明确,一个成员负责与人交谈,
另一个认真做好笔记和记录工作,还有一个负责到别处去询
问,找好下一个被采访的人,这样才能提高调查效率。
八、资料总结
这次关于村民自治调查突出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
1、被调查的村民中有60%的认为乡政府和村委会之间的关系
是领导与被领导
2、有70%村民都希望村委村干部中有自己家族的人。
3、有 80%村民认为村干部之所以当干部是向趁机捞一把。
4、有50%的村民参与民主决策时,都是敷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