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串行通信设计

合集下载

串行通信原理

串行通信原理

串行通信原理串行通讯是一种在计算机领域用于数据传输的技术。

串行通讯通过一个线路逐位传输数据,相比于并行通讯的方式,更加经济和易于实现。

在串行通讯中,数据被分成逐位的信息串,这些信息串逐位传输,最终组成有意义的数据。

主要应用于计算机与周边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串行通信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同步串行通信和异步串行通信。

同步传输根据系统时钟处理数据传输,而异步传输较为灵活,是一种更加通用性的传输方式。

串行通讯的原理1.数据格式在串行通讯过程中,数据是以特定的格式传输的。

数据格式包括数据位、同步位、波特率和校验位。

数据位:表示每一个数据中包含的二进制位数,包括5位、6位、7位、8位等不同的长度。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串行通讯系统都采用8位数据位。

同步位:用于标识数据传输已经开始,也就是数据的起始位置,通常情况下,同步位的值为0。

波特率:表示数据传输的速度,也就是每秒钟传输的数据位数。

波特率越高,信号传输的速度越快。

常用的波特率为9600、19200、38400、57600等。

校验位:用于检测传输数据中的错误。

通过对传输的数据进行校验位的比对,可以减少数据传输中的错误发生。

常用的校验方式有奇偶校验、校验和、循环冗余校验等。

2.串行通讯的流程串行通讯的流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起始位、数据位和停止位。

起始位: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开始,表示数据传输的起始位置。

通常情况下,起始位的值为0。

数据位:用于传输数据信息,包括了需要传输的数据。

停止位: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结束,表示数据传输的终止位置。

通常情况下,停止位的值为1。

串行通讯的工作原理串行通讯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发送过程和接收过程。

1.发送过程在发送过程中,数据被通过串行通讯数据线逐位地传输。

发送过程中,数据被分成字节,每个字节由8位组成。

在数据传输前,发送端将数据位、同步位、波特率和校验位进行设置。

然后发送端将数据逐位地传输到接收端。

发送端会首先发送起始位表示数据传输的开始,接着发送数据位,每个字节之间间隔一段时间,以便接收端辨别每个字节,并识别出其所代表的意义。

串行通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同步通信、异步通信

串行通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同步通信、异步通信

串行通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同步通信、异步通信
串行通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同步通信、异步通信 1.异步通信的特点
及信息帧格式:以起止式异步协议为例,下接收端以接收时钟和波特率因子决定一位的时间长度。

下面以波特率因子等于16(接收时钟每16 个时钟
周期,使接收移位寄存器移位一次)、正逻辑为例说明,如(2)当计到8 个时钟时,对输入信号进行检测,若仍为低电平,则确认这是起始位B,而不是干
扰信号。

(3)接收端检测到起始位后,隔16 个接收时钟,对输入信号检测一次,把对应的值作为D0 位数据。

若为逻辑1, 作为数据位1;若为逻辑0,作为数据位0。

(4)再隔16 个接收时钟,对输入信号检测一次,把对应的值作为D1
位数据。

.,直到全部数据位都输入。

(5)检测校验位P(如果有的话)。

(6)接收到规定的数据位个数和校验位后,通信接口电路希望收到停止
位S(逻辑1),若此时未收到逻辑1,说明出现了错误,在状态寄存器中置帧错误标志。

若没有错误,对全部数据位进行奇偶校验,无校验错时,把数据位从
移位寄存器中送数据输入寄存器。

若校验错,在状态寄存器中置奇偶错标志。

(7)本幀信息全部接收完,把线路上出现的高电平作为空闲位。

(8)当信号再次变为低时,开始进入下一幀的检测。

3、异步通信的发送过程
发送端以发送时钟和波特率因子决定一位的时间长度。

(1)当初始化后,或者没有信息需要发送时,发送端输出逻辑1,即空闲位,空闲位可以有任意数量。

基于VHDL的串行同步通信SPI设计

基于VHDL的串行同步通信SPI设计

基于VHDL的串行同步通信SPI设计串行同步通信(SPI)是一种常用的通信协议,用于在集成电路中进行片内通信。

它是一种全双工的通信方式,通过四根信号线来传输数据:SCLK(时钟线),MOSI(主设备输出从设备输入线),MISO(主设备输入从设备输出线)和SS(片选线)。

SPI采用主从架构,其中主设备控制通信时序,并负责发起数据传输。

从设备在主设备的指令下进行相应操作并传输数据。

以下是一个基于VHDL的串行同步通信SPI的设计,包括主设备和从设备两部分。

主设备部分:```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spi_master isportCLK: in std_logic; -- 时钟线MOSI: out std_logic; -- 主设备输出从设备输入线MISO: in std_logic; -- 主设备输入从设备输出线SS: out std_logic; -- 片选线data_out: out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 发送数据data_in: in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 接收数据valid: out std_logic -- 有效数据标志位end spi_master;architecture behavioral of spi_master istype state_type is (idle, send_data, receive_data); signal state: state_type;signal count: integer range 0 to 7;signal tx_data: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signal rx_data: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beginprocess (CLK)beginif rising_edge(CLK) thencase state iswhen idle =>if SS = '0' thenstate <= send_data;count <= 0;tx_data <= data_out;end if;when send_data =>MOSI <= tx_data(count); -- 发送数据位count <= count + 1;if count = 7 thenstate <= receive_data;end if;when receive_data =>rx_data(count) <= MISO; -- 接收数据位count <= count - 1;if count = 0 thenstate <= idle;valid <= '1';data_in <= rx_data;end if;end case;end if;end process;end behavioral;```从设备部分:```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spi_slave isportCLK: in std_logic; -- 时钟线MOSI: in std_logic; -- 主设备输出从设备输入线MISO: out std_logic; -- 主设备输入从设备输出线SS: in std_logic; -- 片选线data_in: in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 接收数据data_out: out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 发送数据valid: in std_logic -- 有效数据标志位end spi_slave;architecture behavioral of spi_slave istype state_type is (idle, receive_data, send_data);signal state: state_type;signal count: integer range 0 to 7;signal tx_data: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signal rx_data: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beginprocess (CLK)beginif rising_edge(CLK) thencase state iswhen idle =>if SS = '0' thenstate <= receive_data;count <= 0;end if;when receive_data =>rx_data(count) <= MOSI; -- 接收数据位count <= count + 1;if count = 7 thenstate <= send_data;valid <= '1';data_in <= rx_data;end if;when send_data =>MISO <= tx_data(count); -- 发送数据位count <= count - 1;if count = 0 thenstate <= idle;tx_data <= data_out;end if;end case;end if;end process;end behavioral;```在主设备部分,设计了一个状态机来控制 SPI 的通信过程。

基于APB总线的SPI控制器的设计

基于APB总线的SPI控制器的设计

基于APB总线的SPI控制器的设计一、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简介SPI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接口,用于在微控制器和外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

SPI总线由四根信号线组成,包括时钟线(SCLK)、主设备输出从设备输入线(MOSI)、主设备输入从设备输出线(MISO)和片选线(SS)。

二、SPI控制器设计1.设计思路SPI控制器的主要任务是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所以需要实现以下功能:(1)通过APB总线配置和控制SPI控制器;(2)发送数据到外部设备;(3)接收外部设备传输的数据。

2.设计模块SPI控制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功能模块:(1)APB接口:通过APB总线与微控制器主设备进行通信;(2)控制模块:解析APB总线上的配置信息,控制SPI控制器的运行;(3)发送模块:将待发送的数据按照SPI协议发送到外部设备;(4)接收模块:根据SPI协议接收从外部设备传输的数据。

3.设计流程(1)APB总线接口设计:-APB总线辅助电路设计,包括时钟、复位等信号的处理;-定义APB总线信号的输入输出端口,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2)控制模块设计:-解析APB总线上的配置信息,包括控制字寄存器的读写操作;-配置SPI控制器的工作模式、时钟极性和相位;-控制发送和接收模块的工作状态。

(3)发送模块设计:-实现SPI协议的发送功能;-设计发送缓冲区,存储待发送的数据;-根据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将数据按照SPI协议发送到外部设备。

(4)接收模块设计:-实现SPI协议的接收功能;-设计接收缓冲区,存储从外部设备接收到的数据;-根据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接收来自外部设备的数据。

4.设计考虑在设计SPI控制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时序控制:SPI通信是基于时钟信号进行的,要保证时序的正确性,需要精确控制各个信号的时序;(2)数据传输速率:根据外部设备的要求,确定数据传输的速率;(3)错误处理:提供SPI通信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处理机制,比如超时、丢失数据等。

简述并行、串行、异步、同步通信原理

简述并行、串行、异步、同步通信原理

标题:并行、串行、异步、同步通信原理解析一、介绍并行、串行、异步、同步通信的概念1. 并行通信:指多个数据信号在同一时刻通过不同的传输路径传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多个信号可以同时进行传输,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2. 串行通信:指数据信号按照顺序一个接一个地通过同一传输路径传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信号只能依次进行传输,适用于长距离传输和节约传输线路资源。

3. 异步通信:指数据传输时没有固定的时钟信号,数据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按照不规则的时间间隔传输,需要通过起始位和停止位来标识数据的起始和结束。

4. 同步通信:指数据传输时需要有固定的时钟信号,数据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传输,需要通过时钟信号进行同步。

二、并行通信的原理及特点1. 原理:多个数据信号同时通过不同的传输路径传输。

2. 特点:1) 传输速度快:由于多个数据信号同时进行传输,因此传输速度相对较快。

2) 传输距离有限:由于多条传输路径之间的信号相互干扰,因此传输距离相对较短。

3) 成本较高:需要多条传输路径和大量的接口,成本相对较高。

三、串行通信的原理及特点1. 原理:数据信号按照顺序一个接一个地通过同一传输路径传输。

2. 特点:1) 传输速度慢:由于数据信号只能依次进行传输,因此传输速度相对较慢。

2) 传输距离远:适用于长距离传输,可以节约传输线路资源。

3) 成本较低:只需要一条传输路径和少量的接口,成本相对较低。

四、异步通信的原理及特点1. 原理:数据传输时没有固定的时钟信号,数据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按照不规则的时间间隔传输。

2. 特点:1) 灵活性高:数据传输时间不固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2) 精度较低:由于没有固定的时钟信号,数据传输的精度相对较低。

3) 适用于短距离传输:由于数据传输精度较低,适用于短距离传输和数据量较小的情况。

五、同步通信的原理及特点1. 原理:数据传输时需要有固定的时钟信号,数据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传输。

异步串行通讯和同步串行通讯区别

异步串行通讯和同步串行通讯区别

在计算机系统中,CPU和外部通信有两种通信方式: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而按照串行数据的时钟控制方式,串行通信又可分为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两种方式。

1、异步串行方式的特点
所谓异步通信,是指数据传送以字符为单位,字符与字符间的传送是完全异步的,位与位之间的传送基本上是同步的。

异步串行通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①以字符为单位传送信息。

②相邻两字符间的间隔是任意长。

③因为一个字符中的比特位长度有限,所以需要的接收时钟和发送时钟只要相近就可以。

④异步方式特点简单的说就是:字符间异步,字符内部各位同步。

2、异步串行方式的数据格式
异步串行通信的数据格式如图8-1所示,每个字符(每帧信息)由4个部分组成:①1位起始位,规定为低电0;
②5~8位数据位,即要传送的有效信息;
③1位奇偶校验位;
④1~2位停止位,规定为高电平1。

图1异步串行数据格式
3、同步串行方式的特点
所谓同步通信,是指数据传送是以数据块(一组字符)为单位,字符与字符之间、字符内部的位与位之间都同步。

同步串行通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①以数据块为单位传送信息。

②在一个数据块(信息帧)内,字符与字符间无间隔。

③因为一次传输的数据块中包含的数据较多,所以接收时钟与发送进钟严格同步,通常要有同步时钟。

4、同步串行方式的数据格式
同步串行通信的数据格式如图8-2所示,每个数据块(信息帧)由3个部分组成:①2个同步字符作为一个数据块(信息帧)的起始标志;
②n个连续传送的数据
③2个字节循环冗余校验码(CRC)
图2同步串行数据格式。

三线制同步串行通信控制器接口设计

三线制同步串行通信控制器接口设计

三线制同步串行通信控制器接口设计作者:冯春阳,张遂南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第19期摘要:为解决没有三线制同步串口的微处理器与外围串行设备通信困难的问题,通过研究三线制同步串行通信的机理,首先构建基于传统设计所实现的硬件电路接口,然后利用可编程逻辑器件PLD,设计基于CPLD/FPGA的三线制同步串行通信控制器通用接口。

通过对各功能模块的详细介绍,实现硬件电路的小型化和灵活移植性,减小了整个系统的体积和功耗。

经实际项目使用,结果表明基于该接口结构实现了微处理器与外围串行设备间的三线制同步串行通信的功能。

关键词:三线制;同步串行通信;接口;PLD;CPLD/FPGA中图分类号:TP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09)19-080-03Design of Three-wire Synchronous Seri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FENG Chunyang,ZHANG Suinan(Xi′an Microelectronic Technology Institute,Xi′an,710054,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resolve difficulty of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rocessor without three-wire synchronous serial interface and peripheral serial equipment,after studying the principle of three-wire synchronous serial communication,hardware circuit based on traditional method is introduced.Adopting PLD technology,universal interface of three-wire synchronous serial communication based on CPLD/FPGA,particularly each functional module are introduced,the miniaturization and flexible transplant of hardware function are realized,and the volume and power of the system are reduced.In practical projects,the architecture based on CPLD/FPGA has realized function of the synchronous seri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processor and peripheral equipment.Keywords:three-wire principle;synchronous serial communication;interface;PLD;CPLD/FPGA0 引言航天工程领域中,星地通讯等远距离遥测遥控是嵌入式卫星数管计算机重要功能之一,利用三线制同步串行[1]遥测遥控通道对指令和数据进行收发操作是通信链路的重要环节。

毕业设计113频分复用、霍夫曼编码、网络流量、Web Server、DSK语音、同步与定时和串行通信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113频分复用、霍夫曼编码、网络流量、Web Server、DSK语音、同步与定时和串行通信系统设计

摘要摘要综合课题毕业设计包括8个设计课题:频分复用、霍夫曼编码、网络流量、Web Server、DSK语音、同步与定时和串行通信。

传输专题要求理解通信各个环节的电路以及功率和带宽的计算,然后利用Protel绘制出各个单元电路,例如振荡电路、调制电路、分频电路等等。

霍夫曼编码是在充分理解了霍夫曼编码的原理之后编写一个软件来实现霍夫曼编码的功能,并分析压缩率。

网络流量课题的设计目的是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结论,然后利用网络知识解释分析流量变化原因。

Web Server专题要求了解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通过服务器端程序的编写了解基本的动态网站的设计方法。

DSK语音设计要求理解DSK语音在工程实现上的方法。

根据设计要求,给出一种语音编解码的实现方案,基于TI公司提供的TMS320VC5416 DSK给出实现结果;通过本实验体会并初步学会DSP技术的实现方法及开发流程。

同步与定时专题要求设计AD9959的外围电路,然后设计一个软件来控制AD9959使之输出我们需要的频率。

串行通信专题要求进一步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串行接口芯片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关键词:频分复用,霍夫曼编码,网络流量,Web Server,DSK语音,同步与定时,串行通信ⅠABSTRACTAbstractThis diploma design contains eight projects: FDM, Huffman code, Network flux, Web server, DSK voice process, DDS and Serial communicate.FDM project requires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then design som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circuit.In Huffman code project, I design a software which help us to make Huffman code come true.Network flux project let us analyze the flux between two nets.Web server project’s aim is make us know the basic method of how to design a website based on C/S.DSK voice process offers a solution to transmit voice through DSP’ process.In DDS design we design circuit for AD9959, and then we use VB to write a program to control the AD9959 to generate the frequency we desire.Keywords: FDM, Huffman code, Network flux, Web server, DSK voice process, DDS and Serial communicateⅡ目录第一章传输专题(频分复用) (1)1.1设计原理 (1)1.2系统的带宽和功率计算 (2)1.2.1功率计算 (2)1.2.2带宽计算 (2)1.3单元电路设计 (3)1.3.1振荡电路 (3)1.3.2同向输入放大器 (4)1.3.3加法器 (4)1.3.4 调制电路 (5)1.3.5 滤波器 (5)1.3.7 四—二转换器电路 (6)1.3.8 频率合成器 (7)1.4系统总电路图 (8)1.5总结和体会 (12)第二章霍夫曼编码 (13)2.1设计目的与要求 (13)2.2设计原理 (13)2.3设计过程 (14)2.3.1霍夫曼编码的软件流程 (15)2.3.2 设计结果 (15)2.4设计结果分析 (16)2.4.1生成测试文件 (16)2.4.2随机文件读取 (17)2.4总结 (19)第三章网络流量监测及分析 (21)3.1 设计背景和目的 (21)3.2 设计要求 (21)3.3监测及分析的原理 (22)Ⅲ3.3.1监测的原理 (22)3.3.2监测软件Sniffer (22)3.4 方法与过程 (22)3.5数据包分析 (23)3.6全天数据总流量变化图 (27)3.7流量分析 (27)3.7.1 网络进出流量分析 (27)3.7.3 TCP和UDP流量分析 (28)3.7.4 FTP流量分析 (29)3.8安全漏洞 (29)3.9结论与体会 (30)第四章WEB SERVER (31)4.1设计目的 (31)4.2设计环境 (31)4.2.1硬件环境 (31)4.2.2软件环境 (32)4.2.2.1 Linux系统 (32)4.2.2.2虚拟机 (32)4.3基本操作 (32)4.5HTTP协议简介 (33)4.5.1 报文 (33)4.5.2 请求报文 (34)4.5.3 响应报文 (34)4.5.4 首部 (35)4.6TCP通信流程 (36)4.7 程序功能实现 (37)4.7.1功能实现设计思想 (37)4.7.2程序中相关代码解释 (38)4.8程序最终效果 (41)4.9总结 (42)第五章 DSK语音 (43)Ⅳ目录5.1设计目的 (43)5.2设计环境 (43)5.2.1硬件设备 (43)5.2.2软件 (44)5.3设计原理 (45)5.3.1DSK语音编解码原理: (45)5.3.2PCM3002的结构框图如下图: (45)5.4设计步骤 (45)5.4.1PCM3002C ODEC API介绍 (45)5.4.2为设计好的方案画各部分的流程图。

单片机双机串行实验报告

单片机双机串行实验报告

单片机双机串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单片机实现双机串行通信功能,掌握串行通信的原理、方法和程序设计技巧。

实验原理:双机串行通信是指通过串行口将两台单片机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互动。

常用的串行通信方式有同步串行通信和异步串行通信。

异步串行通信是指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时的起始位、停止位和校验位进行数据的传输。

而同步串行通信是指通过外部时钟信号进行数据的同步传输。

实验器材:1.两台单片机开发板(MCU7516)2.两个串口线3.两台计算机实验步骤:1.将两台单片机开发板连接起来,通过串口线连接它们的串行口。

2.在两台计算机上分别打开串口调试助手软件,将波特率设置为相同的数值(例如9600)。

3.在编程软件中,编写两个程序分别用于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

4.在发送数据的程序中,首先要设置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并将数据存储在缓冲区中。

然后利用串口发送数据的指令将数据发送出去。

5.在接收数据的程序中,同样要设置串口的参数。

然后使用串口接收数据的指令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缓冲区中,并将其打印出来。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单片机之间的双机串行通信。

发送数据的单片机将数据发送出去后,接收数据的单片机能够正确地接收到数据,并将其打印出来。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是,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必须设置为相同的数值。

否则,发送数据的单片机和接收数据的单片机无法正常进行通信。

同时,在实验之前,需要了解单片机开发板支持的串口通信相关的指令和函数。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片机之间的双机串行通信原理和方法。

掌握了串口的设置和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的指令和函数。

在实验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串行口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互动,为今后的单片机应用和开发打下了基础。

同时,我们还发现,双机串行通信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例如,可以通过串行通信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或者实现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收发。

计算机网络原理 串行通信中的同步控制

计算机网络原理  串行通信中的同步控制

计算机网络原理串行通信中的同步控制在计算机中,各部件间的工作是靠时钟定时和定序的。

在计算机网络中,接收方和发送方的时序协调也要依靠时钟来确定对每一位的采样取值位置和时间间隔。

然而,任何两个系统间时钟完全准确的同步(一致)是不太可能的。

随着时钟漂移(不一致)的积累,就将产生接收方取值位置和时间间隔的错位,要么在某一位上多一次采样,要么某一位被跳过。

主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已经形成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两种同步技术。

1.异步传输异步传输时,发送方和接收方独立地使用自己的时钟系统。

为了协调两个时钟,要定期进行同步。

考虑时钟漂移,进行同步的时间间隔不能太长,一般要每个字符进行一次同步。

如图1-10所示,异步传送的主要操作过程如下:传输的字符终止位接收时钟图1-10 异步传输过程●不传送时,信道一直处不高电平,表示停止状态“1”;●用一位低电平(“0”状态)表示起始位;●接着传送一个字符;●最后用1位或2.5位或2位的高电平表示停止位。

在异步传输中,传送一个字节所用的相同的位数,因此起始位就是这八位的开始。

每个字节之间线路处于停止状态。

由于起始位的发送没有严格的时间标准,使各字节之间异步。

通常也把它称为起止同步方式。

异步传送实现简单,设备技术开销小,价格便宜。

但由于每个字符都要附加2位~3位用于起止位,字节之间还有间隔,因此传输效率低。

2.同步传输同步传输时,建立发送方时钟对接收方时钟的直接控制,使双方达到完全同步。

发送方对接收方的同步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外同步法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提供单独的时钟线路;发送方在每个比特周期都向接收方发送一个同步脉冲。

接收方根据这一串同步频率上,以便在接收数据的过程中始终与发送方同步。

这种方法在短距离传输中比较有效;长距离传输中,会同步信号失真而失效。

●自同步法利用特殊编码(如曼彻斯特编码或差分曼彻斯特码),让数据信号携带时钟信号。

采用上述措施后,可以做到在比特位级上的同步,但还需要在高一级上使接收方能知道一个数据块的起始和结束。

usart同步通信原理

usart同步通信原理

usart同步通信原理USART(Universal Synchronous/Asynchronous Receiver Transmitter)是一种通用的同步/异步收发器,常用于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串行通信。

与其他通信接口相比,USART具有使用简便、传输速率高、可靠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通信设备、嵌入式系统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USART 同步通信的原理。

一、USART概述USART是一种支持同步和异步通信的串行通信接口。

它包含了发送和接收两个单独的模块,可以独立进行串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USART的工作模式可以是同步模式,也可以是异步模式。

同步模式下,由外设设备提供时钟信号,数据通过USART与时钟信号同步传输。

异步模式下,USART通过内部时钟信号进行数据传输。

二、USART同步通信原理USART同步通信是指数据传输的时钟信号由外部设备提供的通信方式。

在同步模式下,数据包含位同步的时钟信号,可以实现更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

USART同步通信的原理如下:1. 产生时钟信号:在USART同步模式下,时钟信号由外设设备提供。

外设设备通常会产生一个固定频率的时钟信号,用于同步数据传输。

时钟信号可以是周期性的矩形波形。

2. 数据传输:数据传输分为发送和接收两个过程。

发送过程:当发送数据时,USART根据时钟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来判断数据位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数据传输的时刻是在每个时钟信号的下降沿或上升沿进行的。

每个数据位都映射到一个时钟信号的周期。

发送方按照时钟信号的节拍,将数据按位发送。

接收过程:当接收数据时,接收方根据时钟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来采样传输的数据。

接收方在每个时钟信号的节拍来临时,采样接收到的数据位。

发送和接收过程通常以字节为单位进行,即发送或接收一个字节的数据。

USART通信支持多种数据位宽,如8位、9位等。

一个字节的数据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3. 通信协议:USART同步通信需要一种规定的通信协议,以确保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数据传输正确可靠。

SPI总线规范

SPI总线规范

SPI总线规范SPI是英文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串行外围设备接口,SPI是Motorola公司推出的一种同步串行通讯方式,是一种三线同步总线,因其硬件功能很强,与SPI有关的软件就相当简单,使CPU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其他事务。

SPI概述SPI:高速同步串行口。

3~4线接口,收发独立、可同步进行.SPI,是英语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的缩写,顾名思义就是串行外围设备接口。

是Motorola首先在其MC68HCXX系列处理器上定义的。

PI接口主要应用在EEPROM,FLASH,实时时钟,AD转换器,还有数字信号处理器和数字信号解码器之间。

SPI,是一种高速的,全双工,同步的通信总线并且在芯片的管脚上只占用四根线,节约了芯片的管脚,同时为PCB的布局上节省空间,提供方便,正是出于这种简单易用的特性,现在越来越多的芯片集成了这种通信协议,比如AT91RM9200.SPI总线系统是一种同步串行外设接口,它可以使MCU与各种外围设备以串行方式进行通信以交换信息。

外围设置FLASHRAM、网络控制器、LCD 显示驱动器、A/D转换器和MCU等。

SPI总线系统可直接与各个厂家生产的多种标准外围器件直接接口,该接口一般使用4条线:串行时钟线(SCK)、主机输入/从机输出数据线MISO、主机输出/从机输入数据线MOSI和低电平有效的从机选择线SS(有的SPI接口芯片带有中断信号线INT或INT、有的SP 接口芯片没有主机输出/从机输入数据线MOSI)。

SPI的通信原理很简单,它以主从方式工作,这种模式通常有一个主设备和一个或多个从设备,需要至少4根线,事实上3根也可以(单向传输时)也是所有基于SPI的设备共有的,它们是SDI(数据输入),SDO(数据输出)SCK(时钟),CS(片选)。

(1)SDO–主设备数据输出,从设备数据输入(2)SDI–主设备数据输入,从设备数据输出(3)SCLK–时钟信号,由主设备产生(4)CS–从设备使能信号,由主设备控制其中CS是控制芯片是否被选中的,也就是说只有片选信号为预先规定的使能信号时(高电位或低电位),对此芯片的操作才有效。

串行通信实验原理

串行通信实验原理

串行通信实验原理序串行通信技术是一种基本的数字通信技术,它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的数字通信系统中。

与并行通信相比,串行通信在处理速度高、传输距离远、信号线使用少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在现代计算机内部以及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中应用广泛。

串行通信实验是理解串行通信原理和掌握串行通信应用的基本途径之一。

本文将介绍串行通信实验的原理、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读者在学习串行通信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实验原理1.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串行通信是一种数据传输的方式,数据信号按照一个比特一个比特地顺序传输,每个比特之间通过同步信号进行分隔。

与之相对应的是并行通信,其数据信号在多根信号线上并行传输。

串行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速度快、线路简单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字通信系统中。

2.串行通信的实现串行通信的实现需要用到一些重要的电路,包括移位寄存器、同步信号发生器等。

移位寄存器用于将数据按照顺序存入、读出,并进行位移操作;同步信号发生器则用于发生用于分隔数据的同步信号,使得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序保持一致。

三、实验步骤本实验以ASM51单片机为例,演示了串行通信的应用过程。

1.硬件连接将示波器的通道1连接到P1.0引脚上,通道2连接到P3.0引脚上,波形分别对应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

2.编写程序编写程序,对串行通信的数据发送、接收、位移等进行设置和控制,具体实现过程如下:(1) 设置移位寄存器,将需要发送的数据从高位开始存入。

(2) 设置同步信号发生器,发生用于分隔数据的同步信号。

(3) 控制寄存器进行位移操作,将数据按照顺序读出并发送。

(4) 在接收方,需要通过串行口中断方式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判断和处理。

3.实验操作按照编写的程序对硬件进行操作,发送一些测试数据,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以及数据是否正确接收和处理。

四、实验注意事项1.串行通信实验需要耐心和细心,对硬件和程序进行仔细的连接和设置。

2.在传输数据时,需要保证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序保持一致,否则可能会导致数据发送失败或者数据接收错误,因此需要认真设置同步信号发生器。

简述并行通信、串行通信、同步通信、异步通信、单工、双工、半双工的概念

简述并行通信、串行通信、同步通信、异步通信、单工、双工、半双工的概念

简述并行通信、串行通信、同步通信、异步通信、单工、
双工、半双工的概念
并行通信:
并行通信是指在意义上,在某一时刻内,多个信号共同在线上传播的通信方式,也就是将多个信号同时传输。

串行通信:
串行通信指用一条线的同步调制方式进行通信,将一位一位地传送信号,传输的信号常量用时间的顺序来编码,编码过程按比特串的形式完成,理论上可以传输不同类型的传输数据。

同步通信:
同步通信是指在通信动作前,双方进行信号同步,挥手确认等动作,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连接和同步,在同一时刻建立起通信的通信方式。

异步通信:
异步通信是指发送和接收信息时,双方传输速度不必完全相同,接收一定的信息缓冲并定时发送。

单工:
单工是单个方向传输数据的方式,可以是发送端或接收端只能传输信息,而不能双向传输,也就是在单工方式下,一端只能发送,另一端只能接收,无法进行反向传输。

双工:
双工模式又被称为全双工,即支持双向同时传输数据的模式,
也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双向传输,发送端可以发送信息,接收端可以接收信息,而且可以随时进行反向传输。

半双工:
半双工模式也称作半全双工,在半双工模式里,两台电脑之间不能同时进行传输,只能一台传输,另一台只能接收,此时如果想要发送方和接收方相互改变,就需要事先建立一个同步的机制,以确定发送方和接收方谁先发送、谁后接收。

双机串行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双机串行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双机串行通信的设计与实现一、设计要求1.单机自发自收串行通信。

接收键入字符,从8251A的发送端发送,与同一个8251A的接收端接收,然后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2.双机串行通信,在一台PC机键入字符,从8251A的发送端发送给另一台PC机,另一台PC机的8251A的接收端接收,然后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二、所用设备IBM-PC机两台(串行通信接口8251A两片,串行发送器MC1488和串行接收器MC1489各两片,定时器/计数器8253,终端控制器8259等),串口线一根串行直连电缆用于两台台电脑通过串行口直接相连,电缆两端的插头都是9 针的母插头:三、硬件方案1.设计思想计算机传输数据有并行和串行两种模式。

在并行数据传输方式中,使用8条或更多的导线来传送数据,虽然并行传送方式的速度很快,但由于信号的衰减或失真等原因,并行传输的距离不能太长,在串行通信方式中,通信接口每次由CPU得到8位的数据,然后串行的通过一条线路,每次发送一位将该数据放送出去。

串行通信采用两种方式:同步方式和异步方式。

同步传输数据时,一次传送一个字节,而异步传输数据是一次传送一个数据块。

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非常通用设备串行通信的协议。

大多数计算机包含两个基于RS232的串口。

串口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

尽管比按字节(byte)的并行通信慢,但是串口可以在使用一根线发送数据的同时用另一根线接收数据。

典型地,串口用于ASCII码字符的传输。

通信使用3根线完成:(1)地线,(2)发送,(3)接收。

由于串口通信是异步的,端口能够在一根线上发送数据同时在另一根线上接收数据。

其他线用于握手,但是不是必须的。

串口通信最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

对于两个进行通行的端口,这些参数必须匹配:RS-232(ANSI/EIA-232标准)是IBM-PC及其兼容机上的串行连接标准。

可用于许多用途,比如连接鼠标、打印机或者Modem,同时也可以接工业仪器仪表。

串行同步,异步接口

串行同步,异步接口

串行同步/异步接口SPI: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接口设备间通信的同步串行接口,常用于嵌入式系统中芯片间的通信。

SPI采用主从结构,主设备控制时钟信号来发送和接收数据,从设备根据时钟信号进行发送和接收。

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接口是基于一种同步串行传输的通信协议,用于连接集成电路芯片。

这个接口中,每个设备都有唯一的地址,此接口采用双线结构,一根时钟信号,一根数据传输。

USB Universal serial bus: 接口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的通信接口。

USB采用四线制,其中两根线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一根用于时钟,一根用于供电。

UART是一种串行异步接口,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transmitter, 用于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

接口采用两线制,一根发送数据,一根接收数据。

RS232 Recommend standard 232, 通用的串行异步接口标准,用于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接口采用双线制,其中一个发送数据,另一个接收数据。

在传送数据时,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需要通过特定的数据格式和控制信号进行同步。

串行光纤接口是通过光纤传输数据的接口,具有高速,长距离传输的特点,常见的有Fiber Channel 和Gigabit ethernet。

XFI 和SFI 都是高速串行接口,但是物理层和电气特性不同。

XFI接口是10G 以太网物理层接口,而SFI 接口是SONET/SDH 物理层接口。

此外,XFI接口使用的单模光纤,SFI使用的是多模光纤。

Fiber channel 是一种高速,可靠的串行光纤接口,用于连接存储设备和计算机等设备。

采用光纤传输,具有高宽带,低延迟,长距离传输等特点,适用于数据中心等高性能计算场景。

Gigabit ethernet 是一种高速局域网接口,采用光纤传输,具有高速可靠,低延迟的特点。

SSI通信协议

SSI通信协议

SSI通信协议SSI通讯协议为缩写,其全称为同步串行接口( Synchronous Serial interface )。

SSI通讯的帧格式如图1所示,数据传输采用同步方式,在空闲阶段不发生数据传输的时候时钟和数据都保持高电位,在第一个脉冲的下降沿触发编码器载入发送数据,然后每一个时钟脉冲的上升沿编码器送出数据,数据的高位在前,低位在后,当传送完所有的位数以后时钟回到高电平,数据也对应回到高电平.图中有几个参数定义如下:T为时钟的脉冲频率,介为数据传输间隔. Tm为单稳触发时间.N为为传输位数.传输的位数可以是任意的,但实际使用中单圈编码器采用13位,多圈采用25位.对于从方编码器而言是无法事先知道主方发送的时钟脉冲个数的,因而无法确定帧的起始位和停止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采用高电位保持一段的时间内没有变化作为帧结束标志.Tm单稳时间就是指这个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一个单稳(软件或者硬件),把时钟输人作为单稳的输入,通过单稳输出控制SSI的数据输出状态:单稳一旦置位,SSI的输出状态就要回到初始状态,准备开始下一个数据的循环过程。

BISS通信协议BiSS通信协议是一种全双工同步串行总线通信协议,专门为满足实时、双向、高速的传感器通信而设计,在硬件上兼容工业标准SSI(同步串行接口协议)总线协议。

其典型应用是在运动控制领域实现伺服驱动器与编码器通信。

BiSS由德国IC-HAUS公司开发,现已成为传感器通信协议的国际化标准。

BiSS通信协议目前的版本是BISS-C。

关键技术特征:1、二线串行同步数据总线,采用RS422接口,波特率达到10Mbit/s;采用LVDS接口,波特率>10Mbit/s,这反映了BiSS有高的响应速度;2、通信效率高,每10uS传输超过64个比特,有效负载率大于80%。

这反映出BiSS能承载高分辨率编码器数据;3、线路时分复用,包括每个通信周期传输一帧的数据通信信道和传输一个帧位的寄存器通信信道。

基于VHDL的串行同步通信电路设计

基于VHDL的串行同步通信电路设计

r c i i gcr ut n i es q e c i lto e ev n ic i a d t e u n esmu ain. m
Ke wo d : y r s VHDL; n h o o sc mm u i a i n Ti e s q e e smu a i n Sy c r n u o n c t ; m e u nc i l to o
Abt c:T e crut ein f sr ls n ho o s o sat h i i r c d s o ei y c rn u c mmu iain ae o VHD n ld s e in f eil g a nc t b sd n o L icu e d sg o sr a
发 送 电路及 时序 仿真 的设 计 ,后 者 则 由波特 率 发生 器和 采 样 时钟 的设 计 、接 收 电路 的设 计及 时序仿 真 组 戍 关键 词 :V HDL 同步 通信 ; 时序仿 真 ;
中图分 类号 :T 3 30 P 9 .3 文献 标 识码 :A
Cic i De i n o e i l y c r n u mm u i a i n Ba e n VHDL r u t sg fS ra n h o o sCo S n c t s do o

致 。位 同步 是 实现 收 发 双 方 的码 元 同 步 , 由数 据
从抽象到具体级别硬件 的工业标准语言 ,它支持硬 件 的设计 、验证 、综 合和 测试 ,以及硬件 设计数据 的交 换 、维 护 、修 改和 硬 件 的 实 现 。具 有 捕述 能 力 强 、生 命 周 期 长 、支 持 大 规 模 设 计 的分 解 和 已有 设
O. . t ma i n I Au o t o 2 0 , o . 5 No 2 0 6 V 12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片机系统,就是应用单片机作为核心,为围增设一些辅助电路,能够完成一定功能的系统。

人们已越来越多地采用单片机来对一些工业控制系统中如温度、流量和压力等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

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当传输距离小于1.5m时主要采用TTL电平传输;当传输距离在1.5-15m之间时,可以采用RS-232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当传输距离大于15m而小于1.5km 时,可以采用RS-485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软件用Keil8051编译器,它提供了集成开发环境,包括C编译器、宏汇编、连接器、库管理和仿真调试器。

利用Keil C uVision编写的程序可直接调用编译器编译,连接后可直接运行。

从而完成51单片机与单片机的串口通信。

关键词:单片机串行通信数据传输前言 (1)第一章:基本原理 (2)第二章系统分析 (3)2.1单片机 (3)2.2AT89C51单片机 (3)2.3MAX232单片机 (4)2.4串口通信 (5)2.5单片机间接口硬件连接 (7)第三章系统设计及调试 (9)3.1Keil uVision4软件介绍 (9)3.2Proteus简介 (10)3.351单片机中断 (10)3.3.1中断的概念 (10)3.451单片机定时/计数器0,1 (11)3.6硬件设计 (11)3.7软件设计 (12)3.8调试电路图 (14)设计总结 (16)前言随着网络技术的研究开发,网络技术已经成为计算机应用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这一切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则是数据传输接口.计算机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送可以采用串行通讯和并行通讯二种方式。

在串行通讯时,要求通讯双方都采用一个标准接口,使不同的设备可以方便地连接起来进行通讯。

RS-232-C接口(又称EIA RS-232-C)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串行通讯接口。

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单片微型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越来越多地采用单片机来对一些工业控制系统中如温度、流量和压力等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

单片机则具有快速及灵活的控制特点,通过单片机的RS-232串行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因此如何实现单片机之间的通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MCS单片机具有串行口,利用串行口实现数据通信。

根据单片机端口内部的结构特点,这些端口的端口线可以直接相连,从而使两个单片机之间并行通信不用另外的硬件电路设备。

设计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采用不同的并行连接方法。

由于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距离可能是近程的(几米之内),也可能是远程的(几百米甚至上千米),那么信息交换的方式可能采用并行通信,也可能采用串行通信;而一般的远程通信需采用串行通信方式。

现在单片机与单片机在结构、性能和经济上为实现远程串行通信特别是多机系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本次设计主要是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串行通行。

第一章:基本原理串口通讯,不但可以实现将单片机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端,而且也能实现计算机对单片机的控制。

由于其所需电缆线少,接线简单,所以在较远距离传输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口,即串行接收和发送缓冲器(SBUF),这两个在物理上独立的接收发送器,既可以接收数据也可以发送数据。

但接收缓冲器只能读出不能写入,而发送缓冲器则只能写入不能读出,它们的地址为99H。

这个通信口既可以用于网络通信,亦可实现串行异步通信,还可以构成同步移位寄存器使用。

如果在传行口的输入输出引脚上加上电平转换器,就可方便地构成标准的RS-232接口。

进行串行通讯时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计算机的串口是RS232电平的,而单片机的串口是TTL电平的,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电平转换电路,我们采用了专用芯片MAX232进行转换,虽然也可以用几个三极管进行模拟转换,但是还是用专用芯片更简单可靠。

本文在研究传统的单片机通信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AT89S51的多机通信系统。

初始时,1号单片机为主机。

主机通过串口向从单片机发送指定格式的数据,从单片机收数据并作出响应,主机通过液晶屏显示通信信息,从机通过LED显示通信状态。

主机通信结束即转为从机,其他单片机可置为主机,获得总线控制权。

1号单片机通过矩阵键盘控制通信过程与显示,2号单片机通过独立按键控制通信状态与主从机切换。

在此通信系统中,各个单片机具有平等的权限。

仅在初始时,1号单片机被默认置为主机,若不需使2号单片机变成主机,则此通信系统可以作为主从式通信系统。

任何时刻,系统只有一片单片机作为主机,其他均为从机。

主机发送的信息可以传送到指定从机,各从机之间也不能直接通信。

主机发起通信,从机接收到自己的单片机号后,开始与主机通信。

第二章系统分析2.1单片机2.1.1单片机定义单片机微型计算机是微型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颇具生命力的机种。

单片机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特别适用于控制领域,故又称为微控制器。

通常,单片机由单块集成电路芯片构成,内部包含有计算机的基本功能部件: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I/O接口电路等。

因此,单片机只需要和适当的软件及外部设备相结合,便可成为一个单片机控制系统。

单片机经过1、2、3、3代的发展,目前单片机正朝着高性能和多品种方向发展,它们的CPU功能在增强,内部资源在增多,引角的多功能化,以及低电压底功耗。

2.1.2单片机的特点单片机主要有如下特点:1.有优异的性能价格比。

2.集成度高、体积小、有很高的可靠性。

单片机把各功能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内部采用总线结构,减少了各芯片之间的连线,大大提高了单片机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另外,其体积小,对于强磁场环境易于采取屏蔽措施,适合在恶劣环境下工作。

3.制功能强。

为了满足工业控制的要求,一般单片机的指令系统中均有极丰富的转移指令、I/O口的逻辑操作以及位处理功能。

单片机的逻辑控制功能及运行速度均高于同一档次的微机。

4.低功耗、低电压,便于生产便携式产品。

5.外部总线增加了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及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等串行总线方式,进一步缩小了体积,简化了结构。

6.单片机的系统扩展和系统配置较典型、规范,容易构成各种规模的应用系统。

2.2AT89C51单片机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存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la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

AT89C2051是一种带2K字节闪存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单片机。

单片机的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可以反复擦除1000次。

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

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 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AT89C51是它的一种精简版本。

AT89C单片机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

2.3MAX232单片机2.3.1MAX232定义MAX232芯片是美信公司专门为电脑的RS-232标准串口设计的单电源电平转换芯片,由于标准规定,RS232的电平采用±12V,与89C51单片机串行口的TTL电平不一致。

因此,采用集成电平转换芯片MAX232进行电平转换成+5v单电源供电,方能实现电压一致性驱动电路。

该器件符合TIA/EIA-232-F标准,每一个接收器将TIA/EIA-232-F电平转换成5-V TTL/CMOS电平。

每一个发送器将TTL/CMOS电平转换成TIA/EIA-232-F电平。

2.3.2主要特点:1、符合所有的RS-232技术标准2、只需要单一+5V电源供电3、片载电荷泵具有升压、电压极性反转能力,能够产生+10V和-10V电压V+、V-4、功耗低,典型供电电流5mA5、内部集成2个RS-232驱动器6、内部集成两个RS-232接收器2.3.3RS232串口标准:串行通信接口标准经过使用和发展,目前已经有多种;但都是在RS232标准的基础上经过改进而形成的。

RS-232标准最初是由美国EIA和BELL公司一起开发并于1969年公布的通信进议,而至1997年,远程工业协会(TIA)又发布了最新的一个版本,命名为TIA/EIA-232-F。

而ITF(国际电信联盟)和CCITT(国际电话与电报顾问委员会)发布了一个类似的标准——V.28。

这些标准都对串行通信接口的有关问题,如信号线功能、电器特性都作了明确规定。

由于通信设备厂商都生产与RS-232C制式兼容的通信设备,因此,它作为一种标准,目前已在微机通信接口中广泛采用,不仅被内置于每一台计算机,同时也被内置于从微控制器到主机的多种类型的计算机及其相连接的设备;也就是常说的RS232端口。

PC机的RS232端口与一般单片机上的UART接口从数据收发的时序上看,是一样的协议,不同的是两者用以表达逻辑“1”和“0”的规定是不一样的,即电平是不兼容的。

RS232端口用正负电压来表示逻辑状态,与TTL(单片机的UART接口电平)以高低电平表示逻辑状态的规定是不同的。

因此,为了能够同计算机接口和终端的TTL器件连接,必需进行电平和逻辑关系的变换。

实现这种变换的方法可用分立元件,也可用集成电路芯片。

MAX232芯片就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电平转换器件,它可以实现TTL到EIA双向电平转换;该芯片支持两路串行异步通讯,RIN1为第一路输入,ROUT1为第一路输出;RIN2为第二路输入管脚,ROUT2为第二路输出。

2.4串口通信2.4.1单片机的串行接口的数据传输方式1、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称为通讯。

基本的通讯方式有并行通讯和串行通讯两种。

并行通信:一条信息的各位数据被同时传送的通讯方式称为并行通信。

并行通讯的特点是:各数据位同时传送,传送速度快、效率高,但有多少数据位就需多少根数据线,因此传送成本高,且只适用于近距离(相距数米)的通讯。

串行通信:一条信息的各位数据被逐位按顺序传送的通讯方式称为串行通讯。

串行通讯的特点是:数据按位顺序传送,最少仅需一根传输线即可完成,成本低但传送速度慢。

串行通讯的距离可以从几米到几千米。

2、根据信息的传送方向,串行通信可以进一步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

单工通信:信息只能单向传送为单工;半双工通信:信息能双向传送但不能同时双向传送称为半双工;全双工通信:信息能够同时双向传送则称为全双工。

3、串行通信又分为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两种方式。

在单片机中,主要使用异步通信方式。

异步通信:在异步通信中,数据是一帧一帧(包含一个字符代码或一字节数据)传送的,即异步串行通信一次传送一个完整字符.它用一个起始位表示字符的开始,用停止位表示字符的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