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盛一时的隋朝

合集下载

历史七下第1-3单元复习重点(有答案)

历史七下第1-3单元复习重点(有答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人:隋炀帝。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第2课“贞观之治”★二、“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史称“贞观之治”。

三、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也称“贞观遗风”)。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为治”: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商业区。

第4课科举制度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这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1、唐朝科举制度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和同为一家”由于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以被尊奉为“天可汗”与吐蕃的关系:1、吐蕃的概况: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生活在今天青藏高原一带。

2、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了松赞干布。

3、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嫁给了尺带珠丹。

后来吐蕃赞普上书: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中国人被称为唐人:说明唐朝的强盛和对外国影响大。

★唐与日本的关系:1、隋唐时,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唐朝时期,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主持修筑了唐昭提寺。

3、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1)仿唐制度;2)创制文字;3)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保留了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第7、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科学技术1、建筑: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强盛的隋唐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定都长安。

他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朝消灭江南的陈朝,统一了南北方。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个世纪的分裂局面,为后来唐朝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繁荣——“开皇之治”:人物隋文帝措施隋文帝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

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在地方,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将地方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表现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疆域辽阔,史称“开皇之治”2.科举制的创立(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出身门第,普遍士人虽有真才实学却常入仕无门。

(2)创立:①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

②隋炀帝:增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3)含义:科举制是一种通过考试和差额选拔人才的制度。

(4)影响:①它打破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通过比较公平的考试,保证了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②使普通士人有机会凭才能入仕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国家统一。

③士人读书的风气更加盛行,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各地在文化上和心理上的认同。

3.大运河的开凿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地区的统治开通605-610年,隋炀帝征发数百万劳力,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运河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达余杭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作用①积极: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②消极:致使劳役征发过急过重,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4.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了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害,隋朝名存实亡。

5.问题探究:隋朝与秦朝一样,都是“二世而亡”,那么它们灭亡的原因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这两个短命的政权又起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呢?(1)原因:相同原因:秦、隋两朝都实行了暴政,秦、隋两朝都因暴政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并走向灭亡。

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复习

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复习
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重本抑末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西方殖民者侵略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繁盛一时的隋朝(581-618) 繁荣与开 放的唐朝(618-907):581年,杨坚 (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 隋灭陈,统一全国。
16.中国古代文化之戏剧:元曲关汉卿《窦娥 冤》。明朝汤显祖《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 情故事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清朝(19世 纪中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形成一个新的 剧种――京剧。 北宋司马光编写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 治通鉴》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两书 都记载了从战国到汉武帝时期历史。
隋唐时期世界艺术宝库今甘肃敦煌莫高窟有 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珍贵的佛经和文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全国统治,隋炀 帝开凿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 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熟记P4,隋运 河图)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 经济的交流。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 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元 朝南粮北运(元开大运河的原因为了便利 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 了两段运河,会通河(山东东平到临清) 通惠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 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15.中国古代文化之诗词唐“诗仙”李白 性格豪放,《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 都是无与伦比的绝唱;“诗圣”杜甫生活 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被后人称 为“诗史”,代表作 “三吏”“三别”; 白居易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提倡诗 歌要多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他 的《秦中吟》《新乐府》讽喻社会,同情 人民。北宋豪放派词人苏轼名作有《念奴 娇· 赤壁怀古》,南宋“豪放派”词人辛 弃疾,他的代表作是《破阵子· 醉里挑灯 看剑》;宋朝“婉约派”著名的女词人是

七下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单元隋唐时期(581-907年)特点:繁荣与开放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

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他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的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时间:605—610年隋炀帝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杭州),北达涿郡(北京),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4、评价:积极: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消极:加重了人民负担,加速了隋朝灭亡。

5.现在运河的价值:济宁以南还可航运,修建南水北调工程。

四、隋朝灭亡:二世而亡,共37年(581—618)隋炀帝暴政,引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扬州)被杀,隋朝灭亡五、隋朝在历史上的贡献:统一全国;创立科举制;开凿大运河。

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措施:1、吸取隋亡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隋为鉴,以民为本)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经济措施3、注意“戒奢从简”;4、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政治措施5、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房谋杜断”___________、最有名的谏臣______)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大运河的开通:(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贞观之治”1.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开元盛世”1.唐朝的社会经济:(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开展消费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开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 加强南北交通② 稳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___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1、注重总结历史经历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开展消费,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省;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拟清明,经济开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那么天武那么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历史上称武那么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 (2)重视吏治 (3)崇尚节省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农耕技术的开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消费的开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良: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1)丝织业(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二、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时机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开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开展。

第5课“和同为一家“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吐蕃的风俗习惯①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

②消费: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

③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

人教版七下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人教版

人教版七下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人教版

余杭
隋朝大运河
涿郡(今北京 涿郡 今北京) 今北京 海河 永济渠
通济渠 黄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阳 邗沟 淮河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余杭 今杭州) 今杭州 长江 钱塘江
大运河
一条贯通南 北的大动脉
三点 四段 五河
1、隋朝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历史地 、 位,类似于哪一朝代 A、西周 、 C、西汉 、 B、秦朝 、 D、西晋 、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课
一、隋朝的建立
北朝
隋朝
(北周) 北周)
(581年 杨坚 长安)
南朝
南朝
(陈)
(陈)
隋朝
(589年)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北朝
东魏 蜀 三 魏 国 吴 晋 南方: 南方 东晋 宋 齐 梁 西 十六国 北方: 北方 并存 北魏 鲜卑族) (鲜卑族 西魏
北齐 581 北周 隋 陈 589
尽道隋亡为此河,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尽千里赖通波。 至尽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皮日休 汴河通淮利最多, 汴河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芳 李敬芳
总的来说是好事。 总的来说是好事。大运河开通后成为 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 南北交通大动脉, 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 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 使了民力, 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 役负担。 役负担。
3、“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想一 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 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繁盛一时,二世而亡)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被部将在扬州杀死。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隋文帝在位时期,历史称为“开皇之治”1、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

2、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人口大幅增长。

3、粮食、布匹储备充足。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意义、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四.问题探究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答: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几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凿?答:大运河的开凿既有它的积极作用,又有它的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①沟通了南北交通。

②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

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消极作用:由于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十分严重,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隋朝大运河地图识别: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

4.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1、主要内容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大运河开通的情况 3.评价
《汴水直进船》
汴河通淮利最多,
《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取尽膏脂是此河。
知识点回顾
一.南北重归统一 1.建立 581年 杨坚 长安 2.隋朝统一 589年 二.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
全国的统治
涿郡
北京
通 济

余杭
杭州
问题1 隋朝大运河是由谁、在什么时间开通的?全长多少千米?
隋炀帝 从605年起 全长2000多公里 问题2 隋朝大运河的南北端点和中心分别在哪里? 北达涿郡 以洛阳为中心 南至余杭 问题3 隋朝大运河由北到南由几段运河构成?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问题4 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连接了哪五大河流?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和钱塘江 问题5 隋朝大运河沟通了我国哪两大地域? 南方和北方
繁盛一时
的隋朝
隋朝统一前的南北局势
统一后的隋朝疆域
隋初
人口 垦田 粮仓 三千多万 人 一千九百 多万顷 长安太仓
隋盛时
四千六百 多万人 五千五百 多万顷
结论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洛阳含嘉 仓;洛口 仓
隋炀海 无同类”。相传扬州蕃厘观有琼花,隋炀帝慕其名,特赴扬 州观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