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及其内涵是什么
科学精神及其内涵是什么我国最早论及“科学精神”的学者是任鸿隽先生。
1916年,他在“科学精神论”一文中明确指出:“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
”著名物候学家竺可桢在1941年所撰“科学之方法与精神”一文中提出了三种科学态度:一是不盲从,不附合,依理智为归,如遇横逆之境遇,则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二是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三是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毫不苟且。
1996年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在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上对科学精神的内涵又作了进一步的扩展:平等和民主,反对专断和垄断;既要创新,又要在继承中求发展;团队精神;求实和怀疑精神。
2011年,杜祥琬院士在南开大学面向青年学生作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报告时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使命在于追求真理、造福人类,这也正是科学精神的真谛;由科学精神派生的科学的理性精神,要求科技工作者以有利于社会为原则约束自己的行为;由科学精神派生的科学的实证精神,要求科学研究必须以唯真求实为原则,经得起实践检验,由科学精神自然导出了一系列的科学道德行为准则。
在国外关于“科学精神”的研究中,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Robert Merton)的论述最为系统。
1942年,默顿在“科学的规范结构”一文中提出,科学的精神气质(ethos)是指约束科学家的有情感色调的价值和规范综合体,科技共同体理想化的行为规范概括为普遍性、公有性、祛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性,通过被科学家内化形成科学良知。
尽管科学的精神特质并没有被明文规定,但他可以从体现科学家的偏好、从无数讨论科学精神的著述和从他们对违反精神特质的义愤的道德共识中找到。
1[1]美国著名生物学家莱科维茨(Robert Lefkowitz)在“科学精神”一文中指出,真正的科学精神尤其体现在激情(enthusiasm)、创造性和诚信三个方面。
1[2]概括起来,国内外学者较为认同的观点是,科学精神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贯穿于科研活动全过程的共同信念、价值、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的培养演讲稿
科学精神的培养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是指一种追求真理、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精神。
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培养
和坚守的品质。
首先,培养科学精神意味着我们要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正是
因为人类的好奇心,才有了无数的发现和创新。
无论是牛顿的苹果,还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是源于科学家们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勇于问问题,不断
追寻真理。
其次,培养科学精神也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学会辨别真假,理性思考,不盲
从不理性。
只有通过批判性思维,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接受科学
的真理,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被谣言和偏见所左右。
最后,培养科学精神也需要我们勇于创新和勇于接受失败。
科
学家们的成功往往伴随着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正是因为他们不怕
失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勇于创新,不
断尝试,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将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只有培养
了科学精神,我们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让我们共同
努力,培养科学精神,让它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坚定信念,让它成
为我们追求真理的动力,让它成为我们不断进步的源泉。
谢谢大家!。
【心得体会】求真——什么是科学精神
求真——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精神是一种人类获取最靠谱知识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观察、思考然后提出假设。
此假设必须要包含至少一个可以被验证的预言,如果这个预言通过了严格的验证那么这个假设就可以上升为一种科学理论。
如果没通过验证,这个假设就会被推翻或者要求重新修正,直至可以被验证为止。
有时候验证工作的工作量都远多于作出成果的工作量了,越是是这样严谨,最后所获得的知识就越可靠,科学大厦的根基就越牢。
展开来说呢科学精神还有三个层次的理解。
第一层,求真知识。
知识是一般人都有的,乃至连动物都有。
科学所要给我们的,就争一个“真”字。
一般人对于自己所认识的事物,很容易便信以为真,但只要用科学精神研究下来,越研究越觉求真之难。
我们想对于一件事物的性质有所了解是非常困难的。
需要我们多角度多维度的去研究,种种分析研究结果,才把这件事物的属性大略研究出来,从许多相类似容易混杂的个体中,发现每个个体的特征。
将许多同有这种特征的事物,归成一类,许多类归成一部,许多部归成一组,这就是综合研究的结果,他看重的是从许多各自分离的个体中,发现出它们相互间的普遍性。
只有这样,你才可以开口说“某件事物的性质是怎么样”。
第二层,系统的求真知识。
知识不但是求知道一件一件事物便了,还要知道事物之间的关系,否则零头断片的知识全没有用处。
科学家们以证据和事实为基础,逐层逐层看出它们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种种含有必然性或含有极强关联性,就像用许多结实麻绳组织成一张网,这网愈织愈大,渐渐地涵盖到这一组织的全部,逐步形成一套科学的系统的研究方法。
第三层,通过科学方法获取的知识,是可积累的。
科学知识能由一人传给多人,一代的知识能传给次代。
我费了很大的工夫得一种新知识,把它传给他人,其他人费比较小的力气就学会我所掌握知识的全部或一部份,节省出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去寻求新的知识。
如此教学相长,递相传授,知识体系,自然一日一日的扩大。
今天的中国,科学精神依然只是旷野中的一个小火苗,一阵不大的风就能把它熄灭。
科学精神的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重要的主题——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是科技创新的灵魂。
在此,我愿与大家分享我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一种严谨求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它要求我们在面对未知领域时,不迷信权威,不盲目跟风,而是以事实为依据,以逻辑为纽带,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寻真理。
科学精神还体现在对知识的尊重、对科学的敬畏,以及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科学精神更是我们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一、科学精神是科技创新的源泉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
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备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
而科学精神正是科技创新的源泉。
科学家们秉持着科学精神,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科学的本质是探索未知,追求真理。
”正是这种探索精神,推动着人类科技的飞速发展。
二、科学精神是民族复兴的支柱一个民族的复兴,离不开科技创新。
而科技创新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
我国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科技成就,如四大发明。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国古代科学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科学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科学精神是个人成长的基石科学精神不仅对国家、民族有着重要意义,对个人成长同样至关重要。
一个人只有具备科学精神,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进取,追求卓越。
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迅速,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而科学精神正是这种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动力源泉。
总之,科学精神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是我们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
让我们携手共进,传承和发扬科学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科学精神作文模板范文
科学精神作文模板范文
科学精神是指人们在面对未知事物时,以客观、理性、严谨的态度进行探索和研究的精神。
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精神品质,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严谨求真、合作共赢。
首先,科学精神要求人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问题。
在面对未知事物时,我们不能凭主观臆断或片面观点下结论,而是要通过科学实验、观察和研究,从客观事实出发,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科学精神要求人们勇于创新。
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尝试,勇于挑战传统观念和方法,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思路。
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再次,科学精神要求人们严谨求真。
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逻辑思维,严谨地进行实验和验证,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科学研究的可信度和科学成果的有效性。
最后,科学精神要求人们合作共赢。
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面对全球性的挑战和问题,共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只有通过合作共赢,才能更好地解决全球性的问题,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造福人类。
总之,科学精神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精神品质,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们要以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严谨求真、合作共赢的态度,不断地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科学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
2.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结合中国目前的现状阐述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答:科学精神是按照严格的科学研究行为模式建立起来的人的内在心理素质的总和,指的是以物(外在对象)为尺度、追求真实、探索规律的心理特征。
包括有六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试验验证的求实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互助协作的合作精神、自主竞争的宽容精神和敬业牺牲的献身精神。
人文精神,即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和孕育而成的精神。
它主张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价值尊严,重视对人类处境的无限关怀。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两种产物或结晶,在人们认识世界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们就是我们观察世界的一双眼睛。
科学之眼与人文之眼都有自己的内在构造,正是这种内在构造的不同,形成了它们视野中世界图景的差别,以及科学方法科学观念与人文方法人文观念的差异。
如果说,观念引导方法,方法引导观察,观察建构起我们视野中的世界图景,那么精神则是统率这一切的灵魂,是比观念更为隐而不见但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认知活动的东西。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就是贯穿在科学探究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认识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追求真善美等崇高价值理想的角度有重大差别,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关注也明显不同。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有其各自内在的局限,其中任一单独方面都不可能完成构建完整的人类科学世界及人自身的使命。
只有两种精神相融合,对世界的把握才能更全面,实践活动才能更自觉。
在新的世纪,对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而言,既充满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不是指两者合二为一,不是要用一种精神去消解或统帅另一种精神,而是指人类在认识、协调和变革自然的科学技术活动中,或者是在探索人世、处理人世的人文社会活动中,都能够受到两种精神的指引而实现科学技术同人文社会的协调发展。
什么是科学精神论述弘扬科学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什么是科学精神论述弘扬科学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什么是科学精神,论述弘扬科学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意义科学精神的含义:科学精神使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
它激励着人们驱除愚昧,求实创新,并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无论是西方近代的文艺复兴,还是中国现代的五四运动,都充分展示了这种可贵的精神极其巨大作用。
在即将迈入21世纪之际,国人又发出了对科学精神的强烈呼唤。
当人们争相把科学精神奉为一种崇高之回时,却又不同程度地缺乏对科学精神的清晰认识和全面把握,从而缺乏对科学回精神追求的理性自觉。
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现代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对科学精神赋予了哪些新的内涵,科学精神的培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有何重要意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科学精神是与科学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科学既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各个领域事物的具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探索世界奥秘和追求真理的科学实践和认识活动。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科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科学精神、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科学认识的物质手段、科学成果等诸环节或方面。
科学精神不同于具体的科学知识,前者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观条件,以及凝结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
科学精神也不同于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前者属于更高层次的方法论原则或探求真理的精神境界。
科学精神是科学认识活动主体的内在的精神要素,它受制于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
换言之,人们在科学认识中所必需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由科学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内在联系决定的,是由探索和追求真理这一活动的性质决定的。
科学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1 追求认识的真理性,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是科学精神的首要特征追求真理,必须首先坚持认识的客观性。
这一特征与唯物主义精神是一致的。
英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曾经就把“要追求真理,要认识知识,更要信赖真理”看作是“人性中最高上的美德”。
什么事科学精神
从这些科学家和学者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虽然对科学精神内涵的看法不同,但是,大部分包括有这样几个基本内容:
一理性的怀疑
二求真求实
科学精神,是党、政府和学术界,经常谈论的话题,随着科普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科学精神应该是科普最重要的内容。但是,科学精神的定义和内涵到底是什么呢?2001年神的高层次学术研讨会。对科学精神的内涵,学者们进行了非常激烈地争论。
《科技导报》副主编蔡德诚先生认为,科学精神的内涵起码包括了6个方面:1.客观的依据;2.理性的怀疑;3.多元的思考;4.平权的争论;5.实践的检验;6.宽容的激励。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金吾仑教授认为,科学精神的内涵包括:1.求知求真求理,求知欲和好奇心;2.独立思考;3.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不怕失败,有理智和活跃的想象力;4.坚持真理,发扬不畏强暴的大无畏精神;5.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使研究成果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6.遵守学术规范,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别人的学术成果,不武断,不专横;7.戒除成见,对已有理论、事实提出有依据的怀疑和批评争论;8.提倡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9.无情的自我批评,切记自我陶醉;10.运用并创造适合个人研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追求真理
四民主、自由和开放性
五求证和检验的精神
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精神
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精神1、科学精神是怀疑精神科学的态度首先就是怀疑,它要求人们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追问它“究竟有什么根据”,打破沙锅问到底,而决不轻易相信。
科学史上传闻,牛顿看见苹果坠地这件很平常的事,却引起他的疑问:苹果为什么会坠地呢?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终于导致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所以,著名的科学方法论学者波普尔说:正是怀疑、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的历史就是通过怀疑,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历史。
应该指明,科学的怀疑精神,绝不是否定一切。
怀疑的目的在于:一是要从熟悉的现象进入未知的领域。
这是科学史上常有的事,如苹果坠地,导致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沸腾的水把壶盖提升,导致蒸汽机的发明。
二是去伪存真,把原来不正确的东西逐步纠正过来。
如原子模型从汤姆孙模型到卢瑟福模型,再到波尔模型,认识由不正确到正确,由不完善到完善。
辩证唯物主义正是总结了科学认识史,认为科学的怀疑精神,决不可与否定一切的绝对怀疑论等同。
绝对的怀疑论由于否定一切,什么都不相信,从而导致不可知论和诡辩,陷入主观主义;科学的怀疑精神则是辩证的否定,它不是否定一切,而是通过否定得到肯定的东西。
因而科学的怀疑精神虽然也认为,一切知识都是相对的,都值得怀疑。
但它不是主观的相对主义,而是客观的相对主义,即:“它不是在否定客观真理的意义上,而是在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真理接近的界限,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意义上,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
”(列宁)一部科学史就是科学通过它的怀疑精神,不断前进的历史;如果对什么事情都轻信盲从,如轻信盲从所谓的“世界末日”之类的荒诞不经之说,那就根本谈不上科学精神。
2、科学精神是求真精神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求真,是获得客观的、真实的知识,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追求真理。
什么是真理?真理是人的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因而,在求真问题上,首先必须承认两个前提:(1)认识对象是客观存在的。
对自然科学来说,它的认识对象是自然界,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强调指出,自然界是在我们之外的一个巨大的世界,这个世界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务实,我们的一切实践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务实,我们的一切实践求真务实,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精神,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勇于创新的理性精神。
分别系统地分为五个部分:批判怀疑精神、创造探索精神、实践探索精神、平权团队精神、奉献人文精神。
五大科学精神的核心精髓在袁隆平院士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们有幸,在我们的时代见证了一位光荣的行走在斩棘路上的行者——袁隆平,经过了大自然的酷热考验,经过了时间的年复一年的积累,甚至经过某些不知羞耻的国人的栽赃侮辱和谩骂,这位国家伟人,终是一心投于研究,最终使我们能幸运的看到一位行者的圆满成功。
这是新中国新时代所创造的条件,也是对行者本身最好的回馈。
袁隆平院士,用青春演绎了科学精神的内涵和要义,这种时代精神沉淀在他一生中一点一滴,一时一事。
身为当代中国新青年,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习大大的话要时刻在我们耳边萦绕,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能够肩负重任,应当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袁隆平院士用一生向我们阐述了一个很好的答案——传承科学精神。
批判和怀疑精神在苏联的李森科和泼莱热的否定孟德尔一摩尔根学派的遗传学新概念大背景下,袁隆平通过对李森科“无性杂交”理论的具体实践,发现其学说的致命漏洞,冒着被批判的危险坚持了孟德尔分离理论,从而奠定了杂交水稻培育的正确基调。
科学道路从来就是不平坦的,在杂交水稻的后续研究中,不育率低、制种产量低、杂交种子成本太高等问题接踵而至,袁隆平坚持以基本科学原理为基础,不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将“野败”培育成“不育系”,通过设计父本与母本分垄间种的栽培模式,将问题一一解决。
在强调自主创新的今天,袁隆平的成功是一大典例:“要说杂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
”唯有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坚持实践出真知,才有可能做到袁隆平院士这样:“只要能深入不懈地研究下去,我就可能成为第一个告诉世界这个秘密的人,让无数中国人免于饥饿!”。
简述科学精神的内涵
简述科学精神的内涵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一种人们对于科学的态度和理念的体现,是科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
科学精神包括追求真理、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实事求是、合作共赢等多个方面。
科学精神是推动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素质。
追求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科学家通过实验、观察、理论构建等方法,不断探索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家们在面对未知时,敢于发出质疑的声音,勇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以追求真理为己任。
科学精神鼓励人们不断追问和质疑,不满足于表面的现象,而是要挖掘事物的本质和深层次的规律。
独立思考的精神独立思考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家们在面对问题时,不盲从于权威的观点,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形成独立的见解。
独立思考需要科学家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够客观地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以及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批判思维的精神批判思维是科学精神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科学家在进行研究和实验时,不仅仅是收集数据和观察现象,更需要对这些数据和现象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分析。
批判思维要求科学家具备辨别信息的能力,避免被误导或受到偏见的影响。
批判思维能够帮助科学家发现问题的不足之处,促进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重要方面之一。
科学家们在研究和实验中,要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为个人利益、政治因素等外界干扰所左右。
实事求是不仅要求科学家对事实进行真实记录和描述,更要求科学家对研究结果进行公正客观地评估和解释。
合作共赢的精神合作共赢是科学精神的重要价值观。
科学研究往往需要集合多方专业知识和智慧,通过合作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科学家们之间相互协作、交流和分享信息,共同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
合作共赢的精神也体现在科学们与社会、企业等各个领域的紧密合作中,使科学成果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
综上所述,科学精神是一种推动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包括追求真理、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实事求是、合作共赢等多个方面。
科学精神是什么
科学精神是什么(浙大传统)竺可桢:王阳明先生与大学生的典范作者:竺可桢(1890-1974),著名教育家。
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多年。
本文是他在浙大西迁时的演讲词,原载于《浙江大学西迁纪实》,录自《浙大教育文选》。
本校以时局之影响,奉令西迁,自赣来桂,今日得在宜山正式开课,旧学生皆已到齐,新生人数骤增。
当此抗战形势日紧、前方牺牲惨重的今日,国家犹费巨款而维持若干大学,一般社会已有责备非难之声。
此虽由一般人不明高等教育作育培本之重,然我们反躬自省,正应借此种批评,以增进其责任的自觉,共作加倍的自策。
必如何而后能培植真正之学问技术,将来贡献国家,无负国家作育之至意,与社会期望之深厚,正是每一个大学生所应深省力行者。
而在今日艰苦流离之中,将欲增进自觉自奋,尤觉应回溯古来先哲志士之嘉言懿行、丰功伟绩,以资吾人之矜式。
因地思人,我觉得王阳明先生正是今日国难中大学生最好的典范。
阳明先生生于余姚(生明宪宗成化八年,卒世宗嘉靖七年,即西元1472~1528),在浙江本省讲学之外,其一生事业在江西、广西两省为最大,又谪居贵州两年,也去广西不远。
今日广西省的境域,多是先生遗惠所在之邦。
今浙大以时局影响三迁而入广西,正是蹑着先生的遗踪而来;这并不是偶然的事,我们正不应随便放过,而宜景慕前贤,接受他那艰危中立身报国的伟大精神。
以理学知名的学者,往往有他的应世的学识和彪炳的事功;他所讲的学问,又很多为无论科学专家或事业家所都应体验实行的。
真正的理学不但不迂阔,并且有许多话是切合人生实用的。
专家专其所学,果能再来诵习体会古人立身处世之微言大义,最是有益于为学与做人之道。
而阳明先生才高学博,无论在学问、道德、事业,与其负责报国的精神,都有崇高的造就;在此国家蒙难学府播迁之中,他那一段艰苦卓绝穷而益奋的精神,更是我们最好的典范。
我们在迁校以后,起居生活当然不能如平时的舒适,又因家人离散与经济的困难,心理上不免生一种不安的现象。
然这次民族战争是一个艰苦的长征,来日也许更要艰苦,我们不能不作更耐苦的准备。
科学精神 评价
科学精神评价
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客观真理、理性探索、实验验证、团队协作、开放交流的精神。
以下是对科学精神的评价:
1.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驱动力之一。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发展,
人类不断拓展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认知,推动了技术的革新和社会的进步。
2.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科学精神不仅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也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
量。
例如,医疗技术、交通工具、通讯手段等方面的科技进步,都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福祉。
3.培养批判性思维:科学精神强调批判性思维,不盲从权威和传统。
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
我们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4.促进跨学科合作:科学精神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打破了学科壁垒。
这种跨
学科的合作有助于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推动科研成果更快更好地转化为实际应用。
5.激发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强调创新和突破,鼓励科学家不断探索未知领域。
这种精神激
发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总之,科学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它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培养了批判性思维、促进了跨学科合作、激发了创新精神。
我们应该积极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什么是科学精神
什么是科学精神一、科学与科学精神△我们通常说,某某人做事“不科学”。
这种说法里的“科学”指的就是科学精神吗?口这恐怕只是在说,他做事情不尊重科学规律,或者说他在蛮干。
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们今天要讲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讲什么是科学精神前,我们应该先讲讲什么是科学。
△在我的印象里,科学就是学问,就是一本本的书,比如“物理学” “化学” “数学原理”什么的。
□科学这个词按照它最早的拉丁文的意思就是知识,是普遍适用的、系统化的知识。
也可以说是我们常看到的各种教科书。
但科学不仅仅是这些。
科学还应包括科学家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
也就是,科学不光是静态的知识积累,也是人的动态活动一一探索真理的活动。
除了这两部分,科学还要包括科学的方法。
这也是科学中比较核心的东西。
科学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比较规范的方法,你只有采用这种方法去做,才是科学。
不然,你就是伪科学了。
比如你说你发现了什么东西,但你的实验不可重复,别人在同样条件下做就没这个结果,那你也就不叫科学了。
△我们现在知道:科学由三个部分组成:理论(知识);(科学家的)活动;方法。
那么科学与科学精神是什么关系呢?□在科学的这三个部分中,有一种本质的贯穿其中的东西,也是灵魂的东西,那就是科学的理性,也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科学的精神。
二、科学精神的四个方面口科学精神的第一个方面,就是探索求知。
说得通俗点,就是人的好奇心。
这是人的一种本能,一种天性。
科学是怎么产生的?推动人类进行科学探索的最本源的动力是什么?那就是人类天然的好奇心。
日出月落,斗转星移,花开花落,大千世界的种种奥秘激发起人类求知的欲望。
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就说过:“好奇心是一种刺激。
对科学家首先就要求他必须是好奇的。
他必须能感到惊奇并渴望发现。
”△现在我们倒常常在孩子身上看到这种好奇心。
口那么科学家就一定一辈子“像个孩子”。
他不像许多人,长大以后就不再对周围的一切感到惊奇了,熟视无睹了。
科学精神
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精神(转帖)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
具体表现为求实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独立精神和原理精神。
1. 求实精神。
科学认为世界是不依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的客观存在,科学活动要求人们从事各种物质创造活动时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求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运动,因此,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首要要求。
科学精神,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也即实事求是精神。
“解放思想,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实质。
科学认为世界的发展、变化是无穷尽的,因此,认识的任务也是无穷尽的。
不断求知是科学精神的要求。
科学要追求真理,不盲从潮流,不迷信权威,不把偶然性当必然性,不把局部看作全体。
2.实证精神。
实证精神要求一切科学认识必须建立在充分可靠的经验基础上,以可检验的科学事实为出发点,运用公认为正确的研究方法完成科学理论的构建。
实证精神是一种客观的态度,在思考和研究中尽力地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尽可能精确地揭示出事物的本来面目。
同时,这种客观性又必须满足普遍性的要求,即,客观知识必须是能够重复检验的公共知识,而不是个体的体验。
实证精神,就是尊重事实、诚实正直,并进行符合逻辑的思维,是科学的重要品质。
3.探索精神。
探索精神是由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
研究对象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思想解放亦永无止境。
科学的最基本态度之一就是探索,科学的最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批判。
科学研究不仅是一种智慧的劳作,也是一种精神的探险,单靠聪明的大脑是不够的,还需要坚韧精神,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
科学精神是顽强执著、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古往今来,任何一项科学发现和发明,都不是凭空出现的,都经历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完整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经历过不断探索真理、不断追求真理、不断坚持真理这样一个艰难过程。
什么是科学精神?举所学专业领域的例子做说明
什么是科学精神?举所学专业领域的例子做说明1.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理性精神,基本概括为:(一)批判和怀疑精神(二)创造和探索的精神(三)实践和探索的精神(四)平权和团队的精神(五)奉献和人文的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在人类文明进程当中逐步发展形成的。
科学精神源于近代科学的求知求真精神和理性与实证传统,它随着科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内涵不断丰富。
科学精神集中体现为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尊重实践,弘扬理性。
科学精神倡导不懈追求真理的信念和捍卫真理的勇气。
科学精神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学术自由,用继承与批判的态度不断丰富发展科学知识体系。
科学精神鼓励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鼓励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尊重已有认识,崇尚理性质疑。
科学精神不承认有任何亘古不变的教条,科学有永无止境的前沿。
科学精神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要求对任何人所作的研究、陈述、见解和论断进行实证和逻辑的检验。
2.材料学科具有科研精神的实例非常多,比如光纤之父”高锟于1948年移居香港,1954年赴英国攻读电机工程,并于1957年及1965年获伦敦大学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1970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筹办电子学系,并担任系主任;1987-19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0年被《亚洲新闻周刊》选为“二十世纪亚洲风云人物”;200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早在20世纪60年代,高锟就提出了光纤理论,但初时不获认同,更被批评“痴人说梦”。
不过他未有放弃,继续研究及改良技术,至1981年第一代光纤系统面世,他亦因此获得“光纤之父”美誉。
显示了材料研究开发的科学精神,更体现了科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是倡导追求真理,鼓励创新,崇尚理性质疑,恪守严谨缜密的方法,坚持平等自由探索的原则,强调科学技术要服务于国家民族和全人类的福祉。
科学是什么——科学精神
伽利略与比萨斜塔
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哪个下落得快?
伽利略的科学发现,纠正了统治 欧洲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 误观点。
追 求 科 学 需 要 特 殊 的 勇 气
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伽利略 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 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 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它从不盲目地满足于已经存 在的事物,只要可能它就想改善它,或者用更美好的事物 取代它。它时刻准备把新的实验引入未知领域;它本质上
就是冒险的。大多数人有这样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科学
家是些惹是生非和使人扫兴的人。当他们想休息的时候, 科学家不总是催促他们前进吗?当他们说要安于现状的社 会,科学家不总是使他们又辛苦一番吗?”——萨顿
错臻美精神、谦逊宽容精
神
实证精神
一切比较真实的对于自然的解释,是由适当例证和 实验得到的,感觉所决定的只接触到实验,而实验所决 定的接触到自然和事物本身。 ——培根 科学归纳法 分为搜集材料、整理材料(三表法:具有表,接近中的 缺乏表,程度表);进行归纳(排除法,初步解释,帮 助校正)三步骤。
例子 氦气的发现
理性精神
理性一是要自己思考。自己思考即是不迷 信任何权威,包括书本、教条、经验、领 袖、导师、救世主、专家等等,一切要有 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二是要自己思考也站在每一个别人的立场 上思考。这样才能避免单是自己思考有可 能造成的自我膨胀,才能时刻保持谦卑而 与人类共同的理性相沟通。
据说当爱丁顿的日全食考察队证实了他的 广义相对论的预言时,他不动声色的说: “我知道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当一位学生问 他假如他的预言没有得到证实该怎么办, 他回答说:“那么我只好向亲爱的上帝道歉 了——但那个理论还是正确的。”
弘扬科学精神,创新助梦未来400字作文
弘扬科学精神,创新助梦未来400字作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首先我们来想一想,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科学精神就是一种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努力创新的精神。
有了科学精神,我们就会对身边的事物保持好奇心,并勇于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精彩。
我们可以从生活周围的小事开始培养科学精神。
比如,你是否好奇鸟儿为什么能飞?蚂蚁又是怎样搬运东西的呢?你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一步步去探索答案哦。
培养科学精神不仅能让我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比如,你写作业时遇到了难题,不要马上放弃,可以多思考、多尝试,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当然,培养科学精神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实践。
幸运的是,在学校和家里,我们都可以得到老师和父母的悉心指导,一点一滴地培养科学精神。
有了科学精神,我们就能勇敢地追求梦想,用创新的思维帮助梦想成真。
也许将来,你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发明出造福人类的新科技;也许你会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创作出震撼世界的杰作;又或许,你将成为勇敢的航天员,登上太空去探索未知的宇宙奥秘......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拥有了科学精神,就一定能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取得一个个新的成就。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弘扬科学精神,勇敢地去追求梦想和探索未知的世界吧!未来一定会更加精彩,充满无限的可能!篇2从前从前,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叫中国。
在那个国家里,有很多很多聪明的科学家!他们都怀着一颗好奇和探索的心,去研究这个世界的奥秘。
比如说,有的科学家研究星星、月亮和太阳,想看看宇宙还有什么神奇的东西;有的科学家研究植物和动物,想知道它们是怎么生长的;还有的科学家研究各种各样的机器,想制造出更好用的工具,让人们的生活更方便快乐。
这些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具有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科学精神就是一种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渴望知识的精神!有了科学精神,科学家们就能保持好奇心,不断地去学习新事物、发现新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近来学术界和国家领导人经常谈论的词,随着科普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科学精神应该是科普的重要内容。
但是,科学精神到底是什么?科学精神的内涵到底是什么?2001年1月12日,中国科普研究所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了关于科学精神的高层次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的目的是响应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弘扬科学精神的号召,对科学精神进行定义并阐述科学精神的内涵,以便更能够被广大公众所理解和接受,自觉地用科学精神规范自己的言行,使科学精神逐步渗透入中国的文化,提高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提高中国的综合竞争力。
参加这次高层研讨会的著名学者有于光远教授、王大珩院士、冼鼎昌院士、席泽宗院士、张开逊教授、董光璧教授、李醒民教授等30多人。
与会学者们认为,在中国提倡科学精神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中国这样一个科技技术尚不很发达,封建历史长的国度内,提倡科学精神对于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一、科学精神研究的历史学者们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科学精神研究的历史。
中科院樊洪业研究员叙述了科学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的研究过程。
1916年,当时的中国科学社的社长任鸿在《科学》1916年的第二卷第一期上就发表了《科学精神论》。
他认为,“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
1917年,一个美国科学家、奥柏林大学教授M·M·梅加夫给中国留学生做了“科学与近代文明”的学术报告。
他认为,社会的发展取决于两种力量的张力,一个是传统主义,维护社会稳定;另一种就是属于推动改变这个现实的比较激进的力量,就是科学精神(Scientific Spirit)。
科学精神就是服从真理的精神。
中国之急务“莫如科学精神之普及”。
1922年,科学社在南通开会的时候,梁启超到会发表了“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的讲话。
他认为科学精神有三层意思,第一是求真知识;第二是求有系统的真知识;第三是求可以教人的真知识。
也就是能够提供给公众的知识,可以教育公众的知识。
1935年,竺可桢在他的文章《利害与是非》中讲到我们以为在洋务运动中学到科学知识就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只看重西方科学带来的物质文明,却没有培养供科学生长的科学精神。
但是实际上学习了科学知识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国外的人认为中国人仅学习了科学知识,但是没有科学的空气。
他在讲话中强调,要培养科学的空气。
科学的空气是什么?就是科学精神。
而科学精神是什么呢?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竺可桢列举了科学史上的大量事实,认为从事科学的事业不要屈服于各种压力,为了获得真理要不屈不挠。
1939年,竺可桢先生给浙江大学写了校训,就是“求是”两个字。
“求是”这两个字就是他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求是精神。
哈佛大学的校训就是“Truth”,意思是真理,或者说就是追求真理。
事实上也就是求是的意思。
所以,竺先生是吸收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综合起来就是尊重事实的精神(faith of truth)。
1941年,在竺可桢先生的《科学之方法与精神》中谈到近代科学的目标就是探求真理,就是科学的精神。
到1994年,我国重提科普,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发表的《关于进一步搞好科普工作的若干建议》中提到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
在1996年的全国科普大会上,周光召同志和张玉台同志的报告中都讲到了科学精神。
在1999年8月20日江泽民同志视察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表讲话时提到要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在给中国科技馆题词中就明确地提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二、国外对于科学精神的看法国外的学者关于科学精神的论述虽然与我国学者所谈的科学精神的概念并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著名科学社会学家默顿于1942年提出的“四规范”说与我们多讨论的科学精神有共同特点,他所谈到的“四规范”指的是普适性(Universalism),"共有性”(“Communism"), 去私利性(Disinterestedness), 有条理的怀疑(Organized Skepticism)。
这四条作为规范(normative)结构下的科学气质(the ethos of science)。
他的学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些有感情情调的、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被内在化为科学家的科学良心,外在化为社会的科学意识。
它们不仅是维护科学共同体稳定秩序的基石,而且与社会精神文明和人的自我完善的理想是一致的或相通的,同时也为民主秩序提供了健全的发展机会,这是科学精神或科学价值的最深邃的人文意蕴。
英国的科学家皮尔逊曾毫不留情地批判“科学的成长消灭了生活的美和诗意”的责难。
德国的卡西勒把科学视为“人类文化的最高和最独特的成就”,“全部人类活动的顶点和极致”,“人类历史的最后篇章和人的哲学的最重要的主题”。
布鲁诺乌斯基在《科学和人的价值》中论证说,科学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和最高价值,由于真理不是教条而是过程,追求真理的人必须是独立的。
科学把对独创性的热爱作为独立性的标志,科学发现必须具有独立性。
独立性和独创性对科学的意义要求我们把价值放在异议上,因为异议是智力进化的工具,是科学家的天生活动。
没有异议就没有科学,没有异议的人根本就不能成为科学家。
异议的本身不是目的,它是更深刻的价值即自由的标志。
学术自由必然导致差异和分歧,而稳定进步的社会又必须把观点各异的人粘和在一起,因此宽容就成为科学不可或缺的价值。
科学中的宽容是一种积极的价值,其精神实质在于:承认给他人的观点以权利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认为他人的观点是有趣的和值得尊重的,即使我们认为它是错误的。
因为在科学探索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是由科学和人的本质性决定的。
由追求真理这个最初价值得出的一系列价值:独立性、独创性、异议、思想和言论自由、公正、荣誉、人的尊严和自重。
这就是科学所塑造的人的价值,它们充分显示了科学的人文精神和文化蕴涵——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和智慧就呼之欲出了。
三、我国学者对科学精神的定义学者们认为,科学精神是人类通过自身的科学技术活动而产生的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看法,是一种理性思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教授李醒民认为,“尽管人们对科学至今没有下一个十分令人满意的定义,但是科学的三个内涵则是人所公认的,这就是,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研究活动和社会建制。
科学精神也恰恰体现在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的精神气质之中。
科学思想是科学知识体系的精髓或菁华所在。
大凡科学思想都有其革命性。
它能扩大人们的视野,开阔人们的心胸,启迪人们的心智。
它是愚昧的天敌,教条的对头,迷信的克星。
科学思想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基点和视角,使人们明确认识到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决定自己的行动目标和途径。
这是科学思想革命性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革故方面和鼎新方面。
”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金吾伦研究员认为:科学精神是“从科学成就和科学探索中概括衍生出来的关于人在处世行事中所具备的一种精神气质,是一种追求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刻认识和理解的执着的探索精神。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信息分析研究室主任武夷山教授认为,科学的内涵在变化和演化,因此,科学精神也在变化。
但是,科学精神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为了追求科学真理而奋斗,而顽强不懈的工作,甚至为此而献身的决心和行动。
”《科技导报》副主编蔡德诚教授认为:“在认识一切客观存在时,对人对己能善于辩误识伪,勇于祛伪存真,执着的求真、求实、求事实的精神。
”中国科学院樊洪业研究员从科学史的角度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科学精神的定义和观点,他认为,科学精神就是追求真理的精神。
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惠国认为,科学精神是科学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形式、价值取向、基本行为规范和传统的结合所体现的内涵。
许多学者认为,对科学精神进行定义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科学精神也并不能排斥人文精神和其他文化精髓。
四、对科学精神内涵的归纳当谈到科学精神的内涵的时候,学者们的争论更加激烈。
蔡德诚先生的观点引起了与会者的讨论。
他认为,科学精神的内涵起码包括了6个方面:1、客观的依据;这是任何科学工作、科学活动的立基之本。
科学是富有想象力的,但是想象力必须立足于客观依据,想象力不是胡想乱想。
2、理性的怀疑;不相信一切结论,不相信一切结论,不相信一切权威。
3、多元的思考;客观世界是多元的,多维的,充满着复杂性,交叉性,交融性,所以自由鼓励、多元、多维、多方位、读角度、甚至是多时序、多时段的观察思考才能更接近现实存在。
4、平权的争论;只有保证理性的怀疑和多元的思考的兴起、兴旺、兴盛。
只有保障了争论的平等性和自由度,才会真正的产生出理性的怀疑,才能真正产生出多元的思考。
5、实践的检验;实践包括实验,充分的自由探索,充分的自由争论。
大家心悦诚服于实践的结果。
6、宽容的激励;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人人在实践中都会失败,失败并不可怕,也并不说明最后的结果。
宽容是纠正错误的最好方法。
这一点在中更为重要。
金吾伦教授认为,科学精神的内涵包括:1、求知求真求理,求知欲和好奇心;2、独立思考,锲而不舍,执着而不迷信;3、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不怕失败,有理智和活跃的想象力;4、坚持真理,发扬不畏强暴的大无畏精神;5、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使研究成果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6、遵守学术规范,不弄虚作假,不抄袭被人的学术成果,不武断,不专横;7、戒除成见,对已有理论、事实提出有依据的怀疑和批评争论;8、提倡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从协作获得机会求价值,与人善处,容人批评,宽容的精神;9、无情的自我批评,切忌自我陶醉;10、运用并创造适合个人研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不拘泥于已有的方法。
著名学者于光远认为,科学精神的内涵就是求异谋同,独立思考和自由。
李惠国教授认为,科学精神的内涵是1、实证精神;2、分析精神;3、开放精神;4、民主精神;5、革命精神。
席泽宗院士认为,科学精神的内涵就是平等民主;求实怀疑和团队精神。
探险家、地质科学家位梦华教授认为,科学精神的内涵就是坚持真理、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和科学家的良心。
从这些科学家和学者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各自对科学精神的内涵的看法各有不同,但是,大部分包含有这样几个基本内容:求真求实,追求真理,理性的怀疑精神,民主、自由和开放性,多元化,求证和检验的精神。
虽然研讨会对科学精神没有作出十分精确的定义和界定,也没有对科学精神的内涵作出精确的说明和解释。
但是,从这些学者的讨论中,我们基本上能够感觉到学者们所谈到的科学精神的定义和内涵的趋同性意见和看法。
正如科学事业要永远发展下去一样,我们对于科学精神的研究也是没有止境的。
这种永远的探索和研究也正是科学精神的反映。
这种探索将会在公众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探究的结果似乎都显得并不十分重要了,留给人们更深的思考是,科学就是探究的过程,就是公开研究的过程,就是犯错误的过程,就是局限性的反映,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过去的谈论进行检验甚至推翻重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