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合集下载

基于创新型多维实践平台的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初探

基于创新型多维实践平台的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初探

只有形成更宽的知识 面 , 才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卓
越汽 车工 程师 。 1 . 2 . 2 更 强 的综合 应用 能 力
为应对 目前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汽车新技 术 的不断应用 , 对车辆 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 的
培养 目标需与时俱进 , 不断更新 。按照 目前的企 业需求 , 应用 型本科高校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 学 生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汽车设计 、 制造 、 试验 、 服务等方 向的专业知识 , 德、 智、 体、 美全面 发展 , 能够在汽 车设计研究 院 、 汽车制造业 、 汽车 行业管理部门、 汽车销售 、 汽车维修 、 汽车鉴定 、 汽 车保 险 、 交通管理部 门和高等院校等从事汽车产 品开发 、 技术研究 、 交通安全 、 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4 8 0 1 ( 2 0 1 4 ) 0 1 — 1 3 7 - 0 4
随着 汽车工业 的飞速发展 , 汽车产业 已经成 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 国内汽车企业对车 辆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与 日 俱增。用人单位对 汽车类人才 的培养提出了新 的要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更加注重选
第1 期
机电技术
1 3 7
基 于创新型 多维 实践 平 台的车辆 工程专业 “ 卓越 工程师 ” 培 养初探
洪 亮 刘成武 黄 键
( 福建工 程学 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福建 福州 3 5 0 1 0 8 )

要: 随着 汽车工业 的飞速 发展 , 国内汽车企业对 车辆工程专业人才 的需 求与 日俱增 , 对汽车类人 才的培养 目标 、
同时能适应未来汽车工业发展 , 具备 良好职业素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以汽车工程专业为例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以汽车工程专业为例

内燃机与配件0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职业教育形式的不断发展,国家根据职业人员发展状况适时地制定了卓越工程师计划等相关改革措施,进一步推动我国职业人才机构的优化和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国家的新型化和工业化进程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对于汽车应用工程来说,卓越工程师计划也是其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指导理念和手段,是落实我国卓越工程师计划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汽车应用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

1当前汽车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部分问题解析当前,汽车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之一,且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以及我国对于汽车应用工程高端人才需求的增大,汽车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开始变得越来越热门。

但就目前我国汽车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对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地针对性的改进。

1.1汽车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理论教育体系还不完善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起步较晚,汽车应用工程技术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还存在一定的滞后,且汽车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知识体系建设起步较晚,虽然得到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各地教育水平等差异,一些汽车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理论教育体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如有的院校汽车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由于师资力量的薄弱等主客观原因,使得该院校的汽车应用工程类专业教材编写缺乏前端知识体系和内容,部分院校的汽车应用技术内容缺乏时代性,汽车装备以及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设计、生产、装备、维修等内容与当前汽车发展具体情况不符。

在理论教育教学方面,部分院校的教师对于被培养者缺乏针对性的课程辅导,学生对于汽车应用工程认知概念片面,认为汽车应用工程知识单纯的“管、用、养、修”,而忽视了汽车应用知识体系的提升。

教师引导力不足,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无法得到切实提高。

或是在教学方案设计方面缺乏针对性、系统性,没有根据本院校的学生发展实际制定长远的培养计划,对于卓越人才的理论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前沿理论体系建设与当前的教材开发不匹配,使得学生无法真正了解当前最前沿的汽车应用知识体系等。

武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武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方案二。

—年十月一、专业基本情况 (1)二、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 (1)三、试点规模及学制 (6)四、合作培养依托单位 (7)五、本科阶段培养方案 (7)六、硕士阶段培养方案................................... 1.6七、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1.8八、工程教育改革理论研究............................... 2.2附件1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行业标准附件2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附件3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企业方案附件4师资队伍培养方案武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方案一、专业基本情况武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1958年在华中工学院成立的内燃机与拖拉机专业,是我国高校同类专业设立最早的专业之一,1960 年开始以拖拉机专业招生,后改为汽车拖拉机专业。

从1984年开始汽车工程专业逐步增加招生人数,目前保持每年6个学生班的规模。

1988年在国内首设专用汽车专业,1991年开设汽车工程(法语)方向,1998年统一调整、整合为车辆工程专业。

由于专业在国内具有悠久历史,为我国汽车及相关工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已成为湖北省乃至黄河以南地区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人才培训基地。

除本科专业外,本专业还于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于1994年被评为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1995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硕士点,2002年成为学校“十五” “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专业学科,2003年再次被评为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

2008年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一起,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

同时,本专业2005年被学校确定为第一批“品牌专业”建设单位。

200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

应用型本科汽车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与研究

应用型本科汽车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与研究
2 0 1 3 年 ・ 7 月 ・
学 术・ 理 论 现代衾 善
应 用型 本 科 汽 车 类专 业 卓越 工程 师培 养探 索 与研 究
安永东 鲍 宇 齐晓杰 纪峻岭 ( 黑龙 江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5 0)
摘 要 :“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培养创新 能力强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需要 的 高质 量各类型 工程技术人 才,为 国家走新 型工业化发展 道 路、建设创新型 国家和人才强 国战略服务。我校 为首批入 选此计 划的全 国6 1 所高校之 一 , 如何 培养社会发展所需求的汽车 类专 业人 才,是我学 院实施好 “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的关键 所在 。我 院结合 自身人才培养计划 , 在 培养 目标、培养模式 、培 养机 制、培养途径和培 养保证 方面努 力探 索与 实践 。提 出了适合我院汽车类专业 “ 卓越计 划”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对促进 应用型本科 院校 汽车类专业教育面向社会 需求培养人才 , 全 面提 高工程教育人 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关键词 :应 用型本科 汽车类 卓越工程师 培养计划
引 言
“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是列人 中国高 等教育 中长期 发展规 划 中 的一个重要计划 ,是大规模工程教育改革 的信号 ,目的是培 养一大批 创新能力强 、适应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的各类工程技 术人才 ,为我 国走新型工业化 道路 和建设 创新 型 国家提 供坚 实 的人 才支 撑 和智力 保证 。 如何结合应用型本科汽车类专业特色 ,制定 相适应 的汽 车类专业 “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培养模 式 ,是一项 值得研究 和实践 的教改工 程项 目。强化和提高所培养人才 的实践 动手能力 、上 岗竞争能力 、工 程素质 、人文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 现所 培养的汽 车工程技术人 才 由学生角色 向应用型工程 师角色平 滑顺利地 过渡 ,是 “ 卓 越计划 ” 的重型—— “ 卓越工程师” 培养 目标 “ 卓越工程师 培养 计划 ”分别 在部属 “ 2 1 1工程 ” 大学 、省属 重 点建 设 大学 和 省属 本 科 院 校 这三 类 学 校 试 点 运 行 ,针 对 不 同 院校 应 具 有不 同的含 义。我院是省 属应用 型本科 院校 ,我们试行 的 “ 卓越 工程 师培养计划 ”应 以培养应用 型 “ 卓越工程师” 为培养 目 标。 找准定 位 ,充分考 虑企 业在 新形 势下 的需 求 ,培养 出工 程意 识 浓 ,动手能力 、 适 应能力 强 ,责任 心强 ,能解决 工程现场 问题 的 “ 卓 越工程 师”是 我们所要探讨 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 在教学实施 和教学 管理 上紧紧围绕企业所需 ,以企 业一线 需要 的规格 类型人 才为 导向 , 科学 合理地 进行专业建设 ,优化课 程体系 ,规划好 每门课程 的教 学 内 容和教学方法 ,有效地安排实践 教学 内容 ,不断 改革和完善人才 培养 模式 、体系和环境 ,培养 出应 用 型的汽 车类 专业 的 “ 卓越 工程 师 ” 。 满足现代企业对人 才上岗快 、后 劲足 ,工 程素质好 的需求 。 2 .“ 零距离工程 ”—— “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科学合理的制定应用型汽车类专业 “ 卓越工程师 ”培养 模式 ,实 现人 才 培 养 和 企 业 一 线 技 术 人 才 需 求 的 无 缝 对 接 、平 滑 过 渡 。 为 此 , 我们 提出了 “ 零距 离工程 ” 的 “ 卓 越 工程师 ” 培养 模式 ,即培养 方 案适 合工程 ,教学内容取材工程 ,教学环境模 拟工程 ,人才培养 融人 工程 ( 简称 四个 工 程 ) 。 “ 零距 离工程 ”人才培 养模式 的核心 ,就是 使学生 在校期间就 学 到企业 的先 进技术 和工作 技能 , 受 到企业文化 的熏陶 ,养成 良好 的工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车辆工程专业在我国的专业设置中日益重要。

为培养适应汽车工业发展需要的卓越人才,各高校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车辆工程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除了基础理论知识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汽车零部件的拆装、组装、调试等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专业还鼓励学生参加汽车设计竞赛和科研项目,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车辆工程专业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许多高校与汽车企业合作,开设了双向选修课程。

学生可以选择到汽车企业进行实习,了解汽车工程实践中的流程和技术,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校还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汽车工程项目,从理论学习到真实项目中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汽车工程技术和方法。

车辆工程专业还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除了开展科研项目和参加竞赛外,学校还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在校内申请资金和资源,开展汽车工程相关的创新项目,并通过成果展览和论文发表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这种创新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车辆工程专业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

除了开设与汽车工程相关的课程外,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学生需要学习管理、市场、经济等相关知识,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态势和市场需求,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学校还组织汽车企业进行校园招聘,提供就业指导和实习机会,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模式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就业竞争力的提升等方面都具有独特性和可行性。

通过探索和实践,学校不断完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为汽车工业培养出一批适应需求的卓越人才,并为我国汽车工程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之项目教学研究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之项目教学研究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之项目教学研究摘?要:在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施过程中,采取项目教学先进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相结合的综合素质。

在课程模块化设计、创新管理、创新基地、项目评审及教师激励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实践表明:通过项目教学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卓越工程师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模块化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0(a)-0177-02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

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既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重大改革项目,也能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课程设置、教学方案、双语教学、工科青年教师培养、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培养层次与类型等关键性问题。

目前,我国共有61所高校开始试点实行该计划,然而对于如何培养高等工程技术人才还没有可借鉴和模仿的培养标准和体系。

研究如何根据高校自身类型以及地方特色、产业需求、培养模式及目标等来开展“卓越工程师”计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存在问题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改革,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领袖素质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

富兰克林·w·欧林工学院(franklin. w. olin college of engineering)被称为“一个前所未有的”工学院,它的教育项目及独辟蹊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道被认为是“美国高等教育界近几十年来最大胆的试验”[1]。

美国和英国等部分西方国家都实行了注册工程师制度[2][3]。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部分将围绕着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与更新、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践、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对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剖析,可以更好地探索和实践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为未来的改革创新奠定基础。

1.2 研究目的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本文旨在探讨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与更新、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践、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为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参考。

本研究旨在强调改革创新的重要性,探讨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为进一步完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2. 正文2.1 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1. 培养模式落后:传统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级车辆工程人才的需求。

学生接受单一的理论教学,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行业发展需求。

2. 专业课程滞后:现行课程设置相对固化,不能及时调整和更新。

新兴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无法得到有效地满足,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知识短板。

3. 实践教学不够: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践环节较少。

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4. 校企合作不足: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机制相对薄弱,学生缺乏与实际行业接轨的机会。

企业需求和学校教学资料之间存在较大鸿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 国际化水平不高:现行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机会较少,学生缺乏与国际先进技术和理念接轨的机会,影响了其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化视野。

西南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生阶段培养方案

西南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生阶段培养方案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生阶段培养方案二〇一一年三月一、“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一)硕士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1 系统掌握工程技术知识,了解(关键问题、发展动态、趋势等)专业前沿问题1.1 工程科学与人文科学1.1.1 数学及其应用1.1.2 工程技术工程力学传热学电工电子学控制理论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1.1.3 CAD高级应用高等机械CAD机械工程图样表示方法1.1.4 人文科学工程经济管理学社会学情报学环境与法律外语1.2车辆设计原理与方法知识1.2.1 现代车辆设计理论与方法1.2.2流线型与气动性能设计原理与方法1.2.3车辆动力学设计原理1.2.4 结构与强度及疲劳设计原理与方法1.2.5 机车车辆牵引技术1.2.6 列车制动技术1.2.7 列车网络控制技术1.2.8 机车车辆试验技术1.3专业技术标准1.3.1 国家标准1.3.2 机械行业标准1.3.3 工程规范2. 发现并能正确分析工程实际问题,能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2.1 需求变化与技术发展2.1.1市场调研2.1.2 新技术发现与探索2.1.3 新技术应用方案提出2.2 资源整合与工程任务解决2.2.1 综合性工程方案设计与开发2.2.2 工程任务完成的创新方法2.2.3 方案的评估、选择与确定2.3 实施计划制定2.3.1 任务安排2.3.2 人力资源调配2.3.3 时间进度安排2.3.4 设备应用计划2.3.5 财务预算2.3.6 资金成本与效益分析2.4 方案的实施、评估与改进2.4.1 方案实施跟踪与监控2.4.2 方案实施过程评估2.4.3 实施结果评价2.4.5项目实施总结2.4.6 方案改进2.5 工程系统2.5.1 建立系统目标和要求2.5.2 定义功能概念和体系结构2.5.3 系统建模2.5.4 目标达成保障2.5.5 工程系统管理3 在行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约束下,能较系统地参与项目和工程的管理过程3.1 行业政策与相关法律法规3.1.1 落实工程质量、环境安全规定3.1.2 掌握工程标准及工程作业程序3.2 项目协商与约定3.2.1 项目委托3.2.2 项目承包3.2.3 供应与采购3.3 项目及工程管理体系3.3.1 管理体系的建立3.3.2 计划和预算的组织、管理3.3.3 任务组织与安排3.3.4 团队建设与管理3.3.5 人机功效考评3.4 危机洞察处理及突发事件应对3.4.1 项目质量标准变化预测3.4.2 作业程序变化趋势分析3.4.3 工程预算变化应对措施3.4.4 突发事件应对3.5 项目和工程评估3.5.1 项目和工程评估指导3.5.2 项目和工程评估主持4 能规范地用专业语言和工具促进团队的有效沟通与交流,拥有健全良好的人格,具有一定人格魅力,能在团队中发挥一定的领导和领航作用4.1 规范的技术语言的使用4.1.1技术图纸4.1.2电子和多媒体4.1.3 图表4.1.4 实用写作4.1.5 口头表达4.1.5 专业外语4.2 工程文件编纂4.2.1 可行性分析报告4.2.2 项目任务书4.2.3 投标书、招标书4.2.4 技术报告4.2.5 研究报告4.2.6验收报告4.2.7项目合同4.3 人际交往能力4.3.1 自察、自省、自控4.3.2 理解他人需求与意愿4.3.3 沟通技巧4.3.4 人格完善4.4 环境适应能力4.4.1 人际关系协调4.4.2 工作环境适应4.4.3 自我调节4.5 团队合作4.5.1 高效团队组建4.5.2 团队工作运行4.5.3 团队成长4.5.4 领导能力4.5.5 竞争与协作4.6 新技术跟踪4.6.1 信息检索与收集4.6.2 信息分析与判断4.6.3 信息归纳与吸收4.6.4 国际化交流与合作5 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尤其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具有全局观念,对个人有职业规划能力,能积极承担行业与社会赋予的责任5.1 职业道德5.1.1 职业健康安全标准5.1.2 环境法规与环保5.1.3 职业道德规范5.1.4 职业行为准则5.2 职业素养5.2.1 积极进取和主动精神5.2.2 批判性思维5.2.3 创新思维产品开发设计创新方法工程技术改造与创新5.2.4 时间和资源管理5.2.5 系统思维工程项目集成项目发展管理5.2.6职业规划保持和增强职业能力了解社会及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实施职业发展规划5.3 社会责任5.3.1 质量与安全5.3.2 服务与环保5.3.3 其他事务责任6 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能进行创业设计,协调工程界与社会系统的关系6.1 企业管理6.1.1 企业文化6.1.2 企业运行企业目标、企业策略、企业管理模式、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及操作、设备更新等6.1.3 企业发展规划6.2技术创业6.2.1创业学6.2.2 创业规划6.2.3 创业融资6.3工程界与社会关系6.3.1 工程界对社会的影响6.3.2 社会对工程界的规范6.3.3 商业环境(二)博士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1 掌握并适当发展本专业的科学理论和产品开发理论1.1科学理论1.1.1 现代数学理论1.1.2自然科学理论1.1.3 经济管理理论1.2 现代机车车辆工程理论1.2.1现代机车车辆设计理论1.2.2 机车车辆制造理论1.2.3 机车车辆系统分析与集成理论1.2.4 机车车辆寿命周期管理理论1.2.5 机车车辆试验新技术1.2.6 新型轨道交通产品研发理论1.3 理论知识融合及拓展1.3.1 工程经济理论1.3.2 工程管理理论1.3.3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理论1.4 轨道交通关键技术及理论1.4.1 高速铁路理论1.4.2 机车车辆结构设计理论1.4.3 动车组关键技术及理论1.5 专业前沿的科学理论及相关技术1.5.1 新材料理论1.5.2 新工艺与新设备1.5.3绿色产品开发理论1.5.4产品再制造理论1.6 专业领域技术标准1.6.1 国家通用标准1.6.2 行业专业标准1.6.3 相关工程标准2 掌握本专业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能对其中的难点和前沿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新颖的问题解决方案2.1 系统建模与分析2.1.1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2.1.2 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2.1.3 机电液一体化系统分析2.1.4 产品全生命周期建模2.1.5 高速铁路系统建模2.2 可靠性工程与安全分析2.2.1疲劳可靠性2.2.2系统可靠性分析2.2.2结构安全性能评估2.3 数字化样机关键技术2.3.1产品虚拟设计技术2.3.2产品虚拟制造技术2.3.3多体动力学仿真技术2.3.4设计优化技术2.3.5人机工程分析技术2.3.6强度及疲劳分析技术2.3.7工业造型技术2.4 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2.4.1机械零件失效理论2.4.2机械磨损规律与维修制度2.4.3机械故障分析2.4.4机械故障信号处理与分析2.4.5在线诊断技术2.5先进制造技术2.5.1产品快速制造技术2.5.2微细加工技术2.5.3数字化工厂技术2.5.4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2.5.5网络制造技术2.5.6精密及超精密制造技术2.5.7纳米制造2.6 现代交通技术2.6.1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新技术2.6.2高速铁路交通车辆与新技术2.6.3车辆机构设计与参数化研究2.6.4车辆系统动力学分析2.6.5铁道机车车辆结构强度2.7创新思维与创新设计2.7.1产品创新设计方法2.7.2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2.7.3产品概念设计技术2.7.4产品创新设计评价技术3 能有效地进行大型项目及复杂工程的管理3.1 工程思想、工程标准及相关法律意识3.1.1 建立工程质量、环境安全思想3.1.2 精通工程标准及工程作业程序3.1.3 培养相关法律意识3.2 大型项目及复杂工程的管理方法与手段 3.2.1 管理计划与预算制定计划大纲、财务预算3.2.2 项目规划及组织协调3.2.3 项目团队管理团队领导、团队协作、处理团队冲突3.3 危机应对及突发事件处理3.3.1 洞察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3.3.2 指导项目或工程进行3.3.3 制定危机应对措施3.3.4建立突发事件处理机制3.4 指导和主持项目进度控制与评估3.4.1 提出改进建议3.4.2 改进质量管理水平3.4.3项目评估与总结4 能推动团队的沟通交流,具备成为团队核心的能力4.1 技术语言的使用4.1.1技术图纸4.1.2 电子和多媒体4.1.3图表4.1.4 学术论文4.1.5 项目方案4.1.5 专业外语4.2 制定工程文件4.2.1 制定、说明并阐释可行性分析报告4.2.2 制定、说明并阐释项目任务书4.2.3 制定、说明并阐释投标书、招标书4.2.4 制定、说明并阐释技术报告4.2.5制定、说明并阐释验收报告4.2.6制定、说明并阐释项目合同4.3 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4.3.1 自察、自省、自控4.3.2 理解他人需求与意愿4.3.3 在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4.4 较强的人际环境适应能力4.4.1 自信灵活的处理人际关系4.4.2 迅速适应变化人际环境4.5 团队合作4.5.1 高效团队组建4.5.2 较强的团队协调能力4.5.3较强的团队管理能力4.5.4 团队竞争与合作能力4.6 新技术跟踪及掌握能力4.6.1 收集、分析国内外最新技术4.6.2 判断、归纳4.6.3 选择和吸收4.6.4 国际化视野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主动承担较多行业和社会责任5.1 职业道德5.1.1 熟悉职业健康安全标准5.1.2 熟悉环境法规5.1.3 熟悉职业道德规范5.1.4 遵守职业行为准则5.2 职业素养5.2.1 积极进取和主动精神5.2.2 批判性思维5.2.3 创造性思维5.2.4 时间和资源管理5.2.5 系统思维5.2.6职业规划保持和增强职业能力了解社会及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实施职业发展规划5.3 社会责任5.3.1 责任意识5.3.2 社会事务责任5.3.3工程师的角色6 能较好地进行企业管理,积极创业实践,主动推动工程师与社会的关系6.1 企业管理6.1.1 企业文化6.1.2 企业运行企业目标、企业策略、企业管理模式、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及操作、设备更新等6.1.3 企业发展规划6.2技术创业6.2.1创业学6.2.2 创业规划6.2.3 创业融资6.3工程界与社会关系6.3.1 工程界对社会的影响6.3.2 社会对工程界的规范6.3.3 商业环境二、“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实现矩阵(一)硕士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实现矩阵(二)博士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实现矩阵三、“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一)硕士工程型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阶段,第二年为企业学习阶段。

吉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吉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2)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工程知识、技术 和技能的协调,有效提升学生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同时突出素质教育, 超越学科知识与技术, 强调人文素养与道德信仰, 诉诸道德、 价值、精神和理想,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3)在强化车辆工程学科基础上,为学生发展提供宽厚的学科基础,凝练 “大汽车”理念,实施车辆工程类专业宽口径培养,打通发动机、底盘、车身及 汽车电子四个方向的学科基础课程, 构建车辆工程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和实践教学 平台,增强学生长远发展潜力,实行个性化培养。 1.3.2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 (1)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施双导师制度,努力寻求与国内外知名企 业及研究机构的合作,聘请知名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参与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建 设,扩大项目学生到全球 500 强知名企业实习实践的比例,重点培养学生创新实 践能力。 (2)与相关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办学关系,通过联合建实习基地、联合实 验室、联合教学实训基地、联合课程,设立学生创新项目、创业项目、毕业设计 项目及设立企业兼职教授基金等, 努力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创造良好的教学资源和 实践条件。 (3)建立从企业聘请教师的机制。聘请企业专家参加专业课程教学 ,指导 学生在企业实习,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习,指导提高阶段的学习、现场实践和论 文等。 (4)丰富学生的企业实践经历。学生除完成学校规定的实践教学任务外, 原则上要通过产学研合作和国外交流等形式, 赴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或科研院所 实践 6 个月以上,保证学位论文选题的工程应用性。 1.3.3 国际化人才培养 (1)按照国际工程师标准和利用国际优质资源,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在 实施“卓越工程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加强“千名学生海外交流计划”对卓越工 程师培养试验班的倾斜力度,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和著名企业的合作,培养学生 的国际视野。 (2)通过联合培养、暑期学校、短期考察等方式,分期、分批将学生送到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车辆工程专业是指通过对汽车、摩托车、轨道交通工具等车辆的设计、制造、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培养具备相关技术和知识的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车辆工程专业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培养出一批卓越的车辆工程人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车辆工程专业的卓越人才培养需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学校在教学中要加强对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普及和教育,让学生们对行业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形式,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与行业合作的实践基地是培养卓越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学校应该和相关行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项目,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现状和需求,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车辆工程专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对技术的熟练掌握,还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中,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开展科研项目、参加科技竞赛等,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团队合作项目、团队合作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在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学校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让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广泛知识和良好素养的专业人才。

福州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福州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车辆理论、车辆设计、车辆计算机控制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车辆制造、试验、运用与管理等方面知识,能在车辆设计制造、研究开发以及管理维修等部门从事车辆整车、零部件及其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试验研究以及运用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模式采取“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3年校内培养加累计1年时间在企业的学习和实践,四年结束时,对满足培养要求的学生发给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文凭。

三、规模和生源每年面向本科第一批理工类招收全日制本科生60人,从2011级起该专业全部学生均将纳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四、培养措施及特色1、突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工程教育特色课程坚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大力开展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加速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培养大批素质高、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综合型人才,除了现有在校的理论课程学习外,将突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工程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

2、学生累计一年时间到企业顶岗或挂职,接受工程实践训练通过到企业顶岗或挂职,接受工程实践训练,学生能掌握本行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能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按确定的质量标准、程序开展工作;能与项目相关方(包括委托人、承包商、供应商等)合作协商约定;能建立和使用合适的管理体系,组织并管理计划和预算,协调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提升项目组工作质量;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洞察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并采取恰当的措施,确保项目或工程的顺利进行;学生参与指导和主持项目或工程评估,能提出改进建议。

3、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利用机械学院与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院等单位多年开展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与企业双导师制方面积累的经验,在大一和大二的基础阶段配备校内专业导师,对学生开展学业规划和指导,进入大三后再为学生配备校内和企业双导师,根据学生情况和企业生产实际需要选定合适的培养方向,并为学生学习、实践和科技创新提供指导。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一、引言车辆工程专业是工程技术类专业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培养的学生在汽车制造、汽车维修、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很多高校和专业都开展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更加优秀、应用型的人才。

实际的培养计划实施中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改进。

本文将对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

二、问题分析1.培养计划过分偏重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技能在目前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很多学校和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中过分偏重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不能很好地适应行业的要求。

2.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学校和专业在师资力量上有所保障,但实际上,很多学校和专业在车辆工程师培养方面的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老师在教学能力、课程设计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制约了该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效果。

3.实习实训环节安排不合理,缺乏产学结合实习实训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很多车辆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学校和专业的实习实训环节安排不合理,缺乏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场景;缺乏产学结合的机会,无法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

三、问题对策研究1.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技能培养针对培养计划过分偏重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技能的问题,学校和专业应当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汽车制造实践、汽车维修实践等,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校内外的实践活动,提升实践技能。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了解决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学校和专业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 关键词 ] 卓越 工程 师教 育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车辆 工程 培养模式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4 3 7 ( 2 0 1 4 ) 1 6 — 0 0 2 9 — 0 2 [ 文献标识码 ] A
目前 , 我 国相 当多工程类专业 的培养都强 调理论 的 培训 而缺乏实践 的锻 炼 , 这就使很 多大学生缺 少实 际经
台, 打造 “ 两全 一双 、 协 同联 动” 的教学 团队 , 从而构 建起
育模 式 , 要求 学生将 工作 时间安排 在学 习之 间 , 先 学习
理论 ,再应用 到工作 中去 ,然后总结工 作 中的经验 、 教 训, 再次学 习 , 以此得到提升 。时 间上 , 三年证 1 8 个 月的工作时 间。3 .
发达 国家的高等教 育都 比较注重人 才 的培 养 , 采用
实践教 学的方法 。他们 教学时采用 的实践训 练 比较早 ,
教学与 实践相结合 , 在课 堂 中解决 实际工程 中存 在 的问 题, 以增加 学生 的实 际操作能力 , 为学 生提供技 能培训 。 这样 , 学 生毕业后就可 以把课堂 中的理论应用 到实践工 程和操作上去 。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 习和借鉴 的宝贵经 验。总 的来说 , 发达 国家 的工程 师培养包括如下方式 :
廖 素
2 0 1 4 年 1 0 月 U n i v e r s i t y E d u c a t i o n O c t o b e r , 2 0 1 4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李友才 贾振 华
杨 宗 田 郏 国中
4 5 0 0 0 7 )
( 河 南工业 大 学 汽 车 工程 系 , 河 南 郑 州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也成为了高校工程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行业的发展,静止的培养计划已经难以满足行业的需要,为了培养更符合时代潮流和实际需求的优秀工程师,许多高校纷纷制定了车辆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目前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策研究。

一、实施现状问题1.师资力量不足由于车辆工程领域的复杂性和前沿性,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师资力量,但目前许多高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车辆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本就稀缺,另一方面也与高校在这一领域师资力量的培养投入不足有关。

2.教学设施滞后车辆工程专业,尤其是汽车工程专业,对于实验设备和教学场地的需求比较大,而许多高校的教学设施滞后,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

3.教学内容滞后随着汽车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但一些高校在教学内容上仍然滞后,没有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导致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实际工作内容与学校所学内容相差甚远。

4.实习实训环节不足培养汽车工程专业的学生,实践环节尤为重要,但目前一些高校的实习实训环节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经验。

5.与企业合作不足车辆工程领域是一个比较注重实践的专业,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汇聚了丰富的实践资源。

然而目前高校与企业在车辆工程领域的合作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

二、对策研究1.加大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针对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高校应当加大对于车辆工程领域的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到教学队伍中,并且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提升。

2.加大投入,改善教学设施高校应当增加对于实验设备和教学场地的改善投入,保障学生的实践需求,提高教学设施的水平,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提供保障。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汽车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对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长。

卓越人才的培养不仅是高校教育的责任,也是产业界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因此,本文探讨了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理论探讨车辆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它要求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

在当前的高校课程设置体系中,有限的时间和专业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既要完成理论学习,又要完成实践学习。

而卓越人才的培养,需要提供更加广泛、深入的理论知识,以及更加丰富、实用的实践能力。

卓越人才的培养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需要我们有更深入的反思和探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为卓越人才的培养建立模式:1.课程设计方面在课程设计方面,需要加强课堂教学的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通过案例教学、讲座、研讨会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

同时,需要课程设计要根据行业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和调整,将最新的学科成果和应用知识纳入到课程中去。

2.选材方面在选材方面,需要更加紧密地与产业界联系。

当前,汽车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各大汽车企业都在积极引入前沿技术和创新性思维。

高校要与产业界进行深入的合作,将实践问题和行业需求纳入到课程设计中去。

在实践设计方面,需要深入实地进行调研,了解所在地区和行业的具体需求。

通过与企业合作或者是实践营,建立实践平台,将学生从课本知识中解放出来,真正地接触到实际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价值转化。

二、实践案例1.项目背景某高校汽车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团队与某汽车制造企业合作,在企业内部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践,在实践中学生需要了解汽车全车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学习汽车制造企业内部管理和协作模式,并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一定的研究和开发。

2. 实践流程在实践之前,学生需要进行一定的学习准备,学习所需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根据社会需要,结合学校和专业的发展需求,大连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在德育教育、学籍动态管理、实践与创新、教学管理等方面对车辆工程“詹天佑”班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特有的培养模式,对我国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车辆工程;詹天佑;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2-0145-02收稿日期:2019-01-04作者简介:齐鲲鹏(1976-),男,研究生学历,讲师,任教于大连交通大学机车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研究方向:内燃机车柴油机性能优化。

大连交通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一所集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被业内誉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工程师的摇篮”,车辆工程专业是支撑学校轨道交通特色最主要的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2011年被批准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获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4年在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2017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一、大连交通大学车辆工程“詹天佑”班的发展与现状为贯彻落实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施因材施教,培养一批基础理论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高素质人才,2007年9月,经詹天佑基金会同意,在大连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组建了首届“詹天佑”班。

“詹天佑”班的人才选拔过程是首先由个人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提出申请,学院根据申报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审核学习成绩和专业排名,对满足申请条件的学生进行面试,在面试过程中突出能力考查,强化对学生专业能力倾向的考核。

最后,对选拔结果进行公示,无异议后,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前将选拔推荐名单以公文形式上报教务处。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车辆工程专业是现代工程学科领域中最具有前沿性和应用性的一门学科,其核心在于培养具有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同等强大能力的人才。

然而,现行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工程实践体验的培养,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等等。

因此,对于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培养卓越人才的目标是指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培养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的目标应该是:1.掌握广泛的车辆工程理论知识,包括结构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控制工程等领域的基础知识。

2.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专业软件进行仿真计算和模拟仿真。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4.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开展前沿性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二、培养模式针对上述的培养目标,我们提出了一种比较系统且完整的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1.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

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全面系统地掌握车辆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包括车辆工程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

除了在课堂上注重实验教学外,还应该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工程实践和科研创新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设计方案、采集数据、完成实验和数据分析,这样才能真正锻炼他们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问,通过项目实践和创新实验等方式,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培养他们探索新领域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4.鼓励学生参加比赛、交流会等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5 ) 0 8 — 0 2 6 3 - 0 3

车辆工程专业对人才 的需求现状
车辆工 程专 业是 南京农 业大 学 的一个新 兴 朝 阳 专业 , 针对 目前传 统的教育模式 已不 能适应 当前汽车
等6 门专业核心课程 , 进一 步强化 了理论基 础 , 为下 一 步就业或深造研究 打下较为坚 实的基础 。( 2 ) 教 学资
应用创新 型工程技术人 才。2 0 1 2 年, 中国汽车产销量
双双超过 1 9 0 0 万辆, 成为全球 最大汽 车市场 。2 0 1 3 年 中国汽车 产销将 突 破2 0 0 0 万 辆 ,在 这个 庞大 的市 场 上 ,消费者 能关 注到众 多 的 国际汽车 品牌及 整 车企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F eb . 2 O1 5 N O. 8
笙 璺塑 一
ED UC AT I ON TE AC HI N G F OR UM
【 学术前沿 】
高校车辆 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 养 的研究 与探索
韩 英, 鲁植雄 , 李 和, 赵 国柱 南京 2 1 0 0 3 1 ) ( 南京农业 大学 , 江苏
的总体 构造与原理 , 对发动 机 、 底盘 、 电器 系统和车 身 要有 设计 的理念 和设计 思路 , 对 汽车 的动力性 、 经 济 型、 制 动性 、 行使稳定性 、 平顺性 和通过性有 较强 的认 识, 并针对不 同的车型 , 可 以设计 相应 的性能 。 对于目 前 电动汽车的 良好发展前景 , 加大 了电器 电子知识 的
的零部件 企业 占据 了中高端市场 , 而内资零部件 企业 主要 占领 低端市场 。以上情况表 明 , 我 国汽车产业 要 想缩 小差 距 , 改 变 目前 “ 大而 不强 ” 的产 业面貌 , 最 终 形 成竞争 优势 , 实现对 欧 、 美、 日汽车产 业 的超 越 , 迫 切需要更 多 的应用创新 型工程技术人 才 , 这是本 专业 开 展卓 越工程 师计划工程教育强大 的需求环境 。 二、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 的研究 与探 索 我校 在课程 与教 学资源 建设 、教学 方式 方 法改
行业 对工程意识 、 工程素质 和工程 实践能力强 的创新 型工程技术人才 要求的现状 , 本 专业将借助卓 越工程 师计划 的要求 , 在人 才培养 上 , 培养 基础 知识 和专业 理论扎 实 、 工 程能力 突 出 、 敬业精 神强 、 团队精 神强 、 创新精 神强 , 受 国内外汽 车及零 部件 企业 欢迎 , 适应 国家汽车科技 和汽车产业发展 要求 , 有较 强的解决 汽
源建设 。①精 品教 材建设 。专业教材是专业知识的载 体, 是教与学 成果及新工艺 、 新设备 、 新技术 等
编人教材 , 从 而增强 大学生的创新 意识 。同时注重以
业 。整车 的发展正是源 于零部件企业 的发展 。目前我 国零部件 产业规模 已居 世界前列 , 其 中具有外资 背景
革、 实践 教学环 节建设 、 评 价体 系 的改 革等 方面 进行
了深入而有益 的探索 。
工程 专业有 《 汽车拖 拉机 学》 国家级 精 品课 程 、 《 车辆 电子控制技术 》 校级精 品课程 、 《 车辆理论 》 和《 车辆设 计》 院级精品课程 以及依托省 级农业工程 实验教学 中
车工程 问题 的能力 , 能够胜任 汽车科学研究 和汽车整 车及零 部件 产 品设 计开发 、 试验、 制 造 等领域 工作 的
讲解 内容 。因此 , 为了强化学生专业基 础理论 知识 , 吸 收借 鉴国 内外先进经 验 , 在 车辆工程专业 中重点建设 了 《 汽 车拖拉 机学 》 、 《 车辆 电子 控制技 术 》 、 《 车辆 理 论》 、 《 车辆 构造 》 、 《 车辆 设计 》 、 《 发动机 构造 与原理 》
心建 立 了相 关 网站 , 上 网 内容包括 课程介 绍 、 师资 队 伍、 教 学大 纲 、 教 学课件 、 网络视频 公开课 、 教 学资源
1 . 课程与教学资 源建设 。( 1 ) 专业核 心课程建设 , 针 对农业类 高校 的特点 , 要求学 生掌握汽车 和拖拉机
作者 简介 : 韩英 , 南京农业大学工 学院讲师 , 专业方 向为汽 车系统动力学研究 ; 鲁植雄 , 南 京农业大学工学 院教授 , 专业方 向为汽车电子 控制技术 ; 李 和, 南 京农业 大学 工学院讲 师, 专业方 向为汽 车底盘设计 ; 赵 国柱 ,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 , 专业方向为电动汽车研究 。
摘要 : 针对 目前我 国汽车企业对人 才需求的现状 , 对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卓越 工程 师的培 养探 索 , 从课 程与教 学资源建设 、 教 学方式方法改革 、 实践教 学环 节建设 、 评价体 系的改革等四个方面进行 了实践与研究 , 取
得 了显 著 成 效 。
关键词 : 车辆工程 专业; 卓越工程师培养 ; 课程 建设 ; 实践教 学环 节
学生为教学 中心 的教 材编写 , 不仅可 以提高学 生对 专 业知识 的学 习兴趣 , 而且可 以增强 学生实 际运用的能
力 。 目前本校 车辆 工程专业 已经有 《 汽车拖 拉机学》 、 《 汽车 电子控制技术 》 、 《 汽车拖拉 机发动机原 理》 、 《 汽
车拖拉机学实 验指导》 等农业部规划 教材或 “ 十一五 ” 国家规划教材 等 , 并在全 国同类 高校 中推广 应用 。建 设期 内将继续 对这些教材进行重 点建设 , 使 之成为 国 内一 流 、 具有 较大 影响力 的专 业核 心课程 教材 , 努力 将其培育成为精 品教材 。② 网络 资源建设 。目前 车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