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

合集下载

希特勒是如何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希特勒是如何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 德国在《德苏互不侵犯条 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 国于1939年9月1日展开进 攻。9月3日上午9时,英 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 要求德国在上午11时之前, 提供停战的保证,否则英 国即将向德国宣战。正午 时,法国也向德国发出类 似的最后通牒。德国对英 法两国的最后通牒,均置 之不作答。于是,英法两 国相继对德宣战,第二次 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走向战争之路 希特勒在政治上整肃内部时,又把全部经济都纳入受国家控制、适应政治需要、 实行强制生产的轨道,以更有利于扩军备战。接着希特勒就开始将其计划付诸实 施。1934年9月底,希特勒下达了一个重整军备的秘密手令,到1935年春,则公 开宣布了此计划:将国防军由10万扩充到30万。这是公开违反凡尔赛和约,它立 即引起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应。法、英、意都提出了抗议,并达成共同防御的协定, 但一切只不过是停留在纸面上,从未去实施,相反在其背后倒掩盖着勾心斗角和 畏首畏尾,特别是英国还中途变卦,与德国签订了一项海军协定。这也是英国 “绥靖”政策的开端。这一连串的事情使希特勒确信:这里出现的又是一帮和他 昔日国内政敌一样不中用的家伙,只要他坚决、突然地把既成事实摆在这些家伙 面前,他们势必束手无策,听之任之。于是,希特勒于1936年3月7日悍然宣布废 除洛伽诺公约,不顾凡尔赛和约的规定竟派出3万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并沿 德国西部边界建立起防御工事。此时,法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只要稍有动作,希 特勒就会乖乖地缩回,但他们又只是满足于提出抗议,并未采取任何切实的对抗 措施,这就使希特勒更加胆大妄为,加快了向外扩张的步伐,1936年11月,德日 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9月意大利又加入此协定。这样,德、意、日三国 就正式结成法西斯集团。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于1939 年9月1日展开进攻,而苏联亦于9月17日入侵波兰,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世界现代史 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世界现代史 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1939—1945年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2)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德国和日本的压制,引起
爆发 了两国对国际秩序的不满 原因 (3)直接原因:经济大危机刺激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
(4)催化因素:英、法等采取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 略野心日益膨胀
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
【阶段特大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 本 由 局 部 侵 华
(1)政治: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第二 (九一八 事变 )走
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国家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 向全面侵华(七七
盟,最终战胜了法西斯势力
事变),中国进行
(1)概况:1944 年 6 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
主要 走向 诺曼底 国诺诺曼曼底 进程 胜利 登陆 (2)底意义:开辟了欧洲第第二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
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战场
(1)概况: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 利,1945 年 2 月,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 雅雅尔尔塔塔召开会议 主要 走向 雅尔塔 (2)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 进程 胜利 会议 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决定战后成立联联合合国国;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3)影响: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确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雏形
最大 发;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对美宣战
规模 (2)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
达到最大规模
(1)概况:面对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1942 年 1 月,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的代表在 《联合 美国首都华华盛盛顿签署《联联合合国国家宣家言宣》言 主要 走向 国家宣 (2)内容:签顿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 进程 联合 言》 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 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3)意义:标志着世世界界反反法西法斯西同斯盟的正式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国家领袖轴心国国家人物职务政党德国阿道夫·希特勒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兼任德国总理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意大利贝尼托·墨索里尼意大利王国首相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日本裕仁日本天皇大本营·日本皇室同盟国国家人物职务政党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总统民主党英国温斯顿·丘吉尔英国首相保守党中国蒋中正(蒋介石)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中国国民党苏联约瑟夫·斯大林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根本原因一、是由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引起的。

经济上,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条约》对其的严惩和限制,(军队中没有100名以上的年轻人,没有总参谋长,没有重炮或军用飞机,没有超过9840吨级的舰只,这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给德国的规定,其目的是在德国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随着失败带来的经济危机,以及马克的下跌,大范围的失业,德国也不能对任何国家产生经济或贸易上的威胁。

但在1932年的选举中,德国国社党赢得37%选票,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

实际上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一书中他毫不隐晦自己的计划,就已很清楚地阐明了奋斗目标:即要为德国人寻求生存的空间,以欧洲东部国家为代价,将领土扩展到乌拉尔山脉;获得军队和政权;与犹太人展开殊死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与决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与决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与决策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战后的世界上留下了无数的故事和回忆。

这场全球性的战争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在这场战争中,各个国家的战略与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胜败的结局。

本文将逐步展开,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与决策的一些关键方面。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战争的起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关系紧张,各大国之间存在了许多潜在的矛盾。

相关研究表明,纳粹德国的侵略行为起到了战争爆发的关键因素,其恶劣的决策走向成为了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德国的决策者希特勒通过使用军事和政治手段,不断扩大领土和势力范围,最终导致了全球范围的冲突。

而其他国家的战略与决策也被该情况所迫。

其次,在战争中,每一个国家都制定了自己的战略和决策,以应对敌人的威胁。

例如,盟军的战略主要包括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两个方面。

欧洲战场上,盟军通过实施诸如诺曼底登陆等具体行动,成功地在德国境内建立了战线,最终推翻了纳粹德国的统治。

太平洋战场上,盟军则采取了太平洋岛屿的“跳板战略”,逐渐逼近日本本土。

这些战略和决策是基于盟军对敌人实力和情况的深入研究后得出的。

另外,战争中的情报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各个国家的情报机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搜集和分析情报,对敌人的意图和行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英国的政府通信总部(GCHQ)在战争期间解密了德国的隐藏通信,这对于盟军的决策和对敌人的行动有着重要的启示。

而日本在攻击珍珠港之前,美国的情报机构并未解读出相关线索,导致了重大的损失。

因此,情报和决策之间的联系不可忽视。

战争中的科技和资源也是战略与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美国的核武器研发项目曼哈顿计划,为盟军提供了重要的战略优势。

而德国曾在战争初期依靠其充足的石油资源,迅速展开了对欧洲的侵略。

然而,战争的进程中,资源和科技的问题限制了各个国家的发展和决策。

最后,战争中的军事指挥和战斗策略也是战略与决策的核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者:彭英凤来源:《试题与研究·中考历史》2014年第01期【专题综述】在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德国和日本相继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道路,逐步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面对人类的共同敌人——法西斯,不同社会的国家走到了一起,形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最终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这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与灾难,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同时,也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给战后世界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知识梳理】1.慕尼黑阴谋:德国在吞并奥地利后将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英国和法国决定牺牲小国利益以安抚侵略者,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

2.二战的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突然进攻,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扩大: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

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逐渐走向联合。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打败法西斯国家。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以后,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

5.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德军分兵两路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军在进行了英勇抵抗后,发动了冬季反攻。

1943年2月初,被围困的残余德军投降。

此后,苏军开始向德军展开进攻。

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共31张PPT)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共31张PPT)

相关事实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 部队。“九一八”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后,由部 分原东北军、中共抗日游击队、农民暴动武装、 义勇军等组成。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 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牵制 七十六万日军,消灭十八万日伪军,表现了中华 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 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 省人民组织游击队,联合东北抗日义勇军,对抗 日军。1932年春,满洲省委先后派共产党员杨君 武与省委军委书记杨林,到吉林省磐石县发展武 装力量,进行反日游击战争。在那里创建了磐石 工农义勇军,后来又派杨靖宇去领导这支队伍, 发展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德国根科学本技原术因仍:然高帝度国发主展,义其国经家济政潜力治仍经然济巨不大。平衡
——姚丽《二战全史》
材料二:大萧条……(使得)为裁军所做的种种尝试逐渐停止,让位于各
种大规模地重整军备的计划……因为军火制造不仅提供了想象中的安全,
还提直供了接就原业因机会:…经…济这大时正危在机积激聚化起来了的法武西器装斯备国迟家早的会得对到外使侵用,略但
问题导入
1945年,在反法西斯联盟的强大 攻势下,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 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 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 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 无条件投降书,至此,三个法西 斯轴心国中的最后一个国家日本 正式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 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和反法西斯同 盟国的胜利而告结束。曾经气焰 嚣张的法西斯是怎么一步步走向 灭亡的呢?从这次正义的反法西 斯战争中,我们又能学到什么呢?
第13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熟知目标
教育目标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中途岛海战美日兵力对比
航空 母舰 美国 3 日本 8 战列 舰 11 巡洋舰和驱 舰载机 逐舰 23 200 80 700
中途岛海战美日损失 航空母 舰 美国 1 日本 4 巡洋舰或驱 逐舰 1 1 飞机 人数 147 332 307 2500
“AF”揭密
中途岛海战前,美国情报人员发现日军电报中频
德黑兰 会议
参加国
1943年 中美英
主要内容 发表《开罗宣言》
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作用
利于三国协 同对日作战
雅尔塔 会议
波茨坦 会议
通过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 加强了三 1943年 苏美英 行动和关于战后合作的宣言; 国联合对 决定开辟第二战场 德作战 ①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 ①加速了德 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 国的灭亡 ②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 ②为雅尔塔 1945年 苏美英 ③战后成立联合国 体系建立奠 ④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 定了基础 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加速了日本 法西斯的灭 重申雅尔塔会议 亡和世界反 1945年 苏美英 关于处理德国问 法西斯战争 题的精神 的最后胜利
阿拉曼战役
1942年10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1943——1945、9)
一、盟军的反攻
夺取瓜达卡纳尔岛(瓜岛)
美军掌握太 平洋战场的主动 权。
1、北非战事首先结束:1943年5月
2、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影响)
库 尔 斯 克 坦 克 大 会 战
库尔斯克会战(Battle of Kursk),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 的决定性战役之一,是第二次世 界大战的欧洲东线战场中,德国 与苏联于库尔斯克爆发的一场会 战。双方共投入了超过268万名 士兵和6045辆坦克,空军部队参 战飞机超过了2000架,是史上规 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单日空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启示与教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启示与教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启示与教训二战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次大规模的全球性灾难。

这场战争的历史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止是政治和军事层面的影响,还有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影响,影响至今。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场战争进行系统的思考和分析,从中汲取启示和教训。

一、启示1. 国际政治二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际政治的不稳定和不公正。

国际格局并不完全是平衡的,有大国霸权、殖民主义、赤裸裸的霸权政治等。

二战爆发后,大多数国家都不堪其扰,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

二战后,国际政治形势形成了一种新的稳定格局,包括联合国、国际司法、经济发展等。

但是现在大国间的矛盾和利益争夺依然存在,以一种更加复杂和隐晦的方式呈现。

2. 和平共处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很多国家经济和民主化发展迅速。

在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和平共处的形势下,二次大战的教训告诉我们:和平共处是我们必须遵守的最重要的原则。

大家必须尊重其他国家的独立、尊重不同文化的相对独立、互相扶持和繁荣发展。

3. “自由民主”二战结束后,美国所强调的全球“自由民主”,成为了全世界的普遍共识。

自由、平等、人权等独立自主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也是人类一直以来的追求。

二战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和民主必须建立在公信力强的社会机制之上。

4. 向前看二战结束的时候,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暴力和贫困的威胁。

然而,随着时代的推移,发展逐渐代替了暴力。

今天的世界,虽然还有战争和霸权、贫穷和不公正,但最终,我们必须把目光放在未来。

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和科学的进步,正不断引领我们向前发展。

二、教训1. 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战的教训告诉我们,以暴力解决问题只会埋下更多的仇恨和矛盾。

合作和谈判是更好的选择,大家必须互相包容、互相支持、互相尊重、一起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2. 领导者的误判会导致灾难二战的教训告诉我们,领导者的误判非常危险。

战争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因为个别国家领袖的决策错误,危机渐渐激化,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3)美国对苏联实行租借法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动机是什么?
苏德战争爆发,苏联面临巨大压力,法西斯势力日益嚣张。 根本动机:为了美国自身安全。
全面爆发 1939 突 吞并奥地利 袭 波 慕尼黑阴谋 欧洲战场 兰 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走向战争 1938
控 制 欧 洲
扩大 1941 苏 德 战 场
亚洲战场
太 平 洋 战 场
类似的总战略指是什么?分析总战略形成的原因、经过、标志 1、原因:
①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促进(直接原因)
2、经过及标志
①1939年,美国新《中立法》(内容、作用)——美政策的重大转变 ②1941年,美国通过《租借法》(内容、作用)——经济基础 ③苏德战争后,美英《大西洋宪章》; ——政治基础 ④1941年,美英苏签定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的第一个协定书。 ⑤1942年元旦,26国《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建立标志
◆有人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误。你同 意这种观点吗?
战略指军事上指挥全局的计划和战略,战术是进行战斗的原则、手 段和方法,是战略一部分,服从于战略。
• 同意。 • 说它是战术上的胜利: 是因为日本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 平洋舰队;
• 说它是战略上的失误(1)增强反法西斯力量。 是因为日综 合国力不如美国,珍珠港事件把美国卷入了大战,加强了对 手的力量,为日本法西斯失败埋下祸根。 (2)推动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4、影响
我们曾估计敌人大约有200个师。现在已经查明仅有番号的 就有360个师……他们的武器和装备不如我们,战术指挥官的素 质也很差。但是……如果我们消灭十几个师,俄国人就会又投入 十几个师……时间……对他们有利,他们靠近自己的资源,而我 们却一步步远离自己的资源。——(德)哈尔德将军的战地日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与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与影响
9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二战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所 带来的血腥杀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坏, 长久的反映在战后人类的社会生活各个 方面。
10
非洲战场 • 阿拉曼战役、突尼斯会战
亚洲战场 • 中国战场(抗日战争、苏日战争)缅甸战场(滇缅战争)
大西洋战场
• 大西洋海战
4
敦刻尔克大撤退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英法联军的军事撤退行动。
5
பைடு நூலகம்
偷袭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基地珍 珠港的军事事件,它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6
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 攻势,战役发生在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 次海上登陆作战。
7
柏林战役
战役于1945年4月16日发起,25日对柏林形成包围。经激烈巷战,于 4月 27日突入柏林中心区,29日苏军开始强攻国会大厦。30日希特勒在总理 府地下室自杀。1945年5月2日柏林战役结束。
过程和影响
战争起因
经济危机 法西斯独裁 一战祸因
1
双方阵营
轴心国阵营 同盟国阵营
2
战争经过
防御阶段 转折阶段 反攻阶段 结束阶段
3
主要战场
东欧战场 • 波兰战役、苏德战争
西欧战场 • 法国战役、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战、西西里岛登陆战役、诺曼底登陆
太平洋战场 • 中途岛海战、珍珠港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珊瑚海海战
8
战争评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 史。其影响广泛地涉及到政治、经济、 军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个层面。 以军事科技的发展为中介,人类的智 慧与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被极大地释放出来,战争的破坏力空 前增大、战争手段空前增多、战争样 式空前丰富、战争空间空前广阔。人 类的战争活动由此由盲目走向自觉、 由浮躁走向理智、由幼稚走向成熟, 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结束

莫斯科保卫战期间的朱可夫
莫斯科没有眼泪 ——母亲送儿子
中途岛海战
中途岛----中途岛是夏威夷群岛的一部分,位于北 美洲至亚洲的太平洋航线中点,因而得名,距旧 金山和横滨均为2800海里。
中途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美军在中 太平洋的重要的海空基地。它对保卫珍珠港起著 重要作用。如果作为前方空中观察基地的中途岛 失守,美军就无法派遣侦察机进行远程搜索,不 能掌握日军舰队动向,珍珠港将无法固守,太平 洋也会随之沦入日军之手,一旦如此,美国的西 海岸也就门户大开了。
机械化装备威力锐减,战斗力大大下降; • ④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军入侵巴尔干以及战争初
期希特勒对打击重点的转变,都延误了向莫斯 科发动进攻的时间
莫斯科保卫战(1941.9-1942.1)胜利意义: 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德国陆军在二战中 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标志着德国“闪电战”的破产(速胜) 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决心 具有了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意义
促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在二战中取得胜艾
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尔 弗

1、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斯大林格勒
德 国 波兰
库尔斯克
法国 意
匈牙利
罗马尼亚
西班牙
自 美 国
摩洛哥

罗马

保加利亚
突尼斯
西西里岛
土耳其
阿尔及利亚
利比亚
阿拉曼
埃及
百家争鸣:早在苏德战争爆发时,苏联就向英国提出开辟
第二战场的要求,但直到1944年才成为现实。对此有人认为是 英美等国希望看到德国和苏联互相消耗而故意推延开辟第二战场, 也有人认为是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具备而无法开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历史,世界各地参与其中的国家和
民众做出了不可撤消的牺牲,几乎改变了整个世界。

它的结束宣告着
新的时代的到来。

世界大战的发展历史中蕴藏有三大重要的转折点,
它们分别是改变欧洲和战争走向的苏联和美国参战,空前绝后的击沉
德军战列舰“号外”,以及发动核武器大规模杀伤力。

苏联和美国参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1941年6月,苏联向德国发动全面战争,使得纳粹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以此为开端,苏联与美国结盟,共同对付纳粹德国。

这次战争的重心
显见地转移到了苏联这边,而苏联的参战改变了欧洲的本质,纳粹德
国也在后面的战争中一步步被打击溃散。

“号外”是海战史上击沉德军最大舰队的激烈对峙之后史无前例的一消声,它也彻底打破了德军试图改变欧洲状况的梦想,并引起了巨大的
政治变动,改变了整个战争局面。

实际上,英法美盟国向德国军队施
压愈久愈大,此次"号外"击沉又给其施加了沉重的打击,而德军也无功而返,实现了对抗的慷慨。

最后一个转折点是日本受到的两枚原子弹的爆发,引发了日本投降,
终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6月6日,美军以核武器的大规模威力,轰炸日本广岛市和长崎市,给日本的关东军施加了巨大的冲击。

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承认失败,拒绝仿照,从而结束了二战。

这三步法在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贡
献了不可磨灭的成就。

他们改变了当时的战争格局,推动敌我双方的
阵痛,最终实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改变了历史流程,改变人
类的本质和文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4、希特勒自1939年闪击波兰之后,连连得手,他
自认为德军“天下无敌”,使希特勒的这个说法破
灭的是下列哪个事件 C
A.日军偷袭珍珠港
B.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C.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D.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成立
5、2002年9月11日,美国世贸组织大厦遭受到恐
怖主义袭击,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被偷袭,那么
2.进一步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 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3.达到最大规模: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 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疯 狂 的 战 车
和平到来了吗
慕尼黑会议
时间: 1938年9月底 参与国:英、法、德、意 主要内容:签定《慕尼黑协定》
标志: 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后果:加速二战爆发
1、《慕尼黑协定》的主要内容是 A.重新划定德国东部和西部的国界
B.同意德国吞并捷克斯诺伐克D
C.承认德国与奥地利合并 D.将捷克斯诺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备战中考
2、德国入侵波兰的军事行动是按照下列哪一计划进行部署的
A.白色方案
B.巴巴罗萨计划 C.联合国家宣言A D.霸
王计划
B
3、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纳粹攻占莫斯科 B.1941斯大林红场阅兵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苏军攻克柏林
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防卫本土。我们 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的 地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 我们决不投降。
-----丘吉尔
比较新任英国首相丘吉尔与前任首相张伯伦在 法西斯面前的态度和立场有何不同?
张伯伦: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
丘吉尔:坚决抵抗,誓不投降。
三、“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 争爆发(战争扩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吗?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 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一、社会根源1、经济危机激化内外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二十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出现明显的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了停滞的局面。

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先后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

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三个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

2、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一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凡尔赛条约》对它的军事力量作了严格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让德国在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德国不甘心这些严惩和限制,特别是在1932年希特勒成为德国以后,开始暗中加紧恢复国力;作为战胜国的意大利,因为没有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

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和本国利益的驱使,逐渐形成了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二、直接原因1、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

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了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要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

在亚洲,日本经过精心策划,于1931年用嫁祸于人的手法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紧接着出兵占领了中国的东北。

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与经过

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与经过

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与经过在二十世纪初期,德国正面临着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经济几乎崩溃,失业率居高不下,通货膨胀严重,这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

此外,德国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感到愤怒和不满,尤其是对于《凡尔赛条约》的内容,这使德国感到羞辱和压抑。

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出现了一个极端分子——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勒是一个极右翼的政治家,他认为德国应该通过复兴来改善经济和恢复国家声誉。

他的纳粹党在1920年成立,吸引了大批追随者,特别是那些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工人和农民。

希特勒以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为支柱,鼓吹对德国民族的优越性,并将其他民族视为威胁。

随着时间的推移,纳粹党逐渐在德国政坛崭露头角。

1933年,希特勒顺利当选为德国总理。

他迅速将自己的权力扩大到议会和政府的其他部门。

希特勒利用宣传和暴力手段来打击和镇压反对派。

德国迅速走向了独裁统治。

希特勒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改变《凡尔赛条约》的规定,他认为这是导致德国经济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开始重建军队,并向邻国要求领土扩张。

1936年,德国重夺了莱茵兰地区,这是《凡尔赛条约》规定的非军事区。

这一行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担忧,但并未立即引发冲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希特勒越来越大胆。

1938年,他试图吞并奥地利,这一行动被称为“安纳塞托行动”。

希特勒声称奥地利是德国的一部分,没有任何国家做出有力的反应。

这一成功激励了希特勒进一步扩张的野心。

一年后,希特勒将目光转向苏台德地区,这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德语区域。

这一事件导致了苏台德川爆发的冲突。

由于国际社会对希特勒的冒险行动感到担忧,英国和法国首脑与德国进行了谈判,最终同意了《慕尼黑协议》,将苏台德地区划归德国。

然而,西方多数国家的领导人误判了希特勒的企图,他们以为《慕尼黑协议》能够避免战争,却并未阻止德国夺取进一步的领土。

随着希特勒在国内的声望和军队的壮大,他决定将目光转向波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介绍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德国突然袭击苏联
1940年4、5月间
比利时
荷兰
卢森堡
挪威
丹麦
绕过马奇诺防线 1940年6月
英国 法 国
线建
1939、9月突袭波兰,二战爆发

扩张疆域 东


波兰
德国
苏联
1939、9月对德宣战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
2、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6月到11月,德军占领 了苏联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 里的土地,控制了苏联大约 百分之四十的人口以及大部 分工业区。
遭空袭的伦敦街道
1940年德军对英国发动猛烈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
★●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演讲:
■ 我要向下院说:“我没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 是热血、 辛劳、眼泪和汗水。” ■ 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 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 决不投降! ■ 我们决心要消灭希特勒,肃清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 什么也不能使我们改变这个决心。什么也不能!我们决 不谈判!
国联的无能,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 心,加促了二战的爆发。
第三帝国重建德意志昔日光辉的宣传海报 意大利重温罗马帝国迷梦 日本希图建立大日本帝国和东亚共荣圈
轴心国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阶段(爆发阶段) (1939年9月——1942年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阶段(相持和转折阶段) (1942年春——1943年12月)
3、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苏联趁德军侵入波兰之际,从1939年9月到1940年8 月,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了一条从波罗的海到 黑海的“东方战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共35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共35张PPT)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 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 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 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的是 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1.目的:
1945年,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三位国 家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2.内容:
◆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战后分区占领德国
◆决定战后建立联合国 ◆苏联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3.反法西斯联盟建立:1942.1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 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 国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各国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成为战胜 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 唯一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且石油、粮食资 源丰富。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斯大林格勒。
芬兰1科941保年列 勒卫宁1格0战月开莫始斯
控制了苏联大约40%的人口以及

联 大部分工业区。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
莫斯科
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

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兰保
斯大林格勒
卫城镇和村庄。
罗马尼

黑海
保加尼

俄罗斯虽大,但已无处可
红场大阅兵
退,后面就是莫斯科!
1.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德军占领巴黎
1940年5月20日, 就在丘吉尔担任 首相的十天后, 德国军队到达英 吉利海峡。面对 严峻形势,丘吉 尔做出他著名的 V字形手势,向 英国民众传达赢 得胜利的信心。
我们将战斗到底! 我们决不投降! 我没什么可以奉献, 有的只是热血、辛 劳、眼泪和汗水。

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值得阅读的50本书籍

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值得阅读的50本书籍

有关第⼆次世界⼤战最值得阅读的50本书籍有关第⼆次世界⼤战的参考⽂献可谓汗⽜充栋。

这些参考⽂献⼤多不全⾯,这并不奇怪,因为到1980年单单苏联就出版了1.5万种书籍。

尽管如此,从⼤部分好的⼆战通史书中可以找到重要的参考书⽬,诸如卡沃科雷西(P. Calvocoressi)、⽂特(G. Wint)和普⾥查德(J. Pritchard)编撰的《全⾯战争》(Total War)的修订版(伦敦,1989年)。

我想与其提供这样的参考书⽬,不如展⽰五⼗本英⽂书籍,这些书籍合起来可以勾画出⼀幅由这场战争中最重要的事件和主题组成的综合画⾯,使这场⼤战变得易读,根据这些书籍,最普通的读者都可以获得他⾃⼰对战争的想象,以此作为深⼊阅读的向导。

⽂ | [英]约翰·基根 这⼀书单不可避免地体现出我本⼈的兴趣和偏见,当然并不全⾯;例如,它不包含关于1939年波兰战役、斯堪的纳维亚战役或意⼤利战役的书籍;它没什么关于西⽅⽔域内发⽣的海战和空战的内容;它偏向于欧洲⽽⾮太平洋的激战。

然⽽,这些侧重主要是由于著作的空⽩。

依然没有任何书籍满⾜我本⼈为波兰战役或意⼤利战役所设定的标准。

如果这种判断似乎轻视了美国、英国和英联邦史官们的卓越著作,那么请注意的是,由于篇幅所限,我只能涵盖本书出现的若⼲书籍,却不得不省略另⼀些。

我没能囊括⽤英语以外的语⾔撰写的书籍,尽管我特别期待包括国防军最⾼统帅部的战争⽇志,即希特勒作战参谋的⽇常记录。

其全称是:施拉姆(P. Schramm)主编的《国防军最⾼统帅部战场⽇记》(Kriegstagebuch des OKW der Wehrmacht),第1册⾄第8册,1963年在慕尼⿊出版。

这五⼗本书籍的出版地⼤多是伦敦,除⾮另外说明,版本都是最近的,包括那些英译本。

有关战役的必要指南是⽂森特·艾斯波西多(Vincent J. Esposito)上校的《西点军校版美国战争地图集》(The West Point Atlas of American Wars),两卷,1959年在纽约出版;其中包括主要战场的细致⼊微的地图,⽆论美军是否参战,对开页辅以清晰的叙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复习2016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复习2016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三次转折性的战役改变战局
名称 时间 双方 结果和影响 使苏德战争局势发生 根本转折,对推动整 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 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太平洋战场的转折
斯大林格勒 1942.7- 苏-德 战役 1943.2
中途岛海战 1942.6 阿拉曼战役 1942.10
美-日
英-德意 北非战场的转折
整个战局: 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促使美国参战,增强了反法西 斯的力量,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和战争胜利创造了条件。
希特勒注定完了。墨索里尼注定完了。至 于日本人,他们将被碾为齑[jī]粉。剩下要做 的仅是正确使用占压倒优势的力量而已。 ——丘吉尔
为了“正确使用占压倒优势的力量”,英美等主要反法 西斯国家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这些行动的影响如何?
阅读P62材料,指出作者是如何分析法国速亡的原因 的?根据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苏德条约使德国单线作战;
德国在装备和战术上的先进性; 法国不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
法国迅速亡国的原因
(法国)高阶层的军事思想落后了20年。……但法军的高级指 挥部却还是透过1918年的眼光来看坦克——把坦克当作步兵的 仆人,或是用作搜索部队以补步兵之不足。……… 法国还有一些青年军官,例如戴高乐上校,对于正在英国 被提倡的新坦克战争思想曾经表示非常有兴趣。但是那些较高 级的法国将领们对于这种英国产生的“理论”,几乎完全不加 以注意——这与那些积极研究的德国新派将领们恰好成一强烈 对比。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 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 统治。……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 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 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
1938年9月
德国割占苏台德地区
1939年3月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8月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1939年9月
德国突袭波兰
二战的全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1939年9月3日
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国的侵略步伐
1940年4月
德军突袭丹麦和挪威
1940年5月
德军进犯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
1940年9月
德意日三国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第二系世界大战从局部走向全面战争的过程
1931年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开始
1935年
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意大利侵占埃塞俄比亚
1936年
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1937年
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1938年3月
德国吞并奥地利
时间
事件
1922年10月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执政,建立第一个法西斯政权统治的国家
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经过
1929年
经济危机爆发,德国遭受沉重打击
1931年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1932年
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1936年
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初步建立法西斯专政,亚洲策源地形成
1933年1月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的建立)欧洲策源地形成
1940年5月—6月初
敦刻尔克撤退:英法联军被包围在法国东北部的敦刻尔克
5月底—6月初,英法联军由敦刻尔克撤出
1940年7—10月
不列颠之战:德空军滥炸英国本土
德国推迟“海狮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果
德、意、日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是人类历史上最反 动、最黑暗的统治,它们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对 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构成了严重威胁。新的世界大 战的爆发已经不可避免。
二、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
1、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1931——1937) 原因: 根本:日本是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的资本主义国家侵 略中国是既定的国策 直接: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 社会动荡 矛盾突出法 西斯势力上台 有利:中国国民政府忙于内战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
(二)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1、原因:
(1)历史原因:
•①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继承了普鲁士 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缺乏民主传统) •②《凡约》对德国的制裁激发了民族复仇情绪
(2)现实原因
•①德国经济脆弱,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关键原因 •②面对危机,德国政府软弱无能,无力镇压群众运动稳定
1、政治条件不同。美国具有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1787 年宪法就确立了“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有效地防范了 独裁者的出现。而德(日)两国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不彻底,封建残余势力强大,军 国主义盛行。 2、经济条件不同。美国尽管在危机中遭受沉重打击,但作为世界 第一经济强国,承受力强,可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减缓危机。 德(日)两国金融力量薄弱,市场相对狭小,缺乏抗危机力量。导 致阶级矛盾强弱程度不同. 3、凡—华体系的影响。德国在凡尔赛体系中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 (日本在华盛顿体系中也受到遏制,)因此德(日)要冲破它。美 国是大战战胜国,是既得利益者,因此要维护它。 4、领袖素质不同。罗斯福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捍卫者。而希特 勒从年轻时就表现出了独裁倾向
5、法西斯势力强弱不同。日、德法西斯势力较强,美国法西斯势 力较弱。
法西斯军事同盟的正式形成
1936年10月,德意在柏林签订《德意议定书》。 1937年11月,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在反共 产国际的旗号下勾结起来,形成“柏林—罗马—东京 轴心”,这是希特勒准备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战略部 署。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签订《德意日三国同 盟条约》,表明三国法西斯军事同盟的正式形成。
思考:结合材料分析英法等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英法尽管为一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 位和军事地位仍因战争受到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得英 法统治集团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意、日侵略扩张政策进 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 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战后英法两国国内政治也极 为复杂。 材料二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规定了颇为苛刻的条 件,这不仅引起了德国方面的不满,而且在英法两国相 当一部分居民中造成了一种负罪感。它们对战后德国出 现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采取了一种理解的态度,对 30 年代德国的违约行动采取了一种容忍的立场。
埃塞俄比亚国小力弱,国防落后
⑶失利原因 意军强大蓄谋已久 残忍——施放毒气
大国绥靖缺乏国际援助
二、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
3、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1)背景 ① 1936年,西班牙左派政党组织的人民阵线在大选中 获胜,成立了共和国政府 ②共和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打击法西斯势力 ③佛朗哥等法西斯军官发动叛乱,西班牙内战开始 (2)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的目的
工业生产 对外贸易 工人失业 工人罢工次数 政局,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 下降 缩减 数目
(3)直接因素 40% 70% 800万人 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兴风作浪
1930—1932年 1000多次
纳粹党于1919年成立,全称是“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纳 粹”(NAZI)为德语“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两词缩写词的音 译。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 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 点,我们依靠的是旧 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新帝国必须....用德国 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 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 天的面包。
思考: 面临同样的危机,美国能够实行新政途径来 解决危机,而德国、日本却走上法西斯道路, 您认为造成这种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我的奋斗》
(二)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2、过程:
处于声望颠峰时期的希特勒
① 1932,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② 1933年,希特勒出任国家总理,掌握 国家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 ——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二)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3、内外政策:
4.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总结) ㈠英法
①英法经济军事地位的削弱,存在畏战情绪 ②英法忙于应付国内经济危机,无暇顾及 ③一战的残酷性使和平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 ④法西斯“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 ⑤对苏联社义的仇视和对弱小民族国家利益的蔑视 ⑥一战后对德国的过分惩罚,使英法产生一定负罪感 ⑦他们是“凡——华体系”的得利者,不想破坏现状
三、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1.含义
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的统治阶级为了维 护自身利益和安全,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 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 求, 同时企图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的政策。
2.实质
西方大国仇视社会主义,无视小国利益的极 端自私的强权政治(目的-------避战自保,祸水东引)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缩减 工人失业数目 工人罢工次数 •②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发展 ,要求建立独裁政
权; 32.5%
50%
300万人
——主观原因 1931年 2415次
(二)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2、过程
1)1931年,九一八事变 ——强化法西斯力量 2)标志:广田弘毅组阁(1936年)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4.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
请结合以下材料分析归纳美国实行“中立政策”原因
材料一、美国地理位置特殊,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因为历史地理 等诸方面的因素,美国国内一直流行一种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 情绪。(美国地大物博,与欧亚远隔重洋,是个安全的“世外桃源”)。不 为欧洲人打仗、“坐视狂热的、堕落的欧洲人自相残杀”的观念在普通 老百姓中根深蒂固。美国历史学家约翰· 托兰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证实: 是罗斯福总统一手“导演”了珍珠港事件这场悲剧。总统事先已知道日 本舰队的动向,却故意让日本人进攻夏威夷基地的阴谋得逞,目的只是 换取美国大多数公众对美国参战的理解和支持。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就 曾说过:“没有珍珠港事件,我们──包括罗斯福总统──决不可能把我 国推进战争中去。”当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观念的顽固程度由此可 见一斑。 A、美国推行中立主义政策是由于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的影响。
(2)
侵 略 扩 张
德国法西斯上台特点:
1)以纳粹党为核心
2)通过选举途径,合法取得政权 3)利用民族复仇情绪,进行欺骗 和煽动手段 4)先掌权再发动战争
(三)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原因
(1)历史原因: •①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保留了 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②日本虽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受到华盛顿体系的 压制,有不满情绪. (2)现实原因: •①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受危机打击严重,阶级矛盾 尖锐; ——客观原因
(对凡-华体系极度不满,都极力想打破)
⒋统治阶级法西斯专政,后发 过程 动战争 核心 以希特勒为头目的纳粹党 纳粹党欺骗群众,讨好军 不 队,勾结垄断资产阶级, 同 方式 通过合法竞选夺取政权, 点 走的是“民主”之路 类别 日本 先发动侵略战争,后 建立法西斯专政 军部势力 通过政变、恐吓等手 段逐步迫使政府让步, 建立受军部控制的法 西斯政权 派系复杂,斗争激烈, 派系单一,法西斯专政建 特点 法西斯专政建立时间 立时间短 长
一、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 三、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一、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
(二)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三)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法西斯主义的三大特征: 1、独裁专制 2、极端民族主义 3、军国主义
法西斯成了专制独裁和暴力恐怖的 代名词,墨索里尼是现代法西斯的创始 人。
3.表现
⑴ 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偏袒日本) ⑵ 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名不副实“经济制裁”)
⑶ 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不干涉”和“中立”) ⑷ 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英法没有抗议 ⑸ 制造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⑹ “奇怪战争”、“静坐战” ---绥靖政策在战时的
延续
4.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
(一)、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统 治 1、一战沉重打击了意大利的经济,整个国家政
局动荡,社会秩序不稳,阶级矛盾尖锐。
1.背景:
2、资产阶级统治不稳。 3、垄断资产阶级试图依靠扶持法西斯势力的 办法来维持统治。
意大利是一个相对贫弱的帝国主义国家,一战中死伤220 2.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标志: 1922年,墨索里尼进军罗马。 多万人,支出军费120亿美元,其他损失 30亿美元,还欠 美英债务44亿美元,人们称之为“乞丐帝国主义”。它 实行恐怖统治,取消资产阶级民主,建 对内政策: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虽挤入战胜国行列,但在巴黎和会上 立了法西斯的一党专政,加强对经济和 3.法西斯的 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 分赃最少。战后初期意大利即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 延续两年之久,工农业减产,失业人数大增,人民生活困 内外政策 : 对外政策:进行侵略扩张。 苦。
4.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
美国的《中立法》实质上也是一种绥靖政策
(1935年8月31日)美利坚合众国参议院及众议院集会于国 会,联合议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或 战争在进行之中,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宣布之 后,凡以军 械、军火或军备,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之任何地方, 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之任何港口,或运至任何中立国港口以 备转运至任一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 国港口者,均为违法。 ——《现代国际关系史参考资料(1933—19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