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所谓和谐社会,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让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各种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就是要有效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确保社会的稳定团结;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各个方面群众的利益。
说到底,和谐社会就是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社会主义民主。
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民主社会。
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还要求实行法治。
和谐社会要求社会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反对社会的无序化与无序状态。
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转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
法治社会中最重要的规则是法律规则。
法律是所有社会规范中最具有明确性、确定性和国家强制性的规范。
依照法律规则来治理社会,人们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社会就有了和谐的基础。
因此,也可以说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法治社会--民主法制。
1.所谓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就是要使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让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民主法治是目标与手段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实现的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需要民主法治的支持,需要以民主法治为基础。
2.所谓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
在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只有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才能取得社会各个阶层的共识和认同,使出台的措施获得最广泛的社会支持,从而得以顺利实施。
在调节各种不同利益关系的过程中,只有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受益,才能取得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广泛支持和接纳,有效地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和力量,实现全社会的团结与合作。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邓小平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发 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没有安定团结的政 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 这些思想奠定了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 重要基础。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
社会和谐是人类长期的理想追求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孔子说过“以和为贵”,墨子提出过
“兼相爱”、“爱无差”,孟子描绘了“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社
会状态。《天朝田亩制度》中也曾赞扬“有
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康
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人人相亲,人人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
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执政
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党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
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的要求,
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
发点和落脚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以
人为本贯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
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最高标淮,做到发
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
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牢固
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激
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
不确定因素增多。小布什上台
后推出的“新美利坚帝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那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将会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来阐述。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我们了解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是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结构。
在这种结构下,企业要有自己的社会责任,要追求合理利润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企业诚信经营、互利共赢的经营模式,可以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为经济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深远的政治意义。
和谐社会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在文化、政治、伦理等各个方面都要实现和谐,避免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只要社会是和谐的,人们的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社会主义制度就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从政治上保证了社会的稳定,确保社会治理的秩序和谐统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
再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文化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全面的发展。
这就涉及到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区关系、和谐的家庭关系等方面。
我们要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营造以实现和谐稳定为目标的文化环境。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建设更美好、更健康的文化生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文化和文明的长远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我们还需看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我们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社会矛盾与冲突在这种变化下更加复杂和尖锐。
我们必须通过建设和谐社会,加强社会治理,促进不同政治、种族、宗教、文化、地理区域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发展,走出一条更加宽广和宁静的发展之路。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它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①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2)实践意义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③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于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⑥建设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重要性、构建路径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建立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社会形态。
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是中华民族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只有实现社会和谐,才能使每个人都能够享有社会发展成果,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为每个人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此外,和谐社会的构建还能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使国家更具影响力和竞争优势。
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构建适应国情的路径。
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次,要坚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另外,要坚持开放包容的发展态度,积极吸纳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建设。
此外,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传播,增强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
最后,要加强党的领导,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社会阶层分化的问题较为突出,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平等现象普遍存在。
其次,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此外,社会治安问题和道德观念的淡漠现象也需要引起重视。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它将有力促进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升,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建设法治国家,倡导开放包容的发展态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传播,加强党的领导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目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管理机制和经济政策等,在积极发展的市场和政府调控的力量的共同作用下,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使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组织和社会公众等社会成员都能得到有效协调和积极发展。
一是建立完善的社会管理制度,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政府行为,科学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机制,使它能够有效的实施政府的社会治理行动和社会管理政策,确保社会公平正义;二是立足于市场,加强社会治理。
从政府治理的角度考虑,应遵循“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组织为基础的社会治理体系”,在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定价的有机协同运作中,建立起由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公民等四位市民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形成社会的共同管理与共同协作;三是加强社会风气建设。
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弘扬伦理精神和职业道德,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生活秩序;增强社会公益意识,唤醒社会各界的爱心,促进公益行为的开展,使社会治理更加健全、公正合理;大力发展社会文化建设,培育社会精神文明,形成文化观念的共识,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保障,建立国家及市场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及时给予各类群体实在的社会保障,以减轻社会成员经济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安宁;四是重视社会文化事业发展。
文化是塑造一个民族特色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社会关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强文化建设,发展社会科学,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精神足以支撑社会发展;要加强文化产品开发及文化英才培养,发展社会独特的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文化传播的深度;要加强社会文化服务,建立社会文化服务网络,保障和提高社会文化水平,改善全民的精神文明水平,夯实社会和谐基石;五是深化新型城镇化进程。
新型城镇化是解决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改革,应该将新型城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构建和谐社会之我见
构建和谐社会之我见
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们憧憬的社会理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我看来,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多个方面努力,包括公平正义、法治文明、民主参与、社会关爱等众多因素。
首先,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不论其背景、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
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和法律体系,打击腐败和不公平现象,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法治文明是保障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法治是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只有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才能使每个人都在法律的保护下生活和工作。
建立一个公正、透明、高效的司法系统,保证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此外,民主参与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民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和参与决策的权利。
强化市民参与和民主监督,倾听人民的声音,增加社会的民主参与,能够有效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最后,社会关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社会关爱包括关爱弱势群体、保障社会福利、构建和谐家庭等多个方面。
关注和帮助那些贫困、残疾、孤寡等弱势群体,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和关爱,减少社会的不平等,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不仅需要政府的
引导和施政,也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付出。
只有在公平正义、法治文明、民主参与、社会关爱等多个方面取得进步,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梦想。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目标
“ 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 ” 的 目标 体
现在 构 成社 会 的 各个 要 素之 间 的关 系 上 。 从 广 义上 说 , 就是生产力 、 生产关 系 和 上 层 建 筑 基 本 适 应 . 经 济 社 会 生 态 全 面、 协调 、 可持续发展 , 共同进步 ; 从 狭 义
上说 , 就 是 实 现全 体 人 民 各 尽 其 能 、 各 得
其 所 而又 和 谐 相 处 。 二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的 总 要
求 我 们 所 要 建 设 的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和 谐 社 会 的经 济 基 础 。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必 须 坚 持 和 完 善 生 产 资 料 公 有 制 为 主 体 、多 种 所 有 制 经 济 共 同发 展 这
向 。 逐 步 提 高 居 民收 入 在 国 民 收 入 分 配
的 。没 有 科 学 发展 就没 有 社 会 和 谐 , 没
样作用 , 引 导 人 们 自觉 履 行 法 定 义 务 、 社
会责任 、 家庭 责 任 。 加 强 和 改 进 思 想 政 治 工作 , 注 重人 文 关 怀 和 心 理 疏 导 , 用 正 确 方 式 处 理人 际关 系 。 4 .充 满 活 力 是 社会 成 员 激 发 出来 的 有 利 于 社 会 进 步 的创 造 愿 望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是 充 满 活 力 的 社 会 .这 种 “ 活 力” 需要激发 。尊重创造 , 就 要 鼓 励 人 们 干事业 、 支持人们 干成事业 , 让 不 同社 会 阶 层 都 把 自 己 的 主动 性 、创 造 性 和 生 产 要 素 优 势 融 入 社 会 主 义现 代 化 建 设 的事
论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和有效路径。
本文将从加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落实法治建设和提升文化素质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加强经济发展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只有经济发展才能为社会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这包括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加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等。
同时,要加强环境保护,推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要求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实现机会公平和收入分配公平。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社会各阶层的基本生活水平;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升就业能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的合理公正。
三、落实法治建设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法治建设,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同时,要加强执法司法体制建设,提高执法司法的公正性和效率。
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四、提升文化素质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传播,加强文艺、媒体、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建设,丰富人民精神生活。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
同时,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环境。
五、总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加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落实法治建设和提升文化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毛概课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LOGO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 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
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
LOGO
按照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 伟目标,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党 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
LOGO
(1)社会主义民主法 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 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 重和保障;
LOGO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 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 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
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 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 统一。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 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LOGO
(1)指导思想 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
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 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 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 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 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LOGO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 江泽民根据国内外形势 的发展变化,强调实现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
LOGO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之一,这个目标的核心在于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全面发展。
这个目标并非靠空想和口号就能实现,而需要付出实际行动,与时俱进地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不断改进社会制度和社会治理方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保障相辅相成要实现人民全面发展,必须要有健康持续的经济发展。
而要实现经济发展,就需要一定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在我国,国家正在加快构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一系列公共福利设施建设、人民群众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补贴,还有负担公共福利设施建设所需资金等方面的财政扶助,都是目前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保障相辅相成的很好例证。
二、人民群众教育文化程度的普及和谐社会的建设,还需要一个礼貌和谐的氛围。
在教育文化程度的普及方面,我国正在做出大量努力。
在国家的引导下,不少大型企业纷纷投资教育,为社会提供更多有质量的教育资源。
同时,除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以外,让更多群众有机会接受大量不断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完善社会治理和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权力打造和谐社会,还需要完善社会治理和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权力。
这很大程度上要从实践中摸索路径,同时借鉴国际经验。
如现在城镇化带来的城市发展形态的成效不佳,需要择优而治,加快发展新型城镇化,打造美丽宜居城市。
其次,需要加强政治参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尝试打造新型政治参与模式。
更让人期待的是逐渐扩大社会主体的民主权力。
很显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上,要做好公共事业和民生问题的形成和解决,并加强与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沟通。
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可以增加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协助进行稳妥有法可依的社会管理。
在社区治理中,社区营造安全、和谐的社区环境,让社区养育健康心态和互助共治的文化价值,是社区治理的主旨。
技术和管理的完善,为普及的社会信用体系积累了力量,也可帮助开展有关公共服务的自助式管理、公益广告等。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认识参考答案二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认识参考答案二论述题: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追求。
我国也有“和睦亲善”的优良传统,《共产党宣言》中也充分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和谐思想,并描绘了未来社会的蓝图。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们的共同理想和愿望,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30分) 参考答案1: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
最近的“十一五”规划又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一个大的专题提出,2006年10月初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会议的主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1)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1)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3)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4)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参考答案2:答: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旨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发展可持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是人民至上、全面发展。
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多个方面。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重人民的主体地位,鼓励人民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发挥其创造力和主动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社会形成文明和谐、诚信守法、友善互助的社会风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需要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注重协同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
要推动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还要注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缩小城乡、区域间的差距,构建共享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需要加强社会管理和治理。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提高社会管理和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要加强法治建设,推进社会稳定和谐,打击和预防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需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它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巩固党执政的基础、实现党执政的任务,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由于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由于发展不平衡,城乡矛盾、区域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由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由于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不断变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加强,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问题,人与社会的矛盾更加突出,等等;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加快,各国注重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从总体上看,这些因素给我国的改革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强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强调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强调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强调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了新的重要的进展;也只有把社会建设搞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第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有广泛的世界意义;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努力使当代人类1/5以上的人口进入和谐状态,这无疑具有世界意义;我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探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途径,将对当代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理想作出新贡献;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矛盾1.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就所有制来说,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主要问题是政企职责不分,压抑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因此政企分开,增强企业的活力是经济体制改个的中心环节;就人们的相互关系来说,由于社会主义条件下还存在三大差别,人们的体力、智力还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受旧分工束缚;就分配关系来说,在实行“各尽其职,按劳分配”的过程中,需要随着生产的发展对分配当中的一系列复杂问题,如劳动定额、工资等级、奖励制度、集体福利等及时加以正确解决,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生产的发展,如搞平均主义会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又如,扩大差别把差别搞得过于悬殊,同时又忽视思想教育,不强调各尽所能,这样会直接影响那些劳动力弱、数量多的劳动者的积极性,像列宁所说:“不愿比别人多做半个小时工作,不愿比别人少得一点报酬;2.私有经济与生产力的发展相矛盾方面我国实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前正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阶级斗争,在生产关系领域建立的是以公有制为主题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在现阶段,私有经济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两重性:在经济上它们作为公有经济的补充和助手、对于发展生产、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劳动就业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作为私有经济具有顽强的资本主义发展倾向;私营企业主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唯利是图,不惜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在政治上,私有经济的所有者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他们的收入普遍高于其他阶层,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另一方面,他们对于国家加强管理,限制其经营范围,取缔其非法经营活动,有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才去抽逃资金、暂时歇业等手段进行抵制和对抗;3.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也有不相适应的方面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法律制度、政治法律设施也存在这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和环节上的缺陷,这些与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也是不适应的;比如,在当和国家的体制中存在机构重置、职责不明、兼职副职过多、人浮于事、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不够健全等等,这些都是与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相矛盾的;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和程序;上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从根本上说,是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的需要造成的矛盾;这种矛盾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相比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这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反映在人们的相互关系上不是阶级的对抗,而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同时,这种矛盾,也不像阶级对抗那样相对固定地存在于两类人之间,而是不断变动地存在于人们之间;。
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摘一要] 本文通过解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依据、总体要求、基本途径。
[关键词] 和谐社会;社会主义;途径。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现在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上。
从广义上说,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基本适应,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凋、可持续发展,共同进步;从狭义上说,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1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层建筑保障。
和谐的社会关系要求上层建筑的法律制度加以维护,为此,就要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此外,和谐并不是“一团和气”,也不是宗派主义,而是建立在特定的原则的基础之上。
原则要在民主的基础上产生,通过法制加以维炉,为此必须发展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2.2 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要求。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但是,必须把公平正义放到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中来理解。
离开这个环境,公平正义就可能演变成平均主义。
在现阶段,公平正义主要体现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等价交换,买卖双方的利益和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
因此,公平正义就是要承认事实上的不平等,尊重差别,通过适当的政策把差别转化为推进社会进步的动力。
为此,要完善市场经济,规范竞争秩序,调节收入差距,正确处理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依法维护最广大人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目标之一。
构建和谐社会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社会公正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和重点领域以及个人的责任和作用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谐社会是指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相统一,社会稳定与个人自由相统一,人民幸福与国家富强相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包括社会公平、社会正义、法治、诚信等,这些价值观的实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和重点领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首先,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作用,应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
其次,法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要加强法律意识,健全法律体系,提高法律实施的效果。
此外,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也应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领域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公正、民主法治、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
在经济发展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公平分配。
在社会公正方面,要加大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的供给,缩小贫富差距,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在民主法治方面,要建立健全民主制度,加强法治建设,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法律权益。
在文化建设方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个人的责任和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仅是政府和组织的责任,每个个人也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作用。
个人的责任在于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遵守社会公德,关心他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等。
个人的作用在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和基本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政治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政治建设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确保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其次,要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广泛开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
同时,要推进法治建设,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重要的是,要坚决反对腐败现象,建立廉洁政府,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和支撑。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我们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同时,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加强社会管理,构建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机制,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社会保障,确保每个公民享受到公平的机会和权益。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目标和使命,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
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建设都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才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引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
一、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1、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现阶段阶级斗争早已经"过时",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今天,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的同时,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以达到和谐平衡。
2、经济的发展,忽视了社会的协调多年以来,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社会的协调,出现了不少矛盾。
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经济之间明显出现了不和谐的因素,社会上呈现了一些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如贫富悬殊问题,失业下岗问题,社会和医疗保障问题,社会公共事业滑坡问题等问题。
3、不少地方和部门都现出"人治"现象,缺乏和谐因素不少地方官员和部门的领导排斥异己,姿意妄为。
官员的权力无限澎胀,官员代表政府"乱作为"或不作为,在局部地区搞得民怨沸腾。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1、教育方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在农村逐步在城市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面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
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
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收稿 日期】 06 5 6 20 —0 一l
【 作者简介】 朱敏杰( 97 )女, 15 一 , 吉林省长春市人,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组织人事处处长、 副教授。主要研 究方向:
党建 、 思想政治教育。
・
2 ・ 7
维普资讯
会。尊重人民诉求必须做好 “ 整合和凝聚” 工作 , 而 整合和凝聚的目的是使人们能 “ 各得其所” 其基本 , 特征是 , 力求保持各种因素、 力量以及各方面利益关 系的协调与平衡 , 使公平和正义的理论得到体现。 各 得其 所 , 每一个社 会成员 按照一 定 的规范 , 正 指 能公 地得 其所应 得 。公 正 是各得 其所 的本质 , 正产 生 公 和 谐 ,它 是构建 和谐社 会 的基 础 。根据有 的 同志 的 观 点 ,各得 其所 主要包 括一个 社会 能使社会 成员各 得其 岗、 各司其职 、 各守其则 、 各得其位和各享其成 ; 各得其岗, 就是人有其岗, 而且使人的能力与岗位相 匹 配 , 到合理 配置 ; 司其 职 , 得 各 就是 社会成 员要具 有职业精神 , 能够认同并恰当地承担 自己的职业角 色和社会角色 , 在其职尽其责 , 做好本职工作 ; 各守 其 则 , 是每个 社 会成员 要具有 法律 意识 和诚信 意 就 识, 自觉遵循社会规则 、 角色规范和规章制度 , 以及 合法的公共秩序; 各得其位 , 就是社会成员应根据能 力和贡献来获得相应的职位和社会位置 ; 各享其成 , 就是社会成员既能合理享受 自己的劳动成果 , 使其 付出能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 , 也能共享社会发展 的成果 。 第四 , 社会 主义 和谐 社会 , 是一 个和谐相 处的社 会 。只有 使社会 成员 各得其 所 , 有可 能使社会 成 才 员做到和谐相处 , 各得其所是和谐相处的前提条件 , 和 谐相处 是各得 其所 的结果 。“ 谐相处” 和 是我 国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种必然要求, 其基 本特征是以各种关系的和谐来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 序 。从 外延来 讲 ,和谐相 处 主要 包括 人 和 自然 的和 谐相处 、 人和 社会 的和谐 相处 、 和人 的和 谐相处 、 人 人和组织的和谐相处 、 自身内部各要素的和谐相 人 处 。而人和人 的和 谐相处 ,又 主要包 括党 和人 民的 和谐相 处 、 干部 和群众 的和谐 相处 、 员干部 之间 的 党 和谐相 处 、 社会 阶层之 间 的和谐相处 、 个人 和他人之 间的和谐相处 、 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 、 民族之间 的和谐相处 、 代际之间的和谐相处等。 这里 , 干部和 群众之间的和谐相处是根本 , 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 相处是关键 , 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基础。从 内涵来讲 , 和谐相处是指人人平等 、 和而不同、 互惠 互利。 人人平等 , 即人们之间在人格、 权利、 机会 、 规 则和分配上的平等 , 而机会 、 规则和分配上的平等是 核 心 。和而不 同 即尊 重个人 、 包容个 性差 异 , 过 并通 协商共识 , 使多样性之间达到协调 、 合作 、 共赢。互 惠互利 , 即社会各阶层 、 群体和成员之间能保持一种 互 惠互 利关 系 。
v0 . No. 1 2O 4 Aug s 20 6 ut 0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口 朱敏 杰
(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组织人事处, 吉林 长春 10 1 ) 30 2
【 摘 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一个各尽其能, 充满创造活力; 尊重人民诉求; 各得其所; 和 谐相处; 共生共进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
各得其所 、 和谐相处和共生共进的社会 , 它具有 以下 五个 层 面的特征 : 第一 , 社会 主 义和谐 社会 , 一 个各尽 其 能并 充 是 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为人民提供 了各尽其能的舞台 , 极大地激发着 人们的创造活力 。在这方面 , 我们党从制度和政策 上采 取 了一 系列方 法 和措施 : 尊 重劳 动 , 一是 即尊 重 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 民和社会的劳动 ;二是尊重知 识、 尊重人才; 三是尊重创造 , 坚决破除各种障碍 , 使 切有利于社会进步 的创造愿望得 到尊重 、创造活 动得到支持 、 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 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 四是 形成 与社会 主义初 级 阶段 相适 应 的思想 观 念和 创业机 制 , 即营造鼓 励 人们 干事业 、 支持 人们 干 成事 业的社会氛 匍, 放手让一切劳动 、 知识 、 技术 、 管理和 资本 的活力 竞相 进发 。 第二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是一个尊重人 民诉求 的社会。在各种创造活力竞相进发 的同时 , 各个阶 层和群体也必然表达他们的权利诉求、 民主诉求 、 公 正诉求 以及政治诉求。对于这些利益诉求 , 我们党 充分尊重 , 并积极整合他们 的合理要求 , 努力凝聚他 们当中的有效力量。这有利于形成一种各得其所而 叉 和谐 相处 的局 面 。 第三 。社 会主 义和 谐社 会是 一 个各 得 其 所 的社
维普资讯
第2卷 第4 O 期 20 06年 8月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 u n l f Jl r v n e o o cM a a e e t d eCo lg o r a i n P o i c n mi n g m n r l e o i Ec Ca e
础; 以市场取向的改革为动力; 以实现社会公正和国家长治久安为着力点。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对 于开创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事业具有重大的现 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 键 词】 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基本特征; 构建思路; 重大意义 【 中图分类号】 9 C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90 5 (0 60 .0 7 3 10 .6 72 0 )40 2- 0 0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 会主 义和谐 社 会能力 专题 研讨 班上 的重要 讲 话 ,全 面分析了当前 国际国内形势和我们党肩负的使命 , 深刻阐述 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科 学内涵 、 基本特征 、 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 , 明确提出 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 重要原则和 主要工作 。讲话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 、 与时俱进 、 求真务实的精神 , 并就加强和 改善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 的领导提 出了具体要求 。
一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社 会主 义和 谐社 会 的基本特 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把治国理政的视野拓展 到经济、 政治 、 文化 、 社会和人的发展各个方面 , 并运 用经济 、 行政 、 法律 、 政策和道德等手段 , 统筹各种社 会资源 , 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和谐既包含 稳定 、 协调 , 又高于稳定 、 协调 , 它是稳定和协调的本 质与核心; 既包含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 , 又包含社会 发 展 的平 衡机 制 , 是 动力机 制与 平衡机 制 的统 一 ; 它 既体现公平 , 又促进效率 , 它是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既是一种价值 目标 , 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的社 会 历史 过程 , 是 价值 目标 和社会 历史过 程 的统 一 。 它 所以,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各尽其能、 尊重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