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外交历程
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
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中国外交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历史悠久,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有着广泛的交流和联系。
古代的中国外交主要是通过通过婚姻、贸易和使节相互通信进行。
自1840年以来,中国的外交面临了一系列重大挑战。
这一年,发生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并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对中国的外交地位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导致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的下降。
随后,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由闭关自守转向开放主义。
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皇帝制度,建立了共和国。
随着国内政局的动荡,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1912年中国成立了外交部,开始正式进行外交活动。
然而,由于内战和外国列强干涉,中国的外交实力受到了严重限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新的外交阶段。
中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然而,在冷战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并不友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再次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出了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并努力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与许多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和友好合作条约。
中国还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
中国的外交影响力逐渐增强。
近年来,中国的外交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推动地区合作和共同发展。
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中国还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导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综上所述,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古代的文明交流到现代的全球参与,中国外交在保障国家利益的同时也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第一阶段(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阶段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独立自主”。
新中国诞生后外交上首要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独立,捍卫革命胜利果实。
中国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积极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确立了以和平为宗旨、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风云激荡的国际环境中展示了东方大国的鲜明形象,站稳了脚跟,改善了国际处境。
第二阶段(1978—2012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和平与发展”。
党中央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根本判断,我国外交工作的目标随之调整为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外部环境。
在国际上,我们倡导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贡献,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持续提高。
第三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至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民族复兴,人类进步”。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定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正式确立,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日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70年风雨兼程,70年波澜壮阔。
新中国外交70年史诗般的历程,凝结着我们党坚持不懈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成果,对于我们是一座思想宝库,其中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最具普遍意义的基本经验包括以下几方面。
坚持党对外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最大优势。
从新中国外交奠基时期中央提出的“外交无小事”“外交工作授权有限,大权在中央”的根本原则,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有关论述,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贯穿新中国外交工作的一条主线,并为之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事业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毛泽东时期(1949-1976),这个阶段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主要是面对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封锁和压力。
因此,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原则。
在外交上,中国先后同苏联、朝鲜、越南、缅甸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同时,中国还大力推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国家互助合作,提出了“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成为中国外交的核心。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时期(1978-2012),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步转向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和人文交流。
这个阶段的中国重视保持国际政治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发展、合作”的外交思想,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在这个阶段中,中国先后加入了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并与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了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阶段是习近平时期(2013至今),在这一阶段中,中国的外交政策重点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
中国提出了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外交思想,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重塑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此同时,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区域共同发展。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外交历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独自面对封锁压力到与世界各国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地位不断提升。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秉持着独立自主的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地履行好大国的责任。
中国外交的经典故事
中国外交的经典故事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文章目的阐述二、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1.建国初期外交政策2.改革开放后的外交转型3.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三、经典故事分享1.乒乓外交2.巴基斯坦外交风波3.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四、中国外交理念与实践1.和平方舟行动2.一带一路倡议3.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五、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与应对1.国际政治风险2.贸易摩擦3.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六、中国外交的未来展望1.深化伙伴关系2.积极参与全球治理3.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七、结论1.文章主题回顾2.中国外交的重要性正文:在中国建国以来的外交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经典故事,见证了我们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参与的过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经典故事、外交理念与实践、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以及未来展望。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我国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支持世界和平与民族解放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在这其中,有许多经典故事值得铭记。
例如,乒乓外交,这一独具创意的外交手法,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如,巴基斯坦外交风波,我国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巩固了两国友谊。
还有,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这一平台为新兴市场国家提供了对话与合作的机会,提升了国际地位。
中国外交的成功不仅在于故事感人,更在于理念与实践的创新。
和平方舟行动传递出我国秉持和平发展的决心;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
然而,中国外交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在国际政治风险、贸易摩擦等多重压力下,我国始终保持冷静与克制,积极寻求对话与合作,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秩序。
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中,中国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全球抗疫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外交故事
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外交故事引言中国现代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外交故事,这些故事记录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卓越表现和重要贡献。
本文将全面、详细和深入地探讨中国现代史上一些著名的外交故事,展示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一、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1. 甲午战争的背景与原因•具体起因:东亚列强在中国的势力扩张和侵略行动,中国对外贸易不平等•战争爆发:1894年,中国与日本爆发甲午战争2. 中国战败与签订《马关条约》•战争结果:中国战败,遭受巨大损失•具体内容:《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群岛给日本,赔款等3. 影响与启示•影响:中国军事和外交层面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巨大震动•启示:中国开始了寻求国家独立和强盛的历程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 条约签订的背景与意义•背景:中苏两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合作关系•意义:加深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并提供相互支持和援助2. 条约具体内容与实施•内容:相互援助、公开军事援助、政治协商等•实施:两国共同努力,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3. 影响与启示•影响: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好关系,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启示:尊重国家主权和平等互利原则对外交关系至关重要三、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 背景与原因•背景:中国内战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被取代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原因:与台湾问题以及冷战中的斗争有关2. 努力与成功•努力:中国积极争取联合国合法席位,获得广泛支持•成功:1971年,联合国通过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合法代表3. 启示与影响•启示:中国坚持正义立场并发展对外交往的努力是取得重要外交突破的关键•影响: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赞誉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 加入过程和条件•过程:中国积极推动加入WTO的进程,并进行艰苦的谈判和改革•条件:针对贸易和市场准入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开放2. 加入的意义和影响•意义:标志着中国对国际贸易规则的接受和参与,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影响: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具有重大意义3. 实施和成果•实施:中国积极履行加入WTO的各项承诺,推动经济改革和贸易自由化•成果:中国的出口和国际贸易规模大幅增长,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结论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外交故事记录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兴衰得失,也展示了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专题四、中国历史上的外交关系
专题四、中国历史上的外交关系一、中国古代外交:1、两汉时期西汉:张骞通西域及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建立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汉朝和西域的联系,为后来使今天的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通过丝绸之路而进行的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东汉: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帝国),到达波斯湾。
2、唐朝遣唐使:日本政府派到中国交流的使节团。
来华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文化,对日本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
鉴真:唐玄宗时应日本僧人邀请,历尽艰辛,终六渡日本到达日本讲授佛经。
同时还介绍中国医药、建筑、书法等知识。
玄奘:唐朝著名僧人,到天竺求佛法,促进中印文化交流;后整理的《大唐西域记》,是今天人们研究7世纪中亚、印度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3、两宋时期:海外贸易也蓬勃发展,广州、泉州、明州等地是闻名世界的大港,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中外经济往来频繁。
4、元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著有《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5、明朝:郑和下西洋⑴目的: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⑵概况:1405年-1433年,郑和前后航海其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⑶评价: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里上上的伟大航海家。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戚继光抗倭:元末明初,我国的倭患严重。
明朝海防松弛,百姓身受其害。
在台州,九战九捷,后来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6、清朝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殖民者奉行血腥的海外殖民掠夺政策,在1553年葡萄牙攫取了我国澳门的居住权,1624年荷兰又入侵台湾。
中国古代外交史
中国古代外交史中国古代外交史一.知识归纳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概况(1)秦汉—明初:主动开放①秦汉:汉朝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往;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影响远及欧洲和非洲。
向东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马韩、辰韩、弁韩)及隔海相望的日本有密切交往。
向南与越南有经济技术交流。
向西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养蚕缫丝、铸铁术、井渠法和造纸术(应该是唐代)先后西传。
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丝绸之路东起长安,经河西走廊,过玉门关、阳关分南北两路到疏勒(今X疆喀什)会合,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北上大宛(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锡尔河流域)到里海北岸,南下身毒(印度),西行大月氏(阿姆河流域),经安息(伊朗)转运到条支(阿拉伯半岛)和大秦(地中海东岸)。
汉武帝以后,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它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的联系。
安息在汉与大秦进行转手贸易,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至波斯湾后返回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从海道来见东汉桓帝,这是正史中国与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后汉书》)。
②南北朝:法显西行取经,13年后回国,将旅行经历写成《佛国记》,这部书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交通和历史的重要史料。
③隋唐:隋唐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有很强的吸引力;唐政府鼓励外商来华;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陆路从长安出发,向东可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可达天竺(印度半岛各国)、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半岛)和欧洲(如拂林即东罗马)等许多国家。
水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最远可到波斯湾。
唐与朝鲜有商贸、制度、教育、物种、技术、风俗等方面交流。
唐与日本有使节(遣唐使)、制度(大化改新)、建筑(奈良城)、教育(儒学)、商贸(开元通宝)、生活习俗(和服)等方面交流。
隋唐与东南亚的骠国(缅甸)和南亚的天竺有使节、技术、宗教等交流。
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及伟大成就-精选资料
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及伟大成就-精选资料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及伟大成就时光荏苒,风云变幻,新中国外交胜利地渡过了波澜壮阔的五十六个春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现依据高一新课标(必修Ⅰ专题五)精神,将这一光辉历程分为五个时期加以分析介绍:一、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正值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美苏两大阵营逐渐形成并走向对峙。
为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华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总原则指导下,毛泽东在建国前夕就陆续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基本外交方针。
为此,首先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同时积极争取同周边独立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并参加了著名的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提出并确立了处理国与国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基本准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不断发展的主要保证。
二、五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代末在这段时期内,美国继续推行对华敌视政策,不仅保持其在台湾的军事存在,还发动了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苏联则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直至挑起边界冲突,中苏关系全面恶化。
面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新中国把50年代的“一边倒”调整为“反帝反修”,坚决顶住了美苏的压力,大力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事业,加强与他们的政治、经济合作。
同时,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并积极发展同西欧、日本(民间)的关系。
三、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这一时期,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美寻求同中国接近,苏则加强对中国的压力;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高潮发展,并成为反帝、反殖、反霸的一支重要力量。
毛泽东主席因此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政策,并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
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同时大力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新 中 国 的 外 交 图 示
新中国的外交图示【说明】1、新中国的外交分为四个时期,即1949-50年代中期、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70年代,78年以后。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未变。
3、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议的需要不断调整的。
(1)调整的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建设的需要(2)调整的过程①一边倒--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时,国际形势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尖锐对立和激烈斗争,因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新中国推行了“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外交方针。
又因旧中国的外交是建立在帝国主义侵略之上的屈辱外交,故新中国又推行了“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的“另起炉灶”和“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从而改变了我国的半殖民地的地位。
②一大片--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的外交方针自新中国成立,世界头号强国,资本主义阵营的老大美国就对中国推行“孤立”和“遏制”政策,从而带动了一大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
自50年中期起,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苏联对中国的大国沙文主义越来越明显,于是中苏的矛盾逐渐激化。
因此,“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已不适于变化了的外交形势,所以中国面向独立的亚非拉国家推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
③机动灵活--70年代的外交方针进入70年代,国际形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
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由原来的强硬攻势逐渐转变为守势,为此美欲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对抗苏联;当时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最大威胁。
于是中国对美国采取了“机动灵活”的措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应。
并最终结束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不结盟--新时期的外交方针新时期外交方针调整的出发点,主要是我国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变化。
一是崛起的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力地冲击着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二是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离心力量不断增大;三是世界上各种力量已形成了几个中心。
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叙述: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努力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取得全国胜利。
在建国初期,中国外交工作主要集中在巩固国内政权、争取国际支持以及结束对台湾的封锁。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创立,争取恢复中国在安理会的合法席位,成功维护了中国代表在联合国的权益。
第二阶段:中国建立世界广泛的外交关系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进行了广泛的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此时,中国外交比较注重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和技术以及促进经济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国与美国、欧洲国家以及其他亚洲和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推动了国际合作和世界和平。
第三阶段:中国发展全球性的外交战略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积极倡导和参与全球治理,着力推进现代化和国家繁荣与稳定。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倡导“一带一路”倡议,并成为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
此外,中国开始在军事、科技和文化等领域推动外交合作,增强了全球影响力。
第四阶段:中国成为全球重要大国的外交实践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的大国,具有广泛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影响力。
中国外交更加注重发展同其他大国的关系,积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欧洲、亚洲和非洲国家的合作更加紧密,积极参与重大的地区冲突解决、和平稳定和发展合作等事务。
总体来说,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新中国成立前的奋斗阶段到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阶段,再到建立世界广泛的外交关系阶段,以及发展全球性外交战略和成为全球重要大国的阶段。
中国外交的发展紧密联系着国家整体发展进程,致力于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稳定。
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中国外交发展历程(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背景:新中国成立:两大阵营对峙: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威胁。
2.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外交目的:①结束百年旧中国屈辱外交②为巩固新生政权和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4.外交基础: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5.外交政策(1)另起炉灶①核心: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②意义: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①核心:有步骤地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收回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运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②意义: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3)一边倒①核心: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②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6.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与苏联等11国建交:(2)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3)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二)20世纪60-70年代的外交(1)背景: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国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
(2)成就:①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②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
(2)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①自1970年起,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
②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①根本原因:国家和民族利益,国家政权是国家利益的代表者外交政策制定的首要目的和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
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史
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史新中国外交发展史是中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外交事务的发展历程。
从建国初期的封闭与孤立,到改革开放后的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外交经历了一系列变革与转型,不断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为国家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国初期的新中国外交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国内经济基础薄弱,国际地位低下,外交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此时,中国采取了封闭与孤立的外交策略,积极推行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原则,与西方国家保持距离。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冷战的爆发,中国外交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突破。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外交方针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各国的交往与合作。
中国领导人首次访问美国,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
中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逐渐走向多边化和多样化。
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及全球性的合作机制,如中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国际关系的和平与合作,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积极推动地区合作与发展。
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进一步发展壮大。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了全球的热门话题,为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为南南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还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强调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与利益。
新中国外交发展史充分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旨在维护国家利益与世界和平。
中国外交的发展也受到了国内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的影响,外交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为中国外交赢得了更大的影响力。
在未来,中国外交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将继续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外交将继续发展壮大,为实现中国梦与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的努力。
中国的外交史发展
中国的外交史发展中国的外交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断发展和演变,经历了许多重要的转折点和里程碑。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外交史的发展。
一、古代时期的外交古代中国外交的重要特点是以礼仪为核心。
中国古代君主通过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和外交往来,维护着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国开始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外交政策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积极开展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建立起了丝绸之路,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二、近代时期的外交近代中国的外交历程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战败,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外交政策受到列强的压迫和干涉,国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新中国的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变革。
中苏关系的冷却和中美关系的缓和,都对中国的外交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外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出了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经贸合作关系。
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从以国家安全为核心,转向了以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为主要目标。
四、当代中国的外交当前,中国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日益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起来,中国的外交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从古代的礼仪外交到近代的不平等条约时期,再到改革开放和当代的多边主义外交,中国外交政策始终围绕国家利益和国际合作展开。
中国的外交政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信随着中国崛起的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外交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世界的繁荣和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近代外交大事年表,DOC
中国近代外交大事年表,DOC 中国近代外交大事年表(完整版)
1842年
- 《南京条约》签订,结束了鸦片战争,中国割让香港并开放五个港口。
1898年
- 德国获得胶州湾的租借权,并开始对中国进行掠夺。
1901年
- 北京签订《辛丑条约》,将中国进一步割让给外国势力。
1912年
- 中华民国成立,外交权回归中国。
1919年
- 近东问题国际会议召开,在会议上中国提出领土归还要求。
1920年
- 中国代表出席巴黎和会,与盟国签订《凡尔赛和约》。
1921年
- 中国成立,开始领导中国的外交事务。
1931年
-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中国向国际社会寻求支持。
1937年
-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成为二战东方主战场。
1945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恢复了在东北地区的控制。
194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外交政策走向独立自主。
197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获得联合国席位。
1972年
-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开始走向对外开放的道路。
2001年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体系。
2020年
-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展一带一路倡议。
该年表列举了中国近代的重要外交事件,涵盖了从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到2020年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合作的历程。
中国外交历程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演讲,主题是中国外交历程。
中国外交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勇气。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回顾这段辉煌的历程,共同感受中国外交的伟大成就。
一、古代外交的辉煌1. 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倡导“仁爱”、“礼治”,为古代外交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2. 秦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3. 隋唐时期:玄奘西行取经,推动了中印文化的交融。
4. 宋元时期: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我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卓越成就。
二、近代外交的曲折1.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交地位低下,主权受损。
2. 民国时期,外交斗争激烈,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
3.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1. 1950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坚定支持世界和平。
2. 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为解决印度支那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3.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4.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5. 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我国外交发展指明方向。
6. 1992年,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国外交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7. 2003年,胡锦涛同志提出“和谐世界”理念,为我国外交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四、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展望1.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3. 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4. 深化同各国友好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5. 加强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亲爱的同学们,中国外交的辉煌历程,是我们民族自豪的源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定信心,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中国外交事业更加繁荣昌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新时代我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新时代我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以下是关于新时代我国外交发展的主要阶段:
1.建国初期(1949年-1978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外交主要集中于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
主义,推动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亚非拉国家的合作,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正义。
2.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外交带来了重大变革。
中国开
始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
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与沿线国家的合作。
3.和平崛起(近年来):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科技发展,逐渐崛起为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外交着重强调和平发展理念,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推动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中国也加大了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并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全球影响力提升:随着中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崛起,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不断
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如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合作等,并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和活动。
中国还坚定支持多边主义、自由贸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促进全球合作与发展。
总体来说,新时代我国外交发展经历了从建国初期的抵制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开放与合作,再到近年来的和平崛起和全球影响力提升。
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繁荣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历程
一、跪在地上办外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由于清政府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1842年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遭受到打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侵华,中国战败于英法在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重。
(3)、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重。
(4)、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官员和人民的反帝活动,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
前期重点是袁世凯政府,他出卖盐税,承认外蒙“自治”,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参加西姆拉会议等;后期是段祺瑞政府,他向日本出卖中国主权比前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
3、蒋介石政府以对外卖国为主要特征的外交政策。
面对对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的侵华战争,蒋介石的对日政策经过了“绝对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自卫抵抗——消极抗日等四个阶段。
抗战胜利后,为了求得美帝国主义帮助打内战,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全面出卖国家主权。
二、敢于站起来说“不”——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1、1919年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但英美法却送给日本。
而卖国求荣的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都准备签字承认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由此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风雷运动”,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北洋政府迫于压力拒绝的合约上签字。
2、孙中山的外交思想。
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中,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主张。
1924年初,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内容。
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一直是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外交历程中,中国经历了许多重要事件和变化,包括与苏联的分裂、改革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下面将对新中国的外交历程进行概括。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了外交工作。
当时,中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国内经济落后、政治不稳定和国际上的孤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政策,包括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与周边国家建立邦交、参加联合国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苏关系逐渐恶化。
1960年代初,中苏两国开始在意识形态和领土问题上产生分歧。
1969年,中苏边境发生冲突,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
此后,中国政府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197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改革开放,对外开放。
这一政策使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联系更加紧密。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地区和平与稳定。
19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
此后,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中国政府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序的建设。
总之,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过程。
中国政府在外交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改革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未来,中国政府将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为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的建设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握手言和。 握手言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图为毛泽东主席、 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
1979年1月,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出席 卡特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这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在 中美关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1、中国不仅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而且是 、中国不仅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 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 , 理应享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 理应享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 2、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联合国内要求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呼声日益高涨。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呼声日益高涨。 3、亚非拉国家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
1、如果你是中国代表团的成员,面对这种变化, 、如果你是中国代表团的成员,面对这种变化, 你有哪些感想,你要采取什么对策? 你有哪些感想,你要采取什么对策? 2、当时周恩来总理又采取了哪些对策? 、当时周恩来总理又采取了哪些对策?
在会议上, 在会议上,周总理所提出的 求同存异”方针, “求同存异”方针,你知道同与异 有哪些吗? 有哪些吗?
历史意义
(1)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2)通过参加联合国的活动,增 )通过参加联合国的活动, 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交往
(3)可以发挥中国作为大国在 ) 联合国的作用, 联合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 止大国霸权主义行径, 止大国霸权主义行径,为发展中 国家伸张正义
知识回顾:请说出20世纪40年 知识回顾 请说出20世纪40年 请说出20世纪40 代至50 50年代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和 代至50年代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和 侵略中国的几件大事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巴基斯坦总理阿齐兹在伊斯兰堡签署中巴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巴基斯坦总理阿齐兹在伊斯兰堡签署中巴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同学想一想, 同学想一想,我们国家刚刚 建立之初, 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 怎样的? 怎样的?
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美国 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 美国 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 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中 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中 国外交向苏联倾倒 亚非部分国家独立:需要互 亚非部分国家独立 需要互 相帮助支持,友好合作 相帮助支持 友好合作
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出席万隆会议
1、图片反映了周恩来总理在哪次会议上的演说? 、图片反映了周恩来总理在哪次会议上的演说? 2、请简要介绍这次会议的时间、地点、特点和主题。 、请简要介绍这次会议的时间、地点、特点和主题。
材料: 万隆会议)会议发言中, 材料: (万隆会议)会议发言中,大多数代表都谴责 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拨, 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拨,有一 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诬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 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诬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 ; 还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也声称, 还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也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 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 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 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是什么原因让中美走在一起, 是什么原因让中美走在一起, 建立外交关系呢? 建立外交关系呢?
向美国传递愿意改善中美关系的信号
官员交往。 官员交往。周恩来会见秘密访华的基辛格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格雷厄姆斯廷霍文率领 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就是著名 的"乒乓外交"。
1973年互设联 年互设联 络处 邓小平访美
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从中美三个联 合公报来看, 合公报来看,在中美建交以及中 美关系发展过程中,最重要、 美关系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 敏感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敏感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是什么? 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是什么?
同:
遭遇相同: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面临问题相同: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
异:
社会制度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
1、图片反映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图片反映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十分满意 内容透彻,入木三分! 第一次看到这么好的PP!
中美建交成功是中国进一步 打开外交局面的大好机遇, 打开外交局面的大好机遇,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迎来了与外国建交的一个高 潮,极大的改善了我国的国际 环境, 环境,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 影响。 影响。
小结: 小结:
外交政策发展历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建交
中美建交过程
恢复大使级谈判 1972年尼克松访华 年尼克松访华 1979年正式建交 年正式建交 乒乓外交 官方接触
严峻形势
经济上禁运封锁 政治上不承认 军事上武力包围威胁
1949年12月 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 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 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 首次出访。 首次出访。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 年 月 互助条约。 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 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 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 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作品类别 参与人员 创作理念 预期目标 创作过程的目标 难处及解决方法 材料来源 组员自评 同学评价 家长评价
幻灯片 郑拓(0549)陈靖希(0517) 了解中国外交史 括内容比较难.把重点熟记于心,集中之 后分类. 因特网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
1、建国初严峻的外交形势 、 A 美国为首西方阵营的威胁和封锁 B 外交上的孤立无援 2、积极自主的独立外交 、 A 中国与苏联建立的友好关系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