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德育建构模式——德育生活化模式

合集下载

现代德育生活化模式建构

现代德育生活化模式建构

现代德育生活化模式的建构[摘要] 现代德育模式是相对于传统德育模式的德育理念无人化、德育目标大而空,强调灌输的德育方法、德育评价一刀切的矫正。

以生活为基点的现代德育模式注重培养圆满人格,改善人们的道德生活,实现道德对人生的肯定、调节、引导和提升,而不是教导人们无条件的遵从某种固定的外在标准。

关注个体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德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关键词] 现代德育生活化模式建构一、树立以生活为基础、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倡导德育向生活回归,就是让德育所关注的生活世界由高高在上的神圣世界回到实实在在人的生活世界,使德育成为呵护真实人生的实践活动。

生活是教育的深厚土壤,德育同样也深深扎根于生活之中。

生活是道德的源泉,是道德生命成长的土壤,没有生活,道德就无法进行无土栽培。

“科学世界是图像符号的世界,生活的世界是人的世界,是由人的活动所展开的世界,是人通过自身的活动而生成的。

德育本质上是人格的、生命的、完整生活质量的教育,它必然与生活交织、渗透在一起。

因此在道德教育中要努力去完善人的德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对那种工具主义,功利化的倾向,把人当成“美德袋”、“道德容器”。

在生活中我们要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一切服务于人,确立人在道德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与特征,积极发挥人在生活德育中的积极性,能动性,达到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德育目标从培养圣人走向培养现实的人,从单一目标转向多层次目标从培养“圣人”走向培养现实的人,重视底线道德的形成和完善,底线道德是指是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遵守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

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性;我们要让抽象的道德目标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使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注重引导,学会做人、学会关爱、学会理解、珍惜生命,懂得礼貌,具有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底线道德德性的形成。

曾经有个报道:“清华大学教授之女命丧公交车”,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教授夫妇两个领13岁的女儿乘公交车,本来是应该买一元的票,售票员要他们买两元的票,其女儿不服,愤怒的说了一句:“妈,他们怎么这么不讲理啊,这帮人什么玩意,真不是东西”,成为事情的导火索,之后两个人扭打起来,售票员死死掐住孩子的脖子,只几分钟孩子就不醒人事了,更可气的,他们把孩子仍下车弃之不管了,最后孩子在医院因抢救无效死亡。

德育生活化的内涵解析

德育生活化的内涵解析

德育生活化的内涵解析德育是一个我们都应该重视的课题,尤其是在如今这个快节奏快节奏的时代,坚持德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这里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其内涵,把德育工作生活化,发挥它的作用。

其一,德育就是要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让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和认识道德价值,以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信仰为指引,走向一个社会责任心强、精神追求高的时代。

德育的核心是教育,要从教育的内容、方法以及教师的引导中体现德育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德性。

其二,德育要以文化的精神为依托,通过文化的传播,让每一个人都接受社会的文明教育,从而达到让我们更臻于完美,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伦理修养,营造一个文明温暖的社会氛围。

其中,娱乐文化尤其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比喻化的手法也更容易将道德传播到更多人面前,故而,利用娱乐文化传播德育精神将发挥起良好的效果。

其三,把德育工作生活化,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形成有效的德育结构体系。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地方,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如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们尽可能地接触到道德的知识和典型的行为,努力令孩子们用正确的观点来审视这个世界。

其四,要从身边的细节做起,如服装要正式整洁;语言要文明、有礼貌;处事要考虑他人而不是自我;处处要守礼节;衣食住行都要加以注意;社会活动中应符合道德规范,以合理慷慨和真诚待人处世,保持平等互助、友善宽容的道德操守,以彰显我们的责任心和人格魅力。

以上就是本文对德育生活化的内涵解析,希望大家能够正确认识德育,积极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来,从身边每一件事情做起,用自己的行为习惯,激发全社会的社会责任心,营造一个文明秩序的和谐社会环境,以共同构筑我们的道德体系,促进全社会的发展进步。

当代德育的发展趋势——德育生活

当代德育的发展趋势——德育生活

当代德育的发展趋势——德育生活化李伟明摘要:目前,学校及家长的绝大部部分生活都被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所占据,德育生活化已然成为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实践问题。

本文主要从德育生活化提出的背景,德育生活化的内涵及德育生活化的基本途径三方面,探究德育生活化将成为当代德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德育;生活化;道德教育一、德育生活化概念提出的背景德育出發的地方是生活,德育最终要回归的地方也是生活。

德育生活化是以生活为根基,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途径的,旨在塑造良好道德品质、提高生活质量的德育理念,是一种创新的道德教育。

二、德育生活化的含义(一)德育生活化的根基是生活生活中的德育行之有效。

大量的实践证明,小学生更加喜欢贴近生活的、有趣的教学方式。

陶行知强调“没有生活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2]同理,离开了生活的德育是死德育,生活与德育是相互包孕的。

1.德育从生活中出发这说明德育不能仅从抽象道德概念解释,也不能从无内容的道德理性理念阐述。

从抽象道德概念解释的德育,只能使德育成为知性教育,道德学习变成概念学习,因此必须从日常生活中开展德育教育,形成养成教育。

2.德育在生活中展开德育是在动态的生活而不是静态的生活中展开,也就是在生活过程中开展德育,从生活中离开德育,就如在岸上做动作教游泳一样,这是无效的、徒劳的。

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人,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的思想尚未成熟,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习惯还未形成,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引导和熏陶。

我们要善于看到青少年儿童在生活中、思想、行为习惯的变化,因此,要不厌其烦地、反反复复地施教。

3.德育回到生活不是指生活德育重新回到生活中去,而是指高于生活的德育回到生活中去。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过一种健康愉快、积极负责,有爱心、有创意的生活。

德育要以生活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二)德育生活化的主体是学生德育生活化就是要找回这个曾经失落之期,承认并尊重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浅析高校德育生活化的途径

浅析高校德育生活化的途径

逐渐 成长 而趋 于成 熟 的儿 童 ” “ 的 道 德 规 范 应 。 好
生活, 就受 什么样 的教育 , 就会有 什么样 的德性 。 大学 生正是 在 生活 的过 程 中 , 习得 作 为 德性 历 史 积 累的规范 , 拥有 德性 。大学 生作为道德 的存在 , 有
属 于 自己的现 实 的道德 生 活 , 学校 德 育 的 根本 任 务 就在 于帮 助 大 学 生 完 成 人 生 意 义 的求 索 和 生 活 质
20 0 9年第 3期 ( 总第 3 9期)
J un lo 铁Ral 职 c t n l& T院 nc l n tue o r a西f安 a 路 w y Vo ai 术 学 e h学a si t Xi n i a 业 技o a c i 报 t I
N., 0 o 29 3 0
a . 9 lNO 3
浅 析 高 校德 育 生活 化 的途 径
张 槊
(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 院 陕西 西安 70 1 ) 104

要 : 对高校德 育教 育的现状 。 针 本文提 出让德育回 归生活世界 、 把情 感注入德 育、 以渗透 式激活德 育、 多元化 用
评价保障德育等几个方面 , 而实现新形 势下高校道德教 育的 目标 。 从 关键词 : 高校 ; 德育; 回归 ; 式 方
t n u d rt e n w i a in. i n e h e st t o u o Ke r : olg y wo ds c le e;moa d c t n;r t m ;wa s r le u ai o eu y
德 育 的 目标 是 培 养 能 自主判 断 、 自我 控 制 、 自
量的提升。消除传统德育弊 端 , 把德育从抽象化 、

建立学校德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建立学校德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建立学校德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衔接环节,学校在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在这个信息高速传输的时代,如何建立学校德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每个学校关注的问题。

一、建立多元化、系统化的德育体系学校德育体系由学校的德育目标、德育理念、德育机制、德育课程、德育活动以及德育考核组成。

多元化的德育体系能够在传承传统德育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德育方式,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深入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人格形成的各个方面。

教师团队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德育教育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更科学、更富有启发性的德育资源。

二、创新德育模式,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学生是学校德育的主体和受益者,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是德育工作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

学校应创新德育模式,关注学生成长需要,开展针对性德育活动,注重学生情感、情绪、意志、品德的培养。

例如,组织心理辅导,规范教育行为,让学生感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温暖;开展情景德育教育,让学生感性认识人生、社会和感悟心灵,为学生的思维、情感、道德、心理等多种方面的素养培养打好基础;进行现场观察、实践活动,让学生随时感受和领悟道德、法治、文化等价值理念。

三、构建学校德育网络平台,与家长联动家庭教育是孩子品德形成的重要方面,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紧密联动,共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构建德育网络平台,利用各种形式、方式与家长实现信息交流,对于提高教育质量、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学校德育网络平台不仅为学生的品德成长提供了更丰富、更有效的教育资源,而且为家长和学校互动沟通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建共享。

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树立示范引领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专项、系统、群体性的工作,贯穿于学校的各个层面和各个方面。

健全的德育体系需要德育教师队伍的支撑,德育教师队伍是保证德育教育质量和注重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源。

生活德育模式

生活德育模式

生活德育模式概述生活德育模式是指通过培养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注重对个体的全面培养,通过积极引导、激发内在动力和培养正面行为习惯,帮助每个人在各个方面实现自我完善和进步。

重要性生活德育模式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越来越重要。

生活德育模式能够帮助个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诚信、友善、助人为乐等良好品质的培养,从而促进个人自身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要素生活德育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观念导向观念导向是生活德育模式的首要要素。

通过正确引导个体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让他们明白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只有建立起正确的观念基础,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积极正面的行为习惯。

2. 耐心引导耐心引导是培养个体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者和身边的人应该用耐心和爱心引导个体,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责任,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从而推动他们积极行动起来。

3. 模范示范模范示范是生活德育模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育者和身边的人应该以身作则,成为个体学习的榜样。

通过给个体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正面典范,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并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地践行。

4. 反馈引导反馈引导是生活德育模式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及时给予正确的反馈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正面和负面的反馈,让个体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形成自我监督和调整的能力,并逐渐培养积极的行为习惯。

实施方法1. 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生活德育模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课堂教育,教育者可以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互动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

2. 活动引导活动引导是生活德育模式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组织各类有意义的活动,让个体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校大德育工作体系建构

学校大德育工作体系建构

学校大德育工作体系建构通常,我们把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与道德影响的活动称为德育。

由于学校在德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所以,我们常常又把学校德育称之为所有以社会与阶级要求为参考点,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政治、思想与道德教育与影响,并且通过学生的积极认识与内化践行,来使之形成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德育的规律性表明并要求,德育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学校教育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社会及家庭的影响,切实做到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发力。

这就要用系统思想,构筑大德育平台,构织大德育网络,把学校、社会、家庭教育进行自然渗透、有机结合,将学校德育延伸到社会、家庭,以充分发挥社会及家庭诸方面的作用,使学校德育具有更广泛的社会与家庭基础,形成最佳的结构系统,发挥最优的整体功能。

一、系统理论与德育的系统特征(一)系统理论及其主要思想从本质上来说,系统指的是按照某种结构形式,将多个要素联结成一个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其中,主要包含要素、系统与结构和功能的概念,并包含了要素和系统、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系统论主张,在所有的系统中,时序性、整体性与关联性以及动态平衡性等,是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而整体性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

不管是怎样的系统,其自身都属于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几个部分的简单组合。

在孤立的状态下,系统是不具有整体功能的。

在系统论中,其不仅反对以局部来说明整体的机械论,同时也主张,在实际的系统当中,其各个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各个要素在系统中都有一定的位置,并在该位置上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并以此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系统论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就是将其所研究与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并以此来对系统的功能与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几者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与规律。

通过对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来实现系统功能的科学优化。

学校德育生活化模式

学校德育生活化模式

学校德育生活化的模式探索摘要:传统的学校德育由于与生活相脱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道德的领悟问题,也没有真正形成道德行为上的自觉,难以让青少年融入其中,并与之契合形成高尚的人格,这与学校德育的出发点相违背。

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对传统德育工作存在的弊端进行深刻反思,并积极建构学校德育新模式。

如果将德育生活化,则将大大增强德育的亲和力,增强德育的实践性和生动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伦理精神,培养完美人格,这是相对于传统德育的进步。

关键词:学校;生活化德育;探索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德育有一个很大的失误就是道德教育与生活相脱离,使发展人的德性的道德教育成为纯粹道德知识的教育,不顾道德和道德教育都必须为生活服务这一事实,把德育从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中抽离出来,由教育者通过各种教育教学形式一味地向受教育者强制灌输,再加上唯智主义的影响,使道德教育完全忽略了道德个体的内在需要、生活目的和主体道德体验等,遮蔽了学校道德教育的生命活力和育人魅力。

当代德育只有从纯粹的理性世界和理想世界中走出来,回归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世界,才能重新散发其育人魅力并激发人的生命活力。

一、学校德育教育的弊端传统的学校德育存在诸多弊端。

传统的学校德育与生活相脱离,使发展人的德性的道德教育简单化为道德知识、道德理性的教育,而忽视了德育对个体生活的意义,单纯从规范出发去要求学生,脱离生活、脱离实际,其实效性一直难以提高。

德育教育主要有以下几大弊端:1.德育价值理念上的社会本位观传统的学校德育片面强调其价值上的社会本位观,把学校德育等同于集体主义教育,过分强调社会取向,把“大公无私”“公而忘私”作为核心的德育目标,忽视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即德育对个体的发展所产生的实际影响,主要包括个体的生存功能、发展功能及享用功能。

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也超越和脱离了现实的历史条件,这种在理想化、圣人化的德育理念指导下的德育工作不但得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面目可憎。

生活德育视域下大学德育内容和方法的探讨

生活德育视域下大学德育内容和方法的探讨

0 引 言
我 国现 有 的大 学 德 育方 式 是 , 想 政 治理 论 课 思
教 师进行 理论讲 解 , 学工 处进 行行 为规 范 , 定 程度 一
建构德 育 内容 , 从单 向认 知 转 向 多 向互 动 来 转变 德育 方法 , 而为探 究 大学 德 育 的 内容 和方 法 提供 从 有益 的启 迪 。
Al a m .  ̄
: mb igmo a d c t nwi L f r vd s au eu me n fe p o igt ec n e t dme h d o o l g t d n s mo o Co i n n rl uai e o t i h ep o i e s f l a s o x lr n h o tnsa n t o fc l esu e t’ r e
收 稿 日期 :0 00 —9 2 1 -71
要求 , 本 质 是 “ 人 ” 在 内 容 上 以 “ 养 ”为 核 其 做 , 修 心 。德育 生 活 化 模 式 强 调 , 想 品 德 的形 成 , 思 只
基 金项 目:09江 苏 省 高 校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会 研 究 课 题 ( G Y 09 B 6 ;0 0无 锡 工 艺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院 级 课题 ( 70 0 3 20 S S 20 Y 15)2 1 5 2 10 ) 作者简介: 张祖 华 (9 8 ) 男 , 教授 , 事研 究 方 向 : 16 . , 副 从 高校 德 育
生 活 德 育 视 域 下 大 学 德 育 内容 和 方 法 的探 讨
张祖 华
( 锡工艺职业技术学 院 无 江苏宜兴 240 ) 12 6

要: 德育生活化为探究大学德育的 内容和方法提供 了有益 的启迪 。德育生活化 要求德育 内容符合个体 生活实 际, 依据大

新时期高校生活化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研究

新时期高校生活化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研究

性 。 生 活 化 道 德 教 育 的 目的 不 仅 在 于 提 高 道 德 认 知 , 而且 在 于 升 华道 德 情感 ,培 育 道 德 理 想 ,增 强 道德 信 念 ,强 化 道 德 意 志 ,养 成 良好 的 道 德 行 为 习 惯 。 生 活 化 道 德教 育 所 培 养 的 德 性 是 由 知性 之 维 、情 感 之 维 、 意 志 之 维 等 多 维构 成 的 ,形 式 与 内容 统 一 的 德性 ,这
之中。
( ) 真 实 性 三
生 活 化 道 德 教 育 模 式 的 真 实 性 ,表 现 在 多 个 方 面 :
第 一 ,生 活 化 道 德 教 育 的真 实 性 体 现 在 这 种 模 式
所 关 注 的生 活是 学 生 具 体 的 、当 下 的 、真 实 的 生 活 。 生 活 化道 德 教 育 与学 生 真 实 的 生 活 融 为一 体 。在 学 生
理 论 知 识 只 有 运 用 于 具 体 的 社 会 实 践 中 , 才 能 发 挥 理
程 中 的感 受 、体 验 、认 同 与接 受 也 就 具 有 整 体 性 。 因

此生 活化 道 德 教 育 模 式认 为 ,道 德 教 育 必 须 与 人 的 整
体 生 活 紧 密 相 连 ,从 人 的 生 活 世 界 出 发 , 在 人 的 生 活 世 界 中进 行 。 第 二 , 生 活 化 道 德 教 育 所 培 养 的 德 性 是 完 整 的 德
知 性 化 道 德教 育 模 式 的 根 本 缺 陷 就 在 于 脱 离 现 实 的生 活世 界 ,用 知 性 的 、思 维 的 方 式 进 行 认 知 式 的 、 抽 象 的 道 德 教 育 ,缺 乏 实 践 性 。与 知 性 化 道 德 教 育 相 对 的生 活 化 道德 教 育并 不 否 认 道 德 认 知 在 道 德 人 格 完 善 中 的基 础 性 作 用 ,只 是 反 对 通 过 脱 离 生 活 实 际 的 , 抽 象 的方式 进 行教 育 ,而 强调 在 生活 过 程 中接 受教 育 。

三大系列:构建德育活动生活化新模式——学校德育活动生活化系列

三大系列:构建德育活动生活化新模式——学校德育活动生活化系列

面评价一个教学班的学风与班风 , 并结合每个学生在文明
班评 比活动 的各方 面表 现 ,建立学 生个人成 长档案 。通过
作者简介 :王栖 ,甘肃省庄浪县水洛 中学教 师 , “ 王栖语文名师工作室”领 衔人 。
新课程研究 l 2 0 1 6 . 1 1
行校 行政班子成员值班 制 ,确保学生校 内校外安全 。
兴趣 性与知识 性相结合 ,实 际应 用与科技 创新相 结合 ,让 学 生积极 参 与生活 中的百科 知识竞 赛 ,举 行科 技小 创造 、
小 发明 比赛 ,培养学生 的科 学探 索精神 。如学生认 真听取 庄 浪县全 国科 技模范吴永斌 的 “ 庄薯三 号培育技术 ”等高 新科 技系列讲 座 ,激发 了探究创 新兴趣 ,丰富 了高科 技知 识 ,培养 了科学精 神 ,增强 了为振兴 中华 而努力学 习的责 任感 。2 0 1 6年 7月 1 1日至 1 2日,在兰州市举 行的第 十八 届 “ 飞 向北京—— 飞向太空 ”甘 肃省青少年 科技体 育航空
甘肃省庄 浪县水洛 中学 为丰 富学校德育 载体 ,提高德 育实 效性 ,在坚持 依托军 训 、班 ( 团 )活动 、主题 班会 、 法制教育 、心理健康教 育等常规教 育的 同时 ,构建 了 “ 生
活教育 ”的德 育模式 ,形成 了学校 生活 、家庭生活 、社会 生活 三个德 育生 活化 系列 。学 校积 极开展 了学 校 、家庭 、 社会一系列德育实践 活动 ,把德育活动与学生的 日常生 活 、
年 级优秀 学生评 比、每月一 星评 比等活 动树立 学生楷模 , 充分 肯定先进 ,及 时鞭 策后进 ,通过长期有针 对性的跟踪 教育 .以促进每个学生 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 是学 生 自主召开班 团会 。校学生会 经常召开学 生代 表座谈会 ,进行学生问卷调查等 ;各班委会 自主 召开班会 ,

德育生活化的内涵解析

德育生活化的内涵解析

德育生活化是指将德育融入到学校日常生活中,使其成为学生日常行为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一种德性教育风气。

在学校管理中,倡导以“服务、创新、责任、共融”的
宗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遵守社会公德,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德育生活化要求学校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说,多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而学校的课程应该重视传授道德价值和道德素养。

此外,德育生活化还要强调形成文明、文化的生活习惯。

要求学生们学会尊重、维护他人的权利,做一个有礼貌的人,不讲粗俗的话。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们支持社会正义,遵守社会公德,不得做出违背社会法规的行为。

最后,德育生活化要求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采取积极的行为,关心社会发展,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在平凡中跳脱出来,为社会做出贡献。

只有真正把德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与文明习惯,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德育生活化主体建构及交互主体性发挥的研究

德育生活化主体建构及交互主体性发挥的研究

外部世界( 客体) 的探索与改造活动 , 在活动中主要 构成人 与物 的主 客体关 系 。交往 活动是 作 为主体 的
人之间为取得合作关 系而进行的相互交流 , 在活动 中建构成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 系, 也就是交互主体
性 关 系 。开 放性 的交往 关 系中存 在 的不 只是 单一方

德 育生活 化主体 建构 及 交互主体 性 的 内涵
( ) 育生活 化 主体建构 的特 征 一 德 德育 生 活化 主体建 构 的特征表 现在 : 其一 , 确立
向的主体性 , 而是主体之间的交互主体性 , 形成主体 间的互识与共识。德育生活化的交互主体性的发挥 将有利于消解德育 中主体与主体 、 主体与客体对立 的现象 , 达到主体与主体 、 主体与客体的互动 、 交流 、 沟通 , 增强德育生活化的实效性,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 发展。从主体之间交往的角度对德育进行分析 , 可
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 坚持主体建构与交互主体性 的 发挥 , 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贴近学生, 切实关怀学生 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养成 , 力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与 向善 之行 。
( ) 一 德育生活化体现主动性与主导性结合 高 校德育 活 动的实 施者 和实施 对象是 具会科学 2 0 年度研究项 目“ 08 高校德育生活化途径研究” 编号 : S 80 0 5 的阶段性成果。 ( 0 J 80 2 ) 8 B 作者简介: 侯文华 , 南通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 ,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 董晶晶 , 南通体 臣卫生学校德育教研室助教 , 硕士 。
活。在德育中体现对主体性尊重 , 使主体性得到充
分地 展示 。其 三 , 德 育 过程 和形 式 回归 到 主体 生 把 活情 景之 中。引导 主体在 可感 的生 活场景 中感 悟伦

高校德育生活化的思考

高校德育生活化的思考

高校德育生活化的思考摘要:本文通过指出现阶段在高校道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困境,并联系德育生活化的本质要求,相应地在道德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德育德育生活化策略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效率低下,德育模式僵化,内容空泛,脱离生活实际。

表现在:道德教育与生活分离,仅仅注重道德知识的学习,而不注重道德行为,使德育成为纯道德知识的教育。

德育的受教育者被教育者从生活中抽离出来,采用由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强制灌输的模式。

面对这些问题,德育生活化的理论和模式则对当前的高校德育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一、德育生活化的定义所谓德育生活化,就是将德育与人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把德育寓于生活之中,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德育的内容,实践道德行为,使德育更加贴近人的生活需要,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必须生存在社会化的生活中。

“人”之所以作为人的存在,不但因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也包括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人一旦没有了社会关系,那么就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了。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不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是人们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与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的价值取向,具有判断人们行为正确与否的作用。

它要求人们既要对事物负责,也能不伤害其他人。

所以道德也离不开社会关系。

离开实际的生活,道德的存在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道德和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怎样去做一个人”的根本生存方式问题,而不是具体行为规范问题。

德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并且要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

离开社会生活实际进行的德育,仅存于于理论层次的德育,是空洞的,这样的德育脱离了“人”所赖以存在的社会生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德育生活化将德育与“人”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形成道德意识,习得道德理念,开展道德行为,真正的使德育回归于生活,回归于人自身。

德育教学的重构:走向“生活化”——回归儿童生活的小学生道德教育

德育教学的重构:走向“生活化”——回归儿童生活的小学生道德教育

管理篇誗德育天地德育教学的重构:走向“生活化”———回归儿童生活的小学生道德教育颜鲁红(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金城关回民小学,甘肃兰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说明新时期的德育越来越重要,小学德育要培养学生成长为新时代的有用人才。

那么,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呢?老师首先要立足于新时代背景,创新教学方式,让小学的德育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去,可通过知行合一的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教学中如何落实呢,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在德育中老师一定发现并抓住学生的这种认知心理,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

小学生天性好动,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听有趣的故事,老师可借此来进行德育,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发展他们的认知水平。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也安排了许多有意义的故事和生活现象,并让学生结合这些生活事例进行实践体验,通过生活体验来明白事理,发现生活中的道理,影响自己的世界观,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但是如果一味地依赖这些教材中的事例,会有一些弊端,因为这些事例往往与学生的生活相脱离,相关性不强,学生接受起来兴趣不浓。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发现这种现象,创新教学手段,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寻找新鲜的事例,进行熏陶教育。

因为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生活经历各不相同,或者说每个人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他们的故事或感动人心,或催人奋进,教育意义很强,这些都是德育非常生动的实例。

老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发掘生活中的这些素材,把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教学中,融入课堂,进行德育渗透,并引导学生对这些事例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在故事体验中触动他们的心灵,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让他们把生活中的感悟归纳为人生道理,指导自己的行动,进而对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树立自信。

回归生活本位创新德育模式

回归生活本位创新德育模式

回归生活本位创新德育模式陶行知说:“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生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

小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有限,受年龄特点影响,对他们进行德育,不能背离他们的认知特点,不能简单说教,更不能离开现实生活。

真正有效的德育必须以生活为依托而进行,我们针对实际,从生活出发,创新途径,开展了生活化德育工作。

一、校园环境生活化,营造德育新氛围校园是把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培养过渡的场所,具有无形的巨大教育力量。

校园环境、文化,也是丰富的德育资源。

学生生活在校园里,浓郁的德育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我们学校以走廊、教室、楼梯、花园、操场、橱窗、专用教室等为载体,建设校园德育文化,营造浓郁的德育生活化环境,让学生时时刻刻都置身于充满愉悦的德育氛围之中,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在校园环境中提升自我。

校园墙体上,有激励性的标语,有校训、校风;橱窗里,德育栏目内容定期更换;走廊上、楼梯处,张贴的人生格言、名人名言定期更换;教室里,班级宣传栏有固定的德育内容;校园“光荣榜”上,每天都表扬品德优秀的学生;教学楼前,经常有各种德育宣传图片展览;定期播放爱国主义教育电影,等等。

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能说话。

二、品德课堂生活化,建构德育新体验1.确立一个生活化目标,让学生去追求2.再现一个生活化场景,让学生去体验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知识的。

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资源,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亲自参与讲一讲、议一议、演一演、辩一辩等活动,扩大经验,深化自身体验。

在教学活动中教育自己,建构起个体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件最能体现父母对自己的疼爱且有故事的物品,并思考这件物品为什么很有意义。

德育生活化模式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与启示

德育生活化模式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与启示
1 7 1 :2  ̄3 3 9 6,623 3 3 .
作 中应注意观察病 人出现心理 问题 的各种表现 ,准 确分类诊
断, 为制定心理护理措施积 累第一手资料。
【 安琪 , 4 闶 季建林, 徐俊冕.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透析病人心理问题的研
究咖. 中国行 为医学科学 ,9 32 7 - 5 1 9 , :3 7 .
学德 育中的运用 , 育 内容贴近 学生生活而又隐合深刻的教育价值 , 学生真正成为教育主体。 使德 使 关键词 : 育生活化模 式; 德 高校 ; 德育
中图分类号 :4 G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6 1 14 (0 0 0 - 13 0 17 — 2 6 2 1 )10 5 - 3
锅炉房 , 避免噪音干扰等 , 让病人心情舒畅 , 促使其早 日 康复。
4 讨论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 C M 一 2 】 版(C D
3【 】 ) . M 济南: 山东科学技 术出版社 ,0 1 20.
【 K pa eN u. C aze T eif ec f esnlyo d 3 alnD or A, zehaJW. h n un eo roai na — ] l p t
V0 . 8 01 No I J 2 0 2 .
德育生活化模式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与启示
韩 宜
( 宁夏师范学 院, 宁夏 固原 7 5 0 ) 60 0

要 : 大学德育 中, 在 要努 力构 建以生活为基础 、 以学生为本的德育工作模式 , 树立全方位德育理念。 德育生活化模式在大
() 2透析病人的抑郁 与焦虑往往并存 。 周安琪等于 19 报 93 道大多数终末期 肾病透 析病人 ,其抑 郁 、焦虑 的总罹 患率为 8 .1 其 中抑郁 为 7 . %, 51 %, 44 焦虑为 6 . %t 与本例统计基本 7 59 4 6  ̄ 。 相同。im l Km e等人认为抑郁是终末期 肾病病人透析时最多见 的

生活德育模式

生活德育模式

生活德育模式
生活德育模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方式,它旨在激发和引导学
生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出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做人处事能力。

这种模式要
求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实际行动来学习做人处事,并且以自
我约束为本。

第一,要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解决社会关系方面。

学生应当要掌握处理事务的方法,明白该如何谨慎而有效地处理问题,不会因为缺乏耐心、责任感或情绪而把事情处理得更糟。

第二,提升学生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特别是面对挫折和压力时
的处理能力。

应该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失败,并通过反思和积极的
态度找到改变失败的办法。

第三,要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能力,教育学生要乐于助人,学会
从另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把思考、回应和服务结合起来,去理解和
帮助其他人。

第四,要培养学生养成有原则的习惯。

应该教育学生正确的道德观,让他们懂得分辨是非,明白如何在困境中抉择,不再做私心勾结
的事,用原则应对生活,品行端正,做自己一切事情的标准始终坚持。

生活德育模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方式,在当今社会发挥重要
作用,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向上发展。

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学生们
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做人处事,自觉自律,具备有原则的习
惯和良好的道德观念,这样才能做到有德行、有道德、有原则,更好
地实现自身价值。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 n Ya a1 e dJ
( eci dR s r eatet fddg o tsT er, T ah ga ee c D pr n o eoyP li hoy n n a h m I ic
CaghnU ie i i c n eho g,C agh Ji,102) hncu nvrto S e eadTcnl y h ct i sy f c n o n m l 302 n
V1 1 o6 0 9 . . N
N v2 D o .0 6
浅 谈 大 学 德 育建 构 模 式
— —
德 育 生 活化模 式
陈亚 丹 ( 春 工 学 想 治 论 教 部, 林 春,0 2 长 理 大 思 政 理 课 研 吉 长 10 ) 32
孑 玉 ( 林 术 院 代 媒 院 吉 长 lo ) j J 、 吉 艺 学 现 传 学 ,林 春,04 3 2
+ 收稿 日期 :0 6 6—1 2 0 一o 2 作者简介 : 陈亚丹(96一) 女 , 15 , 本科 , 副教授 , 研究方 向为高校德育 。
中图分类号 : 61 G 4 文献标 识码 : A
S mma y Dic u s h o a i i g M o e i h i e st u r s o r e t e M r lBul n d n t e Un v r i d y

U eM o a o ei f I r l M d Li n e
S n Yu u
( oe Mei Clg,Ji At oee hncu in 304 M dm d ol e in rClg,CaghnJi,102 ) a e l l l
Abta tT ec nt c o f h uh n rlyi tei otn otn f osrc n escai amoiu o it n th sr c :h o s u t no og tad moai h r i t t s mp r t net nt t gt il t r nossce a c oc ui h o sh y,a da e t 8ne t ,i i paigterl fe ua o n al i me t s ly l h oeo d c t na d r i mc .F rteei n nv rt oa u a o l,i rle uaine eti e o xs gu ies ym rl ct nmod t m a c t f c h i t i d e i so d o s
nto vos h d ao teu iest rlb i igmo ei ta rl sn t nygvn ad a h f e t s ̄ - ln .T e o biu ,T eie h nv ri m a ul n d h tmoai i o l ie , n tte 8. i i f y o d s y t o 1 m me pa e h d
oa m r ln oei teui rt eieib hi r col8 r uao . l d gm d n e i it val eo ef ho’ m a e ctn i nh v sy s h n t e c o s l o d i
Ke r s Unvri rle u a o ,teo eigmo e h l r a v d ,m rl d nle ywod : i e t moa d ct n h f r d ,teat n t emo e o a ei i sy i n e i mo f
胡锦涛 同志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关于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讲 话中指 出:一 “ 个社会是否和谐 , 一个 国家是否实现长治久安, 很
大程度上取决 于全体社会成 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 , 没有 良好 的道德规范 , 是无
想, 大胆实践 , 探索一条有效的德育之路 , 这是当前 大学德育需解决的课题 。在我 国社会 由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过程 中, 大学德育 面临种种 选择的困惑与冲突。现有 的德育模式 , 其德育效果 并不 明显 , 这反映在学校教育 的一元价值倡导与现
维普资讯
第29 l 6年 l 月 卷 第6 期 C A G H NU I RIYo IN EA社T C N L G)oi i cs 长 春 理 工 大 学 学 报(D 会 科 学 版 aS e O 0 1 H N C U NV S F CE C N E H O O Y Sc lc ne) E T S (
摘 要: 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 内容, 同时发挥着教育引导作用。现有的大学德育模式, 其
德 育效果并 不明显。又是 自 设定 的。大 学德 育生 活化 我 模 式是 学校 德育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大学德育; 给予性模式; 选择性模式; 德育生活化模式
和引导 , 是非常必要 的。但是面对社会变化产生的 新情况 、 新问题 , 大学德育迫切需要 进一步解放思
映在德育投 入与成效的强烈落差上 , 也反映在德育 与社会环境相脱离 , 与受教育者心理需求相脱节 ,
与道德建构相失衡等诸多现象上。大学德育生活 化模式试图探索一条大学德育的新路。
法实现社会 和谐 的。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
实社会多元价值取向的冲突上 , 反映在传统 的单调
德育手段与外界异常丰富的渠道之间的对 比上 , 反
化的精神世界。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 部 ”
分, 他们肩负着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历史重任。加 强对大学生政治思想 、 道德素质 、 为规范 的教育 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