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肠肌皮瓣修复术治疗小腿跟腱损伤患者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腓肠肌腱膜皮瓣翻转修补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骨伤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腓肠肌腱膜皮瓣翻转修补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骨伤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腓肠肌腱膜皮瓣翻转修补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骨伤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2005 年1 月~2013 年1 月,我科采用腓肠肌腱膜皮瓣翻转修补术治疗2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6 例,男22 例,女4 例,年龄18 ~45 岁。

患者均有提踵无力及跛行,其中Thompson 试验阳性24 例。

跟腱断裂位置均靠近中段,缺损长3 ~7 cm。

均为陈旧性跟腱断裂,受伤至手术时间5 ~12 周。

1.2 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

跟腱稍偏外侧缘切口入路,显露断裂跟腱及腓肠肌下端。

完整切除跟腱坏死瘢痕组织,用可吸收0 号爱惜康缝线于断端近侧以上约0. 5 cm 处水平褥式缝合,从褥式缝合以上腓肠肌中间表面切取比跟腱缺损长度长 1 ~2 cm、宽约1. 5 cm、厚约0. 3 cm 的腱膜条,于跟腱断端近侧水平褥式缝合处从近向远端翻转。

翻转部分间断缝合使其成条索状(缝合腱鞘),远端包裹跟腱断端远侧,间断缝合固定。

最后间断缝合修整腓肠肌远端,缝合腱周膜,常规缝合深筋膜、皮下组织及皮肤。

1.3 术后处理小腿前侧短腿石膏托固定6 周。

后侧纱布开窗换药,2 周拆线,拆除石膏后2 周进行非负重功能锻炼,第9 周开始垫高鞋跟负重行走,并逐渐降低后跟,同时行提踵练习,逐渐增加训练程度。

2 结果手术时间30 ~50 min。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 ~24 个月。

临床疗效按Ar-ner-Lindholm 评分标准评估:优20 例,良5 例,差 1 例。

除疗效较差 1 例以外,其余病例术后 3 个月跖屈力量接近正常,达Ⅴ-~Ⅴ+级,足背伸23 ~27,足跖屈42 ~50,术后6 个月基本完全正常,可以进行正常生活工作。

3 体会本术式注意事项:① 正中稍偏外侧切口进入,避免损伤胫神经和胫后动脉,切取的腓肠肌以能包裹远侧残端0. 5cm 为宜,术后康复锻炼过程应循序渐进,避免跟腱再断裂。

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修复小腿周围皮肤缺损

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修复小腿周围皮肤缺损

C ieeMeiieHopt f as rv c ) hns dc silo nuPo i e n a G n A sr c: jcie oivs gt tem to so pi n esft sed f t ru dlgMeh d A nw b ta tObet T et a eh d f ear gt oti u e c o n . to s e v n i eh r i h s e a e
刘 中何 梁秋冬 王玉泉 , ,
( . 乡医学院第一 附属 医院, 1新 河南 卫辉 4 30 ;. 肃省 中医院) 5 10 2 甘
摘要: 目的
探讨 小腿 周 围皮 肤缺损 的修 复方法 。方 法
利用 腓肠 肌 内侧 头 肌皮瓣 移 位进 行 修复 小腿 周
围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 1 例。结果 9
at i f n l jit a o a i tew oego p T eew r op t ns h s n efn t nW ii dsg t ci t o ke on s n r lnh hl ru . r eet a et w oek e c o a l t l h y vy a W m h w i u i s m e il ( eiia i u a xe s e wt o l atrso ek e ) teohrp t ns i n t n a ai l h t nt jr W etni , i cmpe f cue f h n e , te a et p f c o s sbs a y i ny s l v h xr t h i h u i w c l
n r a. n so s T esmpe a dp a t a to t tep y ilg e o srcin a dt erp i o eain wa o 1 Co du in h i l n rcil meh d fs h h soo y rc n tu t n h e ar p rt s m c i o o

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与改良Kessler缝合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比较

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与改良Kessler缝合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比较

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与改良Kessler缝合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比较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尤其是在运动员和跑步爱好者中较为常见。

这种损伤在治疗上需要及时有效的手术干预,以恢复足踝功能和降低复发风险。

而在手术治疗中,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与改良Kessler缝合术是两种常用的方法。

那么,这两种方法的效果如何?本文将从手术效果比较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手术方法,它通过将腓肠肌腱瓣翻转缝合到跟腱断端,以加强跟腱的稳定性和强度。

而改良Kessler缝合术则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手术方法,它通过采用改良后的Kessler缝合技术,将跟腱断端进行精细的缝合,以促进愈合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针对这两种手术方法的效果比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估:手术时间、术后康复、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功能恢复情况。

首先是手术时间的比较。

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相对来说较为复杂,手术时间可能会更长一些,同时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休养和功能锻炼。

而改良Kessler缝合术则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相对会更短,术后的康复时间也可能会更短。

在手术时间方面,改良Kessler缝合术可能会更有优势。

再来是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较为复杂,术后可能会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例如感染、瘢痕增生等。

而改良Kessler缝合术由于手术操作较为简单,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能会更低。

最后是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功能恢复是评价手术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跟腱损伤患者来说,恢复正常足踝功能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研究表明,虽然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跟腱的稳定性和强度,但由于手术较为复杂,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功能恢复较慢的情况。

而改良Kessler缝合术由于术后的康复可能会更顺利,因此患者的功能恢复也可能更快。

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与改良Kessler缝合术是两种常用的手术方法,它们各有优势和不足。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儿童跟腱部轮辐伤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儿童跟腱部轮辐伤

S u r a l n e u r o c u t a n e o u s v a s c u l a r l f a p f o r r e p a i r i n g t h e mo t o r c y c l e s p o k e i n j u r y
c o v e r e d b y c h a n g i n g d r e s s i n g s . At a d v a n c e d s t a g e , o n e c a s e g o t n u mb n e s s a n d e x p a n s i o n a t u p p e r b o r d e r o f d o n o r a r e a .F i t f e e n c a s e s w e r e f o l l o we d u p f o r 1 2 t o 1 5 mo n t h s a n d 1 3 mo n t h s o n a v e r a g e .F l a p s w e r e s o f t a n d g o o d — l o o -
P e o p l e ’ S H o s p i t a l o f L u o t i a n C o u n t y , L u o t i a n 4 3 8 6 0 0 , C h i n a )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o f t h e A c h i l l e s t e n d o n s p o k e i n j u r y f o r c h i l d r e n

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与改良Kessler缝合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比较

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与改良Kessler缝合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比较

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与改良Kessler缝合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比较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是跟腱组织受到损伤或撕裂导致断裂的一种病症,常见于跟腱的猛烈拉伸或直接损伤,如运动伤害或意外撞击等。

对于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和改良Kessler缝合术是比较常用的两种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进行比较,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将患者自身的腓肠肌腱瓣翻转,然后加以固定,以弥补跟腱的损伤或断裂。

这种手术方法可以有效地重建跟腱,恢复其功能,有助于加速患者康复。

手术步骤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然后切开跟腱周围的皮肤组织,暴露出受损的跟腱。

接下来,医生将腓肠肌腱瓣翻转并移植到跟腱受损部位,然后进行固定。

对手术部位进行缝合,完成手术。

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利用患者自身的组织进行修复,术后康复快、效果好。

不过,这种手术方法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手术操作复杂,有一定的风险。

二、改良Kessler缝合术改良Kessler缝合术是一种传统的手术方法,它主要通过缝合技术将跟腱的断裂端进行修复,使其恢复原有的功能。

这种手术方法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是目前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常用方法之一。

改良Kessler缝合术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风险低,适用于大部分的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

这种手术方法对于跟腱的损伤范围有一定的限制,且术后恢复周期较长。

三、效果比较针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和改良Kessler缝合术各有其优缺点。

比较而言,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能够更好地重建跟腱组织,术后恢复快、效果好,适用于复杂的跟腱断裂。

而改良Kessler缝合术虽然技术简单,但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跟腱损伤可能效果有限。

对于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结合患者个体化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腓骨短肌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损伤

腓骨短肌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损伤

腓骨短肌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损伤4746?医技杂志2007年12月第14卷第34胫束孪缩等问题,也包括外侧副韧带,外侧关节囊,弓状韧带,胭肌腱,股骨外侧骨膜,远端髂胫束各侧肌间膜等组织不同程度的孪缩,通过以手代刀松解以胫侧副韧带为主的内侧群及PLC的结构,以达到通络止痛使血管扩张以增加关节血流,有效促进肌肉韧带的修复及关节内外平衡,解除关节僵直及运动障碍.并用中药热敷增加以上疗效.以手代刀松解手法操作简便,效果显着,经济安全,避免了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以手代刀手法是以朱汉章的小针刀为理论基础,笔者多年临床实践创立的,是不见血的手术,疗效显着,立竿见影.O~J)JPMT,December.2007,V o1.14,No.34(IssuedEveryTenDays).参考文献:[1]石仕元,曹国平,郑琦.半腱肌腱等长重建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525-258.[2]吴昊.StephaneV anDriesscheDanielCoutallier计算机导航辅助人工膝关节置换异常规手术的早期治疗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666-67.[3]冷重光,赵江涛,陈崇民,等.计算机导航辅助人工膝关节置换术[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666-667.【收稿日期:2007-09-09)腓骨短肌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损伤张文强,原瑞恒(汾阳市人民医院,山西汾阳032200)[摘要]目的:探讨腓骨短肌移植治疗陈旧性跟腱损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我院从1992年至2001年陈旧性跟腱损伤患者18例行腓骨短肌移植修复跟腱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中有15例因开放性损伤未能正确诊断处理而造成;随访14.2个月(7个月~28个月),按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定:优14例;良3例;差1例;总的优良率94.4%.结论:重视对跟腱部位开放性伤口的处理.早期诊断,早期修复是治疗跟腱损伤的原则;利用腓骨短肌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损伤,尤其是时间较长,缺损较大者是一种理想的方法.[关键词]腓骨短肌;修复;移植;跟腱损伤[中图分类号]R6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5098【2007)34-4746-02跟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新鲜病例的治疗大多比较满意,而陈旧性跟腱损伤则处理比较困难,而且疗效较差,术后并发症多…,本文就腓骨短肌移植治疗陈旧性跟腱损伤18例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从1992年至2001年共收治陈旧性跟腱损伤18例,年龄16岁~52岁,左侧10例,右侧8例;男性16例,女性2例;开放性损伤15例,闭合性损伤3例,伤后3周~3a就诊.1.2手术方法手术在气囊止血带下进行.做跟腱外侧切口,找出腓肠神经保护,切开跟腱腱周组织,显露肌腱断端,切除瘢痕组织,有的病例由于时间较长,所以其瘢痕组织也较致密,呈灰白色,纤维排列无一定方向,质脆无光泽.有部分病例瘢痕中存在滑囊,滑囊内有索条状腱性物,较细,且与跟腱远近端相连,滑囊内有淡黄色的液体,彻底切除瘢痕组织直到两侧发亮,纤维排列整齐的白色腱为止.在第五跖骨基底部顺皮纹做一小切口,分离显露腓骨短肌止点,并在附着部斜行切断,其斜行残留部分缝合在腓骨长肌腱上.切开外侧间隔,从第一切口拉出腓骨短肌腱,并向上游离其肌腱及其肌性部分,将其向后转移,肌腱和部分肌腹填人跟腱缺损处,肌腱远端通过跟腱远侧残端的冠状面方向的小切口返回近端,再埋人跟腱近端内,在跟腱远近侧残端的内侧和外侧利用间断缝合将其缝合在跟腱上,以防跟腱远侧残端撕裂.远侧跟腱残端则在跟骨结节上横向钻孔,孔的大小太短者穿过肌腱为妥, 将腓骨短肌穿过后向上反折与跟腱近端缝合.1.3疗效判定标准参考Arner—lindholm评分系统进行评定,分为三级,优:患者无任何症状,行走正常,下蹲正常,可单足提踵,小腿周径小于健侧1径小于健侧1cm以内,踝背伸跖屈角度较健侧不小于5.;良:有轻度不适感,行走有轻度异常,下蹲基本正常,单足提踵力稍弱,小腿周径小于健侧3cm 内,踝关节背伸减小10.以内,跖屈减小15.以内;差:患者明显不适,跛行,不能单足提踵,小腿周径小于健侧3小腿周径小于健侧3cm以上,踝关节背伸减小10.以上,跖屈减小15. 以上.2结果2.1术后处理术后石膏固定踝关节与功能位,6周后拆除石膏,在医生指导下活动踝关节进行康复训练,并逐步增加负重.术后随访7个月一28个月,平均14.2个月.2.2疗效评价优14例,良3例,差1例,总的优良率94.4%,无感染和术后断裂.3讨论跟腱断裂1周后断端之间由瘢痕组织充填,如不及时治疗,肌腱愈合后则会变长,患者多为跛行平足行走不能踮起足跟,跑跳以及上下楼等活动均受严重影响,所以跟腱断裂修复应尽早施行,一般不宜超过伤后2周].近几年来因跟腱开放损伤而误诊的文章也逐渐增多_4J.本组患者中有15例因开放伤而误诊.其误诊主要原因为:当跟腱处于紧张足背伸状态时,轻微外立即可使跟腱断裂,而且往往是完全断裂,大医技杂志2007年12月第14卷第34期(旬刊)JPMT,Deeember.2007.V01.14.N0.34(IssuedEefvTenDa部分表现为伤1:3较小,受伤时足处于背伸位,伤后因疼痛手术体位足处于趾屈位,跟腱远端上移,伤1:3内不易发现跟腱端断,再加上医生经验不足造成漏诊;术后早期被伤1:3疼痛创伤反应等因素掩盖,后期因跟腱断裂之间的桥接瘢痕存在.Thompson试验往往为阴性造成漏诊;跟腱不是踝关节唯一趾屈肌,胫后肌,腓骨肌,趾屈拇屈肌也有跖屈作用,所以跟腱损伤后不是跖屈活动消失,而是跖屈力减弱,认为跟腱断裂后跖屈活动消失的观点也是造成漏诊的重要原因,据报道跟腱损伤误诊率高达20%~40%….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跟腱损伤的治疗原则.陈旧性跟腱损伤由于跟腱连续性破坏,近端回缩导致肌肉费用性萎缩.时问稍长导致肌肉挛缩,断端间由瘢痕组织充填,术中切除瘢痕后缺损往往达6elI1~8CII1,很难进行端对端的吻合.勉强缝合后由于吻合处张力大,瘢痕切除不彻底,吻合处很难愈合,再加上吻合时足极度趾屈,功能恢复差.传统BasworthI,lindhoim,Abraham倒V—Y腱成形术,都是利用跟腱自身组织修复跟腱缺损,且需进行跟腱近端长距离的解剖,游离,造成跟腱的营养供给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并且削弱了跟腱本身坚固性,使愈合时间延长,愈合不牢固,术后再次断裂的发生率高.我们根据Teuer和White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进,利用腓骨短肌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损伤.腓骨短肌解剖:腓骨短肌位于小腿外侧区深部,是小腿外侧肌腹较小肌肉.起自腓骨下2/3外侧面及腓骨前后肌间隔.上部肌束被腓骨长肌遮盖,内侧和比目鱼肌相邻,止于第五趾骨基底,其上半部为双羽肌,下半为半羽肌,肌腹常常可达外踝部水平,并且肌肉末稍部2/3可游离掀起,不影响其血运,其肌皮瓣常用于跟腱外露修复".腓骨短肌主要作用是足外翻.本手术有以下优点:腓骨短肌肌腱较粗,血供好,移植后不仅可增加肌腱强度以及局部愈合能力,还可动力性加强因腓肠肌萎缩带来的趾屈无力;腓骨短肌更接近跟腱,其下段肌肉为4747?半羽状其肌腹可达外踝水平,移植后可利用肌腹修补因跟腱缺损带来空缺,减少术后瘢痕,并可减少术后皮肤于跟腱粘连坏死,有利于重建跟腱在皮下滑动.存在缺点:腓骨短肌切除后可能导致远期踝关节外翻力量减弱,但腓骨短肌肌力较腓骨长肌弱,切除后其外翻力主要靠腓骨长肌,第三腓骨肌来增强.本手术还将腓骨短肌附着点斜行切断,将其残端与腓骨长肌缝合.本组病例随访时曾发现有部分患者只有在跑步中偶有外翻力弱感觉,但肌力检查与健侧无明显差异,关于此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本组病例中有4例发现断端瘢痕中有滑囊存在,这与余家阔报道的一致.但本组中还发现其滑囊中有一条索状腱性物.最粗直径1.5elll,表面光滑,测其强度差,较脆,考虑为原发损伤时有部分未完全断裂的肌腱纤维束被拉长后与周围瘢痕之间滑动,时间较久后形成滑囊,术中必须彻底切除.参考文献:[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759-761.[2]Fox.JM,BlaziaM,JobeF,eta1.Degeration.andreputeoftheA—chillestendonCrinorthop1975,107:221-224.[3]张家宏,王伟,周子得,等.自发性跟腱断裂得分型和修复[J].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9(14)1:39-40.[4]陈荣生,林晓生.跟腱断裂缝合材料与方法[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9,(14)1:41-42.[5]吴德惠,彭树进,李家祥,等.腓骨长肌及胫后肌联合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伴缺损[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8,(13)5:274.[6]卢世壁,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9版.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1392—1393.[7]丸毛英.肌皮瓣与肌瓣[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0:122.(收稿日期:2007-08-21)作者简介:张文强(1968一),男,毕业于长治医学院,主治医师,从事创伤骨科.切开复位有限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赵雪峰,王晋申,刘彬轶(朔州市人民医院,山西朔州036002)[关键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有限固定[中图分类号]R68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5098(2007)344747-02 桡骨远端骨折是非常常见的骨折,大多数采用非手术治疗能获得满意效果.然而许多不稳定骨折,经手法复位往往不能恢复桡骨远端骨关节的解剖,远期影响关节功能.近年来我科采用切开复位有限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就此进行回顾分析.1材料与方法本组34例,年龄45岁~75岁,平均年龄63岁,男13例,女21例,开放骨折1例,闭合骨折33例,其中4例为陈旧骨折,按A0分型均为C2或C3型.手术指征:开放性骨折;骨折闭合复位失效;关节内骨折关节面"阶梯"超过2mm.17例采用背侧人路,7例采用掌侧进路,9例采用桡骨远端外侧进路,1例开放骨折选用掌背侧联合切I=I;19例采用克氏针固定;10例采用外固定架固定,其中4例附加克氏针;钢板掌侧固定3例,钢板加克氏针固定2例.34例中术后加石膏外固定24例.2结果随访时间4个月一18个月,平均7.5个月.31例腕关节无疼痛,1例腕关节背伸时有轻度疼痛,2例表现为关腕部肿胀,关节僵硬,疼痛.患者握力恢复平均为对侧的75%,腕关节的活动范围:桡偏平均21.,尺偏平均32.,伸平均55.,屈平均55.x线:所有桡骨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均骨性愈合.2例有Sudeek骨萎缩表现.按改良Green和O'Brien标准,19例。

腓肠肌内侧头肌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8 例报告

腓肠肌内侧头肌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8 例报告

作者:张功林,章鸣,张金福,郭翱,王干生,凌爱军,彭俊洋【摘要】目的总结腓肠内侧动脉为蒂肌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结果。

方法用这种方法修复8 例胫前区软组织缺损,其中,胫骨上1/3软组织缺损5 例,中1/3缺损3 例,供区均选用同侧小腿。

肌瓣切取大小3.5cm×4.5cm~5.5cm×8cm。

结果 1 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交换敷料逐渐愈合,肌瓣和其上植皮全部成活,所有病人随访10个月~2.8a(平均1年9个月),供区仅有一线性疤痕,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

受区的外形较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结论该肌瓣以腓肠内侧动脉为血供,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肌瓣较薄的优点,带蒂移植适宜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

【关键词】肌瓣2002年5月~2005年9月,应用以腓肠内侧动脉血管为蒂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伴骨与肌腱外露创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8 例,男6 例,女2 例,年龄20~71 岁,平均42 岁。

均为外伤性胫前软组织缺损,伴有骨或肌腱外露的创面。

7 例伴有同侧胫腓骨骨折,1 例合并其它部位骨折。

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5 例,机械性损伤2 例,重物砸伤1 例。

缺损部位:小腿上1/3 5 例,中1/3 3 例。

左侧2 例,右侧6 例。

手术时机:6 例为急性创伤所致,5 例急症手术修复,1 例因局部污染较重,于清创术后8天,待创面干净后择期手术,另2 例为陈旧性创面也行择期手术修复。

软组织缺损面积:3cm×4cm~5×7cm。

均取同侧腓肠肌内侧头肌瓣,最大5.5cm×8cm,最小3.5cm×4.5cm。

1.2 手术方法取平卧位,膝与髋关节稍屈曲并外旋。

也可先取俯卧位切取肌瓣,然后再改为侧位或平卧位修复受区创面。

术前先用doppler在距胭皱折以远10cm~17cm,距后正中线2cm~5cm范围内探测腓肠内侧动脉的肌皮穿支,多数为1~4支,选择最远端的一支做一标记。

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与改良Kessler缝合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比较

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与改良Kessler缝合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比较

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与改良Kessler缝合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比较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通常发生在做剧烈运动或者扭伤的时候。

跟腱是连接腓肠肌和跟骨的重要组织,其断裂会导致患者步态异常、跛行甚至丧失行走能力。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首选方法。

本文将重点讨论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和改良Kessler缝合术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较。

让我们了解一下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

这种手术是通过使用患者的腓肠肌腱进行修复跟腱,将腓肠肌腱瓣翻转至跟腱部位进行加固修复。

这种手术方法相对保守,不需要使用异体材料进行修复,避免了异体材料引发的排异反应和传染病风险。

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能够更好地重建跟腱的力学结构,减少了跟腱再断裂的风险,有助于患者更快地康复。

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已经成为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常用手术方式之一。

而改良Kessler缝合术是一种通过使用缝线将跟腱断端进行缝合的手术方法。

该手术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轻度的跟腱断裂情况。

通过改良Kessler缝合术,可以有效地连接跟腱断端,促进愈合。

对于跟腱严重断裂的情况,使用改良Kessler缝合术进行修复可能效果欠佳,容易出现跟腱再断裂的情况。

改良Kessler缝合术主要适用于轻度跟腱断裂患者,对于重度跟腱断裂患者并不是最佳选择。

为了比较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和改良Kessler缝合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我们对相关的临床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整理。

在一项针对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的研究中,共有100名患者接受了该手术治疗,其中95名患者在手术后获得了良好的康复效果,跟腱愈合成功率达到了95%以上。

而在一项改良Kessler缝合术的研究中,虽然该手术方法在轻度跟腱断裂患者中效果较好,但在对重度跟腱断裂患者进行治疗时,愈合失败率较高,需要进行二次手术修复的情况较为常见。

带蒂腓肠肌腱皮瓣修复开放性髌腱缺损

带蒂腓肠肌腱皮瓣修复开放性髌腱缺损
维普资讯
实用 手外科杂 志 20 0 2年 9月 第 1 6卷 第 3期 CHI NES OUR NAL OF P _ CAL HAND URGE EJ PJ ̄ CT1 S RY e 2 0 . l6 S p 0 2Vo1 .No3 .

1 7・ 6
肌 腱 连 同足 背 皮 瓣 移 植 修 复 手 背 皮 肤 及 肌 腱 复 合 缺 损 。认 为 以 这 种 带 血 供 的 肌 腱 传 动 结 构 与 肌 腱 滑 动 组 织 行 自体 移 植 具 有 愈 合 快 、 连 轻 等 优 点 。 蔡 锦 方等 通 过 2 粘 ’ 0只 大 白 鼠带 血 管的 腹 直肌 前 鞘 移植 修 复 跟 腱和 不 带 血 管对 照 的 实验 研
端转 折 与股 四头 肌扩 张 部缝 合 , 其 远端 与胫 骨结 节 周 围软 将 组织 缝合 。膝 关节伸 直位 石 膏托 固定 。2周拆 线 , 现膝关 节 发
只 能 伸 一 0 。再 手 术 发 现 , 建 之 髌 腱 松 驰 , 骨 结 节 部 分 裂 3。 重 胫 开 。 张 力 下 将 远 端 与 胫 骨 结 节 周 围 的 瘢 痕 组 织 紧 缩 缝 合 固 定 。长 腿 石 膏 托 外 固 定 。术 后 4周 去 除 石 膏 , 习 屈 、 膝 活 练 伸 动 。8周 后 屈 、 膝 活 动 可 达 9 。 0 , 复 一 般 体 力 劳 动 。 伸 0~ 。恢
32 T y o | 首 先 报 道 用 吻 合 血 管 的 方 法 将 带 血 供 的 趾 . a l r l
例 1 男 , 2岁 , 9 7 8月 5 曰车 祸 致 左 胫 腓 骨 上 1 3 , 3 19 年 / 骨 折 , 前 软 组 织 压 轧 撕 脱 。当 即 在 外 院 行 清 创 缝 合 , 折 复 膝 骨

腓动脉主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区创面

腓动脉主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区创面

of defects
over
tendon
Xue—song‘,CHEN
Jian—ruing,
Mao—ruing。WANG Yuan—shan。XU Yong—qing.GUAN Li,ZHANG Li-ming,jlANG Min,L1 Yan—
lin.‘Department China
of
Orthopedics,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College,Kunming
650032,
Corresponding author:LI Yah—lin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port the operative techniques and clinical results of specially designed flap of pedicled soft
cm x 9
I.2手术方法 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探测并标记最低位腓动
cm。腓肠肌腱腹联合
脉主穿支位置。患者取450半俯卧位.患侧在上。 依据缺损面积、形状、腓肠神经走行及穿支血管的位 置设计皮瓣,皮瓣远端与创面相连。设皮瓣最近端 为a点,穿支位置为P点,创面最远端为b点.ap应 稍长于pb(踝关节中立位),皮瓣远端与创面等宽, 近端与创面形状、面积相符;大体上呈以腓肠神经为 轴线的长矩形(图1)。自皮瓣前缘切开.于深筋膜 下向后方游离至后外侧肌间隔,确认穿支后切开皮 瓣近端,根据腓肠神经走行对轴线做必要调整。于 深筋膜下切取皮瓣,四面“会师”至穿支后继续向深 部充分游离至邻近腓血管起始处,形成单一穿支蒂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镜下松解穿支血管束远侧 纤维带,至此皮瓣切取完毕。根据跟腱损伤部位、缺 损程度。做腓肠肌腱腹联合部V-Y成形后。采用断 端直接吻合,锚钉止点重建或双筋膜蒂下翻延长3 种方法修复跟腱。松开止血带,检查皮瓣血循环满 意后旋转180。,皮瓣近、远端交换分别覆盖创面及 部分供区。皮瓣四角缝合固定数针后,以手指探人 蒂部确认其处于柔顺、松弛状态,深部放置负压引流

腓肠肌腱瓣V-Y成形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效果观察

腓肠肌腱瓣V-Y成形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效果观察
牾秀锦
( 南宁市社会福利 医院, 广西 南宁 5 3 0 0 0 2 )
【 摘要 】 目的
观 察腓 肠肌腱瓣 v — Y成形 术对 陈旧性跟
抽取 , 运动受 限 ; 同时查体可见跟腱出现
延长 、 跟腱断端处可见瘢痕 、 且T h o m o p s o n 试 验呈 阳性 。 所有患
均 完成术后 随访 , 依据 A me r - L i n d h o l m评 定标 准 , 优 2 5例 、 良 5 例、 差2 例, 优 良率为 9 3 . 7 5 %。结论 腓肠肌腱瓣 v — Y成形 术治疗陈旧性跟腱 断裂疗效较 为理 想, 在治疗过程 中注意需根 据 患者的病损程度 和机体 病理 情况合理 选择 术式, 并 于术后进
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术式治疗。 笔者对我院部分陈旧性 跟腱 断裂 患者实施腓 肠肌腱瓣 V — Y成形术进行治疗 ,并在术 后 行功能康复锻炼 , 对患者 的治疗 效果进行 了观察分析 , 现报 告 如下 。
的要求 , 值得 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1 ] 邬江华. 乳晕缘切 口治疗乳 腺 良性肿瘤 1 5 0 例疗效 分析[ J ] . 吉林 医
学, 2 0 1 1 。 3 2 ( 2 6 ) : 5 4 2 1 — 5 4 2 2 .
[ 2 ] 杜稼苓. 乳晕小切 E l 治疗乳腺 良 性肿瘤 : 附5 4 8 例报告啪. 中国普通 外科 杂志 , 2 0 0 7 , 1 6 ( 1 ) : 4 4 — 4 5 .
【 3 】 高峰. 经乳晕缘弧形切 口 切除乳腺肿块 5 8 7 例叨. 当代 医学 , 2 0 0 9 , 3 4
( 1 5 ) : 1 1 6 — 1 1 7 .

腓肠肌肌腱皮瓣修复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腓肠肌肌腱皮瓣修复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to n mismu cetn o lp i u op tl r m a u r 0 o J n ay 2 0 . ain swee i v le t u cin l r c e u s l e d n f n o rh s i o J n ay 2 01t a u r 0 7 P te t r n ov d wi f n to a a af h
rh bl ain tann i e satrt e o e ain e a itto rii g sx we k f h p rt .Ar e - i d om u aie e e tsa d r swee u e o e au t h i e o n r L n h l c rt f c t ad r s d t v ae te v n l ci ia f csd rn n e rfl w- p Re u t:1 a e u d fft e ainsh d p ma yh aig fe rm n l c e e t ui go e y a ol n l o u . sl s c s swo n so fe n p t t a r r e n ,r efo i — 3 i e i l fein tf a d r pu e a an 2 c s sfa ss i r e r ss ea e e i g atrd r tp at.T e Am e - n — e t ,si n t r g i ; a e p k n wee n co i ,d ly d h a n fe emao lsy h o u l l r Lid h h meh d wa s d t s s h e ut fs ria rame t 9 c s sh d e c l n e ut, a e a o d rs ls o m to su e oa e ste rs l o u gc lte t n . ae a x el trs l 4 c s sh d g o e ut s s e s

腓肠肌皮瓣移位治疗跟腱缺损

腓肠肌皮瓣移位治疗跟腱缺损
维普资讯
中 华 显 微 外 科 杂 志 20 0 2年 l 月 第 2 1 5卷 第 4期
C i couz oe br 0 2,o 5 o4 hnJMir r,N vm e,20 V l ,N . s 2

293 ・
症 波 及 等 因 素 , 管 质 量 多 不 理 想 , 响 了 移 植 组 织 的 静 脉 返 血 影
脉 向 皮 瓣 的 分 支 , 在 跖 腱 膜 浅 面 分 离 皮 瓣 , 破 坏 皮 瓣 的 营 如 则
养 血管 支 , 起皮 瓣 坏 死 ;2 足 底 皮 下 有 众 多 纤 维 问 隔 相 连 , 引 () 组 织 致 密 , 皮 瓣 移 位 时 , 宜 行 隧 道 抽 出 法 , 能 直 接 切 开 皮 当 不 只 肤 。 由于跗 外展 肌 近 端 非 常 丰 厚 , 瓣 蒂 难 以 从 其 表 面 经 过 , 皮
此 时可 从跗 展肌 中问或 其 深面经 过 。




二 、 于皮 瓣皮 神经 束 的保 护 问题 关 按 要 求 在 切 取 足 底 内 侧 皮 瓣 时 , 瓣 之 皮 神 经 柬 应 从 足 底 皮 内 侧 神 经 的 主 干 上 劈 开 , 分 离 至 所 需 的 长 度 , 意 保 护 足 底 并 注 内 侧 神 经 主 干 的 其 它 神 经 束 不 受 损 伤 lj 否 则 足 底 前 部 及 足 7。 趾 出 现 感 觉 障 碍 。 但 根 据 我 们 之 经 验 , 主 干 分 出 皮 瓣 之 神 经 从 束 至 足 够 移 位 的 长 度 并 非 易 事 , 分 离 过 程 中 往 往 将 皮 神 经 切 在 断 而 使 皮 瓣 失 去 感 觉 功 能 , 组 1 正 是 因 此 原 因 而 致 皮 瓣 丧 本 例 失感 觉 。本 组 l 4例 于 皮 瓣 的 远 侧 将 足 底 内 侧 神 经 终 末 支 切 断 , 主 干 连 同 皮 瓣 一 起 转 移 , 分 离 至 皮 瓣 之 皮 神 经 束 免 受 使 使 损 伤 , 保 了 皮 瓣 之 感 觉 功 能 。 经 随 访 , 底 前 部 内 侧 皮 肤 早 确 足 期 有 麻 痹 感 , 一 般 术 后 3—6个 月 后 感 觉 能 逐 渐 恢 复 正 常 , 但 可 能 是 足 底 前 部 内 侧 皮 肤 受 足 底 外 侧 神 经 、 神 经 及 腓 浅 、 深 隐 腓 神经 等 代偿 性 支配所 致 。 因此 , 们认 为 在 显 微操 作 技 术 欠熟 我 练 、 备 条 件 不 足 的 情 况 下 , 要 为 强 求 保 留 足 底 内 侧 神 经 主 设 不 干于 足底 而 损伤 皮瓣 之皮 神 经 , 响 皮瓣 之 感 觉 。 因为 皮 瓣之 影 感 觉 是 十 分 重 要 的 , 些 带 感 觉 神 经 之 皮 瓣 , 所 以 术 后 行 走 有 之 未 再 破 溃 , 因 为 感 觉 存 在 起 了 保 护 作 用 , 并 非 是 真 的 承 受 是 而

腓肠肌内侧头推移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1/3软组织缺损12例

腓肠肌内侧头推移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1/3软组织缺损12例

盐水 、洗 必泰泡 洗 伤 口 3遍 ,每遍 5mi. 常 规 消 n
毒 、铺 巾.切 除骨外 露周 围炎 症 肉芽 组织 、异物 、
坏死 组织 ,造 成 一 个 相 对 整 洁 创 面 . 骨髓 炎严 重
纳 小隐静 脉 及腓 肠 神 经 的沟 底 融 合 在 一起 ,切 取
时可作 为解 剖标 志. 二 肌 腹下 行 至小 腿 中部 与 比
皮瓣 .最 大 皮 瓣 8c m m x7c .最 小 皮 瓣 4c m x3
Cm .
除 1例 皮 瓣 周 缘 稍 发 黑 ,经 换 药 处 理 后 ,皮 瓣 成活 .其 余 1 皮 瓣 全 部 成 活 ,切 口无 感 染 , 1例
无 皮下 血肿 ,皮 瓣受 区外 形及 功能 均较 满意 .
者 ,予 清除死 骨 及 炎症 肉芽组 织. 创 面 清 创 后 予
威 克伤 持续 负 压封 闭 引流 ,其 能 够 彻 底 去 除 腔 隙 或 创 面的分 泌物 和坏 死组 织 ,促 进 伤 口愈 合 .
1 2 2 肌皮 瓣切 取 肌 皮 瓣 切 取 范 围上 自胭 窝 ..
目鱼肌腱 合 成 跟 腱 .腓 肠 肌 内 、外 侧 头 的滋 养 动 脉位 于膝关 节 水 平 .分 别 起 于 胴 动 脉 内外 侧 ,血 管从肌 肉近端 深 面 入 肌后 ,分 出 树 枝状 多级 血 管
李 彪 ,张 磊 ,龚跃 昆
( 昆明 医学院 第一 附属 医院 骨科 ,云 南 昆明 6 0 3 ) 502
[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 ;修复 [ 中图分类号 ]R 8 . [ 63 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0 3—40 (0 7 5— 15—0 7 6 2 0 )0 0 2 2

跟腱损伤病例分析

跟腱损伤病例分析

跟腱损伤病例分析姓名:吕有良性别:男年龄:27 职业:教师一、主诉三个月前在洗脚时,因洗手槽破裂,右脚踝部被瓷片割伤,导致跟腱断裂。

后入院进行手术治疗,做了跟腱缝合并用钢钉固定。

术后从右侧踝关节至大腿用石膏固定。

两个月后拆除石膏进行康复治疗,期间做了关节活动度、肌力、关节松动等的训练,效果不错。

有过右侧踝关节扭伤,未进行治疗。

二、客观检查1、关节活动度检查:2、肌力检查:右腿的胫前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肌力均为四级,其余肌肉肌力正常,左腿肌肉肌力正常3、围径测量:小腿围度:右腿踝部:27.5厘米左腿踝部:25.0厘米大腿围度(从髌骨上10厘米测得):右腿:37.0厘米左腿:38.0厘米4、感觉检查:右腿的痛、触、温觉、位置、运动、本体感觉均正常。

5、跟腱反射正常。

三、主要问题1、右侧踝关节背屈受限;2、腘神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臀大肌等肌肉肌力下降至4级;3、右侧踝关节周围有肿胀,跟腱缝合处周围皮肤有瘢痕。

4、患肢负重能力下降。

四、治疗目标短期目标:1、踝背屈由5°增加到15°;2、右腿腘神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臀大肌等肌肉的肌力由4级增加到5级;3、消除患处的红肿(测围径比较);4、两条腿平均负重站立10分钟(不用拐);5、患者不用拐正常行走5分钟。

长期目标:1、背屈角度恢复正常;2、步行能力恢复正常。

五、康复计划1、踝关节关节活动度训练;2、患侧肌力训练;3、理疗消肿;4、患侧负重训练;六、训练计划的实施1、被动活动患侧踝关节,或进行关节松动,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2、用滑轮重锤训练患侧肌肉肌力;3、在平衡板内进行平衡的训练,让患者转移重心至患侧,训练其负重能力,或在患侧需要训练的肌肉上绑沙袋训练;4、利用理疗方法在患者右侧踝关节处用磁疗消除肿胀,用超声软化手术处瘢痕。

手术治疗3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及术后康复临床探讨

手术治疗3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及术后康复临床探讨

手术治疗3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及术后康复临床探讨摘要:目的:观察陈旧性跟腱断裂及术后康复临床疗效。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36例中,跟腱缺损6cm的13例采取腓肠肌腱瓣翻转成形术修复。

并加强伤口管理,分时段、逐步加大术后康复训练。

结果:按照amer-lindholmpin评定法,优占75.0%、良占22.2%、差占2.8%。

其中,评定为差的1例,是采用腓肠肌腱瓣翻转成形术修复,术后出现了皮肤粘连致功能障碍。

结论:对陈旧性跟腱断裂治疗,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并通过术后正确的康复训练,能取得良好疗效的疗效。

关键词: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治疗术后康复疗效【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85-01 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修复困难,术后效果与新鲜损伤病例治疗比较,疗效往往较差。

近年来,我院对收治的3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并坚持进行术后康复治疗,均取是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在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中,随机抽出的手术患者36例。

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8岁,平均36.6±4.7岁;左侧15例,右侧21例;未曾手术29例,术后再断裂7例;从受伤到手术治疗时间最短4周,最长12周。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术中,患者俯卧,硬膜外麻醉,屈膝30度,跟腱内侧纵切,分离皮下组织,直至深筋膜,露出跟腱断端,彻底切除瘢痕组织,测量肌腱缺损长度。

跟腱缺损6cm的13例采取腓肠肌腱瓣翻转成形术修复。

对v-y腱成形术修复的,采用小腿三头肌腱膜v形切口,长度为缺损1.5倍以上,腓肠肌肌瓣下移,断端对合缝线,再间断缝合加固的方法;对腓肠肌腱瓣翻转成形术修复的,采用,腿三头肌切取长条状的腱膜及部分腱性组织,修整粗糙面,距离跟腱断端约1.5cm处向下翻转,缝合修补断裂跟腱,长腿石膏托固定的方法。

腓肠肌损伤实验报告

腓肠肌损伤实验报告

腓肠肌是人体小腿后侧的主要肌肉群,由腓肠肌内侧头、外侧头和比目鱼肌组成。

腓肠肌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尤其在跑步、跳跃等运动中容易发生。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腓肠肌损伤,研究腓肠肌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观察腓肠肌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

2. 探讨腓肠肌损伤的治疗方法。

3.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腓肠肌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大鼠20只,雌雄不限,体重200-250g。

2. 实验器材:手术显微镜、手术刀、剪刀、镊子、缝针、缝合线、生理盐水、电刺激仪、肌肉活检器等。

3. 实验方法:(1)分组: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

实验组:模拟腓肠肌损伤,进行腓肠肌部分撕裂;对照组:进行假手术,仅暴露腓肠肌,不进行损伤。

(2)腓肠肌损伤模拟:实验组大鼠在麻醉状态下,采用手术显微镜暴露腓肠肌,使用剪刀在腓肠肌内侧头和外侧头交界处进行部分撕裂,撕裂长度约2cm。

(3)术后处理:两组大鼠均进行术后抗感染治疗,观察术后腓肠肌损伤恢复情况。

(4)指标检测:1)肌肉力量:采用电刺激仪检测腓肠肌收缩力量,比较两组大鼠腓肠肌收缩力量的差异。

2)肌肉形态:术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分别进行肌肉活检,观察腓肠肌损伤愈合情况。

3)炎症反应:检测腓肠肌损伤部位的炎症细胞浸润情况。

4)组织学分析:检测腓肠肌损伤部位的肌肉纤维形态、细胞核数量、细胞骨架等。

1. 肌肉力量:实验组大鼠腓肠肌收缩力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肌肉形态:术后第1周,实验组大鼠腓肠肌损伤部位出现炎症细胞浸润;术后第2周,炎症细胞浸润逐渐减少,肌肉纤维开始修复;术后第3周,腓肠肌损伤部位肌肉纤维修复明显,但仍存在少量炎症细胞;术后第4周,腓肠肌损伤部位肌肉纤维基本恢复正常,炎症细胞消失。

3. 炎症反应:实验组大鼠腓肠肌损伤部位的炎症细胞浸润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5年第 பைடு நூலகம்期
腓 肠 肌 皮 瓣 修 复 术治 疗小 腿 跟 腱 损 伤 患 者 临床 分 析
蒋 蝰 ( 包 头 市 蒙 医 中 医 医 院 内蒙古 包头
0 1 4 0 1 0 )
【 摘要 】 目的: 探讨腓肠肌皮瓣修复术治疗小腿跟腱损伤 的临床 效果 。方 法: 选 取小腿跟腱损伤 患者 4 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传 统的手术方
跟腱是人体 的所有 肌腱 中是最 为粗大的 , 主要是 足跖 屈和屈小腿 的功能 , 由于其解 注 : 经t 检验, P< O . 0 5 。 2 . 2两组 患者术后一期愈合率 、 关节正常活动率 、 感染率 比较 观 察组患者 的~ 期愈 剖 以及运 动力学 的特点 , 临床上跟腱 受损 主要原 因为运动和外 伤。腓肠肌 皮瓣修 复术 是近年来 发展 比较迅速 的一种手术方式 , 它不但可 以修 复受损的皮肤 , 而且还可 以通 过 合率和关节正常活动率均 为 1 0 0 %, 且术后无 1 例感染的发生 , 明显优 于对照组 , P< 0 . 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2 : 应用和跟腱相 同的组织重建跟腱 的功能 , 是修复跟腱受损 的一种 比较好 的手术方法 … 1。 O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一期愈合率 、 关节正常活动率 、 感染率 比较 ( %) 本研究 对小腿跟腱损伤 的患者进行腓肠肌皮瓣修复术治疗 , 疗效满意 , 现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l 1 一般资料 选取2 0 1 3 年l O月 一 2 0 1 4年 l 2 月收治的小腿跟腱损伤患者4 0例, 其 中男性 3 3例 , 女性 7 例, 年龄 1 6~ 5 O岁, 平均年龄( 3 2 . 4 6± 4 . 1 5 ) 岁, 随机分为两组 , 每 组加 例, 观察组男性 l 7 例, 女性 3 例, 年龄 I 7— 4 8 岁, 平均年龄( 3 1 . 8 5± 3 . 7 7 ) 岁, 运动 经 卡方 检 验 , P<0 . 0 5。 损伤 1 l 例, 车祸损 伤 6 例, 切割伤 3 例, 对照组男性 1 6 例, 女性 4 例, 年龄 1 6— 5 O岁, 平 注 : 3 讨论 均年龄( 3 2 . 9 2± 4 . 6 4 ) 岁, 运动损 伤 1 2例 , 车祸损 伤 5例 , 切割伤 3例 。 两组 患者 在性 小腿跟腱主要是由肌腱周围组织 及其连接 处来供血 , 阏此 跟腱部 位的皿供 相对较 别、 年龄 、 病因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 P> 0 0 5 , 具有可 比性。 差, 发生损伤 时不容易恢复 , 且容易导致感 染等各种并发症 的发生。本病 的治疗方式一 1 . 2手术方法 但是 传统的手术创伤较大 , 操作非 常复杂 , 往往需要 分期手术 , 增加 了手 1 . 2 . 1 对照组 用传统的手术方法治疗 , 清创 , 使跟腱 的断端 充分暴露 , 适 当地 修齐 般为手术治疗 , 给患 者的身体和心理上带来很 多痛苦 , 并且 , 传统手 术肌腱 在移植后 活动强 创面边缘 , 用改 良的 K e s s l e r 法缝合 跟腱 , 然后沿腱束方向间断缝合 , 缝合完成后 , 把橡胶 术的风险 , 度小 , 恢复的过程非 常缓慢 , 感染的发生率比较 高。双 蒂腓肠 肌皮瓣修复术 是一种新兴 引流条埋置皮下 , 2 4小 时 之 后 拔 掉 。 目 前 临床操作 也 已经相 当熟 练, 腓 肠肌皮 瓣修 复术 术中解 剖位置 相对 固 1 . 2 . 2观察组 采用双蒂腓肠肌皮瓣修复术治疗 J , 术前进行 硬膜外麻 醉, 清 创, 选 的手术方法 , 操作起 来更容 易、 方便 , 可 以同时对缺 损跟腱 以及创面 进行修复 , 且移 植手术后 , 对 取皮瓣 : 皮瓣上界 为胴窝下方 , 下至创伤面边 缘跟腱 的近侧 , 胫骨 内侧 和腓骨 外缘为两 定 , 达到 一次性修 复成功 , 无需进 行第二 次手术 侧 的界限 。在皮瓣 的上方做切 口, 露 出腓肠肌外 缘 , 钝 性分离腓 肠肌 和比 目鱼肌 。 由近 患者 的肌力及肌腱部位的血运没有影响 , 腓肠 肌动脉血 供 由于具 有多样性 , 血 管分布可 能会所不 同 , 在 到远在皮瓣的外侧 、 远 侧、 内侧作切 口, 把皮瓣掀起 , “ z ” 字形延 长腓肠 肌外缘 肌腱性部 在手术 中应该注意 的是 , 在游离皮瓣时 , 注意保 留小 隐静脉 , 以保证皮瓣顺利回流 3。 分, 把腓肠 肌 内外侧 头的神经束 、 血管游离 到胭动静脉 和胫 神经部位 , 然后行 V— Y推 游离时要确认所有的分支 ,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 观察组 的手术 时间 为( 3 3 . 4 8± 3 . 8 6 ) a r i n , 明显 短于 对照组 的 进, 修 复缺损的跟腱 。 ( 4 7 2 6 ± 4 . 9 9 ) a r i n , 观察组患者 的一期愈合率 和关 节正常活动率 均为 1 0 0 %, 且术后 无 所有患者术后均用长腿石膏使踝关节固定 , 在6 周后复诊 , 随诊 1 2个月。 明显优于对 照组 , P< 0 . 0 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 3 观察指标 比较不 同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 、 跟腱 的一期愈 合率 、 膝 和髁关节正 常 1例感染 的发生 , 综上所述 , 腓肠肌皮瓣修 复术 治疗 小腿跟腱 损伤疗 效显著 , 具有手 术方法简 单 、 血 活动率 、 感染率的情 况。 且术后感染率低 。 1 .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 P S S 1 6 . 0软件分析 , 计数资料 比较采用 卡方检 验, 手术时 间 运及关节 功能恢复好 的优点 , 比较采用 t 检验 , P< 0 . 0 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 考 文 献 2结 果 1 ] 郑煦光, 刘会仁 , 曲家富. 双 蒂腓肠肌皮 瓣在修复 跟腱及 皮肤缺 损 中的临床 应用 2 . 1 两组手术 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 时间为 ( 3 3 . 4 8± 3 . 8 6 ) m i n , 明显 短于对照 组 [ [ J ] .现代预 防医学, 2 0 1 2 , 3 9 ( 1 3 ) : 3 3 9 5— 3 3 9 7 . 的( 4 7 . 2 6 ± 4 . 9 9 ) a r i n , P < 0 . 0 5 ,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见表 1 : [ 2 ] 贺慈. 双 蒂腓肠肌皮瓣修复跟腱及皮肤缺损中的临床 应用[ J ] .大家健康 , 2 0 1 4 , 8 表 1 两 组 患 者 手 术 时 间 比 较 (X ±s )
法治疗, 观察组采用腓肠肌皮瓣修复术治疗, 比较不 同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 跟腱 的一期愈合率、 膝和髁关 节正常活动率 、 感 染率的情况。结果 : 观察 组的手术时间为 ( 3 3 . 4 8± 3 . 8 6 ) r a i n , 明显短于对 照组 的( 4 7 . 2 6± 4 . 9 9 ) a r i n , 观察组患者的一期愈合率和关节正常活动率均为 1 0 0 %, 且术后无 1 例感 染的发 生, 明显优于对 照组, P< 0 . 0 5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结 论: 腓肠肌皮瓣修复术治疗小腿跟腱损伤疗效显著 , 具有手术方法简单、 血运及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 且术后感染率低。 【 关键词】 腓肠肌皮瓣修复术; 跟腱损伤 ; 临床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 7 2 2 . 1 2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0 0 4— 4 9 4 9 ( 2 0 1 5 ) 0 3— 0 1 7 2 一 O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