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毛鲿仔鱼室内培育与稚幼鱼土池生态育苗技术研究
人工培育青石斑鱼仔,稚,幼鱼的饵料系列
人工培育青石斑鱼仔,稚,幼鱼的饵料系列
周婉霞;薄治礼
【期刊名称】《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4(013)002
【摘要】本文研究人工培育青石斑鱼仔,稚,幼鱼的饵料条件。
青石斑鱼从仔鱼-稚鱼-幼鱼的保个发育阶段均为动物食性。
自初孵仔鱼至幼鱼发育过程大抵有三个饵料转换期:(1)前期仔鱼到后期仔鱼由内源性营养(卵黄、油球)到外源性营养(以小型浮游动物为主)的转换期,(2)后期仔鱼末(25日龄左右,全长9毫米以上)到稚鱼期系由吃小型浮游动物到吃大型浮游动物转换期,(3)稚鱼后期,幼鱼阶段(约40日龄以后、全长20毫米以上)
【总页数】7页(P86-92)
【作者】周婉霞;薄治礼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39
【相关文献】
1.青龙斑仔、稚、幼鱼形态发育及饵料转变的观察 [J], 李涛;吕国敏;黄小林;蔡云川;刘付永忠;马志洲;黄忠
2.七带石斑鱼早期形态发育与仔稚幼鱼培育的观察研究 [J], 周庆杰;于道德;高天翔;官曙光
3.红鳍东方鲀仔、稚、幼鱼的人工培育 [J], 闫俊礼;赵艳珍
4.冬季培养花鲈仔稚幼鱼饵料及其营养强化的初步研究 [J], 李明云;陈国年
5.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仔、稚、幼鱼日龄和形态、生长发育的研究 [J], 薄治礼;周婉霞;辛俭;毛国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开口饵料对黄颡鱼仔稚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试验
池为室内玻璃水族缸,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和增氧 设备。用 12 个玻璃缸进行投喂试验,玻璃缸规格为: 70cm×50cm×40cm。水源为深井地下水,水源充足, 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 1.1.2 试验鱼 试验鱼为本所人工催产、孵化出膜 6d 的黄颡鱼 仔稚鱼,体长(7.31±0.14)mm,体重约 0.002g。 1.1.3 试验饵料 试验采用开口饵料分别为红虫、人工微粒子粉 料、鸡蛋黄和上述三种混合饵料。红虫在每天早上 和下午从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池塘内用浮游植物 网捞取。人工微粒子粉料为市场购买,粒径为 150250μm。微粒子粉料主要营养成分见表 1。鸡蛋黄 从市场上购买新鲜鸡蛋,煮熟后取出蛋黄,用筛绢过 筛后溶于水中。 1.2 试验方法 试验分为 4 个组,每组设 3 个平行,分别为红
表 2 不同开口饵料对黄颡鱼仔稚鱼生长的影响 组别 红虫组 粉料组 鸡蛋黄组 混合饵料组 初始体长(mm) 7.31±0.14 7.31±0.14 7.31±0.14 7.31±0.14 终末体长(mm) 17.20±0.23 14.27±0.40 11.38±0.19 16.64±0.33 特定生长率(%) 3.42±0.13 2.67±0.19 1.77±0.15 3.28±0.10
表 3 不同开口饵料对黄颡鱼仔稚鱼存活率的影响 存活率(%) 组别 红虫组 粉料组 鸡蛋黄组 混合饵料组 5d 94.00 92.00 97.00 95.50 10d 90.50 82.50 92.50 90.00 15d 88.50 81.00 83.00 85.50 20d 79.00 74.50 66.00 80.50 25d 72.00 67.00 57.50 76.00
2.2 不同开口饵料对黄颡鱼仔稚鱼成活率的影响 不同开口饵料组对黄颡鱼仔稚鱼存活率存在一 定的差异,结果见表 3。10d 内,不同开口饵料对黄 颡鱼仔稚鱼成活率由高到低为:鸡蛋黄组 > 混合饵
春季繁殖鲵仔、稚鱼的生长与摄食
春季繁殖鲵仔、稚鱼的生长与摄食施兆鸿;柳敏海;彭志兰;彭士明;付荣兵;罗海忠【期刊名称】《中国水产科学》【年(卷),期】2008(15)3【摘要】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对春季繁殖的鲵(Miichthys miiuy)仔、稚鱼的生长与摄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温在22.5~29.0℃时,全长、肛前长、体高和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4.9069%、4.6815%、3.5532%和11.9672%.49日龄鲵稚鱼个体间生长差异中以体高差异最小,最大与最小相差1.625倍,体质量差异最大,最重与最轻相差2.231倍,进入稚鱼期后容易出现相互间残杀.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Y=2.666 9+0.235 4x-0.009 6x2+0.000 3x3,R2=0.979;体质量与日龄的关系式y=0.1755 e 0.126 6x,R2=0.961;全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式y=9.385 2-4.1574x+0.469 8x2-0.002 9x3,R2=0.999.孵化后2.5 d开始开口摄食,实验用饵料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配合饵料.春季繁殖鲵仔鱼8日龄前摄食率为70%~80%,饱食率低于5%;9日龄以后的仔鱼摄食率达到90%~100%,饱食率仍仅有5%~10%;35日龄稚鱼摄食率达100%,饱食率10%~20%.春季繁殖的鲵仔鱼卵黄囊吸收耗尽所用时间较自然繁殖的秋鲵提早1~2 d,而油球吸收完毕时间则晚1~2 d.[中国水产科学,2008,15(3):446-452]【总页数】7页(P446-452)【作者】施兆鸿;柳敏海;彭志兰;彭士明;付荣兵;罗海忠【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浙江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浙江,舟山,316000;浙江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浙江,舟山,3160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浙江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浙江,舟山,316000;浙江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浙江,舟山,3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324【相关文献】1.池养条件下卵形鲳鲹仔、稚鱼生长与摄食特性 [J], 甘炼;郭邦勇;刘丽;赵会宏;唐汇娟;梁柳华2.斜带石斑鱼仔、稚鱼的摄食与生长特性 [J], 刘冬娥;张雅芝;王涵生3.饥饿对菊黄东方鲀仔、稚鱼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J], 张年国;潘桂平;周文玉;刘本伟;周裕华;陈林4.杂交石斑鱼(褐点石斑鱼♀×清水石斑鱼♂)仔、稚鱼的摄食与生长特性 [J], 陈刚;黄建盛;张健东;王忠良;汤保贵;潘传豪5.大刺鳅仔、稚鱼的生长及摄食节律 [J], 钟全福; 樊海平; 薛凌展; 陈斌; 林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蛭弧菌提高褐点石斑鱼土塘育苗成活率的初探-畜牧渔业论文
应用蛭弧菌提高褐点石斑鱼土塘育苗成活率的初探-畜牧渔业论文————————————————————————————————作者:————————————————————————————————日期:应用蛭弧菌提高褐点石斑鱼土塘育苗成活率的初探-畜牧渔业论文应用蛭弧菌提高褐点石斑鱼土塘育苗成活率的初探林阿乞1,孙秋萍2,刘丽2,陈小红3,蔡俊鹏2,4(1.漳浦县海洋与渔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漳浦363208;2.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0;3.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12;4.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的统计,2009 年全球石斑鱼总产量约7.5万t,其中养殖产量占70%。
中国大陆为石斑鱼主产地,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
养殖品种包括斜带石斑鱼、褐点石斑鱼等15 个品种。
但目前在石斑鱼产业界,仍有诸多问题制约其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包括种质退化和病害蔓延等主要问题。
石斑鱼病害主要有病毒病和弧菌病,后者严重时死亡率高达90%。
此外,石斑鱼苗种繁育也存在着育苗成活率低以及稳定性差的问题,成活率一般很难突破10%(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中山大学,2010-12-23)。
以上问题,目前尚无理想的对策,仍多采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
化学药物及抗生素的使用,不但造成正常生态平衡被破坏、抗药性菌株的产生,进而引发耐药株和病毒病的暴发流行,而且也易导致药物的残留,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因此,替代抗生素的健康育苗技术就显得十分的必要,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蛭弧菌是一类极有可能成为抗生素替代品的有益菌。
它具有寄生、进而裂解其它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
基于此,我们于2012年夏在海南某海水养殖场进行了蛭弧菌在褐点石斑鱼(通称老虎斑)土塘育苗生产的初步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育苗生产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蛭弧菌蛭弧菌BDFM05为本实验室所研发,效价为109 pfu/mL。
赤点石斑鱼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和生长
赤点石斑鱼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和生长王涵生;方琼珊;郑乐云【期刊名称】《上海水产大学学报》【年(卷),期】2001(10)4【摘要】通过赤点石斑鱼各个发育期的仔稚幼鱼连续取样 ,系统地观察了仔稚幼鱼各个发育期的形态变化及生长特征 ,并进行描图。
赤点石斑鱼初孵仔鱼全长 1.35~1.4 5mm。
稚鱼第 6~ 7d长出特别伸长的背鳍第 2鳍棘和腹鳍棘 ,其长度与全长之比在第 16~ 18d、全长 11mm左右时达到最大值 ,接近 5 0 %。
这一形态特点是石斑鱼属仔稚鱼期特有的。
以后随着个体的生长和其他鳍棘的伸长 ,这一比例逐渐减小 ,直至小于其他鳍棘 ,这是稚鱼完成变态成为苗种的重要标志。
最早完成变态的稚鱼须在孵化后第 35d ,全长 30mm以上 ,但到第 4 5d时 ,全长 2 4mm的个体也可以完成变态。
即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仔稚幼鱼的个体大小差异也很大。
【总页数】6页(P307-312)【关键词】赤点石斑鱼;仔鱼;稚鱼;幼鱼;形态发育;生长【作者】王涵生;方琼珊;郑乐云【作者单位】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海水养殖研究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29【相关文献】1.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研究 [J], 白丽蓉;赵志英2.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的跟踪观察[J], 陈超;刘江春;孔祥迪;李炎璐;宋振鑫;贾瑞锦;于欢欢;翟介明;马文辉;庞尊方3.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F1仔、稚、幼鱼的摄食与生长特性分析 [J], 于欢欢;李炎璐;陈超;孔祥迪;张廷廷;刘莉;徐万土;庞尊方;李文升4.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仔、稚、幼鱼日龄和形态、生长发育的研究 [J], 薄治礼;周婉霞;辛俭;毛国民5.赤点石斑鱼仔、稚、幼鱼的发育 [J], 马荣和;丁彦文;李加儿;周宏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tauvina)仔鱼的饲养和发育
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tauvina)仔鱼的饲养和发育罗建权【期刊名称】《水产科技》【年(卷),期】1980(000)035【摘要】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tauvina)在驯养条件下自然产卵。
从孵化后的仔鱼养殖到变态期,投喂的饵科为轮虫、海水丰年虫(Artemia nauplii)、挠足类和碎虾肉。
文章对褐点石斑鱼从孵化到变态的各发育期作了描述。
孵化时仔鱼的全长为2.25毫米,长到第五十天达31.40毫米。
据观察,有二个死亡高峰期:第一次在第四、五天间、即刚开始摄食时,对摄食轮虫不适合;第二次在第二十四~三十五天间、即从摄食海水丰年虫(Artemia nauplii)到摄食挠足类这一转变期间。
【总页数】8页(P1-8)【作者】罗建权【作者单位】无【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相关文献】1.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研究 [J], 白丽蓉;赵志英2.葡萄糖对杂交石斑鱼(褐点石斑鱼♀×清水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及卵黄囊仔鱼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肪酶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J], 黄建盛;阮涛;陈刚;张健东;王忠良;汤保贵3.温度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胚胎发育和仔鱼活力的影响 [J], 张廷廷;陈超;施兆鸿;李炎璐;于欢欢;任保辉;徐万土4.温度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杂交F1胚胎发育和仔鱼活力的影响 [J], 于欢欢;李炎璐;陈超;贾瑞锦;孔祥迪;翟介明5.盐度对赤点石斑鱼受精卵发育的影响及仔鱼活力的判断 [J], 王涵生;方琼珊;郑乐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研究
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胚胎及仔稚幼鱼
发育研究
白丽蓉;赵志英
【期刊名称】《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年(卷),期】2016(017)006
【摘要】[目的]研究掌握褐点石斑鱼胚胎及仔稚幼鱼各期发育特征,以便高效的进行褐点石斑鱼的苗种培育.[方法]通过对海南养殖的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人工催产后自然产卵受精所得的受精卵的群体试验,研究了其胚胎及胚后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发育时间以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发生等.[结果]褐点石斑鱼受精卵圆球形,无色透明,单油球,卵径0.83~0.94 mm;依据发育进程其胚胎发育划分为受精卵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阶段、胚体形成阶段、孵化阶段共6个阶段;在水温28.4~31.9℃,盐度31~32%,pH 8.4的海水中,褐点石斑鱼胚胎历时20 h47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孵化出膜,孵化的生态学总积温为455.361℃·h;胚后发育依据卵黄囊、背鳍第二鳍棘、腹鳍棘及鳞片、体色的变化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及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又分为前期仔鱼和后期仔鱼.褐点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是第一腹鳍棘与第二背鳍棘以及鳍棘上小刺的长出与收回.[结论]该研究为褐点石斑鱼的大规模育苗生产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总页数】11页(P1305-1314,1354)
【作者】白丽蓉;赵志英
【作者单位】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南海口570206;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南海口570206
【正文语种】中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花尾胡椒鲷土塘生态育苗的研究
花尾胡椒鲷仔 、 、 稚 幼鱼的全长与体重 的关 系可用
幂 函 数 方 程 W= L b表 示 .根 据 实 测 数 据 计 算 结 果 . aT 求
得 W = . 0 5 T . 0 6 相 关 系 数 r 0 7 , 者 密 00 0 L 28 6 , 2 . 53 二 = 8
维普资讯
责 辑 暑 宇 编 王 武 j /冬 J 任 ~
花尾 胡徽 鲡土 塘生态 育苗的研 究
●王 成 桂
摘 要 : 花 尾 胡 椒 鲷 为研 究 对 象 , 其 仔 、 、 鱼 以 对 稚 幼
生 长 环 境 以 及 全 长 与 体 重 的 关 系 进 行 探 讨 ,根 据 实 测
料。
量 0 5m . g的 电光 分 析 天 平 进 行 体 重 的测 量 。 计 算 育 0
苗 的成 活率 。
14 试 验 时 间 .
20 0 6年 4月 1 日~ 7 6月 2 日。 0
2 结果
21 鱼 苗 全 长 与 体 重 .
4月 2 7日对 2 池 塘 的 花 尾 胡 椒 鲷 鱼 苗 定 期 进 行
体长/m a r
图 1 花尾胡椒鲷 育苗培育生长体长 与体重 的关系
的 成 活 率 分 别是 : 池 塘 1 .4 、 池 塘 1 .3 1 39 % 2 57 %。
小 网箱放 出大池前 2 4h连续充 氧 ,待仔鱼开 口后 , 收 集 培 养 的 轮 虫进 行 投 喂 。 口后 第 3天 , 鱼 苗 从 小 网 开 把
箱放 出 , 以后 视 水 中 浮 游 生 物 的 多 少 , 决 定 投 喂 量 。 再 随 着 鱼 苗 的长 大 , 渐 过 渡 到 投 喂鱼 糜 、 成 颗 粒 的 鳗 逐 伴 鱼粉 。 天投喂 3 ~ 每 次 4次 , 固定 在 几 个 点投 喂 , 且 形成 大 群 鱼 苗 抢 食 , 少饵 料 的 浪 费 和 对 水 质 的 污 染 。 减
鱼卵仔稚鱼的研究PPT课件
3
1.胚胎期(embryo stage) : • 精卵结合至出膜 • 特点:仔胚发育仅限于
卵膜内,因此亦称卵(eggs)发育期。 • 营养:完全依靠卵黄
.
4
仔胚孵化出膜——卵黄囊吸收 形态特点:体透明,血液无色,鳍薄膜状、
无鳍条,口和消化道发育不完全 营养:仍由卵黄囊作为营养来源
. 2019/12/31
(cm)
网口 面积 (m2)
筛绢规格 (mm)
使用范围、采集方法和 对象
我国最常用的网具,适用于表层水
CQ14(0.505)
80
0.5
平拖拽及30m以深、200m以浅垂直
JP12(0.507)
采集鱼卵和仔稚鱼。
CQ14(0.505) 适用于30以浅垂直采集鱼卵和仔稚
50
0.2
JP12(0.507) 鱼。
. 2019/12/31
9
7. 衰老期(aged or senility stage): • 此期没有明确的界限。
. 2019/12/31
10
变态期 孵化
受精
卵(胚胎期)、 仔鱼和稚鱼这三个发
育期,统称为鱼类早
鱼 类 生 卵分裂 活 史
期生活史(Early Life History of Fish, ELHF)
卵的大小在种间波动较大。卵径小于0.5 mm或大于2 mm的硬骨鱼类较少:海水硬骨鱼类 的浮性卵,一般为球形,卵径大都在1 mm左右; 而淡水沉性卵卵径多数在 l-1.5 mm。
. 2019/12/31
13
沉(粘)性卵(demersal eggs):形状较大,产 出后沉在水底的各种基质上发育,常见于淡水鱼 类,如大银鱼、鲑鳟鱼类等。
土池黄颡鱼鱼种培育技术
苗种放 养密度根据 计划养 成鱼种 的规格 确
定 。若要 求养成 的规格大 ,则 放养密度相对要 稀 ;反之 ,放养密度应适 当加 大 。另外 ,对 于
左右 的洼坑 ,以便干塘 时集 中起捕 鱼种 。培 育
池应建 有独立 的进 、排水 系统 ,并 配备相应 的 抽水 、增氧 、投饲等机 电设备 。
3施 肥 培 饵
米 左右 的 夏花 培 育成 8 ~1 0 厘米 的鱼种 。近年 来 ,随着黄颡 鱼养殖 规模 的不 断扩大 ,鱼种需
求 量 也 随 之 上 升 ,鱼种 销 售 已呈 现 “ 低开 高 走 ”的利 好态势 。 目前 ,黄颡 鱼鱼种培 育这 一
课题 已引起 水产科 技工作 者和鱼种培 育者 的高 度 关 注 。笔 者 根 据 当 地 黄颡 鱼 鱼 种 培 育 的 实 践 ,现 将相关技术归纳介绍如下 ,供参考 。
土池黄颡鱼鱼种培育技术
毛 国庆
( 江 苏省金 湖 县 水 产 技 术 推 广站 ,江 苏金 湖 2 1 1 6 0 0)
培育 鱼种 ,是一项 基础性工作 ,是成 鱼养
殖重 要 的物质 条件 ,是 夺取全 年养殖丰产 丰收 的一个 关键环节 。黄颡 鱼鱼种培育是指将2 . 5 厘
于年 底清除池边 杂草和池 底过多淤泥 ,保
4放养 苗种
培 育 池 应 靠 近 水 源 ,水 量 充 足 ,水 质 优 良 ,周边 环境 安静且稍有 遮光物 ,无工业 、农
业和生 活污染 。培育池 面积 以3 ~ 5 亩为宜 ,面
积过大 ,容易造 成摄食不 均和捕捞 困难 。池堤 宽应 达 3 米 以 上 ,坡 比为 l : 2 . 5 ~3 . 0 ,水 深 为 1 . 5 ~2 . 0 米 ,土质 为 偏碱 性 ,保 水性 能好 ,池 底基本 平坦并 稍 向排水 口端倾斜 。在靠近排 水 口端 挖 有 1 个深2 O 一3 0 厘 米 ,面积 为3 0 平 方 米
延迟投喂对褐菖仔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行了研 究,旨在为提高褐菖铀早期发 育过程 中仔 6 0 0 l x , 2 h后将仔鱼取出, 经乙醇( = 7 5 %) 麻醉, 在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初次摄食的仔鱼数 .当所测 鱼存活率提供参考.
收稿 日期:2 0 1 3 一 - 0 3 一 - 2 4 . 宁波大学学报 ( 理工版 )网址: h t t p : / / j o u r n a l l g . n b u . e d u . c o / 基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引导项 目 ( ¥ 2 0 1 3 C);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 2 0 1 1 0 5 0 0 9 - 3 ). 第一作者:邱成功 ( 1 9 8 9 一) ,男,浙江温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海水鱼类人工繁育技术. E - ma i l : q i u e h e n g g o n g 1 0 2 4 @s i n a . c n 通信作 者:徐善 良 ( 1 9 6 2 一 ), 男, 浙 江舟 山人 , 副研 究 员,主要研 究方 向 : 海水 鱼类 . E — ma i l : x u s h a n l i a n g @n b u . e d u . c n
沸, 水温 1 6 ~ 1 8  ̄ c , 盐度 2 8 一 , 3 3 , p H 8 . 2 ~ 8 . 3 . 1 . 2 初 次摄食 率及 P NR测 定
仔鱼 暂养 在 l 群 和2 群2 个8 0 L水体 的 水族缸 中, 各放 入 5 0 0 0 条 左右初产仔 鱼 , 微充 气, 每 天清污并 换水 1 / 3 .1 群 缸 当天 即投 喂经小 球藻( C h l o r e l l a ) 强化 的 s型褶 皱臂 尾轮 虫( B r a c h i o n u s p l i c a t i l i s ) ,密度
舟山海域褐牙鲆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受 精率 8 . 孵化率 9 . 全长 3c 一 m的鱼苗培育 成活率 3 %。 7 %, 9 09 %, 5 m c 2
浙江 省海洋水产研究 所从 2 0 年 开始对舟 山海 域野生 03 褐牙鲆的驯养 、 繁殖生物学 、 人工繁育和全年养殖技 术等进
行 了研究 , 获得成 功 , 步掌握 了舟 山海 域褐牙鲆 的 并 初 人工繁育技术 , 但如何提高单位水体 出苗 量 , 高育 苗生产 提
室 内进行 营养强化培育 , 用光线 、 采 温度 、 营养三 因素综 合 对 亲鱼进行性腺促熟培 育, 喂冰冻棘 头梅 童鱼和鱿鱼 , 投 每 天大换水并清底 扫污 , 在饵料 中添加 2 金维 他及维生素 E, l
nm
池水深 06m, . 每个 池放 1 个充气石 , 2 微充气 , 孵化密度 3 5 —
万 idm , 化温度 l ℃, n/ 孵 6 盐度 2 % 溶解 氧保持在 5m, 6 rL / 以上 。 牙鲆受 精卵呈 正 圆球 形 , 褐 无色透 明 ,中央有 油球 1 个, 亦无 色 透明 , 均卵 径为 0 9mm, 均油 球径 为 01 平 . 8 平 . 2
天开 始用拉 卵 网箱 收集受精 卵 , 受精卵用 1 p 0p m的聚维酮
碘消毒 5r n i 后用清洁海水充分洗卵 , a 静水分离好坏受精 卵 , 将上 层优质 受精 卵布池孵 化 。 用 2 l 泥育苗 池孵化 , 采 OI 水 I 2
1 材料 与方 法
文稿 收到 日期 :2 1一 2 l 00 l一O 资助 项 目:浙江省重大科技项 目( 0 8 1 0 、 2 0 C 2 1 ) 浙江省科研 1 院所专项公益技术攻关项 目( 0 7 106) 20 F00 作 者简介 :史会来 (18 -) 男 , 90 , 辽宁葫芦 岛人 , 工程 师 , 主 要从事海水鱼类增养殖研究 。 通讯作者 : 楼宝 ( 99 , , 16 一) 男 浙江义乌人 , 教授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海水鱼类增养殖 的研究 。 — al o bo 5 7 o u E m i:lu a6 7 @sh .
棘颊雀鲷人工繁殖与育苗的初步研究
鲍 鹰1, 张 鹏2, 祝承勇2, 刘 鸣2, 徐 莹2, 王沿淞2
(1. 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 山东 青岛 266071; 2. 青岛绚海水族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71)
摘要: 为了解棘颊雀鲷(Premnas biaculeatus)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和仔鱼培养对光照、水温及饵料的 要求, 采用实验生物学的方法, 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培养亲鱼、胚胎和仔鱼。结果表明, 在(26±1)℃和 14L︰ 10D 的光暗周期下, 2 000 lx 和 500 lx 两种光照强度对亲鱼产卵周期和卵的受精率并没有明显的 影响, 但是对受精卵的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表现在低光照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延长、受精卵孵化 率低和初孵仔鱼的存活率极低。温度的变化则对亲鱼产卵、胚胎发育以及仔鱼的存活率都有明显的影 响, 26℃是亲鱼产卵、受精卵孵化和仔鱼生长的适宜水温。当温度下降到 24℃左右时, 亲鱼的产卵间隔 时间明显延长、孵化时间延长、孵化率降低、孵化仔鱼成活率低。28℃也会造成仔鱼大量死亡。亲鱼 和仔鱼饵料中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对受精卵孵化率、初孵仔鱼体长和仔鱼成活率都有明显的影 响。添加组的各项结果都明显优于未添加组。
1.3 饵料对亲鱼产卵的影响
从 8 月 28 日开始, 将 9 对亲鱼的光照强度全部 调整为 2 000 lx, 也分成 3 组, 每组 3 对。分别饲喂 不同的饵料(表 1)。从 8 月 28 日至 11 月 4 日为实验 预备期, 期间每对亲鱼又各产卵 3 次, 但不做记录, 以消除前次实验的分组给亲鱼带来的影响。11 月 17 日实验开始, 跟踪记录每对亲鱼所产卵的孵化率、初 孵仔鱼体长和仔鱼的成活率, 也是连续记录 5 个产 卵批次。
一种褐毛鲿全人工育苗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褐毛鲿全人工育苗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朴贤,曾志南
申请号:CN201210226850.4
申请日:20120629
公开号:CN102763615A
公开日:
2012110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褐毛鲿全人工育苗方法,方法包括从自然海区获得原种亲鱼、亲鱼强化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仔稚幼鱼室内人工培育,及仔鱼期室内营养强化培育与仔鱼期后移入土池生态育苗,培育成大规格种苗等步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褐毛鲿苗种规模化生产模式。
人工繁育成功的第一世代幼鱼经过三年的养殖,培育出性成熟的第一代子代亲鱼,利用第一代子代亲鱼繁育出第二世代幼鱼,实现全人工育苗。
突破了因褐毛鲿属于濒危鱼种,亲鱼来源极其困难的瓶颈,实现褐毛鲿大规模人工繁育和养殖产业化。
申请人: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地址: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东渡海山路7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褐菖鲉人工育苗技术要点
2021.4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 )隶属鲉形目、鲉科、菖鲉属,俗名虎头鱼、石狗公,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为暖水性底层恋礁型卵胎生种类。
褐菖鲉生性凶猛,喜食小型鱼虾、多毛类、口足类、长尾类、短尾类等。
近年来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加,褐菖鲉资源量有一定的下降趋势。
褐菖鲉也是休闲渔业的良好产品。
对褐菖鲉人工育苗技术进行研究不仅能够为其规模化繁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还能为保护海洋资源,发展绿色渔业提供助力。
一、亲鱼培育及性腺强化褐菖鲉亲鱼选自网箱养殖性成熟个体,体重70~130克/尾。
亲鱼于1-2月转入室内水泥池中越冬培育,室内养殖池为长5米、宽4米、深1.1米的水泥池。
越冬培育水温10~14℃,光照强度200~500勒克斯,盐度22~26,pH 8~8.6,溶氧大于6毫克/升。
亲鱼培育期间除了每天投喂5号饲料外,还有冰鲜鱼虾肉,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2%~3%。
每两天吸污换水1次,换水量100%。
褐菖鲉亲鱼性腺发育与海水温度有关,一般每年的12月其性腺开始快速发育成熟,2-4月为性腺成熟并产出卵黄苗的时间。
因此,在每年2-3月需要提前将性腺发育成熟的褐菖鲉雄鱼和雌鱼选出放置于亲鱼培育池内,投喂沙蚕进行营养强化。
二、育苗用生物饵料及饲料褐菖鲉育苗饵料主要为海水褶皱臂尾轮虫、丰年虫无节幼体、淡水枝角类以及颗粒饲料。
其中轮虫和淡水枝角类均购自江苏,为池塘培养个体;丰年虫无节幼体为市场购买丰年虫卵经26~28℃水温孵化24~30小时而成,先将卵壳分离再用100目筛绢网进行收集。
颗粒饲料采用鱼宝饲料,饲料粗蛋白质水平≥52%、粗脂肪水平≥8%、粗灰分水平≤17%。
三、苗种培育初孵仔鱼布于5米×4米×1.1米的水泥池中,密度控制在5000~10000尾/米3,水温控制在16~20℃,光照强度为200~500勒克斯,海水盐度为22~26。
第3~4天开始向水体中添加3~5个/毫升的轮虫,轮虫投喂前需要用60~80目网兜过滤杂质并反复清洗;每天上午、下午各检查1次轮虫密度,保持其数量相对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厦 门 )属 石 首 鱼科 ( S c i a e n i d e a ) ,毛 鳞 鱼新 属
分 布 于 东 海 、黄 海 南 部 、 台湾 海 峡 ( 及南海 ) 。 资 源集 中分 布 于浙江 、江苏一 带海 域 ,浙江 省最
高 年渔 获量 曾达 7 0 0— 8 0 0 t ,由于 酷 渔滥 捕 和生
关键词 :褐毛鳞 ( Me g a l o n i b e a . c n ) ;土池育苗 ;鱼浆 ;饵料 生物
中 图 分 类 号 :s 9 6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褐 毛鳞 ( Me g a l o n i b e a. c n) 俗 名 : 木 楂 ( 浙 江温 州 ) 、网植 ( 浙 江舟 山 ) 、铁兢 ( 广 东 阳 江 、茂 名 ) ,又 称 赤 嘴 娩 ( 广 东饶平 ) 、红 口晚 ( 福 建漳 浦 、东 山 ) 、黄金 晚 ( 福 建 宁德 ) ,黑鲵
褐 毛鳞 仔 鱼 室 内培 育 与稚 幼 鱼 土 池 生态 育 苗技 术研 究
陈朴 贤 ,曾志南
(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福建 厦 门 3 6 1 0 1 3 )
摘要 :褐毛鳞 a )育苗采用仔鱼室 内高密度 培育和稚幼鱼土池生态培育相结 合的育 苗
鱼 ,并 于 2 0 0 1年 实 现 全人 工 繁 育 ,至今 已 繁 育
能 够充 “ 黄官 ” ,可 见 其 价 值 品位 之 高 。 “ 黄 官
胶 ,网檀 头 ” 、“ 宁可 忘 掉 三 亩 稻 ,不 可 不 吃 网
至子 五 代 ,突破 了 褐 毛 鳞 自然 海 区 资 源 十 分 稀 少 ,亲鱼 来源极 其 困难 的瓶 颈 ,使 褐 毛鳞 大规模 人 工 繁育 和养 殖 成 为 可 能 。褐 毛 鳞 生 长速 度 快 , 人 工养 殖 3年最 大个 体 可达 1 5 k g以 上 ,其 体 型 大 、产 量 高 、饵 料 系数低 、适 盐范 围广 、可在 咸
究所 在 国 内外 首次 开展 褐 毛鳞人 工繁 殖 和育苗 获
( Me g a l o n i b e a ) ,是 著 名 鱼 类 学 家 朱 元 鼎 教 授 等 命 名 的 新 种 J 。为近 海 暖温性 底 层大 型 鱼类 ,
最大个体可达 8 0~ 1 0 0 k g ,其鳔为极名贵的上等 滋补 品 ,浙江 一带 历史 上 每千 克褐 毛鳞 鱼鳔 价格 为 ( 3— 5 ) ×1 0 元 ,民间流传这样 一句俗语 :
“ 木檀 充 黄官 ” ,“ 黄 官 ” 即黄唇 鱼 ,民 间一个 黄
唇 鱼鳔 售 价高 达数 十万 元 甚 至 百 万元 , “ 木植 ”
得 成 功 ,两 批 共 培 育 出变 态 完 成 的 幼 鱼 6 6 . 6× l O 尾 _ 2 J 。并 利用原 种 亲 鱼人 工 繁 育 的第 一 世代 幼鱼 ,经 过 3年 的养殖 ,培 育 出性 成熟 子一 代 亲
第3 5卷 第 1期
2 0 1 3年 2月
福 建 水 产
J o u r n a l o f F u j i a n F i s h e r i e s
V0 1 . 3 5 No. 1 Fe b. 2 01 3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5 6 0 1 ( 2 0 1 3 ) 0 1— 0 0 4 7— 0 6
4 8
福
建
水
产
第3 5卷
基金项 目:福建省 海 洋 与渔 业 厅 项 目 ( 闽水 科 9 8 0 3号 ) 、福 建 省 发 展 计 划 委 员会 资助 项 目 [ 闽计 基 ( 农) [ 2 0 0 0 ]4 5 7号 ] 、国家科技基 础条 件平台建设运行项 目资助 . 作者简介 :陈朴贤 ( 1 9 5 6 一) ,男 ,工程师 ,E—m a i l :c p x n o l @s i n a . c o n r 通讯作者 :曾志南 ( 1 9 6 3 一) ,男 ,研究员 ,主要从事海水养殖 和遗传 育种 研究 ;E—ma i l:x mz z n @s i n a . c o m
檀头” ,更 多 的民谚 无 不 折 射 出 百姓 对 褐 毛 鳞 之 美 味 的偏爱 与推 崇 。在 浙江 沿海 褐 毛鳞之 价值 品 位 仅次 于黄 唇鱼 ,具 有重 要 的经 济价 值 。 褐 毛鳞 是我 国极 少数 的大型 鱼类 之一 ,主要
收 稿 日期 :2 0 1 2—1 2—1 0
存 环境 的恶 化 ,使这 一宝 贵 的资源 濒临 灭绝 ,近 几 十年 来 已几 乎 绝 迹 ,属 于 珍 稀 名 贵 的 濒 危 鱼 种 。关 于褐 毛鳞 的繁 殖生 物学 、育 苗生 物学 、养 殖 生物 学等 基础 生物 学研究 、人工 繁育技 术 的研 究 在 国 内外 均 处 于 空 白。 1 9 9 8年 福 建 省水 产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