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5篇精选
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事迹材料精选心得体会5篇.doc
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事迹材料精选心得体会5篇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事迹材料精选心得体会5篇大家认识“樊锦诗”这位神奇的女子吗?她被称为“敦煌的女儿”。
今天我在这给大家带来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01她是备受宠爱的江南闺秀,是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材生,却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光阴守护着荒野大漠的七百三十五座洞窟。
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她却说,我其实也想过离开。
然而,在每一个荆天棘地的人生路口,她都选择了坚守。
她是樊锦诗,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进入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历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为敦煌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奋斗了56个春秋,并且还在继续做着贡献。
2019年,国庆前夕,樊锦诗先生获颁国家荣誉称号勋章。
日前,译林出版社推出了《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这也是她首次直面读者,亲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该书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执笔。
2019年10月21日,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樊锦诗本人出席活动。
面对大家的称赞与崇敬,樊锦诗是谦虚的,对她而言,她一生挂念的,至今仍在为之奔走的————仍是敦煌。
文物保护学者的心灵史“我的经历很简单,出生在北京,上海长大,北大求学,到敦煌工作。
我从来没想过我要写什么自传、回忆录。
”在新书发布会现场,樊锦诗做了20分钟的发言,虽然几次推说自己年纪大了,可是在发言中每位观众都能感受到她干练的性格与深厚的学养,以及她对敦煌毫无保留的爱。
真正让她动念写自传的,除了这些年友人的建议之外,还有一种责任感。
她觉得自己有责任把她在敦煌研究院工作几十年见证的历史写下来,把那些和研究院前辈、同仁一起工作的故事记录下来。
她讲到在工作中看到常书鸿院长、段文杰院长为敦煌所做的一切,讲到在政治不太平的年代坚守敦煌的研究者恪尽职守,讲到在条件依旧艰苦的情况下,依然有人深入大漠,默默无闻地把一生奉献给敦煌:“他们对敦煌的爱真的是发自内心。
敦煌能从老照片的废墟里,走过70年,到如今建成敦煌研究院,真正是这些老先生们带头留下来的。
2020学习樊锦诗事迹心得体会10篇精选_优秀范文
2020学习樊锦诗事迹心得体会10篇精选_优秀范文本人为您整理《2020学习樊锦诗事迹心得体会10篇精选》,供大家共同学习参考。
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带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到敦煌,全部身心投入到国家的文物事业中,在大漠深处一呆就是47年,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的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做出了杰出贡献。
那你知道樊锦诗事迹心得体会都有那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0学习樊锦诗事迹心得体会10篇精选。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学习樊锦诗事迹心得体会一“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作为中国文物保护领域国际合作的领军人物之一,樊锦诗获得过很多荣誉。
1963年,她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进入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历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为敦煌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承奋斗了56个春秋,至今仍在继续做着贡献。
樊锦诗为敦煌莫高窟保护作出重要贡献,是文化领域、文物战线的杰出代表。
在宣讲中樊锦诗介绍了敦煌文化灿烂辉煌的成就,强调了敦煌保护的重要意义,她从“守一不移”“担当使命”“探索进取”“留住根脉,我们永远在路上”四个方面讲述她与敦煌之间的“情缘”以及敦煌研究院在莫高窟的研究、保护、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就。
她带领团队致力于莫高窟的科学保护,敦煌学的深化研究,在全国文博系统率先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制定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办法、建设数字敦煌档案。
通过多方面努力创新性解决了莫高窟旅游开发与永久保护之间的矛盾,积极利用现代技术真正做到了让莫高窟走出去、火起来。
樊锦诗强调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性,敦煌研究院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几代莫高人的付出。
樊锦诗表示,敦煌研究院成立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一代又一代莫高人传承着“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研究、保护、传承、弘扬敦煌文化艺术等方面取得了成绩。
2020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5篇
2020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5篇樊锦诗中学时就爱逛博物馆。
1958年填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时,她以为自己以后成天“挖宝贝”。
不想此后大半生待在了大漠,成了莫高窟的守护人。
下面小编整理2020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欢迎阅读。
2020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1在樊锦诗的努力下,经过20多年的治沙工程建设,使袭击千年的黄沙,远远地停在摩根山后面。
但防砂只是缓解了壁画病害的影响,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当时,摩根壁画和彩色中,已经出现了一半以上的空鼓、变色、脱落等病害,樊锦诗也日趋中心。
为保护石窟,樊锦诗就在全国旅游景点中率先实行限流,没想到,这个先例却导致游客怨声载道。
很多人说樊锦诗太傻,有钱不赚。
然而,外界的争议,并没有扰乱樊锦诗的步伐。
她在进一步思考,如何用更现代化的方式,向游客展示敦煌?一个偶然的机会,樊锦诗接触到了电脑,这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窗。
与此同时,范锦诗决定通过恋人彭金章的建议拍摄全面介绍敦煌的海报。
工夫无心人,十年的探索与坚持,樊锦诗自创摩根数字展示中心,发表了010-3010和立体球幕010-3010两部电影。
从那以后,模拟电影与实地参观相结合的观光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游客的参观时间,还可以增加洞穴的装载量,一举两得。
2020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21987年,莫高窟被评为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时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的樊锦诗是申遗的主要负责人。
梳历史、理保护、讲开放,在填写大量申遗材料的过程中,她看到了更为深广的世界。
“文物保护的国际宪章和公约原来没听过,保护涉及法律和管理从前不知道,怎么处理保护与旅游开放的关系也不清楚。
这给我莫大的刺激。
”樊锦诗说,在全面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体系后,她更深入地认识到了莫高窟的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的6项标准莫高窟全部符合。
我想,一定要把莫高窟保护好,让它的保护管理真正符合国际标准和理念。
”她说。
一幅关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巨大图景,在樊锦诗心里悄然铺开。
2020观感动中国樊锦诗先进事迹体会感悟范文5篇
2020观感动中国樊锦诗先进事迹体会感悟范文5篇岁末将至,这一年我们收获了什么?毋庸置疑,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散发着人性光芒的故事,以及那些故事背后涌现出的令人感动的好人,他们用一己之力践行的人生信条,令人惊叹和感动!每年的感动中国节目总是可以给人很多的心得与感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2020观感动中国樊锦诗先进事迹体会感悟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2020观感动中国樊锦诗先进事迹体会感悟范文【篇一】窦兰英是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寺镇隆畅社区居民。
6年前,窦兰英的大女儿患病离世后,留下12万元看病欠款。
年过花甲的她毅然决定替女还债。
她用田字格本做了个小账本,把12万元账目全都罗列出来,记在本上、装在心里。
为了还债,60多岁的老人当保姆、钟点工,捡废品卖破烂,省吃俭用把每一分钱都攒下来。
6年时间里,在老人的努力和社会各界帮助下积极还债。
截至目前,12万元债务已全部还完。
窦兰英老人视诚信如生命,被街坊四邻亲切地称作“信义奶奶”。
今年9月,她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她从小在上海长大,1963年北大毕业后,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
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
为了敦煌,樊锦诗和丈夫两地分居长达19年,两个儿子出生后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但她却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
2019年国庆前夕,樊锦诗获颁国家荣誉称号勋章。
2020观感动中国樊锦诗先进事迹体会感悟范文【篇二】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带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到敦煌,全部身心投入到国家的文物事业中,在大漠深处一呆就是47年,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的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做出了杰出贡献。
敦煌莫高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历经千百年来自然侵蚀和人为的破坏,文物本体已经十分脆弱,为了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物,樊锦诗同志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聪明才智。
2020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大全5篇
2020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大全5篇樊老师的事迹让人热血沸腾,她不畏艰苦,甘于奉献的无私胸怀令人敬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感动中国樊锦诗事迹观后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感动中国樊锦诗事迹观后感(一)1月6日,“改革先锋进校园”甘肃省专场活动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改革先锋”樊锦诗以“永远在路上”为题目,与现场师生畅谈改革开放以来敦煌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
“每个人都不能脱离自己所处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担当,我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感谢我们党和国家对文物事业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好政策,让敦煌研究院的文化遗产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樊锦诗感慨地说。
结合自身经历,樊锦诗与大学生们分享了她眼中“独一无二、弥足珍贵”的敦煌莫高窟。
她说,初到敦煌,条件艰苦,风沙漫天,但是她最终还是没有离开。
转眼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敦煌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今年80岁,能为敦煌做事,我无怨无悔!”樊锦诗详细介绍了一代代莫高窟人为传承弘扬敦煌艺术瑰宝所作出的探索和努力。
改革开放以来,敦煌研究院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在全国文博系统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文物本体及其赋存环境进入了科学保护时期。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敦煌研究院采用数字技术,实现敦煌石窟每个洞窟的数字化保存,建设数字敦煌档案。
樊锦诗说,敦煌研究院已经成为国内外最大的敦煌学研究实体,并且利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手段,实现了旅游开发和保护管理的创新,使保护和利用得到平衡发展。
“我有幸成为100位改革先锋中的一员,这个荣誉不是给我个人的,是给几代莫高窟人的,是给敦煌研究院全体职工的,是给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弘扬和管理作出贡献的人们的,也是给我国所有文物工作者的,我只是一个代表而已。
”报告最后,樊锦诗动情地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敦煌事业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做了一些事,但这些事都是应该做的。
20xx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5篇精选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2020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5篇精选,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
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
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2020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5篇精选我们为您整理《2020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5篇精选》,供大家共同学习参考。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她从小在上海长大,1963年北大毕业后,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
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
那你知道樊锦诗事迹心得体会都有那些吗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0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5篇精选。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学习樊锦诗事迹心得体会一“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作为中国文物保护领域国际合作的领军人物之一,樊锦诗获得过很多荣誉。
1963年,她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进入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历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为敦煌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承奋斗了56个春秋,至今仍在继续做着贡献。
樊锦诗为敦煌莫高窟保护作出重要贡献,是文化领域、文物战线的杰出代表。
在宣讲中樊锦诗介绍了敦煌文化灿烂辉煌的成就,强调了敦煌保护的重要意义,她从“守一不移”“担当使命”“探索进取”“留住根脉,我们永远在路上”四个方面讲述她与敦煌之间的“情缘”以及敦煌研究院在莫高窟的研究、保护、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就。
她带领团队致力于莫高窟的科学保护,敦煌学的深化研究,在全国文博系统率先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制定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办法、建设数字敦煌档案。
通过多方面努力创新性解决了莫高窟旅游开发与永久保护之间的矛盾,积极利用现代技术真正做到了让莫高窟走出去、火起来。
樊锦诗强调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性,敦煌研究院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几代莫高人的付出。
樊锦诗表示,敦煌研究院成立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一代又一代莫高人传承着“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研究、保护、传承、弘扬敦煌文化艺术等方面取得了成绩。
2020学习樊锦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
2020学习樊锦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樊锦诗先进事迹心得“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2017年4月8日晚,央视《朗读者》第八期迎来“勇气”的主题,节目现场,与樊锦诗同奋斗在敦煌的研究人员们朗读了余秋雨的《莫高窟》、季羡林的《在敦煌》、冯骥才的《人类的敦煌》(均为节选),献给以樊锦诗为代表的几代敦煌人。
提起樊锦诗,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可说起敦煌,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1963年,刚从北大考古系毕业的25岁上海姑娘樊锦诗,被分配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此后54余年樊锦诗以敦煌为家,走过了莫高窟大大小小735座洞窟,她领衔出版的《敦煌石窟全集(考古报告)》第一卷被称为“精致绝伦、佩服之至”,可以说,没有樊锦诗,就没有今天我们看到的莫高窟,季羡林先生都赞她“功德无量”,她为“永远的敦煌”倾尽了一生的心血,被誉为“敦煌的女儿”。
樊锦诗把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紧密结合,从壁画病害防治到崖体加固,从环境监测到风沙治理,她和敦煌研究院的保护工作者一起,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莫高窟治沙工程”、“数字敦煌馆工程”等十三项文物保护与利用工程,为新世纪敦煌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构筑了宏伟蓝图。
五十余年扎根大漠,倾全力保护、研究与利用敦煌石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国家与人民不会忘记,中共十三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边陲儿女、“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改革开放以来优秀共产党员代表”等荣誉称号纷至沓来。
面对戈壁黄沙,她无怨无悔;面对荣誉掌声,她不骄不躁。
她说:“我觉得我很平凡。
我不能说我真的做好了一件事情,从历史辩证法来看,当时觉得做好的事情,以后未必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我只能说,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从常书鸿到段文杰,再到今天的樊锦诗,在敦煌研究院70年事业发展的背后,凝聚的是几代莫高窟人的心血—他们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
2020学习樊锦诗事迹心得体会10篇精选-DOC
2020学习樊锦诗事迹心得体会10篇精选学习樊锦诗事迹心得体会一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作为中国文物保护领域国际合作的领军人物之一,樊锦诗获得过很多荣誉。
1963年,她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进入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历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为敦煌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承奋斗了56个春秋,至今仍在继续做着贡献。
樊锦诗为敦煌莫高窟保护作出重要贡献,是文化领域、文物战线的杰出代表。
在宣讲中樊锦诗介绍了敦煌文化灿烂辉煌的成就,强调了敦煌保护的重要意义,她从守一不移担当使命探索进取留住根脉,我们永远在路上四个方面讲述她与敦煌之间的情缘以及敦煌研究院在莫高窟的研究、保护、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就。
她带领团队致力于莫高窟的科学保护,敦煌学的深化研究,在全国文博系统率先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制定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办法、建设数字敦煌档案。
通过多方面努力创新性解决了莫高窟旅游开发与永久保护之间的矛盾,积极利用现代技术真正做到了让莫高窟走出去、火起来。
樊锦诗强调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性,敦煌研究院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几代莫高人的付出。
樊锦诗表示,敦煌研究院成立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一代又一代莫高人传承着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研究、保护、传承、弘扬敦煌文化艺术等方面取得了成绩。
新时代向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不忘过去、把握现在、面向未来,莫高窟的保护乃至全国文物的保护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探索创新,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王吉德指出,莫高精神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物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是国家强盛、社会进步在文化领域的集中体现,也是广大文博工作者的共同精神财富,是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和强劲持久的精神动力。
要大力践行莫高精神,深入开展向樊锦诗同志学习的活动,学习她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扎根一线、爱岗敬业、择一事终一生的家国情怀,求真务实、敢于作为、使命在肩的担当勇气,改革奋进、矢志不移、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将莫高精神融入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践,争做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和传播者。
2020感动中国樊锦诗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大全5篇
2020感动中国樊锦诗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大全5篇樊锦诗,用执著和坚守,谱写了一个文物工作,向她致敬!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感动中国人物樊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一)她用40多年的执著和坚守,谱写了一个文物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她在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管理等领域的开拓创新,让世界同行为之骄傲。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甘愿用生命守护敦煌。
“党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国家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我们就到什么地方去。
”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怀揣着保护祖国文化遗产梦想,千里迢迢来到了戈壁大漠深处的敦煌莫高窟。
敦煌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作为一个身材娇小的江南女子,很多人怀疑樊锦诗的意志和能力,可性格倔强的她,顽强地坚持了下来,而且秉承了老一代敦煌人“打不走”的精神。
如今73岁的她已满头华发,还在为敦煌文物事业殚精竭虑。
敦煌莫高窟营造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作为人类的文化瑰宝,历经千百年来自然侵蚀和人为的破坏,文物本体和环境都十分脆弱。
在敦煌40多年的工作当中,保护成了樊锦诗最重视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硕。
从壁画病害防治到崖体加固,从环境监测到风沙治理,在敦煌遗产保护的各个领域,樊锦诗和敦煌研究院的保护工作者一起,不断探索创新,攻克难题。
正是在她的带领下,敦煌遗产保护翻开了新篇章,走上了科学保护之路。
“敦煌莫高窟保护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明确的保护方向、保护目标、保护原则、保护措施,才能使它得到更妥善的保护。
”樊锦诗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如此灿烂的文化遗产,保护仅靠人和技术还不够,还要立法和制定保护规划。
在她的倡导和推动下,《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和《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近年来先后公布实施。
在敦煌工作的40多年中,樊锦诗先后担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敦煌研究院院长等职务。
作为继常书鸿、段文杰之后敦煌研究院的第三任院长,樊锦诗深感肩上的重担,丝毫不敢懈怠。
《老师好!》樊锦诗观后感心得范文5篇最新
《老师好!》樊锦诗观后感心得范文5篇最新——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老师好!》樊锦诗观后感心得1樊锦诗,女,汉族,中共党员,1938年7月生,浙江杭州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她是我国文物有效保护的科学探索者和实践者,长期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
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探索形成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重大贡献。
在遥远的戈壁大漠深处,风沙日夜侵蚀着敦煌莫高窟的容颜。
如今这方土地,在“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下,正重新焕发出蓬勃的青春。
而守护这里的女儿,现在已是一位81岁的老人。
她将青春无怨无悔地献给了这里,一坚守就是半个世纪。
她就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
白底衬衫,红色毛衣,黑色休闲裤;花白头发,银框眼镜,瘦小的身躯……樊锦诗的举止身形已让人分明感受到,她温婉柔弱的外表下,有一种戈壁荒漠赋予的简单与坚毅。
她的笑容格外具有感染力,如孩童般天真烂漫,让人感觉发自内心的舒服。
从青春梦想和新时代下的价值观,到敦煌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在娓娓道来的讲述中,不禁让人与“敦煌女儿”一起,共赴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文化苦旅。
在敦煌研究院的一面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她永不磨灭。
”樊锦诗曾说,“我的命就在敦煌。
”与敦煌冥冥之中的缘分似乎可以追溯到她的中学时期。
一篇介绍莫高窟的历史课文,虽然不长,却深深打动了樊锦诗,不仅让她对敦煌、考古产生了兴趣,更为她以后的人生留下了长足的印记。
由着喜好,樊锦诗来到北京大学的考古系求学。
1962年,她报名到敦煌研究院实习。
樊锦诗坦言,选择去敦煌,可以说是“目的不纯”。
在物资匮乏、交通不便的年代,她想借此机会去看看向往已久的莫高窟。
2020观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先进事迹感悟大全5篇
2020观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先进事迹感悟大全5篇大家认识被誉为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吗?她的事迹非常感人。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一)在写《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的过程中,始终有几个问题萦绕在我心头:为什么在戈壁荒漠里产生如此灿烂的人类文明;为什么在严重缺水的地方生长出李广杏这样甘美的水果;为什么在西北荒漠里有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这样一群坚守大漠的打不走的莫高窟人?所以这本书的写作,是一次关于人生大美的探寻。
在敦煌研究院的一面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她永不磨灭。
几代莫高窟人以他们的青春和生命诠释的正是一种坚守大漠、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开拓进取的崇高精神。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成立,以常书鸿、段文杰为代表的一批志士仁人、青年学子来到敦煌,以对敦煌文化艺术的热爱和敬仰之心,扎根大漠,在黄沙飞扬、无电无水、物资匮乏、交通不便、枯燥孤寂的条件下,筚路蓝缕开创了莫高窟保护和研究的基业。
当我2014年第一次到敦煌,见到老一辈文物保护研?a href='///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本幼」耐练孔邮保淅崃恕K蔷烤故窃跹朔绱思杩嗟奶跫岢?a href='///hua/bihua/' target='_blank'>壁画临摹和学术研究,并成为一群打不走的莫高窟人?樊锦诗说,70多年来,莫高窟之所以能够在一切艰难的历史条件中得以保存,就在于莫高窟人的这种奉献精神。
这本书的终篇是敦煌人的墓地就在宕泉河畔,宕泉河边安葬着包括常书鸿、段文杰在内的27位,他们是第一代坚守敦煌的文物保护研究人员。
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最终心归敦煌。
《老师好!》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范文最新5篇
《老师好!》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范文最新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老师好!》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1“党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国家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我们就到什么地方去。
”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怀揣着保护祖国文化遗产梦想,千里迢迢来到了戈壁大漠深处的敦煌莫高窟。
敦煌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作为一个身材娇小的江南女子,很多人怀疑樊锦诗的意志和能力,可性格倔强的她,顽强地坚持了下来,而且秉承了老一代敦煌人“打不走”的精神。
如今73岁的她已满头华发,还在为敦煌文物事业殚精竭虑。
敦煌莫高窟营造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作为人类的文化瑰宝,历经千百年来自然侵蚀和人为的破坏,文物本体和环境都十分脆弱。
在敦煌40多年的工作当中,保护成了樊锦诗最重视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硕。
从壁画病害防治到崖体加固,从环境监测到风沙治理,在敦煌遗产保护的各个领域,樊锦诗和敦煌研究院的保护工作者一起,不断探索创新,攻克难题。
正是在她的带领下,敦煌遗产保护翻开了新篇章,走上了科学保护之路。
“敦煌莫高窟保护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明确的保护方向、保护目标、保护原则、保护措施,才能使它得到更妥善的保护。
”樊锦诗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如此灿烂的文化遗产,保护仅靠人和技术还不够,还要立法和制定保护规划。
在她的倡导和推动下,《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和《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近年来先后公布实施。
在敦煌工作的40多年中,樊锦诗先后担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敦煌研究院院长等职务。
作为继常书鸿、段文杰之后敦煌研究院的第三任院长,樊锦诗深感肩上的重担,丝毫不敢懈怠。
她带头参与科研,与国际上优秀的文物保护机构合作,不断将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引入敦煌遗产保护。
在樊锦诗的推动下,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等多个国外科研机构展开了合作,一大批先进技术和理念运用到敦煌遗产保护当中,使敦煌文物的保存环境得到改善,安全系数得到提高,本体病害和损毁得到遏制,并为敦煌研究院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
樊锦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想5篇
樊锦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想5篇1. 樊锦诗先进事迹我学习到的很多。
首先,她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实现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令人敬佩,这表明了我们每一个人可以不分种族、地域改变命运,只要有决心,努力不懈。
其次,她是一位克服困难的勇士,不畏惧艰难,敢于挑战。
即使在贫穷的青少年时期也能顽强生存,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凭借奋斗在高考中脱颖而出,最终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师大大学,并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
通过樊锦诗的故事,我觉得我们应该珍惜自己手中的机会,充分利用,坚持自己的目标,不断挑战,勇于承担自己的资历,实现自己的理想,谱写人生精彩篇章。
2. 樊锦诗先进事迹的学习让我感受非常深刻,无论是青少年时期还是求学阶段,她都能经历各种困苦逆境,但也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她的勇气和毅力让我们学习到了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从而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不怕困难重重。
这也教导我们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勿谓言之不预也,要勇于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发挥自己的能力。
3. 通过樊锦诗先进事迹的学习,我深深感受到精神的力量,以及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在青少年时期,她以勤奋好学脱颖而出,在高考中取得一流的成绩;在求学期间,即使资助不够,也不放弃求学的信念,最终获得博士学位。
这让我感受到,只要我们有毅力和坚韧,就可以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
4. 学习樊锦诗先进事迹,让我懂得在一切困难中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勤奋学习,勇于担当,勇敢迎接新的挑战。
任何困难,都可以被坚定的信念所战胜,坚持不懈,努力奋斗,让自己的梦想成真。
正如此次学习中樊锦诗的青少年经历,以及求学经历,我们都能受到极大的启发,从而珍惜我们身边所拥有的,不辜负自己的前途。
5. 通过学习樊锦诗的先进事迹,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自我激励,让自己在学习中有责任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让自己拥有足够的热情和激情,勇于挑战自我,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取得更好的成绩,未来才更加充实而光明。
2020学习樊锦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篇】
2020学习樊锦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篇】相信大家都看了时代楷模发布厅关于表彰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的直播,以下是给大家整理的2020学习樊锦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樊锦诗先进事迹心得一“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20XX年4月8日晚,央视《朗读者》第八期迎来“勇气”的主题,节目现场,与樊锦诗同奋斗在敦煌的研究人员们朗读了余秋雨的《莫高窟》、季羡林的《在敦煌》、冯骥才的《人类的敦煌》(均为节选),献给以樊锦诗为代表的几代敦煌人。
提起樊锦诗,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可说起敦煌,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1963年,刚从北大考古系毕业的25岁上海姑娘樊锦诗,被分配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此后54余年樊锦诗以敦煌为家,走过了莫高窟大大小小735座洞窟,她领衔出版的《敦煌石窟全集(考古报告)》第一卷被称为“精致绝伦、佩服之至”,可以说,没有樊锦诗,就没有今天我们看到的莫高窟,季羡林先生都赞她“功德无量”,她为“永远的敦煌”倾尽了一生的心血,被誉为“敦煌的女儿”。
樊锦诗把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紧密结合,从壁画病害防治到崖体加固,从环境监测到风沙治理,她和敦煌研究院的保护工作者一起,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莫高窟治沙工程”、“数字敦煌馆工程”等十三项文物保护与利用工程,为新世纪敦煌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构筑了宏伟蓝图。
五十余年扎根大漠,倾全力保护、研究与利用敦煌石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国家与人民不会忘记,中共十三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边陲儿女、“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改革开放以来优秀共产党员代表”等荣誉称号纷至沓来。
面对戈壁黄沙,她无怨无悔;面对荣誉掌声,她不骄不躁。
她说:“我觉得我很平凡。
我不能说我真的做好了一件事情,从历史辩证法来看,当时觉得做好的事情,以后未必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学习樊锦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
学习樊锦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_樊锦诗事迹感想相信大家都看了时代楷模发布厅关于表彰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的直播,其中,樊锦诗的名字再度被提及,那么,樊锦诗是谁?又有哪些先进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呢?下面是学习樊锦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樊锦诗。
学习樊锦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2017年4月8日晚,央视《朗读者》第八期迎来“勇气”的主题,节目现场,与樊锦诗同奋斗在敦煌的研究人员们朗读了余秋雨的《莫高窟》、季羡林的《在敦煌》、冯骥才的《人类的敦煌》(均为节选),献给以樊锦诗为代表的几代敦煌人。
提起樊锦诗,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可说起敦煌,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1963年,刚从北大考古系毕业的25岁上海姑娘樊锦诗,被分配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此后54余年樊锦诗以敦煌为家,走过了莫高窟大大小小735座洞窟,她领衔出版的《敦煌石窟全集(考古报告)》第一卷被称为“精致绝伦、佩服之至”,可以说,没有樊锦诗,就没有今天我们看到的莫高窟,季羡林先生都赞她“功德无量”,她为“永远的敦煌”倾尽了一生的心血,被誉为“敦煌的女儿”。
樊锦诗把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紧密结合,从壁画病害防治到崖体加固,从环境监测到风沙治理,她和敦煌研究院的保护工作者一起,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莫高窟治沙工程”、“数字敦煌馆工程”等十三项文物保护与利用工程,为新世纪敦煌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构筑了宏伟蓝图。
五十余年扎根大漠,倾全力保护、研究与利用敦煌石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国家与人民不会忘记,中共十三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边陲儿女、“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改革开放以来优秀共产党员代表”等荣誉称号纷至沓来。
面对戈壁黄沙,她无怨无悔;面对荣誉掌声,她不骄不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5篇精选
2020年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5篇精选2020年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5篇精选学习樊锦诗事迹心得体会一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作为中国文物保护领域国际合作的领军人物之一,樊锦诗获得过很多荣誉。
1963年,她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进入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历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为敦煌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承奋斗了56个春秋,至今仍在继续做着贡献。
樊锦诗为敦煌莫高窟保护作出重要贡献,是文化领域、文物战线的杰出代表。
在宣讲中樊锦诗介绍了敦煌文化灿烂辉煌的成就,强调了敦煌保护的重要意义,她从守一不移担当使命探索进取留住根脉,我们永远在路上四个方面讲述她与敦煌之间的情缘以及敦煌研究院在莫高窟的研究、保护、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就。
她带领团队致力于莫高窟的科学保护,敦煌学的深化研究,在全国文博系统率先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制定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办法、建设数字敦煌档案。
通过多方面努力创新性解决了莫高窟旅游开发与永久保护之间的矛盾,积极利用现代技术真正做到了让莫高窟走出去、火起来。
樊锦诗强调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性,敦煌研究院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几代莫高人的付出。
樊锦诗表示,敦煌研究院成立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一代又一代莫高人传承着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研究、保护、传承、弘扬敦煌文化艺术等方面取得了成绩。
新时代向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不忘过去、把握现在、面向未来,莫高窟的保护乃至全国文物的保护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探索创新,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王吉德指出,莫高精神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物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是国家强盛、社会进步在文化领域的集中体现,也是广大文博工作者的共同精神财富,是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和强劲持久的精神动力。
要大力践行莫高精神,深入开展向樊锦诗同志学习的活动,学习她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扎根一线、爱岗敬业、择一事终一生的家国情怀,求真务实、敢于作为、使命在肩的担当勇气,改革奋进、矢志不移、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将莫高精神融入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践,争做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和传播者。
学习樊锦诗事迹心得体会二天下可能没有比樊锦诗更专注、更长情的学生了。
只因为在中学课本里读到了敦煌莫高窟,也不知道是注定有缘还是什么,我读了那篇课文,就一直忘不了。
樊锦诗说。
在戈壁荒漠的漫天风沙里,她用将近一甲子的时光将敦煌这本书一读再读,从青春少女到满头华发。
敦煌是永远读不完的,无论你读书万卷还是学富五车,在敦煌面前,永远是才疏学浅的小学生。
这位敦煌女儿在这不毛之地一待就是56年,保护了735座千年洞窟,并致力于传承敦煌文化。
金秋十月,刚刚荣获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来到香港,获颁第四届香港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
10月3日,在香港会展中心的颁奖礼上,樊锦诗说。
守护莫高窟是值得奉献一生的高尚事业,是必然要奉献一生的艰苦事业,也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奉献的永恒事业。
学习樊锦诗事迹心得体会三莫高窟记录了自十六国,北朝,隋唐等至清朝,近代的兴衰。
它记录这王朝的繁盛,记录着文化的交融,记录着清末近代的屈辱。
莫高窟像一个阅历深厚的老者,为我们慢慢讲述着这历史长河,这荣辱兴衰。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的兴衰与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息息相关,作为中外交流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莫高窟大量的壁画中可发现,古代艺术
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
藏经洞的内壁绘菩提树、比丘尼等图像,中有一座禅床式低坛,上塑一位高僧洪辨的坐相,另有一通石碑,似未完工。
从洞中出土的文书来看,最晚的写于北宋年间,且不见西夏文字,因此可推断藏经洞是公元11世纪时,莫高窟的僧人们为躲避西夏军队,在准备逃难时所封闭的。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后日本,俄国,美国都曾盗窃了藏经洞中的珍贵文物。
藏经洞的发现是因王道士,损毁也因他。
藏经洞内文物的遗失,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可忘怀的。
这屈辱的教训更加让我们自强自立。
飞天壁画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
它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云而不依靠云,主要凭借飘逸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
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飞天壁画虽然人物不带翅膀但从其飘忽的衣袖,人物轻盈的姿态,婀娜的动作即可感觉到其飞翔之感。
这也与中国传统的绘画特点形似相符合。
敦煌飞天舞就是根据其壁画上女子的人物形象,动态,衍生出来的一种飘逸自然的舞蹈。
有机会推荐大家去看一看。
敦煌石窟开凿在砾岩上,除南北大像是依山而建的石胎泥塑外,其余多为木架结构。
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
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左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17窟唐代河西都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都惟妙惟肖,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中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莫高窟中沉淀这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藏着无数人的心血结晶。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先生将青春热血洒在了护卫敦煌莫高窟的事业上。
而今的我们也应感悟莫高窟的精神,守护中华文化之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