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齐河县志·职官志卷二十一·金元齐河县尹》

合集下载

元代县典史考述

元代县典史考述

元代县典史考述薛磊【摘要】县典史的设置是元朝强化县级衙门中首领吏员职责的表现。

县典史全面介入县级政务,是县级政权运作的重要环节。

县典史员额南北异制,与诸县等第划分标准的南北异制密切相关。

县典史的选任与迁转,横跨不同类别的衙署。

县典史的选任呈现出日趋严格、规范的趋势。

江南地区县典史的选任与迁转多是在行省范围内进行。

县典史的出职入流有着制度上的明确规定。

县典史贪腐加剧了县级政权的腐败。

%The setup of county Dianshi in the Yuan Dynasty reflected the fact that the function of chief clerks in county had been strengthen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County Dianshi involved in county affairs comprehensively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operation of county government.The vary number of county Dianshi from north to south,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ivision standard of county’s grade.The selection and promotion of county Dianshi were been stretched across different Yamen, meanwhile its selection showed a rising trend on strictness and specification.The selection and promotion of county Dianshi in Jiang-nan region carry out within province roughly.The appointment and office of county Dianshi must follow the specific rules.Their cor-ruption aggravated the corruption of county government.【期刊名称】《安徽史学》【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5页(P50-54)【关键词】元代;县;典史;首领官【作者】薛磊【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 3003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47元代县典史是指县级官府中负责统辖文职吏员以及案牍等事务的首领官。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百二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百二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一百二十二卷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一百二十二卷目录广平府部汇考二广平府城池考广平府关梁考职方典第一百二十二卷广平府部汇考二广平府城池考《府县志》合本府广平府城池其城相传为窦建德旧基。

明初,侍郎王伟来分守缮筑,知府熊怀重修,陈俎拓以埏埴。

周九里十三步,高三丈五尺,广二丈五尺,建戍楼,敌楼,铺舍,甬道,缭以门垣。

崔大德加重垣于郛,防水患。

修撰陆泰有记。

欧阳主生增堞铺楼橹瓮城女墙,有四门:东曰阳和,西曰保和,南曰阳明,北曰贞元。

其隍先无水,知府李进始引水种莲,后屡加浚,荷苇日蕃。

深一丈,广十二丈。

推官余忠宸、知县宋祖乙绕郭浚壕,深一丈,广三尺,建闸以司启闭。

按《永年县志》:原城周六里三百四十步,其拓为九里十三步,砌以砖石,则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府陈俎也。

上建城楼四座,角楼四座,铺舍二十六座,内置甬道一十九条。

崇祯十二年,知府欧阳主生将旧垛一千七百五十二个,兼作八百七十六个,以便防守。

新增铺舍五十七座,高垛墙三尺,各瓮城。

外设重门楼橹,女墙一新。

自明成化十二年,知府李公进建闸,引滏水灌池,至陈公俎浚益深阔,今食其利。

崇祯十一年,知县宋祖乙浚濠,东西北关各建一阁,与南关旧阁共峙重河外,俨然又一重城。

城壕自东南引滏水入其地洼下,一望瀰漫如湖,曰老滩。

由滩分布绕城,至夏月,芙蕖盛开,白鹭窥人,青菰夹岸。

每夜静风来,暗香徐引,遥闻蛙声四和,野鹤时鸣,居者不知其在城市也。

壕外有小堤,堤上杂植桃柳,每春载酒踏青者,坐卧竹篱菜圃间,探泥出藕,举网得鱼,城门欲闭,醉人始归耳。

小堤外皆蒹葭,秋花戴雪,皓如云梦。

大堤四面围合,如崇冈复岭,烟树参差,村坞互掩,树杪见聪紫诸峰冉冉如数里外,此堤以内大概也。

滏水在东南两面,东则无家不种花木,四时担卖入城。

南多园圃,蔬蓏所自出。

月下辘轳与款,乃声相答也。

堤西二十里皆稻田,绿树一湾,是一村落,门横小桥,鱼游阶下,碧浪千顷,间以菱荷,在吴越中为胜地。

书库子部类书类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卷二十八

书库子部类书类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卷二十八

书库子部类书类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卷二十八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第二十八卷目录城池部艺文三重筑松滋县城记明张居正新建宁海县城记秦鸣夏省城五门碑记李梦阳鄢陵县城碑记前人孟津县城碑记王邦瑞鲁山县城碑记谢江修筑无为州城记徐阶廉郡修城记巫铎沛县修城记王梴护城堤记李嵩芜湖县城记汪道昆重修广海卫城池记李义壮崇安县新城记马森嵩明州筑城记陈大宾太平府修城记王世贞重增土城记谢翀谏止南关城壕疏李一瀚考工典第二十八卷城池部艺文三《重筑松滋县城记》明·张居正嘉靖乙卯,松滋尹张君家传抵任二年,釐正百务积滞,具举乃为文。

抵当路曰邑。

故有土城岁久俱圮里甲约,敛民财岁岁补葺而奸民阴窥其利,乾没自润实无益于秋毫。

城圮如故,今独不可规久远一切用砖石,俾奸民无所侵其利而邑,以永宁且夫不一劳者,不久逸不暂,费者不终省窃与邑,中士大夫父老熟计之,皆以为修之便。

于是分守大参鹤峰柳公分巡宪副槐溪孙公郡守,定山袁公咸报曰:如令议适岁,大稔遂用。

其年八月始,事君乃捐俸酌赎庀工,约费民争趋之至。

十月工竣为城八百丈,甃以巨石扃以崇关井干楼橹,靡不宏丽屹,屹为巨观矣。

异日抚治檄列郡督,所属州邑。

城垣宜修者,所司竟持空文塞责莫敢为先,乃张君以实奉行不惮一时之劳,而建百世之利。

民不告,瘁大工克就厥功茂焉。

史张氏曰:余读周诗至兔罝之。

章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尝叹以为文武之初,治化旁洽胶结民心,虽兔罝之野人,皆可以为干城。

捍禦何其盛也,其季也。

疆圉多故在位者,多旷诸大夫忧之曰:无俾城坏,无独斯畏,劳役不已。

曰:土国成漕吁又何瘁也。

岂所谓盛世之守在人季世之守。

恃险耶,在人者无形之险也,恃险者有形之险也。

然亦时异世变有不得不然者。

明兴百八十馀年,属国家隆运海内无鸡鸣狗盗之警,民至老死不见兵革,可谓极盛矣。

往时东南濒海之区,列县数十富甲天下无城守扃鐍之限,及海寇窃发长驱诸郡民,皆骈肩束手莫之敢撄,何则事变起于仓卒而人心狃。

于治安此必毙之道也,夫无形之险,既已靡恃而有形之险,复不加修则是束手骈肩俟,毙已也,松滋西接夔峡面江阻山,即有缓急亦要区也。

明清时期湖南沅水流域的黑神信仰——兼与贵州黑神信仰比较

明清时期湖南沅水流域的黑神信仰——兼与贵州黑神信仰比较
时期。
2. 湖南黑神 庙 集 中 分 布 在 沅 水 流 域, 主 要
与明清时期客商移民及沅水流域自然地理环境有
关。沅 水 流 域 的 黑 神 庙 基 本 沿 巴 陵 → 华 容 → 平
江 → 沅陵 → 泸 溪 → 溆 浦 → 辰 溪 → 黔 阳 一 线 分 布,
易发生洪灾。明隆庆五年 (
1571)五月二十七日,



神庙为忠臣 庙,旨 在 强 调 黑 神 忠 烈 的 神 格 形 象。
清代以 降, 中 央 王 朝 对 西 南 边 疆 的 开 拓 基 本 完
成,黑神信仰因 各 种 显 灵 事 件 得 到 官 民 的 奉 祀,
逐渐由 “古苗疆走廊”沿线集镇向周围少数民族
村落扩 散, 这 是 黑 神 信 仰 在 黔 湘 两 地 民 间 渗 透

辰州府 霪雨至六月初四日,水高数丈,淹没庐


。明万历年间 (
舍田地,死者无算”
1573—1620)
辰 州 府 亦 多 次 发 生 洪 灾。 如 万 历 二 十 六 年
(
1598),“霪 雨 连 旬, 水 高 数 十 丈, …… 四 十 六


。而在旱季,沅水流域
年,大水……田宅皆毁”
又极 易 发 生 火 灾。清 光 绪 《古 丈 坪 厅 志》 卷 12
忠烈庙、黔王庙、双忠庙、南公祠、仰山庙、南
甚 灵, 感 神 为 南 霁 云, 归 而 建 庙, 塑 像
雷二将军祠等。沅水流经的黔湘为少数民族分布
祀之。⑤
地区。北魏郦道元 《水经 注》 卷 37 《沅 水》 载:
“武陵有 五 溪, 谓 雄 溪、 樠 溪、 酉 溪、 武 (潕 )
溪、辰溪其一焉。夹岸悉是蛮左所居,故谓此蛮

《民国齐河县志

《民国齐河县志

《民国齐河县志《民国齐河县志·职官志·民国时期齐河县县长名册》:1、吴福森,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人,监生,宣统三年任;民国继任齐河县民政长,旋改为齐河县知县,见宦绩;2、赵洪年,江苏武进县人,江苏高等学堂英文法政本科最优等第一名毕(业),民国四年任齐河县知县。

3、徐鼎元,浙江绍兴人,早稻田大学毕业,廷试赏举人,以七品小京官用,民国五年任齐河县知县;4、罗扬烈,福建南平县人,增贡生,民国六年任齐河县知县;5、李家驎,奉天盖平县人,原籍山东蓬莱县,军功,民国七年任齐河县知县。

6、阎廷献,直隶昌黎县人,光绪甲午科举人,癸卯科进士,民国九年任齐河县知县。

民国二十二年同杨豫修等主持编纂《齐河县志》。

7、王铸,直隶乐亭县人,光绪丁酉科举人,第四节保荐县知事,民国十一年任齐河县知县;8、陈训经,福建闽侯县人,浙江蚕校毕业,第四节保荐县知事,民国十二年任齐河县知县。

9、温树玉,山东招远人,附生,山东官立法政学堂别科毕业,民国十三年任齐河县知县;10、徐毅,安徽怀宁县人,监生,报捐县丞,山东第一法政学校毕业,民国十四年任齐河县知县;11、萧彝元,四川三台县人,光绪庚子辛丑并科副贡,民国十五年任齐河县知县。

12、高若亮,山东平度人,民国十五年任齐河县知县。

13、宫邦彦,直隶天津县人,中学毕业,近幾第六镇随营学堂毕业,江苏陆军教育团毕业,民国十六年任齐河县知县;14、罗良铎,湖南人,民国十六年任齐河县知县;15、潘策勋,山东乐陵县人,山东政法专门学校法律科毕业,民国十七年任齐河县政府县长;16、郑随章,湖南人,军功,民国十七年任齐河县政府县长;17、迟春荣,河北沧县人,军功,民国十八年任齐河县政府县长;18、杨立荣,山东东阿县人,军功,民国十九年任齐河县政府县长;19、王鲁,山东临沂县人,军功,民国十九年任齐河县政府县长;20、张德润,山东平度县人,京师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民国十九年任齐河县政府县长;21、赵文豪,河北盐山县人,民国二十年任齐河县政府县长。

蒙国考(上海)

蒙国考(上海)

蒙国考——论庄周故里在蒙城王克峰安徽省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老庄哲学与涡水文化》课题组序言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

中华民族出了孔、孟、老、庄,是中国文化的骄傲。

庄子,是特立独行的伟人,司马迁说他是“蒙人”,可是具体的出生地,却困扰着汉以后历代史学界。

现在,鲁、豫、皖三省争庄子故里,是件好事,把历史上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弄清楚,是十分必要的。

有关庄子的史料太少了,又由于历代史籍不断散佚,这就给研究庄子故里带来了困难。

我做这项工作,主要是梳理有关庄子的一些史料,澄清一些历史问题。

至于个人的论断,不过是一家之言,不能算最后的结论。

有关史料是在读书中逐渐发现的,有所得就写一篇,共七篇:《古蒙地浅探》、《再探庄周故里蒙》、《楚之蒙县考》、《檀城侨置蒙县质疑》、《庄周故里杂谈》、《从苏轼词看庄周故里》、《首建庄子祠的王竟》。

各自成篇,不成系统。

因论述的角度不同,有重复使用史料的情况,若作为一本书来写,当然要省掉一些语言。

这些文章已在《安徽地方志》和《亳州师专学报》刊载完,今收拢在一起,略加修订,取名《蒙国考》。

初探蒙国(一)庄子籍贯“蒙”在哪里?持蒙在商丘说者,皆据刘向《别录》,言庄子乃宋人。

庄子时代,宋尚未亡,司马迁何不言:“庄子者,宋之蒙人也”?持蒙即安徽蒙城说者,力证庄子乃楚人,司马迁何不言:“庄子者,楚之蒙人也”?庄子与老子合传,司马迁记老子籍贯云:“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连乡村都记清楚了。

而记庄子籍贯,只言“蒙”,不言国,不言县。

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一百几十人立传,其中秦以前的人物,籍贯都记得很明确,或某国人,或某国某县人。

若只记是某城邑人,这个城邑,一定是当时各国中非常有名的,人们一看,就知道这个城邑属哪国。

而对庄子的籍贯,只记了一个“蒙”字。

为什么?笔者认为“蒙”在汉代必是人们熟知的地名或区域名,属司马迁正常行文。

只是有关“蒙”的史料散佚太早,后人对“蒙”已不甚了然,所以才对庄子出生的蒙地产生了歧义,聚讼至今,而且自清《曹州志》记了庄子的情况,现代又有了庄子籍贯东明说。

录事参军与元代的录事司官

录事参军与元代的录事司官

錄事參軍與元代的錄事司官发布日期:2015-06-30 原文刊于錄事參軍與元代的錄事司官蔡春娟一、錄事參軍的設置與職掌關於錄事參軍的設置淵源,杜佑《通典》載唐代以前制度:“錄事參軍:晉置,本為公府官,非州郡職也。

掌總錄眾曹文簿,舉彈善惡。

後代刺史有軍而開府者,並置之。

……隋初以錄事參軍為郡官,則並州郡主簿之職矣。

煬帝又置主簿。

大唐武徳元年,復為録事參軍。

開元初,改京尹屬官曰司録參軍。

”[1]指明錄事參軍起初為公府官、統軍刺史屬官。

大概因其職掌與督郵、州主簿職掌相近,隋初文帝在廢除郡、保留州一級行政區劃改革時,以錄事參軍取代州郡主簿之職,此時錄事參軍在地方州一級普遍設置。

隋煬帝時又发生了一次变化,即改州為郡,且改錄事參軍為主簿。

唐武德元年復改主簿為錄事參軍,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改京兆、河南、太原等府錄事參軍為司錄參軍,其他府州依舊為錄事參軍,縣一級設錄事。

宋代沿襲唐制,地方機構也設有錄事參軍,一般置於上州,掌州院庶務,糾諸曹違失,中下州則置錄事[2]。

遼代亦設有錄事參軍,現今未見有相關研究文章。

《遼史》記“州刺史職名總目”,有“某州刺史、某州同知州事、某州錄事參軍”等官,世宗天祿五年(951),“詔州錄事參軍委政事省差注”[3],由此可知,遼代錄事參軍也為州官。

在歷朝的設置演變過程中,錄事參軍的職能也發生了變化。

西晉錄事參軍掌總錄眾曹文簿,舉彈善惡。

唐前期府州錄事參軍掌“付事勾稽,省署抄目,糺正非違,監守符印”[4],主要是文案覆查與監察權。

但在府州諸曹中,錄事參軍位次上佐,而職頗劇要,有綱紀六曹之實。

到唐後期,上佐之任萎縮,“而司錄、錄事參軍之任,品位驟升,總掌州院,諸司仰屬,實為府州僚佐組織之核心,亦猶中央之有宰相矣”[5]。

五代時,錄事參軍職能擴大到徵科夏秋兩稅,兼具財務職能。

北宋田錫《錄事參軍朱適考詞》曰:“矧以嵗徵之征踰五十萬,月供之籍僅百餘帳,管庫出納,儲廪支收,勾稽簿書,主掌刑禁。

宋代县望等级的划分标准探析

宋代县望等级的划分标准探析
关于宋代县望等级制度,赵葆寓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较早进行了研究①,因其并未追溯 考辨次赤、次畿县的产生和与唐代的渊源,因而对《宋史·地理志》某些记载有所困惑。21 世 纪以来,诸如李昌宪、余蔚等在论述县望等级问题时,对次赤、次畿县讨论也几无涉及。② 关于 唐代县望等级,周振鹤认为“赤县、畿县,望、紧”是按“政治地位”划分的③;但在宋代县望等级 中,望县、紧县按照“政治地位”划分的位置被次赤、次畿县代替,转而按“户口”划分。这一变 化如何形成值得探讨,换言之,次赤、次畿县是认识唐宋县望等级差异变迁的重要环节。此 外,尽管“户口”标准是划分唐宋县望等级的另一重要原则,但“户口”标准含义有所不同,唐代
历史地理研究
2021 年第 2 期
宋代县望等级的划分标准探析①
!"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 ) 430074
【摘 要】宋代县望等级制度基本承袭唐代,按“政治地位”和“户口”两大标准划 分。但唐宋县望等级存在不少差异,其中的演化少不了后周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后 周时期,望县、紧县失去按“政治地位”划分的资格,转而按“户口”划分。这一制度 被宋代继承,实质是受次赤、次畿县的冲击影响。北宋前期,诸府属县严格按“政治 地位”标准划分,与诸州属县按“户口”划分形成鲜明对比。至北宋末年,府、州政 区属县等级“泾渭分明”的划分格局被打破,次府属县等级开始转向按照“户口”划 分。唐宋划分县望等级的“户口”含义有所不同,唐代完全依据户数,宋代则根据 纳两税的“主户”数,这一差异变化也与后周制度有很大关系。北宋前期,动态划 分县望等级的政策得到了执行;到后期,则出现了“户口多而县望等级低”等脱离 实际的现象,提升县等的户口标准成为解决县等与户口脱节问题较为务实的方案。 【关键词】宋代 户口 县望等级 次赤 次畿 【图书分类号】K9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 ) 6822 2021 02 0057 10

尹珍生平事迹考证

尹珍生平事迹考证

尹珍生平事迹考证尹珍生平事迹考证■禹明先一、尹珍的生卒年代与职官尹珍是牂柯郡毋敛县(今正安新州)人,东汉时期的西南巨儒。

河南漯河许慎文化园尊称其为“南中国孔夫子”。

对于这样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可惜史书对于他的生死年代和外出求学、做官时间等都没有文字记载,为此,笔者特作“尹珍生平事迹考证”一文,以便为正安县打造尹珍文化提供参考。

关于尹珍的生卒年月,史书虽没有明确记载,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历史事件和政令来对它进行研究和了解。

据《华阳国志》一书记载:“(东汉)明、章之世,毋敛人尹珍,字道真,以生遐裔,未渐(见)庠序,乃远从汝南许叔重受五经。

又师事应世叔学图纬,通三才,还以教授,于是南域始有(私人办)学焉。

珍以经术选用,历尚书丞郎,荆州刺史。

”汉代的科举制度,根据班固的《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兴办太学,培养五经博士生,学有所成后,经过对策考试,成绩优异的可以步入士途,官至郎中。

而郡县一级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称为“诸生”,大多只能先做郡县的属吏,官秩品位都不太高。

到东汉顺帝时,尚书令左雄向汉顺帝建议:“诸生试家法”(传自经师名家学业的学生),经过考核优秀的,均应该给他们授以较高的官职。

同时汉顺帝还采纳左雄的建议:“年四十以上才能察举孝廉步入仕途。

”汉顺帝时的这两项科举制度改革,是我们研究尹珍外出求学、做官和生卒年代的重要依据。

从《华阳国志》的记载获知,尹珍是许慎私人授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这种学生在汉顺帝以前是没有条件和机会步入仕途的,是汉顺帝改革科举制度后,才给尹珍这样的郡县一级学校培养的诸生创造了向私人名家传学深造和步入仕途的机会。

而汉顺帝的这两项科举制度改革的时间,据《后汉书·左雄传》记载是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进行的。

据此推断:尹珍获得汉顺帝的科举制度改革信息应是在阳嘉二年(公元133年左右)。

而假设尹珍当时的年龄在35岁左右,随许慎深造几年满40岁后便可步入仕途,由此上推35年便是汉和帝永元十年(即:公元98年),这便是尹珍出生之年,也由此而推知尹珍从许慎研习五经是阳嘉末年(公元135年左右)开始的。

清末民初图书馆——黑龙江省

清末民初图书馆——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江省前无书肆,自设学务处,两次派员赴京、沪购教科图书,就垦务局东厢设馆发行。

光绪三十三年,简放提学使就学署西南建筑馆舍,为发行印刷之所;复奏请于省城西关古庙建修图书馆,广购经、史、子、集并东、西各国图书,译印精本。

其各省官书局之书,则咨请各省长官咨送,以饷边区,派专员管理。

妥定开办简章,暨藏书规则,规模具备。

遵照部章,图书馆应设古物保存,会适巴彦民人掘地得总领古印一方,稽之《金史》,品秩可考,即付馆存储。

原奏称:“窃维时局日新,政学递变,非博古通今之故,则用有所穷;非并读东、西之书,则才难应变。

近日欧、美各邦,竞尚文化,一国之内,藏书楼多至百数十所,卷帙宏富,建筑精良,于以尽图籍之大观,资学人之参考,洵盛事也。

江省僻处边偶,罕沾文教。

城市之间,书坊绝少,村塾之子,《论》、《孟》不知。

近日学务,甫有荫芽。

鼓箧之士,略见海外译书,学堂课本。

《经》、《史》巨册、无可寻求.若不设法提阐学风,讲求古籍;即使学堂渐立,教课如程,诚虑笃守方隅,稍识粗浅之新书,不闻精深之国学,根抵不固,智识不完,其影响于风俗、政教者,所关甚巨。

伏查学部奏定各省学务官制,内称:图书馆亟须筹设。

江省原有图书馆,向经租屋数椽,市廛湫隘,册籍不全。

非择地另修,无以广储藏而资披览。

现于省城西关外,勘得原有古庙基址,拟改建图书馆一区,屋室略求宽敞。

并添修藏书楼、检发室、阅览室,以期完备。

一面派员广购经、史、子、集各种,并东、西各国图书,皆译印各精本。

其在京各衙门及各省官书局刻印各书,拟咨由各处寄送,以饷边区。

并由臣等派委专员管理,分别收储;详定规则,听人入馆观览。

所冀积轴填委,学理昌明,国粹藉以保存,人才因而辈出。

似于补助教育,启发民智,不无裨益。

谨奏。

”奉批:“学部知道。

”清光绪三十四年,将军程德全奏设图书馆,规模粗具。

民国建元之后,各县有相继设立者,因陋就简,未足以餍士民之望。

十九年,以省政府行政会议之决定,令教育厅长高家骥、省政府参议张庆琦相度基址,于龙沙公园望江楼之南拓地建筑。

《齐河县志

《齐河县志

《齐河县志·职官志·金元明清齐河县主簿名册》(一)金朝齐河县主簿:(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

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相等于现代的秘书。

)1、杨润之,直隶香河县人,举人,大定年任,见宦绩。

(二)元朝齐河县主簿:1、张士大,2、常珪,横海人,见宦绩;3、李吉,4、王利,(三)明朝齐河县主簿:1、刘英,河南汝阳县人,吏员;2、詹凤,河南光山县人,监生;3、陈晋,直隶唐县人,监生;4、陈思义,5、路垣,6、张渊,万全卫人,监生;7、王维德,8、鹿中粹,河南人,监生;9、陈宗,10、万子新,江南盐城县人,例贡;11、邱执中,12、周文学,陕西潼关人,恩贡;13、李自馨,直隶迁安县人,吏员;14、侯瑷,直隶赵州人,监生;15、刘登庸,山西解州人,监生;16、王汝贵,山西兴县人,监生;17、金履初,江南昆山县人,监生;18、曹(勹射)甫,19、张擢,直隶吴桥县人,监生;20、艾子正,江西吉水县人,监生;21、汪大沈,江南黟县人,监生;22、邢良贵,直隶大成县人,吏员;23、王廷玺,直隶滦州人,岁贡;24、吴重,浙江桐庐县人,监生;25、李芳,26、卢登,27、田绍恩,直隶深州人,恩贡;28、秦讲,浙江会稽县人,吏员;29、邓思载,江西安福县人,监生;30、邓士名,直隶河间县人,监生;31、程有祚,32、周道行,33、刘思学,湖广临湘县人;34、沈应弼,35、钱应久,江南霍山县人,吏员;36、杨子和,江西清江县人;37、阎国瑞,38、耿士泰,直隶宁晋县人;39、刘三义,陕西宝鸡县人;40、李国士,山西长治县人,吏员;41、路瞻,直隶邢台县人。

(四)清朝齐河县主簿:1、周士卢,浙江绍兴府人。

(顺治三年裁缺)。

《登泰山记》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 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苍:深青色、深绿色; 平方:平整方正; 圜:通“圆”; 罅:石缝。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 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 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行宫:皇帝出外巡行 时居住的住所; 是:这; 漫失:模糊或缺失; 僻:偏僻; 当:在; 往:去(看)。
日 出 前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云中白若樗蒲数十列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日正出
日出后
正赤如丹, 下有红光 动摇承之。 回视日观 以西峰, 或得日或 否,绛皓 驳色,而 皆若偻
古代纪年月日法 (1)年号纪年法:由汉武帝开始有年号。皇帝即位, 都要改元,称元年,依次为二年、三年等。例如,乾 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2)干支纪年法: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酉、戌、亥 干支两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俗称六十甲子,用 以纪年,也可以用来纪日。 年号与干支可以兼用,例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词采更典丽 冰雪遍地,瀑水隐形,鸟兽绝迹。
少用修饰性的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朴实无华。
•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句法更整齐
城郭夕望,汶水徂徕如画,半山居雾若带。
不取整齐对称,取奇数非偶数,以免仅仅因 形式上的工丽而出现必要的偶句
对比三段文字,说说三者写作的语言特点
《归也霜朝亦而。高而无醉岩野洁往穷翁穴 芳 , , 也亭暝 发 水 暮 。记, 而 落 而》晦 幽 而 归:《若明 香 石 ,黄夫变 , 出 四冈日化佳者时竹出者木,之楼而,秀山景记林山而间不》罪间繁之同:开夏之阴四,,宜朝,时而云急暮风也乐雨。语 全 来 一 散 变,言 文 收 唱 中 化有抑 几 束 三 有 。瀑扬 乎 结 叹 整布顿 以 尾 的 ,声挫 “ , 风 参: , 也 有 韵 差” , 以三个两两相 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 对的句式,构 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 成有利的排比,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 结构严谨,构 助也。 思巧妙,层次 分明,轻快自 然。

《齐河县志

《齐河县志

《齐河县志·职官志·清朝齐河县知县名册》清朝齐河县知县:(共117任知县,111人)1、冯祥聘,直隶山海卫人,生员特用,顺治元年任。

有生祠在北关三官庙西;2、胡有成,辽东人,顺治六年任,有去思碑在北关三官庙前;3、王用体,山西高平县人,荫生,顺治十年任,见宦绩,有去思碑在县治前;4、赵光普,河南封丘县人,恩贡,顺治十一年任;5、孙之潠,直隶高阳人,恩贡,顺治十四年任;6、罗联飞,福建高平县人,副贡,顺治十六年任;7、张永庚,辽东人,贡生,康熙元年任,见宦绩;8、刘思忠,直隶卢龙县人,吏员,康熙四年任;9、杜成栋,湖广麻城县任人,吏员,康熙六年任;10、蓝奋兴,福建侯官县人,拔贡,康熙八年任;11、郭昂,字野鹤,江南宝应县人,进士,康熙十七年任;12、黄雯,字文叔,福建田莆县(应为莆田县)人,进士,康熙二十七年任;13、李淯仁,号芳崖,江南江都县人,进士,康熙三十年任,见宦绩;14、许国相,奉天人,康熙三十八年任;15、郑天枢,满洲镶蓝旗人,监生,康熙三十九年任;16、穆时行,四川成都县人,进士,康熙四十三年任;17、薛士仁,江南武进县人,进士,康熙四十四年任;18、梁绩素,山西永宁州人,岁贡,康熙四十七年任;19、吴隆元,浙江仁和县人,进士,康熙四十九年任;20、刘德昌,正红旗汉军人,康熙五十一年任;21、张暻枢,山西曲沃县人,进士,康熙五十二年任。

22、王采,山西沁源县人,举人,雍正元年任。

23、徐德泓,浙江乌程县籍仁和县人,进士,雍正三年任;24、上官有仪,陕西朝邑县人,进士,雍正三年任。

25、高泽叙,直隶静海县人,举人,乾隆元年任;26、戴亨,奉天承德县人,进士,乾隆二年任;27、赵宏仪,浙江鄞县人,举人,乾隆三年任;28、金简,浙江山阴县人,监生,乾隆四年任;29、杨如源,江西清江县人,举人,乾隆七年任;30、陈良士,直隶清苑县人,举人,乾隆十二年任;31、陈仪,顺天三河县人,吏员,乾隆十二年任;32、宋宗夏,江苏常州县人,监生,乾隆十三年任;33、万卓,江苏武进县人,进士,乾隆十八年任;34、降仲,山西介休县人,举人,乾隆二十一年任;35、陶淑己,河南新野县人,举人,乾隆二十四年任。

齐河县“官屯”“屯”“营”村的由来

齐河县“官屯”“屯”“营”村的由来

齐河县“官屯”“屯”“营”村的由来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境内分布着不少村名中带“官屯”“屯”“营”的村庄。

齐河县境内村名带“官屯”的有24个村,如晏城镇的王官屯、毛官屯、马官屯、胡官屯、高官屯、李官屯、柳官屯、杜官屯;赵官镇的吕官屯;大黄乡的生官屯;宣章屯镇的程官屯;安头乡的钱官屯、鲍官屯、苏官屯;刘桥乡的蔡官屯、朱官屯;焦庙镇的李官屯、赵官屯;潘店乡的李官屯;胡官屯镇的梁官屯、马官屯、胡官屯、赵官屯;仁里集镇的薛官屯。

村名中带“屯”的有49个村。

村名中带“营”的有16个村。

这些村庄为何都带有“官屯”“屯”“营”?让我们还是回到600年前的明朝初期,从当时官府组织的移民屯田政策说起吧。

一、移民背景:金元两朝,由于民族压迫、战乱兵祸、社会动乱、再加上旱涝、蝗虫等自然灾害和瘟疫横行,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地处中原的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土地荒芜,饿殍遍野,可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明朝洪武初年,德州城乡破败不堪,人口大量逃亡,人口锐减,竟然“多是无人之地”,许多村庄人口损失殆尽。

《乾隆德州志》记载:“(德州)鲜林木,罕庐舍,蒿菜极目,观之凄阻”,是一个“疲邑”。

据《元史·王行志》载:元末至正元年到26年,几乎每年都有特大洪水泛滥成灾。

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在曹州、汴梁等地三处决口,人民游移45.8万户。

燕、赵、齐、鲁及苏北、皖北、一片荒凉。

同年五月,济宁、兖州、汴梁、鄢陵、通许、陈百、临颖等县大水害稼、人相食。

至正八年正月河决济宁路。

23年七月河决东市、寿张、没城墙、漂屋庐、溺众生。

26年2月黄河北徙,上至东明、曹州、濮阳,下及济宁皆受其害。

济宁路肥城西黄河泛滥,漂没民居,百有余里,德州、齐河70余里亦如之。

由于当时黄河、淮河多次决口,使中原之地,淹没州城、村寨甚多,漂没民居无算,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墟。

而地处太行之西的山西省,受战争影响较小,且一连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口较为稠密。

齐河_一丛碧树雍齐河——散文集《烟雨八百年》后记

齐河_一丛碧树雍齐河——散文集《烟雨八百年》后记

齐河_一丛碧树雍齐河——散文集《烟雨八百年》后记□朱长新书写完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与人分享是件愉快的事情。

然而又觉得言犹未尽,齐河的历史丰富多彩,齐河的文化厚重深邃,我本应尽可能多地写出来,囿于才学不佳,只能暂且到此。

齐河南有古“四渎”之水中的黄河——浊浪滚滚,北临“禹疏九河”中的徒骇——清流缓缓。

两河之间,平畴绿野,阡陌纵横,城镇村庄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其上。

两河的滋润使她丰腴饱满,秀美多姿,两河的熏染使她的民风淳朴端正,急公好义。

天造地设的齐河,静卧两条大河之间,观日月交替,历春夏秋冬,其历史久远,人文丰厚。

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氏族聚居。

夏商齐河属古九州的兖州域,春秋战国成为齐国西部边陲,秦汉属平原郡,魏晋南北朝隶青州,唐宋归济南府管辖,元属德州道,明清重归济南府,民国至今,先归济南、德州,后归聊城,再复归德州下辖。

作为行政区划,齐河置县是在金天会八年(1130年),时间并不久远,距今才有800多年。

北宋年间,齐河作为一个镇出现在史书中,她的前身称耿济。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的大将耿弇率大军由此东渡,消灭了盘踞齐地的军阀张步,为东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刘秀亲临军中,表彰耿弇,并发出”有志者事竟成也”的慨叹。

金兵南侵,北宋灭亡,金太宗册封叛宋降金的刘豫为帝,国号齐,不过刘豫的伪皇帝只坐了六七年就被废黜,齐河县作为行政建制却延续下来。

齐河有“官道要冲,九省通衢”之称,封建帝王们曾在齐河留下他们征战巡幸的足迹。

明成祖朱棣登基前,为夺皇位曾率大军鏖战大清河两岸,设大帐于齐河。

清康熙帝六次南巡,三过齐河,视察河工,观赏民俗,咨访吏治。

康熙之后的乾隆更是位热衷于实地考察的皇帝,他多次下江南,六次过山东,五次专门巡视山东,是到齐河次数最多的一位皇帝,齐河有他的多处行宫。

齐河自然人文风光独特,曾唤起南来北往的文人骚客的诗兴文思。

初唐四杰的骆宾王,金代词坛第一人元好问,明朝“前七子”之一的边贡,“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明末清初“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钱谦益、散文“三大家”之一的汪琬、河朔诗派领袖人物申涵光、“西泠十子”之一张纲孙,清代“海内八大家”之一的施闰章、东南诗坛领袖朱尊彝、査慎行,“阳羡派”词人陈维崧,“蜀中诗人”张问陶等,这些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人物到齐河都不吝笔墨,倾情奉献佳作。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齐河县志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齐河县志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齐河县志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齐河县志”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齐河县志①八卷。

首一卷。

清蓝奋兴修,王道光纂。

蓝奋兴,福建闽侯县(今属福州)人,康熙十二年(1673)任齐河知县。

按齐河本为古祝阿县地,唐废祝阿为禹城,宋置齐河镇于县境,齐阜昌中始置县。

明、清因之,隶济南府。

康熙初年,上命征之六郡邑之乘,以备小史外史之用。

蓝奋兴莅任,乃为广访耆旧,贡生王道光家藏旧志一帙。

遂因部檄谋重修之举。

更访旧闻,兼来近事。

命道光与诸生编辑初稿,蓝奋兴定稿,历数月而告竣。

《齐河县志》康熙十二年刻本。

全书八卷首一卷,分为:卷一沿革志、地理志、星野志、城池志;卷二山川志、桥梁志、官署志、衢市志;卷三户口志:赋役志、物产志、风俗志;卷四学校志、兵防志、祠祀志、坊楔志;卷五驿传志、铺舍志、职官志、宦绩志;卷六恤政志、灾祥志、选举志、乡贤志;卷七赠荫志、忠烈志、孝义志、烈女志;卷八古迹志、坟墓志、艺文志、寺观志。

卷首有序、四幅图。

此志在每志前,皆有小序。

然文笔冗沓,考订疏略。

②十卷,首一卷。

清上官有仪修,许琰纂。

上官有仪字公度,陕西朝邑县人,进士出身,雍正九年(1731)任齐河知县。

乾隆元年(1736)迁升。

许琰,闽中间安人。

此志以记载雍正十三年事始,至乾隆元年事止。

历时五月而告竣。

《齐河县志》雍正十二年(1734)修,乾隆二年(1737)刻本。

此志编次以旧志为准绳,除卷首新增河道一图外,其余各志名目,亦皆沿继旧志。

各篇首尾序论,也录旧作。

仅于艺文志外增辟诗文志,分诗、文为二卷,增存题咏、铭赋诸作于其下,皆无裨于史实。

然旧志疏略之处,未能予以订正,乃以讹传讹。

其志尚有同治五年(1866)刻本。

齐河县“官屯”“屯”“营”村的由来

齐河县“官屯”“屯”“营”村的由来

齐河县“官屯”“屯”“营”村的由来齐河县“官屯”“屯”“营”村的由来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境内分布着不少村名中带“官屯”“屯”“营”的村庄。

齐河县境内村名带“官屯”的有24个村,如晏城镇的王官屯、毛官屯、马官屯、胡官屯、高官屯、李官屯、柳官屯、杜官屯;赵官镇的吕官屯;大黄乡的生官屯;宣章屯镇的程官屯;安头乡的钱官屯、鲍官屯、苏官屯;刘桥乡的蔡官屯、朱官屯;焦庙镇的李官屯、赵官屯;潘店乡的李官屯;胡官屯镇的梁官屯、马官屯、胡官屯、赵官屯;仁里集镇的薛官屯。

村名中带“屯”的有49个村。

村名中带“营”的有16个村。

这些村庄为何都带有“官屯”“屯”“营”?让我们还是回到600年前的明朝初期,从当时官府组织的移民屯田政策说起吧。

一、移民背景:金元两朝,由于民族压迫、战乱兵祸、社会动乱、再加上旱涝、蝗虫等自然灾害和瘟疫横行,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地处中原的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土地荒芜,饿殍遍野,可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明朝洪武初年,德州城乡破败不堪,人口大量逃亡,人口锐减,竟然“多是无人之地”,许多村庄人口损失殆尽。

《乾隆德州志》记载:“(德州)鲜林木,罕庐舍,蒿菜极目,观之凄阻”,是一个“疲邑”。

据《元史·王行志》载:元末至正元年到26年,几乎每年都有特大洪水泛滥成灾。

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在曹州、汴梁等地三处决口,人民游移45.8万户。

燕、赵、齐、鲁及苏北、皖北、一片荒凉。

同年五月,济宁、兖州、汴梁、鄢陵、通许、陈百、临颖等县大水害稼、人相食。

至正八年正月河决济宁路。

23年七月河决东市、寿张、没城墙、漂屋庐、溺众生。

26年2月黄河北徙,上至东明、曹州、濮阳,下及济宁皆受其害。

济宁路肥城西黄河泛滥,漂没民居,百有余里,德州、齐河70余里亦如之。

由于当时黄河、淮河多次决口,使中原之地,淹没州城、村寨甚多,漂没民居无算,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墟。

而地处太行之西的山西省,受战争影响较小,且一连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口较为稠密。

文化担当与终归覆瓿——同治《信邑志稿》的修纂与归宿

文化担当与终归覆瓿——同治《信邑志稿》的修纂与归宿

2020年10月Oct. ,2020第36卷第5期Vol. 36 , No. 5滨州学院学报JournalofBinzhou University【黄河三角洲研究】文化担当与终归覆瓶—同治《信邑志稿》的修纂与归宿李沈阳(滨州学院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山东滨州256603)摘要:清朝时,官修方志在趋向规范化和程式化且要求周期性地进行的同时,也存在年久失修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士人就会倡修和私修。

同治《信邑志稿》的修纂者峻皆氏,即是在山东省阳信县百余年未修县志的情况下,基于地方文献缺失的担忧而以一己之力 完成是志修纂。

是志虽然自称承袭乾隆志,实际上却改变了乾隆志的体例,调整了乾隆志的细目,并通过订正、补遗和增加等方式处理乾隆志收录的内容。

作为一部私修方志,是志具 有较强的能官期望、严格的正统观念和凸显的个人情感等特点,也存在细目数量过多、收录内容不确和有待补充完善等不足。

修纂方志属于地方公共文化事务,是文化担当意识的体现。

峻皆氏虽然籍籍无名,是志又长期湮没无闻,但他修纂是志与参加官修方志的士人一样 是在践行文化担当意识。

关键词:同治《信邑志稿》;修纂;评价;士人;文化担当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DOI : 10.13486/j. cnki. 1673 - 2618. 2020. 05. 008明清时期,山东地方志修纂走向兴盛%在诸 多地方志中,私修方志数量可观,有研究者统计有不下180种,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发达的沿运河区域、鲁中和胶东,具体到行政 区划上就是济南府、青州府、莱州府和登州府,其他区域相对较少%黄河三角洲地处鲁北,区域 内的邹平、长山、齐东和博兴、高苑、乐安等地虽 然在清朝时分属济南和青州等私修方志发达区域,但传世的私修方志数量极少①,同治《信邑志 稿》(下文简称“是志”)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部%对于是志,诸多地方志工具书或付之阙如, 或语焉不详%《中国地方志综录》和《阳信县志》 均未著录是志,《中国古籍总目》《中国地方志联 合目录》《山东省地方志联合目录》和《滨州地区志》虽然予以著录,但限于体例,仅指出修纂者为 峻皆氏,有同治三年(1864)抄本,且《山东省地方志联合目录》还把是志列于原德州地区夏津县% 《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和《山东方志汇要》罗列是志纲目并进行简要评价,但对修纂者,前者云 “皆氏,邑人,余不详”2587,后者云“峻皆氏为邑①明清时期,黄河三角洲历史上曾有多次私修方志之举,如,明万历年间和清初的沾化有周、+、赵、李四家,清嘉庆年间的博 兴也有多家%但这些志书未流传下来%清康熙年间海丰(今山东无棣)的张克家独自修志,但他后来把志稿呈送时任知县胡公著,在后者的支持下进行重修,已脱离私修的范畴%详见拙著&黄河三角洲地方志提要与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86,97 - 98,172 页%收稿日期=2020 -09 -20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地方党史研究专项“同治《信邑志稿》整理与研究"(20CDSJ01)作者简介:李沈阳(1976—),男,山东平度人,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秦汉史、历史文献整理研究%E-mail lsy008@163 com'滨州学院学报第36卷人,而况待考,[3]577%在其他著作中,《山东通志艺文志订补》只是说“峻皆氏,阳信人,[4]212,《黄河三角洲古代文化名人著述目录》称峻皆氏“生平不详,[5]231。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河县志卷之二十一·职官志》
国家分职任官,建之长吏,畀以民社,宠以禄糈,百里之治,忽攸关于万姓之身家,允托催科抚字思体,圣朝修养之仁,执法惩奸,将导闾里淳庞之化,勿损事实以邀名,勿侵百姓以利己,使非寅清。

矢志冰蘗为操,何能制锦,无惭盘根益利乎?至于丞尉虽属间曹,而政事以资佐理师儒责司训,乃而士习端籍观磨,惟备惟人和衷励翼司官职修,而政治备矣。

子产之言曰:“政如农功,思其始而图其终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

官斯土者,尚其敬之哉!”作《职官志》。

(一)金朝齐河县县尹:
1、刘信:金朝人,由台省(今台湾省)知齐河县,大定八年(1168年)任齐河县县尹。

(二)元朝齐河县县尹:
1、高源,元朝人,直隶饶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人,至元二年(1265年)任齐河县尹。

2、任顺,元朝人,至元十五年(1278年年)任齐河县尹。

3、张公冕,元朝人,至元十五年(1278年)任齐河县尹。

4、完颜谦,元朝人,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任齐河县尹。

5、史炤,元朝人,大德十一年(1307年)任齐河县尹。

6、札木合,元朝人,曾任齐河县尹。

7、蛮子海牙,元朝人,曾任齐河县尹。

8、张萃,元朝人,至正三年(1343年)任齐河县尹。

9、李师会,元朝人,至正十一年(1351年)任齐河县尹。

10、李让,元朝人,曾任齐河县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