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前学习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 大专课程.doc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授课专业:2012级学前教育一、二班任课教师:肖玲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上课时数:2课时教学形式:讲授、讨论、其他教学目的:1.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2.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3.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科学教育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科学教育的特点教学难点: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科学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一、科学(一)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二)科学是一个动态过程(三)科学是一种世界观二、科学教育三、学前儿童科学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1.启蒙性2.全面性3.生活化4.探究性5.合作性6.多样性六、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1.3-4岁A、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B、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C、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D、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2.4-5岁A、好奇好问B、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联系C、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公用和情境进行概括分类3.5-6岁A、有积极的求知欲望B、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较内在、隐蔽的因果联系C、能初步的根据食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2.有利于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发展3.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4.有利于儿童语言表达的发展5.有利于培养儿童关爱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教学反思:举例讲解,学生更感兴趣且易于理解。

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解读上课时数:2课时教学形式:讲授、讨论、其他教学目的:1.了解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2.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结构。

3.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具体内容。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具体内容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结构教学内容:一、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依据(一)身心发展规律(二)学科教育目标(三)学科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四)社会发展的需要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结构(一)纵向目标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月目标、周目标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日目标(二)横向目标1.科学知识教育目标2.科学方法教育目标3.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具体内容1.科学情感态度内容2.科学方法的内容3.科学知识的内容教学反思:。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大专课程第一章:科学教育概述1.1 科学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1.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3 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4 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2.1 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2.2 儿童的科学认知发展特点2.3 适合儿童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2.4 促进儿童科学认知发展的教学策略第三章:科学探究过程3.1 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3.2 儿童科学探究的特点和需求3.3 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和组织3.4 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指导和支持第四章:科学教育资源的利用4.1 科学教育资源的分类和特点4.2 儿童科学教育资源的选取和利用4.3 科学教育活动的材料和教具准备4.4 科学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维护第五章:科学教育评价5.1 科学教育评价的目的和重要性5.2 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方法和工具5.3 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标准和指标5.4 科学教育评价的实施和反馈第六章:地球和宇宙教育第七章:生命科学教育第八章:物理科学教育第九章:数学教育第十章:科学教育实践与案例分析第六章:地球和宇宙教育6.1 地球和宇宙教育的概念与意义6.2 地球和宇宙教育资源的选择与使用6.3 地球和宇宙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6.4 地球和宇宙教育活动的评价与反思第七章:生命科学教育7.1 生命科学教育的基本内容与目标7.2 幼儿生命科学认知的发展特点7.3 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的案例分析7.4 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与改进第八章:物理科学教育8.1 物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内容8.2 幼儿物理科学认知的发展特点8.3 物理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8.4 物理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与反馈第九章:数学教育9.1 数学教育的意义和目标9.2 幼儿数学认知的发展阶段与特点9.3 数学教育活动的案例设计与实施9.4 数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与效果分析第十章:科学教育实践与案例分析10.1 科学教育实践的意义和目标10.2 科学教育实践的案例分析10.3 科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10.4 科学教育实践的总结与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1. 儿童的科学认知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科学认知发展水平,以便设计适合他们认知能力的活动。

大专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

大专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

大专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课程名称:大专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主题:探索昆虫的世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培养学生观察昆虫并描述其特征的能力;3. 培养学生对昆虫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功能。

教学材料:1. 昆虫标本或图片;2. 显微镜;3. 实验器材(如显微镜玻璃片、昆虫标本制作工具等);4. 昆虫分类表;5. 纸和铅笔。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昆虫的图片或标本,引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昆虫的经验和观察。

2. 知识讲解:介绍昆虫的基本特征(六只腿、外骨骼等)和分类(如昆虫的翅膀、口器等),并与学生一起观察和描述昆虫标本上的特征。

3. 实践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昆虫进行观察和描述,记录昆虫的形态特征、行为习性和功能等,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节。

4. 回顾总结:让学生汇报自己观察到的各种昆虫,并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和分类表对其进行分类,讨论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发现和困惑。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索昆虫的其他相关知识和实验。

6. 结束活动: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了解昆虫的世界。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观察和描述昆虫时的态度和能力,进行日常评估;2. 学生完成的昆虫观察记录和分类表可以作为评估材料。

教学反思:本次教案通过引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观察和描述昆虫的能力,并帮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在实践探究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和使用显微镜等实验器材,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昆虫实验和观察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和探索的兴趣。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前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前儿童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学前儿童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前儿童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利用简单的实验装置进行科学实验,如水的沉浮、颜色的混合等。

2. 科学观察:观察和描述自然界中的现象,如天气变化、生长变化等。

3. 科学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学前儿童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科学故事:讲述与科学相关的故事,培养学前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配置实验装置,引导学前儿童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结果。

2. 进行科学观察,引导学前儿童观察和记录自然界中的现象。

3. 结合游戏,进行科学的解决问题活动,培养学前儿童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讲述和演示科学故事,让学前儿童通过故事了解科学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活动:通过问题启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如为什么蓝天会变成雷雨天气?2. 实验环节:配置实验装置,引导学前儿童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结果。

3. 观察环节:带领学前儿童外出观察天气、植物、昆虫等自然界的现象,引导他们观察和记录。

4. 游戏环节: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科学解决问题活动,培养学前儿童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故事环节:讲述与科学相关的故事,让学前儿童通过故事了解科学的原理和应用。

6. 总结活动:引导学前儿童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 实验能力评价:观察学前儿童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是否能正确操作和观察。

2. 观察能力评价:观察学前儿童在观察和描述自然界现象时是否准确和详细。

3. 游戏能力评价:观察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是否能合理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总结能力评价:观察学前儿童是否能正确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并与他人分享。

六、教学资源:1. 实验装置材料:如玻璃杯、水、小漂流装置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第一章:科学教育的基本概念与原则1.1 科学教育的定义1.2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1.3 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1.4 科学教育的方法与策略第二章:儿童发展与科学认知2.1 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2.2 儿童的科学认知发展阶段2.3 促进儿童科学认知发展的教育方法2.4 儿童的科学兴趣与好奇心培养第三章:科学教育环境与材料3.1 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原则与方法3.2 科学教育材料的分类与选择3.3 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3.4 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与反思第四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4.1 感知与探索活动设计4.2 实验与验证活动设计4.3 观察与记录活动设计4.4 交流与合作活动设计第五章:科学教育教师素养与专业发展5.1 科学教育教师的角色与职责5.2 科学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5.3 科学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5.4 科学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第六章:科学教育中的家长与合作6.1 家长在科学教育中的角色6.2 家长合作的意义与方法6.3 家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6.4 家校合作机制的建立与运行第七章:科学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7.1 科学教育资源的分类与利用7.2 信息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7.3 科学教育网络资源的选择与整合7.4 科学教育信息化教学策略与实践第八章:科学教育评价与反思8.1 科学教育评价的类型与方法8.2 儿童科学学习评价的标准与工具8.3 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实施与反馈8.4 科学教育反思与教学改进第九章:特殊需要儿童的科学教育9.1 特殊需要儿童的特点与教育需求9.2 适应特殊需要儿童的科学教育策略9.3 特殊需要儿童的科学教育实践活动9.4 特殊需要儿童的科学教育资源与支持第十章:科学教育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10.1 科学教育研究方法概述10.2 科学教育研究设计及其步骤10.3 科学教育研究案例分析与评价10.4 科学教育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共分为十个章节,涵盖了科学教育的基本概念、原则、儿童发展、环境与材料、活动设计与实践、教师素养、家长与合作、资源与信息技术、评价与反思、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以及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前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2.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3.提高学前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4.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前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2.常见的科学实践活动;3.观察、实验和推理的基本方法;4.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的培养;5.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些科学实验视频或故事,引起学前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2.知识讲解:介绍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告诉学前儿童科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探索未知的方法。

同时,介绍常见的科学实践活动,如观察自然现象、进行简单的实验等。

3.实践活动:组织学前儿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如观察鸟类、昆虫等自然现象,通过玩具实验了解重力和浮力的原理等。

4.思维训练:通过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引导学前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如何使水在两个杯子之间自由流动等,让学前儿童进行思考和实践。

5.团队合作:组织学前儿童进行一些小组合作活动,如一起搭建积木、制作简单的机械等。

通过合作,培养学前儿童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6.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科学的重要性和实践的意义,鼓励学前儿童继续对科学进行探索和学习。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2.评估学生在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方面的表现;3.评估学生在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科学实验视频或故事;2.一些简单的实验工具和材料;3.玩具、积木等合作玩具。

六、教学反思: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能够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计一些简单而具有趣味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大专课程第一章:科学教育的概念与原则1.1 科学教育的定义解释科学教育的含义和重要性讨论科学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2 科学教育原则介绍科学教育的原则,如启发性、探究性、实践性等分析这些原则对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1.3 科学教育目标阐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如培养科学兴趣、发展探究能力等讨论如何制定科学教育的具体目标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认知发展2.1 学前儿童科学认知特点分析学前儿童科学认知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讨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前儿童对科学的理解和认知2.2 科学教育与认知发展探讨科学教育如何促进学前儿童认知发展分析科学教育对学前儿童思维能力、观察力、创造力等的影响2.3 科学教育与学习风格介绍不同学习风格的特点和适用教学方法讨论如何根据学前儿童的学习风格进行科学教育第三章:科学教育环境与材料3.1 科学教育环境创设讨论如何创设适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学习环境分析环境对学前儿童科学学习的影响和作用3.2 科学教育材料的选择与提供介绍选择科学教育材料的原则和方法讨论如何提供适当的科学教育材料和支持3.3 科学教育与技术应用探讨如何将技术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分析科技在学前儿童科学学习中的应用和效果第四章:科学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4.1 探究式教学方法介绍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讨论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科学教育4.2 体验式教学方法解释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含义和作用分析如何通过体验式教学方法促进学前儿童科学学习4.3 科学教育教学策略介绍不同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如问题解决、小组合作等讨论如何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行科学教育第五章:科学教育评价与反思5.1 科学教育评价方法讨论科学教育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分析如何进行有效的科学教育评价5.2 观察与评估介绍观察和评估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讨论如何进行观察和评估,以及如何利用观察和评估结果改进教学5.3 反思与持续改进强调反思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分析如何进行反思和持续改进,以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7A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doc

【7A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doc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教案吴宇宁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3)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6)第四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上) (7)第六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与材料 (12)第七章家园互动与社会资源 (14)第八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15)第九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下) (17)第十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评价 (20)第十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例介绍 (23)第一章绪论本章提要:本章包括科学与技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等四方面的内容。

本章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难点:科学、技术的概念。

1、科学与技术(1)科学与技术的概念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科学还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技术是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技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相互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2)科学与技术的功能科学技术有两个功能:认识功能和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1)学前儿童与科学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发展分为若干个阶段,并将2——7岁阶段称为“前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概念的发展是由概念含混、复合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时期组成的,每一个阶段又包含着若干个小阶段。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急于将由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按成人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儿童,并要求儿童像成人那样去理解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道理。

教师应该顾及到儿童的“天真理论”。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教案
教案名称:探索球的特性
教学对象:学前儿童
教学目标:
1.理解球的特性。

2.了解运用球的场合。

3.培养探索、观察、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
1.颜色鲜艳的球若干。

2.教具:球台、木屑、平衡秤、水杯等。

3.教学游戏道具:扔球游戏、赛跑游戏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让学生观察手中的球并要求学生讲述关于球的特点。

2.教师以魔术的形式展示球瞬间性的运动特点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3.引出下一个环节——球的特性探索。

二、活动
1.让学生参与探索球的特性: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把球抛起,比较大小、颜色、重量、弹性等特色。

2.让学生双手持球交互传递,在传递过程中加深对球重量和弹性等特性的感知。

3.运用秤杆来测量不同颜色、大小的球的重量,并利用水杯来测试不同球的弹性,学生们可以自主发现球的特性。

三、总结
1.教师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以及对球的特性的认识。

2.学生们进行扔球游戏和赛跑游戏,体验运用球的场合。

3.教师通过总结,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探索、观察、表达的能力。

教学扩展:
可将学生分组进行扔球游戏、穿越球场等小游戏,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和巩固球的特性与运用情景。

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前儿童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2. 开发学前儿童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前儿童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前儿童理解自然界的科学原理和规律。

教学准备:1. 针对学前儿童的科学教材或教具。

2. 安全实验器材和防护措施。

3. 图书、图片、视频或其他媒体资源。

教学流程:第一课:引入科学世界1. 导入:以孩子们熟悉的周围事物为例,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某些事物会有特定的属性。

2. 展示:利用图片或物品,介绍一些常见的科学现象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3. 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想法。

第二课:观察与描述1. 导入:以一幅图片或一个物品为例,提醒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外部特征。

2. 实践:在教室或户外进行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3. 讨论:回到教室,与学生一起总结观察到的特征,并展示学生的描述成果。

第三课:实验探究1. 导入:介绍实验的概念和重要性,并告诉学生他们将成为小科学家进行实验。

2. 实践:选择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水和油的混合实验,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并观察结果。

3. 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解释现象。

4. 总结: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受。

第四课:自然规律1. 导入:通过有趣的故事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规律的思考。

2. 演示:展示一些有关重力、浮力或磁力等自然规律的示范实验。

3. 探索: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自己探索并展示这些自然规律。

4.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探索成果,引导他们发现并总结出自然规律的共同特征。

第五课:保护环境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行动。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相关的小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大专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

大专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

大专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编写人:您的名字时间:60分钟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应能够:1. 理解科学教育对学前儿童的重要性;2. 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概念和实验方法;3. 发展学前儿童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观察教学材料:1. PowerPoint投影仪及相关课件2. 实验材料和工具(例如放大镜、玻璃容器、水、塑料杯等)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 展示一些孩子熟悉的科学实验图片和动画片段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所了解的科学实验和观察经验。

知识讲解(10分钟):- 通过PPT介绍什么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以及其重要性;- 解释为什么学前儿童对科学的认知和兴趣培养对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介绍一些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相关的基本概念(例如光、声音、重力等)。

实验(30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项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解释实验目的、过程和结果预期;-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的准备和操作;- 监督学生进行实验过程,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回答他们的疑问;- 鼓励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讨论(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帮助他们总结实验中发现的科学规律和现象;-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回答学生的问题并解释相关科学知识。

结束(5分钟):- 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并强调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并提出问题;- 告诉学生下节课要做的准备工作。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学生提问和讨论的参与程度、学生的实验记录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第一章:科学教育概述1.1 科学教育的定义1.2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1.3 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1.4 科学教育的方法和策略第二章:幼儿认知发展特点与科学教育2.1 幼儿认知发展阶段2.2 幼儿感知觉发展特点2.3 幼儿思维发展特点2.4 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第三章:科学教育环境创设3.1 科学教育环境的特点3.2 科学教育环境的创设原则3.3 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布置3.4 科学教育环境的评价与管理第四章: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4.1 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与内容4.2 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策划4.3 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与指导4.4 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与反思第五章:科学教育资源与利用5.1 科学教育资源的分类与特点5.2 科学教育资源的搜集与整理5.3 科学教育资源的利用与评价5.4 科学教育资源的管理与维护第六章:科学教育中的观察与探索6.1 观察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6.2 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与培养6.3 探索活动的设计与实施6.4 科学教育中的实验与操作第七章:科学教育中的数学教育7.1 数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7.2 幼儿数学认知发展特点7.3 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7.4 数学教育中的游戏与操作第八章:科学教育中的自然与环境教育8.1 自然与环境教育的目标与内容8.2 幼儿自然与环境认知发展特点8.3 自然与环境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8.4 自然与环境教育的资源与利用第九章:科学教育中的科学与技术教育9.1 科学与技术教育的目标与内容9.2 幼儿科学与技术认知发展特点9.3 科学与技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9.4 科学与技术教育的资源与利用第十章:科学教育中的评价与反思10.1 科学教育的评价方法与工具10.2 幼儿科学学习评价的特点与方法10.3 科学教育活动的反思与改进10.4 科学教育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第十一章:科学教育中的家庭与社区合作11.1 家庭与社区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11.2 家庭与社区的资源整合与利用11.3 家庭与社区合作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1.4 家庭与社区合作的效果评估与反馈第十二章:科学教育中的特殊需求儿童12.1 特殊需求儿童的认知与发展特点12.2 科学教育对特殊需求儿童的意义12.3 特殊需求儿童的科学教育策略与方法12.4 特殊需求儿童的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第十三章:科学教育中的文化敏感性13.1 文化敏感性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13.2 幼儿文化认知与价值观的发展13.3 科学教育中的跨文化教学策略13.4 科学教育中的文化资源与利用第十四章:科学教育中的安全教育14.1 安全教育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14.2 幼儿安全认知与行为特点14.3 科学教育中的安全教育内容与方法14.4 科学教育中的安全环境创设第十五章:科学教育的案例分析与研究15.1 科学教育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15.2 幼儿科学教育案例的选取与分析15.3 科学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15.4 科学教育研究的应用与推广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编写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大专课程第一章:科学教育概述1.1 科学教育的定义和目标1.2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1.3 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1.4 科学教育的挑战和机遇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2.1 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2.2 儿童的科学认知发展特点2.3 儿童的科学兴趣和动机2.4 儿童的科学学习策略第三章:科学教育原则和方法3.1 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3.2 科学教育的有效方法3.3 科学教育的教学策略3.4 科学教育的评价方法第四章:科学教育课程设计4.1 科学教育课程的目标设计4.2 科学教育课程的内容设计4.3 科学教育课程的实施计划4.4 科学教育课程的评价与反馈第五章:科学教育实践活动5.1 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类型和特点5.2 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组织5.3 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案例分析5.4 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注意事项第六章:科学教育材料与资源6.1 科学教育材料的分类与选择6.2 科学教育资源的重要性6.3 科学教育材料的开发与利用6.4 科学教育资源的管理与维护第七章:科学教育与家庭、社区的合作7.1 家庭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7.2 科学教育与家庭合作的策略7.3 社区资源在科学教育中的利用7.4 科学教育与家庭、社区合作的案例分析第八章:科学教育中的特殊需求儿童8.1 特殊需求儿童的特点与需求8.2 科学教育对特殊需求儿童的适应性8.3 科学教育中的包容性与差异化策略8.4 特殊需求儿童的科学教育案例分析第九章:科学教育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9.1 科学教育中的道德问题概述9.2 科学教育中的伦理原则与规范9.3 科学教育中的道德教育策略9.4 科学教育中的道德伦理案例分析第十章:科学教育的未来发展10.1 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0.2 科学教育的创新与变革10.3 科学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10.4 科学教育的未来发展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科学教育的定义和目标解析:科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水的性质教学目标:1. 让学前儿童了解水的性质和特征。

2. 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索能力。

3. 引导学前儿童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让学前儿童了解水的性质。

2. 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索能力。

3. 建立学前儿童对科学的积极兴趣。

教学准备:1. 足够的饮用水2. 透明玻璃杯和塑料杯各一只3. 水果、蔬菜、糖4. 测量杯和漏斗5. 毛巾和纸巾6. 幼儿适合的书籍或卡片,介绍水的性质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探讨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介绍水的性质是所有物质共有的。

2. 观察和实验(15分钟):a) 给每个学生一个透明玻璃杯,让他们观察杯中的水是什么样子的。

b) 给每个学生一个塑料杯,让他们观察杯中的水是什么样子的。

c) 引导学生观察两种杯子中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d) 使用漏斗将水倒入测量杯中,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水的体积。

e) 将水倒回透明玻璃杯和塑料杯中,观察水的倒入和倒出时的变化。

3. 实验探索(15分钟):a) 给学生准备一些水果、蔬菜和糖,让他们观察这些物质在水中的变化。

b) 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形成溶液。

c) 引导学生自由探索溶解物质的条件和方法。

4. 结论总结(10分钟):a)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果。

b) 结合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总结水的性质和特征。

5. 拓展延伸(10分钟):a) 给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水的书籍或卡片,让他们进一步认识水的性质和应用。

b) 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探索中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3. 检查学生对水的性质和特征的理解。

教学延伸活动:1. 继续探索水的特性,如冰、水蒸气等。

2. 进一步开展与水相关的实验活动,如水的密度、水的表面张力等。

3. 让学生制作水循环模型,加深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

一、教案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 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教学活动:1. 引入活动:讨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主体活动:讲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实践活动: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和实施一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方案。

二、教案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第二章教学目标:1. 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3. 学会评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效果。

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估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入活动:讨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主体活动:讲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3. 实践活动:学生设计并实施一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进行自我评估。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基本方法和技巧的情况。

2. 评估学生设计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效果。

三、教案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第三章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观察和探究活动。

2. 掌握组织和管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技巧。

3. 学会设计和实施适合学前儿童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观察和探究活动。

2. 组织和管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技巧。

3. 设计和实施适合学前儿童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活动:1. 引入活动:讨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观察和探究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说课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说课教案

一、教案概述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性质:专业课授课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课时:2课时教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次:2015年版主编:廖丽英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教育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4.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特点、意义、内容和方法。

2. 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特点、意义、内容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及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意义、内容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及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5. 总结:总结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特点、意义、内容和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期末成绩:笔试考核学生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知识的掌握。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课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2. 第2课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九、教学资源1. 教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2. 课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件3. 案例资料: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案例十、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参与讨论。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掌握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对科学教育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科学教育的定义、特点、原则等。

2. 掌握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儿童的科学兴趣、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等。

3. 学习科学教育的内容,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等领域的基本知识。

4. 掌握科学教育的途径,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活动等。

5. 了解科学教育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等。

三、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定义、特点、原则。

2. 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评价方式。

3.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等领域的基本知识。

4. 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活动等教学方法。

5. 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等评价方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目标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教育的实践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实验法:进行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5. 课外活动法:组织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课程论文等方式进行评价。

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进度安排:按照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进度。

3. 实践活动安排:安排适当的实验课和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教育的实践过程。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教学。

3. 实验器材: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章节:第一章科学教育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了解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科学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2. 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3. 科学教育的方法4.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科学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科学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教师介绍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教师分析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科学教育的实施情况。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案例分析的准确性3. 学生总结和反思的深度教案章节:第二章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2. 掌握科学教育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2. 科学教育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教育原则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科学教育原则的理解和认识。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2. 教师介绍科学教育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供实际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科学教育原则的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案例分析的准确性3. 学生总结和反思的深度教案章节:第三章科学教育的方法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教育的方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大专课程第一章:科学教育的意义与目标1.1 理解科学教育的定义1.2 探讨科学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1.3 明确科学教育的目标1.4 分析科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第二章:科学教育的内容与范畴2.1 掌握科学教育的基本内容2.2 了解幼儿科学认知的发展阶段2.3 探讨科学教育的范畴2.4 分析不同年龄段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差异第三章:科学教育的方法与策略3.1 学习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3.2 掌握科学教育的实践策略3.3 探讨科学教育的教学技巧3.4 分析科学教育中的师幼互动第四章:科学教育环境与材料的创设4.1 了解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重要性4.2 学习科学教育材料的分类与选择4.3 探讨科学教育环境与材料创设的策略4.4 分析科学教育环境与材料创设的实例第五章:科学教育评价与反思5.1 理解科学教育评价的目的与方法5.2 掌握科学教育评价的标准与原则5.3 探讨科学教育评价的实践策略5.4 分析科学教育评价的实例与反思第六章: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6.1 学习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6.2 掌握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与方法6.3 探讨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技巧6.4 分析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实例第七章:科学教育中的数学教育7.1 理解数学教育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7.2 掌握数学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方法7.3 探讨数学教育的教学策略7.4 分析数学教育的实例与反思第八章:科学教育中的探究与实验8.1 理解探究与实验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8.2 学习探究与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巧8.3 探讨探究与实验的教学策略8.4 分析探究与实验的实例与反思第九章:科学教育中的环境教育9.1 理解环境教育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9.2 掌握环境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方法9.3 探讨环境教育的教学策略9.4 分析环境教育的实例与反思第十章:科学教育中的家庭教育与社区合作10.1 了解家庭教育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10.2 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0.3 探讨家庭教育与社区合作的教学策略10.4 分析家庭教育与社区合作的实例与反思第十一章:科学教育中的幼儿心理发展与学习特点11.1 理解幼儿心理发展对科学教育的影响11.2 掌握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与规律11.3 探讨适应幼儿心理发展的科学教育策略11.4 分析幼儿心理发展与学习特点在科学教育中的实例与反思第十二章:科学教育中的教师专业发展12.1 明确教师在科学教育中的角色与责任12.2 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与方法12.3 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12.4 分析教师专业发展在科学教育中的实例与反思第十三章:科学教育中的多元智能与个别化教育13.1 理解多元智能理论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13.2 掌握发掘与培养幼儿多元智能的策略13.3 探讨个别化教育在科学教育中的实施方法13.4 分析多元智能与个别化教育在科学教育中的实例与反思第十四章:科学教育中的课程整合与跨学科教学14.1 理解课程整合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14.2 学习科学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方法与技巧14.3 探讨跨学科教学在科学教育中的实践策略14.4 分析课程整合与跨学科教学在科学教育中的实例与反思第十五章:科学教育的案例分析与教学实践15.1 学习科学教育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15.2 掌握科学教育案例分析的步骤与技巧15.3 探讨科学教育案例分析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15.4 分析科学教育的案例分析与教学实践的实例与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主要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科学教育的意义与目标、内容与范畴、方法与策略、环境与材料创设、评价与反思等多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教案第一章绪论本章提要:本章包括科学与技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等四方面的内容。

本章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难点:科学、技术的概念。

1、科学与技术(1)科学与技术的概念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科学还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技术是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技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

(2)科学与技术的功能科学技术有两个功能:认识功能和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1)学前儿童与科学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发展分为若干个阶段,并将2——7岁阶段称为“前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概念的发展是由概念含混、复合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时期组成的,每一个阶段又包含着若干个小阶段。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急于将由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按成人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儿童,并要求儿童像成人那样去理解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道理。

教师应该顾及到儿童的“天真理论”。

“天真理论”是儿童在学校学习之前已获得的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概念,也被称之为“前概念”、“幼稚理论”、“直觉概念”等。

布鲁纳:认为儿童必须先通过操作具体实物发展概念,进而逐渐发展到以抽象符号表达概念的层次。

强调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要求让儿童主动地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因此,他竭力倡导发现学习(发现法),并广泛地运用于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1)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人类早期的科学教育的特点: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自然科学教育带有神灵色彩。

我国古代的科学教育的光辉成果:如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了《墨经》和《考工记》两部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其中《墨经》不但记载了大量的物理知识,还可以从中看到墨子是如何对弟子进行教育的。

墨子在讲学时非常重视向学生传授生产知识,他曾经运用实验的方法来解释光学中“小孔成像”的原理。

墨子对“小孔成像”(又说“针孔成像”)的解释,是世界上第一个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科学解释,比希腊的欧几里得还要早一个世纪。

更具有价值的是,墨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在世界科学教育史上是首创。

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大多仍然在家庭中随着父母的劳动和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我国儿童自然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课程来进行,是在清代同治年间。

1862年(同治元年)设立了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中设有“格致”这一科目,是我国设置自然科学教育课程的开端。

1903年我国自己开办的第一所幼稚园——湖北幼稚园。

1932年10月,当时的国家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幼稚园课程标准》,正式规定有关科学教育内容的课程——“社会和自然”。

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

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

本章要求掌握的概念: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2.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3.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本章提要:本章包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等三方面的内容。

本章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单元目标:是指一个单元的教育目标。

在科学教育中,这种“单元”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是“时间单元”,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科学教育目标。

另一种是“主题活动单元”,是在一组有关联的科学教育活动全部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一般是指一次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

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方法,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

”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总目标是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总方向,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活动的“引航灯”。

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了“科学”、“社会”、“语言”、“健康”、“艺术”等五大领域,并提出了相应的领域目标。

归类为三个方面,即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和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

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是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来制定的,既体现学前儿童各个不同年龄之间的差异性,又体现了各个年龄之间的连续性。

5-6岁: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4-5岁:能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3-4岁:能从一组物体中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挑出物体,归入一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要科学地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就必须研究儿童、研究社会、研究学科特点,从三方面的综合信息中来确定。

①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

②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③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原则①全面性与整体性。

②连续性与一致性。

③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④社会性与时代性。

⑤辩证统一性。

本章应重点明确的问题: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单元目标:是指一个单元的教育目标。

在科学教育中,这种“单元”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是“时间单元”,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科学教育目标。

另一种是“主题活动单元”,是在一组有关联的科学教育活动全部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一般是指一次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2.分别阐述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内涵?①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

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②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方法,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

”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③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

①全面性与整体性。

②连续性与一致性。

③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④社会性与时代性。

⑤辩证统一性。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

《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教育目标可以归类为三个方面,即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和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

(1)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