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尚书》记载“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i ,杀死)之”、“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这反映了夏周时期( )A . 政权更替频繁B .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 . 尚未实现高度集权D . 世袭制度遭到废弃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 .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 . 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 .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 . 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3.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政治制度,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 西周政治具有浓厚的集权色彩B . 血缘政治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C . 该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 . 该制度避免了周天子的决策失误4.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

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 )A . 世官制B . 嫡长子继承制C . 分封制D . 中央集权制5.中国古代社会有“出妇之道”:女儿出嫁后,娘家的户口、土地、生活用品一律清除;不能继承娘家财产;改姓氏;不在传统伦理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中;若一个家族因罪连坐,嫁出去的姑娘也不必受牵连。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晋书段灼传》记载:“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候之孙,则当涂之昆(注:兄)弟也……幽王为讨宠妃褒姒欢心,烽火戏诸侯,又废太子宜臼,立褒姒子为太子,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杀死幽王,立宜臼为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西周分封制受到冲击B. 宗法制引发贵族间争权夺利的斗争C. 周幽王厉行君主专制D. 申侯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宗法分封制2.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已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它是( )A. 追求天下为公B. 崇尚秩序C. 主X仁政D. 天人感应3.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

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B.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C.均田制度的逐渐衰落D.部曲奴婢的社会地位下降4.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

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 )A.孔子创办私学B.齐国设“稷下学宫”C.汉武帝设立太学D.隋朝开创科举制5.汉唐宰相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可以坐着与皇帝议论国家大事,谓之坐而论道,宋朝时,大臣多出自科举,已无坐而论道的资格,在皇帝面前必须直立奏对。

这表明( )A.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B.官僚政治体制逐步确立C.君主专制统治登峰造极 D.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6. 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史实结论A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董仲舒提出“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

2018届江西省新余四中、鹰潭一中等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江西省新余四中、鹰潭一中等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

该现象说明当时()A. 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变革B. 血缘宗族性组织体系完全解体C. 传统的政治体制开始崩溃D. 新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若干诸侯国不再分封血缘贵族,而是派遣行政官员管理,这表明原本分封制下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组织体系正在瓦解,分封制走向崩溃,故C项正确。

生产资料所有制包括土地制度等,而材料强调传统的政治体制开始崩溃,排除A。

B项“完全”的说法错误,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春秋时仅仅出现了县和郡的形式,尚未确立系统的郡县制,排除D。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结合分封制崩溃的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

2. 从汉武帝征和四年一直到三国魏晋时期,司隶校尉都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汉武帝时同时将郡国豪富迁徙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A. 司隶校尉监察使郡国力量逐步削弱B. 监察制度是解决郡国体制的主要方式C. 豪富家族成为维系政权的政治支柱D. 强干弱枝是巩固专制集权的重要措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设置司隶校尉是加强对京师周围的控制,“将郡国豪富迁徙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则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力量,这有助于专制集权的巩固,D项正确。

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司隶校尉监察使与刺史的职能不同,排除A。

解决郡国体制的主要方式是实行推恩令,排除B。

豪富家族不是维系政权的政治支柱,“将郡国豪富迁徙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则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力量,排除C。

3. 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名为“狂信派”和“希律派”。

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

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4小题,每小题1。

5分,共51分。

在每小题给出酌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

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B.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C.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D.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2.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

由此可见孔、孟二人A.宣扬民本思想B.主张重构秩序C.追求仁政德治D.肯定汤武革命3.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 B.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C.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D.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4. 汉代的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益州为巴蜀故地,荆州为荆楚故地,豫州为中州故地。

这种地方区划有利于A.加强中央政府权威B.延续汉初地方行政制度C.增强区域文化认同D.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5。

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

下列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历史就是一家之言" 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6。

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

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

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

”据此判断制约光绪不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因素是A。

宗法观念 B.君主制度C。

2018届江西省临川二中、新余四中高三1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江西省临川二中、新余四中高三1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江西省临川二中、新余四中高三1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 据史书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由此可见该制度A.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B. 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C. 确立了以天子为至尊的中央集权制D. 使国家的疆域不断扩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天子、诸侯和大夫都是把田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这体现的是分封制。

分封制体现的的是政治等级制度之下土地的占有关系,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分封制2. 表中为不同文献关于秦始皇逝世、秦二世继位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推定的历史事实是A. 李斯和赵高对胡亥继位起到决定性B. 公子扶苏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C. 秦始皇猝亡是胡亥得以继位的重要原因D. 胡亥继位得到秦始皇生前认可【答案】C【解析】从材料“更诈为丞相(李)斯受始皇遗诏……立子胡亥为太子”“请立子胡亥,为代后。

’王曰:‘可’”“盖正因欲立少子之故”中可以看出,秦始皇猝亡,胡亥即位,故C项正确;AB项只符合司马迁《史记》,排除;D项不符合司马迁《史记》,排除。

3. 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

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

能弥补这一缺陷的是A. 荀子以法律强化道德的约束力B. 董仲舒将德治与大一统相结合C. 理学使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D. 明清之际强调道德的实用价值【答案】C【解析】理学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弥补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故C正确;A项不涉及“天经地义”的信息;B中三纲五常没有上升到天的高度;D中是对传统儒学批判。

4. 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

其原因最可能是A.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 经济重心的南移C.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D. 重农抑商的影响【答案】A【解析】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与明朝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有关,故A项正确;紧扣时间“明代中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南宋时期,故B项错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结果,往往会导致物价上涨,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重农抑商政策,对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不利,更不会导致“江南绢价的明显下降”,故D项错误。

2017-2018学年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

”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 A. 宣扬“君权神授”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 B. 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C. 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 新儒学从根本上脱离“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2.战国时期,郡制设立多在边远之地近敌之处,如魏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郡)守,以拒秦、韩”。

朝廷往往授予这些“郡守”节制周边县域文武官员,统一调度县域人、财、物以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权力。

这反映出当时 A. 负责地方管理的郡守都是武将 B. 吴起变法加强了魏国集权体制 C. 魏国地方管理实行郡守负责制 D. 郡的设置具有巩固国防的作用3.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三个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孔子韩非子荀子 B. 韩非子商鞅孟子 C. 荀子商鞅老子 D. 墨子韩非子荀子4.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据此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的主要原因是A .促进地方自主性B .提升地方行政效率C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D .提高中央财政收入5.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

【解析】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上高二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解析】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上高二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2018届新余四中、上高二中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一、选择题1. 据《左传》记载,春秋后期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独掌权柄后,标榜要替鲁国国君整肃跋扈的大夫,此举不仅得不到知礼之士的赞成,反而受到批评。

因为此举A. 挑战了宗法制度B. 损害了大夫利益C. 冲击了天子权威D. 不符合周礼规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阳虎的身份是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按周礼的规定,他效忠于季孙氏,而他标榜为鲁国国君整肃大夫即是僭越,所以受到批评,故违背了周礼,故选择D项。

宗法制度以血缘为核心,故A项与此无关,排除;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材料的事件涉及鲁国国内,与周天子权威无关,排除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2. 东晋南朝时期佛教发展迅速,仅建康城就有佛寺500余所,僧尼10万余人,还拥有大量地产和人数众多的依附农民,寺院经营农业、商业和高利贷,所有人“皆不贯民籍”。

这种现象说明了A. 江南大土地所有制进一步发展B. 农业生产耕作方式发生了改变C. 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D. 东晋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答案】A【解析】拥有“大量”地产等字眼足以证明江南“大”土地所有制是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选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耕作方式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农副产品商品化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没有阶级关系发生变化的描述,选项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大量”地产体现的是大土地所有制。

3. 隋唐时期,皇帝常常携宫廷到洛阳“就食”。

682年关中地区饥荒,唐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

这种现象A. 导致唐朝开始由盛转衰B. 反映出土地兼并的严重C. 推动政治中心逐渐东移D. 推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C【解析】都城在长安要到东边的洛阳“就食”,这样就会推动政治中心的逐渐东移,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导致唐朝开始由盛转衰的是安史之乱,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土地兼并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经济重心的转移问题,选项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届高考年级9月份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在每小题给出酌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

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B.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C.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D.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2.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

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

由此可见孔、孟二人A.宣扬民本思想B.主张重构秩序C.追求仁政德治D.肯定汤武革命3.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B.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C.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 D.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4. 汉代的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益州为巴蜀故地,荆州为荆楚故地,豫州为中州故地。

这种地方区划有利于A.加强中央政府权威 B.延续汉初地方行政制度C.增强区域文化认同 D.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5.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

下列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历史就是一家之言” 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C.“历史都是思想史”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6.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

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

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

”据此判断制约光绪不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因素是A.宗法观念B.君主制度C.内忧外患D.优柔寡断7.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

江西省新余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新余一中2017--2018学年毕业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1-5、ACDDD 6-10、 ABACD 11-15、CCCDB16-20、DCDDD 21-25、CBCAD 26-30、AABCD31.(1)变化:士阶层由从政和教育变为经商;士阶层由中心地位走向衰落;四民被三民代替。

(3分)背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拜金逐利风气的盛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八股取士、宋明理学对思想的束缚。

(任意三点3分)(2)特点:发展时间早;实业、教育、城市建设共同发展;包容吸收外来文明等。

(3分)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危机加深,提升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部分官员的支持;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张謇的个人作用。

(任意三点3分)32.(1)内涵: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教的观念抽象化为“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高度赋予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秋序的合理性等。

(2分)影响: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奠定了明清政治是向专制和封闭的理论基础等。

(4分)(2)差异:程朱强化专制秩序,孟德斯鸠则倡导民主、平等;程朱主张集权、孟德斯鸠则倡导分权制衡;程朱重视伦理道德价值,孟德斯鸠则强调法治作用等。

(4分)原因:中国:君主专制、人治、小农经济、儒家思想占主导;西方:资阶级革命的兴起并扩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6分)33.(12分)示例一:论题:救亡与启蒙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

论述:19世纪中期以来,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进步国人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在奋起抗争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兴起了启迪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并在洋务运动中加以实践;19世纪末面对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农民阶级掀起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以实业救国、变法图强和民主共和为旗号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新高潮。

2018届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1. 有学者指出:“个体家庭是宗族组织的基本单位,土地公有制是宗族组织的经济基础,宗族组织是家长制家庭的次生形态。

”这表明A. 宗法制是先秦最基本的政治制度B. 家国观念出现有利于巩固宗族组织C. 先秦时期政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D. 宗族组织是特定政治和经济的产物【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宗族组织是在具备了经济基础和政治条件的前提下出现的,土地公有制是宗族组织的经济基础,联系所学可知,宗族组织的产生受宗法制的影响,因此材料信息表明宗族组织是特定政治和经济的产物,故答案为D项。

材料没有直接涉及宗法制,材料所述是在宗法制影响下产生的宗族组织,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家国观念的影响,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 读下表,可以得出汉代A. 庄园制经济不断发展B. 租佃制经营方式出现C. 均田制逐渐受到破坏D. 土地私有制渐显端倪【答案】A【解析】“田千余顷、役使数千家、资产巨亿”等字眼体现的是庄园制经济,并且庄园经济发展速度迅速,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租佃制经营方式出现于战国,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均田制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早在春秋时期土地私有制就已经渐显端倪,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

3. 祖冲之的数学著作,在唐宋时失传。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清代康熙以后便无人过问,直到近代才从日本翻印回来。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生产方式缺乏质的变化B. 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C. 历代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D.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艰难【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许多科技发明无法得到社会的推广应用,往往出现中断、失传的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的存在是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故A项正确;B项是思想方面的原因,不是根本原因;C项说法错误,错在“历代”;D项包含在A项之中。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上高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上高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上高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学经典建构的内部要素童家炳经典是什么意思呢?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篇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论。

”所谓“经”,就是永恒不变的又至高无上的道理,不可磨灭的训导。

文学经典就是指承载文学之“至道”和“鸿论”的各类文学典籍(特别是作品)。

但是,刘勰所说的那种“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论”并非是对所有的人来说的。

不同时代拥有不同观点的人,常常对某种文学经典不以为然,认为不是经典;相反,他们可能提出另外一些作家的作品作为经典。

文学经典是时常变动的,它不是被某个时代的人们确定为经典后就一劳永逸地永久地成为经典,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的建构过程。

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总是制约着、影响着文学经典的建构,但是,我们不能由此认为文学经典建构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意识形态的变动、文化权力的变动,而与作家、作品的状况无关。

文学经典建构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是建构文学经典的基础。

能够建构为文学经典的作品,总是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和价值,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心理共鸣。

有清一代所产生的言情、人情世态、才子佳人小说很多,可并没有成为经典,只有《红楼梦》被后世建构为文学经典,这难道不是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密切相关吗?在作品艺术价值方面,还必须考虑到某些文学经典写出了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和“共同美”的问题。

某些作品被建构为文学经典,主要在于作品本身以真切的体验写出了属人的情感,这些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所在,容易引起人的共鸣。

如李煜的词(后期的词)也被列入文学经典,这是因为“作者从自身遭受迫害屈辱的不幸境地出发,对整个人生的无常、世事的多变、年华的易逝、命运的残酷……感到不可捉摸和无可奈何……这种相当错综复杂的感触和情绪远远超出了狭小的个人的‘身世之戚’的范围,而使许多读者能从其作品形象中联想和触及到一些带有广泛性质而永远动人心弦的一般的人生问题,在情感上引起深切的感受”……实际上,许多描写山水、田园、乡土的诗词和其他作品虽历久而不衰,一直被当作文学经典来看待,其中主要涉及“共同美”的问题。

江西省新余第四中学上高第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

江西省新余第四中学上高第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

2019届新余四中、上高二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24.西周分封诸侯,在武王时期即已开始,大规模分封在成王和其子康王时期。

康王之后,分封机会减少,太子以外的各子多留在朝中为卿、大夫。

这反映康王之后的西周A.宗法血缘纽带更加牢固B.分封制度日益走向瓦解C.王室成员受到严密防范D.嫡庶长幼地位依然有别25.《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

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

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A.工艺分工日益精细B.产品种类非常丰富C.地域特色较为明显D.生产管理特别严格26.史学家赵俪生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度概括为三个拐弯。

其中的“第三个拐弯,发生在公元8世纪之末,绵延至第9、第l0世纪。

它冲破自然经济的锢闭,是货币交流逐渐增多,商业、手工业逐渐发达的一个转折点”。

这一观点强调A. 经济政策的延续性B. 经济发展具有区域性C. 经济发展的活跃性D. 经济形态的突破性27. 明清以来,在聚族而居的村庄宗族势力比较强大,雍正四年(1726年),清政府专门规定这些村庄可以不编保甲,以宗族组织来代行保甲之职。

同时,授予族长族中承嗣权、教化权、经济裁处权、治安查举权、对族人的生杀权等各项权力。

这说明A.清朝时期政府对地方控制能力有限B.封建社会家国同构色彩的具体体现C.宗族组织成为合法的地方行政机构D.族权开始成为政权控制的依靠力量28.1904 年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向全国商人发出建立商会的号召。

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800 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

近代商会的发展A. 促成与外国商战思想的出现B. 有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C. 标志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 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29.1926年,陈独秀强调,在国民革命阶段,共产党“应该彻头彻尾表示独立的在野党态度”,要“严厉取缔党中机会主义做官热的倾向”,限令已担任县长的共产党员立即辞职,否则开除党籍。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段考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段考试题

新余四中2017—2018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是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

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有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

这种天下观A. 起源于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B. 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C. 使古代中国的民族观念淡薄D. 塑造出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2. 以下是张岂之所著《中国历史十五讲》第六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最可能是( )AC.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D.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3.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少结交外官言。

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

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A.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C.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D.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4.《水心别集》卷二《民事上》记载:“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

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值)。

”这段文字实质( )A.说明宋代均田制开始瓦解B.体现在土地流转中政治与经济因素的消长C.反映了租佃制经营已占据主导地位D.说明政府由限制到承认土地流转5.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

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方气候差异 B.经济结构的变动 C.殖民活动的推动 D.人口增长的需求6.南宋王灼《糖霜谱》记载,“甘蔗所在皆植,独福唐,四明、番禺、广汉、遂宁有糖冰,而遂宁为冠……唐大历中,有邹和尚者,始来(遂宁)小溪之伞山,教民黄氏造霜之法,伞山在县北二十里,山前后为蔗田者十之四,糖霜户十之三。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 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有 36小题,每小题1。

5分,共54分。

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 题目要求。

) 1。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召集齐、秦等国军队打败了楚国。

战后,召集诸侯会盟,还派人把周天子召到河 阳参会。

孔子编撰《春秋》时,将此事记载为“天子狩于河阳” 。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B. 孔子反对一味固守传统做法 D 。

孔子想以此维护周天子的尊严 “牛一头直万五千 ”。

而西汉主要粮食一石一般为 30—80钱,东汉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先进耕作方式推广受阻 (15岁至30岁)不嫁,征收五倍人头税。

有学者对此解释说: ,罚女子,是为了迫使女子出嫁 ,男子能够娶妻。

此举 .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 .提高了女性经济地位 ,南北朝时北方农民为维持生计大量依附于“坞堡”中,仅关 。

南北朝“坞堡经济”的出现 C. 不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 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 5•右图为考古出土的简牍,对简牍上的字体解读有误的是 ① 始于晋朝 ② 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③ 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 ④ 字形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A. ①②A 。

《春秋》作为史书是不可信的 C.孔子意在强调晋文公遵守礼制 2. 据《九章算术》记载,汉代牛价很高, 也不过数百钱•据此可推知,当时 A.小农经济的形成使牛增值B C.精耕细作方式不断发展 D 3. 《汉书•惠帝纪》记载,女子到适婚年龄 婚姻是男女双方的事,但当时民间聘礼太重 A.导致男尊女卑现象严重 B C.意在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D 4. 汉末以来许多士族聚族而居,形成“坞堡” 中就有“坞堡”三千多个 A. 导致农耕经济的衰退 ,这种耕战兼备的生产模式被史家称为“坞堡经济”B. ①③C. ②③D. ②④6。

“东华门外,市井最盛,盖禁中(指帝王所居的宫苑)买卖在此。

2018届江西五校(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鹰潭一中、宜春中学、新余四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届江西五校(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鹰潭一中、宜春中学、新余四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五校(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鹰潭一中、宜春中学、新余四中)联考历史学科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

与此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九品中正制2.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

”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现实基础 B.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C.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3. 1693年,英王威廉三世选用了4位宠臣担任了政府要职,到1698年又重新任命了新的政府成员。

材料说明( ) A.英王仍实行专制统治 B.英王仍有很大的权力C.英国的政局长期动荡 D.王权还没有受到限制4. 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

”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5. 某报纸报道:“(新中国的成立)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

”对该报道的解读,正确的是( )A.欢呼新政权的诞生 B.改变了亚洲政治版图C.带有明显的反华倾向 D.反映苏联的官方态度6. 有史学家估计:二战后联邦德国从1949年起,人均获得140马克的补助,而民主德国却人均负债2500马克。

下列因素可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是( )A.参加“北约”和“华约”的时间不同 B.联邦德国率先加入欧洲煤钢联营C.两国处于“冷战”格局的战略地位不同 D.两国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不同7. “共产党人这时在中国东南部进行活动,他们从民众中取得力量,并通过没收和分配大地产的有条不紊的政策,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从贫苦农民那里得到支持。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新余四中2019届高考年级十月月考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B. 分封制利于强化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C. 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D. 分封制促进了东方各诸侯国的社会发展2.汉代太学的教师均称为“博士”,东汉光武帝“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

他们分别教授《施氏易》、《孟氏易》、《梁丘易》、《京氏易》、《欧阳(尚)书》、《大夏侯(尚)书》、《小夏侯(尚)书》、《齐诗》、《鲁诗》、《韩诗》、《大戴礼》、《小戴礼》、《严氏春秋》与《颜氏春秋》,史称“五经十四博士”。

该材料反映了A. 儒学思想的正统最终确立B. 当时学术氛围比较宽松C. 儒道思想相互借鉴与融合D. 百家争鸣局面再次形成3.《周礼》规定:“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燕(注:燕同宴)之礼,亲四方宾客。

”这说明西周的礼仪制度A.具有区分贵族等级的功能 B.注重稳定社会秩序C.强调生活良俗的教育 D.注重仁爱心地的培养4.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

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B、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C、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D、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5.下图为中国古代丝织业分布变迁示意图。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秦汉丝织业中心主要分布丝路沿线 B、唐宋时期丝织业中心遍布黄河流域C、元至清时丝织业中心均在长江流域D、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影响丝织业分布6.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摩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这种变化反映了A.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B.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D.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7.明初,朱元璋曾谕户部:国家赋税已有定制,撙节用度,自有余饶。

【历史】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历史】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

记述出处“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是以上能征下,下无奸恩”《国语·鲁语上》“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藩篱,夏殷以来的故国,方之蔑矣。

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王国维《殷商制度论》“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

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左传·高祖本纪》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B. 分封制利于强化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C. 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D. 分封制促进了东方各诸侯国的社会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天子作师,公帅之……是以上能征下”说明诸侯必须无条件由周天子调动,材料“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说明西周分封制度使天子和诸侯开始有了隶属关系,材料“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

列尊贡重,周之制也”说明各诸侯国有向天子缴纳贡赋的义务,反映了分封制度下天子对诸侯隶属关系加强,故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错在“权力高度集中”;“列尊贡重”中的列尊者无法被判断是姬姓封国,故C项错误;第二则材料强调的重点不是东方诸侯国的社会发展,且第一、三则材料也未涉及,故D项错误。

2.汉代太学的教师均称为“博士”,东汉光武帝“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

他们分别教授《施氏易》、《孟氏易》、《梁丘易》、《京氏易》、《欧阳(尚)书》、《大夏侯(尚)书》、《小夏侯(尚)书》、《齐诗》、《鲁诗》、《韩诗》、《大戴礼》、《小戴礼》、《严氏春秋》与《颜氏春秋》,史称“五经十四博士”。

材料反映了A. 儒学思想的正统最终确立B. 当时学术氛围比较宽松C. 儒道思想相互借鉴与融合D. 百家争鸣局面再次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学的最终确立在西汉汉武帝时期,这时候是东汉,故A项错误;材料中“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五经十四博士”,说明儒家下不同师法之间可以并列存在,但这并不是百家争鸣说明学术氛围比较宽松,故D项错误,B项正确。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分一道,共计25道,共50分)1.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

这主要说明分封制( )A.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B.巩固了西周国家政权和拓展了疆域C.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各诸侯国中普遍实行D.在当时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2.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对生活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下列所述思想主张与其对应的是( )A.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B.前者主张王道,后者主张霸道C.前者主张兼爱,后者主张仁爱D.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战功3.秦末至宋初,大量原籍中原的汉族人多次迁徙,与闽、粤、赣交界的山区土著相处,逐渐形成了一个风貌独特、人文特异的新族群——客家人,后又陆续迁往世界各地。

客家人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结构调整B.对外政策改变C.中原政局剧变D.地域商帮推动4.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

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A.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C.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D.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

”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

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 )A.沿用旧制,鲜有改革B.赋役沉重,百姓困苦C.单一税种,没有差等D.统一征缴,耗时费力6.19世纪初期,超过六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必须通过市场来获得口粮,这些人口包括了1000 多万户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户;同时,中国一半以上的农户不织布,必须从市场上购买所需要的棉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晋书段灼传》记载:“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候之孙,则当涂之昆(注:兄)弟也……幽王为讨宠妃褒姒欢心,烽火戏诸侯,又废太子宜臼,立褒姒子为太子,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杀死幽王,立宜臼为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西周分封制受到冲击B. 宗法制引发贵族间争权夺利的斗争C. 周幽王厉行君主专制D. 申侯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宗法分封制2.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已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它是( )A. 追求天下为公B. 崇尚秩序C. 主张仁政D. 天人感应3.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

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B.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C.均田制度的逐渐衰落D.部曲奴婢的社会地位下降4.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

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 )A.孔子创办私学B.齐国设“稷下学宫”C.汉武帝设立太学D.隋朝开创科举制5.汉唐宰相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可以坐着与皇帝议论国家大事,谓之坐而论道,宋朝时,大臣多出自科举,已无坐而论道的资格,在皇帝面前必须直立奏对。

这表明( )A.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官僚政治体制逐步确立C.君主专制统治登峰造极.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6. 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 AB. BC. CD. D7.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

然而,对重事并度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

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8.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到清代乾隆皇帝时,1741年突破1亿,1776年达到2亿,1790年超过3亿。

发展到道光皇帝时的1834年突破了4亿人口,这种人口的大量增长对中国来说( )A.对传统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B.促进了城市化发展C.是长期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D.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产物9. 据资料统计,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数目则有所减少。

这表明( )A. 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B. 经济发展赖于政治稳定C. 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D. 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10.九一八事变后,民国史学家发扬传统史学精神,大力构建新民族主义史学,以从文化意识形态上宣扬反击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重要性。

这里的“传统史学精神”最有可能源自( )A.原始儒学B.南宋史学 C.宋明理学 D.前清史学11.古代某学者说:“我今说个□□□□,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

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该学者和填入材料中“□□□□”里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A.董仲舒:天人感应B.朱熹:格物致知 C.顾炎武:经世致用D.王阳明:知行合一12.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新的权力机构出现B. 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 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清朝前期以武立国13.吴晓波在其《游荡两千年》一书中评论某种制度:“造成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从这一制度确立之日起,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完全的消失了。

”这一制度A.推动了古代科技的发展B.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C.导致了知识阶层的消失D.压制了古代教育的发展14. 1572年至1644年,共有1086艘从福建泉州出发的满载生丝和丝织品的中国货船抵达菲律宾马尼拉,这些货物再从菲律宾马尼拉运到墨西哥阿卡普尔科。

据估计,1565~1820年之间,墨西哥向马尼拉输送白银高达4亿比索,其中的绝大部分流入中国,从材料可以看出( )A. 白银流入引发了中国的“价格革命”B.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初显C. 世界市场的贸易中心在亚洲和美洲D. 中国是形成中的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15.唐代《独异志》(卷下)载:“李衡,江陵种桔千树,赚钱收其利,谓其子曰:‘吾有木奴千头,可为汝业,当终身衣食也。

’”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B.粮食产量已满足需求C.江淮地区经济最发达D.农产品的商品化现象16.有人认为:“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时期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以下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 A.唐朝是中国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上述学者的观点有误B.宋代时中国封建经济有革命性变革,上述学者的观点正确C.上述观点有翔实的史料和文物支持论证,上述观点可信D.宋代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唐朝,上述观点是相对唐朝而言的17. 鸦片战争以后,通过一系列条约,列强攫取的各种特权构成了对中国实施“准统治权”的制度。

在这一条约制度中,有一项居于中心地位成为其他条约特权的基础。

这一特权是( )A. 租界特权B. 关税自主权C. 领事裁判权D. 最惠国待遇18.清政府下令不许地方绅士自行救灾,救济灾荒均以国家为主导,以免引发社会治安问题。

到了光绪初年,来自江浙等东南沿海的地方绅士,开始跨越江南,进入华北地区去救灾。

这说明( )A. 民间救灾开始居主导地位B. 晚清中央权威趋于衰弱C. 政府的救灾政策发生变化D.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9.美国企业家百森(1875——1967年)就中国某事件近况谈到:“西方普遍认为这场起义取得的胜利是暂时的,我认为这不正确。

革命从一开始便进展顺利,起义军展现出了良好的战略判断力。

这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

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很好保护……事实上,各国一直在等待借口进行干涉,以此造成中国人最惧怕的事情,即瓜分中国。

”文中的“起义”是指(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 C.太平天国运动 D.北伐战争20. 有同学在总结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线索时,借用股市词汇描述(如下图)。

若要探寻“一路飙升”的主要原因,应该是( )A.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B. 欧洲列强忙于战争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D. 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21.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B.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C.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22. 外电评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说:“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

”此评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这次会议( )A.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 做出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的决定C.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 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3. 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是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

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A. 维护公民平等B. 强调法律至上C. 限制公权滥用D. 追求司法公正24.正如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坎农所说:“贵族权力在1761年达到顶峰”,英国“从外观上看和原来别无二致,所有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被保留下来,但实际上它比原来更狭隘、更具有寡头性质。

”材料可用来说明英国( )A.资产阶级革命的迫切性B.工业革命的必然性C.殖民霸主形成的可能性D.议会改革的必要性25.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业复兴局对遵守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的雇主颁发蓝鹰标志,并号召消费者购买标示蓝鹰标志的产品。

对此,有人在媒体上发表如下漫画,这表明作者( )A.站在罗斯福一边反对法西斯B.拥护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C.质疑罗斯福新政侵犯自由D.担心德国纳粹思想危害美国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共50分.第26题16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2世纪的前半叶,当(南宋)朝廷刚迁都杭州的时候,该城的规模很可能与中国的其他省城相去无几。

1126-1138年间,北方诸省的移民潮使得居民人数突然猛涨……尽管兴建了大量房屋,住房问题还是未能解除。

13世纪中叶,城区已布满建筑物,街面和巷道互相连通……建筑用地极端缺乏,而人口又在增加,势必要求建筑多层的楼宇……鲍南丁的笔录有时说到10层得房子,有时每座房子居住10户人家。

不管楼房是公产还是私产,租金都是按月支付。

那些属于国家的房子由一个特设的机构——楼店务管理。

我们不了解房租的数额,但既然房屋缺乏,而朝廷又屡屡颁令宽限交租的日期,就可以限定房租是沉重的负担。

——摘编自[法]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以后,伦敦出现了改善住房的团体。

……致力于为工人建造廉价住房;但收效甚微。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产生了由建筑商乔治·皮鲍迪和悉尼·沃特娄发起的“模范住宅”运动。

由于在伦敦中心不可能人人自己有一幢房屋,而且工人也负担不起,因而他们大约同时开始建造成排的杂院房屋。

……从1860年开始,英国政府共制定和实施了托雷斯法、克罗斯法……1890年议会修改并通过了新的《工人阶级往房法》,“授权地方政府占有土地,建造或者改造二些建筑以适合工人阶级居住;公共工程借贷管理局被授权为此目的而垫款。

”——吴铁稳、张亚东《19世纪中叶至一战前夕伦敦工人的住房状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宋杭州出现住房紧张现象的背景及对策(10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列举民间和政府分别解决材料二现象的措施。

(6分)27.(10分)解决好民族问题,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在观察美国的国家统一和国民整合方面,还必须注意到美国并没有大多数民族国家构建中的历史资源。

虽然认同“美国人”是其国民的共同意识,但是这种凝聚力来自美国的政治理念,即亨廷顿所说的“美国信念”,因为美国没有植根于本土的可供其进行民族建构的民族主义历史、文化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