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式准备方式

合集下载

10.准备方式

10.准备方式

机绳尾轮硐室;19-盘区材料斜巷绞车房;20-绞车房回
风巷;21-m2煤层回风眼或斜巷
二、条带式准备方式

7
7
6
3 2 1
4 5 I
I—I
6
3
5
43 2
1
1-运输大巷;2-回风大巷;3-材料斜巷;4-带区煤仓;5-行人进风斜巷; 6-分带运输斜巷;7-分带回风运料
1.巷道布置及掘进顺序
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布置在煤层群最下一层薄及中厚煤层 之中,或布置在最下一层煤层底板岩层中。自运输大巷1 布置相邻分带各自材料车场,向上布置反山运料斜巷3, 与各层煤的分带运料斜巷7相连,并使运料斜巷3与回风大 巷2连通,各煤层分带运输斜巷与运输大巷1通过带区煤仓 4和行人进风斜巷5联系。
1.倾斜式布置:内错式与外错式 ➢ 这种方式的各分层平巷是按25°~35°角成倾斜式布置, 一般适合于倾斜角小于15°~20°的煤层。 ➢ 内错式布置就是下分层巷道位于上分层巷道的内侧,位 于上分层采空区下面。 ➢ 外错式布置下分层巷道位于上分层巷道的外侧,位于分 层煤柱下面。
分层平巷倾斜式布置
a-内错式布置;b-外错式布置 1-上区段工作面的运输平巷;2-下区段工作面的回风平巷
1.有平行于工作面的同向节理时煤壁易片 帮,顶板有局部变化时架前易冒顶 2.倾角较大时易将煤抛到输送机的采空区 侧
1.煤层较厚 2.煤质松软易片帮 3.瓦斯较大 4.顶底板和煤层渗水较小 5.倾角小于20°,小于12°为宜
1.有利于防止煤壁片帮及梁端冒顶事故 2.工作面瓦斯不易积聚,利于通风安全 3.移架力和推溜力较小 4.采煤机重心倾向煤壁,不会出现翻转和倾倒 ,容易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主要生产系统
1.运煤系统: 录相1

准备方式几个主要问题(19-20-)汇总

准备方式几个主要问题(19-20-)汇总

第四节 准备方式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二)分层平巷布置
厚煤层分层开采时,各分层平巷相距很近,相互有联 系。从各分层平巷的相互关系来说,基本上有以下 几种基本类型:倾斜式、水平式、重叠式和混合式。
1.倾斜式布置:内错式与外错式
– 这种方式的各分层平巷是按25°~35°角成倾斜式布置, 一般适合于倾斜角小于15°~20°的煤层。
内容回顾
准备方式分类:
煤层群分组集中采区联合准备方式 ;
准备巷道;
盘区式准备方式:
煤层赋存条件分类;
按开采煤层数目分;
开采方式;
按盘区主要巷道位置分;
区内巷道布置及开采部署; 石门盘区与上山盘区的比较与选择;
按煤层群开采时的联系; 带区式准备方式:
采区式准备方式:
相邻两分带带区
煤层群单层采区准备方式 ; 多分带带区
分层平巷布置:倾斜式、 水平式、重叠式和混合式;
四、采区(盘区)参数 采区倾斜长度; 采区走向长度; 区段斜长; 区段数目;
二、准备巷道的布置:
五、采区车场、煤仓和装车站
采区上山布置; 上山倾角; 上山数目; 上山类型布置; 三、采区上(下)山运输
上部车场、中部车场、下部 车 场; 六、采区生产能力 七、采区采出率 八、采区煤柱尺寸 九、 煤层群开采顺序
第四节 准备方式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回采巷道布置 (一)单煤层区段平巷
– 每一个采煤工作面必须具有两条平巷,工作面 下段布置运输平巷,上段布置轨道平巷(回风 平巷)。运输平巷尽量分段取直,以折线布置。 除第一区段煤层回风平巷必然单巷布置外,其 他各区段煤层平巷,可单巷布置,也可双巷布 置。
第四节 准备方式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2)优点: l维护费用低;

第4章 准备方式

第4章 准备方式

单4 3 (b) 5 (c)
( a) 走向长壁 ( b) 倾斜长壁(仰斜) ( c) 倾斜长壁(俯斜)
第二节 带区式准备方式
1.适用条件:在煤层倾角小于17°尤其是小于12° 井田划分为阶段后,阶段内不进行分区式而直接 进行分带式划分。 2.倾斜长壁采煤法:在带区内,采煤工作面沿煤层走 向布置,沿倾斜方向推进。 倾斜长壁采煤法按工作面推进方向可分为: (1)仰斜开采:工作面沿倾斜方向是由下向上推进. (2)俯斜开采:工作面沿倾斜方向是由上向下推进.

3.采区上部车场 (1)顺向平车场 (2)逆向平车场
□ □ □
联系轨道上山和最上区段轨道平巷的枢纽。

顺向平车场
逆向平车场

第三节 采区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
三、采区参数

1.采区倾斜长度 2.采区走向长度 3.采区生产能力 4.采区采出率





第三节 采区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
三、采区参数

1.采区倾斜长度
3.上山层位及坡度。

联合布置的上山通常布置在下部煤层或其底 板的岩石中。 采区上山的倾角一般与煤层倾角一致。

第三节 采区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
一、采区上山布置

(二)采区上山数目及相对位置 □ 1.上山条数的确定 至少2条,运输上山和轨道上山。 2.上山间的相互关系 平距20~25m,层位差3~5m。

第三节 采区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
二、采区车场

2.采区中部车场 (1)单向平巷 (2)单向绕道 (3)单向石门 (4)双向平巷

采区上山和区段平巷的相连接的一组巷道。
□ □ □

煤矿开采学第二篇准备方式及采区设计第十一章:准备方式的类型及其选择

煤矿开采学第二篇准备方式及采区设计第十一章:准备方式的类型及其选择

单翼采区
双翼采区
跨多上(下) 山采区
上山盘区 下山盘区 石门盘区
单翼盘区 双翼盘区 跨多石门盘区
上山带区
相邻分带带区
下山带区
多分带带区
整理ppt
单层布置准备 联合布置准备
三、准备方式的发展方向
➢ 1. 准备方式多样化 ➢ 2. 采区大型化 ➢ 3. 单层化和全煤巷化
整理ppt
第二节 采区式准备
1—运输大巷; 2—回风大巷; 3—采区运输石门; 4—采区回风石门; 5 —运输上山; 6—轨道上山; 7—采区煤仓; 8—区段运输平巷; 9—区段回风平巷
单层准备和联合准备
单层准备:各煤层独立布置自己的准备巷道,生产系 统互相独立。
联合准备:几个煤层组成一个统一的采准系统。又可 分为集中上山联合布置和集中平巷联合布置两种基本 形式,一般情况下后者包含了前者。
综上所述,准备方式分类如下图所示:
整理ppt
采区式
准备方式
盘区式
带区式
上山采区 下山采区
整理ppt
第三节 带区式准备
采煤工作面沿煤层走向布置,沿煤层倾斜向上或向下推进的采 煤方法称为倾斜长壁采煤法。工作面自下而上推进采煤的为仰斜开采, 工作面自下而上推进采煤的为俯斜开采。 采区、盘区和带区的区别就在于回采巷道布置的不同。 按带区准备巷道服务的范围不同有两种形式: 相邻分带的带区准备 特点:由相邻分带组成一个采准系统,同采或不同采,合用一个带区 煤仓。各煤层可单独布置或集中斜巷联合布置。 多分带的带区准备 特点:将阶段或井田按地质构造等因素,划分为一定范围的区域,在 该区域内布置多个分带,一般在4-6个或以上,并组成一个统一的采 准系统。
第二篇 准备方式及采区设计

11 煤矿准备方式的类型和选择

11 煤矿准备方式的类型和选择
1 1 15 m1 m2 m3 20 19 1 10 4 9 13 12 16 14
11
6 17 8 3
7 18
2
2)盘区石门(3)置于距M3 的底板岩石中, 与(1)同水平。(相当于“运上”,机车 可进入(3)直接装煤), 轨上(4)置于 距M3约10m的底板岩石中。 3)区段集中机巷(6)和集中轨巷(7) 置 于距M3约8 10m的底板岩层中。Ⅰ区段 (6)作为Ⅱ区段的集中轨巷。
5)上山与大巷联系
轨上4 — 16 — 3 — 1 运上5 — 7 — 6 — 1 运上5 — 9 — 6 — 1
8 5
7
6
17 4
2
8
17
16
2 m1 m2 3 16
1 I
9 3 16
20 19
19
7
9
4、盘区巷道掘进顺序
自运输大巷1开掘与大巷1相平行的盘 区材料斜巷3和甩车场16,进入M1煤层后, 掘进盘区无极绳轨道上山4;同时,从下部 车场6开掘进风斜巷7和盘区煤仓9,到达 M2煤层;沿M2煤层掘进盘区运输上山5,
m1 12 12 13
9 21
4
3
19
20
3、通风系统:新鲜风流自运输大巷 1、运煤系统:各煤层采煤 2、运料系统:工作面所需 1、经盘区石门3、进风斜巷9进入 工作面采出的煤炭,由煤 的材料和设备,由运输大 集中运输平巷6,再经进风行人斜巷 层或分层工作面超前运输 巷1经盘区下部车场19、无 10、各煤层超前运输平巷13(或 平巷13(或15等),经区 极绳轨道上山4运到集中轨 15),送到工作面。污风则由煤层 段溜煤眼12到集中运输平 道平巷7,然后由回风运料 超前回风平巷14(16),经回风运 巷运至区段煤仓8,在区段 斜巷11提到各煤层(或分 料斜巷11到集中轨道平巷7,再经 石门3中装车运出盘区。 轨道上山4到盘区回风大巷2,经风 层)工作面超前回风平巷 井抽出到地面。 14(或16)到采煤工作面。

10准备方式

10准备方式

第三节 准备方式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图10 - 6
分层平巷倾斜式布置
a—内错式布置;b—外错式布置 1-上区段工作面的运输平巷;2—下区段工作面的回风平巷
第三节 准备方式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2.水平式布置
当煤层倾角大于20°时,通常采用水平式布置,如图10— 当煤层倾角大于20°时,通常采用水平式布置,如图10—7所示。
7,7′--中部车场; , 中部车场 中部车场; 8,8′,10—区段回风平巷; , 区段回风平巷; 区段回风平巷 9,9′--区段运输平巷; , 区段运输平巷 区段运输平巷; 11—联络眼, 联络眼, 联络眼 15—行人联络眼 行人联络眼 12—采区煤仓 采区煤仓 13--采区变电所;14—绞车房; 采区变电所; 绞车房; 采区变电所 绞车房
第二节
盘区式与条带式准备方式
二、条带式准备方式
图10 - 5 条带式准备方式 1—运输大巷;2--回风大巷;3—材料斜巷;4—煤仓;5—行人进风斜巷; 运输大巷; 回风大巷 回风大巷; 材料斜巷; 煤仓; 行人进风斜巷; 运输大巷 材料斜巷 煤仓 行人进风斜巷 6—工作面运输巷;7--工作面回风巷 工作面运输巷; 工作面回风巷 工作面运输巷
图10 - 4 上山盘区联合布置准备方式 1---岩石运输大巷; 2—总回风巷; 3---盘曲材料斜巷; 4---盘区轨道上山 5—盘区运煤上山; 6---下部车场; 7---进风斜巷; 8---回风斜巷; 9---煤仓; 10---m1层区段进风平巷层 11---区段运输平巷; 12---m2层区段进风平巷层; 13---m2层区段运输平巷; 14---区段材料斜巷; 15---区段溜煤眼; 16—甩车场; 17---无极绳绞车房; 18—无极绳尾轮; 19—盘区材料斜巷绞车房; 20---绞车房回风巷; 21—下层煤回风眼

采煤概论(第10章准备方式)

采煤概论(第10章准备方式)

一、单层布置上山的采区准备方式
一、单层布置上山的采区准备方式
1.巷道掘进顺序 在采区中央下部有运输大巷,开掘采区下部车
场3。由下部车场向上,沿煤层分别开掘轨道上山4 和运输上山5,两条上山相距20m,至采区上部边界 后,掘采区上部车场6与回风大巷2连通。此后,在 第一区段下部掘中部车场7,并用双巷掘进的方法, 掘进两翼的第二区段回风巷8和第一区段的运输平巷 9,两巷之间沿走向每隔100m~150m掘联络眼11,8 和9掘到采区边界后再掘开切眼。
(二)共用采区上山和共用区段平巷的联合布置
图10—3 共用采区上山和区段平巷的采区巷道联合布置 1—阶段运输大巷;2—阶段回风大巷;3—共用运输上山;4—共用轨道上山;5—共用 区段平巷;6、7--共用区段运输平巷;8—运输石门;9--溜煤眼;10、11—区段轨道平
巷;12—轨道石门;13—区段溜煤眼;14—区段石门;15—采区煤仓
在运输大巷的上侧布置采区巷道,采区 内采出的煤下运至运输大巷的采区,称 为上山采区。在运输大巷的下侧布置采 区巷道,采区内采出的煤上运至运输大 巷的采区,称为下山采区。一般多采用 上山采区。
第一节 上(下)山采区式准备方式
一套上山为一个煤层服务的采区,称单 层布置采区;一套上山为几个煤层服务 的采区,称联合布置采区。单层布置是 基本的准备方式,联合布置只是在开采 煤层群时才用。
1.巷道掘进顺序 阶段运输大巷1和回风大巷2,共用采区运输
上山3和轨道上山4,均布置在m2煤层中,各煤层 区段平巷为双巷布置。m1层区段运输平巷5,以区 段溜煤眼6与采区输送机相通;区段轨道平巷7, 以区段石门8和轨道上山相接。m2层区段运输平巷 9和轨道平巷10区段运输平巷9和轨道平巷10均直 接与采区运输上山及轨道上山分别相连。

第九章 采区准备和走向长壁采煤方法

第九章 采区准备和走向长壁采煤方法

➢ 跨多上山采区或跨多石门盘区(减少工作面搬迁)
2021/1/11
14
第一节 准备方式的概念和分类 Coal Mining Science
跨上山开采盘区巷道布置
2021/1/11
15
第一节 准备方式的概念和分类 Coal Mining Science
跨多石门盘区
2021/1/11
16
第一节 准备方式的概念和分类 Coal Mining Science
2021/1/11
23
1-采区运输石门;
2-采区回风石门;
3-采区下部车场;
4-轨道上山; 5-运输上山; 6-上部车场; 7,7’-中部车场; 8,8’,10-区段回风平巷; 9,9’-区段运输平巷;
11-联络巷; 12-采区煤仓; 13-采区变电所;
3 14-绞车房。
2021/1/11
2
14
Coal Mini1ng0Science
7 13
6 5
采面 9
11 8
2021/1/11
7’
运输大巷
4
12
1
3
图9.1 单一煤层采区巷道布置
32
第三节 单一走向长壁采煤系统 Coal Mining Science
四、巷道掘进和采掘接替
1)巷道掘进原则 (1)巷道掘进尽快构成通
风系统 (2)尽量采用平行作业。
采区巷道掘进
2021/1/11
一、基本特征
➢ 一组上山、硐室和车场只为一个煤层服务;
➢ 另外,对于煤层群而言,和大巷相联的采区石门贯穿若干煤层。
二、要解决的问题
➢ 采区内划分; ➢ 合理布置上山(位置); ➢ 采区车场和硐室; ➢ 采掘接替与开采顺序; ➢ 采煤方法; ➢ 掘进工艺; ➢ 采区生产系统。

准备方式更新版

准备方式更新版

1.1 单一煤层采区式准备方式
由采区正常生产所需的巷道、硐室、装备、管线和动力 供应等,构成采区生产系统。 运煤系统:运出煤炭
运输平巷:胶带输送机 运输上山:胶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等 通风系统:排出和冲淡粉尘、瓦斯,保障作业环境 运料排矸系统: 井下作业所需的材料、设备 运出采掘工作面的矸石
煤层间距一般小于20m 多个煤层开采,共用一部分巷道:上山、采区车场、
采区硐室等 减少井巷掘进工程量、维护费和设备安装费
近距离煤层群采区巷道联合布置图
虚线:下方煤层巷道 实线:上方煤层巷道
掘进顺序:采区准备巷道
由岩石大巷1→采区石门2 →下 部车场11 →运输上山3、轨道 上山4;采区小风井15 →上部 车场及总回风石门9,绞车房
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采区运输石门1 →下部车场3 →轨道山车4 →中部车场7 ,分流两翼 →下区段回风平巷8 →联络巷11 →运输 平巷9 →采煤工作面 工作面污风→回风平巷10→上部车场6 (左翼)→采区回风石门2 →回风大巷
1.2 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准备方式
大多数井田开采的并非单一煤层,开采近距离煤层群时, 采区内常采用联合准备方式。 特点
1.1 单一煤层采区式准备方式
各煤层均独立布置采区上山、装车站和车场,即每个煤 层各自布置采区。
适用条件 缓倾斜(8°~25°)、中倾斜煤层(25°~45°) 煤层厚度3.5m~4.5m以下,或5~12m 工作面采用炮采、普采、综采、综放回采工艺
单一煤层整层采区巷道布置图
采区内巷道的类型: 1. 采区上山; 2. 采区车场; 3. 区段平巷; 4. 采区硐室; 5. 联络巷道。
思考
煤层群条件下,单一煤层采区式准备方式与煤层群联合 准备方式的优缺点?

4第四章 近水平、缓斜及中斜煤层准备方式共52页文档

4第四章 近水平、缓斜及中斜煤层准备方式共52页文档
3- 运料斜巷;4- 煤层运 料平巷;
5-煤层运煤平巷;6-迸风 行人斜巷;7- 带区煤 仓;8-绞车房风道;
9-分带运输巷;10-分 带回风巷;11-回风石 门;12-车场
(1) 运煤系统: 工作面采出的煤炭经分带运输斜巷9到煤层运输平巷5运至带
区煤仓7,在装煤车场12装车经运输大巷运出。 (2) 通风系统:
倾斜长壁采煤法主要优点 : ⑴ 巷道布置简单,巷道掘进及维护费用低,投产快。 ⑵ 运煤系统简单,占用设备少,运费低。 通风路线短,风阻 小。 ⑶ 对某些地质条件和回采工艺条件适应性强。 ⑷ 技术经济效果比较显著。 主要缺点有: ① 长距离的倾斜巷道,使掘进及辅助运输、行人比较困难; ② 现有设备不能完全适应倾斜长壁工作面的要求; ③ 大巷装车点较多,使调运、装车相互影响; ④ 存在污风下行问题。
二、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准备方式
1. 巷道名称及布置特点,如图4-2所示。 2. 采区巷道掘进顺序 3. 采区生产系统 (1)运煤系统 (2)运料系统 (3)通风系统

4-2 近 距 离 群 煤 层 采 区 巷 道 联 合 布 置
巷 道 掘 进 顺 序
1
巷 道 掘 进 顺 序
2
巷 道 掘 进 顺 序
8,8,10-区段回风平巷; 9,9-区段运输平巷;
11-联络眼;12-采区煤仓; 13-采区变电所;14- 绞车房
巷道掘进顺序1
I
14
2
10 6
A
9
7 13
11 8 9'
F 7'
1
15
4
F
5
15
12
11 8'
9 3
I
4 7
89 7'

第十一章准备方式的类型及其选择

第十一章准备方式的类型及其选择

4 3
19 20
(三)改进型的石门盘区 1、 采用对拉采面的石门盘区。
12
m1
m2
2
1
11 5
12
11
9
10
68
57
3
12 96
11
12
10
9
8
54 6 7
改进型的石门盘区
2、 机车直接进区段集中平巷的石门盘区。当 小时,煤层稳定时用。
mmm123 4
1
56
12 3
7
89
10
2
11
改进型的石门盘区
技术发展趋势
趋势— 单层化准备方式,少开岩巷,多开煤巷。 特点: 1)综采单产高,不需多面同时生产; 2)综采推进速度快,要求准备快; 3)巷道维护技术发展较快; 4)综采运输能力大。
第三节 盘区准备方式
盘区 — 近水平煤层的采区。 近水平煤层 — 的煤层。 近水平煤层开采,井田常划为盘区,用: 倾斜长壁采煤法及走向长壁采煤法

9 10
4 5
10 9
TPKC1115
多分带带区准备
3
8
4
2
1
5
76
9 10
1、特点:
l 按地质条件划井田为若干区域; l 每个区域划分为多个分带; l 多分带共用一个煤仓; l 各煤层分带单独准备; l 少开岩石集中巷,准备时间短。 2、适用:综采。
4
m1 m2
8 79
2
31
5 II
11 15
13
10 18 14
12
I
18


10
14
14
10

07--准备方式5

07--准备方式5

二、准备方式分类
(一) 按煤层赋存条件分
近水平(倾角小于8°)煤层,通常将井田直接划分为 盘区或带区。盘区式准备可有上(下)山盘区与石门盘 区准备方式。煤层倾角很小时,可以将盘区运输上山改 为盘区运输石门,机车直接进入盘区石门进行装车,这 种石门盘区准备方式简化了运煤系统。
其他情况,阶段内常见的是分区式准备方式。
7
m1
m2
7
3
7
1
m3
10 2
图-3 煤层群采区单层准备 1—运输大巷;2—回风大巷;3—采区运输石门;4—采区回风石门; 5—运煤上山;6—轨道上山;7—采区煤仓;8—区段运输巷;9—区段回风巷
三、煤层群集中上山采区联合准备方式
I
17 47 8
14
5
9
6
16
14
10
2 13
12—m1区段回风平巷; 13—m2区段岩石集中运输平巷; 14—溜煤眼;15—采区煤仓; 16—联络斜巷;17—联络小石门
ⅢⅢ

I
18
14 10 4
21
15
11
5
10 Ⅱ
14 Ⅱ
ⅡⅡ

8
17
7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2
9
20
I
3 16 19
I 23
18
68
2
7 17
11 14

6 12 13 5
11 16
22 15
9 21
10

10
3
4
13 15 mmm123
14 16
10
12
11
6
7

采区式准备方式

采区式准备方式

二、煤层群共用上下山联合准备方式
特点:几个煤层共用一组上下山,集中上下山。 适用条件:缓倾斜薄及中厚 煤层,煤层间距较小。
采矿学课件
第 8 页
m2煤层
m1煤层
运煤:m1工作面→5 →10 →3 →12 →1 m2工作面→7 →3 →12 →1 通风:新鲜风→1 →11→4 →9’ →6’ →5 →1区段m1工作面→6 →9 →8 →15
采矿学课件
第 21 页
主要缺点:
岩石巷道掘进工程量大。 准备新采区时间长。 辅助运输环节多。 巷道之间联系和通风系统复杂。 要求具有较高的生产管理水平。
采矿学课件
第 22 页
采煤工艺、掘进和支护技术对准备方式的影响
采矿学课件
第 23 页
采矿学课件
第 24 页
跨多石门盘区
联合布置准备
上山带区 带区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多分带带区
下山带区
相邻分带带区
采矿学课件
第 3 页
第2节
采区式准备方式
§1-1 煤层群单层准备方式
§1-2 煤层群共用上下山联合准备 §1-3 煤层群共用上下山和区段平巷
§1-4 煤层群分组集中采区联合准备
采矿学课件
第 4 页
采矿学课件
第 5 页
一、煤层群单层采区准备方式 特点:
采矿学课件
第 9 页
上 下 区 段 同 时 生 产 通 风 系 统
采矿学课件
第 10 页
巷道布置分析:
煤层只布置一组上下山,布置在下部煤层中,上 部煤层只布置区段平巷; 上部煤层的区段平巷与采区上下上需开掘联络巷 道; 轨道运输多以石门联系,输送机运输多以溜煤眼

【采矿课件】第十章准备方式

【采矿课件】第十章准备方式
¡ 条带式准备方式适用于下列条件:倾角为12°以下的薄及中 厚煤层,走向断层不发育,沼气涌出量和涌水量不大的煤层。
PPT文档演模板
【采矿课件】第十章准备方式
第三节 准备方式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 一、回采巷道布置 ¡ (一)单煤层区段平巷
™ 每一个采煤工作面必须具有两条平巷,工作面下 段布置运输平巷,上段布置轨道平巷(回风平 巷)。当煤层倾角较大时,轨道平巷多沿煤层顶 板挂腰线掘进。运输平巷尽量分段取直,以折线 布置。除第一区段煤层回风平巷必然单巷布置外, 其他各区段煤层平巷,可单巷布置,也可双巷布 置。
PPT文档演模板
【采矿课件】第十章准备方式
PPT文档演模板
图10—4 上山盘区联合布置准 备方式
1--岩石运输大巷;2—总回风巷 ;3--盘区材料上山;4--盘区轨 道上山;5—盘区运煤上山;6-下部车场;7--进风斜巷;8--回 风斜巷;9--煤仓;10--m1层区 段进风平巷层;11--区段运输平 巷12--m2层区段进风平巷层; 13--m2层区段运输平巷;14--区 段材料斜巷;15--区段溜煤眼; 16—甩车场;17--无极绳绞车房 ;18—无极绳尾轮;19—盘区 材料斜巷绞车房;20--绞车房回
PPT文档演模板
【采矿课件】第十章准备方式
第三节 准备方式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般情况下,双面采区的走向长度为 800m~1000m,对于综采工作面,有条件的 应尽量跨越上山(下山或石门)回采,其采 区走向长度一般为1000m~1500m,当不能跨 越上山(下山或石门)回采时,其采区走向 长度一般为1500m~3000m,对于底板松软、 巷道维护困难、地质构造复杂或自然发火期 短的煤层,以及装备水平低的小矿,采区走 向长度可适当缩短。

采煤概论(第10章准备方式)

采煤概论(第10章准备方式)

第二节 盘区式与条带式准备方式
图10—5所示为条带式准备方式。条带式内开采三 层薄及中厚近距煤层,运输大巷1布置在煤层群底 板岩石中,回风大巷2布置在最下煤层中。采煤巷 道采用分层布置和对拉工作面布置。
采煤工作面的煤经工作面运输巷6运入煤仓4,在运 输大巷1装车外运;材料从运输大巷1经材料斜巷3、 工作面回风巷7进入采煤工作面;新鲜空气从运输 大巷1经进风行人斜巷5、工作面运输巷6进入采煤 工作面,清洗采煤工作面的污浊空气经工作面回风 巷7、材料斜巷3进入回风大巷2排出。
在运输大巷的上侧布置采区巷道,采区 内采出的煤下运至运输大巷的采区,称 为上山采区。在运输大巷的下侧布置采 区巷道,采区内采出的煤上运至运输大 巷的采区,称为下山采区。一般多采用 上山采区。
第一节 上(下)山采区式准备方式
一套上山为一个煤层服务的采区,称单 层布置采区;一套上山为几个煤层服务 的采区,称联合布置采区。单层布置是 基本的准备方式,联合布置只是在开采 煤层群时才用。
第一节 上(下)山采区式准备方式
上(下)山采区式准备方式是在阶段开拓巷 道已圈定的采区范围内开掘准备巷道。根据 采区内准备巷道特点、服务范围、开采煤层 数目的不同,通常把采区分为:上山采区与 下山采区,单翼采区与双翼采区,单层布置 采区与联合布置采区等不同类型。
第一节 上(下)山采区式准备方式
第二节 盘区式与条带式准备方式
采煤工作面长度在整个采煤期间保持不变,为采用 综采设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煤炭损失少,回收率 高;通风系统简单,通风设备少;对某些地质条件的 适应性强。但是,倾斜巷道掘进工程量大,效率低; 倾斜巷道长,辅助运输比较困难;当煤层沿倾斜起伏 较大时,巷道积水不易解决;而且大巷装车站多。

矿井开拓方式02--准备方式

矿井开拓方式02--准备方式

任务二 巷道布置分析
3、岩石上山缺点 工程量大; 需岩石施工能力强的队伍。 4、岩石上山适用条件:
单一厚煤层(3个分层),或近距煤层群联合布置;
采区服务年限3年以上; 岩石施工能力强; 煤层底板岩层较稳定,无承压水。
任务二 巷道布置分析
(1) 双煤上山 布置特点: 双上山置于下部薄及中厚稳定煤层 中;走向间距2025m,两侧煤柱30 m左右。 适用: 下部有薄及稳定的中厚煤层 单一薄及中厚煤层。
任务二 巷道布置分析
A 煤层上山特点
l沿煤层布置,掘进速度快,联络巷工程少,费用低, 有利于超前探煤;当变化时,不利于留煤柱保护 l上山围岩是煤和软岩;维护条件差 l上山与平巷的层面交叉,多开绕道工程 l易受采动影响
任务二 巷道布置分析
B
改善煤层上山维护状况的技术措施:
避免两侧采面同时接近上山。 煤柱越宽,采动影响越小。 薄—30
— 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在煤层或煤组下 煤层(或岩石中)布置为区段内各煤层生产服务的巷道, 或为一个区段的几个煤层或几个分层服务的平巷。 区段集中运输平巷(集中机巷):集中出煤。 区段集中轨道平巷(集中轨巷):运送物料等。 布置区段集中平巷的目的 减少分层区段平巷的维护时间,降低维护费; 布置能力大的集中运输系统,减少设备占有数; 分层同采,合理集中生产。
7 8 6 5 4 10 11 9 3 12 2 1
任务一 采区上山巷道布置
四、煤层群单层开采
14 6 7 7' 3 ' 8' 9 4,5 3 12 1 8 9 7' 4,5 ' 8' 9 7 8 9 6 10 2 14
1、运输大巷;2、回风大巷、 3、采区运输石门;4、采区回风石 门;5、运输上 山;6、轨道上山;7、采区煤仓;8、区段运输平巷; 9、区段回风平巷

准备方式几个主要问题(19-20-)汇总

准备方式几个主要问题(19-20-)汇总

三、工作面长度
工作面长度合理与否,要看它能否促进工作面 高产、稳产。一般说,加大工作面长度可获 得较高的产量,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吨 煤成本。同时,较长的工作面,可以减少区 段数目,因而减少区段平巷掘进工作量和护 巷煤柱损失。但是,工作面过长,将降低工 作面推进速度,降低循环率,不利与高产、 稳产及降低成本。
自溜运输
松煤的自然安息角: 35 i、 煤层或上山倾角 > 3时,均采用 自溜; 搪瓷溜槽:> ,可自溜。 铁板溜槽等,=30。
矿车运输
绞车或无极绳牵引矿车运输 生产能力小的采区 :
矿车进采区—采区煤仓口装煤; 矿车进采区—在采面下口装煤。 A小;运输不连续(间断式)、影响生产。 适用:轨道600mm、900mm,与全矿大巷轨距一 致。
第四节 准备方式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回采巷道布置 (一)单煤层区段平巷
– 每一个采煤工作面必须具有两条平巷,工作面 下段布置运输平巷,上段布置轨道平巷(回风 平巷)。运输平巷尽量分段取直,以折线布置。 除第一区段煤层回风平巷必然单巷布置外,其 他各区段煤层平巷,可单巷布置,也可双巷布 置。
第四节 准备方式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3—沿煤顶
此种方式:
3—先掘,超前勘探,为1和2 取直定向; 3用于通风行人。
(4) 双岩一煤上山
3
适用:
•开采煤层数目多, 8~10m 厚度大,储量丰富 的采区。
•瓦斯、水大的采区。
1
12~14m
2
10~15m 10~15m (d)
(5)三岩上山
布置特点: •三岩上山均置于底板岩层 中; •走向间距:1015m •层位上: 1 和 3 同层位 •2低24m
煤层群采区联合布置准备方

第四章近水平、缓斜及中斜煤层准备方式

第四章近水平、缓斜及中斜煤层准备方式

二、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准备方式
1. 巷道名称及布置特点,如图4-2所示。 2. 采区巷道掘进顺序 3. 采区生产系统 (1)运煤系统 (2)运料系统 (3)通风系统

4-2 近 距 离 群 煤 层 采 区 巷 道 联 合 布 置
巷 道 掘 进 顺 序
1
巷 道 掘 进 顺 序
2
巷 道 掘 进 顺 序
(三) 采区上山的运输
1. 运输上山 (1)胶带输送机的生产能力大,运输可靠,运输费用低, 当采区生产能力大,上山倾斜角度在15°(下山17°)以 下时可广泛采用。 (2)自溜运输,要求采区上山的倾角应大于30°。 (3)采区上山用绞车串车或无极绳牵引的矿车运煤。 2. 轨道上山 轨道上山主要担负采区辅助运输工作。
8' 9'
3
4,5
12 1
14 6
10 2
采区生产系统
2 运料排矸系统
I
14
2
10 6
A
9
7 13
11 8 9'
F 7'
1
15
4
F
5
15
12
11 8'
9 3
I
4 7
89 7'
3
4,5 8' 9'
12 1
14 6
10 2
采区生产系统
3 通风系统
I
14
2
10 6
A
9
7 13
11 8 9'
F 7'
1
15
A0=L·V0·m·γ·C0 (2)采区生产能力AB(万t/a)
n
AB k1 k2 A0i i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矿学课件
第 9 页
上 下 区 段 同 时 生 产 通 风 系 统
采矿学课件
第 10 页
巷道布置分析:
煤层只布置一组上下山,布置在下部煤层中,上 部煤层只布置区段平巷; 上部煤层的区段平巷与采区上下上需开掘联络巷 道; 轨道运输多以石门联系,输送机运输多以溜煤眼
联系。
采矿学课件
第 11 页
m1上 m1下
m1下分层工作面→15 →10 →8→19 →4 →20 →1
采矿学课件
第 19 页
通风系统
新鲜风→1 →3 →5→6 →9 →23 →11 →12 →13 →m1 上→14 →17 →2
m1上 m1下
新 鲜 风 → 1 →3 →5→6 →9 →23 →11 →12 →15 →m1下→16→17 →2
跨多石门盘区
联合布置准备
上山带区 带区式
多分带带区
下山带区
相邻分带带区
采矿学课件
第 3 页
第2节
采区式准备方式
§1-1 煤层群单层准备方式
§1-2 煤层群共用上下山联合准备 §1-3 煤层群共用上下山和区段平巷
§1-4 煤层群分组集中采区联合准备
采矿学课件
第 4 页
采矿学课件
第 5 页
一、煤层群单层采区准备方式 特点:
上下煤层工作面错距
在近距离多煤层联合布置的采区中,应注意不要使同 一区段内上下没煤层同采工作面错距过小。 工作面最小错距计算公式:
X min H cot L b
式中,H—煤层层间距离; δ—岩层移动角; L—安全距离,一般不小于20~25m
采矿学课件
第 12 页
上下煤层工作面最小错距
采矿学课件
第 21 页
主要缺点:
岩石巷道掘进工程量大。 准备新采区时间长。 辅助运输环节多。 巷道之间联系和通风系统复杂。 要求具有较高的生产管理水平。
采矿学课件
第 22 页
采煤工艺、掘进和支护技术对准备方式的影响
采矿学课件
第 23 页
采矿学课件
第 24 页
巷道的布置?
与煤层群共用上下山联合准备的区别
采矿学课件
第 15 页
1.上山和集中平巷 的联系? 2.超前平巷和集中 平巷的联系? 3.生产系统?
采矿学课件
第 16 页
上山和集中平巷的连接?
运输集中平巷8 通过联络石门24和区 段溜煤眼19与运输上 山4相连。
轨道集中平巷9 通 过 中 部车 场 6 和 区 段 轨 道 斜巷 7 与 轨 道 上山5相连。
二、煤层群共用上下山联合准备方式
特点:几个煤层共用一组上下山,集中上下山。 适用条件:缓倾斜薄及中厚 煤层,煤层间距较小。
采矿学课件
第 8 页
m2煤层
m1煤层
运煤:m1工作面→5 →10 →3 →12 →1 m2工作面→7 →3 →12 →1 通风:新鲜风→1 →11→4 →9’ →6’ →5 →1区段m1工作面→6 →9 →8 →15
采矿学课件ຫໍສະໝຸດ 第 13 页四、煤层群分组集中采区联合准备
8 5,6
11
4
2
8
5,6
9 10 9 7 3 7 1 10
(1)按层间距不同,分为若干组 (2)每组煤层集中联合准备采区 (3)采区石门贯穿若干独立采区。 适用:分组间距70m。
采矿学课件
第 14 页
三、煤层群共用上下山和区段集中平巷联合准备
采矿学课件
第 17 页
超前平巷和集中平巷 的联系? 各层超前运输平 巷通过多条层间运输 联络斜巷10与区段运 输集中平巷8相连。 通过多条层间轨 道联络斜巷23开掘下 区段m1煤层上分层回 风平巷11及其余各层 的超前轨道平巷。
采矿学课件
第 18 页
运煤系统
m1上分层工作面→13 →10 →8→19 →4 →20 →1
(1)一组上下山、硐室和车场只为一个煤层服务 (2)和大巷相联的采区石门贯穿若干煤层 (3)解决的问题:

采矿学课件
采区走向长度 合理布置上山(位置) 划分区段 采区车场形式等。
第 6 页
煤 层 群 单 层 准 备 方 式
适用条件:层间距 较远的单一薄、中 厚和厚煤层。
采矿学课件
第 7 页



第二篇 准备方式 Zhunbei Fangshi
1
采矿学课件 采 矿 学
湖南科技大学
第11章 准备方式的类型
第二节 采区式准备方式
采矿学课件
第 2 页
上山采区
单翼 采区 双翼 采区
采区式 下山采区 上山盘区 准备方式 盘区式 下山盘区 石门盘区
跨多上(下)山采区
单翼 盘区 双翼 盘区 单层 布置 准备
采矿学课件
第 20 页
联合准备的优缺点 主要优点:
单产不高的情况下,提高产量; 减少上山的掘进工程量和维护费,共用集中平巷的 条件下,回采巷道随采随掘,缩短维护时间和减少 维护费用。 提高了采出率,减少了煤炭损失。 联合准备的集中上下山和区段集中平巷可以布置在 稳定的底板岩层中,巷道质量高,也便于高效能的 运输设备安装和运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