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浓抹”须相宜

合集下载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

山居秋瞑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独特贡献主要在山水田园诗方面。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词语解释 1.暝: 日落,夜晚 。 2.随意: 任凭 。 3.浣女: 洗衣女 。 4春芳歇: 春天的芳华凋谢了 。歇:消散 。 5.王孙: 原指贵族子弟,后泛指隐居的人, 此处指作者自己。
◆注意:“绝”与“决”的区别。 ①绝:(组词) 断绝、绝交 ②决:(组词) 决定、坚决
▲理解与赏析:
1.开头①②两句主要写什么?渲染 了什么氛围? ▼归纳: 写景 →幽静、寒冷 →暗示了社会的黑暗。
• 2. 第③④两句以写什么为主? • 表达了人物什么心境?
• ▼归纳: 写人 →孤独、傲岸 托景言志→暗示了作者不 屈服、不同流合污的精神。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注释 1.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 2.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 3.奇: 奇妙 。 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4.西子: 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 所以称为西施。 5.西子湖: 西湖 。 6.方好: 正显得美好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①一场新雨过后,空旷的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 天气格外的凉爽。 ②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 上叮咚流淌。 ③竹林里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叶移动了,传 来渔舟荡水的声音,原来渔人正在撒网捕鱼。 ④任凭春天的芳草随时令消散吧,在清幽、恬静的秋 色中,王孙自可留住,静静地欣赏、品味秋景。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处及解析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处及解析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处及解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处及解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人,也就是今天四川省眉山县人。

苏轼在诗。

词,散文,绘画等方面,都有非常卓越的成就。

在散文创作上,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合称三苏。

苏氏父子三人以苏轼的成就最突出。

苏轼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行书、楷书,和当时的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

苏轼从小聪明好学,二十二岁中进土第二名。

早年,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遭到排斥,曾到杭州、徐州,黄州等处做过地方官,后来,虽回到京都,六十岁上又因为文学诽谤朝廷的莫须有罪名被流放到广东边远地方,六十六岁时死在常州。

由于政治上的坎坷,苏轼一生中有大部分时间在外地为官,这使他有机会广泛接触社会,丰富了他的诗歌创作。

苏轼曾这样说:作文如行云流水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他的诗词非常有气势,雄浑奔放,想象丰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绐后世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苏轼的这首绝句诗题饮湖上的湖,指的是杭州西湖,饮湖上,就是在西湖上饮酒。

潋滟,是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水光潋滟,指的是湖水荡漾时闪动着的波光。

方好,是正好的意思。

空蒙,是形容烟两迷茫的景象。

亦,当也讲。

西子,指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西施。

杭州这块地方春秋时代是属于越国的,所以,诗人很自然地就联想到了西施姑娘。

苏轼曾先后两次在杭州做官,他对杭州是很有感情的,据说,西湖的苏堤就是苏轼当年修筑的。

诗人在这首诗里说:阳光下的西湖,碧波荡漾,和风吹来,水面上粼粼闪光,晴天的湖光水色显得有多么美好啊!这时,天上忽然飘下了蒙蒙细雨,湖面上水雾蒸腾,在雨雾的笼罩下,山色显得是那么缥缈迷茫,下雨时的这种景色也是很奇妙的呵!如果把西湖比做美丽的西施姑娘的话,不论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施粉黛,对她来说,都是非常合适的,同样是美丽动人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译赏析4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译赏析4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译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译赏析4篇《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译赏析1宋代:苏轼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译文及注释译文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

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

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注释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译文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

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

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注释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参考资料:1、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二版):78简析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

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

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

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

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

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

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

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

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

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

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思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思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思“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⑷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⑸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

濛,一作“蒙”。

亦:也。

奇:奇妙。

⑹欲:可以;如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⑺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翻译】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赏析】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

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

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

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

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

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

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

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第二首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相宜意思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相宜意思

“淡妆浓抹总相宜”中的“相宜”指的是合适、自然的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是那么的合适,自然增添了女性的美丽。

该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在这首诗中,苏轼赞美了西湖的美景,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阴雨连绵,西湖都有着不同的美。

其中,“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诗,表达了西湖的美丽是不受妆容影响的,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显得那么合适,自然。

因此,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理解到“相宜”的几个重要含义:
首先,“相宜”表示的是一种合适、协调的关系。

在诗句中,苏轼将西湖的美丽与妆容做了对比,强调了无论妆容如何变化,西湖的美丽都是永恒不变的。

这说明了“相宜”是一种对整体环境或状况的描述,不受个别因素或装饰的影响。

其次,“相宜”强调的是自然的美。

在诗句中,苏轼将妆容与自然的美进行了对比,突出了自然的美丽是无暇的,无需添加任何装饰就能展现出最美的姿态。

因此,“相宜”也意味着美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不应该被刻意追求或过分装饰所掩盖。

最后,“相宜”还传达了一种欣赏和尊重自然美的态度。

在诗句中,苏轼赞美了西湖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敬意和欣赏。

这种态度提醒我们,我们应该尊重和欣赏自然的美,而不是过分追求人工的装饰或刻意打扮。

综上所述,“淡妆浓抹总相宜”中的“相宜”指的是合适、自然的意思。

它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欣赏,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美的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淡妆浓抹总相宜 意思

淡妆浓抹总相宜 意思

淡妆浓抹总相宜意思篇一: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话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在化妆方面,尽管每个人的喜好和风格有所不同,但正确选择和运用化妆品可以让每个人都更加美丽和自信。

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只要适合自己的个性和场合,就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首先,淡妆是一种比较自然、轻盈的化妆风格。

它强调肌肤的自然光泽,弥补肤色不均匀的问题,提亮肤色,让人看起来更加清新和年轻。

淡妆通常包括润色霜、轻薄的粉底液、淡雅的眼妆和柔和的唇妆。

这种妆容适合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等不需要太过正式的场合,让人感觉自然而不张扬。

然而,有些场合可能需要更加浓郁的妆容来增加自信和表现力。

浓抹妆容更加注重眼妆和唇妆的深浓度,以及轮廓的突出和修饰。

例如,晚宴、舞会、婚礼或其他正式场合都可以选择浓抹妆容。

浓妆可以让人更加具有个人特色和魅力,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然而,使用浓郁的妆容也需要技巧和经验,以确保不会过于夸张和不协调。

无论是选择淡妆还是浓抹妆容,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个性、肤质和场合来灵活运用。

同时,选择高质量的化妆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优质的产品可以更好地修饰肌肤,同时给予肌肤更好的保护。

此外,正确的化妆步骤和技巧也是达到理想效果的关键。

通过学习和实践,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化妆风格,并展现出最美丽的一面。

总之,淡妆浓抹总相宜意味着正确选择和灵活运用化妆品,以展现出自己最美丽和自信的一面。

无论是选择淡妆还是浓抹,都是为了让每个人在不同场合中获得自己想要的气质和魅力。

篇二: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话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在妆容选择上,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无论是选择淡妆还是浓抹,关键在于如何让自己更加自信和美丽。

淡妆是近年来备受追捧的妆容风格,它以清透自然为特点,注重修饰肌肤和提亮气色。

淡妆的优势在于突出个人的自然美,不过度改变面貌,同时也更加容易日常化妆。

对于喜欢简约风格或者不擅长化妆的人来说,淡妆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但是,有时候我们也需要一些特殊场合或者特定心情下的浓抹妆容。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意思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意思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句古诗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境和哲理,它不仅是对西湖美景和西子美人的比喻,更是一种对生活、人生和内心境界的寄托和感悟。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带你深入探讨这句诗所蕴含的深度和广度,让我们一起领略其中的内涵和意义。

1. 古诗题目的背景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写出了离别时的伤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

西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而西子则是古代对美女的称呼,将二者相比,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和西子美人的赞美之情。

2. 深入探讨“淡妆浓抹”“淡妆浓抹”一词,表现出了诗人对美丽的不同审美态度。

在古代,女子的妆容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淡妆可以显得婉约清秀,浓抹则展现出大气豪放。

这句诗中将淡妆和浓抹相对比,其实也在说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形象应该相互搭配,相得益彰。

3. “总相宜”的深刻内涵“总相宜”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它既可以理解为对湖水和美女之间的相得益彰,也可以理解为对内在修养和外在形象的和谐统一。

总相宜也可以理解为人生和生活中的一切,都应该是和谐、恰到好处的。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诗不仅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更蕴含了哲学思考和处世智慧。

人生就像西湖,充满了曲折和变化,而淡妆浓抹则是我们在人生中所需要取舍的美好和磨砺。

也需要我们在繁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做到内外修养的统一。

总结回顾在本文中,我从古诗的背景、深入解读、个人理解以及总结回顾方面全面探讨了“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诗所蕴含的深度和广度。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你能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句诗所表达的内涵和意义。

也能够在生活中更加懂得如何取舍、如何调整内外之美的和谐统一。

通过本文的阐述,相信你对“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古诗的理解已经更加深入了。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帮助,也能够启发你更多对诗词的思考和感悟。

生活中处处可以感悟诗意,愿你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品味出更多的美好和哲理。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赏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赏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赏析相关推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赏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赏析1作者: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水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动着,波光粼粼,看起来美丽极了。

山色在云雾的笼罩下。

半明半暗,隐隐约约,雨中的西湖也显得十分奇妙。

想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

空蒙的山色是她淡雅的装饰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怎样装扮都那么美丽。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十分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述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雨亦奇”描述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十分奇妙。

从题目能够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之后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完美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述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这首诗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

前两句分别写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不一样气候条件下的景色,都十分美妙动人。

【描写夏天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_全诗赏析

【描写夏天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_全诗赏析

【描写夏天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_全诗赏析出自宋代诗人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合。

赏析
“西子”即为西施,年龄时越国知名的美女。

无论是淡雅妆饰,仍就是艳服打扮,西
施都一样可爱悦耳;假如把西湖再就是西施的话,那么不论是云间就是雨,就是冬就是春,它都同样琳琅满目。

以绝色丽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性命,而且离奇别致,情趣隽永。

人人皆知
西施是个美女,但毕竟是怎么的俏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

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斯吗?采取这样的伎俩,比起直接去描述,不知要节俭多少笔墨,而它的寄意却丰盛深入得多。

它对读者不仅诉之于感触,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本人的设想去施展的内涵。


一杰出的比方,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利益”的佳句,以至“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号。

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完整句

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完整句

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完整句
【最新版】
目录
1.引言:介绍“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来源和意义
2.解析:解释“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完整句子及其含义
3.历史背景:介绍“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完整句子出自哪个朝代、哪个文学作品
4.结论:总结“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完整句子的启示和影响
正文
“浓妆淡抹总相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诗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赤壁赋》。

这句话既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又寓意着人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妆容。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这句诗句的完整内容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

“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完整句子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这句话中,苏轼以西湖为背景,把西湖的美景与美女西子相提并论。

在这里,“淡妆浓抹”指的是美女的妆容,意味着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能展现出西子的美丽。

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环境,选择合适的妆容,不必过分追求浓妆或淡抹。

这句话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它不仅展示了苏轼卓越的文学才华,还传达了一种自然、和谐的美学观念。

这种观念对于后世文学、艺术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今天,“浓妆淡抹总相宜”已经成为一句常用的成语,寓意着适度、和谐之美。

总之,“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完整句子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更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活哲学。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环境,选择合适的妆容,追求适度、和谐之美。

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思

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思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意思是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出自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诗如下:
水shu ǐ光ɡu ān ɡ潋li àn 滟y àn 晴q ín ɡ方f ān ɡ好h ǎo ,山sh ān 色s è空k ōn ɡ蒙m én ɡ雨y ǔ亦y ì奇q í。

欲y ù把b ǎ西x ī湖h ú比b ǐ西x ī子z ǐ,淡d àn 妆zhu ān ɡ浓n ón ɡ抹m ǒ总z ǒn ɡ相xi ān ɡ宜y í。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淡妆浓抹求相宜

淡妆浓抹求相宜

淡妆浓抹求相宜"淡妆浓抹求相宜"这句话出自《诗经》,意思是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度,不要过分。

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化妆的原则,即化淡妆或者浓抹妆都要根据场合和个人气质来选择,做到相宜。

化妆是现代社会女性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般而言,化妆是为了突出自己的美丽,提升气质,让自己更加自信。

但在化妆的过程中,淡妆浓抹求相宜的原则尤为重要,了解自己的气质和场合,选择适合的化妆风格,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淡妆是指妆容轻淡,自然清新。

淡妆的目的是强调肌肤原生态的美丽,减少外在因素的干扰,突出个人的天然魅力。

淡妆的关键是着重呈现出肤色的自然光泽和健康状态,所以在淡妆的选择上要注重自然素颜的效果,不要过于浓重。

比如在淡妆的眼妆上,可以选择自然的眼影和睫毛膏,打造出清新自然的眼部妆容;在唇妆上,可以选择淡粉色或者自然色系的口红,增添气色的同时也不会过于张扬。

淡妆的关键在于突出自然美,不过多修饰,使肌肤看起来更有光泽和生机。

与淡妆相对的是浓抹妆,浓抹妆以强烈的色彩和高度的修饰程度为特点。

浓抹妆的目的是通过艺术手法的塑造,达到强烈的美丽感和气质感,使人看起来更加充满魅力和惊艳。

浓抹妆的关键在于对各个部位的色彩和线条加以强化和修饰,比如在眼妆上可以选择色彩饱满的眼影,加上浓密的睫毛膏和眼线,打造出迷人的眼部表情;在唇妆上可以选择饱满的口红色系,并通过唇部的修饰打造出立体感和鲜明感。

浓抹妆的关键在于强调化妆的艺术感和张扬个人气质,使人看起来更加出挑和引人注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自己的气质来选择适合的化妆风格。

对于工作或者学习场合,淡妆是更为适宜的选择,因为淡妆给人的感觉清新自然,不会过于张扬和突兀,也更加符合日常工作和学习需要。

而对于一些特殊场合,比如晚宴、派对或者演出等,浓抹妆则更为适宜,因为浓抹妆能够突出个人气质和魅力,让人看起来更加引人注目和璀璨夺目。

在选择化妆风格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自己的肤质和脸型。

淡妆浓抹求相宜

淡妆浓抹求相宜

淡妆浓抹求相宜淡妆浓抹求相宜,是一句有关化妆与相貌相称的俗语,意思是化妆时要根据自己的面部特征选择适合的淡妆或浓抹,才能让自己的外表更加美丽和和谐。

化妆是很多女性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环节,一款合适的妆容可以增添自信,提升气质,但是过浓或不恰当的化妆却会造成相反的效果。

学会淡妆浓抹求相宜,对每个女性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我们来谈谈淡妆。

淡妆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化妆方式,也是许多女性最为喜爱的妆容之一。

淡妆的特点是自然清透,粉底薄透,眼妆淡雅,唇妆淡淡的粉色或裸色,整体感觉清新自然,不张扬却又能提升脸部气色和气质。

淡妆适合于日常工作、约会、出游等各种场合,能够展现出女性恬静娴雅的一面。

淡妆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底妆的均匀和贴合,眼妆要深浅相宜,唇部要选择与自己肤色相符的口红。

在选择眉妆的时候也要注重与自己的面部特征相协调,不要画得太浓,避免给人一种不自然的感觉。

我们来谈谈浓抹。

浓抹是指化妆时过于浓重的妆容。

浓妆的特点是妆感厚重,眼妆浓重,唇妆鲜艳显色,整体感觉更加夸张和张扬。

浓抹适合于一些较为正式的场合,比如晚宴、舞会、化妆秀等场合,能够凸显女性的大气和艳丽。

在进行浓妆时,最重要的是要注重色彩的搭配和过渡的自然。

眼妆可以选择更为深邃的眼影和更浓重的眼线,唇妆可以选择更为鲜艳的口红,让整个妆容更加突出。

在进行浓抹妆容时一定要避免眉妆太过浓重,以免造成整体妆容过于沉重。

淡妆浓抹各有所长,但是在选择适合自己的妆容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面部特征和气质,不要盲目跟风随意选择。

每个人的面部特征都是独特的,适合自己的妆容也应该是独特的。

在学会淡妆浓抹求相宜时,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

要根据自己的面部特征选择适合的底妆。

底妆是化妆的基础,好的底妆能够让整个妆容看起来更加自然和贴合。

而不适合的底妆则会让整个妆容显得不协调,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在选择底妆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肤质和肤色来选择合适的粉底和粉底液,自然裸妆可以考虑使用清透的粉底液或者气垫粉底,浓妆可以选择质地更加丰盈的粉底和粉底液,从而让底妆更加贴合肌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妆”“浓抹”须相宜【摘要】在信息技术越来越流行的今天,我们的课堂正一天天地成为一种信息化的学习环境。

然而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会对语文教学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个人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若要发挥信息技术的有效性,必须做到适时、适度、合情、合理。

【关键词】中职语文;信息技术;适时;适度;合情;合理【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7-0084-03“教学合为时而变,技术合为情而用”。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技巧,以它特殊的功能和优越性正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在各门学科中受到广泛应用,并被大力推崇。

它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教学体系,这也是语文教学史上一次重大的革命,促进了当今中职语文教学从形式乃至本质的变革。

我们的课堂正一天天地成为一种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从最初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到如今的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设计创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运用中经历了飞速的发展。

信息技术也将成为一门现代教师和学生必备的用来进行教学与学习的专业技术。

但是变革从来都是合理地“扬弃”,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或轻易地取代。

作为传承已久的语文传统教学,面对信息化强有力的冲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在新旧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互相冲击下,作为语文教师需要跨越不敢想象的教学空间,积极适应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带来的新思维和生存方式。

然而信息技术终究只是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性手段,信息化的语文教学也并不意味着取代传统的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恰当运用会对语文教学起积极促进的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时,必须经过缜密考虑,科学设计。

而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抓住信息技术的优势,用它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中学到知识,形成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发挥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必须做到适时、适度、合情、合理。

下面以信息化教学设计《倾听爱情宣言探析爱情姿态――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适时运用一堂完整、有实效的语文课,需要适时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技术层面的要素,若与语文巧妙结合,适时巧妙地运用,将为课堂锦上添花。

利用信息技术适时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教学方式,整合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方式的变化。

如在这堂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在以下环节适时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1. 教学之前,收集信息做铺垫课前,我留给学生一周时间来准备以下事项。

(1)网络投票:大家对我在空间发起的“我的爱情姿态”进行实名制投票。

(2)组长推选:按投票结果分为4组,并通过我创建的微信群讨论投票理由,推选组长准备课堂发言。

(3)材料收集:根据讨论结果准备用时5分钟左右的支撑材料。

(4)微视频制作:各组把支撑材料做成辅助课堂展示的微视频,发到我的校园邮箱。

以上环节都是学生在课外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的准备工作。

通过多样的网络平台,为学生创造一个课堂以外的、更为方便自主的交流空间。

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各种学习资源,获取素材,再通过网络交流,实现资源的延展性,将一位学生的知识延展成更多学生的知识,将一个知识内容延展为更多的内容。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网络的机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

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天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学生自己利用网络开展讨论预习准备,其自由度高,时间随意,内容广泛,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2. 教学之始,创设氛围定基调课堂伊始,以大家都熟悉喜欢的歌曲《因为爱情》作为背景音乐创设课堂氛围,来引出主题“爱情”。

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自然地导入新课。

3. 教学之中,突破重难解主旨通过课外网络自学准备后,根据学生的自学准备情况组织课堂学习,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时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因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性材料而难以展开抽象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了对课堂教学难点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倘若适时借助信息技术,就能为学生展示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观察空间,创设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凭借具体形象去感受、体验抽象的事物,进而突破难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学生自主突破本节课重难点,主要以“说――爱情”的活动形式展开。

本环节以小组活动方式展开,也是各小组课前准备成果的展示。

分成“各抒己见――我情我秀――师情师意”活动环节。

(1)各抒己见:大家对我在空间发起的以“我的爱情姿态”为主题的网络投票进行实名制选投后,按选票结果分成了四组,每组通过教师创建的微信群讨论投票理由,推选组长课堂发言。

(2)我情我秀:各组派出相应成员展示自己组的爱情姿态。

课前各组已确定一种展示的活动形式,并收集支撑材料,制作成PPT发到我的校园邮箱,辅助课堂展示,为时5分钟左右。

(3)师情师意:以“师生平等”为原则,在小结学生的爱情姿态后,我也展示我的爱情姿态。

借助多媒体以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视频为背景,朗诵此诗。

课前的充分准备加上课堂适时的信息技术运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并融合了更多的信息资源。

4.教学之末,拓展延伸促强化中职语文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后的拓展延伸任务,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开展协作式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微课形式完成研究任务。

如本节课末,我要求学生仿写诗句,课后由各组合作制作一个网页,同学们把作品上传其中,大家互相点击欣赏点评。

这一环节不但锻炼学生通过文字来表达情感,而且也是对已学诗歌内容的再一次深入。

借助信息技术展示“作品”,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同时强化了专业能力的训练。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语文学科的创造性思维,达到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目的,进一步深化已学知识,这也是信息化语文教学的重大任务。

适度融合凡事过犹不及。

信息技术在课堂的运用需要把握好一个“度”。

网络环境是目前课堂教学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但并不是对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不同课型融合运用的信息技术量也不同,阅读课、写作课、听说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教学设计中,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选用合适的技术,着重分析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并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发挥这些优势,不能不加选择地将信息技术用于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要考查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及其全面发展是否有效、应用是否适度,而不要过多关注技术应用的多少和技术是否精美。

如本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前需要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自主合作收集大量资料为课堂做准备,并且网络投票、制作PPT、发邮件等专业技术训练,使计算机专业与语文学科高度融合。

教学实施环节中,加入音乐背景烘托、视频欣赏等,使整个实践活动课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但若是其他类型的课,比如阅读课,课堂除了适度的朗诵音频欣赏外,不宜融入大量的信息化手段教学。

阅读,重在与学生“读”的过程中领悟体会,不然课堂主次颠倒,断章散节,反而达不到阅读效果。

合“情”烘托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运用过程中需要合乎一定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学情”,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

1. 合乎情境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学科本身的“美”,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披文以入情”,产生“乐学”的情绪。

教师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独特的美育功能,诱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强化学生无意注意,使学生深刻地体验文本内在意蕴,自觉地将课文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分析对比中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如本节课教学伊始,教师播放《因为爱情》的歌曲作为背景,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愉悦地进入课堂,产生一种美的享受。

在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各小组结合PPT为大家展示的经典爱情歌词串烧、朗诵著名爱情诗词、讲述经典的爱情故事、分享爱情格言俗语,以及在“师情师意”环节播放《一棵开花的树》视频,教师配乐朗诵等,均是根据当时情境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渠化,同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2. 合乎学情现在很多中职生学习兴趣淡薄,课堂接受能力低下,思维不够开阔,缺乏学习主动性,注意力容易分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课,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使语文教学更突显生动性、主体性、创造性及开放性,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当然,信息技术的运用,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

本节综合实践活动课面对的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他们精通计算机操作,熟悉网络知识,平时接触网络时间较多,而且感兴趣,所以很多任务具有可行性。

以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又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使教学效益发挥至最大。

合“理”构建合“理”,即符合课堂的教学理念。

工具性是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的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决定了它与信息技术的不同。

所以,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理念,以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为目标,以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不能为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基本语文素养。

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不能只重技术或偏重形式,而要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适时适度、合情合理运用,符合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使之达到效能的最优化,最终目标是学好语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同时,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中,让学生更直观、更生动地体验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大胆表达他们的情感世界,也是语文教学的理念之一。

《倾听爱情宣言探析爱情姿态――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课堂知识和实际情况,在教法、学法中融入多种信息化手段,创设具有情境性、社会性的课堂环境。

通过课堂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构建一个科学、高效、善教乐学的语文课堂。

学生在借助信息技术小组合作、自主探讨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后,在课堂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其不断地发展,对每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将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