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原文及译文
苏轼定风波原文及译文
苏轼定风波原文及译文如下
《定风波》原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译文: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
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任由这突如其来的一阵雨吹打吧,不怕!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苏轼《定风波》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译文]竹杖和轻捷的草鞋更胜过马,怕什么!身披一件蓑衣在濛濛烟雨中漫步,任凭雨水肆虐,我仍然能逍遥自在地度过一生。
[出自] 北宋苏轼《定风波》《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释】① 三月七日:指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
② 沙湖:湖北黄冈县东南三十里处,又名螺师店。
③ 狼狈:形容处境困窘、难堪。
④ 已而:不久。
⑤ 吟啸:吟诗、长啸。
⑥芒鞋:草鞋。
⑦烟雨:烟波风雨。
⑧料峭:开容风力寒冷、尖利。
⑨ 萧瑟:风雨穿林打叶声。
【译文】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
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微冷。
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译文二】莫要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低吟长啸缓步徐行。
竹杖草鞋轻松胜过骑马,风狂雨骤有何可怕,一件蓑衣迎烟雨度过此生。
料峭春风把醉意吹醒,略略感到有些冷,山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
回头看那刚下过雨的地方,回去吧,风雨虽已停止天还未放晴。
【评点】本篇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乐观情怀。
词的上片以“莫听穿林打叶声〞开篇,一方面写出了风大雨疾的情景,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写出外物缺乏萦怀之意,即使雨再大,风再烈,都不会受影响;“何妨吟啸且徐行〞承接上句,何不低吟长啸缓步徐行,突显出词人的情趣和兴致。
“何妨〞二字写出一丝俏皮之意,增添了和雨挑战的意味。
前两句是全词的枢纽,以下词句皆是由此发出。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脚穿芒鞋手持竹杖雨中前行的情景,“轻胜马〞三字传达出沉着之意,“谁怕〞二字诙谐可爱,值得玩味;“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进一步写到整个人生,表达了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喜悦和豪迈。
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诗词全文
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诗词全文《一蓑烟雨任平生》来源于苏轼的一首词,词牌名为定风波。
苏轼于沙湖道中遇雨所做。
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句注释:已而:不久,一会儿。
吟啸:吟咏长啸。
芒鞋:草鞋。
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料峭:微寒的样子。
萧瑟:风雨吹落的声音。
也无风雨也无晴:风雨天气和晴朗天气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也无风雨也无【晴】:晴与情谐音,手法为双关,意在指感情上也是如此。
白话译文:三月七日,(我)在沙湖道上遇到了雨,避雨的工具之前已经舍弃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所以写了这首词。
不必去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徐行。
竹杖和草鞋轻快胜过骏马,谁会怕!披一身蓑衣,任凭一生风雨。
料峭的春风将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寒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创作背景:元丰五年三月五日,作者去沙湖看田归途遇雨后所作。
三月七日,忽逢大雨,因为作者和同行的人都没有带雨具,同行之人皆觉狼狈。
雨过天晴,作者联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加上遇见的大雨,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定风波》。
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豁达与乐观。
简析: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早春,与朋友出游沙湖,风雨忽至,他泰然处之。
此词通过出游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
反映他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
题解:“定风波”,词牌名。
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
一作“定风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琼枝”。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
一蓑烟雨任平生”意思是披上蓑衣,那么烟雨就用不着在意了,洒脱地走。
来源于苏轼的一首词,词牌名为定风波,苏轼于沙湖道中遇雨所做。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全词见下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及翻译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及翻译(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知识、练习题、试卷大全、教案教学、课件大全、知识扩展、阅读答案、课文内容、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nese knowledge, practice questions, exam papers, lesson plans, courseware, knowledge expansion, reading answers, text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及翻译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什么意思?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什么意思?
展开全文
这是苏轼《定风波》词当中的一句,意思是我不怕风吹雨打,不怕各种困难,我的一生就是这样自由自在,有关这一句的解释如下:
一、原词如下:
定风波·三月七日
朝代:宋代作者:苏轼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关键句翻译赏析:
1、翻译:
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2、赏析: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什么意思?
“⼀蓑烟⾬任平⽣”是什么意思?您好,⾮常⾼兴回答您的问题。
【“⼀蓑烟⾬任平⽣”是什么意思?】这⼀句诗是出⾃于苏轼的《定风波》之中,我们先来看⼀下《定风波》的诗词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
⽵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蓑烟⾬任平⽣。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头斜照却相迎。
回⾸向来萧瑟处,归去,也⽆风⾬也⽆晴。
译⽂:不必去听那春林打叶的⾬声,不妨看⼀下吟咏长啸着,⼀边悠然徐⾏,⽵杖和草鞋轻快,胜似骏马,谁会怕这邪风细⾬,披⼀⾝蓑⾐,任凭⼀⾝风⾬。
料峭的春风将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寒冷,⼭头初晴的⼣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眼,⾛过遇到的风⾬之处,我信步回去,既⽆所谓风⾬,也⽆所谓天晴。
诗词背景:这⼀⾸诗的背景,是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3个春天所写下的⼀⾸词,在这个时候也就是苏轼经历⼈⽣低⾕之后缓和之后的⼀段时间。
所以苏轼写下了“⼀蓑烟⾬任平⽣”,披⼀⾝蓑⾐,⽆所谓风⾬,也⽆所谓天晴,这包含了⼈⽣的哲理,也是最后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诗⼈在⼤⾃然的晴⾬之间,所获得的顿悟和启⽰。
⾃然界中有⾬晴,那么⼈⽣⾃然也有⽆常,荣辱得失何⾜挂齿,那⼀些政治风云,⼜何必放在⼼上呢?苏轼在黄州那⼏年时间,过得特别得意,因为他从很久以来就有⼀个想法,实现⾃⼰的⽥园梦想,因为他早就已经厌恶了世俗,更厌恶仕途,隐居之梦⼀直存在,然⽽在就是因为⼈⽣低⾕之后,被贬到黄州才圆了⽥园梦。
苏轼在那个地⽅有⼀块地,且还盖了⼀个茅草屋,叫做“东坡雪堂”,经常约⼀些朋友在那⾥把酒⾔欢。
在元丰5年3⽉7⽇的时候,苏轼看中了黄州东南三⼗⾥⼀个叫沙湖的地⽅,想在那⾥买⼀块地,那天,天⽓晴好,他没有准备⾬具,结果途中突然下了暴⾬。
众⼈狼狈不堪,纷纷找地⽅避⾬,⽽苏轼不以为意,迈着步⼦在⾬中慢慢前⾏,不久太阳出来了,这个时候诗兴⼤发,写下了《定风坡》。
品读诗词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看到诗词背后的那⼀份⼼境,苏轼刚经过乌台诗案的时候,有⼀种死⾥逃⽣的欣喜,同时⼜夹杂着对于⼈⽣低⾕的那⼀份痛苦。
一蓑烟雨任平生啥意思
一蓑烟雨任平生啥意思“一蓑烟雨任平生”,来源于苏轼的一首词,词牌名为定风波。
苏轼,为宋代文学家。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他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
于词“豪放,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这首词为苏轼于沙湖道中遇雨所做,是醉归遇雨抒怀之作。
“一蓑烟雨任平生”,意思是:披上蓑衣,那么烟雨就用不着在意了,洒脱地走。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定风波》全词如下:(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三月七日,(我)在沙湖道上遇到了雨,避雨的工具之前已经舍弃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所以写了这首词。
不必去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徐行。
竹杖和草鞋轻快胜过骏马,谁会怕!披一身蓑衣,任凭一生风雨。
料峭的春风将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寒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在这首词中,作者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一蓑烟雨任平生。”全诗赏析
“一蓑烟雨任平生。
”全诗赏析一蓑烟雨任平生。
出自宋代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7宋词三百首,春天,写雨,旷达译文及注释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
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注释定风波:词牌名。
展开阅读全文∨英译Calming the WavesSu ShiListen not to the rain beating against the trees.Why don't you slowly walk and chant at ease?Better than a saddle I like sandals and cane.I'd fain,In a straw cloak, spend my life in mist and rain.Drunken, I am sobered by the v展开阅读全文∨赏析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一蓑烟雨任平生注释
一蓑烟雨任平生注释摘要:1.一蓑烟雨任平生诗词背景介绍2.诗词作者及创作时间3.诗词主题及意境解析4.诗词中的修辞手法5.诗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正文:【一、一蓑烟雨任平生诗词背景介绍】《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南宋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美景的诗词。
林逋(967 年-1028 年),字君复,号和靖先生,南宋著名文学家,擅长山水田园诗,与苏轼并称“苏林”。
林逋一生淡泊名利,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以养鹤为伴,人称“梅妻鹤子”。
【二、诗词作者及创作时间】《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南宋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美景的诗词。
林逋(967 年-1028 年),字君复,号和靖先生,南宋著名文学家,擅长山水田园诗,与苏轼并称“苏林”。
林逋一生淡泊名利,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以养鹤为伴,人称“梅妻鹤子”。
【三、诗词主题及意境解析】《一蓑烟雨任平生》以江南水乡为背景,描绘了烟雨朦胧、渔舟唱晚的美景。
诗人借渔夫之口,表达了自己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纷繁世界的超然态度。
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四、诗词中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蓑烟雨”比喻渔夫的生活,形象地表现出渔夫在江南水乡烟雨中捕鱼的景象。
2.对仗:如“任平生”与“一蓑烟雨”、“江上”与“蓑翁”等,工整严谨,展现了诗词的韵律美。
3.拟人:通过“江上”与“蓑翁”的对话,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
【五、诗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蓑烟雨任平生》作为林逋的代表作之一,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该诗以江南水乡为背景,通过优美的意境和诗意,展示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纷繁世界的超然态度。
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蓑烟雨任平生
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蓑烟雨任平生【出处】“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蓑烟雨任平生”出处为:《定风波》苏轼〔宋代〕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意思】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
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赏析】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在雨中行走,按照生活常态,当然是骑马胜过竹杖芒鞋,但是苏轼却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里当然不是写实,而是继续写自己当时的心态。
当自己拥有平静悠闲的心态时,即使是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泞之中,也胜过骑马扬鞭疾驰而去。
这里还隐含了两种生活的对比,一种是竹杖芒鞋的平民生活,一种是肥马轻裘的贵族生活。
在历经了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后,苏轼越来越认同这种真真切切、平平淡淡的平民生活。
“竹杖”、“芒鞋”是苏轼用来表达平民生活的重要意象,在其诗词中经常使用,如《初入庐山》:“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东坡》:“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寓居定惠院》:“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尽管苏轼是一位士人和官员,但却是一个平民艺术家,常常深入民间,并过着平民般的生活。
“竹杖芒鞋”就是苏东坡典型的平民形象,也是其平民人格的真实写照。
竹杖芒鞋行走在风雨中,本是一种艰辛的生活,而苏轼却走得那么潇洒、悠闲。
对于这种生活,他进一步激励自己:“谁怕?”意思是说,我不怕这种艰辛和磨难。
这是一句反问句,意在强调这种生活态度。
一蓑烟雨任平生注释
一蓑烟雨任平生注释
【原创版】
目录
1.引言:介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含义和背景
2.“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含义解读
3.“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4.“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现实意义
5.结论:总结全文,强调“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精神价值
正文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句话充满了诗意,表达了一种超脱现实的人生态度。
在这里,“一蓑烟雨”象征着生活中的困苦和艰辛,而“任平生”则表示坦然面对一切。
这种精神品质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含义可以解读为,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豁达的心态,就能够从容应对,不被现实所压垮。
这种精神品质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
在现代社会,“一蓑烟雨任平生”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面对竞争激烈的职场、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中的种种压力,我们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困难,不断追求进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定位,实现人生的价值。
总之,“一蓑烟雨任平生”不仅是一句富有诗意的表达,更是一种精神品质的象征。
它告诉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豁达的心态,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人生的价值。
【古诗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寓意
【古诗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寓意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寓意: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这句话出
自宋朝苏轼的《定风波》。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翻译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
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
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任平生一蓑烟雨
任平生一蓑烟雨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这句话出自宋朝苏轼的《定风波》。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原文意思: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语文知识点】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寓意及出处
【语文知识点】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寓意及出处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于苏轼的一首词,词牌名为定风波。
是苏轼于沙湖道中遇雨所做。
下面整理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寓意及出处,供参考。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这句话出自宋朝苏轼的《定风波》。
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翻译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元丰五年三月五日,作者去沙湖看田归途遇雨后所作。
三月七日,忽逢大雨,因为作者和同行的人都没有带雨具,同行之人皆觉狼狈。
雨过天晴,作者联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加上遇见的大雨,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定风波》。
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豁达与乐观。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经典诗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翻译
【经典诗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翻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译文]竹杖和轻捷的草鞋更胜过马,怕什么!身披一件蓑衣在??烟雨中漫步,任凭雨水肆虐,我仍然能逍遥自在地度过一生。
[出自] 北宋苏轼《定风波》《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释】① 三月七日:指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
② 沙湖:湖北黄冈县东南三十里处,又名螺师店。
③ 狼狈:形容处境困窘、难堪。
④ 已而:不久。
⑤ 吟啸:吟诗、长啸。
⑥芒鞋:草鞋。
⑦烟雨:烟波风雨。
⑧料峭:开容风力寒冷、尖利。
⑨ 萧瑟:风雨穿林打叶声。
【译文】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
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微冷。
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译文二】莫要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低吟长啸缓步徐行。
竹杖草鞋轻松胜过骑马,风狂雨骤有何可怕,一件蓑衣迎烟雨度过此生。
料峭春风把醉意吹醒,略略感到有些冷,山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
回头看那刚下过雨的地方,回去吧,风雨虽已停止天还未放晴。
【评点】本篇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乐观情怀。
词的上片以“莫听穿林打叶声”开篇,一方面写出了风大雨疾的情景,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写出外物不足萦怀之意,即使雨再大,风再烈,都不会受影响;“何妨吟啸且徐行”承接上句,何不低吟长啸缓步徐行,突显出词人的情趣和兴致。
“何妨”二字写出一丝俏皮之意,增添了和雨挑战的意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蓑烟雨任平生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
上帝是吝啬的,他派驻人间的天才总是那样稀少,上帝又是大方的,他总是把万般才情倾注在极少数天才身上,苏东坡就是这样的极少数天才之一,就如同一颗闪烁在中国历史天空上的明星。
作为天才,苏东坡的命运和其他天才差别并不大,但是他面对磨难所坚守的乐天矿大却是罕有匹敌的,这足以使它成为天才中的伟大者。
苏的命运注定乖舛,书香门第,少年得志,鲜衣怒马,文章遍行天下,上至九五之尊宋仁宗,朝堂领袖欧阳修,下至庶民,对他无一不欣赏推崇,爱护有加;他为政一方,造福一地,千年之后,杭州的苏堤,仍在见证和诉说着对苏东坡的留恋。
向太后当政期间,他得到重用,位居龙图阁大学士,奔走于四方,纾解新政给百姓带来的疾苦。
乌台诗案之后,苏东坡被一贬再贬,从岭南的惠州,到化外之地的海南,都留下了他年迈而疲惫的身躯。
无论是荣居高位,还是落魄南荒,苏东坡给后人的印象,或潇洒出尘,或安静自守,或童趣未泯。
即使是低潮期,当他冥想过去,不过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甚至在海南时,居无安身之处,病无可医之药,他仍保持着“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气魄,得志时不盛气凌人,不得志时不怨天尤人。
课内在学到苏东坡的文章时总会提到他的乐观豁达,让我对他产生了无限的好奇,在对他有了一定了解后,我明白了这份洒脱并非是轻而易举,克罗联科有一句话叫做生活就是战斗,在我眼中他就是这句话最有力的写照,他像是一个不断战斗的战士,永远都不会被风雨打倒,他不让自己的才华因为不得志而浪费在咬牙切齿遗憾痛恨中,就算被驱逐,被流放塞外,身处一望无际的沙漠,满目疮痍的戈壁亦或是人迹罕至的荒岛,我们眼中的穷山恶水,在他的眼中却是海阔天空。
他总能找到人生快乐的理由,在杭州,他欣赏的是“湖山信是东南美”。
在密州,他体验的是“老夫聊发少年狂”。
文化荒漠的南方,他看到的是“岭南万户皆春色”,即使是湿热化外的海南,他也发现“惟有一幸,无甚瘴也”的慰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
苏东坡自己在《超然台记》中所言:“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他原本就如一只回归山林的不死鸟在自然的天空快乐地飞翔。
不禁想起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一句名言:“错过快乐就错过了一切。
”
套用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的话“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虽然他的生命在天地间不曾已一瞬,但是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快乐哲学启悟、温暖着的世世代代人的心灵。
PS:书将会是我一生的朋友,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夜,室内像一个冰库,没有一丝暖气,书本上沁着墨香的黑色方块字也会如同一片片温润的玉石,暖和沁凉的手心,它们甚至还会无拘无束地为你我聚集起一方明媚空阔的天空,等待着我们灵魂的悄然舒放和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