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2

合集下载

4.2种群数量的变化课

4.2种群数量的变化课
数 量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时间
问题探究
5.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有哪些优缺点? 曲线图:直观,但不够精确。 数学公式:精确,但不够直观。 6. 在一个培养基中,细菌的数量会一直按照这 个公式增长吗? 不会,因为营养和空间有限;可用实验计数法来 验证。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实例二:20世纪30年代,人 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的一个 岛屿,在1937-1942年期间数 量变化的曲线如右图。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实例三:凤眼莲原产于南美,1901年凤眼莲被作为观 赏植物引入中国栽培,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引入中国 内地各省,并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的植物推广种植。 由于繁殖迅速,又几乎 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 , 在我国南方江河湖泊中 发展迅速,目前我国有 这种凤眼莲184万吨,成 为我国淡水水体中主要 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环境资源无限 (理想条件下) 保持稳定
“S”型曲线
环境资源有限 (自然条件下) 随种群密度的上升 而下降 先增大,后减小 有K值
逐渐增大
无K值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J”型曲线表明生物具有什么 特性?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1.“J”型曲线表明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特性。 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 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 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 个体数量,也即代表自 然选择的作用。
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捕鲸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1.通过研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为有害生物的 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全力防蝗减灾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课件】种群数量的变化第2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种群数量的变化第2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为 1.5×108 个/mL
2.检测员将1 mL水样稀释10倍后,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每毫升蓝藻的数 量;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少许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 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已知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 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 mm3。
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中格80个小格内共有蓝
只计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酵母菌, 一般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3.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
不需要对照, 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 如果担心培养过程中有污染,则需单设不接种酵母菌的空白对照组。
4.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需要重复实验,对每个样品可计数三次,再取平均值, 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
A1+A2+A3+A4+A5 80
×400×104×稀释倍数
规格二:16×25型
A1
A2
A1、A2、A3、A4 分别为四个中方格
中的酵母菌数。
1mL=103mm3
A3
A4
1mL样品中酵母菌数= A1+A2+A3+A4 100
×400÷0.1mm3×103×稀释倍数
=
A1+A2+A3+A4 100
在有限的环境中,如果种群的初始密度很低,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迅速增长,随 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竞争就会加剧,因此,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增 长,这就是“S”形增长。例如,栅列藻、小球藻等低等植物的种群增长,常常具有 “S”形增长的特点。
练习与应用
二、拓展应用 2. 假设你承包了一个鱼塘,正在因投放多 少鱼苗而困惑:投放后密度过大,鱼 竞争加剧, 死亡率会升高;投放后密度过小,水体的资源和 空间不能充分利用。 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请査 阅有关的书籍或网站。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第1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第1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1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活动展示手上沾染细菌的图片,倡导七步洗手法,提倡健康生活远离病菌。

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视频播放——细菌分裂动画提出问题:细菌是如何繁殖的?探究活动一:1.1个细菌,如果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以每2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72小时后细菌的数量为多少?2.如果我们用N表示细菌数量,n表示细菌繁殖的代数,请尝试写出细菌种群增长的公式。

3.以时间为横轴,细菌数量为纵轴,尝试画出细菌种群增长的曲线。

学思考,回答:细裂繁殖教师:对上述曲线进行点评,总结建构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

提出问题—合理假设—数学表达—检验修正(一)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展示环颈雉的种群数量曲线与细菌增殖曲线图,由学生分析曲线不完全一致的原因,总结满足“J”型曲线的条件。

探究活动二: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以一定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如果种群的起始数量是No,试写出t年后种群数量的增长公式。

(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2. 分析“S”型曲线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速率曲线的关系探究活动四: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J”、“S”曲线。

“J”型曲线表明生物具有什么特性?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什么?探究活动五:高斯实验呈现“S”型曲线,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找到限制大草履虫数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写出设计方案、预测及结论。

要求:1.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分工合作。

2.一人书写记录方案,投影展示。

3.评出最佳活动小组(方案详尽,速度快组)4. 遵循可行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理解种群增长速率与“S”型曲线的关系学生分析阴影部分的影响因素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的设计方案、预测及结论。

投影展示。

展示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曲线,分析内部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思考: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一定在K值左右保持稳定吗?PPT展示蝗虫,鲸鱼实例学生阅读课本,分析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1、对濒危动物如大熊猫应采取什么保护措施?2、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3、如何捕捞又不影响渔业的发展?1.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1.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数学模型为:N t =N 0λt。

2.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数量会呈“S”型增长。

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 值。

4.“J”型曲线的增长率是不变的,“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5.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构建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进行表达→检验或修正。

3.表达形式(1)数学方程式:科学、准确,但不够直观。

(2)曲线图:直观,但不够精确。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模型假设⎩⎪⎨⎪⎧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2.数学模型:N t =N 0λt。

3.各参数的含义⎩⎪⎨⎪⎧N 0:种群的起始数量t :时间N t: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 倍数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形成原因2.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 值。

3.应用建立自然保护区,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例如为增加大熊猫的种群数量而设立的卧龙自然保护区。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2.数量变化: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J”型曲线是发生在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种群增长模式(×) (2)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3)对于“S”型曲线,同一种群的K 值是固定不变的,与环境因素无关(×) (4)种群数量达到K 值后不再发生变化(×)(5)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2.下图中可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情况下增长的曲线是( )解析:选B 种群在无环境阻力情况下的增长是指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的情况下的增长。

种群数量的变化PPT (2)

种群数量的变化PPT (2)
通过生存斗争淘汰的个体,可用下图来表示。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
是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二是农林害虫
等有害动物的防治,如下表 ( 以灭鼠及捕鱼为例
说明):
灭鼠
捕鱼
防止灭鼠后,鼠的 使鱼的种群数量维 K/2(有 种群数量在K/2附近, 持在K/2,捕捞后, 最大增 这样鼠的种群数量 鱼的种群数量迅速 长率) 会迅速增加,无法 回升 达到灭鼠效果 K(环境 保护K值,保证鱼生 降低K值,改变环境, 最大容 存的环境条件,尽 使之不适合鼠生存 纳量) 量提升K值
“J”型增长
“S”型增长
Nt=N0λt
高中不作要求
图像
项目
“J”型增长
“S”型增长
特点
种群数量以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倍数 量K值后,将在K值上下 连续增长 保持相对稳定
环境容纳 量(K值)
无K值
有K值
2.种群数量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
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环境阻力对种群数
量增长的影响,按照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它就是
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增长呈“S”型。
2.实验步骤
(1)将10 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
试管中。 (2)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中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3)将试管在28 °C条件下连续培养。 (4)每天采用抽样检测方法计数酵母菌,计数方法
如下:
计数 计数室内酵母菌(多取几个计数室取平均 值),设为a
思考感悟 当一个种群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时,种群数量 如何变化? 【提示】 当刚迁入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种
群增长速率较快,接近“J”型曲线,当繁殖到一定 程度后,环境中的容纳量接近饱和,种群增长减 缓接近“S”型曲线,最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点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概念,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方程式以及图表、图像等数学表达式。

2.意义,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规律的桥梁,具有解释、判断、预测等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种群数量的增长,1.种群的“J”型增长(1)“J”型曲线: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

(2)“J”型增长的原因: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这一理想条件只有在实验室或某物种最初进入一条件非常适宜的环境时才会出现。

(3)“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增长速率不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建立模型:,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两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2=N1×λ=N0λ2,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 t=N0λt,N0: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时间;N t:t年后种群数量;λ:增长的倍数。

注:当时,种群数量上升;当λ=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时,种群数量下降。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S”型曲线出现的原因,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使生存斗争加剧,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

(2)实例:高斯的实验。

(3)“S”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呈“S”型。

①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a.不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中K值不同。

b.当环境改变时生物的K值改变。

②K/2值:K值的一半,是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点。

③增长速率:可以看出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K/2之前不断增加,在K/2之后逐渐减小,当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

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

必修三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第二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最基本特征)出生率:单位时间里新出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样方法——常用调查植物五点取样法:适用于总体为正方形;等距取样法:适用于总体为长方形时2)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动物例:对某地麻雀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50只麻雀,把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记环后放掉,数日后又捕获了40只,其中有标记环的10只,那么该地大约有麻雀200只N :50=40:10 N =200只2、种群的数量变动及数字模型(S ”型曲线tt条件:食物、空间充裕、无敌害等理想条件“J”型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无K值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

实例:20世纪30年代,美国岛屿上环颈雉的增长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X倍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N0X t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原因:因生活条件有限而使种内斗争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S”型曲线数量的增加特点:不能连续增长,达最大值(K值)后停止增长,有的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概念: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实例: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大草履虫的数量在第二天和第三天增长较快,第五天以后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1)对濒危动物如大熊猫应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大熊猫的栖息环境,提高环
境容纳量。 (2)对可家以鼠采等取有措害施动降物低的有控害制动,物应种当群采的取环什境么容纳量,
如将措食施物?储P藏10在思安考全与处讨,论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
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
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
小组讨论3
3、如果要获得最大渔产量,又要使渔业资源更新能力不 受破坏,应当怎样做?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 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大于K /2时捕捞,捕捞后保持在K/2水平。这样即可 获得较大捕捞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不 影响资源的再生。
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D点显著高于B点 B.E点是生物防治,A、B、C、D点是药物防治 C.害虫的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食物短缺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
课堂练习 3.图示某种小型淡水鱼迁入新的湖泊后种群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
该曲线可以得出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 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 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 捕获量
课堂练习
5.(不定项)下面两曲线分别代表时间与个体百分比及λ的关系,据此
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


A.上述两曲线均属于数学模型中的一种,与Nt=λt这种数学模型
一般只适用于实验室条 件,以及种群迁入新环
境中最初一段时间
S型曲线
环境资源有限 逐渐下降
先增加后下降, 有最大值 有K值
一般为自然种群的增长

第1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讲义【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讲义【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科学思维—通过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表征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研究方法及实例二、种群的“J”形增长1.含义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形。

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J”形增长。

2.数学模型(1)模型假设①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

②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2)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N0λt。

(3)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 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三、种群的“S”形增长1.条件:自然界中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2.原因:随种群数量的增多,生物对食物和空间的竞争趋于激烈,导致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

当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的增长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3.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4.应用(以大熊猫为例)(1)大熊猫锐减的重要原因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会变小。

(2)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1.在自然界,有的种群能够在一段时期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

2.对于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3.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

4.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

五、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

2.具体计数过程: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第四章第二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第四章第二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例:我国自1393-1990年以来人口统计数 据如下:
年份 1393 1578 1764 1849 1928 1982 1990 亿 0.6 0.6 2.0 4.1 4.7 10.3 11.6
以上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哪种类型?
按照此曲线发展下去将会出现什么状况? 鉴于我国人口的现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J”型增长曲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
[例] 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
种群经过一定时 间的增长后,数 量趋于稳定的增 长曲线,称为“S” 型曲线.
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
大草履虫的增长呈“S”型曲线的原因有哪些?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存在环境阻力———
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 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竞争不断加剧,捕 食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 低,死亡率增高。 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 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起作用的。
。年龄
组成是通过影响 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对种群动态变化
B.DE段(速度加快) D.FG段(速度逐渐变慢)
4、“食人鱼”是一种肉食鱼,一旦进入自然生 态水域,就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假如该物种 进入湖泊生态系统,以下哪种曲线能准确表达其 种群数量变化的特点 A

B
C
D
5、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型牧场内,迁入一小群绵羊, 8年后发展到500只左右,这个羊群数量会 ( A) A、维持在一个水平上 B、不断下降 C、缓慢上升 D、迅速上升
B C
10 —
— 10
0.1 0.1
5 28
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六、“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

4.2种群数量的变化

4.2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在 营养和 生存空间没 有限制的情 况下,某种 细菌每 20min就通 过分裂增殖 一次。
问题探讨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 细菌每20min分裂繁殖一代。 =1×2n Nn 1.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
2.72h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 解:n= 60min x72h/20min=216 ______________。
研究方法 观察研究对象 提出问题
Nn = 2n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 对自己建立的模型进行 检验或修正
研究实例 细菌每20分钟 分裂一次
在资源和空间无限的环 境中,细菌种群的增长 不受影响的情况下
研究方法 观察研究对象 提出问题 提出合理的假设
Nn = 2n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 对自己建立的模型进行 检验或修正
Nn = 2n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 对自己建立的模型进行 检验或修正
研究实例 细菌每20分钟 分裂一次
在资源和空间无限的环 境中,细菌种群的增长 不受影响的情况下
研究方法
Nn = 2n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 对自己建立的模型进行 检验或修正
研究实例 细菌每20分钟 分裂一次
在资源和空间无限的环 境中,细菌种群的增长 不受影响的情况下
Nn=1×2n =2 216
③在一个培养基中,细菌的数量会一直按照这个公式增长吗?如何验证你的观点?
为了直观、简便地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动的规律, 数学模型建构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数学模型: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数学模型: 1. 概念: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总结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点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概念,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方程式以及图表、图像等数学表达式。

2.意义,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规律的桥梁,具有解释、判断、预测等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种群数量的增长,1.种群的“J”型增长(1)“J”型曲线: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

(2)“J”型增长的原因: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这一理想条件只有在实验室或某物种最初进入一条件非常适宜的环境时才会出现。

(3)“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增长速率不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建立模型:,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两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2=N1×λ=N0λ2,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 t=N0λt,N0: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时间;N t:t年后种群数量;λ:增长的倍数。

注:当时,种群数量上升;当λ=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时,种群数量下降。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S”型曲线出现的原因,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使生存斗争加剧,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

(2)实例:高斯的实验。

(3)“S”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呈“S”型。

①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a.不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中K值不同。

b.当环境改变时生物的K值改变。

②K/2值:K值的一半,是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点。

③增长速率:可以看出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K/2之前不断增加,在K/2之后逐渐减小,当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2)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2)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通常遵循以下模式:
1. 潜伏期(lag phase):在初始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较少,适应环境需要一定时间来进行繁殖和适应。

在此阶段,种群数量增长缓慢,菌落较小。

2. 指数期(exponential phase):一旦酵母菌种群适应了环境条件,其数量开始迅速增加。

在指数期中,种群数量
以指数速度增长,每个细胞通过二分裂产生新的子细胞。

此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呈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

3. 平台期(stationary phase):当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
耗尽或有害物质积累到一定水平时,酵母菌种群数量不再
继续增加。

在平台期中,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新生细
胞数量等于死亡细胞数量。

4. 降解期(death phase):当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完全
耗尽,或者有害物质浓度过高时,酵母菌种群开始寿命减少,死亡细胞数量超过新生细胞数量。

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直到完全消失。

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到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pH值、温度和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酵母菌株和培养条
件也会导致种群数量变化的差异。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杀后应使剩余量在________左右。
答案:(1)增长 S (2)①a b ②600只 300只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间接因素: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 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有何意义? 1.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的捕捞
(2)K/2的应用:
①渔业捕捞:
a.捕捞时间:在图中的t1~t2之间。 b.捕捞剩余量:维持在K/2左右,这样有利于鱼类数量的恢复。 ②有害动物的防治:应该在图中的 t0时刻就进行防治。
“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比较
【典题训练】如图1所示为某种鱼迁入一池塘生态系统后的种 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结合“S”型曲线,思考“S”型曲线增长过程中增长率 如何变化?
资源有限条件下的种群增长 环境容纳量: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
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 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 量,又称K值。
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N≈K/2时,种群有最大持续产量,种群增长率最大。
2.“S”型曲线
(1)图1中S型曲线每个区段种群数量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刚进入新环境中,种群基数小,且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需适应环境,故种群数量增长缓慢 ____________。 食物、空间等资源丰富,出生率增高, 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亡率降低,故种群数量增长迅速 __________________。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 C:_________________ 食物、空间等资源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出生率降低,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亡率增高,故种群数量增长减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故种群数量达到 D→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 值,且维持稳定 。 ________________

选择性必修2 第1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选择性必修2 第1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现学现用: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 “S”形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 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 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应为__丁__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四、种群的“S”形增长和“J”形增长比较
条件 模型
“J”形增长
“S”形增长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 资源和空间有限,天敌的制约 宜、没有敌害(即无环境阻力) 等(即存在环境阻力)
(2)有害生物的防治
①从环境容纳量考虑:
增大环境阻力,降低环境容纳量
②从;1/2K值考虑:
例如可利用将食物储藏在安 全处,断绝或减少食物来源, 养殖或释放天敌等措施来降 低老鼠的环境容纳量;
在种群增长刚开始(达到K/2之前)的时候就进行防治; (绝对不能让种群数量增长到1/2K值)
(3)资源的合理利用
由以上实例可得,自然界有类似细菌在理想 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 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曲线则大致 呈“J”形,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J”形 增长。
二、种群的“J”形增长
1.模型假设
(1)条件:_食_物__和__空__间_条__件__充_裕__、__气_候__适__宜__、_没__有__敌_害___ (_即__无__环__境_阻__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当λ=1时,种群数量如何变化?
种群数量不变(相对稳定)
当λ>1时,种群数量如何变化?
种群数量增长
当λ<1时,种群数量如何变化?
种群数量下降
当λ>1时,种群一定呈“J”形增长吗?
不一定; 只有λ>1且为定值时,种群增长才为“J”形增长;
现学现用:据图说出种群数量如何变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5月17日星期三
11
例5:(2006广东)下图是某地区广东松的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 BD 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 A、总能量增加 B、种群密度下降 C、环境阻力不变 D、营养级能量降低
2017年5月17日星期三
12
例6:(2006上海)右图中曲线Ⅱ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 群数量变化。如果当初被引入的是羊,则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 ( A ) A、Ⅰ B、Ⅲ C、Ⅳ D、Ⅴ
6
“J”型 生存环境的条件有限
营养充足,温度、pH等条件适宜
“S”型
营养物质过度消耗、pH发生变化、有害代谢产物积累
2017年5月17日星期三
7
在自然界,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 气候 、 食物 、 天敌 、 传染病 等。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 波动 不利 中;在 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 下降,甚至 消亡 。
2017年5月17日星期三
13
2017年5月17日星期三
8
例2:下列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C )
2017年5月17日星期三
9
A
2017年5月17日星期三
10
例4:右图为鱼塘中鱼的数量增长曲线,为了使鱼塘的总产量达到 最大值,应做到适时捕捞。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C ) A、超过t4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 B、超过t3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3K/4 C、超过t2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2 D、超过t1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4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二节: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2017年5月17日星期三
1
1、提出问题: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 在不同温度(以及通氧、通二氧化碳等)条 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 不同培养液(如加糖和不加糖)中酵母菌 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 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是先增长再稳定最后趋 2、作出假设:向于减少 ?
2017年5月17日星期三
2
3、实验步骤: ① 无菌马铃薯培养液配制 分装 ② ; ③ ④ ⑤ ⑥ 灭菌 ; ; ; ; ;
接种 培养
取样 计数


2017年5月17日星期三
3
工具:血细胞数板
抽样检测的方法:
4、设计记录表:
A组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 第八天
B组
C组
2017年5月17日星期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