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彦刚烈士夫妇遇难云居山

合集下载

徐彦刚烈士夫妇遇难云居山

徐彦刚烈士夫妇遇难云居山

红土纪事匀ongtujishi1935年8月7日,在永(修)、靖(安)、安(义)等县交界处的云居山区,一支红军队伍在隐蔽行动。

这支队伍仅有三四百人左右,身穿灰布军装,但个个衣衫褴褛,炎热的天气使他们汗流浃背,身上没有一根干纱。

他们是湘鄂赣军区红十六师第四十六团的官兵。

山上荆棘丛生,连条小路都没有,他们不时用枪托拨开、用砍刀劈开前面的路障,艰难地向真如寺方向行进。

走在队伍中段的是曾饮誉井冈山、威震湘鄂赣的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兼红十六师师长徐彦刚,连日的行军作战,他年轻英俊的脸庞虽布满战火的烟尘,却透出一股果敢与刚毅。

走在他身边的是他的夫人童窕园和第四十六团政委明安楼。

徐彦刚,原名徐兴华,1907年11月生于四川省开江县。

1924年小学毕业后,考入重庆江北中学,在校期间,受共产党人的影响,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遭反动当局逮捕入狱。

1926年春,考入重庆中法大学,并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

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年追随毛泽东参加秋,后被派到袁文才部,曾参加黄洋界保卫战等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29年初转移到永新、莲花等地开展游击战。

1930年1月所率地方武装编入红六军,任第三纵队纵队长。

同年11月任红一军团第三军第九师师长,先后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

1932年3月任红三军军长,后任红一军团参谋长,率部参加漳州战役和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

1933年10月调任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后兼任红十六师师长。

1934年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带领当地军民坚持以黄金洞为中心的平江、浏阳、铜鼓游击根据地的斗争,曾指挥红十六师取得大源、虹桥等战斗胜利。

1935年6月底7月初,国民党军调集60多个团的兵力对湘鄂赣党政军机关及红十六师实施大规模“进剿”,徐彦刚和省委书记傅秋涛立即组织党政机关及部队分3路突围。

徐彦刚率红十六师第四十六团于7月中旬突出重重包围圈,从湖北阳新的黄颡口乘船沿长江而下,经瑞昌码头上岸,最后转战于靖安、奉新、安义、永修一带,准备在这一带开辟新的游击区,把云居山作为根据地。

电影《1942》5篇观后感影评

电影《1942》5篇观后感影评

电影《1942》5篇观后感影评《一九四二》是一部佳作,主创们的用心程度就可以看出他们是多么的想把这部剧拍好。

小编为大家带来几篇《1942》观后感供大家阅读。

下面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1942》观后感一《1942》这部电影是我有史以来,感触最深、触动最大的一部电影.讲述了1942年河南大饥荒,人们纷纷背井离乡逃离河南.在路途上,发生了一些感人肺腑、极具散发人性光辉的电影,也怒斥了灾难的无情.在这场天灾人祸下,共有300多万无辜百姓相继饿死.在这场灾难面前,原来人的力量是那么薄弱、渺小,纵使你有家财万贯,也必须加入悲苦灾民的队伍里去.看了这部电影,手里捧着盛满白米饭的碗,不知不觉好像沉重了许多,我不禁感慨万千、赞叹不已.光是这一碗平常微不足道的白米饭,在那个时候却是比钻石、黄金还要珍贵一百倍,因为就这一碗饭可以救一家四口的命,这令我汗颜.妈妈对我说,曾祖母告诉她那时人们饿的可以啃树皮,但是却很难找到.因为树皮要么被无恶不作、无物不噬的蝗虫吃的一干二净,要么早就被饥饿的灾民孟分了.以后要节约粮食了.而令我惊讶不已的不是《1942》中日寇的野蛮残忍,也不是轰炸灾民们的场面,而是我的身世.原来我身上流淌这一半河南地主的血脉,我的祖籍在河南.最让我震撼的是,《1942》中重点描写的是一家地主,而我奶奶的奶奶那一辈也是地主,这可令我哭笑不得.我之所以居住在安徽,就是因为曾祖母为了逃荒避难,带着外公等亲人逃荒到了安徽.恰恰就在七十年前的今天,他们正在颠沛流离.到了安徽,曾祖母和外公等亲人终于结束了这逃亡,所幸没有一个人饿死.然后有了我妈妈,遇见了我爸爸,才有了我.试想.如果曾祖母他们在路上遭遇不测,还会有我在这写作的事情吗?所以,我是幸运的.所以,每一条生命的诞生都是独一无二、不容易的,让我们珍惜生命吧!《1942》观后感二不是轻而易举地说出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是自信满满地说出什么事情有什么意义,沉默地去看一段历史,让自己成为历史中的一个人。

《惊天动地》观后感

《惊天动地》观后感

《惊天动地》观后感《惊天动地》观后感1星期五下午,老师在1:20的时候,带我们去圆形报告厅看一场关于地震的电影。

我找了个位置,刚坐下,电影就开映了,只见屏幕上出现了四个大字——惊天动地。

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唐新生明白了,立刻派摩步旅前往地震灾区,同时,各个地区的解放军也前往地震灾区进行救援,战士田野为了救一个小女孩的生命,英勇地牺牲了。

在解放军用直升机救灾民时,飘过华峰山,发现山体表面有硫磺,总指挥部认为是华峰山的化工厂发生了硫磺泄漏,为了不发生次生灾害,总指挥部派唐新生的摩步旅去华峰山查明真相,于是他们穿越矿洞,发现真是硫磺泄漏,没想到突然着了火,唐新生急忙向总部提出了个方案——定向爆破,于是工兵团来到那里,安放炸药,这时唐新生发现还有生命,就和他妻子一齐救出了这个人。

电影结束了,我哭了,为唐新生的勇敢而哭了,为牺牲的战士而哭了,我觉得,那些战士为了救人生命都能抛弃,作为一个小学生,更要努力学习,长大了做一个为祖国效力的人。

《惊天动地》观后感2我本以为所有的生活都是美好的,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生活都是美好的。

看了《惊天动地》这部电影,我大有感触。

《惊天动地》是讲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时抗震救灾的事情。

二八年五月十二日,汶川发生了。

0级大地震,映川县委书记任钥的妈妈在商场给女儿买樱桃时,遇到了大地震,其实,她已经逃到门口了,她突然看到了一个婴儿,她又跑了进去,一手把婴儿和推车推了出去,自己被压在了废墟下面。

还有,张老师用自己的身体做了个“工”字形,让两个同学躲在下面,用自己僵硬的尸体,挡住了石板,那两个同学才得救。

这样的感人事例还有许多许多。

那些四川人民受到的苦,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以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而我们却过着幸福舒适的生活,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小公主、小皇帝。

可我们还是觉得不满足,什么事情都要大人陪伴着才能做好。

汶川灾区的他们被埋在废墟里,没吃没喝,什么东西都没有。

我们天天吃好的,穿好的,还挑食,有营养蔬菜不吃,只吃大鱼大肉,就连吃大鱼大肉也有讲究,只吃瘦肉,不吃肥肉。

2023年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00字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500字(11篇)

2023年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00字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500字(11篇)

2023年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00字唐山大地震观后感500字(11篇)观后感是种特别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

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

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共享借鉴,盼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关心。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00字唐山大地震观后感500字篇一我是流着泪看完了电影《唐山大地震》,那撕心裂肺的痛哭、那无望的眼神、那执着的守望让我深深懂得什么才是人世间那至真至浓的亲情。

在1976年7月28号凌晨,唐山地震在人们甜蜜的梦乡中突然发生了,天旋地转、山崩地裂、楼倾屋摧,妻子李元妮在刚刚经受失夫之痛后,又面临了一个困难的选择,两个可爱的孩子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的两头,危在旦夕,“都救,两个都救”!嘶声竭力的请求刺痛着我们的心灵,可现实是残酷的,“只能选择一个”,她难过欲绝,无奈和无望之下,她选择了“救弟弟”,而这三个字被压在水泥板另一头的方登听见,泪水流过了那晶莹剔透的眼眸。

老天眷顾方登,她奇迹般的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领养回家。

32年后,汶川地震的悲剧再次上演,姐弟俩不约而同参与了救援队,意外的姐弟相逢,让方登知道了母亲始终怀着伤痛和愧疚守望了32年,也让自己明白了多年来对母亲无知的怨恨,32年的感情伤痛才圆满的化上了句号。

32年后的母女再次相遇,母亲竟低头不敢看自己的女儿,正是由于当年的那个打算使元妮圆满终生,每天都沉醉在伤痛之中。

32年守着废墟过日子,儿子让她住高楼她不住,只要是离开了那个家的任何要求,她都不答应。

为的就是女儿和丈夫的灵魂回来有家可归。

当母亲看到女儿时,即感动又愧疚。

女儿更是满脸泪痕。

母亲看着看着就跪了下来,像地震失去方登时撕心裂肺地喊着:“你咋才回来呢?登啊”!这是32年后再次重逢的感动,更是一个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啊!她们俩紧紧地相拥在一起,似乎再也不能失去对方了一样!23秒的损害需要用32年的时间来抚平,母亲的苦苦守候有了结果,母亲当时的错误打算最终被释怀,女儿心中的阴影也被亲情的力气磨灭了。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_3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_3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1近一段时间,“扶?”还是“不扶?”的问题在网络上引起广泛热议,起因是“南京彭宇案”和天津的“天津许云鹤案”——先是南京的年轻人彭宇出于好心,扶起一位倒在地上的老人并送去医院,却遭到老人及家人的起诉,被判一次性给付原告人民四万余元;后是天津出租车司机许云鹤案出于爱心,搀扶起一位横跨马路中心护栏而摔倒在地的老人而被判处赔偿10.86万元……“如果你今后路遇摔倒在地的老人,是‘扶’还是‘不扶’呢?”参与网上投票的1883人中,44%的网友表示今后不会搀扶老人,38%的网友选择了‘不好说’,表示‘肯定会扶’的只有339人人,占比仅仅为18%!笔者也对自己做起拷问:如果是我遇到摔倒在地的老人,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尽自己的力量,无私地伸出善良、热情的双手呢?看了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我找到了答案。

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上演了主人公乔安山与南京的彭宇、天津的许云鹤相类似的境遇:1988年的一个冬天,开车从沈阳返回铁岭,途径辉山,遇到一位被车撞倒在地的老人。

当时前边的汽车全都绕开老人而行,乔安山见到后,出于好心,立刻把他送到了医院并垫付了住院押金。

之后老人的儿女找到了乔安山,指责他是肇事者,夺去了他的驾驶执照,要他赔偿所有的损失,医疗费误工费,加在一起一共四万元。

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位老人面对这种情形,也不置可否。

做好事的乔安山因此惹上了麻烦。

但这个麻烦,没有让乔安山改变自己的做事原则。

从1988年以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乔安山还是乔安山,乔安山仍然默默地为群众做着好事,并教育儿子坚持学雷锋:乔安山的儿子在路上见到别人丢失的东西,乔安山就让儿子在风雪中站在路边等着失主回来找。

虽然做好事迎来的不都是感激的泪光,做好事换来的也不都是象征着荣誉的鲜花,乔安山几十年来坚持做好事,时常换来不解甚至是经济损失。

然而面对林林总总的非议、矛盾、波折与坎坷,他总能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宽容与忍让。

坚守在湘鄂赣边的红十六师

坚守在湘鄂赣边的红十六师

坚守在湘鄂赣边的红十六师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以后,入侵湘鄂赣边苏区的国民党军在这一地区实行残酷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造成许多地方家破人亡,一片凄凉。

留守在湘鄂赣边苏区坚持武装斗争的红军十六师,在湘鄂赣省委的领导下,与数倍于我的国民党军队展开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湘鄂赣边苏区,又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的地方,全境纵横三百余里,纵长千余里。

湘鄂赣边苏区的人民群众,一直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与反动派进行斗争的。

1927年毛泽东同志曾亲自组织领导过这个地区的人民,举行了具有伟大意义的秋收暴动;彭德怀、黄公略同志相继在1928年7月22日举行了著名的平江起义;1929年12月,阳新、大冶举行了兵暴;1930年8月,十余万工农群众配合中央红军攻打长沙;在这里也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运动。

当时这里是中央苏区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当敌人向江西中央苏区进攻的时候,它可以牵制武汉、长沙、南昌敌人的兵力;当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北上抗日的时候,它可以牵制、拖住敌人的部分兵力,配合红军长征;对湘赣、湘赣西、鄂豫皖等苏区的革命斗争,可以互相策应、互相支援。

因此,它对敌人威胁很大,敌人把红色的湘鄂赣边看成是眼中钉,对该区的“清剿”也就非常频繁。

坚守在湘鄂赣边苏区的红十六师的前身是红十六军。

1930年7月,由湘鄂赣边苏区的红军和平江、修水、铜鼓等地的工农地方武装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改编成红十六军,属红三军团。

1933年6月,红十六军取消了军一级编制,缩编为红十六师,师长为高咏生、政治委员温锦惠。

红十六师下辖46、47、48共三个团。

1934年6月湘鄂赣省委书记兼湘鄂赣军区政委的陈寿昌兼红十六师政委。

1935年5月恢复红十六师46、47、48三个团编制,由湘鄂赣边省军区司令员徐彦刚兼任师长,方步舟(后来叛变)任政委。

1935年9月徐彦刚牺牲后,红十六师由傅秋涛同志领导。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六·七月事件研究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六·七月事件研究
力量强。湘鄂赣省委 、省苏维埃 、省军 区和红 1 的领导 6师
再 次 ,湘鄂赣省委 纠正肃反扩 大化错误 不彻底 。此 前 , 以林瑞笙 、陈佑生 为首 的前 省委 忠实执行 王明 “ ” 倾错 左
误路线 ,在肃反 运动 中犯 了严重 扩大化 错误 ,尤 其是 把肃 反与反对所谓 “ 平浏 观念 ”纠缠在一起 ,在根据地 内逮捕 、 关押甚至杀 害 出身 富裕 家庭 的平 江 、浏 阳籍 的各级 干 部 。
争中 ,参加围剿修 铜 宜奉苏 区的 国民党军 正规 军 队多达 5 个师 5万多人 j ( 。仅在 龙 门山直接 围攻 省级 机关 和红 l 6师 的部 队就有 4个师 5万 人左右 J 。敌 我双方 力量 ( ) 对 比如此之悬殊 ,六七月事件 的发生就很难避免 。 ( 二) 湘鄂赣 省委 工作 中所犯一 系列错误是 导致六 ・七 月事件 的主观 原因 首先 ,战略发展方 向选 择上 的错误 。13 9 4年 1 ,省 月
地万载小源 ,结果 ,小 源失 守。小源 是湘鄂 赣革命 根 据地
路由 “ 少共” 省委书记 刘玉堂率 领短枪 队掩 护双 脚溃烂行
走 困难 的陈寿 昌突 围,在青 洞 山区 隐藏达一 周之 久 ,然 后 才 寻机穿过 敌军封锁 线到达黄金 洞。 这 次突围战斗 ,红 1 6师 和湘 鄂 赣省 级 机 关 队伍 共 损 失 、失散 10 0 0多人 ,“ 队剩约 1 营人 ” 部 个 ,此后 ,“ 据 根
作者 简介 :陈洪波 (91 ) 16一 ,男 ,江西萍乡人 ,宜春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世界史 、中国革命史研究 。 基金项 目: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规划项 目 (0 1 “ 21) 关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六 ・ 七月事件研究 ” 的研究成 果。

盐城新四军

盐城新四军

只要不死,不打败鬼子不回家“今天新四军军部的恢复,是直接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前途……一定有把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一定有把握打倒亲日派、反共顽固派……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时任新四军代理军长陈毅1941年1月25日盐城在新四军重建军部大会上的讲话盐城城东,蟒蛇河畔,泰山庙。

正在修葺的庙宇铁门紧闭,庙门前的石狮昂首无言。

正殿前方的一座石碑上,“盐城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盐城陷落后,中国军民对日寇的抗争从未停止。

“1940年10月,由南北上的新四军陈毅部和由北南下的八路军黄克诚部,就在盐城以南的狮子口会师了。

”新四军老战士宋强回忆说,会师后,陈毅乘船到盐城慰问八路军,他即兴赋诗一首:“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

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

”八路军、新四军的到来,让众多对鬼子满怀仇恨的盐阜男儿加入了保卫家国的队伍。

已经90多岁的崇恩才老人回忆道,1940年秋,听说上冈来了八路军,我和两个同伴偷偷跑去报了名。

负责报名的人问,你为什么要参军?我说:“打鬼子!”那人说当兵就要打仗,假如你回不来了呢?回忆到这里,老人提高了嗓音:“死了就算了,只要不死,不打败鬼子不回家!”“1941年初,…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番号被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撤销‟,为坚持抗日,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宣布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

”盐城军分区政委宋修明介绍道,重建的新四军军部成了日伪军心腹大患,一轮轮“扫荡”“清乡”使盐城的抗战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

“鬼子不好打啊!”已经86岁的新四军老战士李小龙的身上,至今仍残留着战斗中留下的弹片。

1942年的8月,刚刚参军的李小龙,在新四军某部21团7连当战士。

部队发给他一支“汉阳造”,3颗子弹,4颗手榴弹。

其中,4颗手榴弹只能用3颗,最后一颗留在危难时期与敌人同归于尽。

1943年腊月,新四军派了一个团攻打秦南。

交火后不久,伪军全线溃败,但一个排的鬼子不简单,他们龟缩在碉堡里,从机枪口向外射击。

2024年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积累之“肯定一步都不能退”(重庆山火救援者)

2024年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积累之“肯定一步都不能退”(重庆山火救援者)

人物素材之“肯定一步都不能退”——重庆山火救援者【故事】从8月9日开始,重庆市北碚、巴南、大足、长寿、江津等地先后发生多起森林火灾。

火灾发生后,甘肃森林消防总队靠前驻防分队、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1200余名指战员先期投入扑救行动,云南、四川森林消防队伍1000余人跨省增援。

各路驰援的救援团队,重庆市民自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逆行而上的普通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截至8月26日,重庆森林火灾各处明火已全部扑灭,其中一些感人瞬间成为难忘的记忆。

【点评】面对肆虐的山火,森林消防救援队伍冲在一线、昼夜鏖战。

进入消防队伍已20年的刘景强和队友们在近50摄氏度的高温下工作,最近时距离明火只有10米,靴子坏了便找根绳子绑起来,累了就打地铺睡一会儿。

前来驰援的00后四川消防员成薛文说:“肯定一步都不能退,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一次次挺身而出、一场场连续奋战,构筑起万众一心抵御火灾的牢固防线。

在扑灭山火过程中,“摩托车骑士”让人印象深刻。

重庆山林茂密,山间林道狭窄崎岖,摩托车在运送救火物资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个越野摩托车骑手自发组成志愿服务队,赶赴一线支援。

挺身而出的平凡人,成为战胜困难的英雄。

从他们身上,人们看到顽强的意志、不服输的血性,看到保卫家园的赤子情怀。

这是此次灭火战斗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一幕。

8月25日晚,在北碚区缙云山,消防人员决定“以火灭火”,利用人工开辟的隔离带进行点烧。

山体另一侧,志愿者们在专业救援力量的带领和指挥下,以接龙的方式往山上运送灭火器、水等物资。

在救援现场,100多辆摩托车在飞奔,最多时有2000名志愿者同时在场;“在路上,马上到”“还有8分钟,等我”……微信群里,消息闪烁,更多微光被点亮。

困难面前每个人的热心和勇敢,都是守护身后万家灯火不可或缺的力量,带给我们最多感动。

“你守护山城,我守护你。

”爱与奉献的双向奔赴,同样令人动容。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昆明支队石林中队指导员赵明奇说,这次来重庆参与灭火“长了见识”:“第一次在救火现场吃到冰糕。

2024年《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汇编14篇)

2024年《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汇编14篇)

2024年《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汇编14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篇1(约1181字)暑假的一个晚上,我在看电视,突然看见有关《唐山大地震》的新闻,电视上,主持人说得慷慨激扬,并说它是“__年最感动的电影”。

我不禁有些半信半疑,它真的像主持人说得那么感人吗?我按捺自己不住好奇心,用自己压岁钱的一部分买了唐山大地震的影票。

这部电影一出来就打动人心,它讲述了一家五口在唐山大地震前后发生的故事。

在地震中,大地一片凌乱,碎瓦、钢板散落了一地。

在这其中父亲身亡,两个孩子分别被压在水泥钢板下,只有母亲一个人在上面。

只要救出一个孩子,另一个就会被压死。

可怜的母亲面临着如此艰难的抉择,到底是救女儿方登呢,还是救弟弟方达。

那个可怜的母亲犹豫了半晌,最后还是救了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

而姐姐方登在水泥板的另一侧亲眼目睹了这一且,最终她奇迹般活了下来,被解放军收养了。

而母亲惦记着女儿,认为自己对女儿亏欠太多太多。

可是女儿方登却一直没有原谅母亲,她怨恨母亲当年抛弃她,甚至不想理她的这个生她养她的母亲。

直到汶川大地震,她被废墟上的母亲救获。

她深深地感到母亲还是爱她的,那时救弟弟而不救自己是实在迫不得已。

看完这部电影,我眼睛湿润了,心弦颤动……这部电影最让人催人泪下的场景,是奶奶无情地留下媳妇在唐山生活,硬要带余震后仅有一个胳膊的孙子走。

当老太太在车上,看见小孙子哭哭啼啼要妈妈时,当老太太看见媳妇失去儿子痛不欲生时,她的心软了,把孙子留在了媳妇身边。

看见母子相拥相泣的场面时,我留下了心酸的眼泪……观众还没从刚才的感动中回味过来,就又陷入了另一场感动之中。

当母亲扑通地跪在地上向女儿道歉时,我的心紧紧揪在一起,眼泪随之流下。

这是多么浓厚的亲情啊!母女久别重逢的一幕,母爱的伟大再次激荡我的心头。

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爱我们的。

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小时候,我听爸爸说,妈妈生完姐姐后,想生个男孩,没想到,刚刚出世的我又是个女孩。

宿迁县革命烈士英名录

宿迁县革命烈士英名录

牺牲时所在单位及职务
牺牲时间地点原因
何时何单位 授何奖励
备注
傅先芝 男 王友才 男 王兆云 男 赵后光 男 蔡宏举 男 叶学廷 男 郑庆才 男 葛聿祥 男 南以嵛 男 丁培法 男 陆先德 男 马斯义 男 沈汉香 男 董振刚 男 周为高 男 王庆合 男 张时栋 男 董乐祥 男 蔡兆德 男 陈寿福 男 马宏其 男 胡宏德 男 蔡宜训 男 朱宜美 男 井佩角 男 张大同 男 王宜理 男 范学德 男 王聿龙 男 唐书兰 男
195804追认 196112追认 195803追认 195805追认
曾用名王聿 群
第 2 页,共 14 页
宿迁县革命烈士英名录
姓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籍贯
参加革 入党(团) 命年月 年月
牺牲时所在单位及职务
王立功 男 刘保乐 男 唐常军 男 陈从聘 男 牛凯泽 男 王聿全 男 袁光山 男 袁信芝 男 张凤安 男 王宜连 男 张继刚 男 张常明 男 刘其月 男 王保苏 男 韩长德 男 王怀右 男
宿迁县革命烈士英名录
姓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籍贯
参加革 入党(团) 命年月 年月
彭德松 男 彭松友 男 赵恒延 男 赵纪权 男 单广录 男 曹金才 男 王世冠 男 胡新忠 男 韩圣文 男 张公君 男 徐长庆 男 陆敬美 男 许文章 男 蔡效前 男 朱本生 男 朱敦云 男 王修恕 男
张明 男 马文标 男 王旭乐 男 陆裕俊 男 李金华 男 佟登朝 男 赵洪德 男 周守印 男 栾永富 男 王国铨 男 朱本坤 男 张永志 男 李达焕 男
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四十六团一营一连班长 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四十六团二营五连战士
睢宿大队战士 华中野战军六纵队四十六团一营一连班长 新四军四师九旅二十七团二营一连战士

为革命献身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大学生

为革命献身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大学生

为革命献身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大学生朱荣兰(江西)根据现有资料统计,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大学生共有16人,他们是:北京中法大学的陈毅;山东青岛大学及武昌中山大学的罗荣桓;北京大学的李却非、伍中豪、邝鄘、谭衷、刘霞;北京师范大学的邓贞谦;北京私立国民大学的朱亦岳;上海大学的何挺颖;上海复旦大学的游雪程;南京南方大学及上海法政大学的谭梓生;重庆中法大学的徐彦刚;湖南益阳信义大学的曾士峨;上海持志大学的王良;湖南南华大学的周鲂。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程中,这些人都曾担任过重要的领导职务,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这16人中,除陈毅、罗荣桓2人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元帅军衔外,其余14人都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面就这14名大学生的基本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地方党组织建设的开拓者——朱亦岳、李却非朱亦岳,1892年生于江西莲花。

1915年从吉安白鹭洲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私立国民大学,一年后辍学,就职于外交后援会、江西省实业厅、教育厅。

1925年任莲花县劝学所督学。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7月,参与创建中共莲花小组,11月参加筹组国民党莲花县党部,任常务委员,积极领导工农运动。

1927年5月,他组织农民自卫军攻进县城,捣毁国民党右派把持的县党部。

大革命失败后,他转入莲花县上西区坚持斗争。

后赴安源、醴陵等地活动。

1927年11月,参加毛泽东在宁冈茅坪象山庵召开的永新、莲花、宁冈3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

1928年初,朱亦岳回到莲花恢复当地党组织,先后任中共莲花特别支部书记,莲花特区委书记、莲花临时县委书记、莲花县委书记。

1928年10月,他当选为中共湘赣边界第二届特委委员。

1931年任湘赣省苏维埃政府秘书长,后曾任中共万泰县河东委员会主任。

同年,病逝于泰和石城区。

李却非,1899年9月9日生于湖南省酃县水口镇水南村。

1921年6月至1922年初在北京大学文科学习,1921年冬由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詹娘舍的生死见证 詹娘舍的生死见证

詹娘舍的生死见证 詹娘舍的生死见证

詹娘舍的生死见证詹娘舍的生死见证■乔林生许建锋冉启培詹娘舍的生死见证詹娘舍的生死见证■乔林生许建锋冉启培人民不会忘记为国捐躯的战士。

2009年4月4日清明节,曲珍、德吉、普次三位藏族阿妈祭奠詹娘舍三烈士。

刘有飞摄詹娘舍的生死见证西藏军区首长告诉我们:据有关方面统计,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西藏边防因公牺牲的官兵达1万余人。

2009年6月中旬,我们在亚东烈士陵园采访时,看到3块紧挨在一起的墓碑,碑上刻着的名字是:靖磊磊、王鑫、于辉。

算算年龄,一个23岁,一个26岁,一个年仅17岁。

多么年轻的生命,年轻得让人心痛,让人喘不过气来。

然而此时此刻,年轻的他们就这样静静地安卧在雪山之巅,独处一隅。

他们为谁而来,为谁而去?“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1984年12月28日,靖磊磊出生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镇。

满月时,他父亲靖大金特别高兴,摆了一屋子酒席。

农村人,第一胎就是个男孩,能不高兴吗?这孩子从小好养,不给大人惹麻烦,挺懂事的。

少年时,他进了台儿庄武术学校,5年练下一身好功夫。

17岁时,靖磊磊到上海打工,给消防队当武术教练,每月挣2000多元。

可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当兵的梦想,2002年12月,毅然辞职回乡报名应征。

这么好的身体条件,没怎么费劲就穿上了军装。

靖磊磊先在则里拉哨所呆了一年。

五连防区里的几个“点”中,数詹娘舍最艰苦。

人员调整换防时,身强力壮的靖磊磊自然成了上山的最佳人选。

詹娘舍之名从藏语音译而来,即陡峭的意思。

它不但是一个风口,更是一个每年有7个月封山期的高寒山地。

哨所海拔4662米,四周全是85度坡度的悬崖峭壁;半空中用钢筋水泥撑起的高脚屋上,一间宿舍10平方米,一间储藏室兼厨房不足10平方米。

能在这么狭小而危险的生存空间活下去就是奇迹,更不用说战士们还要站岗、训练、巡逻、执勤。

人们说,上詹娘舍是一种境界。

刚到詹娘舍哨所那天,一同来的几个兵都已在床上直杠杠地躺下了,惟独靖磊磊一人走上岗亭,一声“老兵好”,便甩开膀子,对着正在不远处观察他一举一动的邻国士兵练起了长拳,拳头呼呼生风。

2024张云峰等人物的烈士事迹大全(5篇)

2024张云峰等人物的烈士事迹大全(5篇)

2024张云峰等人物的烈士事迹大全(5篇)张云峰等人物的烈士事迹大全(篇1)在途中遭到国民党反动军警100多人的包围袭击,张云峰和梁新枝、陈应刚、梁敬熙等8人先后被捕。

虽身陷囹圄,但牢狱铁窗关不住他忠贞爱国的革命情怀和对自由的向往。

1928年10月6日,张云峰在广州东较场壮烈就义,年仅28岁。

“我就要受死刑了,我是笑的死,不是哭的死!”就义前两个小时,他写下了一封绝笔信,留给母亲和新婚的妻子叶浣娥。

信中,他以蔑视死亡的笑,充分展现一个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壮烈气概。

绝笔书是张云峰用毛笔写在一张发冷丸说明书背面的。

绝笔书的原件现存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中。

张云峰等人物的烈士事迹大全(篇2)张云峰,原名铭书,1900年8月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市松岗镇显纲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父亲张权冲,靠在本村开设一间咸杂小店维持家庭生活。

张云峰小时在家乡读私塾,好学上进,憎恶社会上的不平等现象。

他17岁左右到广西,在伯父的商店里当伙计,干了二三年之后,便返回家乡。

1923年底至1924年初,在共产党人的发动和组织下,当时的南海县佛山镇工人运动逐步兴起。

张云峰深受佛山工人运动的影响,便到佛山,在姐夫开设的一间猪肉店当工人。

他首次接触工人运动,便深受巨大鼓舞,于是积极参加工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很快成了一个活跃分子。

后来,受到共产党员梁复燃、王寒烬、梁桂华、钱维方等的教育和影响,思想觉悟不断提高。

不久,便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他更积极投身于工人运动。

屠宰工会成立时,他被推举为工会书记。

1925年春,佛山工人代表会成立,他被选为执行委员,并担任秘书。

后来,佛山成立了工农商学联合会,他又被选为联合会书记,迅速成长为佛山工人运动的骨干分子。

当时,佛山工代会会址设在大魁堂(今祖庙左侧)。

这个大魁堂,原是主持除刑法、监狱以外一切地方大小事务的民间机构,后被封建劣绅集团所把持。

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以后,工人群众强烈反对大魁堂的压迫,劣绅集团在工人运动的强大声势面前,便把大魁堂让给了工代会。

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机关移驻奉新纪事

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机关移驻奉新纪事

党史文苑》红土纪事HONGTUJISHI奉新地处赣西北部,东靠安义、南临高安、西南毗邻宜丰、西北接壤修水、北邻靖安,县域面积1642.81平方千米,县城距省会南昌仅50千米;境内崇山峻岭、云遮雾障、地形复杂。

奉新属千年古县,历来为兵家所争;奉新是江西红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留下了毛泽东、朱德、林伯渠、萧克、傅秋涛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的足迹;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和中共修铜宜奉中心县委、县苏曾移驻此地,奉新是全国1599个革命老区县之一,红色资源极为丰富,其中: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移驻奉新,开辟五梅山新苏区之战斗十分惨烈,载入中共“省委六七月份事件”。

1934年1月,中共湘鄂赣省委(以下简称省委)、省苏驻地万载小源陷入敌军包围之中,加之粮食供应困难,形势越来越严峻。

省委遵照中共苏区中央局关于向东南发展的指示,立即召开省委(扩大)会议;会上,中共苏区中央局领导宣布省委改组,由陈寿昌任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何振吾任省苏维埃主席,傅秋涛任省委副书记,徐彦刚任省军区司令员等;省委决定省级机关移驻奉新,决定开辟奉新五梅山新苏区。

1月28日,万载小源失守;省委、省苏机关向铜鼓幽居、祖庄转移,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物资供给极为困难。

4月,陈寿昌率领省级机关从铜鼓幽居出发向修铜宜奉边转移,途经修水、宜丰等地。

同年5月上旬,省委、省苏从龙门山北侧出发,经宜丰的汉塘、南洞,到达奉新甘坊金洞,省委机关驻黄家祠,省苏及其他机关驻栈子里。

27日,尾追之敌在斜港向红十六师发起进攻,从上午8时激战至下午4时;红军遭到重大伤亡后撤出战斗,经靖安邱家街、奉新九仙汤等地到达西塔百丈;与此同时,省级机关由甘坊金洞经黄泥坳、竹窝里、茶坑、开平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机关移驻奉新纪事□熊正秋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临时驻地——奉新西塔茶坑红土纪事HONGTUJISHI坳、新塘里、樟树山,与红十六师在百丈会合;省委、省苏等机关分别驻百丈寺、漆树窝和黄家垅等地。

生活帮寻亲 南下干部

生活帮寻亲 南下干部

生活帮寻亲南下干部这是一条特殊的寻亲路,逝者是临沂南下的革命烈士,生者是远在昆明的退休老人徐瑞云。

他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却视同亲人,苦苦寻找只为续上那段红色的亲情。

为了寻找父亲在1949年分离的前妻,徐瑞云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痛苦的寻找,在山东省公安厅民警魏代欣及莒南众多热心人的帮助下,几经周折,终于团聚。

“这么多年的苦苦等待和寻找,终于帮我圆了这个梦。

”4月3日,66岁的徐瑞云不远千里,来到莒南县与亲人相聚,探访刘妈妈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

亲人相聚失声痛哭忆英雄壮举感动众人“这么多年了,谁也没敢想过还能找到!听说找到你们的时候,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从现在起,我们两家就是一家人!”4月3日上午,在莒南县洙边镇环河崖村,寻亲的徐瑞云和刘玉英烈士的外甥雷其军双手紧紧地交握在一起。

提到刘玉英妈妈,徐瑞云的脸上写满敬佩与骄傲,“刘妈妈是我父亲的前妻,虽然未曾谋面,但前辈的讲述让我无比怀念,我发自内心地敬佩,她那种不怕流血牺牲、无私奉献支援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感染着我。

这次除了寻亲,我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感受红色的沂蒙精神,追寻当时那段历史岁月。

”“父亲徐相谦和刘妈妈都是临沂人,他们在南下之前结的婚,是在革命中建立的家庭。

”徐瑞云告诉记者,为了进军大西南,1949年7月,奉鲁中南区党委通知,她父亲和刘妈妈于当年9月24日,坐闷罐车出发,到达徐州与从南京出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会合。

“当年11月6日部队到达湘潭,11月17日支队成立留守处,组织病弱及妇女干部留守,大部队步行进军云南,刘妈妈因身体原因留在了留守处。

”徐瑞云调查了解到,当年为防止敌人飞机轰炸骚扰,各支队出发时间都安排在傍晚到清晨之前。

“当年父亲在湘潭与刘妈妈分别后,就随云南支队继续南下,于1950年3月到达云南。

”徐瑞云说,让父亲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先行南下途中,刘妈妈却牺牲了。

“这段历史以前我并不知情,当时父亲与刘妈妈感情特别深,在听说刘妈妈牺牲后,父亲当时就晕倒了,大病了很长时间。

徐彦刚烈士夫妇遇难云居山

徐彦刚烈士夫妇遇难云居山

徐彦刚烈士夫妇遇难云居山作者:王代芹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3年第1期王代芹1935年8月7日,在永(修)、靖(安)、安(义)等县交界处的云居山区,一支红军队伍在隐蔽行动。

这支队伍仅有三四百人左右,身穿灰布军装,但个个衣衫褴褛,炎热的天气使他们汗流浃背,身上没有一根干纱。

他们是湘鄂赣军区红十六师第四十六团的官兵。

山上荆棘丛生,连条小路都没有,他们不时用枪托拨开、用砍刀劈开前面的路障,艰难地向真如寺方向行进。

走在队伍中段的是曾饮誉井冈山、威震湘鄂赣的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兼红十六师师长徐彦刚,连日的行军作战,他年轻英俊的脸庞虽布满战火的烟尘,却透出一股果敢与刚毅。

走在他身边的是他的夫人童窕园和第四十六团政委明安楼。

徐彦刚,原名徐兴华,1907年11月生于四川省开江县。

1924年小学毕业后,考入重庆江北中学,在校期间,受共产党人的影响,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遭反动当局逮捕入狱。

1926年春,考入重庆中法大学,并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冬,投笔从戎,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

1927年追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并上井冈山,后被派到袁文才部工作。

1928年2月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参谋长,5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参谋长,曾参加黄洋界保卫战等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29年初转移到永新、莲花等地开展游击战。

1930年1月所率地方武装编入红六军,任第三纵队纵队长。

同年11月任红一军团第三军第九师师长,先后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

1932年3月任红三军军长,后任红一军团参谋长,率部参加漳州战役和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

1933年10月调任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后兼任红十六师师长。

1934年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带领当地军民坚持以黄金洞为中心的平江、浏阳、铜鼓游击根据地的斗争,曾指挥红十六师取得大源、虹桥等战斗胜利。

《一山之隔》观后感范文800字(优秀三篇)

《一山之隔》观后感范文800字(优秀三篇)

《一山之隔》观后感范文800字(优秀三篇)《一山之隔》是根据当代女愚公邓迎香真实事迹改编而来,讲述了一名边远山区普通农村妇女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而立誓挖山凿路,以不等不靠、敢想敢干、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干劲和冲劲,感动并激励父老乡亲一同齐心协力,历经十三年的艰苦奋斗,在险山峭壁中硬生生凿出一条出山之路的感人故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山之隔》观后感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或帮助。

《一山之隔》观后感 1在当前的社会,我们都在追求理想理想和信念。

如何做到我们必须面对困难,克服障碍,用实际行动来说话。

电影《一山之隔》,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奋斗、团结和信念的故事。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信念的力量。

它的原型就是被誉为当代愚公的邓迎香同志的。

在她身上,我们见证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

邓迎香是一名基层干部,因为在坚守着党性原则,持续努力,十三年来,她始终为了打通村子出山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而不懈努力。

她用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应该如何坚守初心,勇担使命。

从邓迎香同志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坚守党性都是每一个党员的重要责任,面向未来前进的方向标。

除了坚守党性,邓迎香同志还充分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她通过实实在在的为人民办实事,带领村民走上发展壮大的道路,让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提升。

邓迎香以身作则,让我们明白党员干部应有强烈的担当精神,只为百姓体察入微,解决各种难题。

这有力地阐述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

邓迎香同志用其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质、有能力的党员队伍,提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乃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必修功课。

如何做才能实现理想其实,答案很简单,只要我们拥有像邓迎香那样的坚韧意志以及服务人民、使命担当、忠诚党性的品质,困难自然会被战胜。

邓迎香同志就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尊敬的楷模。

她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有信仰,有决心,有坚持,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我们的理想。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唐山十三农民事迹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唐山十三农民事迹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唐山十三农民事迹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唐山十三农民事迹简介20XX年,国家评选出了“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在这份名单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就是“唐山十三农民”。

那么,这十三位唐山农民究竟有什么特殊的贡献,能入选这份荣誉名单呢?时间回到20XX年初,南方遭遇了一场50年不遇的罕见大雪,铁路停运,公路关闭,航班停飞,甚至很多地区的百姓停水停电,生活陷入了困境。

河北唐山玉田县东八里铺村的村民宋志永,在电视上看到这一幕后,脑海中闪出了一个想法,就是找辆车,带上几个人前往南方救灾!当晚,他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妻子张宁,张宁虽然觉得丈夫这是在冒险,但是她也知道丈夫的脾气,他认准了的事,就没有回头路,自己只能支持。

其实,在宋志永的心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年唐山大地震时,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援,自己作为唐山人,理应报答全国人民!2月6日一早,宋志永就去村里找人,他先来到村委副主任王宝国家里,等他说明来意后,王宝国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随后,宋志永又接连走了好几家,一个上午下来,就有12个人同意一起去,其中有两对父子:王宝国与王宝忠,杨国明与杨东;两对兄弟:杨国明与杨国平,王得良与王金龙;两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尹福与王加祥;此外还有宋志先、曹秀军、宋久富。

其中,王加祥年纪最大,那一年62岁,王金龙年纪最小,只有19岁。

人齐之后,宋志永花6500元租了一辆面包车,大家都带上铁锨等工具,当天下午就出发了。

经过25个小时的车程,他们在2月7日下午抵达了长沙,在得知长沙灾情已经得到缓解后,宋志永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受灾程度最严重的郴州。

2月8日一早,宋志永等人来到了郴州市电业局大楼,当时,电业局正在进行着一场恢复居民用电的会议,宋志永等人越听越焦急,当会议结束后,他们立刻来到领导面前,说:“给我们分配点活儿吧,我们是唐山的农民,不懂什么技术,但可以出力气!”领导感激地说:“谢谢你们啊,石榴湾大桥附近的供电线路正在抢修,那边人手特别缺,你们就去那里吧,我找人给你们带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