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第五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_谢(5)版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提纲第1章概述1、了解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两个主要功能:连通性、共享。
2、结合“4.2.1 虚拟互连网络”(P110)理解“因特网是网络的网络”。
3、了解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ARPANET、三级结构Internet、多层次ISP结构Internet。
4、了解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RFC的概念。
5、了解因特网的组成:边缘部分(资源子网)、核心部分(通信子网)。
6、了解资源子网的两种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C/S)、对等连接方式(P2P)。
7、理解三种交换方式,重点掌握分组交换(所用技术、原理、优缺点),并结合图1-12(P15)掌握三种交换的主要区别。
8、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了解网络的不同分类。
9、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重点掌握三种时延的概念及计算、理解数据传送总时延的关系、理解RTT。
10、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体会采用分层思想的必要性。
11、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和组成要素。
12、理解网络体系结构各层需实现的“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分段和重装”、“复用和分用”、“连接建立和释放”等功能(概念、在TCP/IP的哪些层次实现、如何实现)。
13、掌握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和各层的功能。
14、结合图1-17(P29)掌握数据在各层之间的传递过程。
15、了解PDU、协议栈、对等层等概念。
16、理解协议与服务的区别和联系。
17、结合图1-21(P32)了解和体会TCP/IP体系结构中Everything over IP和IP over Everything的思想。
复习参考题:P33——2、3、8、13、14、17、18、19、21、22、24、26、27第2章物理层1、了解物理层的主要任务。
2、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3、了解数字、模拟、数据、信号等概念。
4、了解信道、基带、宽度的概念,了解通信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
5、理解调制器和解调器的作用、三种基本的调制方法。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向互联网发展;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结构的;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 )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文档。
(2)建议标准( )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文档。
(3)草案标准( )(4)因特网标准(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和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远程、高速、是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个人电子设备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
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一、基本概念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网络拓扑结构:指组成网络的通信节点和主机被通信线路链接的具体形状。
网络拓扑有总线、星型、树型、环型和不规则的网状型等。
电路交换:属于预分配电路资源系统,即在一次接续中,电路资源预先分配给一对用户固定使用,不管在这条电路上实际有无数据传输,电路一直被占用,直到双方通信完毕拆除连接为止。
优点:信息传输时延小。
电路是“透明”的。
信息传送的吞吐量大。
缺点:所占用的带宽是固定的,所以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用户在租用数字专线传递数据信息时,要承受较高经济代价。
分组交换:是分组转发的一种类型,分组就是将要发送的报文分成长度固定的格式进行存储转发的数据单元,长度固定有利于通信节点的处理。
协议、接口、服务:在iso/osi分层模型中,上层称为服务的使用者,下层称为服务的提供者,上下层(即相邻层)之间通信约定的规则称为接口,不同系统同层通信实体通信约定的规则称为协议。
服务类型:传输服务有两大服务类型,即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面向连接的服务提供传输服务用户之间逻辑连接的建立、维持和拆除,是可靠的服务,它可提供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和序列控制。
而无连接服务提供的服务不可靠。
OSI模型: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osi模型将网络的体系结构划分成7层,俗称7层协议标准。
实体:OSI参考模型中的几个术语,实体(entity)指执行某个特定功能的进程。
服务访问点sap:(n)层实体向(n+1)层实体提供服务,(n+1)层实体向(n)层实体请求服务,从概念上讲,这是通过位于(n)层和(n+1)层的界面上的服务访问点(n)-sap(n-service access point )来实现的。
(n)-sap是一个访问工具,由一组服务元素和抽象操作组成,并由(n+1)实体在该点调用。
协议数据单元pdu:已建立起连接的同层对等(n)实体间交换信息的单元称为(n)协议数据单元(n)-pdu ((n)protocol data unit)。
计算机网络 第五版 谢希仁 完整版
一、概述1-01计算机网络可以向用户提供哪些服务?答:可以使用户迅速传递数据文件,以及从网络上查找并获取各种有用资料,包括图像和视频文件。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资源共享。
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数据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以短的分组形式传送。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在路径上的每个结点,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是:①高效。
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有。
②灵活。
每个结点均有智能,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转发的路由。
③迅速。
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通信之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④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第5版)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电信网络(电话网)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二、internet 和Internetinternet 是普通名词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使用TCP/IP 协议族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
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IP 网络的重要特点◆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TCP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在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 复习提纲
2009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第1章知识点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其功能2.分组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的原理和各自的特点3.计算机网络从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分类,各拓扑结构有何特点4.计算机的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及其定量分析5.计算机网络协议三要素及其含义6.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的必要性,及分层带来的好处。
7.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8.数据在OSI协议体系结构的传递过程(学完后面几章后应该能够阐述各层的数据表现形式)9.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10.例举五层协议的网络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11,OSI开放系统互连模型各层的功能。
重点∶◆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协议的分层概念、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网络软硬件系统构成◆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尤其是共享资源的各个方面,如软件共享,硬件共享,数据共享;◆从网络规模、网络拓扑结构、数据通信技术等方面来看计算机网络的分类;◆OSI参考模型的构成及其各层功能;◆TCP/IP模型的构成及各层功能◆分组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的原理和各自的特点第2章知识点1.物理层的主要功能2.信道及其主要特征3.信道的传输模式4.数字信号传输的特点5.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的区别6.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7.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8.信道复用技术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重点∶◆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指标的概念,计算(例如吞吐量,带宽等);奈奎斯特定理、香农定理的应用;◆数字数据演变成模拟信号的方法(如ASK、FSK、PSK及其混合调制),数字数据演变成数字信号的方法(各种NRZ、MANCHESTER、差分MANCHESTER);模拟数据演变成数字信号的方法(PCM编码)◆FDM、TDM概念;◆奇偶校验(parity)、校验和(checksums)、海明码(Hamming code)、CRC校验码计算;◆网络传输介质◆物理层协议RS232-C协议的基本知识第3章知识点1.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2.PPP协议的主要特点及其适用场合3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特点4 局域网拓扑结构的类型与特点5 常用的局域网传输媒体6、简述CSMA/CD以太网的工作原理7.交换局域网的工作原理8.虚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9.网桥的工作原理10.多端口网桥----以太网交换机11、试说明虚拟局域网VLAN的四种基本组网方法?12、为了改善网络规模与网络性能之间的矛盾,针对传统的共享介质局域网存在的问题,人们提出了哪三种改善局域网性能的方法?第4章知识点1. IP地址的标准分类方法2.子网划分及子网掩码的设置3.CIDR构造超网4.NAT原理与应用5.IP分组的交付过程6.IP协议、IP数据报的格式7.路由选择协议:内部网关协议RIP、OSPF,外部网关协议BGP。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
计算机网络(第5版)谢希仁编著复习提纲制作人:林为伟2复习方法要领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OSI 模型层次基本术语:TCP/IP LAN WAN DNS基本计算:数据率、编码、效率、帧长、电缆长度延时等各种标准:IEEE802 RS-232C认真看书本、复习提纲:书本上内容的浓缩课后作业:考试题与之类似主要章节一、概述二、物理层三、数据链路层四、网络层五、运输层六、应用层七、网络安全八、网络音视频九、无线网络十、下一代互联网重点章节:一、二、三、四、五、六本提纲仅供复习所用,考试内容不仅限于此提纲第1章概述网络的作用:网络是指“三网”,即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产生背景:美苏冷战产物ARPANET 是因特网的前身,分组交换网1983年TCP/IP 协议成为 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
从主机为中心到以网络为中心因特网的发展几个阶段1969 ,从单个网络 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NSF 多层次 ISP 结构的因特网下一代的因特网 Internet2 和 NGI 等等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 (Internet ServiceProvider)因特网标准化:ISOC/IAB/IRTF/IETF标准文档: RFC, 研究 Internet 的重要资料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四个阶段中国计算机网络发展1994.4.20 64Kbps专线正式接入Internet主要的几个网络CHINANET CERNET等下一代互联网CERNET2 / CNGI因特网的组成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以下的两大块:(1)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两种通信方式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 Client/Server ,C/S 方式)客户 (client) 和服务器 (server) 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Ch1 网络概论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实体分组交换数据报服务时延吞吐量计算机网络的简单定义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C/S模式和P2P 模式。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LAN(局域网)、WAN(广域网)和MAN(域域网)等。
把网络分按数据交换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
电路交换方法在实时性方面优于其他交换方式。
随着电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所谓“三网合一”的趋势,三网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吞吐量。
时延: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也可成为延迟货迟延。
国际性组织ISOC对Internet进行全面管理,它下面的技术组织IAB负责管理有关协议的开发。
所有Internet标准都是以RFC的形式在网上发表,它的意思是请求评论。
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间歇性、突发性。
带宽本身是指新到恩那个传送信号的频率范围,也就是可以传送信号的高频与低频之差。
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常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锁能传送数据的能力。
OSI的会话层处于运输曾提供的服务至上,为表示层提供服务,会话层的主要功能呢个是会话管理。
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间信息交换的表示方式。
它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所有internet标准都是以RFC的形式在网上发表,它的意思是请求评论。
TCP/IP体系结构共分4层。
各层的明晨、传输单位。
计算机网络由负责信息传递的通信子网和负责信息处理的资源子网组成。
通信子网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网络中各个节点相互连接的形式,叫做网络的拓扑结构。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层次(树)-、总线型、环型、星型和网型。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第五版-谢希仁)
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3.交换技术:a)电路交换:电话机的交换方式一直都是电路交换步骤: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重要特点: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线路的传输效率很低特点: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b)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通常我们把要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首部,就构成了一个分组。
分组又称为“包”,而分组的首部也可以称为“包头”。
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而路由器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缺点:造成时延、造成开销特点: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的结点,储存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c)报文交换:特点: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a)速率:网络技术中的速率指的是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他也称为数据率或是比特率。
速率的单位是b/s 。
比特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单位。
b)带宽:1)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
2)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c)时延: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i.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也叫传输时延。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发送速率(b/s)ii.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iii.处理时延iv.排队时延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当时的通信量。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答案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教程》第1章概述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总时延=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排队时延10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10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0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105试讨论在广播式网络中对网络层的处理方法。
讨论是否需要这一层?106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107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
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
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108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此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
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
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
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109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同各有何特点?110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11计算机网络由哪几部分组成?第2章协议与体系结构201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202试举出对网络协议的分层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203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
204 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原理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205试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透明”这种名词的例子。
206 试将TC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行比较。
讨论其异同之处。
207 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客户、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电子邮件系统与SMTP协议
总结词
电子邮件是互联网上最基本的应用之一, 它使用SMTP协议来发送邮件。
详细描述
电子邮件系统由邮件客户端、邮件服务器 和邮件传输协议组成。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基于文本 的协议,用于在邮件服务器之间传输电子 邮件。它使用TCP协议进行连接,并通过 端口号25来标识。
03
广域网的连接方式主要包括拨号连接、ISDN、DSL、光纤接入、专线接入等。 其中,专线接入是最常用的方式,通过DDN、帧中继、ATM、X.25等协议实现 可靠的数据传输。
04
网络互联与路由器
网络互联概述
网络互联
网络互联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 理位置的网络通过路由器等设 备相互连接起来,使得不同网 络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和共享资
意义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对现代社会和经济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和意义。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使 得人们可以跨越地理位置的限制,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 享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
• 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 按覆盖范围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恶意软件:包括病毒、蠕虫、特洛伊木 马等,对网络和系统构成威胁。
主动攻击:攻击者试图篡改、删除或破 坏网络数据,或者伪装成合法用户。
网络安全威胁类型
被动攻击:攻击者通过监听网络流量获 取敏感信息,但不改变数据流。
防火墙系统与配置
防火墙类型
应用层网关防火墙:将应用程序 与网络隔离开来,通过代理服务 器对特定应用程序进行访问控制 。
简单易维护,但当中心节点出现故障时,整个网络会受到影响。 • 环型拓扑:在环型拓扑中,每个节点都连接到一个环路上,信息沿着环路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复习整理期末考试必备精选
《计算机网络》整理资料第1章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3、NAP(或称为IXP)网络接入点:用来交换因特网上流量;向各ISP提供交换设施,使他们能够互相平等通信4、因特网的组成:①边缘部分:用户利用核心部分提供的服务直接使用网络进行通信并交换或共享信息;主机称为端系统,(是进程之间的通信)两类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服务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②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转发收到的分组,实现分组交换)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电路交换: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源)始终占用资源;✧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分组交换:报文(message)切割加上首部(包头header)形成分组(包packet);优点:高效(逐段占用链路,动态分配带宽),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不建立连接就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存储转发时造成时延;后两者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端口;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作用范围:W AN(广),MAN(城),LAN(局),PAN(个人);●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按介质:有线网,光纤网,无线网络;●按无线上网方式:WLAN,WW AN(手机);●按通信性能:资源共享,分布式计算机,远程通信网络。
计算机网络(第5版)复习要求
《计算机网络》考试复习要求教材:《计算机网络》(第5版)谢希仁编著教师:陈晓峰第1章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连通性和共享)、用途、组成和分类。
注意计算机网络是两种技术结合的产物,与分布式系统不同。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用途不同。
网络组成可以从多种角度来说,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是一种说法,而通信子网络又由结点和链路构成(从工作方式看,因特网由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组成)。
终端与主机的区别。
计算机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WAN、MAN、LAN、AN(接入网、本地或居民接入网)。
2.网络体系结构及标准。
主要是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三个著名标准、为什么要定义体系结构(准确通信的需要;为了实现和维护容易;标准化的需要)。
要认识到同层实体通信靠协议,相邻层间靠接口;标准的命名(RFC文档,正式标准要经过四个阶段)。
实体的概念。
3.OSI/RM和TCP/IP模型、层次顺序、名称及各层数据单元的名称(尤其是分组的概念)。
各层通常完成的功能(P27)。
注意信息的两个流向,横向和纵向,但前为虚(对等实体间的逻辑通信),后为实。
4.交换技术应知道第一个分组交换网络,应注意到:采用报文交换,报文大小不定;采用分组交换,需要交换的报文,应先分成分组,即交换的数据单元为定长,其特征是基于标记的交换;后者有如下优点:线路利用率高;可转换数据速率;可使用优先级;一段线路出故障,电路交换就失败,而分组选路较灵活。
5.带宽(与信号传播速度不同,带宽高并不表示比特跑得快;网络带宽的含义)、时延、利用率(P22的1-5式或U=传输有效数据的时间/传输周期时间)、有效数据传输速率[数据传输速率×(一帧的发送时间/发送一帧所需总时间)]、吞吐量(与带宽不同)的概念及计算(作业)。
注:归一化吞吐量ρ=利用率U。
说明:设吞吐量为λ(帧/秒),发送一帧的时间为T0,则ρ=λ×T0。
即在一个T0时间内能发送帧的个数。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第五版 开卷知识要点总结
第1章概述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和共享1.2因特网概述1.2.1网络的网络网络、结点、链路、主机、因特网1.2.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R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A、1983 年作为因特网的诞生时间B、internet 和Internet 的区别(2)、第二阶段是1985-1993年,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3)、第三阶段是1993年至今,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A、nap接入点B、万维网WWW 的问世C、NGI计划1.2.3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1.3因特网的组成1.3.1因特网的边缘部分(1)客户服务器方式(2)对等连接方式1.3.2因特网的核心部分(1)电路交换(2)分组交换1.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1.5计算机网络的类别1.5.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5.2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A、用来把用户接入因特网的网络AN1.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1.6.1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总时延=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K = 210 = 1024,M = 220, G = 230, T = 2401.6.2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1.7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7.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1)、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2)、非国际标准TCP/IP1.7.2协议与划分层次划分层次的必要性、分层的要点、分层的好处、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1.7.3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1)TCP/IP 是四层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OSI协议有7层(2)各层的具体特点1.7.4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1.7.5TCP/IP的体系结构第2章物理层2.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2.1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2.2.2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1)、单向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双向同时通信2.2.3信道的极限容量(1)、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2) 、信噪比(3)、香农公式2.3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2.3.1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2.4信道复用技术2.4.1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TDM、STDM统计时分复用2.6宽带接入技术2.6.1xDSL技术2.6.2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2.6.3FTTx技术第3章数据链路层3.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3.1.1数据链路和帧点对点通信主要步骤3.1.2三个基本问题(1)封装成帧(最大传送单元MTU)(2)透明传输(字符填充问题,传输数据中有SOH、EOT)(3)差错检测(循环冗余检验的原理CRC、帧检验序列FCS)3.2点对点协议PPP3.2.1PPP协议的特点(1). PPP 协议应满足的需求(2). PPP 协议不需要的功能(3). PPP 协议的组成:链路控制协议LCP,网络控制协议NCP3.2.2PPP协议的帧格式(1)、字段意义(2)、字节填充(3)、零比特填充都是为了透明传输3.2.3PPP协议的工作状态3.3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3.3.1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1)以太网的两个标准:DIX Ethernet V2(第一个)、IEEE 802.3(LLC、MAC层)(2)适配器的作用(网络接口卡NIC)3.3.2CSMA/CD协议(1)以太网采取两种重要的措施:不建链接、没有编号;曼彻斯特编码(2)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CSMA/CD(争用期、二进制指数类型退避算法、最短有效帧长、)3.4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3.4.1使用集线器的星形拓扑3.4.2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3.4.3以太网的MAC层(1)、MAC 层的硬件地址(2)、MAC帧的格式:DIX Ethernet V2、IEEE 802.33.5扩展的以太网3.5.1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用多个集线器可连成更大的局域网3.5.2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是使用网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3.交换技术:a)电路交换:电话机的交换方式一直都是电路交换步骤: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重要特点: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线路的传输效率很低特点: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b)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通常我们把要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首部,就构成了一个分组。
分组又称为“包”,而分组的首部也可以称为“包头”。
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而路由器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缺点:造成时延、造成开销特点: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的结点,储存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c)报文交换:特点: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a)速率:网络技术中的速率指的是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他也称为数据率或是比特率。
速率的单位是b/s 。
比特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单位。
b)带宽:1)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
2)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c)时延: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i.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也叫传输时延。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发送速率(b/s)ii.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iii.处理时延iv.排队时延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当时的通信量。
注意:对于高速网路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提高数据的发送速率只是减小了数据的发送时延。
d)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5.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得到广泛应用的不是法律上的国际标准OSI,而是非国际标准TCP/IP。
这样,TCP/IP 就被称为是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a)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协议包括:支持万维网应用的HTTP协议,支持电子邮件的SMTP协议,支持文件传送的FTP协议等等。
b)运输层: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
协议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Protocol)。
c)网络层:一、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二、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通过网络中的路由器找到目的的主机。
协议包括:IP协议。
d)数据链路层:简称链路层。
将网络层叫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的结点间的链路上“透明”的传送帧中的数据。
e)物理层: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注意:传递信息所利用的一些物理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信道等,并不在物理层协议之内而是在物理层协议的下面。
课后习题计算题第二章1.数学通信系统及基本术语数据通信系统:a) 源系统(发送端、发送方):包括源点(源站、信源)和发送器。
典型的发送器就是调制器。
b) 传输系统(传输网络)c) 目的系统(接收端、接收方):包括接收器和终点(目的站、信宿)典型的接收器就是解调器。
基本术语: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
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或是电磁的表现。
信号分为两大类:模拟信号或连续信号和数字信号或离散信号。
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则代表不同的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就称为码元。
2.信道:信道一般都是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
因此一条通信电路往往饱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受信道。
3.信道的分类:a)单向通信,又称为单工通信。
b)双向交替通信,又称为半双工通信。
c)双向同时通信,又称为全双工通信。
注意:有时人们也常用“单工”这个名词表示“双向交替通信”。
来自信源的信号常称为基带信号。
4.传输媒体及典型应用a)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
b)非导向传输媒体:无线电波无线传输所使用的频段很广。
短波通信主要是靠电离层的反射,但短波信道的通信质量较差。
微波在空间主要是直线传播:由于地球不是平面,传播距离受影响。
地面微波接力通信:传播距离受限、中继站卫星通信:通信距离远、传播时延长5.信道复用技术a)频分复用技术:用户在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这个频带。
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请注意,这里的“带宽”是频率带宽而不是数据的发送速率)。
b)时分复用技术:时分复用则是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 帧)。
每一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一个TDM 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
每一个用户所占用的时隙是周期性地出现(其周期就是TDM 帧的长度)。
TDM 信号也称为等时(isochronous)信号。
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6.双绞线:也称为双纽线,把两根相互绝缘的铜导线并排放在一起,然后用规则的方法绞合起来就构成了双绞线。
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都可以使用双绞线。
为了提高双绞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可以在双绞线的外面再加上一层用金属丝编织成的屏蔽层。
这就是屏蔽双绞线(STP)。
课后计算题(62 2-06)第三章1.链路(link)是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一条链路只是一条通路的一个组成部分。
2.数据链路层传送的是帧3.数据链路(data link) 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
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现在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
一般的适配器都包括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功能。
4.数据链路层在进行通信时的主要步骤:封装成帧:结点A的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添加首部和尾部封装成帧。
透明传输:结点A把封装好的帧发送给结点B的数据链路层。
差错控制:若结点B的数据链路层收到的帧无差错,则从收到的帧中提取出IP数据报上交给上面的网络层,否则丢弃这个帧。
5.PPP协议:现在全世界使用得最多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是点对点协议PPP (Point-to-PointProtocol)。
6.PPP协议应该满足的要求:简单——这是首要的要求;封装成帧;透明性;多种网络层协议;多种类型链路;差错检测;检测连接状态;最大传送单元;网络层地址协商;数据压缩协商7.PPP协议不需要满足的要求:纠错;流量控制;序号;多点线路;半双工或单工链路8.Ppp协议的三个组成部分:一个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一个用来建立、配置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的链路控制协议LCP(Link control Protocol)。
一套网络控制协议NCP(Net Work Protocol),其中的每一个协议支持不同的网络层协议。
9.PPP协议信息字段的长度<=1500字节10.CSMA/CD: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11.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局域网标准,802 委员会就将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LC (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层。
12.两者区别:与接入到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都放在MAC子层,而LLC 子层则与传输媒体无关,不管采用何种协议的局域网对LLC 子层来说都是透明的。
13.MAC地址: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MAC 地址。
14.常用的以太网MAC帧格式有两种标准:DIX Ethernet V2 标准(最常用)、IEEE 的802.3 标准。
15.扩展以太网技术:在物理层扩展:主机使用光纤和一对光纤调制解调器连接到集线器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是使用网桥。
16.局域网的拓扑:17.网桥: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MAC 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
网桥具有过滤帧的功能。
当网桥收到一个帧时,并不是向所有的接口转发此帧,而是先检查此帧的目的MAC 地址,然后再确定将该帧转发到哪一个接口课后习题32题P107第四章(重点)1.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109)1)虚电路服务:虚电路表示这只是一条逻辑上的连接,分组都沿着这条逻辑连接按照存储转发方式传送,而并不是真正建立了一条物理连接。
2)数据报服务: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2.IP协议:网际协议IP 是TCP/IP 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
简介:3.与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1)地址解析协议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2)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3)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4)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4.IP网(111):使用IP协议的虚拟互连网络可简称为IP网。
5.IP地址(113—115):IP地址::={<网络号> ,<主机号>}①A类、B类和C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分别为1,2和3字节长,而在网络号字段的最前面有1~3位的类别位,其数值分别规定为0,10,110.②A类、B类和C类地址的主机号字段分别为3个,2个和1个字节长。
③D类地址(前四位是1110),用于多播(一对多通信)④E类地址(前四位是1111),保留为以后使用6.IP数据报(122):一个IP 数据报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
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20 字节,是所有IP 数据报必须具有的。
在首部的固定部分的后面是一些可选字段,其长度是可变的。
其完整格式如下:7.IP层分组转发算法(127):(1) 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主机的IP 地址D, 得出目的网络地址为N。
(2) 若网络N 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则把数据报直接交付目的主机D;否则是间接交付,执行(3)。
(3) 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 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4)。
(4) 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N 的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