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考模拟】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七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4、《公羊传》中对“莒人灭鄫”的解释是:春秋时,鄫国国君立其外孙为继承人,其外孙是莒国国君之子,《春秋》遂书“莒人灭鄫”。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宗法观念根深蒂固B.《春秋》记事秉笔直书C.王位继承制度混乱D.外戚干政影响深远25、东汉初期,光武帝在洛阳建立太庙以祭祀从未当过皇帝的祖先而遭到大臣们的激烈反对,光武帝只好祭祀汉宣帝和汉元帝,视他们为自己的祖父和生父。
材料表明A.光武帝企图强化皇权B.儒家思想影响政治行为C.君权受到相权的制约D.皇帝重视统治的合法性26、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
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A.通过分化兵权铲除割据基础B.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C.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D.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27、1550年到1644年,明朝灭亡前的近百年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多达14000吨,以至于西班牙人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今中南美洲)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
16、17世纪白银的这种流动A促进了中国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B.动摇了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C.引发了了西班牙社会的“价格革命”D.终致西班牙在与英国斗争中失利28、下图为1812~1888年中国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
该图说明当时中国A.税收项目较为单一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D.关税税率不断提高29、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中国领先于欧洲和美洲几千年,就发展了一种民主哲学”,“我们需要向欧洲学习的是科学……在真正的政治哲学原理方面,欧洲人需要向中国学习”。
据此可知,孙中山A.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优先于政治制度B.认为西方政治哲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C.坚持反帝立场反思西方的民主制度D.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中包含了民主因素30、20世纪30年代,“农村危机”成为非常强烈的呼声,“复兴农村”“农村改进”“改革土地制度”,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
大批知识分子毅然放弃城市生活,投身乡村,形成了全国性的运动。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试卷类型:A2018~2018学年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测试注意事项:⑴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9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⑵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⑶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⑷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⑸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上交,试卷自己留存。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持皇权的“万世一系”和宗法等级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
下列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嫡长子继承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5.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A.自然经济长时间没有根本性突破B.古代世界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C.古代最早出口创汇的货物是瓷器D.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26.丹尼斯·舍曼等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说希腊人开始倡导理智主义,那么他们也是最先压制它的人。
简言之,他们是这样一个民族——在人类可能会尽力为之的事情上,他们既向别人展示了何以成功,也向别人展示了何以失败。
”这段话显然是在描述古希腊A.不够完善的民主制度 B.小国寡民的城邦结构C.粗糙暴烈的法律体系 D.狂热殖民的经济生活27.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
这里纪念的是A.发现新大陆的英雄 B.美洲开启的新篇章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D.文明的交流与碰撞28.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解析版)
河北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将答题纸、答题卡上交,试卷自己留存。
第I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礼记大传》载:“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
”这旨在强调A. 嫡长子的特权地位B. 血缘与政治的结合C. 宗法尊卑等级关系D. 宗法制的社会作用【答案】C【解析】材料中引文大意为:国君有管领宗族、聚合族人的职责,在全族晏饮时,族人与国君在序昭穆和年后依序列入座,但是族人就座时不能太靠近国君,必须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以此来表示对国君的尊重,说明了宗法尊卑等级关系,故C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等级关系,没有对嫡长子特权进行阐释,故A项排除;材料中无法得出血缘与政治的关系,故B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宗法制的等级关系,没有对社会作用进行阐释,故D项排除。
【点晴】解题的关键是对史料信息的准去解读,文言文是学生解题的障碍,其主要反映的是等级关系。
2. 下图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此图反映了当时A. 中外丝绸贸易发达B. 中外经贸交往频繁C. 中国国际地位提升D. 中外文明交流互通【答案】D【解析】题干中所示为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的泉州开始,到达非洲与亚洲的印度与土耳其等,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外文明得到了交流与互通,无法得出其丝绸贸易的发展情况,经贸交往是否频繁,以及中国国际地位是否提高,故D项正确;而ABC项的表述均在示意图中无法得出,故ABC项排除。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猜题卷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3
2017年高考衡水猜题卷文综试题本试题卷共16页,46题〔含选考题〕。
全卷总分值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平王东迁后,在各封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险恶的国际关系。
他们都理解国王的权利和荣光已经一去不复返,唯有凭借H身力量才能生存。
以下孟子的哪一言论与其背景相近A.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 “舍生而取义者矣〞D. “教亦多术矣〞2.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唐宋概括论?中说道:“唐代以后以舞乐为主,舞的动作不过足附属品,乐律亦重形式,少有模拟动作的意思。
宋代以后,随着杂剧的流行,模拟事物一类通俗艺术较盛,动作较为复杂,品味较^代的音乐下降。
〞据此可知A. 唐代音乐形式比宋代的更受欢送B. 唐代舞乐仅供皇族欣赏C. 宋代以后音乐形式的世俗化倾向D. 宋代音乐多模拟唐代3. 宋高宗时,叶梦得上奏随,“朝廷见收购木棉、虔布万数不少〞;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
〞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
材料说明在南宋时期A. 中原地区足棉花主产区域B. 经济重心开场南移C. 棉花已经取代丝麻成为衣被原料D. 衣被原料的种植构造逐渐发生变化4. 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实际卜执行宰相之职的是殿阁大学十。
而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
这说明A. 内阁大学十是名副其实的宰相B. 明清的君主专制专制程度极高C. 内阁权利不来源于皇帝D. 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5. 史学家陈旭麓曾说:“洋务派的出世,是中国有地主阶级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分化,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的改革足由他们开场的。
先前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如林那么徐、龚自珍、魏源等人虽然提出了不少改革主张,但还足一种思想。
〞根据这句话,可以推知洋务派A. 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B. 使得崇洋媚外思想开场出现C. 让改革派思想有了理论意义学.科.网...D. 促使国家走向分裂的道路6. 1910年的上海法租界,法国人索姆委托经纪人李某从事黄金期货交易,结果导致索姆损失一万余两白银。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十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十六次模拟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
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 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 )A. 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实现脱离B. 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C. 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D. 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2.《礼记。
中庸》记载:“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后世儒家真正达到“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是( )A. 提倡浩然之气的儒家B. 宜扬君权神授的儒家C. 主张格物致知的儒家D. 践行经世致用的儒家A. 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B. 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C. 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D. 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 4.清代农村家族经济在遗产继承中既存在保障嫡长子权益的“抽长制”,又有照顾丧失劳动能力者的“膳田”、“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
这说明( ) A. 宗法制度在清代农村占据主导地位B. 遗产继承以和谐家族关系为出发点C. 社会保障制度在清代已经发展完善D. 家族经济在代代继承下逐步被分割 5.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
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 A. 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 B.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 C. 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 D. 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A. 男女平等意识逐渐增强B. 西方婚俗冲击传统婚姻C. 女性平等意识领先全国D. 社会动荡影响婚姻稳定 7.据上海面粉同业人工会的报告:“自1948年6月起,各厂次粉壅积,资金呆滞,本会迭次电呈粮食部,请求准予自由转口,并推请代表进京向部请愿。
2017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l. 武王伐商利用了商朝士卒的临战倒戈取得胜利。
周公将之总结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朝贵族对周之所以取代商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一思考带来的结果是 ( )A.提出了中央集权思想B.形成了官僚政治理论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D.出现了天人感应学说2. 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
”这反映出荀子 ( )A.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C.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同D.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3. “吾周当西汉时,学术之中心,在于学校。
魏晋以后,则学校有名无实,教育之权,遂全移于私家之手。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儒学至尊的地位被取代B.私学兴起于思想界的繁荣C.专制集权统治遭到削弱D.造纸术改进推动文化传播4. 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同岂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
这种观点 ( )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同有认识 B.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C.深化了对古代中国门然经济的理解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5. 唐代三省制实现了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通过文书的起草、审核和执行的运作流程来实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
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 ( )A.成功实现了行政权力的分割B.保障了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C.有效地制约了皇帝滥用权力D.提高了行政机构的办事效率6. 观察《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变迁图》,依据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古代丝织业中心多数分布在丝绸之路的沿线B.汉代丝织业中心由都城长安向全国各地辐射C.唐宋时期的丝织业是发展最快的手工业部门D.元至清朝苏州、南京等地也成为丝织业中心7. 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面、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附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24.有学者统计,春秋时期鲁、晋、楚、宋、郑五国有史可稽的共85位主政者中,世族占92%,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共计81位宰相中,本人属于本国公子或本国宗室、王公室姻亲者26位,与其他国家王公有亲者8人,共计只占总数的42%。
此现象说明()A.王公数量大幅减少B.诸侯权力受到威胁C.宗法制度日趋衰落D.官僚政治完全确立25.陆游《老学庵笔记》:“陂泽惟近时最多废。
吾乡镜湖三百里,为人侵耕几尽。
阆州南池亦数百里,今为平陆,只坟墓自以千计,虽欲疏浚复其故,亦不可得,又非镜湖之比。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湖田垦种成本低且收益大B.吏治败坏使政府职能降低C.赋税的繁重加重民众负担D.人口压力使人地矛盾尖锐26.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研究。
这种情况说明()A.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B.有识之士反思君主专制制度C.国内外形势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D.儒家经典的权威受到了质疑27.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初八日,清廷因会试中试的第一名举人程可则的文章“悖戾经注”,将其除名,考官胡统虞、成克巩也因所取试卷不遵经注、文理疵谬甚多,而被分别降三级和一级。
清廷此举()A.导致清初的文字狱大兴B.意在加强思想控制C.规范了官员依法行政D.促进了科举制完善28.近代中国关税、盐税、借款等,均存于外商银行,中国对外各种借款及赔款本息的收付,完全须经由外商银行。
这一现象意味着()A.中国金融市场的混乱无序B.大量中国资本参与国际投资C.中国税收政策日益近代化D.列强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命脉29.《新青年》传播的生物进化论,最初尚且接近其科学本质,但不久即在陈独秀等人的笔下异化为社会进化论。
材料主要意在说明,当时()A.对进化论认识存在较大偏差B.进化论的宣传主观色彩强烈C.进化论唤起了民族的觉醒D.混淆了人与自然的本质区别30.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向满洲省委发出《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提出,党在东北的总策略是造成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力量,共同地与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
河北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考前须知:(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局部,总分值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复第I卷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答复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完毕,将答题纸、答题卡上交,试卷自己留存。
第I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礼记大传?载:“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
〞这旨在强调A.嫡长子的特权地位B.血缘与政治的结合C.宗法尊卑等级关系D.宗法制的社会作用25.以下图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此图反映了当时A.中外丝绸贸易兴旺B.中外经贸交往频繁C.中国国际地位提升D.中外文明交流互通26.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
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
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一样,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
道举的设立旨在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D.推动文化的多元开展27.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认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A.经济开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理学认为人性违犯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开展28. 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
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A.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B.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C.重农抑商经济政策遭到否认D.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29.表1是近代上海?申报?和重庆?商务日报?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据表1推断A.传统的生活物资被洋货取代B.重庆报刊业的西化程度较上海高C.重庆广告业比上海更加兴旺D.重庆地区民族工业开展弱于上海30.“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六调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六调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项涂黑)1.先秦时期,梁襄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孟子对曰:“定于一。
”《吕氏春秋》则有言:“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
”这反映了A.两者的认识都诞生在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B.两者的认识都对当时诸侯国国君的权力提出了质疑C.两者都认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D.当时诸子的观点分歧大于共识2.宋代皇帝的意见须有宰相同意才能写进国书(外交文书)。
淳熙年间(1174—1189年),“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这一意见遭到宰相的坚决反对。
尽管孝宗坚持自己的意见,但最终他的意见依然未能写进国书。
这表明当时宋代A.体制僵化导致官员因循守旧B.相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C.中央政府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D.君权削弱降低了行政效率3.李大钊说:“中国古代的婚姻时期,亦似在秋冬之交。
《周礼》言仲春,《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古代A.小农经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规律B.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4.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
到了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
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5.三国时期,官学一蹶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
王昶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
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历史一、单选题:共48题1.《春秋大事表》记载了大量“弑君”、“黜君”事件,到了战国时期这种现象已较为罕见。
材料反映战国时期A.诸侯国推行了郡县制度B.政治局面相对稳定C.中央集权有了较大发展D.社会矛盾逐渐缓和【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
题目中未涉及战国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故无法得出A项的结论;B、D两项的表述均与战国时期诸侯争霸频繁,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史实不符,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弑君‟、…黜君‟事件,到了战国时期……已较为罕见”表明战国时,君主的权威得到加强,即中央集权有了较大发展,故选C。
2.据《春秋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国与国间种种来往,仍多少遵守着周公所定封建制度下的礼文来维系。
此种礼文,在当时乃为霸业所屏(凭)。
这表明当时A.周礼具有国与国交往公法的性质B.周礼对诸侯国仍具有很强的约束力C.周礼已沦为各国玩弄权术的工具D.尊崇周礼是诸侯国称霸的决定因素【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相关史料并评述的能力。
B项的表述与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遭到破坏的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春秋时期,国与国间种种来往,仍多少遵守着周……礼文来维系”不符,故排除;D项中的“决定因素”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春秋时期,国与国间种种来往,仍多少遵守着周......礼”表明周礼在春秋时期仍具有国与国交往公法的性质,故选A。
3.“至迟在公元前七世纪的末年,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便会以…夫谁非王之姻亲‟自夸”。
材料反映出A.“人民”以与周王室联姻为荣B.分封制疏远了同族同宗的关系C.王畿内的人比诸侯国的地位高D.宗法制把王庶子的后裔逐步推向社会下层【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宗法制,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相关史料并评述的能力。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河北衡水中学2 016~2 017学年度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第三次摸底考试第一局部本局部为必考题,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共275分。
第1~35题为选择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36~41题为非选择题,共135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24.西汉中期,各种铁制的犁铧、耧、锄、镰、斧、锯、刀、锤等农业消费用具普遍地取代了青铜器,并且推广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
这可从侧面说明当时A.民族交融进程加快B.内外经济交流频繁C.国内经济整体开展D.耕犁技术逐渐成熟25.北宋初立,有千百个州县行政单位,后采取措施,在众多州县之上设置一级行政机构“路〞,以此到达“振领而群毛理〞之意。
这一做法A.分化了地方行政大权B.严密了地方监察体系C.可收统摄管理之成效D.便于地方官向上奏事26.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
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
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表达出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C.重家庭的人伦观念D.别长幼的宗法意识27.“雕版印刷术始于东汉〞说的文献支持最早源白?后汉书?,即“汉刊章捕张俭等〞。
但结合历史语境“刊章捕俭〞即删削去刻在石上的张俭等人的名号并逮捕诸人,是为“正解〞。
这说明A.历史事实离不开历史解释B.汉代版印技术尚不够成熟C.考据不能背离其特定环境D.版印技术已用于公文印制28.以下图反映了1840~1848年间英国商品对华出口情况。
其数据变化从侧面反映出A.英商心态“欣喜一困惑〞变迁B.英国技术“领先一保守〞走向C.中国市场“开放一饱和〞历程D.中国经济“开展一回落〞趋势29. 1895年5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清帝第三书?,认为书中所陈之策可取,后遂屡颁诏令.如编练新式军队、兴学堂、设报馆、开设纱厂和置经济特科等。
此举A.意味着变法维新的大幕已拉开B.打破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初步理论了光绪帝的革新蓝图D.表达了光绪帝知耻后勇的决心30.下表信息说明五四运动前夕,中国A.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程度有所进步B.具备承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根底C.阶级矛盾逐步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初步进展了新型民主政治的尝试31. 1949年11月,中宣部曾表示,私营报纸“在现阶段,有其一定的必要〞,并要求扶助?大公报?:“拨给适当数目纸张,作为公股投入该报。
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一调历史试卷(Word版 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一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1.有学者指出:“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
”当时,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A.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C.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D.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2.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
”其中的“封建”是指()A.宗法制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D.君主专制3.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
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
这说明秦汉新爵制()A.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B.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C.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D.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4.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B.中央集权体制形成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D.统一国家初露端倪5.上古三代时期,商人将统御天下的权力看作是天帝的眷顾,并且这种眷顾是持久存在的。
而当周人取代了商人成为华夏共主之后,周人首次提出了天命的迁徙,统治者有可能因为失德而被天命所抛弃,取而代之者则会成为新的宠儿。
材料表明上古三代时期()A.政治制度带有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B.权力的传承必须凭借个人德行C.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血缘关系成为王朝更迭的依据6.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亊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教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
这些周礼共同维系的主要是()A.周王室安全B.宗族分封下的社会秩序C.王位世袭制D.嫡长子继承父亲的权力7.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
河北衡水中学2 016~2 017学年度高三下学期文综第二次摸底考试24.秦始皇灭六国后,“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而西汉前期亦“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訾(zi,钱财)富人及豪桀并兼之家于诸陵〞。
上述做法A.表现出政权对权贵的依仗B.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创立C.是其重农抑商思想的表达D.无益于封建经济的恢复25.南宋思想家叶适曾说:“吾祖宗〔指宋初诸君〕之治天下也,事无小大,一听于法,虽杰异之能〔指某些官员〕,不得白有所为,徒借其人之重以行吾法耳。
〞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皇位世袭的结实B.依法治国的推行C.专制主义的强化D.中央集权的完善26.王阳明曾颇有感触地说:“功利之说,日浸以盛,不复知有明德亲民之实,士皆巧文博词以饰诈,相规以伪,相轧以利,外冠裳而内禽兽,而犹或白以为从事于圣贤之学。
如是而欲挽而复之三代,呜呼其难哉!〞为此,他提出A.“知行合一〞B.“心外无理〞C.“格物致知〞D.“T商皆本〞27.融人西方器形和装饰图案的中国瓷器在18世纪变得特别流行,各种各样的欧式元素都被原样复制到瓷器上,大多数图案是由欧洲客户提供的版面和素描。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中国瓷器成为中西贸易主体B.外销成为中国制瓷业开展的主要动力C.欧洲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影响D.中国瓷器注重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28.“今日翊(yi)赞宏图,有不当置西人之事为而弗取也。
是道德纲常者,体也;兼及西人事为者,用也。
必体用皆备,而后可备国家器使,此尤今之所不可不知者也。
〞材料意在说明A.“中体西用〞是治国之策B.向西方学习要结合本国国情C.西方的政治制度不及中国D.选择性引进西方科技很重要29.以下是1841~1927年中国开设的通商口岸统计表。
该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列强侵华加快了中国城市化进程B.近代中国经济构造发生了变革C.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络日益亲密D.通商口岸成为列强侵华的起点30.有学者说:“辛亥革命的失败不是让权,不是妥协,而是在民元之后重建的新国家新制度,根本上没有按照南京临时政府的标准往下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摸底联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武王伐商利用了商朝士卒的临战倒戈取得胜利。
周公将之总结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朝贵族对周之所以取代商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一思考带来的结果是()A.提出了中央集权思想B.形成了官僚政治理论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D.出现了天人感应学说【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天人感应学说2.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
”这反映出荀子()A.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C.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D.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得出君与民的关系如同舟与水的关系,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故C正确;荀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不是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故A错误;此时君主专制还没有建立,故BD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的思想【名师点睛】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表现: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中珍贵的历史遗产。
春秋战国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争权夺位和争财夺地此起彼伏。
在争斗中,民众的向背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1)孔子的民本思想: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痛恨暴政和战争。
(3)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3.“吾周当西汉时,学术之中心,在于学校。
魏晋以后,则学校有名无实,教育之权,遂全移于私家之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儒学至尊的地位被取代B.私学兴起于思想界的繁荣C.专制集权统治遭到削弱D.造纸术改进推动文化传播【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魏晋时期专制集权制度遭到削弱考点:4.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同岂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
这种观点()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同有认识B.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C.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自然经济相关知识。
材料中尽管提出了桑麻纺织、家畜饲养及园艺种植,但并未说明其在商业领域内的流通,无论是重商还是抑商政策均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
材料中不能体现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的否定,故B项错误。
传统意义而言,古代中国经济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精耕细作、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而本题中关于桑麻纺织、家畜饲养及园艺种植等比重的描述,使得对古代经济的认识视野进一步拓宽,理解也随之深化,故C项正确。
本题私营纺织业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及总量无从体现,其是否发达亦不可知。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自然经济的特点【名师点睛】小农经济的局限性:(1)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3)落后性: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生产资料有限,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特别是封建王朝政策的影响。
5.唐代三省制实现了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通过文书的起草、审核和执行的运作流程来实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
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A.成功实现了行政权力的分割B.保障了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C.有效地制约了皇帝滥用权力D.提高了行政机构的办事效率【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6.观察《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变迁图》,依据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古代丝织业中心多数分布在丝绸之路的沿线B.汉代丝织业中心由都城长安向全国各地辐射C.唐宋时期的丝织业是发展最快的手工业部门D.元至清朝苏州、南京等地也成为丝织业中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古代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而图片显示的古代丝织业中心东部、中部、西部都有,故A项错误;关中地区是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平原,图片无法显示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地区辐射全国,故B项错误;图片反映的是丝织业中心分布,没有与其它手工业部门进行比较,排除C;元明时期丝织业中心主要在东部地区,苏州、南京等地也成为丝织业中心,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的发展【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部门众多,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精湛,深受世界各个国家的欢迎,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象征,尤其是丝绸,瓷器,青铜器等最具世界影响力。
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涉及纺织,制瓷和金属铸造技术等手工业部门,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准确识记是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
7.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面、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
这反映了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D.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B【答案】【名师点睛】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8.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特点9.皇室、贵族、官僚、地主都可以用绎济的或非经济的手段造成巨量的土地集中。
但是,王朝更替,宦海风波,都会在短时间内引起所有权的大规模转移……多产之家往往多妻妾多子孙,而再多的田产也经不起一析再析,几代之后,集中的土地又会化整为零,这主要说明了中国古代社会()A.土地所有权在各阶层间的流动B.小农经济不断受到冲击C.土地兼并现象呈现减弱的趋势D.土地占有权的非连续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的意思是:土地在不断集中的同时又不断地分散,由于王朝更替,宦海风波,都会在短时间内引起所有权的大规模转移,反映了土地的集中的不稳定性和非连续性,故答案选D。
A项“各阶层”说法绝对;B项不是题干的主旨;题干没有没有反映土地兼并的强弱趋势,排除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10.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办理军机事务;雍正十三年,命裁军机处将军机事务移交总理事务王大臣处理。
乾隆三年,裁撤总理事务王大臣,而后恢复军机处。
从军机处的演变情况来看,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A.日益成为掣肘皇权的有力机构B.在权力构建上发生了实质变化C.和总理事务王大臣分权制衡D.逐渐成为强化皇帝权力的利器【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名师点睛】清朝军机处是处理全国军政大权的中央机构,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皇帝对军政大事的裁决,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
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11.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尽管欧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欧洲已经开始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支持或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其主要目的是()A.压制中国人民革命B.扩大各自的在华利益C.争取日本参加一战D.共同来支配瓜分中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影响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
欧洲各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都支持或纵容日本侵略中国,故选择B。
其它三项均不是主要目的。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期间列强的态度12.据不完全统计,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全国已成市的城市自治公所超过850个,镇自治公所超过530个,乡自治公所在1970个以上。
据此可以推论出此时期()A.民主制度的建赢是社会发展趋势B.辛亥革命得到地方政府支持C.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民主实践活动D.国家政府重视地方自治运动【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前后的民主实践活动13.下图是1916年至1918年中国工大罢工次数示意图。
在此时期工人罢工逐渐形成工人互相支援、同盟罢工的形式,并逐渐形成近代工会,提出资本家不能干涉工会内部事务的要求。
这说明()A.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B.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政治力量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D.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结合图表,可知1916年至1918年中国工人罢工次数不断增长,由材料可知此时段的工人罢工逐渐形成工人互相支援、同盟罢工的形式,并逐渐形成近代工会,要求资本家不能干涉工会内部事务,体现的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逐渐强大,并且已经开始试图摆脱资产阶级的控制,发展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均非材料所体现的主要内容,排除AC;材料中未涉及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的影响,排除D。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工人运动的发展14.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微,以均地力。
”由此推断国民党()A.国民政府实行资本主义土地国有B.认识到农民对革命的重要性C.开始关心民生尤萁重视土地问题D.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可购买私人土地给予佃户,由此可见当时国民政府承认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存在的合法性,并未实行土地国有制,故A项错误。
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故B项错误。
国民党一大召开于1925年,而孙中山早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时,已经开始关心民生与重视土地问题,故C项错误。
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中强调“平均地权”与“土地国有”。
其主要内容为“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材料中国民党“一大”宣言提到的国民政府对土地的措施即是对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的发展,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党“一大”15.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