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案解析供给侧改革课程教材
图像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改革研究王丽君
图像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改革研究王丽君
发布时间:2021-09-03T14:10:26.380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0月上作者:王丽君
[导读] 素质教育已在我国逐渐普及,我国的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丽君云南省昆明市 650228
摘要:素质教育已在我国逐渐普及,我国的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特别重视。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供给侧,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培养优秀杰出的人才来说十分重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各项工作都紧扣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高校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要分析那些适合他们,那些不适合传授给他们,要立足找到问题的出发点,创新教学模式,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吸引力,坚持党的领导,加强行为培养改进教育服务供给侧,提升影响力。关键词:图像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侧供给;改革研究策略
引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明确指出中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阶段,并且也指出了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了改变。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人才,高校应充分抓住这一主要矛盾,改进高校教育工作,为更好的向学生传授思想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对学校的校风特别重要,也对学生的世界价值观的影响特别重要。随着互联网额的发展,图像也成为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图像化给高校带来了很多便利的同时,同样也对高校的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为此,在这个图像化时代,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图像化素养,结合时代创新发展创新能力,研究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侧供给,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大单元教学课件】议题二++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第一课时)
53.3
数据来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7.7 37.8 54.5
◆ 搜集上述表格的经济数据,思考这些数据的变化表明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设计意图
收集数据 读懂经济
通过让学生亲自去搜集相关经济数据、并分 组展示和解读数据信息,既能够提高学生获取和 解读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真正的读懂数据, 解释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此外,该活动的 设计能够充分的体现活动型学科课程。
数说成就 树立自信
让学生亲自搜集和解读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方 式转变的数据,真切的体会我国的经济国情,辩 证的看待经济数据的变化。同时,活动的开展能 够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探究活动
活动 2 观看视频片段 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教师活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较为抽象,教师可结 合“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系向学生解释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③缩小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④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快释放就业岗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时作业
2.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高品质农产品、高端制造业等高新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低端产品产能过 剩的矛盾。解决这—矛盾需要政府( ) A.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B.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C.强制低端产品退出市场 D.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专题三 新发展理念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课件(人教版必修1)
5.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有制度 保障,而现在仍然存在着多方面体制机制的障碍。只有不断深化 经济体制改革,才能破除弊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点明了未来一个时期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目的就是要加快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束缚微观主体活力的障碍,从体制和机 制上保障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高等问题。补环保生态建设短板,解决发展受水、土地等资源硬约束加剧,“城市
病”较为突出,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严重不足,环保基础设施欠缺,大气污染区
域联防联控不到位等问题。补人才队伍建设短板,解决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不活,人
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各领域人才特别是企业科技、管理人才相对匮乏,
各类人才待遇较低等问题。
二、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1)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 服务供给。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 质量管理。 (2)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 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 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3)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加强引进外资工作,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对促进实 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更加重视优化产业组织,提高大企业素质,在市场准入、要 素配置等方面创造条件,使中小微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图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图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在2016年1月26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下面就来和小编小编一起看看图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吧。
相关阅读:
强调,推进供给侧改革,“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提出这四个“不能”,是对供给侧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深刻阐述。
供给侧改革有多重要?
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判断一针见血:“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形势所迫,是问题倒逼的必然选择。改革攻坚,这个坎必须跨过去。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变化的节点,长期的发展积
累了庞大的经济总量,基数抬高,连续多年的两位数增长已经不可重复了。中国经济正进入呈L型走势的中高速增长时期。这一阶段必须坚持把改革发力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上,在保持总量增长的同时,实现结构优化。
随着我国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各种矛盾集中爆发。而各种矛盾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发展存在诸多短板,出现结构性问题。推进结构性改革就是协调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关系,在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同时又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是让中国经济健康发展、行稳致远的一项重大举措。
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含义?
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同时还要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坚定、大胆、扎实、精准地干。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
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互为条件,相互转化,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经济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但主要矛盾已转化成结构性问题。因此,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
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
需平衡跃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需要营造稳定的宏观环境,在需
求政策上,既不能搞强刺激,也要防
止出现顺周期紧缩。
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
恰恰相反,改革是要充分发挥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
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矫正以前过
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
置扭曲。通过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
和制度安排,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
活力,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大全(三)
供给侧构造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大全
供给侧构造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一、供给侧改革的含义
供给侧构造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方法推进构造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构造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阔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安康开展。
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那么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人们口头上所说的“供给侧改革”,那就是“供给侧+构造性+改革”。其含义是:用改革的方法推进构造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构造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构造变化。
二、实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世界还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等因素,使中国经济开展迎来挑战。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然而传统经济疲态显露,产能过剩却无法满足需求。
直接原因是前几年投资持续过快增长,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表现为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的严重失衡。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许多产业的技术水平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中国的供给体系与需求侧严重不配套,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缺乏。此外,中国的供给侧低效率,无法供给出合意的需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
改革背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6年1月26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面对中国经济当下的困局,仅从需求侧着手已经很难有所突破,供给侧与需求侧双侧入手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才是结构性改革。
在计划经济时代,央企的生产力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自2003年后,央企生产力变革变得很缓慢,主要原因就是央企的体制与机制很陈旧。第一是央企的机制缺乏活力,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第二是政企不能分开,尤其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牢牢捆在一起;第三是央企的发展以扩张型为主,造成目前严重的产能过剩;第四则是央企被内部人控制严重,腐败加重。国企改革应该从解决过剩产能入手。
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几大行业,亏损面已经达到80%,产业的利润下降幅度最大,产能过剩很严重。截至2015年12月初,几大行业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状态,这几大行业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了70%—80%。
推动“供给侧改革”加强思政课教学创新
推动“供给侧改革”加强思政课教学创
新
习主席多次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要求思政课要坚持在该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
一、“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思政课教学创新
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的要求,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供给侧改革”思想从“守正”“创新”两方面回应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初始关注点,为思政课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现实需求。长期以来,政治理论教学采用的都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种教学模式在系统、完整传授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快速、集中获取大量知识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效果,然而由于其知识传递方式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积极性,纵使教员运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等教学方式,设计了相应的互动环节,但是基于庞大的班级规模,学生启而不发,课堂参与度低,因而也造成了课堂
教学的沉闷局面,另外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单
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相关内容上传到网
上并免费开放,这种形式上的“课程”实则是一种“资源”,强
调的是资源的分享,而资源的制作者和学习者之间没有沟通与对话。因此,改变传统“灌输式”的线性教学方式,打破单一分享
自由而带来的信息不对等的状态,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现实需求。
(二)现实指向。其一是供给侧创新,即致力于提高思政课
供给侧改革下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供给侧改革下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物流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培养物流行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适应新时代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当前专业教育改革的核心课题。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旨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益。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在此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根据市场需求,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1.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内涵及特点
模块化课程体系是指将课程按照功能、性质、难度等因素划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具有相对独立性,可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进行灵活组合和调整。模块化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针对性、灵活性、开放性、层次性。
2.构建原则
(1)适应市场需求:根据物流行业发展趋势,设置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模块。
(2)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能力。
三、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实践
1.课程模块设置
根据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划分为四个模块: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实践模块、拓展模块。
2.课程内容设计
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基础模块主要讲授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模块聚焦物流管理核心理论和方法;实践模块着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拓展模块涉及跨学科知识和技能,拓宽学生视野。
读懂宏观经济专题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探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背景
二战后,凯恩斯主义占据了经济学的统治地位, 西方国家普遍依据凯恩斯的理论制订政策,对经济进 行需求管理,并取得了较大效果,于是凯恩斯主义盛 极一时。 但是,凯恩斯主义人为地扩大需求,最后导致70 年代西方经济出现生产停滞、失业严重,同时物价持 续上涨的"滞胀"局面。1980年,美国通胀率达13.5%, 实际GDP为-0.2%。于是经济学界纷纷向凯恩斯主义提 出挑战,并研究替代的理论和政策,供给学派就是在 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
全球低增长困境的症结在于结构性改革 迟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 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 量化宽松政策,通过直接购买资产和债券、降 低利率甚至实行零利率或负利率等方式,大规 模增加市场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但从实际 效果看,全球经济复苏迟缓,市场需求持续低 迷,主要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可见, 单一的需求刺激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增强经 济增长动力还需要推进结构性改革。
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即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 解除供给约束,提高供给质量和效 率。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 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 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 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
时政热点之二——供给侧改革xue
时政热点剖析:供给侧改革
一、提出背景
1、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通过需求侧改革实现,重点强调扩大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净出口增长即“三驾马车”,但一味地刺激需求导致了产能过剩、楼市库存和债务高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就需要用新的动力对冲下行风险。供给侧改革改革的核心是推出更能满足需求的好产品,以解决供给及需求的不匹配问题。前段时间,日本的马桶盖,韩国的彩妆,澳大利亚的奶粉被海淘族哄抢,难道中国没有这些产品吗?有,但品质不太好。国内消费增速不断下降,但中国居民在海外却疯狂扫货;国内航空客运增速缓慢下行,但跨境出游却持续高增长。这种消费领域中呈现出的供需错配现象表明: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并不在短期需求,而在中长期供给。
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的条件下能实现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当前,我国供给侧存在六大问题:一是供给体系总体上具有外向型;二是供给体系未及时跟上国内中收入群体迅速扩大的消费结构;三是现在供给体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较差;四是部分产业产能已达到峰值,产能难以消化,部分产业达到资源环境约束承载能力的峰值;五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六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PPT课件
2021/6/7
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 济政策的最权威风向标,也是中国每年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 议。会议召开之前,中央领导同志要花费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深 入全国各地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经济政策。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 举行。会议对2016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 板五大任务
• 据统计,全球304不锈钢管产能过剩334 亿吨而中国就占2亿吨;目前我国楼市存库 严重:国家统计局显示,截止2015年10月止 ,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8632平方米,空置 房可供22亿人居住。
• 据此分析,我国供给体系存在的问题。
• 答:中国的供合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 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 剩,同时存在着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 。
• 材料一 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国人消费能力大幅 提高。但由于供需错配,在国内许多产品供过于求的同时,“海 淘”规模却迅速扩大,内需外流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之所以追 捧国外商品,看中的是国外产品的制造工艺、科技含量及品牌信 誉,“海淘族”常感叹这些更契合消费者胃口。
• 材料二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 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谓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创新淘汰落后 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提升竞争力,创造新的经济增 长点。
高中政治新教材必修2第2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课时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课时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课标要求] 1.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
[素养目标] 1.科学精神:准确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构成之间的关系;明确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以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2.法治意识:劳动者、消费者、经营者都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3.公共参与:从劳动、创业、经营等角度,积极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探究点一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
(1)必要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2)重要性:只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内涵: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2)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特征
产业体系创新引领、协同发展
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收入分配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
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
绿色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全面开放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
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要求: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各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建设现代化的市场体系。
改错: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就需求而言:一方面,人们日益注重消费的质量 和个|生化,从追求“吃得饱、穿得暖”转变成 “吃得好、穿得美”;另一方面,很多需求得 不到满足,人们不得不到海外去采购奶粉、马桶 盖,同时面临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新三座 大山”的困扰。 总结我国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矛盾问题,根本在于供 给侧的结构性失衡, “供给侧改革”因而成为必然 选择。
• 20世纪60年代,美国肯尼迪政府为刺激经济曾 采取较大幅度的永久性减税措施,规模相当于 GDP的2%,但随着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政府 预算状况不但没有恶化,反而基本实现了平衡。 尽管肯尼迪减税的出发点完全是受凯恩斯主义 理论所引导,目的是为了刺激总需求,且货币 主义者认为货币政策对当时的经济扩张贡献更 大,因货币政策也同时保持扩张,但部分供给 主义者却视“肯尼迪减税”后税收收入增长为 拉弗曲线的佐证
• 2)杠杆率提高得非常快
• 在分析国民资产负债表的债务状况时,通 常使用有两个指标:一个是债务率(债务 对总资产的比例),另一个是杠杆率(债 务对GDP的比例)。 • 一般认为中国现在总的杠杆率大概在300% 左右,即我国一年的经济增量的三倍。
• 2000年杠杆率:121%,其中,政府债务 23%;金融机构7%;非金融机构83%;居民 8%。 • 2007年:158%,其中,政府债务42%;金 融机构24%;非金融机构72%;居民20%。 • 2014年:283%,其中,政府债务55%;金 融机构65%;非金融机构125%;居民38%。 (吴敬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