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诗鉴一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12 诗歌鉴赏-题材之山水田园诗作业卷

高三语文:12 诗歌鉴赏-题材之山水田园诗作业卷

综上,本题答案为C。

6. 【答案】B【解析】第一空,承接上文提到的“容”具体解释“容”,填④恰当;第二空,提到“美容”,引入曹植对化妆的说法,填③恰当;第三空,具体解释曹植所说的“铅华”,填⑥恰当;第四空,说到“搽粉”,便开始具体论述,填①恰当;第五空,从历史角度追溯“粉”,按逻辑顺序,先讲什么时候发现的,再谈历史记载,填②恰当;第六空,接着上一空所述,填⑤恰当。

恰当的衔接为④③⑥①②⑤。

四、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提示】从玫瑰的角度可写:1.珍视自己存在的价值(核心)2、坚持做自己/ 听从内心的声音3、美丽本身就是一种价值4、不要为实用理性所害5、走出人生的围城6、要学会独立思考7、存在的尴尬8、卷心菜的痛苦9、战胜内心的魔鬼10、战胜诱惑
11、华而不实也无妨
从上帝与魔鬼的角度:1、万物皆有价值(核心)2、没有谁是完美的、
3、少一点分别心
4、羡慕的本质是无知
5、有用与无用之间
6、无用方有大用。

2016高考语文测试题 专题检测12 诗歌鉴赏--词曲(含详细解析)

2016高考语文测试题 专题检测12 诗歌鉴赏--词曲(含详细解析)

专题检测(十二)古代诗歌鉴赏(诗)(时间:90分钟满分:101分)1.(2014·陕西西安五校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11分)孤雁崔涂①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②,孤飞自可疑。

【注】①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

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

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

②矰:zēnɡ,短箭。

缴:zhuó,系箭的丝绳。

(1)这首诗全篇皆实写“孤雁”,作者是怎样突出孤雁之“孤”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全诗,说说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对孤雁有怎样的感情,又借孤雁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为了突出“孤雁”,首先写出了“离群”这个背景,“行”与“独”作对比,雁之孤就突现出来了。

第三句是说失群的原因,第四句是说失群之后仓皇的表现,既写出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刻画出孤雁的神情状态。

颈联写孤雁穿云随月,振翅奋飞,然而仍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

“云低”“月冷”,衬托着形单影只,突出了行程的艰险、心境的凄凉。

(2)诗篇的最后两句,写了作者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

从语气上看,像是安慰之词——安慰孤雁,也安慰自己;然而实际上却是更加担心了。

因为前面所写的怕下寒塘、惊呼失侣,都是惊魂未定的表现,直到此处才点明惊魂未定的原因。

作者飘泊异乡,世路险峻,此诗以孤雁自喻,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答案:(1)①首联用“几行”归雁之“行”与下句中“独何之”之“独”形成对比,突出孤雁之“孤”。

②颔联通过孤雁在暮雨中的动作、神情、状态,突出其孤:失群之雁,声音凄厉,呼寻伙伴;面对芦叶萧萧的池塘,影单心怯,几度盘旋,欲下未下,迟疑畏惧。

红楼梦12首菊花诗原文韵译及鉴赏

红楼梦12首菊花诗原文韵译及鉴赏

《红楼梦》12首菊花诗原文、韵译及鉴赏忆菊蘅芜君(宝钗)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韵译:“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凄凉的西风里惆怅眺望,我怀着无限郁闷情思。

满眼的红蓼与白苇,这正是使人悲伤欲绝的季节。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篱边的菊花空空,原来的花圃也无秋日的痕迹。

如今一弯冷月满地清霜,只能在梦中追忆往事。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秋雁南飞勾起了无限的想念(传说雁能带书传讯)。

夜晚独自静坐痴痴的听着凄凉的捶衣声响(满怀思念的愁怨)。

寥寥:寂寞空虚的样子。

砧:捣衣石。

古时常秋夜捣衣,诗词中多借以写妇女思念丈夫的愁怨。

“谁怜为我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因为思念我已经十分消瘦,有谁同情我的忧思。

只能自我安慰,期盼可以在重阳时与你重逢。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是相会之期。

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之时,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鉴赏:第三十八回写贾母领着众女眷在藕香树赏花饮酒吃螃蟹,欢乐非凡。

宝玉和众小姐们酒足蟹饱之后,诗兴大发,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宝钗作了第一首。

咏菊诗用韵与咏白海棠诗稍不同,即不限韵,各人可自由选择韵脚。

这一首用的是“四支”韵。

对这首诗,探春评价说:“到底要算荡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烘染出来了。

”确实,这是最精彩的两句。

咏菊诗,把菊花拟人化了。

忆菊,其实是忆人。

宝钗这首诗预示了她未来独居时的“闷思”、“断肠”的凄凉情绪。

这样看,她所忆的人就是离家出走的宝玉了。

因为诗只是朦胧地表达一种情绪,不好把每一句都座实,绝对肯定它暗示的就是什么。

古人说“诗无达访”,就是这个意思。

访菊怡红公子(宝玉)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韵译:“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趁着霜华满天的秋天,信步漫游。

七上语文古诗十二首鉴赏

七上语文古诗十二首鉴赏

七上语文古诗十二首鉴赏01 观沧海[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通过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句。

此句是写观沧海时所见的全景。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

这两句相互映衬,动静结合,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这两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

寥寥十六字将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沧海之景描绘得蔚为壮观。

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夸张,展现了一个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不仅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0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鉴赏品析1. 主题概述。

诗作中诗人选取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被贬时的惆怅与同情,并给予友人关切与安慰。

2.品析“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

这句是景物描写,杨花飘落、子规啼鸣,点明时令。

景物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既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事,又融情于景,表现出诗人对好友的关切和同情。

3.请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两句诗紧承上文,集中抒发了诗人对好友被贬的同情和挂念。

诗人发挥想象,把明月想象成寄托“愁心”的载体,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明月成为自己的化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起到边远荒凉的地方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03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十二属诗-1

十二属诗-1

十二属诗-1十二属诗,即十二生肖诗,也称“十二辰诗”、宋人称“十二神诗”。

后人即以出生的干支纪年作为生肖,也称属相。

到南北朝,使用十二生肖已相当普遍,因而有十二属诗出现,即把十二生肖顺序嵌用于诗中。

现存最早的是南朝陈沈炯的《十二属诗》。

宋元明三代续有所作。

这种体的诗12句,每句首字都是按顺序分别用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属性的字。

十二属诗南朝·陈沈炯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跖引清杯。

狗其怀物外,猪蠡窅悠哉。

此诗将十二生肖分别嵌用于句首,共十二句。

生肖出现在句中语意双关,再现了十二生肖的形象,这为此后的十二生肖诗,开创了固定的体式。

写作《十二属诗》成为诗人的一种显示才华的大好机会,所以历代都有诗人仿作此体。

如宋人黄庭坚、朱熹、葛立方、元人刘因、明人胡俨等。

后代的《十二属诗》有些变化,比如生肖不一定分别嵌用于句首,句数也有超过十二句的,生肖出现在句中也未必全是语意双关。

拟乐府十二辰歌宋·晁补之鼷鼠食牛牛不知,牛不愿骍而愿犁。

虎噫来风皮见藉,兔狡宅月肩遭胹。

欲兆幽烽二龙死,独微晋泽一蛇悲。

失马吉凶方聚门,亡羊臧谷未宣分。

沐猴冠带去始惬,木鸡风雨漠何闻。

不须皎皎吠蜀狗,阮子与猪同酒樽。

远斋作十二辰歌见赠且帅同作宋·赵蕃虫臂鼠肝能几许,何如径驾牛车去。

虎头未必果痴绝,死穴旧来输狡兔。

先生端是人中龙,为蛇画足吾何功。

士穷有愧食谷马,况乃烂羊关内封。

春风开花到猴李,白酒黄鸡思下里。

赋因狗监笑相如,猪肝不食宁为说。

少稷赋十二相属诗戏赠宋·赵端行不用为鼠何数奇,饭牛南山聊自怡。

探穴取虎有奇祸,守株伺兔非全痴。

文成雕龙盈卷轴,画蛇失杯坐添足。

走马章台忆旧游,岁月才惊羊胛熟。

六窗要自息猕猴,黄鸡无应心日休。

白衣苍狗变化易,世事何殊牧猪戏。

十二辰宋·许月卿饥鼠檐行骄捷疾,蜗牛角立争奇崛。

十二属诗-1

十二属诗-1

十二属诗-1十二属诗,即十二生肖诗,也称“十二辰诗”、宋人称“十二神诗”。

后人即以出生的干支纪年作为生肖,也称属相。

到南北朝,使用十二生肖已相当普遍,因而有十二属诗出现,即把十二生肖顺序嵌用于诗中。

现存最早的是南朝陈沈炯的《十二属诗》。

宋元明三代续有所作。

这种体的诗12句,每句首字都是按顺序分别用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属性的字。

十二属诗南朝·陈沈炯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跖引清杯。

狗其怀物外,猪蠡窅悠哉。

此诗将十二生肖分别嵌用于句首,共十二句。

生肖出现在句中语意双关,再现了十二生肖的形象,这为此后的十二生肖诗,开创了固定的体式。

写作《十二属诗》成为诗人的一种显示才华的大好机会,所以历代都有诗人仿作此体。

如宋人黄庭坚、朱熹、葛立方、元人刘因、明人胡俨等。

后代的《十二属诗》有些变化,比如生肖不一定分别嵌用于句首,句数也有超过十二句的,生肖出现在句中也未必全是语意双关。

拟乐府十二辰歌宋·晁补之鼷鼠食牛牛不知,牛不愿骍而愿犁。

虎噫来风皮见藉,兔狡宅月肩遭胹。

欲兆幽烽二龙死,独微晋泽一蛇悲。

失马吉凶方聚门,亡羊臧谷未宣分。

沐猴冠带去始惬,木鸡风雨漠何闻。

不须皎皎吠蜀狗,阮子与猪同酒樽。

远斋作十二辰歌见赠且帅同作宋·赵蕃虫臂鼠肝能几许,何如径驾牛车去。

虎头未必果痴绝,死穴旧来输狡兔。

先生端是人中龙,为蛇画足吾何功。

士穷有愧食谷马,况乃烂羊关内封。

春风开花到猴李,白酒黄鸡思下里。

赋因狗监笑相如,猪肝不食宁为说。

少稷赋十二相属诗戏赠宋·赵端行不用为鼠何数奇,饭牛南山聊自怡。

探穴取虎有奇祸,守株伺兔非全痴。

文成雕龙盈卷轴,画蛇失杯坐添足。

走马章台忆旧游,岁月才惊羊胛熟。

六窗要自息猕猴,黄鸡无应心日休。

白衣苍狗变化易,世事何殊牧猪戏。

十二辰宋·许月卿饥鼠檐行骄捷疾,蜗牛角立争奇崛。

送别诗鉴赏(12首)

送别诗鉴赏(12首)

• 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单纯是兄弟之间的骨 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 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诗 的第二联,正是集中地表现他长期郁结于 心的愤懑与愁苦。从字面上看,“一身去 国六千里,万死报荒十二年”,似乎只是 对他的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因为他被贬 谪的地区离京城确有五、六千里,时间确 有十二年之久。
• 这首诗在写景上很成功,从中可以领略到 古代诗词中写景的种种妙用。 此诗作于 开成四年(839)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 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 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 (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诗人便先为他 送行,并赋此诗相赠。
• 实际上,在“万死”、“投荒”、“六千 里”、“十二年”这些词语里,就已经包 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 只不过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迹,让人“思 而得之”罢了。我们知道,柳宗元被贬的 十二年,死的机会确实不少,在永州就曾 四次遭火灾,差一点被烧死。诗人用“万 死”这样的夸张词语,无非是要渲染自己 的处境,表明他一心为国,却被长期流放 到如此偏僻的“蛮荒”之地,这该是多么 不公平、多么令人愤慨呵!
• 清代马位则认为:“既云梦中,则梦境迷 离,何所不可到?甚言相思之情耳。一改 ‘边’字,肤浅无味。”(《秋窗随笔》) 近人高步瀛也说:“‘郢树边’太平凡, 即不与上复,恐非子厚所用,转不如‘烟’ 字神远。”(《唐宋诗举要》)后二说有 理。“烟”字确实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 惝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别韦郎中
张 谓 星轺①计日赴岷峨,云树连天阻笑 歌。南入洞庭随雁去, 西过巫峡 听猿多。峥嵘洲上飞黄蝶, 滟灏 堆边起白波。不辞郎中桑落酒②, 教人无奈别离何。 【注】①星轺(yáo):使者所乘的 车。②桑落酒:古代美酒名。 颔联、颈联中,作者使用了哪些手 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 要点12 诗词鉴赏之描述画面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 要点12 诗词鉴赏之描述画面

要点12 古诗词鉴赏之描述画面例1:【2022·北京·中考真题】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_____”;诗的结尾,诗人已得“_____”,却“欲辨已忘言”。

★2.“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

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

(不得抄写原文)【答案】1.车马喧真意2.示例:在南山下的几间草屋中隐居,悠闲地漫步在庭院中的菊花从里,随意地采摘几朵。

偶然间抬起头来,看那夕阳西下,雾气在山峰间缭绕,让人心旷心怡。

鸟儿结伴回到巢穴,使人倍感温馨。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的开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意思是: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诗人虽然身居闹市,却感受不到“车马喧”。

“车马喧”形象地表现了世俗交往的喧扰。

诗的结尾,“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意思是:大自然中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表达,却已忘记了怎样表达。

表现了诗人已得“真意”,享受田园之乐,体悟自然的美好,表现了诗人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

用诗歌中的原词句填空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描述。

这首诗,写出了作者理想中的生活场景,作者沉醉其中,自得其乐。

可根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进行扩展,结合诗句含义以及作者情感,加入适当的修饰成分呈现画面即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秋日里,诗人来到庭院东边的篱笆下,弯下腰一朵一朵地采摘着菊花,菊香飘逸扑鼻,好不惬意。

不经意间,诗人抬起头来,远处的南山尽收眼底,多么悠然自得啊!“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思是: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美好好,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

古诗十九首精彩赏评十二

古诗十九首精彩赏评十二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十九首》精彩赏评(十二)【其十二】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注释】东城:洛阳的东城。

逶迤:曲折而绵长的样子。

回风动地起:“回风”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

“动地起”言风力之劲。

秋草萋已绿:“已”,一作“以”。

“萋”,通作“凄”。

绿是草的生命力的表现,“萋已绿”,犹“绿已萋”,是说在秋风摇落之中,草的绿意已凄然向尽。

四时更变化二句:“更”,替也。

“更变化”,谓互相更替在变化着。

晨风怀苦心二句:“晨风”,鸟名,就是鹯,鸷鸟。

是健飞的鸟。

“怀苦心”,即“忧心钦钦”之意。

“蟋蟀”,是承上文“岁暮”而言。

“局促”,不开展也。

“蟋蟀在堂”就是“局促”的意思。

秋季渐寒,蟋蟀就暖,由旷野入居室内,到了“在堂”,则是秋意已深的时候,而蟋蟀的生命也就垂垂向尽了。

“伤局促”,隐喻人生短暂的北哀,提示下文“何为自结束”的及时行乐的想法。

荡涤放情志二句:“荡涤”,犹言洗涤,指扫除一切忧虑。

“放情志”,谓展胸怀。

“结束”,犹言拘束。

“自结束”,指自己在思想上拘束自己。

燕赵多佳人二句:“燕赵”,犹言美人。

“如玉”,形容肤色洁白。

被服罗裳衣二句:“被服”,犹言穿著,“被”,披也。

“理”,指“乐理”,当时艺人练习音乐歌唱叫做“理乐”。

弦急知柱促:“弦急”“柱促”是一个现象的两面,都是表明弹者情感的激动。

驰情整中带二句:“驰情”,犹言遐想,深思。

“中带”,内衣的带子。

一作“衣带”。

“沈吟”,沉思吟咏。

“踯躅”,住足也。

是一种极端悲哀的情感的表现。

这两句是说:由于听曲感心,不自觉地引起遐想、深思,反复沉吟,体味曲中的涵义,手在弄着衣带,足为之踯躅不前,完全被歌者深沉的悲哀吸引住了。

“聊”,姑且。

2020版语文部编版七年级古诗词专题12《潼关》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2020版语文部编版七年级古诗词专题12《潼关》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专题12《潼关》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在这六个人里,作为戊戌变法领导人之一的谭嗣同最为人所知。

今天学习《潼关》,来了解一下这位爱国人士在14岁时的情怀和抱负吧!二、目标1、了解谭嗣同的历史事迹和本文写作背景;2、诵读古诗,理解诗意;3、感知少年谭嗣同冲破束缚,强我中华的壮志豪情;4、背诵诗歌。

三、原文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四、注释【1】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关城临黄河,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为军事重地。

【2】终古:久远。

【3】簇:簇拥。

【4】束:拘束。

【5】山入潼关:指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

五、诗意自古以来,高云簇拥着这座古城,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

黄河流过广阔的平野犹嫌拘束,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便突兀而起,争奇斗险。

六、赏析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首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

下一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现出孤城的寂寥和辽远。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第三句笔锋一转,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

末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平坦。

整体赏析:此诗在写山水,去世诗人感觉中的山,感觉中的水,吧山水写活了,读来有冲击力,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七、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谭嗣同(1865—189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

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2、作者生平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12 词四首

12 词四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可怜 白 发 生! 可怜:可惜。
可惜,壮志未酬白发生,空怀一腔报国情。
句解:末句转折,这是梦醒后的叹息,与 前面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壮志为酬而 人已老的抑郁、悲愤之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背景资料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 ,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1038年西夏 大举进攻宋朝,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 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范担任起组 织西北战线,力挽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 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 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 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是他54岁时 在西北军中感怀之作!(北宋以来第一位具有军 事家视野的词人)
题目解说
渔家傲,词牌名。秋思,题目。“ 秋”,点明(边塞)季节;“思”, 忧思之情。“秋思”的意思是戍边将 士在边塞肃杀的秋季思乡忧国。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 异,
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和江南不一样,
句解:“塞下”点明了地点,“秋来”点明 了时间,“异”字统领全词。“风景异”,概 括地写出了秋季延州和中原地区的风光不同。 总领以下的写景内容。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qíng)苍 ,锦帽貂(diāo)裘,千骑(jì)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 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 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tiǎo)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 百里分麾(hūi)下炙(zhì),五十弦翻塞 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dì)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 (liǎo)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诗第12内容概括

诗第12内容概括

诗第12内容概括
诗第12内容概括:
1. 诗第12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2. 诗中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如四季更迭、日出日落等,与人的一生相呼应,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3.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如将人的一生比作流逝的时光,将岁月比作一条无情的河流等,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了人与时间的关系。

4. 诗中透露出对于时间的焦虑和对于生命的珍惜,诗人感叹时光的匆忙和自己的无奈,表达了对于逝去的岁月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5. 诗中也融入了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

6. 诗中揭示了人类的脆弱和无力,面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人们往往感到无奈和无力回天。

7. 诗中充满着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对于美好的追求,诗人希望能够珍惜每一刻,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

8. 诗中的言语简洁明了,抑扬顿挫,字句优美动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发。

9. 诗中通过对时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的认识和思考,引发人们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10. 诗中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短暂
的思考,引发人们对于时间和生命的思考和反思。

总结:诗第12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时间的描绘,表达了对于生命短暂的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融入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引发人们对于时间和生命的思考和反思。

诗中的言语简洁明了,字句优美动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发。

通过诗中的描写和抒发,诗人希望人们能够珍惜每一刻,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

十二属诗全文解释

十二属诗全文解释

十二属诗全文解释
摘要:
1.十二属诗的简介
2.十二属诗的内容概述
3.十二属诗的文学价值
4.十二属诗的现代意义
正文:
【十二属诗的简介】
十二属诗,又称“十二生肖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的一种特殊诗歌形式,起源于先秦时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属诗以十二生肖为题材,通过诗歌的形式,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各种动物的习性和特点,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百态和社会万象。

【十二属诗的内容概述】
十二属诗全文共十二篇,每篇以一种生肖为主题,详细描绘了该生肖的生活习性、性格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这些诗歌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寓意深刻,既具有文学价值,也富有民间智慧。

例如,“鼠咬天开”描述了鼠的聪明才智,"牛耕人种"则赞扬了牛的勤劳奉献精神。

【十二属诗的文学价值】
十二属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的瑰宝,它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首先,十二属诗的形式独特,既有寓言的元素,又有诗歌的韵律,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十二属诗的内容丰富,既描绘了动物的世界,又反映了人类的生
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十二属诗的现代意义】
虽然十二属诗起源于古代,但它的现代意义依然深远。

首先,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和尊重动物,增强我们的环保意识。

其次,通过十二属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

最后,十二属诗的教育意义也不容忽视,它可以启发我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诗第12内容概括

诗第12内容概括

诗第12内容概括引言诗第12是一篇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意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以诗第12为中心,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这首诗的主题、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并分享个人的理解和感悟。

诗第12的主题诗第12以人生、时间和死亡为主题,通过对短暂而有限的人生以及时间的深刻思考,揭示了人生的脆弱性和无常性。

诗人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出对人生短暂性的忧虑和对时间的不可逆转的珍惜,体现了对生命中瞬息即逝的美好瞬间的向往。

诗第12的情感表达诗第12情感表达主要以忧伤、无奈和迷茫为主线。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将自己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短暂性的思考融入其中。

情感上的忧伤和无奈表现为对逝去岁月和残破脆弱的形象的思忖,而迷茫则源于对未来的担忧和对死亡的无法掌握。

诗第12的艺术手法诗第12使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以营造出情感和主题的氛围。

其中,映衬手法的运用使诗中的主题更加凸显和鲜明,押韵和押平仄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音韵之美,在读者思考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之美。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展示出诗人对人生和时间的感慨和思考。

诗第12的结构分析诗第12由若干个诗句组成,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在整体结构上,诗第12呈现出明确的开始与结束,并通过中间的描述和描绘来展开思维和情感的表达。

诗第12的结构简洁而紧凑,没有过多的修饰和赘述,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语言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第一部分:岁月如梭1.表达对时间流逝的忧虑2.对逝去岁月的思忖和反思第二部分:脆弱与无常1.描绘残破、脆弱的形象2.表达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悟和无奈第三部分:担忧与迷茫1.对未来和死亡的担忧2.对生命的无法掌握的迷茫和思考诗第12的内涵解读诗第12通过揭示人生的短暂和时间的无常,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它以深情的笔触表现出对美好瞬间的向往,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反思。

诗第12所表达的无助和悲伤,以及对未知未来的担忧,都是人们在面对无常与死亡时普遍存在的情感。

含十二的诗句

含十二的诗句

含十二的诗句十二栏边说幽怨,劝织南浦双鸳飞。

宋·罗椅《折齿歌》十二支辰配十干,此专主日论财君。

宋·陆文圭《桂松岩以子平星禽二术推人多验戏赠二绝》上士一决一切了,十二时中常皎皎。

宋·释印肃《颂证道歌·证道歌》秀亭山下旧吾庐,十二年邻长者居。

宋·方回《寄赵宾旸二首其一》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唐·温庭筠《瑶瑟怨》一双孔雀衔青绶,十二飞鸿上锦筝。

元·杨维桢《无题效商隐体四首其一》西楼月在襄王醉,十二山高不见人。

唐·许浑《观章中丞夜按歌舞》相思合眼梦何处,十二峰高巴字遥。

唐·徐凝《荆巫梦思》石盆泉畔石楼头,十二年来昼夜游。

唐·白居易《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皇都春色宜登览,十二楼高出柳梢。

宋·张公庠《宫词》参寻不用论宾主,十二面门元一同。

宋·释绍昙《送僧参太白痴绝和尚并石溪和尚挂牌》步虚声断一回首,十二楼台何处寻宋·白玉蟾《奏章归》水村烟景隔晴霏,十二阑干在翠微。

宋·林景熙《题海上人栖云楼》五千里外三年客,十二峰前一望秋。

唐·崔涂《巫山旅别》十二明中常念佛,闻师一举耳无边。

宋·释印肃《行住坐卧三十二颂》三迁孟子慈闱教,十二甘罗相阀身。

宋·方回《呈孟君复能静使君二首其一》一声白雨催花鼓,十二竿头总下来。

宋·杨万里《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号》笼纱蜜炬照飞霰,十二玉楼人未眠。

宋·曹组《夜归曲》十二盘倾夜月寒,汉铜仙人咏如雨。

宋·宋无《玉津园弃景钟歌》十二三弦共五音,每声如截远人心。

唐·薛能《京中客舍闻筝》。

古诗歌鉴赏

古诗歌鉴赏

古诗歌鉴赏一、《登高》——杜甫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1.猿啸哀:猿猴的叫声凄厉。

2.渚(zhǔ):水中的小洲。

3.回:回旋。

4.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5.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6.万里:指诗人离家万里。

7.悲秋:为秋天而感到悲伤。

8.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9.百年:这里指一生。

10.多病:诗人患有多种疾病。

11.独登台:独自登上高台。

12.艰难:指生活艰难,也包括国家命运的艰难。

13.苦恨:极其遗憾。

14.繁霜鬓:两鬓白发增多。

15.潦倒:衰颓,失意。

16.新停:最近停止。

因为诗人身体不好,所以戒酒。

鉴赏1.意境营造1.诗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宏大而萧瑟的秋景图。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通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些细致的描写,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展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景象。

疾风呼啸、猿猴哀啼,让人感受到一种悲凉的氛围;清澈的江水中小洲浮现,洁白的沙地上鸟儿盘旋,在动态中又有一种空旷孤寂之感。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的视野更加开阔。

“无边”“不尽” 极言空间的广阔和时间的无穷。

落叶飘零,如雨点般纷纷落下,发出“萧萧” 的声音;长江奔腾不息,滚滚东流。

这两句诗营造出一种雄浑而又悲壮的意境,让人联想到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2.情感表达1.后两联诗人由写景转为抒情。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 突出了离家之远,“悲秋” 点明了时令和情绪,“常作客” 则体现了漂泊的长久。

“百年” 是一生的意思,“多病” 说明身体状况不佳,“独登台” 强调了孤独。

这十四个字蕴含了诗人多重的悲苦:有长期漂泊他乡的羁旅之愁,有年老体弱的哀伤,有孤独无依的寂寞。

2.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 既指个人生活的困苦,也包含国家命运的艰难。

十二属诗全文解释

十二属诗全文解释

十二属诗全文解释(最新版1篇)篇1 目录1.十二属诗的简介2.十二属诗的内容3.十二属诗的意义4.结语篇1正文【十二属诗的简介】十二属诗,又称十二生肖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特殊诗歌形式,起源于民间。

它是以十二生肖为题材,以四言诗的形式呈现的一种诗歌。

十二生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深入人心,而十二属诗则是将这一文化元素与诗歌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民间文学的表现形式。

【十二属诗的内容】十二属诗的具体内容如下:子鼠:子鼠盗仓来,无粮可充实。

今人尚盗窃,谁肯输公平。

丑牛:丑牛耕犁走,鞭策无停歇。

忍辱负重者,当思牛耕犁。

寅虎:寅虎林中行,猛气震慑群。

仁义礼智信,勇猛不可犯。

卯兔:卯兔月宫游,捣药为仙药。

世人皆知兔,捣药为谁忙。

辰龙:辰龙腾飞舞,雨水润苍生。

为民兴云雨,施恩布德隆。

巳蛇:巳蛇草中卧,等待时机到。

智者待时机,一举成名就。

午马:午马奔腾跃,奋蹄疾如风。

忠诚勇敢者,终成伟业功。

未羊:未羊跪乳恩,报答养育情。

跪乳恩养大,长大知恩图。

申猴:申猴献桃寿,聪明才智现。

灵巧机智者,自会得长寿。

酉鸡:酉鸡报晓声,唤醒梦中人。

唤醒沉迷者,自省知明暗。

戌狗:戌狗忠诚守,护卫家园安。

忠诚守家者,护卫安宁存。

亥猪:亥猪福满盈,悠然见南山。

知足常乐者,悠然自得闲。

【十二属诗的意义】十二属诗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民间智慧的体现。

通过对十二生肖的描绘,诗人们借物喻人,传达出对社会、人生、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每一首诗都寓含着丰富的道理,如子鼠诗中劝诫人们不要盗窃,寅虎诗中强调勇猛也要有仁义等。

这些诗歌既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教育意义,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学的瑰宝。

【结语】十二属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的瑰宝,它以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声律启蒙十二文全文注释版

声律启蒙十二文全文注释版

声律启蒙十二文全文注释版声律启蒙十二文全文注释版(注:本文为《声律启蒙》一书的全文注释版,旨在深入解析并解释每一个章节的内容。

以下为详细注释内容:)第一章:西京夜行船本章主要描写了一位来自西京的少年乘船晚归的情景。

通过对少年沉思的描绘,展示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悟。

同时,文章使用了多种声律和修辞手法,极大地丰富了表达效果。

第二章:游园不值本章以游园的形式,描绘了园中景物如何凋敝、人们如何浮躁的现象。

同时,通过对照凋零的花木和将要离世的人们,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和寻求永恒的思量。

第三章:杂诗本章是一系列独立的杂诗,题材广泛,包括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对人情世故的嘲讽和对人生的感悟等等。

每首诗都借助不同的手法和情感刻划出了各自独特的意境。

第四章:暮江吟本章主要描述了夜晚江边的景色和人们的情感。

通过描绘江水的流淌、月亮的升起以及人们的欢笑声,表达了对夸姣生活的憧憬和对逝去时光的留恋。

第五章:滁州西涧本章以滁州西涧的景色和传说为背景,展示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思念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通过描写自然体面和描绘历史故事,营造出一种寓意深远的氛围。

第六章:重九登高本章主要描写了作者登高过程中所见所感。

通过描绘登高的艰辛和登峰造极的欢喜,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坚持和对困境的克服。

第七章:夜泊牛渚怀古本章以夜泊牛渚为背景,通过怀古的手法,展示了对逝去历史的回顾和对文化传承的思量。

文章通过对牛渚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文化传统的珍视和对今日繁华的疑惑。

第八章:望海潮本章主要描绘了作者远眺海潮的景象和所引起的情感波动。

通过描绘海潮的浩渺和自然界力量的壮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无常的思量。

第九章:登岳阳楼本章以登岳阳楼为背景,通过对楼上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作者的愁思和情感纠结。

同时,通过对历史典故和传说的引用,表达了对历史的关注和对人生的疑问。

第十章:怀江南本章以怀念江南的心情为主线,通过描绘江南的风景和特色,展示了作者对江南的钟爱和对忧伤故国的思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之一——鉴赏形象与思想内容在鉴赏的过程中,要读题,有些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要读人,了解作者经历、背景、思想;要读注,注解往往提供一些帮助理解诗词的信息;然后读诗,析词义、析句义、析意境、析形象、析写法。

试题往往从词义、句义、思想内容、人物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设题,所以我们了解一些诗歌基本特点外,还要积累一些古代文化知识、包括典故、传说,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诗义。

诗歌的思想内容:(1)边塞征战A、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B、控诉战争痛苦C、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2)怀古咏史A、称颂、仰慕英雄B、讽谕现实C、自比自况(3)写景抒情:爱国、爱情、乡愁、惜春、伤春等。

诗歌的形象(意象);就是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

1、诗人塑造的形象就是诗中具体的人物或景象或物象。

2、诗歌的形象包蕴着诗人的思想感情。

物象和感情水乳交融,不可分割。

从鉴赏的角度可分为三种类型:人物形象、景象、物象(一)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

前者如曹植《白马篇》中“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少年;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

1996年高考的“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也是在刻画功高盖世的诸葛亮;1998年高考的“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通过环境的荒僻塑造了李凝的隐者形象。

后者如《雨霖铃》中“我”这一漂泊江湖的多情浪子;“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旅夜抒怀》中集身世之悲与家国之痛于一身的杜甫。

例析: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地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2006年包头市统考题)答案: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诗中形象),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格外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老渔翁孤寂无援而又卓然独立的形象(形象特征),寄托着诗人自己的精神,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表现了诗人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苦闷的精神面貌(形象意义)(二)景象景象即景物形象。

大家都熟悉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象常常寄托诗人的情感或者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象。

如元稹“遍绕篱边日渐斜”的《菊花》,就蕴涵了作者对菊花的高洁品质的认肯和追慕之情。

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看似纯粹写景,实际上还是含蓄地透露出作者对高旷脱俗的境界的向往。

杜甫的《漫成一首》,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表明自己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例5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例6 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综观全词,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赏析。

(三)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大类叫“咏物诗”即是托“物”言志。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对咏物诗的鉴赏,不要停留在其外形特点上,要挖掘事物内在的神韵、品格、精神,找到与“志”的契合点。

如于谦《石灰吟》中“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与诗人“不畏挫折磨难”;“粉身碎骨”与不惜牺牲;“清白”与诗人的节操皆有对应关系。

例3: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02全国】例4: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04广东)一.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例1.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

鉴赏人物形象注意以下几点: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

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尺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唐•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例析】虞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借蝉“垂緌”状和“流响”声;“清露”之洁、“疏桐”之高挺来喻其不与流俗相同的高洁品格。

这样,“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寄托之笔,便水到渠成了。

骆宾王的《咏蝉》则由蝉及人,由人到蝉,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既是指蝉,更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

我们自是不难从“露重”、“风多”中窥见作者那因环境窘迫而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恻苦楚的心境。

至此,“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李商隐的《蝉》则情调与前两首相异,李诗借“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的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的本性清高而孤苦无告的凄苦之情。

“高难饱”和“很费声”哀中有恨,“疏欲断”之声和“碧无情”之树两两相对,无理反衬,这哪是咏蝉呢,简直是述说自己的身世遭际嘛!至此,“我亦举家清”的长叹才会令人扼腕。

总之,我们在解读诗歌时,只有立足于作品中意象的声响、色彩、情调方能体味出作品所寄托的身世之感。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例析】分析感情只能从人物的形象特点中来。

抓人物语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

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二.景象:是客观景物在作品中的反映。

1、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2、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

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

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

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

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

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析】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

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

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

开头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