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必修42月13日-2月19日 含解析 精品

合集下载

6—17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附答案)

6—17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附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武威五中高二年级政治试卷一、单项选择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

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

”这、句话表明,哲学()A.是人生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能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的变化C.是一门智慧的学问,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导D.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和人们对实践的追问2、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A.哲学就在我们身边B.世界观人皆有之C.要形成哲学,必须把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3、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

这反映了()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4、“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5、下列观点涉及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讨论的是()①“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存在就是被感知”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与“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③“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与“胜败天注定”④“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与“飞矢不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在生活中,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

在哲学上,这一思想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8、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16—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政治试题(附答案)(4)

16—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政治试题(附答案)(4)

高二思想政治(文)(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本卷共2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从古到今,各种哲学流派繁多,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①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①时代精神的精华①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①具体科学的基础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觉得哲学没有实际效用。

哲学对于人生的影响一直都是极其深刻、巨大、久远的,它给人生以心灵上的陶冶、动力上的激励、发展上的指导、境界上的提高。

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

这是因为A.哲学是对客观存在正确的反映B.没有哲学理论的民族无法生存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反思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3.唯物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

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人为自然界立法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③天地之变,阴阳之化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A.③→①→④B.①→②→④C.③→②→④D.①→③→④4. 中国古代哲学所探讨的“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谁依赖于谁、谁在先的问题,实际上就是A.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D.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5.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祝福别人“万事如意”,在担心一件事情不能成功时又常常安慰自己“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从哲学上看,“万事如意”与“成事在天”的区别在于A.前者是积极的观点,后者是消极的观点B.心想不一定事成,天命却是不可违抗的C.前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D.前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6.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了哲学上的革命。

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

上述事实说明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①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①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A.①①B.①① C. ①①D.①①7.“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中学16—17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附答案)

中学16—17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附答案)

2017年春季学期高二政治段考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答题卡相应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70分)1.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

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

以上材料说明()2.A.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3.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4.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5.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6.“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说明()7.A.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基础8.B.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没有区别的9.C.具体科学与哲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10.D.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11.对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12.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13.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14.面对灾难,有的人求上帝保佑,有的人讲防治,也有的人听天由命。

这说明()15.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16.B.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17.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18.D.世界观不同,人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1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20.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21.C.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22.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23.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24.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25.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包括()26.①承认世界具有可知性②承认物质决定意识③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④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27.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8.阅读漫画《期望》。

高二政治必修四试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必修四试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必修四试题及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政治必修四试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必修四是高二政治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通过试题强化练习,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四试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必修四试题一、选择题1.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爱因斯坦之所以这样看是因为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科学家都是哲学家③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A.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意识是社会的产物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意识和物质没有本质的区别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C.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D.重视物质生活还是重视精神生活5.下列表述,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A.头疼医头,脚疼医脚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C.物极必反,相辅相成D.对症下药,量体裁衣6.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是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多数与少数的关系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7.认识任何事物都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这主要是因为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普遍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C.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主观和客观是联系在一起的8.为救两名落水少年,长江大学15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

大学生舍己救人的事迹感动了全国,展现了新时代的奉献精神。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政治试题(附答案)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政治试题(附答案)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48分。

)1.美国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上午10点30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华盛顿特区国家媒体中心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

引力波像其它的波一样,携带着能量和信息,能够让我们回望宇宙大爆炸最初瞬间,检验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正确与否。

这说明()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人们可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④发展就是事物自身的运动和变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印度尼西亚素有“火山国”之称,火山喷发时,当地一些神职人员会将米、水果和蔬菜放到河里漂走,借此向火山献祭。

希望神灵能够阻止火山喷发。

下列选项体现的哲学思想与材料中神职人员的做法属于同一哲学基本形态的是()A.子不语怪力乱神B.未有此气,先有此理C.气者,理之依也D.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3 “duang”的一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说三遍,说三遍;“2016已经来了,我一定要出去看看!”......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流行用语了,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

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近日,美国成功研制出一款在开火后能够自己改变方向的子弹,这款子弹壳上面的鳍片能根据风向和目标物体的移动来引导和调整它在空中的方向。

这就意味着狙击手不必根据风向、天气、子弹在空中飞行时倾斜的角度以及目标移动来作出复杂的调整,能从更远的地方射中目标。

该项试验的成功说明了()①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变规律②人可以根据需要创造新的物质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④人可以利用规律,趋利避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钓鱼时,有人认为,鱼什么时候来是鱼的事,我只管坐着就好。

高二政治必修四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政治必修四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政治必修四期末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我国的很多典故中包括着深沉的哲学道理,以下成语中正确反应思想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是(D)A、自欺欺人 B 、画饼充饥C、画饼充饥 D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便是那些宣称‘全部都是命中注定的并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以前都会左右看。

”可见( B )①宣称者的“言”表现了其客观唯物主义的世界观②宣称者的“行”带有自觉唯物主义的偏向③宣称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④唯物主义在理论上是没存心义的,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A.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④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着其自然科学基础,19 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三大自然科学的发现是( A )①细胞学说②生物进化论③能量守恒定律④地质学说A、①②③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4.近来,“土豪”“高大上”“点赞”等流行语爆红,其背后无一不是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理性思虑。

这说明 (C)①物质和意识不行分别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应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详细的历史的一致④认识跟着客观实质的变化而变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5、以下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D )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季南飞春季北来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计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推行等价互换⑦生产关系必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⑨市场商品的价钱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A、①②⑨ B 、③④⑧ C 、⑦⑧⑩ D 、②④⑥⑦6.地铁从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到营运,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地铁经济可为地产、机械、建材、通信、广告等30 多个有关家产带来发展机会。

这表示( B)①事物的联系是广泛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恩格斯在《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一文中,提出:“歧视辩证法是不可以不受处罚的。

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必修4每日一题(2月1-5日)

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必修4每日一题(2月1-5日)

截至2016年12月1日,新疆阿克陶6.7级地震及其多次余震已造成新疆和兵团1.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600余万元。

可见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更加谨慎,由此引发了人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

这说明A .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灾难的思考B .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C .真正的哲学就是实践生活本身D .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哲学的起源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

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

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正确理解哲学与实践的关系哲学来源于实践,对实践又有指导作用。

(1)哲学依赖于实践。

哲学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而人和世界的关系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人们在实践中提出一系列问题,成为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当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就形成对世界的一般的观点和看法,用这个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指导实践活动,人们就变得聪明起来。

反之,如果人们不与实践打交道,就谈不上思考问题,也就不会有哲学的智慧。

(2)实践需要哲学。

人们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

这种活动包括正确把握外部世界和满足人们自身的需要。

哲学为我们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反映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一般的理论和思维前提。

(3)哲学作为方法论,是人们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基本规范和准则。

不同的活动需要不同的方法,哲学以其独特的批判功能对人们的实践产生导向作用,帮助人们揭示活动失误的根源,从而少犯错误,避免失误,减少损失。

高二政治必修四期末试题答案

高二政治必修四期末试题答案

高二政治必修四期末试题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B DC A C A BD C B C C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A D CB A D D A A B D B25.(1)①依法治国路线图从中国国情出发,经过调查研究,寻找共产党治国理政规律,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分)②共产党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索法治路线图,推动法治实践。

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2分)③法治路线图是共产党人积极参与法治实践,主动研究探索国家治理的结果,做到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2分)(2)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路线图”的演进表明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从1978年的16字方针到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为会议主题反映了人的实践活动历史地发展着的,不同时期的法治内容、水平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不同的。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依法治国路线图就是在共产党人探索实践中与时俱进的。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每个时期“依法治国”的内容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⑤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每点3分,答出以上任意三点就可得满分)26(1)①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一带一路”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它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具有客观性。

观点认为可以根据主观意愿建立联系,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是片面的。

(3分)②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彼此之间存在着固有的联系,通过“一带一路”,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

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必修42月27日-3月5日 含解析 精品

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必修42月27日-3月5日 含解析 精品

难易程度:★★★☆☆我们应该这样认识物质概念①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它是在概括万事万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客观实在这一共同根本特性的基础上形成的③它是世界的本质④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④自然界的物质性1.物质(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①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唯一能够把物质和意识区别开来的特性。

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

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②“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说,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无论人们是否喜欢、是否感受到或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③“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就是说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坚持了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领悟: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宇宙中的一切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生物的产生和进化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是生物长期进化的产物。

第一,自然界在人类产生之前早已存在。

第二,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自然界的物质性的哲学启示(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必修43月27日-4月2日 含解析 精品

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必修43月27日-4月2日 含解析 精品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盲目扩大城市规划,造成大量耕地流失,不仅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之间无条件地联系着B.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C.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D.联系的形式多种多样,人们无法改变联系的含义(1)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对联系概念的理解:从本质上看,联系是一种关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从范围上看,首先,联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事物内部的联系;其次,联系不是单向的,而是诸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判断某一具体联系是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关键是确定该事物存在的条件和范围。

(3)哲学上的联系与社会生活中人们所讲的具体联系是不同的。

哲学上的联系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辩证法范畴,是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一共同属性的概括和总结。

二者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4)事物的联系与事物的区别。

事物间的联系,是以承认事物的区别为前提的。

事物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

如果只见区别不见联系,会导致孤立地看问题,这是形而上学;如果只见联系不见区别,就会抹煞事物之间的界限,这是相对主义。

1.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这种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和A.稳定的B.实践的C.发展的D.辩证的2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联系②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联系③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3.漫画启示我们①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②要正确理解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③普遍联系是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④要利用好的联系,规避不利的联系A.②③B.①④C.①③D.①②4.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其总特征是①辩证否定的观点②发展的观点③对立统一的观点④联系的观点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参考答案】1.A 【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概念,属教材知识的再现。

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必修43月13

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必修43月13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为了全面了解“三农”发展变化情况,国务院于2016年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

本次普查的行业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这表明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④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A .①④B .②④C .①②D .②③意识能动作用的特点意识能动作用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对象时,总是基于实践的需要带着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

而动物的操作则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如蜜蜂筑巢、蜘蛛织网等。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是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不同时代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反映客观对象,例如,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人类正积极开展太空研究。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由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人类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从而逐步解开自然之谜和社会历史之谜。

凭这一点,人类完全可以相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研人员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于2015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

这一发现印证了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言。

英国天文物理学大师霍金表示,引力波的发现是物理学和天文学的一项重大突破,发现它们的能力有可能使天文学起革命性的变化。

引力波的发现说明①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客观事物②人的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作用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④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和反映者能力与素质的制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下边漫画“你站在阴影里,却说太阳对你不公平”中的人物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学会反思自己,客观地看待事物②总结经验教训,乐观的接纳现实③承认环境的制约性,不自欺欺人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怨天尤人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3.航天诱变育种技术是近十年来随航天发展涌现的创造新种质资源和新品种的新技术。

试题君之K三关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必修4第2.1节 含

试题君之K三关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必修4第2.1节 含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和的关系问题。

(2)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决定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决定的,就是唯心主义。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和两大阵营。

②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划分为和。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和中遇到和基本问题。

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要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要回答宇宙问题、人生问题和认识问题。

哲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广泛,但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举例:思维:如计划、构想、思想、观念;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可见的桌椅,花草等;不可见的如电磁波、引力、浮力等)【典例1】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利、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A.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答案】D【解析】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古代哲学家们探讨的问题,归纳起来都是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展开的,故选D。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③思维和意识的关系问题④物质和存在的关系问题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①②符合题意。

试题君之K三关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必修4第2.5.1课时

试题君之K三关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必修4第2.5.1课时

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的产物。

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2.意识的生理基础(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是意识活动的,具有产生意识的。

(2)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人脑的。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是意识反映的对象,是生成意识的。

不管是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

4.物质决定意识(1)从意识的看,它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的机能。

(3)从意识的看,它是的主观映象。

(4)物质世界是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这里的一切物质既包括生命物质,也包括非生命物质。

不存在没有反应特性的物质,这些反应特性的存在,为人类意识的产生提供了一种可能。

生物的反应形式,包括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意识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同感觉相似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第二阶段,从低等生物刺激感应性到动物感觉和心理。

第三阶段,从动物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

选项是①老马识途②岩石风化③审时度势④葵花向阳A.②→①→④→③B.②→④→①→③C.③→①→④→②D.①→④→②→③【答案】B【解析】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无生命物质对事物的反应特性——有生命物质对外界刺激作出感应——动物对外界的感觉——人的意识产生这样一个演进顺序,据此,选项中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应为②→④→①→③,故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庄子和惠施有一次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庄子看见一条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就说:“鱼从容出游,是鱼之乐也。

”惠施则回答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耶?”庄子反问道:“子非鱼,安知吾之不知鱼之乐耶?”惠施马上说:“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非鱼,故不知鱼之乐也。

”惠施的观点属于A.唯物主义B.不可知论C.唯心主义D.可知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作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

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1.休谟在《人性论》和《人类理解研究》中反驳了“因果论”具有真实性和必然性的理论。

他指出,当我们看到某件事物总是“造成”另一事物时,我们所看到的其实是一件事物总是与另一件事物“经常连结”。

因此,我们并没有理由相信一件事物的确造成另一件事物,两件事物在未来也不一定会一直“互相连结”。

这表明休谟A.属于无神论者B.是不可知论哲学家C.是可知论哲学家D.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2.爆发于非洲的埃博拉疫情以其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震惊了世界,世界卫生组织也集中力量加快对此疫情的研究。

经过不懈努力,科学家终于发现了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上述材料说明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能够直接创造存在③思维决定存在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3.2016年9月15日,搭载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

“天宫二号”是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的基础上,根据“天宫二号”的任务的需要改装研制而成。

规模与“天宫一号”基本一致,也是一个长期在轨自动运行、短期载人的飞行器,是我国建造空间站之前进行技术验证的重要阶段。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相对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其搭载了全新配套的空间应用系统载荷设备,无论配套设备数量还是安装复杂度均创造了历次载人航天器任务之最。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分析对“天宫二号”发射成功带给我们的启迪。

付出总有回报!。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一样的②“物质和精神是并行不悖的”属于错误的二元论思想③凡唯心主义者都不承认世界的可知性④唯心主义不等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等于辩证法⑤唯物主义产生于诚实,唯心主义产生于欺骗⑥可知论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点A.②④⑥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⑥D.①③⑤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关系1.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其中第一方面是根本的,第二方面是从属的。

(1)第一方面的解决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方面内容是第一方面的展开和深化。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正确解决有赖于对第一方面的正确解决。

(2)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到第一方面问题的彻底解决,第一方面的内容在哲学上称为唯物论(本体论),第二方面的内容在哲学上称为认识论。

认识论必须以唯物论为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中总是贯穿和渗透着唯物论。

2.对以上问题可采用图示法理解1.几年前,意大利蒙扎市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市民将金鱼养在圆形鱼缸里观赏。

提案者解释说,把金鱼关在圆形鱼缸里非常残忍,因为弯曲的表面会让金鱼眼中的“现实”世界变得扭曲。

可问题在于,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感知到的“现实”是真实的?金鱼看见的世界与我们所谓的“现实”不同,但我们怎么能肯定它们看到的就不如我们真实?这一事例告诉我们①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③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物的“真实”性作出判断④感知无法对“现实”作出是否“真实”的回答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截至2016年3月,我国空间科学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圆满完成3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完成了2/3天区的扫描,数据分析也正在紧张进行中,首批科学成果也会在数据分析完成后公布。

由此可知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③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④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3.汉川大地震发生后,地震预报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

美国地震专家指出,从现在的地震学研究水平来看,精确的短期预报的确是不可能完成之事;从地震专业角度看,地震的长期预测是可以实现的,这主要基于地震学家对断层历史的研究。

从哲学角度看,上述对地震预报的认识A.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C.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D.属于唯物主义和可知论的观点4.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

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

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

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

”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①唯物主义②唯心主义③不可知论④可知论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总结与进步同行!。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在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依次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有无之辩和形神之辩,宋元明清时期的理气之辩和心物之辩。

哲学辩论都蕴含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讨论。

这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A.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B.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D.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原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原因是由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这一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无限复杂多样的世界归根到底分为两大现象:一是物质现象,二是意识现象。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因此一切哲学派别都首先要对这两大现象之间的关系作出回答。

这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各种哲学派别相互争论的理论焦点。

也就是说,一切争论都是围绕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展开的,这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和标准。

抓住这个问题,就抓住了哲学斗争和发展的中心线索。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核心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且是人类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基本问题。

人要生存与发展,就要处理自身和外部的关系,也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认识世界就是主观反映客观;改造世界就是主观反作用于客观。

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归根到底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都要处理主观同客观的矛盾。

所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社会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根本问题。

它普遍存在于人的实践生活中,并决定着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1.只有正视不同利益主体间博弈频繁的现实,才会加紧建立利益协调平衡机制;只有把握了改革深水区矛盾问题的特点,才能确定深化改革中哪些方面需要大刀阔斧、哪些方面需要循序渐进;只有看清了我国发展阶段的实际,民生改善措施才能既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只有深刻认识了基本国情,才能实现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的统一。

材料表明A.对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的回答决定我们的行为选择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D.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在实践中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的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但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

人们的这一评论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A.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B.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C.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D.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3.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上述材料体现了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4.漫画《观念影响人生》告诉我们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首先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决定各种哲学的性质5.有人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也有人说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还有人说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你同意上述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每日一题,每日一得!。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列选项中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是A.置之死地而后生——刻舟求剑B.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心外无物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故步自封D.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的含义及其三种基本形态①含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的含义及其两种基本形态①含义: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②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要能据此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2)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从总体上看,唯物主义正确反映了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正确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旧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各自的缺陷。

我们要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3)唯心主义的错误。

从总体上看,唯心主义歪曲了世界的本来面目,是错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