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2013中考题 词语 译句 选择拓展答问集锦
《愚公移山》中考试题及答案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甘谷五中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一15题.(12分)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 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 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 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答:
文言文阅读(共23分)(二)(12分)
12.(2分) (1)草木 (2)亡,通“无” (3)停止 (4)隔绝
13.(4分) (1)你太不聪明了。(2 分) (2)愁什么挖不平?(还愁挖不平吗?) (2分)
14.(2分) (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 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
15.(4分)对山的态度其实是对困难的态度,循 此方向谈看法、作评价皆可。只要世界观积极,言 之成理,表达流畅就可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6-8题。(10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 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 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 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 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 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 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初中阅读指导】《愚公移山》课后练习答案
【初中阅读指导】《愚公移山》课后练习答案《愚公移山》研讨与练习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一、熟读课文,把握文意,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发挥想像,把它改写成片段作文。
1 、在家庭会议上《愚公移山》研讨与练习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一、熟读课文,把握文意,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发挥想像,把它改写成片段作文。
1、在家庭会议上2、愚公智叟辩难(此题意在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深入探讨课文的内涵。
)二、辨析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的异同。
(此题意在让学生掌握文言常用词的义项,积累文言词语。
)1、方七百里(纵横,指面积)方其远出海门(正、正在)2、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3、曾不若孀妻弱子 (念céng,竟然、简直)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顽固、固执)吾义固不杀人(坚决)5、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逃跑)三、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
大山挡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怎么看?(这是一道讨论题,意在让学生领会课文的价值,不妨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考文言文《愚公移山》复习要点
中考文言文《愚公移山》复习要点选自《列子·汤问》。
后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佚。
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通过写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重点字词:字音:仞[ren]垣[yuan]曲箕畚[ben]始龀[chen]穷匮[kui]通假字:①指通豫南:“指”通“直”。
②始一反焉:“反”通“返”。
③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④亡以应:“亡”通“无”。
⑤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⑥陇断:“陇”通“垄”,高地。
一词多义:①方:指面积,方七百里;刚刚,方其远出海门。
②且:将近,年且九十;况且,且焉置土石。
③曾:竟然,曾不若孀妻弱子;通“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④固:顽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坚决,吾义固不杀人。
⑤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逃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⑥焉:疑问代词,放在哪里,且焉置土石;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古今异义:①惩:古:戒。
←┈这里是“苦于”的意思;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今:处罚。
②阳:古:山之南,水之北。
今:太阳。
③阴:古:山之北,水之南。
今:阴天。
④诸:古:之于。
今:各个、许多。
⑤毛:古:草木。
今:毛发。
⑥已:古:止,停止。
今:已经。
词语活用: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作动词,用尽。
聚室而谋:聚,动词使动用法,使…聚。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省略句:荷担者三夫。
挑担的人。
)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译:你太不聪明了。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2、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4、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愚公移山》注释、翻译、选择、简答习题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且】将近。
2、【惩】苦于。
3、【塞】阻塞。
4、【迂】曲折,绕远。
5、【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6、【汝】你,你们。
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7、【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毕】,尽、全。
8、【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
【指】,直。
9、【汉阴】汉水南岸。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10、【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
【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11、【献疑】提出疑问。
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1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
14、【且需置土石】况且往哪里置土石呢?【且】,况且。
【焉】,哪里。
【置】,放置、安放。
15、【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诸】,相当于“之于”。
16、【荷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
【荷】,肩负、扛。
17、【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叩】,敲、打。
18、【箕奋】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这里是用箕奋装土石的意思。
19、【霜妻】寡妇。
20、【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21、【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始】,才、刚。
【龀】,换牙。
2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
【易】,更替。
【节】,季节。
【反】,同返”,往返。
【焉】,语气词。
23、【叟】老人。
24、【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朗了!【甚】,严重。
【惠】,同“慧”,聪明。
25、【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26、【毛】指草木。
27、【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28、【长息】长叹。
2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30、【不若】不如、比不上。
31、【弱】幼儿,小孩。
32、【虽】即使。
《愚公移山》选择、翻译、简答、阅读习题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 22 课】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C ) 扶苏以.数谏故 此则岳阳楼 之.大观也 由是则生 而.有不用也 皆以美于.徐公 C 都是“却、可是”表转折。
D 向;比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 每假借 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解析】 A 到;向。
B 两个“而”均表转折关系。
C 主谓之间; D 凭借;因为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 A 、北山愚公者,年 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 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C 、其.妻献疑曰既出,得 其.船⋯⋯ D 、投诸渤海 之.尾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解析】 A 将要;况且。
B 凭;连词,来。
C 都是代词,他的。
D 助词;代词。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 .北山愚公者,年 且.九十(且:将近)B .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 : 苦于)C .冀之南、汉之 阴.(阴:〈汉水的〉北岸)D .河曲智叟 亡.以应(亡:通“无” )A.以.君之力B. 河曲智叟笑而止 之.曰C. 而.山不加增D. 告之 于.帝【解析】 A 凭;因为。
B 他;的 A .指通豫南,达 于.汉阴 B .而.山不加增 C .虽我 之.死,有子存焉 D .以.残年余力解析】 C “阴”指江河的南岸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 .惧其.不已也/ 其.真无马邪B . 而.山不加增/水落 而.石出者C .以.告先帝之灵/先帝不 以.臣卑鄙D .已而之.细柳军/辍耕 之.垄上 【解析】 A 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
B 连词,表转折;连词, 表顺承。
C 来;因为。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愚公移山》(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 填空:(1)《愚公移山》选自 _,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和_ 。
本文的体裁属于___ _。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答案】(1)《列子·汤问》;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寓言故事。
(2)嘲讽、怀疑;语言、动作【解析】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和文章的写作特色。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惩山北之塞.()(2)出入之迂.也()(3)寒暑易.节()(4)杂然相许.()(5)且焉.置土石()(6)何苦.而不平()(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8) 固不可彻.()(9)虽.我之死()【答案】(1)苦于阻塞(2)曲折,绕远(3)交换(4)赞同(5)疑问代词,哪里(6)愁(7)草 (8) 明白(9)即使【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虽”古今异义词“易”词类活用3. 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限断两处4. 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且焉置土石?B. 何陋之有?C. 何以为计?D. 如太行、王屋何?【答案】A【解析】考查句式。
“何苦而不平”句式反问句,意思为:还愁这两座大山不能铲平呢。
BDC是倒装句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 \王屋何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子子孙(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 ?【答案】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凭你的力气, 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2)于是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土,用簸箕装运到渤海边上。
《愚公移山》选择、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 而.山不加增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D. 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解析】A凭;因为。
B他;的。
C都是“却、可是”表转折。
D向;比。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解析】A到;向。
B两个“而”均表转折关系。
C主谓之间;D凭借;因为。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C、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D、投诸渤海之.尾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解析】A将要;况且。
B凭;连词,来。
C都是代词,他的。
D助词;代词。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解析】C “阴”指江河的南岸。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先帝之灵/先帝不以.臣卑鄙D.已而之.细柳军/辍耕之.垄上【解析】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C来;因为。
D都是“去、往”的意思。
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A.惩.山北之塞惩.前毖后B.聚室而谋.曰不谋.而合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羊补牢【解析】A 苦于;惩罚。
《愚公移山》注释、翻译、选择、简答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选择题】【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且】将近。
2、【惩】苦于。
3、【塞】阻塞。
4、【迂】曲折,绕远。
5、【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6、【汝】你,你们。
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7、【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毕】,尽、全。
8、【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
【指】,直。
9、【汉阴】汉水南岸。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10、【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
【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11、【献疑】提出疑问。
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1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
14、【且需置土石】况且往哪里置土石呢?【且】,况且。
【焉】,哪里。
【置】,放置、安放。
15、【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诸】,相当于“之于”。
16、【荷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
【荷】,肩负、扛。
17、【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叩】,敲、打。
18、【箕奋】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这里是用箕奋装土石的意思。
19、【霜妻】寡妇。
20、【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21、【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始】,才、刚。
【龀】,换牙。
2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
【易】,更替。
【节】,季节。
【反】,同返”,往返。
【焉】,语气词。
23、【叟】老人。
24、【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朗了!【甚】,严重。
【惠】,同“慧”,聪明。
25、【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26、【毛】指草木。
27、【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28、【长息】长叹。
2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愚公移山》选择、翻译、简答、阅读习题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 而.山不加增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D. 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解析】A凭;因为。
B他;的。
C都是“却、可是”表转折。
D向;比。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解析】A到;向。
B两个“而”均表转折关系。
C主谓之间;D凭借;因为。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C、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D、投诸渤海之.尾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解析】A将要;况且。
B凭;连词,来。
C都是代词,他的。
D助词;代词。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解析】C “阴”指江河的南岸。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先帝之灵/先帝不以.臣卑鄙D.已而之.细柳军/辍耕之.垄上【解析】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C来;因为。
D都是“去、往”的意思。
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A.惩.山北之塞惩.前毖后B.聚室而谋.曰不谋.而合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羊补牢【解析】A 苦于;惩罚。
《愚公移山》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中考训练题训练题一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毕.力平险录毕.,走送之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争高直指.C.惧其不已.也转转不已.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况才之.过于余者乎C.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而.山不加增乃记之而.去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思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B.智叟的“笑"写出了其自作聪明的神态:而愚公的“愚”则写出了其因移山艰难而愁苦的样子。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目的是突出智叟的愚蠢和京城氏之子的幼稚。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增加了文章的传奇色彩,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方.七百里小今齐地方.千里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年且.九十C.杂然相许.天顺高可二黍许.D.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寒暑易.节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君之力徒以.有先生也B.甚矣,汝之.不惠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面山而.居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6.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列子》一书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又章就是一篇古代神话寓言。
B.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中“汉阴”指的汉水的北岸。
C.文章运用与智曳的对比,以及孀妻遗男等侧面描写:塑造了愚公的形象。
D.后世将愚公作为矢志不渝的代表,我们现在称锐意进取的人为新时代的“愚公”。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惩:苦于B.以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草木C.固.不可彻固:坚固D.二厝.朔东厝:放置安放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山不加增B.以.残年余力皆以.美于徐公C.达于.汉阴苟全性命于.乱世D.杂然.相许吴广以为然.9.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夸张手法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移山任务艰巨,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愚公移山》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且】将近。
2、【惩】苦于。
3、【塞】阻塞。
4、【迂】曲折,绕远。
5、【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6、【汝】你,你们。
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7、【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毕】,尽、全。
8、【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
【指】,直。
9、【汉阴】汉水南岸。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10、【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
【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11、【献疑】提出疑问。
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1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
14、【且需置土石】况且往哪里置土石呢?【且】,况且。
【焉】,哪里。
【置】,放置、安放。
15、【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诸】,相当于“之于”。
16、【荷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
【荷】,肩负、扛。
17、【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叩】,敲、打。
18、【箕奋】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这里是用箕奋装土石的意思。
19、【霜妻】寡妇。
20、【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21、【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始】,才、刚。
【龀】,换牙。
2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
【易】,更替。
【节】,季节。
【反】,同返”,往返。
【焉】,语气词。
23、【叟】老人。
24、【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朗了!【甚】,严重。
【惠】,同“慧”,聪明。
25、【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26、【毛】指草木。
27、【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28、【长息】长叹。
2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愚公移山》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愚公移山》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习题分六部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理解性默写、阅读选择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始一反.焉同意思为:(2)甚矣,汝之不惠.同意思为:(3)无陇.断焉同意思为:2其他重点实词(1)惩.山北之塞.惩:塞:(2)聚室而谋.曰谋:(3)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平:(4)指.通豫南指:(5)杂然..相许杂然:许:(6)其妻献疑..曰献疑:(7)且焉置.土石置:(8)北山愚公长息..曰长息:(9)固.不可彻.固:彻:(1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11)何苦.而不平苦:(12)操蛇之神闻.之闻:(13)惧其不已.也已:(14)帝感其诚.诚:(15)一厝.朔东厝:(16)无陇断.焉断:二、文言虚词1.且①年且九十②且焉置土石2.其①其妻献疑曰②其如土石何3.而①面山而居②聚室而谋曰③而山不加增4.之①本在冀州之南②跳往助之③甚矣,汝之不惠④告之于帝三、句子翻译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四、问题探究1.愚公移山遇到的困难有哪些?2文章第3段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从中可以看出智叟和愚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五、理解性默写1.2.3.4.《愚公移山》5.六、阅读理解选择题愚公移山《列子》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初二试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初二试题及答案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一个老人愚公,因门前的两座大山阻碍了出行,于是决定带领家人和邻居一起移山。
这个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
以下是关于愚公移山的初二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一章。
2. 故事中,愚公门前的两座大山分别是太行山和王屋山。
3.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这两座山阻碍了他们家的出行。
4. 愚公的邻居智叟认为移山是不可能的,但愚公坚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5. 愚公移山的故事最终感动了天帝,天帝派了两位大力神帮助愚公移走了大山。
二、选择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人定胜天B. 顺其自然C. 放弃是明智的选择D. 团结就是力量答案:A2. 愚公移山时,他的家人和邻居都支持他吗?A. 是的,所有人都支持B. 只有他的家人支持C. 只有他的邻居支持D. 没有人支持答案:B3.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谁帮助了愚公?A. 他的家人B. 他的邻居C. 天帝派的大力神D. 他自己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答:愚公移山的故事讲述了一个老人愚公,因门前的两座大山阻碍了出行,决定带领家人和邻居一起移山。
尽管他的邻居智叟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愚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最终能够成功。
他的故事感动了天帝,天帝派了两位大力神帮助愚公移走了大山。
2. 愚公移山的故事体现了哪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答:愚公移山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及面对困难时不放弃、勇于挑战的积极态度。
同时,也展现了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重要性。
四、论述题1. 你认为愚公移山的故事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答:愚公移山的故事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不轻言放弃。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
愚公移山答题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愚公移山答题愚公移山阅读答案愚公移山是课内文言文,整理了一篇与之相关的文言文中考题型,我们一起来训练一下,看自己的掌握情况怎么样吧!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年且九十且:_________(2)杂然相许许:__________(3)寒暑易节易:________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每句只画一处)(2分)(1)惩山北之塞(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3分)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应有何异同?(4分)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分)(1)将要,快要(2)赞同3)变换2.(2分)(10惩/山北之塞(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3.(3分)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也动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采分点,"以',"毛',"如何'的句式)4.(4分)相同点:"妻'和"智叟'在"力量的弱小' (1分)和"土石的处置' (1分)上提出了相同的质疑(疑问)。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及中考题集锦答案
《愚公移山》参考答案一1、rèn hèjīběn shuāng chèn kuìsǒu yōng shuò2、赞同;苦于;哪里;愁;交换;黄河;水的北面;增高;并,还;通;即使;穷尽3、(1)反通返,往返。
(2)亡通无,没有。
(3)厝通措,放置。
(4)惠通慧,聪明。
4、(1)将近,况且。
(2)哪里,语气助词。
(3)通,顽固;本来。
(4)赞同,拟声词。
(5)听说,听见的事情。
5、已,止;易,改变,变换;诸,之于;毕,完全,全部;诸,之于;已,止6、C7、B8、(1)《列子汤问》;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寓言故事。
(2)嘲讽、怀疑;语言、动作语段阅读9、略10、A11、意思表达符合原意,能准确表达言者的语气即可。
12、(1)C (2)B13、(1)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士石何?(3)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5)河曲智叟无以应。
14、B15、B二、1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2、且(√);不(√)13、略14、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15、献疑;关心;解决土石问题;责难;嘲讽;阻止愚公移山16、顶针;C17、B18、B19.(1)擅长(2)邀请(3)料想20.B 21.一位偏将从战阵上回来,被乱箭射中,刺进了腹内隔膜,请这位医生给他治伤。
22.跪而请谢。
23.略)三(15分)(一)16.(2分)(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各0.5分)17.(2分)D18.(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分)(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1分)(注意译准“固”“彻”“感”“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19.(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0.(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愚公移山中考问答题
愚公移山中考问答题《愚公移山》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表现手法突出愚公远大抱负,眼光长远,不怕困难,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大智若愚。
下面一起来看看《愚公移山》简答题及答案吧~《愚公移山》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
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阳之北。
第一段:写故事背景。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céng)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叩(kòu)石垦壤,箕畚(jī běn)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第二段:写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
河曲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hu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hè),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以应。
第三段:写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lǒng)断焉。
第四段:写愚公愿望的实现。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答: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文中写“其妻献疑”和“河曲智叟笑而止之”这两个人物对情节有什么作用?答:这两个人物对情节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愚公移山》中考题汇编(附参考答案)
《愚公移山》中考题汇编(附参考答案)一、2019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题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她,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于又生孙,孙又生子;于又有子,子又有孙;子于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乎?” 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A.杂然相许B.子孙荷担者三夫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不正确的一项是()许:赞同荷:肩负、扛箕畚:竹麓柳条等编织的器具反:同“返”,往返(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外户而不闭(《礼记》二则)C.甚矣,汝之不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
B.邻人京城氏的男孩尽管才七八岁,却能热情地帮助移山,写出了愚公移山这一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
C.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潮笑愚公,尽管他们说话的语气不同, 但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态度。
D.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二、2010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一)文言文阅读。
《愚公移山》注释、翻译、选择、简答习题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1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且】将近。
2、【惩】苦于。
3、【塞】阻塞。
4 、【迂】曲折,绕远。
5、【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6、【汝】你,你们。
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7、【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毕】,尽、全。
8、【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
【指】,直。
9、【汉阴】汉水南岸。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10、【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
【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11 、【献疑】提出疑问。
12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怎么样。
14 、【且需置土石】况且往哪里置土石呢?【且】,况且。
【焉】,哪里。
【置】,放置、安放。
15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诸】,相当于“之于”。
16 、【荷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
【荷】,肩负、扛。
17、【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叩】,敲、打。
18 、【箕奋】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这里是用箕奋装土石的意思。
19 、【霜妻】寡妇。
20 、【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21、【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始】,才、刚。
【龀】,换牙。
1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 .都……”。
13 、【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2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
【易】,更替。
【节】,季节。
【反】,同返”,往返。
【焉】,语气词。
23 、【叟】老人。
24 、【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朗了!【甚】,严重。
【惠】,同“慧”,聪1明。
25 、【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26 、【毛】指草木。
27 、【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28 、【长息】长叹。
29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30 、【不若】不如、比不上。
愚公移山中考题
《愚公移山》中考题班级:姓名:一、2013 嘉兴愚公移山(节选)(9 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 分)(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6.下列兔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年且九十存者且偷生C. 杂然相许吴广以为然17.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 且焉置土石D. 以君之力(2 分)始一反焉固国不以山溪之险18.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
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2 分)二、2013 绵阳(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 - 8 题。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模拟中考题
一、解释词语:
(一)通假字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1.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3.河曲智叟亡以应。
4.一厝朔东。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6.无陇断焉。
(二)古今异义词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在文中的意思。
1.指通豫南。
古:。
今:手指。
2.山之一毛。
古:。
今:毛发。
3.河阳之北。
古:。
今:黄河。
太阳。
4.荷担者三夫。
古:。
今:荷花。
5.北山愚公长息曰。
古:。
今:休息。
6.惧其不已也。
古:。
今:已经。
7.方七百里。
古:。
今:常指矩形。
8.惩山北之塞。
古:。
今:惩罚。
(三)一词多义解释同一个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其:①惧其不已也。
②其如土石何?④其妻献疑
2.之:①以君之力。
②虽我之死。
③告之于帝
3.且:①年且九十。
②且焉置土石?
4.焉:①且焉置土石?②始一反焉。
(四) 词类活用写出下列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险(毕力平险):
2.箕畚(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面(面山而居):
4.聚(聚室而谋曰):
5.感(帝感其诚):
(五)了解本文中的成语:
愚公移山、叩石垦壤、固不可彻、孀妻弱子、子子孙孙
二、翻译句子: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4.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6.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7.甚矣,汝之不惠!
8.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1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1.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12.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三、文意选择题:
1. 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顽强毅力。
B、河曲智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而嘲笑愚公自不量力,太不聪明了。
C、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始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既表明愚公的事业受到众人的拥护,也是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2.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3.对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 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 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四、拓展延伸问答因为是训练,为了提高效率,请你写出答题的要点,不必细说。
1. 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2.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3.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4.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
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
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⑵洛(洛河)阳_____________;
⑶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5.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
7.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
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