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名城式”老城更新思考——以瑞安老城城市设计为例
瑞 安 市 域 总 体 规 划
瑞安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文本、图集)瑞安市人民政府二○○八年七月瑞安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院长顾浩总规划师陈伟明项目负责人黄幼朴胡庆钢设计证书号:[建]城规编第(021042)证书等级:甲级瑞安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八年七月第一部分规划文本第二部分规划图集1.区位图2.市域土地利用现状图3.市域用地现状图4.土地适宜性评价图5.市域用地规划图6.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7.市域规划结构与分区划分图8.市域空间管制图9.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10.市域社会设施规划图11.城镇及乡集镇规划用地范围图12.市域给水工程规划图13.市域排水工程规划图14.市域电力电信规划图15.市域燃气热力规划图16.市域用地规划(近期)图一、规划总则 (1)二、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 (1)三、人口与用地规模 (1)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五、市域空间总体布局 (3)六、市域空间管制 (9)七、城乡统筹与村庄建设 (11)八、产业布局 (13)九、风景旅游与历史文化保护及城乡景观风貌规划 (14)十、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17)十一、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21)十二、市政设施规划 (22)十三、防灾减灾规划 (26)十四、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29)十五、近期建设规划 (31)十六、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4)附1:瑞安市域总体规划纲要论证意见 (36)附1:瑞安市域总体规划方案专家论证意见 (37)一、规划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瑞安市城乡建设有序、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温州城市总体规划》、《瑞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并结合瑞安实际制定本规划。
(划线部分为强制性内容)第二条本规划期限为:近期:2006-2010年,与《瑞安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期限一致;远期:2011-2020年;与在编的《瑞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远期期限相一致;远景:未来30-50年。
存量时代下老城区城市更新设计研究
存量时代下老城区城市更新设计研究作者:刘潇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4年第03期摘要:为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从国际形式和城市发展规律来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中后期往往会出现老城区人居环境不佳、文化记忆淡化、历史建筑改造难度大等现象,而这些现象导致城市烟火气息逐渐消失,并且制约了市民幸福感的提升。
老城區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记忆,是城市文化的体现。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保护和利用老城区,唤醒其烟火气,是实现老城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以长沙县㮾梨水乡古镇为例,结合古镇自身历史传承和区域文化,提出文化激活、空间焕新和精明增长三大设计策略,从规划设计到运营实施全面推进古镇的高质量发展,重现古镇千年烟火气,并以此为热点,助力项目周边㮾梨花园新城片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更新;㮾梨水乡古镇;烟火气;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更新成为城市进阶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城市更新带动空间利用从粗放到节约、由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变,空间规划开始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型,从而更好地解决“城市病”等问题,补齐让人们获得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短板[1]。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片区开发+城市更新”已成为长沙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从城市构架上分析,城市更新是以中心城区、老旧片区为主要阵地,促进城市的新繁荣,而片区开发是以城市外围为发力点,拉动远郊区域的新发展。
然而在现阶段城市中心及周边片区缺乏大片可开发用地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片区开发项目先利用老旧片区资源,进行城市更新,激活原有文化资源,唤醒老城的烟火气,从而带动周边可开发片区的产城人融合发展。
新时代城市更新的理念更加注重将空间更新与产业转型、消费升级、居民需求、文化传承紧密结合,形成多目标组合更新和多主体参与更新的模式。
㮾梨花园新城片区与水乡古镇片区是长沙县重点开发项目。
旧城有机城市更新的思考与探析-以抚琴街道西南街街区城市更新为例
旧城有机城市更新的思考与探析 -以抚琴街道西南街街区城市更新为例[摘要]旧城依偎在迅速发展的都市中,是城市化进程的遗孤。
抚琴街道从昔日的繁华市井演变为如今拥挤喧闹的城中村,这些空间正在失去它原本的生活氛围,正在变得死寂沉闷,居民也在逐渐流失。
整个社区缺乏合理的人口结构,以及失去她原有的活力。
希望通过抚琴街道西南街街区城市更新为例,为打开旧城有机城市更新的局面,提供一个有效的示范。
[关键词] 有机更新旧城改造人文关怀一项目现状分析:1.1区位分析项目位于成都市金牛区抚琴片区一环路旁,距离天府广场仅3.2km,毗邻面街片区,距离沙湾片区商贸商务中心较近,东北侧紧邻省文化馆,文化氛围浓厚,南侧有交通换乘枢纽,地铁5号线抚琴站。
抚琴街道西南街街区是成都市井文化的缩影,老西门烟火气息的集成。
结论:紧邻城市一环路,交通十分便利1.2 交通分析公共交通区域内有一处地铁站(5号线抚琴站),三处公交车站点(抚琴西路站、抚琴西路东站、地铁抚琴站),交通便捷,可达性高.路网结构路网基本骨架较完善,外部由城市主要道路构成;内部由单行道(人车混行)和双行道构成,部分道路被围墙打断,无法环通慢行系统街区内为老城居住区内部巷道,拥挤狭窄且使用场景复杂。
整体路网规划中乏休憩空间,及满足多场景需求的缓冲空间,慢行氛围体验感欠佳停车系统社区内有集中露天停车场与地下停车场,基本可满足停车需要,但停车场出入口设置不合理与综合市场之间有流线交叉干扰,人车混行,且局部路网因后期维护使用不当,出现阻隔不通畅。
极大程度降低了停车使用效率。
结论:局部路网被打断未完善路网结构,停车环境待升级。
1.3 业态分析片区内业态复合且庞杂,但主要以居民日常生活种类为主要构成,如休闲类空间、农贸市场,社区餐饮,零售商铺,辅以教育,特色民宿,少数民族特色医养,抚琴夜市等。
散布于片区间,各业态能满足小区内居民一般生活需求,但能级和活力不足以外拓。
结论:业态丰富、功能有余但活力不足,能级不高、内销有余但外拓不足1.4 形态分析场地中大部分建筑为上世纪90年代修建,部分建筑外立面已做改造更新。
城市更新中的城市设计策略
城市更新中的城市设计策略摘要: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现有已建成的空间环境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再开发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通常会涉及许多影响因素,所以,我们需要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注重社会效益,在更新的基础上改造出一个焕发活力的“新”城市。
为此,在城市更新大背景之下,本文对城市更新特点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城市设计策略。
关键词:城市更新;城市设计;策略1、城市更新的特点1.1可实施性城市设计作为规划与建筑之间的桥梁,能够真实地反映规划的意图,并通过三维模型展现,还原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详细展示建筑平面,使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直接理解和感受更新后的城市形象,有效引导公众参与城市建设。
1.2提高空间质量自1980年,上海就开始在进行城市设计方面的探索了。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引入城市设计的理念,有利于在项目总体审批过程中把握城市空间质量,提高城市整体空间形象。
城市设计应着眼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体现政府对城市公共环境建设的合理引导。
此外,它所关注的公共环境不仅是一个具体的空间尺度,还涵盖了一个城市所处地理区域的特征,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公共美学。
而城市设计无疑对提高这些方面的质量至关重要。
2、城市更新中城市设计的必要性分析2.1保障城市更新的可实施性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与建筑之间的重要连接桥梁。
城市设计将规划方案立体化,全面展示规划的主旨与意向。
详细的模型和场景模拟可以充分展现建筑的三维特征、建筑与公共空间的关系以及城市总体空间结构,以便于城市更新和建设的相关利益相关者全面了解改造后城市的整体情况。
同时,它还可以为公众的参与提供更客观、更直接的沟通载体。
此外,利用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相协调的优势,还可以在城市街区更新与城市总体规划之间建立一种相得益彰的关系。
然而,如何实现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的有效结合,是当前城市设计师和规划师关注的重点。
从城市更新的实际需要来看,一个真正可实施的城市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更新目标应与当前城市的总体情况和历史背景相结合,根据现行的规划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设计,从而处理好局部更新与城市整体发展的关系。
115.面向多元参与主体的旧城更新规划编制探索——以宁波市庄市老街更新改造规划为例
面向多元参与主体的旧城更新规划编制探索——以宁波市庄市老街更新改造规划为例陆晓喻,翁晓龙,房静坤摘要:新时期,社会公众日益关注城市发展,改造更新主体趋向多元化,带来了旧城更新范式的转变,由以往政府一元决策转向多方参与协作。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宁波市庄市老街更新改造规划为例,探索多元主体参与下旧城更新规划编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厘清更新主体诉求基础上,阐述了更新路径、更新方式的转变以及更新导则的编制等内容。
关键词:多元主体,旧城更新,更新方式,导则控制1、引言随着社会经济转型,近年来许多城市着眼点从“增量型”规划逐步转为“存量型”规划,更加注重旧城更新。
然而,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以及多元博弈的利益格局下,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改造更新中,旧城更新对象日益复杂、改造更新主体趋向多元化。
既往政府一元决策主导、实现城市发展终极蓝图式的规划编制思路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纵观国内外旧城更新的发展脉络可见,西方从1980年代末开始,伴随着对城市更新的理解更加深入,认识到城市更新需要解决多样性需求,加之其牵涉面广、高成本的特点,政府一方无法实现,私人与非营利机构等非政府组织,被纳入城市更新的参与主体,政府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在城市更新中给予政策与财政支持,规划理论转向协作和沟通。
我国旧城更新中单一主体(政府或开发商)负责的项目居多,但近年来不断出现民间力量参与、通过渐进式小规模更新方式取得成功的案例,如上海田子坊、广州恩宁路、苏州平江路等。
此外,深圳市也在旧城更新的开发实施机制上做了一定的探索,建立了以城市更新单元为核心的规划编制制度,规划过程强调公众参与和利益协调,全程式地沟通与协作,促进规划意图和社会各方诉求的有机对接。
可以看到,与西方类似,随着我国城市逐渐从外延式扩张走向内涵式发展,社会公众日益关注城市发展的规划和决策,多元主体参与下的旧城更新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2、多元化主体需求下的旧城更新范式的转变2.1从精英思维转向协作式规划传统旧城更新往往建立在精英价值取向下,自上而下、由政府单向驱动的规划,对居民利益、社区利益较少考虑。
老旧街区更新改造探索——以云和县采真里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为例
老旧街区更新改造探索——以云和县采真里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为例摘要:随着我国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城镇化发展历程,如今城市建设正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变为存量更新和增量调整并重的新阶段,城市建成区即存量空间的提升优化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本文通过研究城市更新背景下浙江省云和县采真里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案例,总结出老旧街区提升改造的地方实践经验和相关策略,以期提供借鉴与指导。
关键词:城市更新;老旧街区;规划设计1研究背景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高速城镇化历程,如今城市建设正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更新和增量调整并重的新阶段。
城市更新是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客观存在实体(建筑物等硬件)的改造;另一方面是各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和延续[1]。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能够帮助城市守住家底、盘活库存,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生活品质。
老旧街区是承载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和生活记忆、反映城市传统建筑风貌、城市精神和民风民俗的街区,大多位于城市老城区范围内,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经历了城市发展多年的更迭,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张,与新的建成区相比,老旧街区空间肌理混乱、基础设施落后、文化环境衰落、商业功能模糊等问题日益突出,更新改造老旧街区和重现老旧街区往日的光辉和生机是城市更新中亟需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2项目概况采真里历史文化街区位于云和县中心城区城北片,属于老城核心区块,规划范围东抵浮云溪后溪交汇口,西至城西路、南至浮云溪、北至中山街,总规划面积 95.6公顷(见图1)。
街区内有8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条巷弄、37处传统院落和52间传统手工艺门店作坊,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传统市井生活氛围浓厚,见证了云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是云和历史与现代的时空交错地带,(见图2)。
“采真”二字源于《庄子·天运》中关于采真之游的描述,云和古称“洞宫福地”,多道家来此建道观,养生修炼、探求本真,采真有顺乎天性,放任自然之意,南宋时期,云和改名为“浮云乡采真里”。
历史街区更新设计研究
图 1西安历代城市演变 图 2唐长安城 历史街区更新设计研究———以西安市西仓历史街区为例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给城市建设带来了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问题错综复杂的旧城区更新改造动力十足,人们不仅要求物质环境的更新交替,更是对能够彼此进行精神交流、促进邻里关系和谐、社会多元共生,和谐共生的公共空间有着强烈诉求。
历史街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了历史风貌,保存有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信息,反映出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风貌。
实施对历史街区的有效保护,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传递历史信息、展现历史风貌、提高城市品位,进一步改善街区居民的生活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历史片区所在地的文化、地理、人文、社会的深入探讨,对西仓历史街区的用地、建筑、交通、人口构成等系统的分析研究,提出保护与更新措施,在原有建筑空间肌理上,延续文脉,解决居住整体环境,恢复历史街区活力,实现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历史街区 功能置换 保护策略 更新措施一、引言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问题错综复杂,城市更新改造变得更加迫切,在更新过程中,城市历史街区有着极大的价值,传统历史街区沉淀着历史与文化,体现着地域特色,承载着历史发展脉络,记忆着居民生活的片段,由于历史街区生活质量的下降,风貌的消减,基础设施缺乏,房屋破解的现实,使得历史街区不得不进行城市更新,为了保留这些文化遗存,延续文脉,继承城市发展脉络,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与生空间,恢复发展历史街区活力,探索出一条适宜历史街区更新之路。
二、西仓历史街区发展现状 1.西安古城空间演变 西安具有最早的建城史和最长的建都史,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天然的历史博物馆,不仅如此,西安以其特有的都城遗址和规模宏大的唐长安城的规划,使得西安在中国都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图1、图2)2.西安城市特色3100多年的城市发展,为西安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形成了西安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城市风貌。
旧城改造中的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分析
旧城改造中的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分析摘要:本文围绕着旧城改造中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展开,详细分析了传统街巷更新规划的原则、方法、实施和效果评估。
通过遵循“人本主义”原则,借鉴历史文化,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因素,传统街巷更新规划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价值和活力。
具体实施包括街巷的改造与更新,街巷宽度和交通规划的考虑,街巷景观与文化底蕴的保护和商业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规划。
通过对人口、居住状况、商业和经济发展情况、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可以得出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的成功案例,提出对未来传统文化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发展方向的思考。
关键词:旧城改造;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旧城区的更新与改造问题。
传统的旧城区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包括基础设施老化、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城市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旧城区的更新和改造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传统街巷更新是旧城区更新和改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和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旧城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历史遗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人文价值。
在旧城区的更新和改造过程中,如何保留这些文化和历史遗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同时,城市里传统的街巷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现实问题。
这些固有街面,无论是在人行道、建筑或在商业场所,已经逐渐变得陈旧、不适应当代城市的需求和发展。
这些传统街巷既是城市的历史遗产,又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街巷的更新改造是城市更新最基本、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其目的就在于给人们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同时,传统街巷的更新改造也与城市的发展、生态环境、交通等方面密切相关[1]。
(二)研究意义在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是城市更新中的重要工作,对城市景观、行人通行、道路结构、商业环境和社区氛围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关于城市更新中的城市设计策略分析
关于城市更新中的城市设计策略分析摘要:城市中的老城区、历史街区是城市记忆、城市精神的载体,如何延续这份记忆与精神,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而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则是造福于现代城市居民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及美学意识的觉醒,在提升城市功能、保护城市遗产、提高生活质量水平以及美化城市环境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因此本文重新梳理新时期城市更新政策及要求,简析城市更新的目的与实施路径,进一步分析在城市更新中引入城市设计的必要性,并最终提出若干城市设计策略。
关键词:城市更新;城市设计;公共空间一、新时期城市更新政策及要求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城镇居住人口达到9.02亿人,占总人口数量的63.89%,也就是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逼近64%,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即将进入下半场。
同时,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新世代居住人群和消费群体的不断壮大,对于城市“美好生活”场景的诉求水涨船高,在这种背景下,城市更新成为了破解城市资源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由此,2021年,“城市更新”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列入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并提出“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
2021年8月30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提出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即在“不大拆大改”的原则下进行渐进式、精细化城市更新。
由此在城市更新规划推进过程中,亟需引入城市设计机制,深化城市有机更新,更多采用“小规模、渐进式”街区微更新、微改造,引入街巷、社区设计师,精心设计、因地制宜的推进城市更新规划设计。
二、城市更新的目的与实施路径城市更新的目的是通过拆除、改造和建设城市中的衰落地区,用全新的城市功能取代功能性衰败的物质空间,使它得以焕发和繁荣。
其主要涵盖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对客观存在的实体(建构筑物等硬件设施)的改造设计,另一方面是对各种空间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等的改造和延续,以城市设计推动场所精神、地域文化的保持与延续。
以人为本的城镇改造案例
以人为本的城镇改造案例以以人为本的城镇改造案例为题,以下列举了10个案例,每个案例都符合标题内容要求。
1. 朱家角古镇的改造朱家角古镇是上海市青浦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
为了保护和传承古镇文化,改造工作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保护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改造中,保留了古镇的传统建筑和街道布局,同时提升了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2. 北京胡同的保护与改造北京胡同是中国传统的城市街区形式,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在胡同改造中,注重以人为本,保护胡同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区关系。
通过改善胡同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保留胡同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
3. 广州珠江新城的城市更新广州珠江新城是广州市中心的一个城市更新项目。
在城市更新中,注重以人为本,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环境。
通过规划和建设公园、文化设施、商业街区等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购物的场所,同时改善交通和环境条件,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4. 上海老城厢的保护与改造上海老城厢是上海市黄浦区的一个历史街区,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在老城厢的保护与改造中,注重以人为本,保护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通过修缮老房子、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同时保留老城厢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
5. 成都宽窄巷子的改造成都宽窄巷子是成都市的一个历史街区,有着独特的川西传统建筑风格。
在宽窄巷子的改造中,注重以人为本,保护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区文化。
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同时保留宽窄巷子的传统风貌和文化特色。
6. 杭州西湖景区的保护与改造杭州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吸引着众多游客。
在西湖景区的保护与改造中,注重以人为本,保护游客的游览体验和生活品质。
通过改善游览设施和服务设施,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同时保护西湖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7. 深圳华侨城的城市更新深圳华侨城是深圳市的一个城市更新项目,旨在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浅谈瑞安市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瑞安市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土地资源供应与开发建设需求相背离,以及城市建设与城中村改造的融合矛盾。
为了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格局,更好的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改善居住环境,解决土地资源供应不足,必须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步伐。
本文针对瑞安市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结合瑞安市个别城中村改造实例,分析了该类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标签:城市化;城中村改造;存在问题;相应对策一、瑞安市城中村改造基本情况1.瑞安市的城市概况瑞安市位于浙江省境东南部,北与温州市区接壤,东濒东海,南连平阳县,西与文成、青田县为界。
瑞安市是浙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商贸城市,温州市南翼中心城市,具有山水特色的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和“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
下辖12个街道、9镇2乡、114个社区(其中城市社区21个、城郊社区7个、农村社区86个)、37个居民区、910个行政村,总陆域面积约1271平方千米。
2.瑞安市城中村改造情况瑞安市城中村改造坚持以城市规划为指导,以政府主导、村(居)民自愿、规范运作、统筹推进为原则,按照统一主体、统一规划、统一拆除、统一建设的要求,采用主体工程与配套项目同步建设,整体改造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团块改造方式,鼓励整村、连村成片改造。
目前大约已有46个村申请城中村改造,其中大约11村已完成了改造,大约16个正处于改造中,其余的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3.瑞安市城中村改造取得的成绩(1)严格控制零星建设,对改造范围用地面积下限进行控制,打破以往村民集资的独栋联建,地块统一规划设计、开发建设。
(2)将集体土地统一征为国有土地,产权价值倍增,对于后期产权转让提供了法律依据;(3)将落地式民房转换为水平式住宅,不仅提升了居住品质,同时也提高了居住空间利用率,更符合住宅发展趋势。
另外,打破传统的单间式商业用房布局,进行集中布置,提升了档次,更合乎现代商业经营理念。
《2024年我国旧城中心区复兴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范文
《我国旧城中心区复兴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许多城市的旧城中心区面临着衰落和老化的困境。
这些区域不仅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
因此,如何通过城市设计策略实现旧城中心区的复兴,成为当前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旧城中心区复兴的城市设计策略,为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借鉴。
二、旧城中心区面临的挑战旧城中心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老旧的基础设施、过时的城市设计、高密度的居住环境、环境恶化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三、城市设计策略的制定针对旧城中心区的挑战,本文提出以下城市设计策略:1. 基础设施改造与升级对老旧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包括供水、供电、排水、交通等系统。
同时,加强公共设施的建设,如公园、广场、图书馆等,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2. 城市空间优化与再利用对过时的城市设计进行优化,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对闲置的建筑和空间进行再利用,如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社区服务中心等,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 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在复兴旧城中心区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
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展示城市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
同时,加强历史建筑的维护和修缮,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特色。
4. 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提升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提升,包括绿化植被的种植、水系治理等。
通过提高城市的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同时,注重水系的保护和治理,营造亲水宜人的城市空间。
5. 社区参与与共建在复兴旧城中心区的过程中,要充分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鼓励社区参与和共建。
通过建立社区参与机制,加强政府与居民的沟通与互动,共同推动旧城中心区的复兴。
四、实施路径与建议1. 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根据旧城中心区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明确各项任务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
关于《汤阴老城更新城市设计》的评价意见
少历史文化遗存的城市。
在城市设计过程中,规划工作者着眼于历史城区的有机更新,来探究基于历史保护和发展的功能和空间组织的方法。
城市设计者试图解决三个方面的难题:一是技术,二是“人”,三是资金。
在技术方面,针对历史格局和空间要素如何实现有实施操作性的保护、延续、再现与重构;在“人”的方面,如何让居民体会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推动本地居民理解、支持和参与,使城市保护能够成为一种共谋、共建、共享的过程;在资金方面,如何调动政府、市场和社会的积极性,协调好有限的地方财政投入、精打细算的居民投入和以逐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资本,新提供资金补贴和技术支持,协调多方主体的关系;在企业方面,有了政府的引导,企业在一部分有市场机会的地段开展有序的开发,为历史城区的发展增添动力;在居民方面,在占到历史城区面积六七成的自发翻建地区,构造在政府和社区组织下的居民广泛的参与,建立开发主体和居民代表讨论协调机制,来实现历史城区的综合价值。
《汤阴老城更新城市设计》不仅探索了老城有机更新的价值导向、技术方法和参与机制,有一定典型性,而且彰显了“城市保护”的正确态度,表达了新时期城市坚持文化自信、塑造特色风貌的正确取向。
这样的城市设计实践是值得我们鼓励的。
108|城乡规划 2018年第1期。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瑞安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瑞安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对策研究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对瑞安发展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激发消费投资等内生动力,有利于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动瑞安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地处东南沿海的温州瑞安,迎着这股浪潮,也在编织着“乡村振兴梦”。
而推动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瑞安市正在实施全域美村行动,推进农村生态保护修复。
瑞安水文化遗产颇为丰富,但在早期城镇化进程中,一味发展发展经济,忽视并舍弃了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瑞安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中之重,也为瑞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乡村振兴;水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价值1.引言水文化遗产是人类水事活动中的遗存物,是人类治水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见证。
本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瑞安水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然性,通过利用所有可能的路径和对策,提出相应保护意见及措施,动用各方资源,促进水文化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1.剖析水文化遗产的现状,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1.东瓯名城水蕴古今说起瑞安,其为东瓯古邑,源起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三国时期,瑞安属孙吴。
孙吴赤乌二年设置罗阳县,此为瑞安建县之始。
瑞安建城史超过了1700年,可以说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历史文化名城。
据《瑞安水利志》中记载[1],吴赤乌二年已建有石河紫埭(防洪的土坝)、月井陡门这样的古水利工程,可知瑞安水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
全境地势依山面海,内陆河流均属飞云江水系,中、西部飞云江诸支流为山溪性河流,东部平原为自然泻河基础上的人工河。
主要河流有飞云江、温瑞塘河、瑞平塘河等,水网密布,河道纵横相连。
《瑞安县志》载:“舟楫藉以往来,居人资以汲饮,民咸赖之”。
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
通过水文化遗产调查,基本摸清了瑞安市水文化遗产状况,数据显示瑞安市境内水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深远,水利工程遗产丰富多样,地域特征突出。
1.1.瓯水寻踪--瑞安水文化遗产的现状分析1.水利工程遗产保护现状水文化遗产与美丽乡村建设等相关规划不衔接。
瑞安古城city walk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瑞安古城,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美丽古城的历史、建筑和风土人情。
本次解说包括以下内容:一、瑞安古城简介1. 瑞安古城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的古城。
2. 瑞安古城建成于南宋嘉定年间,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
3. 瑞安古城是浙东平原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被誉为“东南明珠”。
二、瑞安古城的建筑特色1. 古城建筑遵循明清风格,城墙呈方形,砖瓦建筑风格独特,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
2. 古城内保存有大量明清建筑,如古宅、祠堂、客栈等,体现了传统我国建筑的建筑特色和艺术魅力。
3. 钟楼、鼓楼、城隍庙等建筑更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展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宏伟与神秘。
三、瑞安古城的历史文化1. 瑞安古城是浙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曾是佛教的发源地和宗教文化的聚集地。
2. 古城内有许多文化古迹和名人故居,如欧阳修故居、陈继儒祠堂等,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古城的繁荣与发展。
3. 瑞安古城还积淀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如民间戏曲、传统手工艺等,为古城增添了别样的魅力。
四、瑞安古城的旅游景点1. 古城内的景点有钟鼓楼、古宅裙、古街巷等,是游客领略古城风貌和历史文化的理想之地。
2. 瑞安古城还有许多美食街和特色小吃,如瑞安肉饼、瓜菜笋干等,是品尝地道美食的好去处。
3. 古城内还有一些文化展览馆和博物馆,如瓷器博物馆、民俗文化馆等,展示了古城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精髓。
五、瑞安古城的保护与发展1. 瑞安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政策支持和保护,向游客敞开了历史的大门。
2. 在保护古城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当地政府还大力发展旅游业,为古城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3. 未来,瑞安古城将继续保护和发扬古城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传承古城文化,让世人领略古城的魅力。
以上便是我为大家介绍的瑞安古城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在参观游览时,能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感受古城的魅力。
谢谢!六、瑞安古城的民俗风情1. 瑞安古城是一个充满了浓厚民俗风情的地方,传统的民俗活动如年画展、庙会、古城赛龙舟等形式多样,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感受古城的独特魅力。
浅析城市触媒在城市发展中的空间作用特征
浅析城市触媒在城市发展中的空间作用特征摘要:城市的发展需要相关理论的支持,不同时代背景下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论,城市触媒理论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走向成熟,通过对上海新天地的分析,浅析城市触媒在城市发展中的空间作用特征,望能探索出理论的精华,为探索出适合中国城市的城市触媒理论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触媒理论上海新天地空间作用0.引言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相应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现实情况不同,同时也引发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理论探索,正是依靠着一步步的理论进步和实践探索,我们的城市才能拥有不断进步的动力。
城市触媒理论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基于对当时美国实际情况的分析,同时通过不断的实践验证及理论创新,该理论逐渐走向成熟,并且其特殊的空间作用机制使其在城市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城市触媒理论及相关概念研究1.1触媒与城市触媒如果要对城市触媒一词进行分析和研究,那么不得不先对“触媒”一词进行剖析。
“触媒”一词最早出现在化学领域,主要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可以促进化学反应速率而其自身在反应前后并未发生任何永久性物质变化的物质,在整个化学反应过程中对整个反应的促进作用被称为“触媒效应”,总体概括起来“触媒”一词其实就是催化剂的意思。
将“触媒”一词引入城市规划领域,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相结合也就产生了“城市触媒”一词。
“城市触媒”就是指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发展速度产生深刻影响甚至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要素。
相应的,城市触媒反应则可以理解为在城市中通过对城市触媒要素的植入与塑造,引起周边地区在空间结构、功能布局、环境质量等多个方面产生变化,进而逐步推进整个城市的发展与演变。
1.2城市触媒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美国的城市建设多采用了欧洲的城市规划理论,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产生相应的水土不服的状况。
为此,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建筑师韦恩·奥图、唐·洛干认为应当基于美国本土城市的现状,建立一套适应美国城市风格的城市规划理论。
老城景观品质提升方案
老城景观品质提升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的老旧地区也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其景观品质、交通环境、公共设施等方面都亟待提升。
然而,在老城区进行改造升级时,需要考虑到历史文化、市民生活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因此,如何制定一份综合合理的老城景观品质提升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1.景观设计针对老城区的景观提升,首先需要对其风貌特点、建筑风格、环境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找出其亟待改进的地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可以通过美化公共空间、增加公园、花坛、喷泉等景观元素、更新标识系统、改进路灯、交通设施等手段,让整个老城区焕然一新,拥有更加优美宜人的景致。
2.交通改善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的交通需求越来越大,交通拥堵也逐渐成为老城区的一大问题。
因此,要想提高老城区的景观品质,必须从交通改善入手。
可以通过道路拓宽、安装交通信号灯、减少道路障碍等方式,改善老城区的交通环境,减轻交通压力,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和安全性,从而提升老城区的整体景观品质。
3.公共设施升级老城区的公共设施往往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因此,要想提升老城区的景观品质,必须从公共设施升级入手。
可以逐步引进先进的公共设施,如智慧路灯、公共自行车等,同时对老旧的公共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完善老城区的公共设施体系,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同时也为老城区的景观品质提升注入新的动力。
4.文化传承老城区不仅是一个地区,更是一个文化的载体。
因此,在景观品质提升的过程中,也必须注重文化传承的问题。
可以通过在公共空间设置文化标识、展示传统工艺技艺、开展文化活动等方式,弘扬老城区的文化氛围,促进老城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让城市的历史文脉得以延续。
总之,老城景观品质提升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历史文化、市民需求等方面的因素,通过科学规划和细致实施,为老城区注入新的发展活力,让其焕然一新,展现城市和历史的魅力。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自主更新模式研究——以杭州市浙工新村危旧小区更新项目为例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自主更新模式研究——以杭州市浙工新村
危旧小区更新项目为例
王贵美
【期刊名称】《建设科技》
【年(卷),期】2024()8
【摘要】浙工新村是浙江省首个采取居民自主更新模式进行重建的危旧小区,也是杭州老旧小区改造中危旧房有机更新试点样板。
本文从浙工新村自主更新的改造缘起切入,从立项申请、方案设计、政策研究、居民出资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浙工新村
自主更新模式的实施内容,并基于浙工新村项目实践,总结了“政府引导+居民主体”的自主更新模式的经验探索,以期为我国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下的危旧小区改造
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
【总页数】6页(P45-49)
【作者】王贵美
【作者单位】泛城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难点和对策分析--以杭州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作为例
2.城市更新行动下老旧小区改造策略研究——以曲靖市老旧小区改造为例
3.以城
市更新理念为基础的老旧小区改造设计反思——以烟台海港小区景观改造项目为
例4.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模式创新与实践——以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老旧小区改造为例5.存量更新背景下老旧小区适老化更新改造模式的可行性设计——以西安市碑林区李家村东院小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瑞安市汀田旧城片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批前公示的内...
瑞安市汀田旧城片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批前公示的内...瑞安市汀田旧城片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批前公示的内容一、规划调整背景汀田镇是瑞安市城市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随着汀田镇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城市整体形象和居住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也逐年提高,开始追求更加舒适、方便、卫生、安宁和优美的居住环境,特别是随着目前瑞安市及周边地区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升温,示范居住小区的推广、实施和建设,更对传统的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但是,由于汀田旧城片的规划与建设相对滞后,两者也相互脱节,致使该片区普遍存在布局混乱、房屋破旧、居住拥挤、交通不畅、环境污染、市政和公共设施短缺等问题。
如此诸多现象已不能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旧区更新改造已迫在眉捷。
原《瑞安市汀田旧城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于2006年年初审批完成,汀田旧城片改造工作现已全面展开,这也是汀田镇人民政府2006年年初所制定的重点工作之一。
由于规划在设计过程中,牵涉到各村的建筑容量的控制、拆迁户的异地安置、旧城人口的疏散、配套设施的落实等用地指标的平衡问题,使得原控规的控制指标其理想值与实际值相差较大。
因此,为了能保证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能够切实地解决项目编制与建设中的一些实际性问题,同时为汀田镇旧城改造寻找突破口,本规划本着“着眼于实际,使规划在满足强制性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能够更符合实际要求,以妥善解决拆与建之间的矛盾”,对原《瑞安市汀田旧城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作出适当的调整。
二、调整位置与范围本规划调整位置位于瑞安市汀田旧城片范围内,涉及汀田片旧城片内18个村的旧村地块,分别为汀一村、汀三村、汀五村、汀六村、汀七村、汀八村、汀九村、汀十村、富里村、荣里村、强里村、繁里村、宣前村、宣中村、联盟村、联西村、联余村、香桥村,调整总用地面积47.81公顷。
三、规划调整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2000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5、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2005年);6、《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试行)7、《人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03894);8、《瑞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6年);9、《瑞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04年);10、《瑞安市城市交通规划》(2006);11、《瑞安市总体城市设计》(2006);12、《瑞安市汀田旧城片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13、瑞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抄告单(瑞政办抄[2006]132号);14、瑞安市规划建设局文件(瑞建函[2006]63号)“关于《汀田旧城片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地块规划调整的复函”15、瑞安市汀田镇人民政府文件汀政[2006]44号“关于要求调整《瑞安市汀田镇旧城片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地块控制性指标的报告”四、规划调整原则(1)用地规模小于3公顷的地块,其容积率(毛密度)多层控制在1.7以下,高层控制在2.5以下,符合《瑞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9
【城乡建设】
住宅与房地产2019年7月“非名城式”老城更新思考
——以瑞安老城城市设计为例
饶叶萌
(上海中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127)
摘 要:瑞安老城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温州“永嘉学派”的发源地,2007年曾被联合国授予“千年古县”殊荣,拥有四大藏书阁之一的“玉海楼”。
然而,同其他老城一样,瑞安自身的城市发展缺面临着城市特色流失、历史建筑破损严重、公共设施陈旧匮乏、街巷肌理衰退减弱等问题,历史建筑修复、居民环境改善、配套设施增能等一系列问题亟待改善。
文章针对排除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外的小城镇历史街区或老城区的这一更新区域,提出“编制街巷、产城融合”的系统化思路和方法,通过修缮和恢复古建筑的原有风貌,串联保护建筑的文旅游线,打造可阅读的建筑组群;通过梳理老城街巷的原有肌理打通城市视廊和打造滨水慢行系统,打造可漫步的老城街巷;通过增加绿地和城市公园提升古城原居民的生活环境,打造可游憩城市公园。
关键词:瑞安老城;活化复兴;编制街巷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9)07-0219-01
所谓“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是指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外的,未列入各级保护系统的,但却存在一定保护价值的历史老街区。
这类城区多位于二线城市以下或欠发达的小城镇中。
由于大多数街区对文化历史的保护意识薄弱,存在历史建筑让路商业开发的现象。
因此,对于“非名城”式街区的更新保护迫在眉睫,在保护的同时如何把原有的城市活力复兴,值得深入探讨。
1 规划概况
1.1 项目背景
瑞安隶属温州市,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本次规划设计的瑞安老城中片区整体格局保存较为完整,记录着瑞安城市的演进历程,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情感、记忆和辉煌,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托,是城市品质个性的重要支撑。
1.2 老城概况
瑞安自三国时代建县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2007年,瑞安市被联合国授予“千年古县”的殊荣,拥有国家级文保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
瑞安至清代仍有古城墙作为城市核心区发展的边界,但在民国时期,护城墙被拆除,从此城市迅速向外蔓延发展,城市风貌开始无序发展,古河道也几乎全部填塞。
由于瑞安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缺乏整体规划统筹考虑,因此大量的旧城改造对古城造成了冲击性的破坏。
1.3 老城面临的主要问题
街区风貌待修补:街巷内新旧建筑风貌不统一,历史保护仍旧让步于经济发展。
老城文化待复兴:文保建筑以静态保护为主,历史价值难以发扬,缺少对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
居住环境待改善:人口对老城公服设施压力过大,造成停车难、排水难、危房亟待修缮的局面。
2 规划目标
本次城市设计以《瑞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为上位依据,规划目
标是充分发掘瑞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存;强化瑞安特色的地域文化;努力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3 基于修复街巷肌理、功能定位、建筑更新的设计主线
3.1 “织补”街巷还原旧城肌理
通过对街巷历史的追溯,确定街巷的历史价值,对特色鲜明的街巷进行抢救式保护,禁止大拆大建,通过微改造的方式还原旧城肌理。
同时对现有的高密度原住区进行开敞空间的打造,对阻隔街区联系的非历史建筑进行拆除,打通街区之间的联系,对街巷空间进行有机“织补”。
3.2 “一区一特色”新功能赋予老城新活力
划定保护街区范围,针对不同的保护街区制定不同的提升方案,具体包括:(1)玉海楼历史文化街区——瑞安学派中心、利民实践基地。
该街区作为后永嘉学派(瑞安学派)的核心基地,应充分展示瑞安学派的主张,以及其社会实践,除了静态的展示之外,还应积极举办全国性的孙怡让学术思想研讨会,及相关的中医教学研讨会等,还可以在陈准故居南侧,恢复原有格局,把这里曾经的铅字印刷技术展示出来,将本街区打造成为瑞安的学术研讨中心。
(2)会文里历史街区——古城礼仪大道、明清望族聚居。
因当代的本地住户大部分已经不再有古代诗书传家的传统以及振兴文化的志向,所以无法传承此地文脉。
鼓励住户外迁,本地块逐渐转变为小型文化文化会所及办公用地,以传承文脉。
与建筑相关的历史典故应该在建筑中予以展示。
(3)小沙巷历史文化街区——比户书声望族、瑞安民居杰作。
拟将公园路北侧被破坏的传统建筑在本地块复建,使本地块的传统风貌更加浓郁。
拆除重点保护区内所有不协调建筑,其用地用于增加车行道路的密度,增加停车泊位及绿化,并修复现有宅院的完整性。
改造时,应考证并遵循古城的宅院肌理,拟将本地块打造成为纯粹传统风貌的花
园居住社区。
(4)劳动巷历史文化街区——小型合院为主,民居风貌完整。
本地块作为公园路城市文化客厅的向南延伸段,可采用“保留+更新”的模式。
(5)浦后街历史街区——清代武将聚居、私家园林荟萃。
传统院落中,住户过多,鼓励现有住户外迁,并将本地块打造成为传统风貌的花园住区,每个宅院配建私家园林,也可作为小型文化办公场所、文化会所。
与建筑相关的历史典故应在建筑中予以展示。
3.3 根据历史价值确定建筑更新模式
对不同年代的历史建筑提出不同的改造策略,体现街巷的年代感和历史感。
包括保护修缮、改造保护、移建保护、整治修缮、整治改造等6大类。
4 多元化的保护与开发模式
新城开发区:成片拆除、整体开发。
以虹桥路两侧和沿江东路北侧为主。
由政府统一规划,确保风貌有序统一。
作为老城更新区的人口导出区域,中强度开发,建新城保旧城。
老城更新区:自主修建、修旧如旧。
以五个历史风貌保护区为主,改造方式为“修旧如旧”。
对巷道进行有机织补,拆除对街巷连续性有阻隔的建筑,将公共空间进行串联。
保留原有产权和部分居住功能,确保历史街区生活的原真性。
老城保护区:置换功能、修复风貌。
以公园路两侧已改造和修缮建筑群为主。
采用大集团整体开发运作的模式,将原有的居住功能置换为商业和商务功能,统一规划确保风貌统一,同时禁止大拆大建,强调历史建筑的更新提升。
5 结束语
本次城市设计遵循“保护与更新并行、传承与创造并重”的原则,保护优秀历史建筑,挖掘名城文化内涵,创新改造建设模式,使得城市的历史文脉得以延续,城市的文化品位得以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改善,城市的服务能级得以优化,老城的传统文化得以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