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法国巴黎城市规划
![法国巴黎城市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a0b8f565a45177232f60a2a5.png)
法国城市规划案例城市规划的起源、任务和体系一、城市规划的起源: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这种对未来空间发展的安排意图,在更大的范围内,可以扩大到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而在更小的范围内,可以延伸到建筑群体之间的空间设计。
因此,从更本质的意义上,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
在实际工作中,城市规划的工作对象不仅仅是在行政级别意义上的城市,也包括在行政管理设置、在市级以上的地区、区域,也包括够不上城市行政设置的镇、乡和村等人居空间环境。
二、城市规划的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1) 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和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2) 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 确保城市的经济和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4) 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则,确保各项建设活动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5) 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的运作。
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根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三、城市规划的体系:包括规划法规体系、规划行政体系和规划运作体系(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
1、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城市规划法律体系包括基本法律(主干法)及其配套法规(从属法规)。
我国还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的规划法律体系。
1) 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主干法确定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架构,如国家的《城市规划法》和地方的《城市规划条例》;主干法的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从属法规,如《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典型高密度街区案例的形态学分析——以法国国家图书馆东南为例
![典型高密度街区案例的形态学分析——以法国国家图书馆东南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7a53de4856a561252d36f8a.png)
西提岛法国国家图书馆基地街区设计背景战后法国城市的重建过程中,巴黎是典型的代表和特殊的案例。
巴黎城市不仅在向外蔓延和扩张,密集的城市中心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加密。
塞纳河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巴黎城市建设真正的动脉。
巴黎和塞纳河的关系随着时间发展的变化体现了塞纳河这条空间纽带的重要性,曾经从城市中驱逐出境的水又找回了它的地位。
区位分析基地位于巴黎十三区最东部,塞纳河左岸。
法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其西北。
巴黎十三区是一个以意大利广场为中心放射性路网的片区;同时也是巴黎最大的华人区之一。
调研地块位置:巴黎⼗十三区法国国家图书馆东南街区。
法国国家图书馆东南部街区⾪隶属于法国⼗十三区,⼗十三区是巴黎主要的唐⼈人街之⼀一,位于塞纳河左岸。
功能定位:地块南部是⾼高等教育机构。
周围则有⽂文化娱乐⽤用地(以出版社、杂志社为主)以及部分配套商业。
形成了以法国国家图书馆、芝加哥⼤大学巴黎中⼼心、巴黎第七⼤大学为引导的休闲⽂文化教育地区。
基地图底关系⽰示意图基地⽤用地性质⽰示意图地块的交通⼗十分发达,东侧为临塞纳河的Quai Panhard et Levassor 主干道,⻄西侧则是著名的Avenue de France。
基地内部路⺴⽹网呈⽅方格⺴⽹网状分布,能够便捷地到达各处。
同时⻄西侧、南侧各有铁路经过;⽕火⻋车站在⻄西北⾓角,南侧还有⽴立交桥。
街景地图整体鸟瞰-图片来自Google Earth空间布局分析滨河景观的渗透中心绿地 此地块的布局形式是传统的网格状街坊布局。
建筑密度较大,在地块的中心位置设计师建立了一个开敞的绿地。
由周围的住宅、商业、学校、出版社等等围合而成。
基地南侧的布局比较平均,建筑尺度类似;中间面粉厂改建的巴黎七大主教学楼和绿地部分较为开敞;北侧同南侧,密度较大。
基地的西北部是法国国家图书馆。
法国国家图书馆是一个由四个L型建筑围合而成的体量。
Rue EmileDurkheim道路的两侧建筑应。
肌理分析采取了方块建筑穿插街道的欧洲经典肌理布局方式。
FDAR-B-002城市更新-法国巴黎
![FDAR-B-002城市更新-法国巴黎](https://img.taocdn.com/s3/m/e6ec8d0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a.png)
国际化名城城市更新经典案例——法国巴黎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 城市更新:西方没有旧城改造的说法,一般称为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常用的“城市更新”一词,有其特定的涵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和工业,出现了向郊区迁移的趋势。
原来的中心区开始“衰落”──税收下降,房屋和设施失修,就业岗位减少,经济萧条,社会治安和生活环境趋于恶化。
为了防止和消除这种现象,提出了城市更新的计划。
一般情况下,城市更新的目标是振兴大城市中心地区的经济,增强其社会活力,改善其建筑和环境,吸引中、上层居民返回市区,通过地价增值来增加税收,以此达到社会的稳定和环境的改善。
城市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改造更新的过程,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分析国际化名城的更新发展过程,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城市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制定和采取正确的城市更新政策及措施。
法国巴黎PARIS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城市布局气势恢弘,建筑色彩和线条优美和谐。
在拿破仑帝政时期,拿破仑非常想把整个巴黎建成一个纪念他和他为之自豪的法兰西军队的功德碑,其核心就是以宏伟为主要风格的“美”,但他的设想没怎么得到实现,只建起了大、小凯旋门等少数建筑,凯旋柱还在1848年革命中被巴黎公社军民推倒。
拿破仑三世时期中的1853~1871年,奥斯曼任巴黎所在地塞纳行政区长官,他对巴黎市区进行了一番举世闻名、大刀阔斧的改造。
奥斯曼主持的这次巴黎改造计划的核心是干道网的规划与建设。
改造完成以后,巴黎形成了单中心、放射状交通网、主轴线与塞纳河平行的格局。
这种格局最重要的初衷之一是方便统治阶级的军队从市中心出发迅速到达城市各个位置镇压人民反抗。
奥斯曼的改造显然是对巴黎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造,它奠定了今天巴黎旧城的格局,使巴黎从一座中世纪欧洲城堡变成了一座近代化城市,也是巴黎作为现代城市的开端。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以巴黎拉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以巴黎拉](https://img.taocdn.com/s3/m/897fa70ecc1755270722088e.png)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巴黎拉·德方斯区规划与实践刘霞(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摘要拉·德方斯从50多年前的郊区住宅区演变成今日欧洲最大商务办公区之一,其城市设计及实施过程是一部从艰难曲折走向成功辉煌的史篇。
它阐明了新区规划不可能由一张规划蓝图确定,应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而不断更新调整,是一个逐渐生长互动的过程。
这对我们的城市设计,特别是CBD的规划和实践,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德方斯CBD 新区规划1拉·德方斯概况拉·德方斯从50多年前的郊区住宅区演变成今日欧洲最大商务办公区之一,其城市规划及实施过程是一部从艰难曲折走向成功辉煌的史篇。
德方斯位于法国巴黎西北塞纳河畔,距凯旋门5公里,与卢浮宫和星型广场在同一条东西轴线上。
出于改善巴黎老区住宅拥挤、交通不畅的现状,同时又必须完好地保护古城历史原貌这一考虑,在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和继任者蓬皮杜的倡议下兴建了拉·德方斯新区。
这个新区的规划可追溯到1932年,那时塞纳省会搞了一个“设计竞赛”,对从星型广场到拉·德方斯一带的道路进行整治美化,使历史上形成的城市东西轴线得以进一步加强。
在1958年成立了“德方斯公共规划机构”,提出要把德方斯建设成为工作、居住和游乐等设施齐全的现代化的商业事务区,以作为公元2000年巴黎的“橱窗”。
1963年通过了第一个总体规划,包括东部事务区和西部公园区。
1962~1965年制订的《大巴黎区规划和整顿指导方案》中,德方斯区被定为巴黎市中心周围的九个副中心之一;全区规划用地750公顷,先期开发250公顷,其中商务区l 60公顷,公园区(以住宅区为主)90公顷。
并在此后的40多年里不断完善,80年代初已经基本建成。
现今已成为欧洲大陆最大的、新兴国际性商务办公区,世界著名、最成熟的CBD,这里聚集了法国一半以上的大企业总部。
3拉·德方斯规划●第一轮规划德方斯规划为2个片区,即商务办公区130公顷,公园区620公顷,在进行德方斯开发规划的第一轮草图期间,EPAD就开展了实质性工作,购买3土地,确立德方斯边界范围,1956年10月制定的德方斯第一轮规划草图中明确了德方斯建筑的功能、高度、和每栋建筑的面积。
地下空间案例整理
![地下空间案例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c72c6220b4e767f5acfce71.png)
建设真空垃圾收集、集中供冷、喷雾降温等环保能源系统,实现节能减排,提升环境品质。 3)地下空间为市民提供绿色公共开放空间
商业、办公、文化娱乐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结合主要交通设施建设,多分布在主干道和 轨道交通线两侧,强调公共空间与地下轨道站域的连通,打造高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战略发展 基地。 3)综合管廊与地下市政智能化运营
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比较齐全, 除雨水管道外其余9种管线的干管都被纳入综合管廊,上下水、 供电通信和垃圾收集系统等连接到每座建筑。高投入换来了基础设施的高效能和安全可靠性。 综合管廊运作全部采用信息化管理,每一个出入口及管廊内都装设了大量感应器和探测器, 管线的运行情况一目了然。
东京国际展示场(连接东京临海新交通线) 丰田大型综合展销中心(含地下)
案例借鉴 上海虹桥枢纽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
项目规模:总用地面积约1.4km² 地上建筑总量158万m² 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开发量约为18.4万m² 地下停车设施规模为57.6万m²
项目简介:位于上海都市圈重心,上海市区与长三角 地区交通衔接门户。 上海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联动 长三角。 交通特点:大规模停车集中在高峰时段到发, 要求 停车系统具有较高的集散能力。 设计理念: 1)支援城市活动、引导经济发展、体现功能人性化、 实现环境生态化 ; 2)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地下城,支援枢纽交通功能 的高效发挥 及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3)地下一层,地下步行网络;地下二层,停车环路系 统;地下三、四层,轨道交通系统。
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与评价
![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cc15723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f.png)
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与评价城市景观设计是对城市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通过结合建筑、园林、水景、道路、照明等要素,营造出人们居住、工作和休闲的宜人环境。
本文将从城市景观设计案例的分析与评价角度,探讨几个典型的城市景观设计案例。
一、首尔市清潭洞回填公园首尔市清潭洞回填公园是一个位于首尔市江南区的城市绿地项目。
该项目利用回填技术将废弃矿山场地改造成公园,营造出一个集绿化、康体活动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绿洲。
该公园设计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多样化的休闲娱乐需求。
在绿化方面,公园以丰富的植物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主,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景观处理,达到了绿意盎然的效果。
此外,公园还设置了跑步道、自行车道、专业运动场等设施,满足了市民进行各类康体活动的需求。
评价:首尔市清潭洞回填公园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废弃场地资源,将其改造成一个生态友好、功能齐全的城市绿地。
公园景观丰富多样,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休闲娱乐,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二、芝加哥市米伦尼姆公园芝加哥市米伦尼姆公园是一个位于密歇根湖畔的城市公园项目。
该项目以复原原始湿地生态系统为目标,通过湿地植物、水文系统和景观特色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湿地公园。
米伦尼姆公园的设计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
公园通过湿地植物的选择和布置,恢复了原始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生态教育和研究的场所。
同时,公园还设有步行道、观景平台和游客中心等设施,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和学习的空间。
评价:芝加哥市米伦尼姆公园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恢复原始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生态公园。
公园的景观和设施完善,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与自然亲近的休闲和学习场所。
三、巴黎市埃菲尔铁塔周边景观设计巴黎市埃菲尔铁塔周边景观设计是一个针对埃菲尔铁塔周边区域的城市景观改造项目。
该项目通过提升铁塔周边的景观环境,提升了巴黎的国际形象和吸引力。
景观设计注重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提升景观品质和游客体验。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总结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5921e3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2.png)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总结1.法国拉维莱特公园PPT中:P21: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的发展: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工业用地再开发,“都市化、快乐和体验”1983-1997,屈米(B.Tschumi),解构主义设计在大众眼中,伯纳德·屈米设计的拉维莱特公园总是被看作异类,“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建筑作品,??屈米的作品属于这一类概念艺术作品”,拉维莱特的设计被理解为“与《乔伊斯花园》,《曼哈顿抄摹》没什么区别,都是屈米的思想,是他的一次建筑思维的投入和活动,一次概念操作的过程”,用屈米自己的话说,是一次“建筑游戏”。
然而在分析了具体的作品之后,他却告诉人们一些不同的声音———在那些所谓的理论、概念和思想的堆积之下,设计师在拉维莱特的设计中体现出了很多随机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
拉维莱特公园设计的初衷就是希望不要成为传统的公园设计,设计本身的意义在于打破传统,“鼓励表现冲突胜过合成,片段胜过统一,疯狂的游戏胜过谨慎的安排的理念”。
公园基地在历史上包含两个重要的因素:1)1876年在此兴建了牲畜屠宰场及批发市场,鼎盛时期曾有3000名工人,在其周围逐渐形成一个混乱不堪的聚居地;2)在基地内有两条水渠穿越。
一条是Ourcq水渠它为巴黎提供水源,还有一条St. Denis水渠,它是用来通航的。
正是由于屠宰厂和这些渠道的存在,所以最后的设计中关于人的活动就成为不可缺少的因素。
因此,拉维莱特的挑战是双重的:首先,需要疏散城市人口,创造一个新的有活力的城市焦点;其次,还要为巴黎的市民提供一种新的文化理念。
屈米的这件作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建筑作品,他不仅仅是一件实际的工程项目,他和《乔伊斯花园》一样,仍然是一次概念操作的过程,屈米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哲学理念,从而产生多种多的合成和替换的方法。
所以说,拉维莱特公园是开放性的,屈米只是引起这一开放性的发起人。
1.拉维莱特公园与秩序理论:拉维莱特公园,在理性的平面格网中,设置了30多个被称为“Folies(疯狂)”的大型构架。
典型城市规划评析——巴黎
![典型城市规划评析——巴黎](https://img.taocdn.com/s3/m/e03d3fe9964bcf84b8d57b67.png)
典型城市规划评析——巴黎摘要:本人曾于5年前有幸亲临巴黎游览,其大气而又精致的城市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城市一样,巴黎也经历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且二战初始即被击败),城市也曾一度破败不堪。
但是它并没有被时代所淘汰,相反的,经过几次大的改建,巴黎一步一步地摆脱了各种旧的束缚,很好地解决了全球各个大城市发展中必须面对的若干问题,愈加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现今被誉为世界最美丽、最现代化的城市,也成为全世界历史古城改建发展的范例.这其中,本人认为有三个时期的改建规划非常重要,本文就这三个时期的背景,规划内容及影响为主线,简要探讨巴黎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大巴黎地区,及本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巴黎;大巴黎地区;改建;规划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大背景巴黎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一个位于塞纳河边名叫西岱的小渔村,后在罗马营寨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公元360 年,罗马总督于连·拉波斯(JVLIENL’APOSTAC),把吕戈戴斯城正式命名为巴黎(PARIS) .公元508 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CLOVIS)正式建都于巴黎, 使巴黎城取代了里昂城,成为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公元888 年法兰西封建王国又以巴黎作为首都。
历史学家一般把公元476年到14,15世纪这一时期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的欧洲社会处于全面萧条状态。
当时的巴黎,街道狭窄曲折,沿街市民房屋多为木结构。
由于基督教对人民精神上的黑暗统治,除了教堂,居住区完全处于无规划杂乱无章的状态,零零散散的商铺和作坊散布其中。
直到10 世纪,工商业开始复苏,城市发展开始有所转机.路易七世统治时期,国王和城市相互利用携手,城市经济发展迅速。
到了奥古斯都统治时期(1180 年~1225 年),修建了卢佛尔堡垒和巴黎圣母院的主要工程。
15世纪前后,文艺复兴,资产阶级萌芽,基督教的地位被强烈动摇。
巴黎拉德芳斯分析
![巴黎拉德芳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352fd26bec0975f465e2ba.png)
巴黎拉德芳斯分析国内外城市设计案例研究——以巴黎拉德芳斯新区为例摘要: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又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并列为四大世界级城市。
随着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改造永远是一个不老的话题。
城市改造主要有两条途径可走,一是改造旧城区,增高新建筑,增加建筑空间。
二是合理规划,另建新城区。
巴黎城市改造两条路都走,不仅对老城进行改造还在原来的荒野上建成一个新城区——拉德芳斯区。
关键词:城市设计拉德芳斯新城巴黎,这座闻名世界的历史名城及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早在2000多年以前还是一个以西岱岛为中心、占地面积仅仅为0.5平方千米的渔民小村镇,经过时代变迁,现在已经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其独有的非凡的城市建设规划艺术在世界城建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随着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改造永远是一个不老的话题。
城市改造主要有两条途径可走,一是改造旧城区,增高新建筑,增加建筑空间。
二是合理规划,另建新城区。
巴黎城市改造两条路都走,不仅对老城进行改造还在原来的荒野上建成一个新城区——拉德芳斯区。
巴黎城市改造,改造出一个举世瞩目的新区,并一举成为巴黎主要的商务区,是各国学习的楷模。
1.设计意图从19世纪开始,巴黎城市规模发展迅猛,人口急剧增长。
60年代初,巴黎大区的面积尽管仅为法国领土面积的2%,而人口却占了19%,法国大型的工商企业集团总部的70%设在巴黎地区。
政府设置了一个城市规划研究中心来负责就巴黎大区的规划问题向政府提供咨询。
1965年该中心提出巴黎大区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在巴黎外围设立城市副中心,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新城的概念和卫星城的计划,以平衡城市布局,分散居住人口,解决用地压力,并都付诸了实施。
2.拉德芳斯新城目前,这些规划中城市副中心和新城都已相继建成并具一定规模,使巴黎的经济结构与基础设施布局得到了重新组合,扭转了经济生活过于向中心城市集中地状况,缓解了市中心所面临的各种压力。
景观照明设计案例分析——巴黎协和广场
![景观照明设计案例分析——巴黎协和广场](https://img.taocdn.com/s3/m/9c871a34eff9aef8941e06e6.png)
•照明方式:功能光照明法
各街道的路灯与其他辅助照明灯 光既起到了为交通照明的功效,同时 对广场也起到了辅助装饰的功效。它 们大多在水平方向保持一致性,如香 榭丽舍大街的高低两层灯光带引导着 人们的视线向大凯旋门方向延伸。广 场环绕排列的路灯几乎保持同样的水 平高度,它们即为前三级景观起到了 衬托的作用,也延伸了广场的视觉范 围 。
•照明方式:层叠照明法
喷泉采用层叠照明法, 突显喷泉 造型中丰富的层叠空间, 并对水柱加 以方向性的水景照明 ( waterscape lighting) , 整体光照明度低于主体 建筑方尖碑,但同时又彰显自身艺术 气质 。 它繁复柔美的视觉效果与方 尖碑的简洁刚毅形成了鲜明对比, 突 出了对方的特质。
•照明方式:通体的泛光照明
这样大面积的使用泛光照明能够 在保持方尖碑作为广场视觉中心地位 的同时将其简约的几何形态与高耸垂 直的视觉效果以最佳的方式展现出来。
X
剪影照明法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b8635aa2161479171128cb.png)
Les Halles前身是法王菲利普二世于1183年在巴黎市中心建设的商业市场,于1971—1977年被 改造成一个倒金字塔形的综合商场,并在地下建设轨交、地上建设公交枢纽,融入文化与体 育功能,成为高度复合的综合性中心。南联系卢浮来自、塞纳河、西堤岛。感谢下载
13
Paris:Reconversion Of Les Halles 流线组织规划
新的步行网络秉承“创造最大可能、最大自由的步行流线与空间”的理念,贯通了从蓬皮杜到达小皇宫的东
西向地面步行路径、强调从公园到半室内与地下商场的步行轴线。通过减少地下机动车地道入口、整合机动
感谢下载
4
Paris:Reconversion Of Left Bank 路网体系与公共开放空间规划
感谢下载
5
Paris:Reconversion Of Left Bank 街坊用地功能规划
感谢下载
6
Paris:Reconversion Of Left Bank 围合街坊形式
狭长的街道/
四面围合式的住宅组团布局/
在建成后的30年,Les Halles充分发挥了“巴黎城市门户”这个无可替代的角色作用。但因交 通人流量的庞大使得交通换乘中心不堪重负,同时因建筑物结构老旧、公园与地下广场成为 流浪汉的驻扎地等种种原因,使得Les Halles现有状况不能继续胜任大都会城市中心的角色。
感谢下载
11
Paris:Reconversion Of Les Halles 原状与现状
、五层连续露台、对齐的檐口高度以及封闭的街
道界面”为特征,而在开放街区的沿街建筑中,
典型城市规划评析——巴黎摘要: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条件、历史沿革进行了
![典型城市规划评析——巴黎摘要: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条件、历史沿革进行了](https://img.taocdn.com/s3/m/d45eb4e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8.png)
典型城市规划评析——巴黎摘要: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条件、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归纳,对不同时期巴黎地区区域规划的时代背景、目标思路、主要内容、政策措施与成效得失进行了分析阐述。
笔者认为,以1965年为分界线,巴黎地区规划视点实现了从市区向包括市郊的区域扩展,实现了从遇制城市膨胀向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的方向转变,实现了解决交通、住房等单要素问题向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多要素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
过对具体数据资料的分析,笔者认为,巴黎地区规划总体上是成功的,但也存在着如何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加快巴黎地区规划方案实施的问题。
法国一直都具有强烈的中央集权意识其经济高度集中于首都巴黎,形成了巴黎市区的过度膨胀与其他地区的停滞衰落并存、地区发展严重失衡日益突出的矛盾。
在二战刚刚结束不久的1947年法国青年地理学家让·弗朗索瓦·格拉维埃(Jaen FranfoisGravier)在其著作《巴黎和法国的荒漠》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巴黎与法国其他地区比例失调、地区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
他认为这一问题的根源为历史的偶然而非经济发展的必然并且能够通过合理规划和协调来解决。
格氏指出电力的广泛使用以及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给工业向农村疏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扭转巴黎地区工业过分集中的局面是完全可能的。
格拉维埃的观点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区域平衡发展问题的关注和热烈讨论法国政府于1950年代末开始对巴黎地区产业人口的过度膨胀进行控制,同时还在巴黎内部进行了人口、产业的调整和优化.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步解决了巴黎市区人口和产业过于密集、拥挤巴黎市区与周边地区联系松散、协调不够等问题。
关键词:巴黎;巴黎地区;城市规划1巴黎历史沿革回顾巴黎地区位于巴黎盆地中央的塞纳河畔,从公元4世纪建城至今,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公元4世纪至12世纪,巴黎为主教所控制宗教和商业是其特色吸引范围主要为法国北部地区。
自从13世纪卡比廷王朝在此建都之后,发展很快巴黎区一直为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PPT课件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a04ad59b6648d7c0c74624.png)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相关案例分析
根据本项目的定位及设计理念,选取了国 内外城市设计的经典案例,从案例的城市 区位、理念定位、功能组成、空间格局、 建筑与生态、与人的行为互动分析来得出 本案的更新策略。
巴西利亚“未来之城”
巴西利亚是巴西的新首都,年列入“世 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唯一荣 获“世界遗产”桂冠的现代城市。 形式美的经典:巴西利亚城市格局形如 一架飞机,机头为突出于半岛尖端的三 权广场,周围建有总统府、最高法院和 议会大厦,议会大厦位于中轴线的中心, 寓意着巴西的腾飞。 人性化的典范:在城市尺度、城市的功 能分区、城市意象以及建筑设计等方面 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尽管对该城市的争论从未停止,但无可 否认的,巴西利亚之路是一条拓荒者之 路,堪称城市设计以及建筑设计的表率。
3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4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2
阿姆斯特丹Zuidas
Zuidas作为阿姆斯特丹的西南门户,具 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强化了阿姆斯特 丹与其他主要城市的联系,同时也是通 往世界上最大最繁忙的机场之Schiphol 国际机场的重要节点。 Zuidas地区在建设中为创造怡人且颇具 动感的城市特质,采用了传统的街道格 局,高度混合了办公、公共娱乐和居住 等多项重要功能,保证在较小的尺度上 也存在多样性。 规定新建建筑的设计必须考虑未来使用 功能的可变性,如办公楼可以转变为住 宅,反之亦然;强调对空间和能源等有 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将基础设施移 至地下实现对土地的高效且灵活利用。
法国香榭丽舍大街案例研究资料讲解
![法国香榭丽舍大街案例研究资料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6ecf67587c24028915fc3bd.png)
地理位置
拉德芳斯商业区
凯旋门广场 香舍丽榭大街
卢浮宫
西岱岛,巴黎圣母院
“香榭丽舍”这个译名是由徐悲鸿先生在法国留学时所赐,既有古典的中国韵味,又有浪漫的西方气息。“榭”是中国园林建筑 中依水架起的观景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而曾经的香榭丽舍就曾是一片水榭泽国,现在则是一个让世 人流连忘返的巨形观景平台。弥漫着咖啡、香水、糕点香气的街道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香榭”,而街道两旁典雅的奥斯曼式建 筑,被称为“丽舍”,毫不为过。
1616年
十七世纪中叶 1724年
1828年
第二帝国时期
皇后林荫大道
雏形
最重要的街道
法国花园史 上第一条林 荫大道
香榭丽舍大道
奥斯曼的功过
背景 从雅各宾到拿破仑家族:资产阶级革命背景中的帝都建设的要求 塞纳区行政长官的巴黎改造 财力与权力支持下的大刀阔斧。
• 奥斯曼主要完成的工作: • 重整巴黎街道系统: • 废弃一些老路,重辟新路。 • 将巴洛克林荫大道与城市其他街道形成统一的道路体系。 • 延伸爱丽舍田园大道为巴黎东西主轴线。 • 建立形成巴黎大十字骨架的南北向轴线。 • 将林荫大道和城市街道扩展到郊区,扩大城区面积。 • 形成两圈环路。 • 进一步完善城市中心区改建: • 将城市道路、广场、绿地、水面、林荫带和大型纪念性建筑组成整体。 • 美化巴黎市容,对道路宽度和道路两侧建筑高度规定了明确的比例。 • 屋顶坡度也有规定。广场四周建筑屋屋檐等高,以形成城市立面。 • 新建了巴黎主要的城市基础设施: • 建立自来水管网、排水沟渠、煤气照明。 • 建立行驶马车的公共交通网络。 • 全市各区配建公园,城市东西轴线两端新建了布罗尼和维塞纳大森林公园。 • 建设塞纳河沿河绿地和宽阔的花园式林荫大道。
巴黎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巴黎城市设计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f7323065ce050877321310.png)
城市设计论文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巴黎摘要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及沿历史改革进行城市的分析总结,主要对1965年前后的改造,对巴黎的规划主要内容,措施及成效进行分析阐述,巴黎地区规划实现了从是去想市郊的发展,从遏制城市膨胀箱引导城市空间合理转变,解决了交通,住房等要素向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多要素发展。
及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历史回顾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名城,素有“花都”之称。
这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繁荣奢华,另一方面也由于美丽动人的城市景观。
和北京一样,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城,但与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样是按照城市设计统一建成。
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步扩大形成的。
17世纪初亨利四世在位,为出尽工商业的发展,做了一些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把巴黎昔日许多破烂房屋改成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主轴线在那时已基本形成。
卢浮宫和一大批古典主义大型建筑物都与主要干道,桥梁等联系起来,成为一个艺术标志。
1724年,丢勒花园延伸向西,其轴线可到达星型广场。
这条轴线后来成为巴黎中枢主轴,18世纪中叶至下叶完成了巴黎最壮观的林荫道——爱丽舍田园大道,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是旺道姆广场。
这一时期建筑基本完成了对市政,道路建设,街道的改造,奠定了大都市的雏形。
确立了城市中枢轴线,特别是凡尔赛宫的总布局对欧洲城市规划影响很大,三天笔直的放射形大道和对称严谨的大花园为其后一些城市的规划所借鉴。
看下图奥斯曼改造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种种矛盾出现,大工业生产方式大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盲目扩建,布局混乱,交通阻塞,建筑艺术衰退,1853年~1870年,拿破仑三世执政,由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作——历史上著名的“奥斯曼改建”。
主要内容:(1)改造道路结构网,完成巴黎“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
(2)城市中心区的改建。
城市和城市街区设计漫谈——以巴黎左岸马森纳(Massna)街区设计为例
![城市和城市街区设计漫谈——以巴黎左岸马森纳(Massna)街区设计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bad39de33d4b14e85246837.png)
第3期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N o .3 2009年9月Journa l o f X i am en R ad i o T e lev ision U niversitySep .2009[收稿日期]2009-07-01[作者简介]卓海旋(1976-),女,福建厦门人,硕士,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助教。
城市和城市街区设计漫谈)))以巴黎左岸玛森纳(M ass na)街区设计为例卓海旋(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工程技术学部,福建厦门361008)[摘 要]2004-2008年,借参加中法交流总统项目的机会,笔者亲身体验了欧洲文化中心)))巴黎的魅力。
然而,最受感动的不在于它那些古典或现代的/旷世之作0,而在于其间所营造的人性化的城市空间和优质的人居环境。
通过对城市本质和巴黎左岸新街区设计的分析,总结了/开放街区0理念的设计特点,加深了对城市设计和城市街区设计的理解和思考:面对当前城市高速发展、不断膨胀、日趋复杂和无法预知的趋势,那些具有更多潜在可能性,更灵活的街区模式将会更加适应未来的都市生活。
[关键词]城市空间;人居空间;街区设计;社区环境;开放街区[中图分类号]TU 98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1-3222(2009)03-0092-052004-2008年,借参加中法交流/150名建筑师在法国0总统项目¹的机会,笔者来到了欧洲文化中心)))巴黎。
这里除了每周,甚至每天各种学术讲座、研讨会和展览让笔者可以跟许多法国和其他国家建筑师及规划师面对面地讨论之外,笔者还时常漫步于巴黎的普通街区,同那里的居民交谈。
通过这些日常的城市生活体验,笔者渐渐地明白了:一个城市的魅力,不仅仅存在于它精致的城市空间和那些著名的标志性建筑,更渗透在那些普通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和居民间的交往之中。
这些日常体验让笔者对城市空间和街区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建筑师要如何通过空间的创造来促成一种生机勃勃的城市生活?经典的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原则是否还适用于当前城市高速发展、不断膨胀、日趋复杂和无法预知的趋势呢?城市街区应该独立于城市还是更加紧密地融入城市?笔者以为,这些城市规划和社会学课题也是建筑师需要关心的,尤其是我们的中国城市目前正在面临这样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
市
设
计
论
文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巴黎
摘要
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及沿历史改革进行城市的分析总结,主要对1965年前后的改造,对巴黎的规划主要内容,措施及成效进行分析阐述,巴黎地区规划实现了从是去想市郊的发展,从遏制城市膨胀箱引导城市空间合理转变,解决了交
通,住房等要素向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多要素发展。
及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历史回顾
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名城,素有“花都”之称。
这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繁荣奢华,另一方面也由于美丽动人的城市景观。
和北京一样,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城,但与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样是按照城市设计统一建成。
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步扩大形成的。
17世纪初亨利四世在位,为出尽工商业的发展,做了一些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把巴黎昔日许多破烂房屋改成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主轴线在那时已基本形成。
卢浮宫和一大批古典主义大型建筑物都与主要干道,桥梁等联系起来,成为一个艺术标志。
1724年,丢勒花园延伸向西,其轴线可到达星型广场。
这条轴线后来成为巴黎中枢主轴,18世纪中叶至下叶完成了巴黎最壮观的林荫道——爱丽舍田园大道,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是旺道姆广场。
这一时期建筑基本完成了对市政,道路建设,街道的改造,奠定了大都市的雏形。
确立了城市中枢轴线,特别是凡尔赛宫的总布局对欧洲城市规划影响很大,三天笔直的放射形大道和对称严谨的大花园为其后一些城市的规划所借鉴。
看下图
奥斯曼改造
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种种矛盾出现,大工业生产方式大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盲目扩建,布局混乱,交通阻塞,建筑艺术衰退,1853年~1870年,拿破仑三世执政,由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作——历史上著名的“奥斯曼改建”。
主要内容:(1)改造道路结构网,完成巴黎“大十字”
干道和两个环形路。
(2)城市中心区的改建。
(3)新建主要的基础设施。
(4)新建社会类城市服务设施。
(5)采用新城市行政结构,把重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
豪斯曼主持的巴黎城市设计成功之处有3点:
(1)开敞丰富的城市轴线。
巴黎主轴线是东西走向,平行于塞纳河。
以其开敞和丰富多彩的面貌显示了法兰西王朝的财富和文化,这和北京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严和封闭性完全不同。
它的特点是:
①城市主轴线与塞纳河平行,充分利用宽阔的水面和绿地,使城市空间开朗明快。
而北京城的皇家园林、水面在封建时代对公众是封闭的。
②除主轴线外,还有许多副轴线,这些副轴线通向市内许多广场和建筑群,形成了许多对景和借景。
③轴线上串连着很多名胜古迹、花园、广场、林荫道,它们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2)星罗棋布的城市绿地。
巴黎旧城区除东西两端各有一个大面积的森林公园外,还有不少有名的公园和花园。
在许多古建筑前、广场上又有不少绿地相陪衬。
这些绿地面积不大,但却都经过精心布置。
从一张巴黎绿化分布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巴黎旧区绿地星罗棋布,真不愧为
著名的花都。
至今巴黎每人平均绿地面积已达24平方米,比北京大4~5倍。
(3)精心规划和建造的广场建筑群。
巴黎旧城在几百年的建设过程中,留下了大量宫殿、府邸、寺庙、教堂和其它公共建筑,并由这些建筑形成了广场建筑群。
这些公共建筑和古迹质量都很好,并且在城市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特别是1977年3月通过的“巴黎市区整顿和建设方针”,定要保护好18~19世纪形成的旧城的传统风貌,并要求维持其传统的职能活动。
新的副中心如德方斯,远离旧区,但对高层建筑也加以限制,这在城市保护上是非常重要的。
到19世纪中叶拿破仑第三执政时,由豪斯曼主持对巴黎进行了较大的改建。
在1853年——1870年的17年中,巴黎完成了几项重大工程,修通长400公里的城市道路,开辟广场,建公园,拆除房子,改善城市通风,基本解决窒息不卫生等问题,此期间巴黎面积增加30%,人口增加一倍。
除完成城市纵横两条轴线和两条环路的建设外,出于整顿市容、开发市区和便于军事行动以镇压人民起义等目的,在市区密集的街巷中开辟了许多宽阔的放射型道路,并在道路交叉口建设了许多广场,道路与塞纳河交叉处则形成很多桥头广场、绿地和新的轴线,这基本奠定了巴黎市区的骨架。
巴黎市区的城市形态基本定型,特征如下:
(1)多个在高度体量有一定特征的建筑物作为真个建筑群的主体性建筑统领全区,是的该建筑群布局呈现
“三段式”的典型形式。
(2)建筑物大多依地形,道路走向规则布局。
(3)各个交通枢纽均以城市广场作为基本布局形式,各个交通枢纽间均以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相连,结每条大道都通向一处纪念性的建筑。
从空间形态上看,巴黎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是以社区为中心,成同心圆向外围扩展。
巴黎市中心集行政,科学文化,商业,金融于一体,但边缘仅为结构单调,简单的住宅群,城市街道呈放射。
这样是巴黎市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市区人口过多,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公共基础设施缺乏等。
1965年是巴黎地区城市规划的转折点,巴黎地区实现了从“以限为主”到以发展为主的转变。
最终1976年,巴黎地区成立代替了原来巴黎地区行政区,经过几次规划调整,最终发展为现在有8个主成,拥有2%国土面积和20%的人口的大巴黎地区。
总结
城市区域整体性是一个逐渐加强的发展过程,由城市的聚集引起。
多目标多层次的整体性规划是区域大都市的必然选择,因为发展过程终都存在着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间相互依存共生关系。
我国目前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也面临着当时巴黎的一系列问题,如人口爆炸,交通不堪重负,住房问题,历史街区等,在这些方面,巴黎地区的城市规划经验是可以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