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阅读理解复习-分段、分层训练副本
人教版六年级阅读精选--分段及段意概括
阅读题型_分段及段意概括授课时间:2012.01.10授课教师:邹老师课时:第二课重难点:1.分段及段落大意的概括2.写景的顺序整理3.文章结构分析第一部分分段的方法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凡是记叙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有时作者采用“顺叙”的方法,先写原因,接着写经过,最后写结果;有时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结果,再写原因和经过。
不管文章怎么记叙,我们阅读时只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找出来,把它们单独作为一段。
2、按时间的变化分段有些文章是以时间的变化来叙述的。
阅读时,我们先找出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分析文段内容与时间的联系,再将同一时间的内容归为一段。
(注意:不能每见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句就把文段合为一段,而应以一个时间段的内容联系为主。
)3、按地点的变换分段一般游记、参观、访问类的文章多采用此种方法。
我们阅读时只要把文章中标明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然后把属于同一个地点的内容归为一段。
地点变了,就另换一段。
4、按事物的内容和性质分段一般状物、记事写人的文章,多可采用这种方法分段。
我们在阅读时只要了解了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述人或物的,那么,一个方面就可归为一段。
5、按文章的结构分段有些文章的开头有个总起段或结尾有个总结段,有的两者都有(即总分总、总分、分总结构)。
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在分段时把总起段和总结段各为一段,把中间分述的内容合为一段。
总结:写人类\记事类:1.事情发展顺序2.文章结构写景类:1.地点变换(移位换景)2.文章结构状物类:1.事物的内容\性质(物体的个方便)2.个别植物会以(季节)二、概括段落大意1、串连法(抓住自然段的意思进行综合概括)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
小学语文分段、分层训练课件
• 一、适用于哪些种类的文章 有的文章,在开头先总的概括介绍一下要写的 内容,然后再一一叙述事情,最后又进行总结。 这就是总起分述总结的文章,我们可以按照总 分结构的方法分段。 适用于按“总分总”和“活动前-----活动时-----活 动后”这种顺序进行写作的文章。 二、如何分段 第一自然段为一大段,最后一自然段为一大段, 中间全部合为一大段。于是分成三个大段,也 就是我们常说的“老三段”。
1、詹天佑第四自然段分为四层: 第一层:詹天佑接受任务。 第二层:詹天佑是怎么说的。 第三层:詹天佑是怎么做的。 第四层:詹天佑是怎么想的。
2、《山海关》全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我的赞叹
第二段:我的所见 第三段:我的所想 第四段:我的歌颂
第五节 按“总分总”的关系分段,或按“活动 前、活动时、活动后”的顺序分段
小学语文分段、分层训练
• 用“//”表示,划在每个段最后一句的句号 处。 • 例如: 《绿手指》第1自然段为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便把 “//”划在“……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赞。 //”
第一章 分段与分层的训练
• 一、分段与分层有六种基本方法: (一)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分段。 (二)按时间顺序分段。 (三)按空间位置变化(地点变换)分段。 (四)按事物介绍的不同方面分段。 (五)按“总分总”的结构关系分段,或按“活动 前、活动时、活动后”的活动顺序分段。
第四节 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分段、分层
• 一、适用于什么文章 有的文章为了介绍清楚事物,往往用了好些材 料,从几个方面表现它的中心。这样就可以按 照所述的几方面来分段。在分段以后,可以把 内容相同的方面划分为一段。 适用于说明文,要说明某一种东西的文章。 二、如何分段 一般说来这种文章会从几个方面来说明一种东 西,不同的方面就一定要分开,有几个方面就 分成几段。
六年级阅读理解复习-分层分段
课题分层、分段复习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第课时(共 1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回顾梳理分层分段的方法。
2、通过练习操练,进一步运用分层分段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梳理分层、分段的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及配套练习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这节课,咱们就来复习如何分段和分层。
划分段落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手段。
当然,分段也有一定的方法,以大家的经验,觉得可以抓住哪些方面来划分段落?谁来说说。
指生说。
没错,分段时,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分段。
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常见的一些分段方法。
二、学习分段的方法。
(一)梳理方法,实例说明。
1.按时间先后划分:抓表示时间的词;抓间接表示时间的词语。
比如:《开国大典》按照大典进行的顺序,分为三段:第一段:大典之前第二段:大典之时第三段:大典之后1949年10月1日早上六点清早正午下午三点整两个半钟头傍晚晚上九点半2.按事情发展顺序划段。
即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段。
比如:小学语文第七册《黄继光》第一自然段:概述上甘岭战斗的激烈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自然段:讲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到了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
(这就是事情的原因)第三到十一自然段:详细叙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壮烈牺牲的经过。
(这就是事情的经过)第十二自然段:讲战士们在黄继光的鼓舞下英勇杀敌,占领了高地。
(这就是事情的结果)因此这篇文章就应该分成3段。
我们学过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还有很多,比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分别写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捕后四件事情。
再《凡卡》写了写信前、写信时、写信后三个部分。
3.按地点变换顺序划段。
把同一方向、同一位置或同一处所里的景物、事物归在一起,划为一段。
其方法是抓文中地点转换、空间变化的方位词和反映方位或空间变换的词语。
比如:小学语文第七册《颐和园》第一自然段: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这是总写)第二自然段:游长廊。
部编版小升初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六·阅读之分段与归纳段意同步练习(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六:阅读之分段与归纳段意常考题型:1、给文章分段。
2.在文中用//划分文章段落并归纳段意。
过关训练(一)我的油布伞△飘飘洒洒的雨丝,织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
放学了,从学校里涌出许多花花绿绿的伞。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把油布伞,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一种温暖的感觉……△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路以外的镇上去上学。
来回走读最怕遇上雨天。
半路上冷不丁地下起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
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
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
娘摸着我的额头,眼圈儿便红了。
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娘,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娘好久没做声,最后才说:“买,咱买一把!”△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
那年月,家里穷,队里收成不好,全指望着娘织些土布来贴补生活,还要给我交学费、买书和本子。
她哪儿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从那以后,她每天晚上总是一吃完晚饭就上了织布机,“哐哩哐当”,满屋子都是织布的声音。
我每天枕着织布声入梦。
一觉醒来,织布机还在响。
一天,我轻轻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声:“娘。
”娘用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
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俺不要伞了!”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
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从集市上卖布回来,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眉开眼笑地对我说:“拿去吧,你要的伞!”“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
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
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又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欣喜之余,偶然一回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从此,那把黄油布伞就一直伴随着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
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很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
部编语文六年级【阅读理解】训练、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
部编语文六年级【阅读理解】训练、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阅读理解题和答案第四讲、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小学从三四年级起就开始接触分段了,这里所说的分段就是把意思相近或相关的自然段归为一个意义段。
我们在给文章分段前,一定要认真读文章,把文章读懂,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思考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的,从而确定分段的依据。
给文章分段,可以便于我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感情。
常见的分段方法有以下几种。
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这种顺序一般用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作者为了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一般会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我们在读文章时弄清文章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把相关的部分归为一段,这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事情发生的起因是洛杉矶发生了地震,学校成了废墟,阿曼达被埋在废墟里;经过是父亲坚持不懈地在废墟里挖掘;结果是父亲救出了阿曼达和他的同学。
我们把起因、经过、结果各部分弄清了,就可以把段落划分出来。
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分段。
参观游记类的文章一般是随着参观游览地点的变换去写,地点变了,景物或事情就在变,我们把不同地点看到的景物或发生的事情归为一段,就是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分段。
如《景阳冈》一文,先写武松在店里喝酒,然后写他上冈,接着写他在冈上打虎,最后写他下冈,写了不同地方发生的事情,这是典型的地点转换顺序,我们就可以把不同地方发生的事情归为一段。
按时间顺序分段。
在小学阶段的有些课文中,有些自然段中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我们找到这些词语或句子,并把这些时间段的景物或事情归在一起,就是按时间顺序分段。
如《开国大典》一课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先写开国大典前的情况,然后写开国大典进行时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的情况,我们就可以按开国大典前、开国大典进行时、开国大典后进行分段。
按总分总结构分段。
小学很多的课文都在文章的开头总体介绍课文的内容,然后再从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这种写法就是总分总结构,这种结构的课文,在分段时,开头总起部分为一段,中间分述部分合起来是一段,最后结尾部分为一段。
阅读能力分层训练、习题及答案
课程解读一、学习目标:1、了解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对阅读能力的要求。
2、阅读能力分层训练。
二、重点、难点:了解阅读技巧;如何将阅读技巧转化成阅读能力。
三、重点解读分析:阅读能力点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复习要求——能准确领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复习提示——由于词语的多义性和使用上的灵活性(可以临时改变用法和词性),有些词语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往往难以理解。
因此,必须注意“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方法指导——1、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明确词义。
这是指有些词义已包含在或直接出现在文章里,只要联系前后文加以明确就行了。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有些词语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
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要注意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其变化。
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
”“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
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
应想一想句子讲的是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所说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3、借助前后文决定取舍——选准义项。
有些词语有多种义项,在文章中究竟取何种解释时,应就地“借助”前后文内容,使词义与具体的语言相联系。
阅读能力点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复习要求——领会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复习提示——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是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句子作用的分析,对作者用意的解说。
方法指导——1、通过注释疏导理解句意。
对造成阅读障碍的词语,我们可以借助注释进行理解。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
关键词语,显然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关键与否,并不取决于是否属于生字新词,而是看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地位。
抓关键词语的方法有“扣词法”、“推敲法”、“删减法”等,如《为人民服务》中有一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只要理解了“固”或“于”,这句话的含义也就理解了。
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毕业复习及练习题
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毕业复习及练习题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毕业复习及练习题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毕业复习指津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熊建峰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复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熟练地划分文章的段落。
2.准确地概括段落大意,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方法指津划分段落方法指津分段,就是按文章的逻辑顺序,理清思路,分出几个部分,这是读懂文章的基本要求。
阅读时给文章分段,在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分段,应遵循的原则。
1.单一性原则。
一个段落只有一个单一的内容,而意思联系不密切的自然段不能合并在一个段落里。
2.完整性原则。
同属一个意思的几个自然段要合在一起,不能分在几个段落里。
3.连贯性原则。
一篇文章各段的意思是连贯的,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互相衔接。
二、分段,应了解的划分依据。
1.按事情发展阶段分段。
一篇记叙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无论顺叙还是倒叙,文中都有原因、经过和结果。
分段时就是要找出哪儿是起因,哪儿是经过,哪儿是结果,把它们单独作为一个意义段。
如《凡卡》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即全文分为“写信前,担心(第1—2自然段)——写信时,伤心(第3—19自然段)——写信后,希望(第20—21自然段)”三部分。
2.按时间推移变化分段。
有的文章是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写的。
在叙述内容时,往往用了一些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或句子,分段时找出这些词句,将同一时间的内容归为一段。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除开头外,文章是按时间的推移变化来叙述的:那年的春天,被捕前(第2—7自然段);4月6日,被捕时(第8—17自然段);十几天后,法庭上(第18—28自然段);4月28日,被害后(第29—32自然段)。
这样课文的主体部分可以分成四个段落。
3.按地点变换分段。
一般游记、参观、访问类的文章多采用此种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阅读精选--分段及段意概括
阅读题型_分段及段意概括授课时间:2012.01.10授课教师:邹老师课时:第二课重难点:1.分段及段落大意的概括2.写景的顺序整理3.文章结构分析第一部分分段的方法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凡是记叙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有时作者采用“顺叙”的方法,先写原因,接着写经过,最后写结果;有时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结果,再写原因和经过。
不管文章怎么记叙,我们阅读时只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找出来,把它们单独作为一段。
2、按时间的变化分段有些文章是以时间的变化来叙述的。
阅读时,我们先找出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分析文段内容与时间的联系,再将同一时间的内容归为一段。
(注意:不能每见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句就把文段合为一段,而应以一个时间段的内容联系为主。
)3、按地点的变换分段一般游记、参观、访问类的文章多采用此种方法。
我们阅读时只要把文章中标明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然后把属于同一个地点的内容归为一段。
地点变了,就另换一段。
4、按事物的内容和性质分段一般状物、记事写人的文章,多可采用这种方法分段。
我们在阅读时只要了解了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述人或物的,那么,一个方面就可归为一段。
5、按文章的结构分段有些文章的开头有个总起段或结尾有个总结段,有的两者都有(即总分总、总分、分总结构)。
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在分段时把总起段和总结段各为一段,把中间分述的内容合为一段。
总结:写人类\记事类:1.事情发展顺序2.文章结构写景类:1.地点变换(移位换景)2.文章结构状物类:1.事物的内容\性质(物体的个方便)2.个别植物会以(季节)二、概括段落大意1、串连法(抓住自然段的意思进行综合概括)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
人教版六年级阅读精选--分段及段意概括
阅读题型_分段及段意概括授课时间:2012.01.10授课教师:邹老师课时:第二课重难点:1.分段及段落大意的概括2.写景的顺序整理3.文章结构分析第一部分分段的方法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凡是记叙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有时作者采用“顺叙”的方法,先写原因,接着写经过,最后写结果;有时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结果,再写原因和经过。
不管文章怎么记叙,我们阅读时结果”找出来,把它们单独作为一段。
只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2、按时间的变化分段有些文章是以时间的变化来叙述的。
阅读时,我们先找出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分析文段内容与时间的联系,再将同一时间的内容归为一段。
(注意:不能每见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句就把文段合为一段,而应以一个时间段的内容联系为主。
)3、按地点的变换分段一般游记、参观、访问类的文章多采用此种方法。
我们阅读时只要把文章中标明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然后把属于同一个地点的内容归为一段。
地点变了,就另换一段。
4、按事物的内容和性质分段一般状物、记事写人的文章,多可采用这种方法分段。
我们在阅读时只要了解了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述人或物的,那么,一个方面就可归为一段。
5、按文章的结构分段有些文章的开头有个总起段或结尾有个总结段,有的两者都有(即总分总、总分、分总结构)。
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在分段时把总起段和总结段各为一段,把中间分述的内容合为一段。
总结:写人类记事类:1.事情发展顺序 2.文章结构写景类:1.地点变换(移位换景)2.文章结构状物类:1.事物的内容性质(物体的个方便)2.个别植物会以(季节)二、概括段落大意1、串连法(抓住自然段的意思进行综合概括)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
语文六年级下册分层指导。
语文六年级下册分层指导一、基础层:1. 阅读理解:这一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如快速浏览全文,找出主题句,理解文章的大意等。
在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标记,如画线、圈点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
2. 词语理解:这一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词汇知识,如词义、词性、词语搭配等。
可以通过举例、解释、比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词语。
3. 句子理解:这一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句子结构知识,如主谓结构、并列结构、复合结构等。
可以通过分析句子成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句子的结构。
二、提升层:1. 阅读理解:这一层次的学生需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抓住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词语运用:这一层次的学生需要提高词语运用能力,能够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生动。
可以通过写作、口语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
3. 句子运用:这一层次的学生需要提高句子运用能力,能够根据语境构造复杂的句子,使语言表达更丰富、有力。
可以通过写作、口语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句子运用能力。
三、拔高层:1. 阅读理解:这一层次的学生需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各种类型的文章,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
可以通过深度阅读、批判性阅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词语运用:这一层次的学生需要提高词语运用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词语,包括成语、诗词、俚语等,使语言表达更丰富、多元。
可以通过写作、口语练习、诗词创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
3. 句子运用:这一层次的学生需要提高句子运用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句子结构,包括复句、倒装句、插入句等,使语言表达更有层次感、韵律感。
可以通过写作、口语练习、诗词创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句子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分段、分层训练
• 四、练习题:《海滨小城》 第一段:讲海滨的大海的美丽景色。 第二段:讲海滨的沙滩的美丽景色。 第三段:讲小城的庭院的美丽景色。 第四段:讲小城的公园的景色。 第五段:讲小城的街道的景色。 请你把这篇文章分成两个大段,并写出段意来: • 第一段: • 第二段:
第四节 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分段、分层
• 三、举例说明 小学语文第七册《新型玻璃》 第一段讲: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第二段讲:夹丝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第三段讲:变色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第四段讲:吸热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第五段讲:吃音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这篇文章写了五种玻璃,按玻璃的五个方 面,于是分成5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四、练习:把下面这段文字用“/”分成三层,并写出 层意 。 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字横着,很像一 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这个“早” 字有一段来历。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书塾读 书,一面帮母亲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 之间。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 父亲买药。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教书认真的寿镜 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鲁迅默默地回 到自己的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的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 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 奋斗了一生。 第一层: • 第二层: • 第三层:
• 三、举例说明 小学语文第七册《颐和园》 第一自然段: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这是总写) 第二自然段:游长廊。 第三自然段:在万寿山脚下看到的景色。 第四自然段: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 第五自然段:游昆明湖。 第六自然段:颐和园很美,希望你去细细游赏。 (又是总写) 现在我们来看:有四个地点出现——长廊、万寿山 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进行归类以后就成了 三个地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个地点就分 成三段,再加上开头和结尾两个总写段,因此本文 分成了5段。
小学语文分段、分层训练课件
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这个“早”字
有一段来历。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 母亲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把家里的东西 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有一天,鲁迅上学
迟到了。教书认真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二十分。
《开国大典》按照大典进行的顺序,分为三段: 第一段:大典之前 第二段:大典之时
第三段:大典之后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二十分。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二十分。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二十分。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二十分。
第二节 按时间顺序分段、分层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二十分。
• 一、适用于哪种文章 有的文章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的。在叙述内
容时,往往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或句子, 找出这些语句,就可以划分段落。这种分段方
法适用于时间顺序十分清楚的记叙文,一眼就能看 出时间词语很多,时间变化很清楚。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二十分。
• 一、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文章 有的文章,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故事的地点 发生了变化。这时,我们就按地点变换给文章 分段。访问记、参观记和游记,多用这种分段的 方法。
适用于写景的文Leabharlann ,尤其是写参观或游览的文章。 这种文章的地点变化十分的清楚。
二、如何分段 先把表示地点的词语都找出来,再进行归类,一
第五段:讲小城的街道的景色。
请你把这篇文章分成两个大段,并写出段意来:
六年阅读练习题 给自然段分层和概括自然段段意
六年阅读练习题给自然段分层和概括自然段段意六年阅读练习题-给自然段分层和概括自然段段意
阅读能力提升练习题
(六年级第二课《给自然段分层和归纳自然段段意》)
一、按原文填空(14分)
1、在自然段中,句语句之间存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比如:(思宗式)、(同列式)、(因果式)、(转折点式)、(总分式)等。
2、归纳自然段段意的基本方法:(摘句法)、(串联法)、(归纳法)。
二、巧连
线(18分)
猴子照镜有名无实猴子捞月亮不自量力
挂羊头卖狗肉多管闲事鸡蛋碰石头自投罗网
狗拿耗子得意忘形鸡给黄鼠狼除夕空忙一场三、转意句子的陈述形式。
(16分后)
1、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成陈述句)不劳动,连棵花
都养不活,这是真理。
2、衣服被我晾晒至外面了。
(换成把字句)我把衣服晾到外面了。
四、说说下面句子构段形式。
(24分)1、因为我爱花,所以我才养花。
(因果式)
2、风浪去了,太湖波涛汹涌,雄伟壮观。
风平浪静时,太湖又像是一只温驯的绵羊
一动不动。
(同列式)
3、来到我家乡,太湖会让你流连忘返。
远看,湖面上白帆点点,不时可以听见渔人
捕鱼的吆喝声。
近观,湖面上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丝丝五彩的线,不停地扭
动着。
(总分式)
五、按建议提问问题。
(28分后)1、《荔枝》一文就是按照事物的相同方面唐璜的,具体内容写下了哪两方面?
外层和里面的果肉。
2、《养花》(片段)所描写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答:不劳动,
连棵花都养不活,是一个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露珠赞 1‖ 2 3‖ 4
(二)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总分、分总关系分两层。 • 例1: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 ‖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 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 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 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 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 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 第三题: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 。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 急忙奔向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 们或者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去, 或者同心协力把食物拖回巢去。蚂蚁是靠什么 ‖ 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 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号。 如果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就会摆动得特别 猛烈。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 ‖ 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方向, 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 的地面留下一种气味,回来的时候就根据这种 气味确定路节, 事物发展的阶段,时间发展的先后 等划分。
• 例如: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 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四 ‖ 川省立刻启动一级应急程序,军区部队紧 急出动2000人赶往芦山,红十字会也立即 调拨帐篷、饮用水等物资送到灾区。经过 ‖ 不懈努力,武警官兵共从废墟中成功救出 被困群众103人,救治伤员1660人,医疗巡 诊650人,抢通道路18公里,抢运物资215 吨。
• 5.按总分或总分总等关系划分。
• 例如:六上《手指》 第一段:五个手指各有特色,各有所长。‖ 第二段:介绍大拇指的特点。 第三段:介绍食指的特点。 第四段:介绍中指的特点。 第五段:介绍无名指和小指的特点。 ‖ 第六段:团结一致才能根根有用。 ‖
• 比如《桂林山水》
• 第一段讲: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来 游桂林。‖ • 第二段讲:桂林的水十分的美。 • 第三段讲:桂林的山十分的美 。 ‖ • 第四段讲:总写桂林山水很美,真是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
按事情发展顺序: 《十六年前的回忆》:分别写了 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捕 后四件事情。
《凡卡》写了写信前、写信时、 写信后 三个部分。
• 3.按地点变换顺序划分。把同一方向、同一 位置或同一处所里的景物、事物归在一起, 划为一段。其方法是抓文中地点转换、空 间变化的方位词和反映方位或空间变换的 词语。
• 6.并列关系,有几个同级并列意思就划 分成几层。 • 例如: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 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 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 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 ‖ 等。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 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 逐一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俗 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 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 例2:和田维吾尔崇拜土地的程度 令人惊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 ‖ 口品尝,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气 四溢的烤肉是从土馕坑里烤制而成 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一年四季 的大众食品——馕,无一不是从古 堡似的土馕坑烧制而出的。大漠深 处的维吾尔牧人还特别喜食沙土灰 里烧出的“库乃其”。
• 2.按“总——分——总”划分成三 层。
• 例如:第七册《颐和园》 第一自然段: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 第二自然段:游长廊。 ‖ 第三自然段:在万寿山脚下看到的景色。 第四自然段: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 ‖ 第五自然段:游昆明湖。 ‖ 第六自然段:颐和园很美,希望你去细细游赏。 ‖
• 4.按事情性质、类别划段。依据材料性质 安排结构的文章,要弄清文章写了几件 事或同一事的几个不同方面,再按每件 事或每个方面的起止划分段落。 • 例如:五上《新型玻璃》 第一段讲: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用 途。‖ ‖ 第二段讲:夹丝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第三段讲:变色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 第四段讲:吸热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 第五段讲:吃音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
• 3.因果关系,按“因——果”或“果—— 因”划分成两层。
• 例1: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 作家。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 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 品都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 ‖ 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 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
例2:骑上这辆崭新的自行车送报快 多了。当然,我从没想学会在马路 上扔报纸的‘绝活’,依旧下车把 报纸送到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 依旧把报纸送进门里。因为我永远 ‖ 记住了: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 忘的关怀和爱意。
薛晓琴
1.按时间先后划分:抓表示时间的词;抓 间接表示时间的词语。 • 例如:五上《开国大典》 • 第一段:大典之前 • 第二段:大典之时 • 第三段:大典之后
• • 早上六点 清早 正午下午三点整 两个半钟头 傍晚 晚上九点半
• 2.按事情发展顺序划段。即按事情的 起因、经过、结果分段。
• 例如:第七册《黄继光》 • 第1-2自然段:概述上甘岭战斗的激烈,讲黄 继光所在的营接到了任务。(起因) • 第3-11自然段:详细叙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 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壮烈牺牲的经过。 (经过) • 第12自然段:讲战士们在黄继光的鼓舞下英勇 杀敌,占领了高地。(结果)
• 第一题:走进黄山就可以看到许多 珍贵的树木花草。最受人赞美的是 黄山的松。它是那样的刚毅、挺拔 、苍劲有力!而形态却不一样,有 躺着的、仰着的、屈着的……千姿百 态,柔美动人。这里的鸟儿可多了 !黄眉鸟、绿豆鸟、相思鸟……有一 百多种。无论你走到哪儿,都能听 到鸟儿委婉动听的歌声。黄山真是 ‖ 绿色的宝库,鸟儿的乐园。
• 第二题: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 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 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 ,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 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 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 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 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 ‖ 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金色的铜脚和铜把手 ,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 ‖ ,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 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 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 4.转折关系,在转折处划开分成两层。 • 全段分两部分,前后两部分意思转折, 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转折词分开。
• 例如: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 ,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 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 ‖ 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 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