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1. 引言1.1 为什么要重视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什么要重视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呢?这是因为中学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素质。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关乎过去的事件和人物,更涉及到当下和未来的发展。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获得批判性思维、正确的历史观念、跨学科思维能力、信息素养和文化自信心等核心素养。
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可以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准确地分析和评价。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他们理性思考问题,不轻信一切信息,形成独立的判断。
正确的历史观念是指学生应该对历史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中学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不被片面或主观的观点所误导。
跨学科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整体的认知。
通过中学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学生具备获取、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
通过中学历史教学,学生可以学会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信息素养,更好地应对信息化社会。
文化自信心是指学生对自己文化和历史的自信和认同。
通过中学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自己文化的源远流长,形成文化自信心,增强文化认同感。
重视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未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真正实现中学历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1.2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定义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定义是指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一系列综合性能力和素质。
这些核心素养包括但不限于批判性思维能力、正确的历史观念、跨学科思维能力、信息素养和文化自信心。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应当通过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和分析历史事件,培养自己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客观地评价和分析历史问题。
核心素养下的中学历史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下的中学历史教学策略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分析和批判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以下是一些中学历史教学的策略:1. 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2. 引导式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通过提问、启发式的引导和互动,帮助学生建立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使历史更加形象生动。
通过展示历史文物、地图、影像资料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4. 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通过给学生提供历史案例和问题,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考。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历史事件、文化和社会制度,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多样性和相互联系。
比较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6. 互联网资源的利用,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数据库、历史文献、学术论文等,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历史资料和观点。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评估能力。
7. 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文化展览等。
这样可以提供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的机会,加深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感受。
8. 推动学生参与历史研究,鼓励学生进行小型研究项目,如历史调查、文献整理、口述历史记录等。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中学历史教学策略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要求和教学目标进行灵活调整和运用。
通过多角度、多方法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初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初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中学历史学科是一个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学科,它能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文化、思想、制度、经济、政治、战争和决策等各个方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重中之重。
一、知识与思维的互动学习中学历史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历史事实,更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应该设计富有启发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采用相关的思考策略和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联想、抽象和推理等能力。
二、自主学习与多元评价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需要真正的自主学习。
老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但不过多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来发现问题并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
多元化的评价,既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秀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并能在自己的弱点上不断努力。
三、交际与合作交际与合作被视为现代教育最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
历史学科的交流和合作的设计和实施,应当合理引导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实现知识和理解的传递、对其他人观点的尊重以及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塑造。
四、高效策略与创新精神历史学科应当教学生采用高效的学习策略和创新精神,通过历史思维来理解自己的历史,那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和未来。
五、学会应用和转化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将历史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并且使之成为自己身体力行的生活方式。
这样学生才能够从历史中了解到文明、认识自我,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初中历史中,这些核心素养是学生成长所必须掌握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历史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科素养,达到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提升。
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包括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知识掌握能力、历史意识培养能力等。
以下是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建议。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历史学科学习,能够运用历史思维模式去认识和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问题等。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现实,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背景和内涵。
教师应该有条理地讲解历史知识,适当引入一些历史故事和趣闻,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情和能力,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历史知识应用题,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历史知识掌握能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培养能力。
历史意识是指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的思考和评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和思考历史事件,让学生学会将历史事件与现实联系起来,了解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还可以通过项目式教学、实践性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贴近实际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素养是指学生获取、评估、利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
历史学科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获取和评估历史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历史文献和资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关怀。
历史学科不仅仅是一门理性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情感和人文关怀的学科。
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1.创设情境: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通过展示历史文物、实地考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并与历史人物进行对话,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
2.激发兴趣: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往往是培养历史素养的前提。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游戏化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使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思考:历史学科强调思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4.多元教材应用:教师不仅可以使用教科书,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多样化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如历史小说、名人传记、历史纪录片等。
通过多元化的教材应用,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5.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历史项目,如历史调查、历史展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7.技术手段的应用: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互联网资源等,为学生呈现生动的历史图像和视频,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和资源库,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尝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探讨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策略
探讨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策略引言历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历史,培养历史思维,并将历史应用于现实生活,教师在历史课堂上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来落实历史核心素养。
本文将探讨几种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策略。
策略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针对问题和矛盾进行引导和解决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历史故事的理解和解释,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策略二: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通过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背景。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历史案例,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背后的社会背景和影响等。
通过案例研究法,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细节,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策略三:角色扮演和模拟实验角色扮演和模拟实验是一种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事件的方法。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和模拟实验的活动,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参与历史事件的决策和演化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四:跨学科教学历史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文学、地理、艺术等学科内容,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展示历史事件的多面性和多维度。
通过跨学科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结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落实历史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学习法、角色扮演和模拟实验以及跨学科教学等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真正理解历史,将历史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历史分析能力和促进学生历史表达能力四个方面,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教学的第一步。
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决定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动力和深度。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可以通过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传记、历史名胜古迹等来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关注和思考。
可以通过组织历史实地考察、历史文物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还可以通过互动式的历史课堂、多媒体教学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才会愿意主动去了解历史,才会愿意去思考历史,才会愿意去表达历史。
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关键。
历史思维是指通过历史资料和历史事件,进行历史推理、历史比较、历史分析、历史评价等,以认识历史并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历史联想能力和历史想象力,引导学生通过历史事件和历史资料进行历史联想和历史想象,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推理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历史资料和历史事件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分析。
再次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和历史评价能力,让学生学会比较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客观公正的历史评价。
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历史,才能真正通过历史解决现实问题。
四、促进学生历史表达能力历史表达能力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素养。
历史表达能力是指通过语言文字或图表等方式,表达对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的看法和认识的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历史教学,促进学生的历史表达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学习过去的事情,更是学习人类的经验和智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为了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历史素养,下面介绍一些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历史思维素养的培养历史思维是指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形成对历史的理解、认识和思考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思维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事件的基本概念、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历史事件的规律性和发展趋势,从而培养学生的预测和判断能力。
2.历史知识素养的培养历史知识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是学生对历史进行思考和分析的前提。
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历史知识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建立起自己的历史知识框架。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等,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网上搜索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
3.历史文化素养的培养历史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
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欣赏不同历史文化的艺术、文学、哲学等方面,拥有更加广泛的历史文化视野。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可以通过观看历史文化相关的电影、音乐等,让学生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4.历史价值观素养的培养历史不仅仅是学习过去的事情,更是学习人类的经验和智慧。
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历史中领悟人类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价值观念,让学生了解并思考不同的价值观念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学生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历史知识,更需要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文化素养、历史方法能力和历史情感态度。
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历史思维能力1.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历史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出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通过研究历史事件,让学生思考事件的成因、影响以及对今天的启示,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的兴趣历史学科是一个充满未知和谜团的学科,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历史上的一些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历史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历史学科不仅仅是记住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历史案例教学,让学生学会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培养历史文化素养1.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感悟历史学科是一门注重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学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感悟。
通过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名人事迹等,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情感认同和文化传承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2.加强历史文化传统的教育历史文化传统是历史学科的重要内容,老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历史事件的文化内涵等,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传统的了解和认同,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历史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领域,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历史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追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2.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历史研究是历史学科的重要内容,老师可以通过对历史研究方法的介绍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和思考过程中所需的基本素养,包括对历史事实的了解、历史思维的培养、历史价值观的形成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介绍一些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策略。
首先,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历史学习是一项需要积极主动参与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挑战性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是指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呈现历史事件的多种视角、开展历史案例分析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研究方法,比如查阅历史文献、分析历史资料等,培养他们的历史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要鼓励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并进行综合运用。
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仅要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事实,更要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实的因果关系,或者组织学生参与历史模拟推演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历史运用能力。
另外,要关注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形成。
历史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过去的事情,更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反思,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价值冲突和选择的历史事件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价值观冲突和选择,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最后,要加强学生的历史素材积累。
历史学习往往离不开大量的历史细节和案例,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善于收集、整理历史素材,并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归纳总结。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阅读历史小说和历史文献等方式,扩大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和阅读量。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需要教师通过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鼓励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并进行综合运用、关注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形成以及加强学生的历史素材积累等多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学历史教学是学生认识历史、传承文化、培养国家意识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生核心素养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思维能力、学科基础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学习能力等。
本文从史料思考、思辨结论、跨学科整合等方面谈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史料思考能力史料思考能力是学生成为历史人才的关键。
历史的基础就是史料,不善于处理史料,就无法深入了解历史,更谈不上批判性思考。
所以,学生应该从中学历史开始,养成对史料的喜爱和敏感,学会寻找问题、提出问题,重视细节,理解史料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学会引用和对史料加以分析推理,培养对事物的探究和发现兴趣,从而提高史料思考能力,成为能够仔细分析史料和寻找历史内容的人才。
历史教育的未来在培养学生思辨结论能力。
学生的思辨结论能力是指学生在研究历史事件时,利用有效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的分析,做出与客观事实相符的正确结论。
能力、方法和技巧是提高思辨结论能力的关键。
学生应该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准确地分析判断历史事件,并根据实际情况出具报告。
此外,学生还需要遵循一定规律,对视角、视点和分析角度的选择加以分析,才能够具备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研究人才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跨学科整合能力跨学科整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同样也是学生未来成才的关键。
中学历史教学应该凸显历史学科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与其他学科协同配合,使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获得跨学科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的跨学科整合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历史是如何影响人类经济、文化、政治和科学技术发展的。
学生应该学习如何在不同学科中整合人文、科学以及技术等知识,以及如何购买资讯、处理信息和协同完成工作。
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和未来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多元化和全方位的视野来提高。
中学历史教学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学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对历史认识、感受、思考和判断的过程,同时也是典型的人文科学教育。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涉及到学生的在学习、生活中得到充分发挥和实践。
一、文化素养中学历史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需要从历史文化中获取有益的信息和自身成长所需的知识,这有助于他们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文化认知和审美感受。
因此,中学历史教学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提高。
二、学科素养中学历史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范式。
学生需要在学科的训练中形成科学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学科发展的理解能力。
这需要教师结合学科实际,以课程为中心,开展学习活动,满足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和心理需求。
三、逻辑思维素养中学历史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事实、知识和逻辑语言进行思考。
这有助于学生理清历史的脉络与关系,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思维反应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对历史事件、人物、文化进行多角度分析、批判和评价,即使是对不同文化和思想的分析,也需要尊重、包容和理解它们的本质和特点。
总之,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应该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
这种培养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技巧与方法,同时也必须依托于社会、家庭、个人等多个平台的互动与支持,使学生在多方参与,多方沟通的环境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立、自信、复合型的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知识技能的培养策略: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历史知识和技能,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具、课外实践活动、课堂讲授等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技能。
2.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判断、推理、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采用讨论、研究、讲解、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掌握历史知识。
3.情感态度的培养策略:通过传统文化、历史名人、历史文物等形式,培养学生爱国、尊老爱幼、敬业乐群等良好情感和道德品质,同时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4.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研究、文献查阅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
5.文化素养的培养策略:通过学生阅读、展览、影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对历史文化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历史教育的质量。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涉及到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和背景知识,要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历史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会分析问题的本质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只有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的人,能够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历史学科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让学生对不同文化、不同思想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审视。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培养学生的宽容心态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历史学科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历史上的悲剧和不幸,让学生对人类命运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关怀。
中学历史教学应该加强对历史事件中的人性问题的讨论与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之间的相同点和普遍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
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认识到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和价值观念,了解到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念是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
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价值评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历史教学还可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总结,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念。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成为独立思考的人;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让他们具备宽容和尊重他人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有高度人文关怀和正确价值观念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学历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具备了解历史、理解历史、思考历史的能力。
这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
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内容。
他们应该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掌握历史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这样,他们才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分析,形成自己独立的历史观。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方法。
学生应该学会运用历史思维方法进行历史研究和分析。
他们需要了解历史研究的方法论和工具,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历史资料。
他们需要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和要点,能够运用历史思维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培养批判性、创造性和综合性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历史思维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问题。
他们需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来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和历史见解。
第四,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和历史价值观。
学生应该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了解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他们需要培养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敬佩和尊重,理解历史背景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他们需要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形成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方法、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情感和历史修养。
学生也要主动参与历史学习,积极思考和探究历史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有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历史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事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
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跨学科、跨领域的能力和素质,
涵盖了知识、思维、情感、能力和道德等方面。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是教师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的基本认知和理解能力。
中学历史教
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
要事件。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对历史
事件的认知水平。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素养。
历史思维素养是指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分析能力、观察
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等。
通过教师引导和训练,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培
养他们对历史事件和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习惯。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
教师应该根据学
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
在历史学科中得到全面发展。
学生也应该主动参与历史学习,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
努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思维素养、历史情感素养和历史能力素养,可以帮
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具备综合素养的历史人才。
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延续。
在中学教育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过去的故事和事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思维和审美情感。
下面就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讨论。
1.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历史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能够形成具有历史逻辑和历史意识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包括辨别历史事件与现实事件的差异,正确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分析历史事件的成因和影响等方面。
中学历史教学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比如通过历史案例的讨论,历史文献的阅读,历史问题的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逐渐形成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念。
2. 培养批判思维历史学科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资料的分析和评价,让学生形成辩证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充满争议的历史问题或事件,让学生结合历史资料和历史背景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模拟历史事件,扮演历史人物,从而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历史事件的判断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
3. 培养历史情感历史学科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情感认同和审美情感。
历史并不是一堆傲人的数据和事实,更多的是一个个故事和血泪的记忆。
通过细致而真实的历史故事、历史文献和历史影像,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产生情感认同和情感共鸣,从而引发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认同。
历史教学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观看历史影像、朗诵历史名人的诗文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历史产生情感认同,从而形成对历史事件的审美情感。
4.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历史学科的教学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要提醒学生对未来的思考。
浅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综合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跨学科能力等。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浅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具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几种不同观点的优缺点,来进行判断和论述。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相关文献,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中学历史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课堂辩论等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历史问题。
比如教授一位历史人物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扮演该历史人物,通过分析当时的情况和人物的特点,来解决问题。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思辨能力、批判思维、历史意识、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谈一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中学历史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历史教学应该是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通过提出问题、开展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思辨。
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观点。
只有具备了思辨能力,学生才能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盲目接受他人观点。
中学历史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历史教学要教会学生批判性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辨别是非、善恶、真伪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讨论和对比研究,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可以帮助他们不仅仅是被历史影响,而是更好地理解历史、分析历史并运用历史。
中学历史教学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所处时空背景中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增强对历史的感知和认同。
历史意识还可以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为解决当下的问题提供历史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研究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感知能力,让他们能够深刻理解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中学历史教学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历史教育不仅要传承历史文化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通过对历史事件中的伦理问题和价值观冲突的讨论,学生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并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历史教育也应该让学生产生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应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思维、历史意识、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增强自己的综合素养。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也是一门让学生了解过去、认知现在、展望未来的学科。
中学历史教学旨在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思维素养和学习素养,使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中获得知识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历史知识的获取、历史事实的理解、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评价等。
中学历史教学要以国家和社会的历史为主线,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获取到丰富的历史知识。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结合国家历史教材,也可以引入一些当下热点话题,如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古代历史、现代历史等,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拓展自己的历史知识面,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他们的历史潜能。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历史学科竞赛、举办历史话剧表演、开展历史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学习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和历史文化自觉性。
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引导学生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评价和解释,培养他们的历史思辨能力。
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文化,提升他们的历史文化自觉性,让他们在历史学习中不仅了解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历史情感。
思维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中学历史教学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引入一些历史争议事件和历史疑问,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计一些历史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摘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根据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认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
设计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倡导合作探究、实现情感体验、构建多元评价是实施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教学策略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3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与构建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以此来推动教育发展。
那么,如何理解核心素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又有哪些?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策略有哪些?本文试着谈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历经十多年,在“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之前,我们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应该说,素质教育成效显著,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促进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997年12月,国际组织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
通过借鉴国际上可资参考的经验,我国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既是实现从知识本位到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转型,也是“育人文化”的理性回归。
2014年3月,我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这个崭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了国家的文件中,并被置于“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之灵魂“的地位。
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思想、品性、知识、技巧、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高度融合,包括能判断会选择,能理解会反思,能包容会合作,能自律会自主等认知性素养与非认知性素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而且,核心素养是所有公民都不可或缺的、最关键、最必要,也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根据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认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
1.时空观念。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掌握“时空观念”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科学地使用与时空有关的概念术语、古今地图、大事年表等阐述中国及世界进程;依据历史的纪年与时序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从历史年表、历史地图中获取所需的信息;有意识地将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进行考察。
2.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学是一门实学,对历史的探究是以求真求实为目标,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将符合史实的材料作为证据,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
史料既是我们揭示历史真相不可或缺的证据,更是我们评析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与历史事件的基石。
因此,“史料实证”既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历史和评判历史的重要能力体现。
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搜集、辨别、选择和使用各种历史资料,在史料中发现线索和有效信息,并经过思辨与探究而判断史料是否可以作为实证的证据;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与探究的问题自行进行史料的甄别,考察史料的可信度和使用价值;教会学生运用相关史料形成新的问题视野,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而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3.历史理解。
历史理解是指要从历史实际的角度尽可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和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
从一定意义上说,建构历史解释的关键是理解历史。
要想真正理解历史,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一种“了解之同情”的态度、一种博大的襟怀和一种丰富的想象力,以此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收集可靠的史料,突破时空的界限,设身处地理解和感悟历史上发生的各类事情;将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与结果,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与地位,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与后果等等都放在历史的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并实事求是地做出公正而贴切的解释,在理解历史中构建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
4.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历史是过去的历史,具有不可重复性和不可实验性,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既包含了叙述者对史事描述的整理与组合,又体现了叙述者对历史的立场、观念等。
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历史的解释能力,就是要帮助学生在历史情境和当代背景下,思考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重要性;了解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之间的关系;以公正的角度去理解历史叙述中不同的历史解释,以辩证的眼光评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客观的态度评判人类社会的历史与现实问题,进一步揭示历史解释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
5.历史价值观。
“历史价值观”是从历史研究的求真、求通、立德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即对历史的探究以不断接近历史的真实为目的;以“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揭示历史发展的趋势;以丰富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情感认同等,提供历史的经验、人生的哲理和人类的共同追求。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就是要帮助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意识和精神;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财富,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形成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怀;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形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同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理解意识,尊重、理解、包容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面向世界的开放心态和胸怀。
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历史教育教学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线展开。
1.设计教学目标——培养核心素养的出发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则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深刻领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仔细研读历史课程标准,把握好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不是所有的核心素养目标都能在一节课中完成的。
衡量教学目标是否有效,一看它是否贴切,即目标是否准确,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相契合,具有可检测性;二看它是否具体,即目标阐述是否细化、多层,具有可操作性;三看它是否适度,即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适合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与能力层次;四看它是否落实到位,即目标是否落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例如,针对“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这二项核心素养,在设计“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这课的教学目标时,就不能简单笼统地设定为“通过了解秦汉大一统的史实,形成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应该将其设计为:“能够运用秦朝疆域图和西汉疆域图,明确秦汉疆域的四至;在梳理和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开疆拓土、独尊儒术等重要史事的基础上,认识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不仅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的指向性很具体、明确,而且操作性与检测性都很强,学生通过学习便可达到。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核心素养的切入点。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具体目标指引下,能够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策略达成目标的空间学习环境,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互动性。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真正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问题情境”这个切入点,创设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挖掘学生的潜能,以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
教师可用悬念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上课时可先就抛给学生这样一个悬念:“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自1851年爆发以来,势如破竹,1856年在取得东征胜利以后,便进入了一个全盛的时期。
然而,就因为一件事情改变了太平天国的命运,使其迅速走向灭亡,正所谓是“兴也速,衰也快”,这到底是什么怎么回事呢?”在这个悬念的激发下,学生很快就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忍不住开始翻书查资料,并急于想要找到答案。
这样,在问题的探究与解决中使学生发展了思维,获得了新知,提升了核心素养。
教师也可用假设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这一课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皇权统治?”在问题情境的氛围中,学生很快就会以秦始皇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各抒己见,不但深化了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能够从当时的历史角度出发,设身处地感悟和理解相关历史问题的素养。
3.倡导合作探究——培养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应抓牢“合作探究”这个着力点。
所谓“合作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探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分工、合作、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形式,获得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确定“探讨中国古代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活动主题,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其探究步骤为:让学生围绕探究的核心问题,分组制订计划,明确分工;各组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研读史料,梳理中国古代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各组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辨析,通过组内的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撰写本组的研究报告;组织全班的交流会,各组代表介绍本组的研究成果,并解答其他组同学提出的质疑,并进一步修改、补充与完善本组的研究报告;将各组的研究报告汇编成册,作为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成果。
这种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专题探究活动,一方面,通过自己动手搜集史料,促进学生带着证据意识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既培养了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了史料实证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小组的分工与合作,尤其是对研究成果的不断研磨,不仅提高了学生理解历史与解释历史的素养,而且提升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