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学习】高中政治经典课件:必修34-1传统文化的继承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三_文化生活_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三_文化生活_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第二单元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 文化创新
第二单元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三课: 1、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 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2、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他们各自的特点:理解 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 深刻的影响。 第四课: 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 化要“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的道理 第五课: 1、汇集实例,印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不断绵延的重要根 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 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文 化 创 新 的 途 径
(2)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3)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克服错误 的倾向
1、“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2、“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
(一)知识网络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文化多样性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纵向网络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要求 第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文化 二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传播 单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元 文化继承性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文 要求 化 文化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传 文化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 要求
本单元考纲考点要求: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3

(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根底知识梳理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3.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3.1.1 异彩纷呈交相辉映〔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传统节日与习俗〕〔3〕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予以保护。

3.1.2 透视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根底。

〔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性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第一,各民族的实践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文化是世界的〕第二,各民族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各民族文化存在差异〔文化是民族的〕第三,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

两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1.3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对待文化多样性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开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开展的精神根基。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成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那么。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3.2.1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在继承中发展ppt课件(2)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在继承中发展ppt课件(2)

(单) 某中学校长在谈到中小学生德育 教育时讲道,接纳国外有价值的思想, 吸收他们的精华,但要以我为主,把我 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对我 们自己的文化加以补充、加以修改,使 我们更完善,这表明( ) A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B文化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文化应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D文化继承与发展既有区别,又联系
1、社会制度的更替 2、科学技术的进步 3、思想运动zxxk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某年8月29日,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食品 行业协会共同组建的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认定 委员会向媒体发布,凉茶被认定为广东省食品 文化遗产,这是广东省认定的首批食品文化遗 产。 同时获得认定的还有33个凉茶配方及其专 用术语。这是广东省认定的首批食品文化遗产。 拥有获得认证的33个配方的企业,包括广州王 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黄振龙凉茶有限 公司、广州养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有 关部门9月3日开始了凉茶标准起草工作。这批 与会的凉茶企业昨天还签署了《凉茶保护公 约》,以示保护凉茶这一文化遗产。
谈一谈
发展教育必须 摆脱古代教育 思想的影响 发展教育必须 回归古代教育 思想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有帝国主 义文化,这是反映当时帝国主义在政治上的经济 上控制中国的殖民文化;又有封建文化,这是反 映封建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的腐朽文化。那时, 这两种文化结成同盟,反对中国的新文化。新民 主主义文化,是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性质 根本不同的新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 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利,中华文化获得了新发展。这段材料体现了 A、思想运动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B、社会心理使文化产生了内驱力 C、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有力地促 进文化的进步 D、科学技术重大发明和发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高中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10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10 新人教版必修3

传统文化的继承一、学习指导(一)知识网络(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同学们要知道传统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明确文化的继承性。

正确看待传统习俗的价值,能够运用中国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和传统思想继承的典型事例,从中感受文化的继承性。

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即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们成长的消极作用。

能够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三)学法指导1.利用网络查询相关资料的方法本课内容涉及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多方面的内容,如果通过网站查询与之相关的具体内容,有助于同学们理解传统文化的形成和特点。

可供参考的网站有:“中华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网”、“中国文化网”、“国家文化网”。

462.归纳说明的方法通过列举中国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的事例,能够从具体到抽象,归纳出传统文化具有哪些特点。

3.用辩证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本课有两个具体内容涉及到如何辩证的思维的问题,一是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是怎样的,二是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同学们应该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二、知识点拨(一)传统文化的形成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思想观念、礼仪制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传统文化是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的积淀,带有自己民族的特色。

传统文化既存在于历史中,而且也存在于现实中。

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影响和作用,传统文化渗透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

高中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高中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明确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感悟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善于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确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成为传统文化自觉的继承者和享用者。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一)学生思考传统文化有哪些形式?(二)教师与学生分享:皮影戏。

播放视频《文明中国礼》,并简介皮影戏。

由此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新课学习教师:利用皮影戏分析传统文化的含义:皮影戏产生于战国时期——历史形成;现实生活中还可以见到——现实保留;经过长期发展基本表演形式仍被保留下来——相对稳定,引导学生得出传统文化的含义。

(一)传统文化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学生活动:略。

教师:传统文化历史形成、保留在现实生活中说明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学生:得出结论:继承性。

2、特点:(1)继承性传统习俗的继承:A.简介“中国红”并举例对联、中国结、剪纸、奥运服饰大多采用红色。

B.“传统习俗知多少”。

学生:举例传统习俗。

教师:扩充压岁钱的由来。

指出:传统习俗至今仍然对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传统建筑的继承教师: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展示图片:北京菊儿胡同、江南水乡、布达拉宫、福建的客家土楼,陕北的窑洞、鄯善县吐峪沟乡麻扎村的建筑,并重点简介:吐峪沟麻扎村,鼓励学生前去参观,增强保护传统建筑的意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共34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共34张PPT)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 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 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当报以什么样的正确态度? 应当怎么样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展这一对重要关系?
2.4.1.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 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 谁也不能不面对它的影 响。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才能兴旺发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无视文化发展的外部以及内部诸要素的影 响,只有正视其影响力,才能推动文化不断进步,进而给予社会源 源不断前进的动力。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以及制约文化的发展?
从左到右分别是: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今 日 强 盛 之 中 国
改天换地----新中国的诞生
人工 智能、 自动 化和 现代 信息 技术
C
B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 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 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立足传统文化能够使文化永葆生命力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传统文化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传 统 建 筑



传统文艺

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2.4.1传统文化的继承 2.4.1.1传统文化面面观
传统文化从历史走来,面向未来,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接续什么才能更好发扬光大?
传承
传统文化是 在长期历史 发展中形成 并保留在现 实生活中的、 具有相对稳 定性的文化。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高中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知识点及习题

高中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知识点及习题

高中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知识点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⑴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由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性,人们对本民族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①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②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继承传统文化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继承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要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内容,加以改造或剔除。

高中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习题1.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

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

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C2.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时代,“常回家看看”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之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之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学政治必修三学问点之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传承与创新学问点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 文化的多样性: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记。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探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呈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产。

所以要爱惜文化遗产。

3.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确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性和特征)。

(2)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

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开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

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看法: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敬重其他民族文化。

不同民族之间,应当相互敬重,在开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5. 敬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敬重文化多样性是开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开展程度上的区分,绝无凹凸优劣之分。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开展的产物和人民才智的结晶。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开展的精神根基。

)(2)敬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旺盛的势必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也属于整个世界。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共48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共48张PPT)

易错易混
1.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X
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 )X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 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意义):
➢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 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国家、社会)
➢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 新生活。(个人)
5.对待传统文化的辩证态度 (P43第一段)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继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
②传统建筑
③传统文艺
④传统思想
含义
在一定社会群体 中约定俗成、世 代相传的风尚、 礼节和习惯
地位
是传统文化的 基本形式之一
中秋节赏月、端 例子 午节吃粽子、春
节放鞭炮吃饺子
建筑,是凝固的 艺术
以古典文学、传 统戏曲、传统绘 画为代表
是展现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标志
是中华民族灿烂 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文化发展的含义:
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 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 代精神的新文化,即 “推陈出新,革故鼎 新”。
32
2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区别
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文化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联系 [P43-44]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 要求;
②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共18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共18张PPT)

①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取决于传播手段和形式的创新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A
④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甲骨文表情包、甲骨文日历、甲骨文书签、甲骨文明信片等文创产 品层出不穷,被年轻人奉为时尚,说明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 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传播手段和形式的创新是繁 荣文化的必由之路,但不能决定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 泉和动力,④错误。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4.4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最新考纲
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 点和影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 态度。 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 系。 4.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 因素。
核心素养
政治 认同
通过对传统文化继承的作用和态度的学习, 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 程度,坚定文化自信。
内容
与社会的关系
态度
精华:积极向 符合社会发展
传统 上的成分
要求
文化
糟粕:落后和 不符合社会发
腐朽的东西 展要求
继续保持和发 辩证认识传统

文化在现实生
“移风易俗” 活中的作用,
,自觉地加以 要批判继承、
改造或剔除 古为今用
阅读材料:我国古代广为流传“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图”讲述 了24个古人非同寻常的孝敬父母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为了孝敬父母 ,都做出了常人所不能为的举动。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 髓,应该提倡;但“二十四孝图”中的“刻木事亲”“埋儿奉母”的 故事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 信思想严重;这些具体做法是不可取的。“孝”中的一切听命于“一 家之长”的观念却使人们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形成 了家庭关系中的不平等,如今倡导“新二十四孝”。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4-1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4-1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思路点拨: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祭拜“公祖”,
举行“过火山”等仪式,集中表达民族情感,体现了传统文化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故①入选;现在,人们利用这一传统民俗 节日,移风易俗,建设和谐文化,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 定性,即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保持了基本特征,但具 体内涵会因时而变,故②入选;③表述错误,文化遗产才是民
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不仅仅存在于
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历史上存在的文化如果没有被人类传承下来,就不是传统文 化。
【典例1】 (2011·天津文综)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
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 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 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 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
【典例2】 (2011·海南政治)“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
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
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 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 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 ②是传统
化,它或表现于物质载体,或表现于各种知识信息的积累或储 存。
2.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的关系 文化传播 文化继承
横向——不同国家和地区 侧重 之间 区 原因 文化具有多样性 别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全册ppt课件:2.4.1传统文化的继承2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全册ppt课件:2.4.1传统文化的继承2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建筑的继承 传统文艺的继承 传统思想的继承
中秋赏月
中秋月饼
你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吗?
“中秋”一词,始见于西周《周礼》,但作
为节日,它出现于宋代。按照我国传统历法,农历八月 为秋季之中,故曰“仲秋”,这里的“仲”即为居中之 意。八月十五,即居秋季之中,又居“仲秋”之中,所 以称为“中秋节”或“仲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 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 题。中秋节全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 月,这一习俗延续至今。因为中秋节和月亮有关,是日 又要求合家团聚,故又有月夕、秋节、八月节、八月会、 追月节、玩月节、女儿节、团圆节之称。
(3)传统文艺的继承
第一、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第二、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
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
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三、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的由来和特点?
京剧于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正式形成大
约在1840年至1860年。它是徽剧、汉剧在吸收 其他地方戏的基础上形成。 京剧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在念白上改用京字京 韵;在音乐上以西皮、二簧为主要曲调,并以 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在表演上唱、念、做、 打并重。
概念解析:
①―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带有民族色彩 (民族性) ②―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渗透到各个领域 (继承性)
③-具有相对稳定性 (稳定性)
传统文化相对于外来文化来说,是指母 文化或本土文化;相比于现代文化来说,是 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它或者表现于物 质载体,如建筑、雕塑、生产工具、生活用 品;或表现于各种知识信息的积累储存。

《青花瓷》——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中国 风分外动人,“素胚”“仕女”“汉隶”等词汇描摹了 传世青花瓷的风采。 《东风破》——在缓慢悠扬的古乐声中,在古色古香的 建筑中,周董以其一贯的哼唱风格,如潺潺流水般向我 们表达了哀怨缠绵,离愁别恨。 《双节棍》《龙拳》《霍元甲》——博大精深的中华武 术,大气磅礴的旋律让人的血液跌宕澎湃 。 《外婆》《爷爷泡的茶》 《听妈妈的话》————要尽 “孝”,陪外婆兜风、回忆往事,陪爷爷喝茶……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4-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4-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3)教育因素: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
能,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 下一代。②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各种影响因素的比较
原 因 表 现 依 据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 生产力和 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 决定着社会制度的 的矛盾运 变化,社会政治经 动 济状况发生改变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科学技术 进步推动社会政治 、经济的发展。② 科学技术本身属于 文化的范畴,大众 传媒促进文化的发 展
过程的两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两位一体的。
(2)为什么——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必要性。传统文化有精华与
糟粕之分。其中的精华部分,能够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
用;相反,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防碍人的 发展的消极作用。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 变迁,就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就会产生消极作 用。所以,必须对传统文化有所继承,更要有所发展。
教育是人类特有 的传承文化的能 教育 动性活动,具有 选择、传递、创 造文化的功能
人们在实践中 创造文化并享 用文化
2.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科学技术本身就属于文化,所以它的发展就是文
化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传媒技术的发 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从而促进了文化本身的发展。
科学的。
【典例1】 “实事求是”一词源自班固所著的《汉书》, 本意是一种治学态度和方法,毛泽东把它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改 造,变成一个意义重大的哲学命题,赋予了新的境界。“实事 求是”一词源自《汉书》说明( )。
A.文化继承就是全部袭承
B.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 C.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D.我们要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
导入:我们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有着双重作用,那么,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呢?
(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对待传统文化,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我们应全盘继承;另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应予以抛弃。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两种观点展开辩论:
学生总结:以上两种观点是否是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如果不是,正确的态度是什么?(结合学习过的哲学知识进行分析。视情况,教师可做适当总结。)
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阻碍作用
D、传统文化必须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与时俱进,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6、近年来,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备受我国年轻人的青睐,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却日益受到冷落。为此,有些专家、人大代表建议将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定为国家法定假日,为传统节日立法。为传统节日立法()
通过对传统习俗和传统思想继承性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在今天依然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导入下一问题: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材料一:古语云:“君子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事各顺其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材料二、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某某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A、可以有效地抵制洋节日的入侵
B、能够弘扬民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C、能够使青年人重视传统节日,不再过西洋节日
D、能够发挥文化对人影响的强制作用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主题一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探究】情景近年来,很多学校开展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启蒙书籍活动,加深青少年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知,从小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繁荣的精神原动力。

国学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弃的精髓,能使我们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

问题:1.“仁义礼智信”是传统文化继承中的哪一个方面的体现?它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提示:“仁义礼智信”是传统文化继承中的传统思想的继承。

它对当前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有人说,国学经典诵读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提示:国学经典诵读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但不是全面继承,而是将其中优秀的内容传承下去。

继承传统文化,我们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态度,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探究总结】1.图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区别:(1)两者的内涵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指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指在文化传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2)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深化点拨】区分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本民族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传播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高中政治 文化 传统文化的继承

高中政治 文化 传统文化的继承

活动四:筛选传统
步骤: 1. 观看视频《圣贤教育》 2. 辩论:男:传统文化是财富。 女:传统文化是包袱。 3.设问: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优秀与糟粕的判断标准时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了解现实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学生的 辩论,是学生自己总结出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其主体地位。
四、教学目标
• 课标要求: 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 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的道理。 (一)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懂得什么是传统文化; 2.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 3.明确传统文化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1. 理论联系实际地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 活中的作用; 2. 掌握辩证分析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 情感 态度、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对传统文化作用的辩论,让学生树立 树立对待传 树立 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树立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热 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2. 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价值观。
活动一:寻找传统
• 步骤: 1.观看《世博宣传片》,并寻找中国元素。 2.列举找出的中国元素。 • 设计意图: 通过寻找中国元素导入新课,使学生对传 统文化有初步认识,并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
活动二:分类传统
步骤: 1.分类列举出的传统文化元素。 2.对比书上对传统文化的分类方法说明传统文 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3.有表现总结传统文化的含义。 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明白传统文化的表现, 并由此总结含义,有利于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同时培养其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内容提炼: 第一目:传统文化面面观—表现和含义 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特点和双重作用 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对待传统 — 2.补充内容: 传统文化的特点,补充“历史继承性”、 “时代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