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死刑及世界死刑

合集下载

在我国执行死刑的方式有哪些

在我国执行死刑的方式有哪些

在我国执行死刑的方式有哪些在中国,执行死刑的方式主要包括注射死刑、枪决和绞刑。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权的重视,我国逐渐减少了死刑执行的方式和数量,并在2024年开始执行“一种或两种方式执行死刑”的政策,即减少了使用绞刑的可能性。

以下是对于这些执行方式的详细说明:1.注射死刑:注射死刑是我国执行死刑的主要方式。

它是通过注射药物引起被执行人体内系统性衰竭而导致死亡。

目前使用的内服药物为酒石酸溴己新(俗称“三剑客”)和氯化钾。

具体执行方式为,在监狱或执行场地,执行人员将药物注射到被执行人的体内,逐渐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停止活动,最终导致心脏停止跳动,实现死亡。

注射死刑的方式相对温和,死亡过程较为安详,因此逐渐成为主流的死刑执行方式。

2.枪决:枪决是一种较为残酷的死刑执行方式,在我国现行刑法中仍保留有枪决的执行方式,但是随着国际人权观念的影响和社会的发展,枪决的使用在逐渐减少。

枪决通常是在执行场地,由特定的执行人员(武警或军队人员)使用枪支进行射击,击毙被执行人。

枪决的方式迅速而直接,死亡瞬间,但在对于执行人员心理和精神上的影响可能较为严重。

3.绞刑:绞刑是一种传统的死刑执行方式,被执行人被绑在绞刑架上,绳子或细线被套在被执行人的脖子上,通过绞刑的杠杆力作用导致窒息死亡。

绞刑是一种相对残忍的死刑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目前我国已经大部分停止了绞刑的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注射死刑成为常用的死刑执行方式,但中国并未公开披露关于死刑执行数量和方式的具体数据。

此外,由于涉及敏感话题,相关信息在公开渠道上并不完整,因此对于死刑执行方式的了解仍存在一定的限制。

我国的死刑制度

我国的死刑制度

我国的死刑制度我国的死刑制度是指根据中国刑法对犯有严重罪行的罪犯进行最高刑罚—死刑。

作为一种极端的刑罚手段,死刑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仍然存在,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对死刑的适用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限制。

1. 死刑的法律基础我国的死刑制度具有扎实的法律基础。

我国刑法规定了数十种适用死刑的犯罪行为,其中包括犯罪分子故意杀人、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罪等严重犯罪行为。

这些罪行被认为是对人权、人身权利的极端侵犯,必须依法加以惩治,并以死刑作为最高刑罚。

2. 死刑的实施程序我国对死刑的实施程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以保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首先,刑事诉讼法允许审判长、主审法官、陪审员以及被告人的亲属、辩护人提出死刑附带判决或死缓的申请。

其次,对于死刑判决,必须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并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最高人民法院对死刑裁定有一个复核制度,确保死刑的实施在法律和程序的框架内进行。

3. 死刑的适用限制尽管我国保留了死刑制度,但在适用上也加以了限制。

首先,我国实行了死刑缓期执行,即对判决死刑的罪犯,在判决全文送达后两年内执行,以便犯罪嫌疑人有机会进行上诉和申请减刑。

其次,我国对判决死刑的犯罪嫌疑人实行了严格的证据规定,即只有确凿、充分的证据可以作为宣判死刑的依据,以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此外,我国还规定了一系列的死刑适用减轻或者免除的情节,如自首、立功等。

4. 死刑执行方式的改革近年来,我国对死刑执行方式进行了改革。

2007年以来,我国对死刑实行了以注射为主的枪决方式,以人道主义原则为指导,避免了旧时所使用的残忍酷刑以及死刑执行过程中的不人道待遇。

这种改革措施进一步减轻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死刑执行过程中的痛苦,体现了我国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

5. 对死刑制度的争议和展望我国的死刑制度一直备受争议。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死刑能够起到最好的威慑和惩罚作用,能够切实保护社会安宁和公共利益。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死刑违背了人权的核心价值观,持有废除死刑的观点。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我国死刑制度作为一项重大刑事政策,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

然而,对于这一制度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还存在着人们的关切与争议。

本文将从死刑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

作为世界上执行死刑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死刑制度相对完善。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对于犯罪行为中的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等严重犯罪行为,法律规定了死刑的适用条件。

我国的死刑制度经过多次修改与完善,在程序正义、量刑公正等方面具备相应保障措施。

目前,我国的死刑适用范围比较狭窄,对于刑罚执行要求严格,并且增加了死刑复核、死刑立即执行等制度。

然而,我国死刑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死刑的适用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容易受到法官个人意见和司法误判的影响,导致量刑不准确。

其次,死刑执行封闭严密,缺乏透明度,无法对外界进行监督。

此外,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冤假错案也引发了对死刑制度的质疑。

即使有死刑复核制度,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复核也难以完全排除误判的可能。

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解决,以确保死刑的公正与合法性。

针对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加强死刑的人权保障和司法公正。

要确保死刑的适用条件准确、司法程序公正,通过增加证据规范化、推进司法等措施,提高量刑准确性,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

同时,应增加对死刑适用的限制,将死刑适用范围缩小到最为严重的犯罪行为,避免死刑的滥用。

其次,进一步完善死刑制度的法律规定。

应通过修改刑法相关条款,明确死刑的适用条件和量刑标准,规范死刑的执行程序,确保死刑的执行符合法律规定。

此外,要加强对判决执行的监督与检察,在死刑执行中实施监督,提高刑罚执行的透明度。

最后,推动逐步缓和死刑制度。

虽然目前我国尚未完全废除死刑,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人权保护的重要性。

可以逐步将死刑适用范围缩小,增加其他刑罚形式,例如无期徒刑、长期有期徒刑等替代手段,以适应社会更高的法治要求。

国内判死刑案例

国内判死刑案例

国内判死刑案例
【原创版】
目录
1.我国的死刑制度
2.死刑的执行情况
3.死刑案例的种类
4.死刑案例的争议和反思
正文
一、我国的死刑制度
死刑,作为一种最严重的刑罚方式,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犯罪分子。

在实际执行中,我国一直秉持着“保留死刑,严格控制和慎重使用”的原则。

二、死刑的执行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治安形势的持续改善和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化,死刑的适用范围和执行数量已经有所下降。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执行死刑的人数已经从最高峰时的数千人减少到目前的数百人。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于死刑制度的谨慎使用和人权保障的尊重。

三、死刑案例的种类
在我国,死刑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类犯罪:
1.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的犯罪;
2.贩卖毒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
3.贪污、受贿等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的犯罪;
4.危害国家安全、颠覆国家政权等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的犯罪。

四、死刑案例的争议和反思
虽然死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但对死刑制度的争议和反思从未停止。

一方面,有人认为死刑具有强烈的震慑作用,可以有效地遏制犯罪行为;另一方面,有人认为死刑违背人权原则,容易导致司法误判,且无法挽回错误。

在我国,对于死刑制度的改革仍在继续。

国内判死刑案例

国内判死刑案例

国内判死刑案例(最新版)目录1.概述:死刑的定义和作用2.我国死刑的适用范围和执行情况3.我国死刑的执行制度和程序4.我国死刑的存废问题及其争议5.结论: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正文死刑,作为一种最严重的刑罚,是对犯罪分子的最高惩戒。

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死刑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本文将围绕国内判死刑案例,探讨我国死刑的适用范围、执行制度以及存废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死刑的定义和作用。

死刑,即生命刑,是指国家依法对罪犯判处并执行死刑的刑罚。

在我国,死刑主要适用于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国家安全、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罪犯。

死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犯罪分子的严惩、对受害人的慰藉以及对社会公众的警示。

其次,我们来看我国死刑的适用范围和执行情况。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死刑适用于故意杀人、强奸、抢劫、贩卖毒品、绑架等严重犯罪。

在实际执行中,我国一直坚持“保留死刑,严格控制和慎重使用”的原则。

对于死刑的适用,法院会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进行全面审查,确保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情节极其恶劣的犯罪分子。

接着,我们来了解我国死刑的执行制度和程序。

在我国,死刑的执行必须经过严格的司法程序。

一般来说,死刑案件的审理程序包括一审、二审和复核程序。

在死刑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法院会为被告人提供充分的辩护权利,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

对于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执行死刑前还需经过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复核程序,确保死刑判决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近年来,关于我国死刑制度的存废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有人认为,死刑制度过于严厉,不符合人权发展的趋势,建议逐步废除死刑。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死刑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对于严重犯罪具有强烈的震慑作用,不应轻易废除。

在这一争议中,我国政府采取了相对审慎的态度,继续保留死刑制度,并积极推动死刑适用范围的缩小和执行程序的严格把关。

世界上的死刑有哪些

世界上的死刑有哪些

世界上的死刑有哪些“世界上的死刑有哪些”为了帮助⼤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店铺⼩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世界上的死刑有哪些静脉注射:向死刑犯的静脉中毒连续注射致命的药剂。

犯⼈躺zhi在⾏刑椅⼦上脚踝、腿、⼿腕、胸部和头部都被绑住。

犯⼈的⾝上连有⼼脏监视器。

⾏刑⼈⼀般给犯⼈注射⿇醉剂───使犯⼈失去知觉,肌⾁松弛剂───使犯⼈的⼼肺松弛,剧毒的氯化钾使⼼脏停⽌跳动。

很多⼈认为,这是最⼈道的执⾏死刑的⽅式,也是⽬前美国最常⽤的⾏刑⽅式。

电椅:当使⽤电刑时,犯⼈被绑到⼀个特制的椅⼦上,⾏刑⼀般由三⼈或更多的⼈执⾏,他们⾯前各有⼀个电按钮,实际上只有⼀个按钮是连在电极上的。

这样安排是为了解除⾏刑⼈的⼼理负担,因为谁也不清楚究竟是谁按动了真按钮。

毒⽓室:犯⼈被关进⼀间不锈钢制秘室⾥,当⾏刑开始时,⾏刑⼈打开⼀个阀门,液态氯化氢流到犯⼈坐的椅⼦下⾯的⼀个盘⼦⾥。

接著向盘⼦⾥滴⼊氰化钾或氰化钠,从⽽产⽣氰氢毒⽓。

⽬前,美国仍有⼏个州采⽤这种⽅式处死死刑犯。

绞刑:这是其中⼀种最古⽼的⾏刑⽅式。

⾏刑前,犯⼈必须量体重,然后根据体重给犯⼈的腿部绑上重物,这是为确保犯⼈能⽴即被绞死。

绳索套在犯⼈的脖⼦上,然后撤掉犯⼈脚下的⽀撑物。

枪决:这种⾏刑⽅式在西⽅国家没有固定的模式,⼤多数情况下,5名⾏刑⼈在犯⼈⾯前站成⼀排,向犯⼈开枪。

为了确保⾏刑⼈不受到报复,其中⼀名⾏刑⼈的枪⾥没有⼦弹。

这样,报复⼈即使知道5名⾏刑⼈的姓名,也难以分清到底谁的枪⾥没有⼦弹。

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尚保留死刑的国家约为40个,其中约有近10个国家在近⼆⼗年来没有真正执⾏过死刑(实际上已废除),在其余约30个国家中,约⼀半国家对⾮暴⼒犯罪不判死刑(即死刑只针对强奸杀⼈等恶性暴⼒犯罪),从⼈类⽂明的⾓度来说,死刑是统治者为维持统治⽽采取的极端“合法暴⼒”,以剥夺犯罪⽣命为⽬的的最⾼处罚形式,是⼈权社会所禁⽌的,世界⼈权组织在尊重各国主权的前提下,积极呼吁在全世界取消死刑。

我国死刑存废问题之我见毕业论文

我国死刑存废问题之我见毕业论文

我国死刑存废问题之我见摘要:死刑,作为现代刑罚体系中最古老的刑罚方法,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称为生命刑,又称极刑。

从两百年前贝卡利亚首倡废除死刑以来,在世界围,有关死刑废除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

而在我国,死刑制度源远流长,沿袭了数千年,至今仍在发挥着惩戒、教育、预防犯罪等功能。

本文通过对死刑存在的价值分析,以及结合我国的国情,认为我国目前废除死刑缺乏现实的可能性。

关键词:死刑存废国情死刑(death penalty)又称生命刑,是以剥夺犯罪人生命为基本容的刑罚。

也正是因为它严厉得近乎残酷的惩处方式,使得几百年来关于死刑存废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一、我国的死刑制度(一)我国历史上的死刑制度中国是世界围保留死刑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在1997年通过的现行刑法中还规定着68种可以适用的死刑。

但是在全球围,近年来,呼吁废除死刑的声音越来越大。

全世界尚保留死刑的国家约为40个,其中约有10个国家在近几十年来没有真正执行过死刑,在其余约30个国家中,约有一半的国家对非暴力犯罪不判死刑。

仅在1976至1996年间,全面废除死刑的国家便多达37个。

面对这些,中国关于死刑制度的存废问题到底应该如何?本文就将这一问题作浅要的讨论。

死刑作为最古老的刑罚之一,在西方历史中被广泛的使用着。

“《汉穆拉比法典》里规定可以直接处死的条文就有36种;古代雅典的法条中,不但对一些严重犯罪处于死刑,而且对盗窃蔬菜、水果等也与杀人等同罪。

”在中国古代,帝王既是最高权威的象征,又是法律的代名词。

他掌握着对全国人民的生杀大权。

违反了他的意志,就是违反了法律。

当时虽然有法律,但是他也只是维护帝王的一种工具,对普通的人民一种实际意义都没有。

帝王的死刑主要出发点在于预防犯罪,使用死刑的威吓作用,来起到稳定战局的作用。

死刑的恐惧性,对那些准备犯罪的分子是一种很好的防。

(二)我国现代关于死刑的制度195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第三次全国个公安会议决议》修改意见中提到,“对于没有血债,民愤不大和虽然严重损害国家利益但尚未达到最严重程度,而又罪该处死者,应当采取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强迫劳动,以观后效的政策”。

论死刑制度在中国的存与废

论死刑制度在中国的存与废

或有期徒刑,让其在真正悔恨中受到惩罚,使其在惩罚中能真正为受害者做点事情作为补偿,尤其是在刑事诉讼中附带民事赔偿的案件中,如果罪犯死了且无财产,那么受害者便在处决罪犯的同时永远失去对其的任何民事主张权利。死刑对于那种罪大恶极的人来说,却是一种解脱。如杀了数人而被执行死
大的意义呢?死刑的风险正在于此。处于这样的国情,除非有一天不再有冤案错案的发生,方可适当恢复死刑,否则死刑不可不废。
(二)我国死刑保留论学者的观点
1、死刑具有最大的威慑力,起到更好的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的目的。刑罚越严厉,有理性的人就越害怕,威吓作用就越大,而且死刑是最严厉的刑罚,试想哪一种刑罚能比剥夺人的生命更可怖。所谓“杀一儆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论死刑制度在中国的存与废
论文摘要
死刑制度有着久远的历史,它既是一个最古老的刑罚方法,又是一个被认为具有最大威慑力的刑罚方法,长期以来为统治阶级所使用,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死刑的存废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外刑法学领域争论不休的焦点,出现了贝卡里亚、边沁等著名的废除死刑论的学者,他们从各种角度论证死刑的非正义性和不必要性,但始终没有得出统一的废除死刑的结论。
历史上各国统治者无不重视死刑的使用,把死刑作为对付危害其统治最严重的犯罪的惩罚手段,因此那时的死刑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①但是由于死刑剥夺的是人之最宝贵的权利--生命权,因此人类在适用死刑的过程中,随着对死刑认识的不断深入,在死刑被人类适用了几千年之后,人们开始对它的作用和存在以及是否正当提出了质疑。
刑,按老观点一命抵一命来说,那是赚了;或者挥霍了人民的财产几个亿后执行死刑,也觉得没什么遗憾了。犯罪人的一点点罪恶感在一声枪响之后就灰飞湮灭了,如马加爵,死是他求之不得的,所以他放弃上诉,一心求死,他得到了解脱。死刑也许并不是受害者想要的,却是罪犯最想要的。

国内判死刑案例

国内判死刑案例

国内判死刑案例摘要:1.我国的死刑制度简介2.我国判死刑的案例类型3.我国判死刑的案例数量及趋势4.我国判死刑的案例中的争议问题5.我国对死刑制度的改革与反思正文:【我国死刑制度简介】死刑作为最高刑罚,在我国具有相当长的历史。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保留死刑制度,并将其作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手段。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死刑适用于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国家安全、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罪犯。

【我国判死刑的案例类型】在我国,判死刑的案例主要涉及以下几类罪名:故意杀人、强奸、抢劫、贩卖毒品、贪污受贿、颠覆国家政权等。

这些罪名涉及到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国家安全以及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

当然,具体判罚还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而定。

【我国判死刑的案例数量及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治安形势的持续改善,以及对死刑制度的谨慎使用,我国判死刑的案例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执行死刑的人数已由过去的数千人减少到数百人。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在保障人权、慎用死刑方面的积极成果。

【我国判死刑的案例中的争议问题】尽管我国在死刑制度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一些具体案例中仍存在争议。

例如,死刑适用的标准是否明确、死刑犯的权益保障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完善。

【我国对死刑制度的改革与反思】在全球范围内,废除死刑已成为一种趋势。

我国政府在保留死刑制度的同时,也在积极考虑对死刑制度进行改革。

例如,严格控制死刑适用范围、谨慎使用死刑、推动死刑犯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改革。

国内判死刑案例

国内判死刑案例

国内判死刑案例在国内,死刑作为一种最高的刑事处罚手段,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国内判死刑的案例,分析案例类型及犯罪原因,并探讨死刑判决的法律法规依据、执行过程以及这些案例对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一、国内判死刑案例概述近年来,我国法院审理了一系列涉及严重犯罪案件的死刑判决。

这些案件涵盖了故意杀人、强奸、贩毒、恐怖主义等罪行。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1.罪犯马某某因杀害女友一家三口,被执行死刑;2.罪犯陈某犯贩卖、运输毒品罪,被执行死刑;3.罪犯李某组织、领导恐怖组织并在公共场所实施爆炸,被执行死刑。

二、死刑案例类型及犯罪原因1.故意杀人、强奸等暴力犯罪:罪犯因一时的冲动、感情纠纷等原因,导致恶性犯罪事件发生。

如马某某杀害女友一家三口案;2.贩毒犯罪:罪犯为谋取暴利,贩卖、运输毒品,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

如陈某犯贩卖、运输毒品案;3.恐怖主义犯罪:罪犯组织、领导恐怖组织,实施爆炸、袭击等恐怖活动,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如李某组织、领导恐怖组织案。

三、死刑判决的法律法规依据我国《刑法》对各类犯罪行为设有明确的刑罚规定,并根据罪行轻重、犯罪嫌疑人的悔罪表现等因素,予以相应处罚。

对于死刑案件,法律规定如下:1.故意杀人、强奸、抢劫、贩卖毒品等罪行,判处死刑;2.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社会危害性极大的,判处死刑;3.犯罪嫌疑人不悔罪、无悔罪表现的,判处死刑。

四、死刑执行的过程和后续事项1.死刑执行前,法院将告知罪犯死刑时间和地点,并通知罪犯近亲属;2.死刑执行采用枪决或注射等方式进行;3.死刑执行后,法院将通知殡仪馆处理遗体,并进行公告;4.罪犯的财产依法没收,用于赔偿受害者家属。

五、死刑案例的社会影响及启示1.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死刑案例的公开审理和执行,彰显了国家法治的威严,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2.强化法治教育:死刑案例对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强烈的震慑作用,强化了法治观念和教育;3.强化社会治理:针对死刑案例中的犯罪类型,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应加强社会治理,预防犯罪的发生;4.强化人权保障:在执行死刑的过程中,要充分保障罪犯的人权,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

我国死刑制度现状及思考

我国死刑制度现状及思考

我国死刑制度现状及思考首先,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执行死刑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死刑在我国适用范围广泛,包括谋杀、强奸、贩毒等危害严重社会秩序和安全的罪行。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对死刑的使用逐步减少,主要是减少了非暴力犯罪的执行死刑数量。

目前,我国死刑制度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一些人认为死刑制度在执行上存在着不公正和滥用的问题。

由于司法程序上的一些不足和相关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可能导致一些人被错误地判定为死刑。

此外,死刑的处决方式也备受质疑,以及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人道对待。

其次,一些人呼吁死刑制度,并逐步缩小其适用范围。

他们认为,死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犯罪问题,而应更多地利用刑罚的目的是惩罚和改造的功能。

这些人主张,在一定范围内废除死刑,并逐步提高对犯罪分子的教育和改造。

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死刑是对严重罪行的合理反应,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他们认为,死刑的存在可以起到威慑作用,阻止潜在罪犯犯下严重的犯罪行为。

在一些罪行特别重大的情况下,执行死刑也有助于平息民众的愤怒情绪,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对于我国死刑制度的思考,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寻求达到平衡的方式。

首先,我们应该努力提高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确保在执行死刑前进行充分的审查和证据收集,以减少错误判决的可能性。

此外,我们还应该建立更加人性化的处决方式,并且严禁任何形式的酷刑和虐待。

其次,我们应该深入思考死刑的目的和效果。

虽然死刑可以起到威慑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犯罪的根本原因和社会背景。

更多的资源应该投入到预防犯罪、教育和改造的方面,以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学习世界各国在死刑制度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案例以及培养更多合格的法律专业人才,我国的死刑制度可以更加完善和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需要进一步和完善,以确保公正和合理的判决,并减少错误和不人道的执行。

在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达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目标。

从死刑存废之争看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完善

从死刑存废之争看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完善

从死刑存废之争看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完善摘要本文从死刑的起源、现状、发展趋势等入手,来分析我国死刑制度,认为我国死刑制度只有转变司法理念,严格公开死刑复核程序,才能对我国严格限制死刑制度加以完善,并最终实现废除死刑的目标。

关键词死刑存废限制完善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死刑废除论产生后,才有学者对死刑的正当性进行研究。

死刑的废除与否,人权的保护与否,一切围绕着死刑展开。

废除死刑与限制死刑虽然成为当今各国立法的趋势,但也并非一帆风顺。

死刑废止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死刑制度的发展和面临挑战(一)死刑的起源和废除死刑的端倪。

死刑是人类应用最久的刑罚。

这种刑罚方法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与原始社会的一些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继承或者转化的东西,这些现象,便成为死刑的直接渊源。

关于死刑的起源,学术界说法颇多,有活人祭祀和战争等多种说法。

马克思曾经清楚地揭示了死刑与原始社会复仇制度之间的关系:“死刑是往古的以血还血、同态复仇习惯的表现。

”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需要死刑来维护自己的特权和统治地位,死刑就这样产生了。

废除死刑的观点最早可源于16世纪英国学者托马斯·莫尔,但是莫尔对死刑的质疑并未得到人们的关注。

1764年,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对欧洲中世纪封建专制社会的刑法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以过人的勇气提出了死刑废除论。

(二)死刑存废之争。

死刑已经运用了上千年之久,在其产生和运用的前期,“杀人者死”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根本无须对死刑的正当性进行论证,因此并没有什么死刑正当性理论的存在。

当死刑废除论产生后,才有学者对死刑的正当性进行研究。

死刑存置论代表性人物有黑格尔,康德和加罗法洛。

他们认为对可能犯罪的人,死刑具有最大的威慑力。

此外死刑是伦理正义的必然要求。

从经济学角度考虑死刑比长期监禁那些最危险的犯罪人更省钱。

死刑废除论代表人物有贝卡里亚,边沁和菲利。

他们认为死刑并不比终身监禁具有更大的威慑力。

关于中国死刑制度

关于中国死刑制度
第一,是没有充分强调死缓制度适用的对象就是罪大恶极应处死刑的犯罪分子,有人把死缓适用的对象理解为罪不当死的犯罪分子,实际上降低了死缓适用对象的规格。第二,是对于“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缺乏统一的理解,各地司法机关在适用上各行其事。
建议
积极适用死缓制度,严格控制实际执行死刑数量。死缓制度是我国刑事立法上的独创,其意义就在于减少死刑的实际执行。严格按照我国刑法典规定死缓制度的立法精神,对所有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都应当斟酌考虑适用死缓的可能性,只对必须立即执行的判处立即执行。
(二)我国死刑适用的特点
我国1997年《刑法》中死刑适用具有以下特点

1、死刑适用的范围广、罪名多
2、死刑选择性罪名多,绝对死刑罪名数较少
在我国理论界,关于选择性罪名的认定,存在三种情况:一是行为选择性罪名,如生产、销售假药罪;二是对象选择性罪名,如拐卖妇女、儿童罪;三是行为和对象同时选择性罪名,如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罪。在刑法分则中关于选择性罪名太多了,反而绝对死刑罪名就比较少了。
三、当今我国的死刑制度
(一)
法律规定的死刑
我国1997年《刑法》的413个罪名中,规定死刑的已经达到68个罪名。危害国家安全罪有7个罪名;危害公共安全罪有14个罪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有15个罪名;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有6个罪名;侵犯财产罪有2个罪名;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有8个罪名;危害国防利益罪有2个罪名;贪污贿赂罪有2个罪名;军人违反职责罪有12个罪名。1997年《刑法》第48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二)保留死刑就是为了预防犯罪、保护人民,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对于那些罪行极其严重的各类犯罪分子只有适用死刑,才能使他们不再犯罪,而达到刑罚特殊预防的目的。同时,使那些意图实施极其严重犯罪的人心里有所惧怕,不敢去实施犯罪,达到威慑作用,从而实现刑罚一般预防的目的。

从《刑法修正案(九)》看我国死刑制度的进步

从《刑法修正案(九)》看我国死刑制度的进步

从《刑法修正案(九)》看我国死刑制度的进步引言死刑作为一种严厉的刑罚,在社会上一直备受争议。

在中国,死刑制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对死刑制度的改革更是备受关注。

《刑法修正案(九)》作为我国死刑制度的重要法律文件,对死刑制度的改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刑法修正案(九)》中出现的几个方面,谈谈我国死刑制度的进步。

一、限制死刑范围《刑法修正案(九)》有一项重要的规定,就是限制了死刑的适用范围。

根据新修正的《刑法》,我国将逐步开展死刑应用的缩小和调整,通过削减适用死刑罪名和减轻特定罪名实施死刑的比例来缓解死刑的适用范围,这是死刑制度的重要改革。

在过去,我国存在一种惩罚重于教育的思想,因此死刑罪名数量庞大,除了常见的谋杀、故意伤害等罪名外,也包括一些看起来并不严重的罪名,如虚假诉讼、走私等等。

为了限制死刑罪名适用范围,新修正的《刑法》将涉及较少人命损失的罪名实施死刑的比例进行降低。

这是对死刑判决方面的一种严格限制。

这一限制的出现,对于减轻适用死刑的比例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减轻死刑适用情况除了限制死刑罪名适用范围外,《刑法修正案(九)》还对死刑的级别做出了调整。

如《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从事非法买卖毒品,情节严重的,以死刑判处。

”现在沿海地区被查获有机会被判死刑的新疆、甘肃、陕西、安徽等地人,在新《刑法》的原则下,这种情况将得到改善。

虽然该规定并未完全拟定,但我国不应只注重法律因素,而应将整个社会因素均衡考虑。

若界定不当,或者身心健康状况不佳的罪犯在警察压力下,可能被判刑入狱。

我国的死刑适用比例也在近年来得到大幅度下降。

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中所提及的情况,2007年的死刑判罚比例比十年前下降了70%以上。

这样一种调整的出现,虽然不会导致死刑罪名完全的消失,但却有望减轻死刑的适用情况。

三、行使死刑权的条件对于死刑制度的恰当运用,也需要制定更为明确的条件。

中国死刑的种类包括哪些

中国死刑的种类包括哪些

中国死刑的种类包括哪些死刑是一种直接剥夺犯罪分子生命权的处罚,目前很多国家都已经废除了死刑,然而在我国仍保留了死刑制度,不过相比从前已经大大减少了死刑的罪名。

那究竟中国死刑的种类还有哪些呢?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一、中国死刑的种类有哪些▲1、现代:枪决、注射▲2、古代:斩首、断头台绞刑、绞杀、投寰、套白狼、立枷、枷项踏刑磔刑、车裂、五牛分尸、五马分尸碾刑火刑、烹刑、油炸、炮烙、点天灯、烤刑、炙刑毒药、鸩杀、吞金溺刑活埋、坑杀饿刑、幽死、恐怖梨、饥饿面具钝击、杖毙、扑杀、金瓜击顶、石刑穿刺、箭刑、十字架、木桩刑、贯穿刑剥皮肢解、大卸八块、碎身刑、锯刑虿盆、猛兽吃人割喉刑腰斩、剖腹投掷刑车轮刑凌迟处死、戴火项链虫噬、象刑▲二、死刑适用的条件《刑法》第48条: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第49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审判的时候年满75周岁以上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第50条: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人身危险性等情况,可以在作出裁判的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可见,死刑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即所犯罪刑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特别严重和情节特别恶劣的。

▲三、死刑适用的标准2011年5月24日,最高院发布2010年年度工作报告称,最高院在审理死刑复核案件时,不是必须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均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我国的死刑是怎么执行的

我国的死刑是怎么执行的

我国的死刑是怎么执行的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判处和核准的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

从我国法制史来看,死刑自古有之,最初我国设置死刑的目的是为了惩罚,随着法制建设的逐渐完善,死刑的规定只是为了减少乃至预防违法事件的发生。

古代执行死刑的方式主要有腰斩、九刑等,中国现代死刑的执行方式是怎样的呢?▲一、死刑命令的签发执行死刑判决,必须有执行死刑命令才能进行。

根据2012年颁布的《刑事诉讼法》第250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判处和核准的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

▲二、执行机关和期限执行死刑的机关是原审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的执行死刑命令,均由高级人民法院交付原审人民法院执行。

原审人民法院接到死刑执行命令后,应当在7日以内执行。

▲三、执行场所和方法死刑可在刑场或指定的羁押场所内执行。

刑场不得设在繁华地区、交通要道和旅游景点附近。

死刑采用枪决或注射等方法执行。

对采用枪决方法执行死刑,人民法院有条件执行的,应交付司法警察执行;没有条件执行的;可交武装警察执行。

执行死刑时的警戒事宜,由公安机关负责。

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刑的,应当在指定的刑场或者羁押场所内执行。

采用枪决、注射以外的其他方法执行死刑的,应当事先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四、执行的具体程序1.执行死刑前,罪犯提出会见其亲属或者其近亲属提出会见罪犯申请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2.人民法院将罪犯交付执行死刑,应当在交付执行3日前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3.执行死刑前,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即认真核对被执行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基本犯罪事实及其他情况,确保被执行的人就是判决、裁定所确定的死刑罪犯,以防止错杀;还要询问罪犯有无遗言、信札,并制作笔录,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

4.执行死刑应当公布,禁止游街示众或者其他有辱被执行人人格的行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废除死刑与社会安定的关系???
不是因为废除死刑后犯罪率下降,而是因为犯罪率下降,才可以废除死刑。 所谓废除死刑后犯罪率下降,倒不如说是因为社会把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从发生犯罪之后的惩罚转 向预防犯罪的发生,所以才有废除死刑后犯罪率下降的假象。不过那需要非常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现在的中国是不合适的。
法律的目的首先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或者说最大限度的减少生命损失,维护社会安定。 如果 这个前提不成立,法律 就毫无意义。废除死刑也好,不废除死刑也好。关键是它能让人民更加安 全。都先别说哪个更高尚,或者哪个更符合道德。 首先看他有用没有。 从发达国家来看,似乎废 除死刑是文明进步的标志,但显然不能进行逆向推理。”废除死刑会促进文明进步?“ 南美和 南非的事实 告诉我们,在落后的国家废除死刑,犯罪率会飙升N倍。所以废除死刑无关乎先进与落 后,有道德或者无道德。如果纯粹按道德来评理,就永远都扯不清。 废除死刑的关键是国情。
中国死刑为什么不废除?
• • • 一 、中国国情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严重、矛盾突出,重大刑事案件频发,此时废除死刑,将降低刑 罚的震慑力,不足以维护社会安定。 二、中国历史传统

• •
千百年来,民众已习惯了“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一王法,如果现在立刻废除死刑,会使许多人对此产生质疑,认为这 是对罪大恶极者的放纵、对被害人生命的不尊重,会极大地影响人们对法律公正的信赖和信仰。
三、中国社会现状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客观上讲,目前各种犯罪极多,为了制止犯罪,就必须有一种能给罪犯带来痛苦的措 施以抑制犯罪的欲念,这就是刑罚。刑罚的设置就是要实现其威慑作用,生命的被剥夺,意味着人将丧失一切不符存在,无疑具 有最强烈的威慑作用。 四、中国民众要求 中国人极为痛恨犯罪,要求最大限度的惩罚重罪,一旦死刑废除,会对法律产生失望感,影响法治社会建设,带来社会混乱。 五、中国人心里 冒险是人之天性,任何民族都有冒险精神,当代社会是经济社会,利益成为理所当然的追求目标,为了利益铤而走险的大有 人在,重刑社会亦是如此,一旦废除死刑无疑是给蠢蠢欲动的犯罪份子一个有利的信号,滋生犯罪。 六、中国人目前素质 目前我国物质生活水平整体不高,社会福利、教育、养老、看病、失业等问题多多,精神文明水平还很落后,现在废除死刑 的社会基础并不具备,加之法制社会尚建设中,国人法律意识还有待提高,废除死刑对建设法治社会不利。
总结
•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部分废除死刑的条件,但是这些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 发展和完善。也就是说还不能马上废除死刑制度。 • 国并没有直接废止死刑制度,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死刑制度进行了 相应的调整,这主要是基于我国目前的历史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另一方面, 按照人权保护生命权的思想,我国的死刑制度还是需要进一步的调整,目前, 废除死刑制度相应的条件已经趋向成熟,虽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相信 随着人权运动的发展,死刑制度的存在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并最终走向消 亡。
我国死刑相关法律
• 刑法修正案(八)颁布后,死刑罪名由68个减至55个,取消的13个死刑罪名
• (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 扣税款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盗窃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盗掘古文化 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
我国及世界死刑
15护理2班贺婷
案例
复旦投毒案,指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 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是受害人黄 洋的室友,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 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 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15年1月8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维持原判:因故意 杀人罪被判死刑。 2015年12月11日,林森浩因故意杀人罪被依法执行死刑
世界死刑
• 全球96国废除死刑,58个国家地区保留 • 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曾有过"死刑"这种刑罚制度,时 至今日,仍有58个国家仍然继续存有并执行死刑,其中包括美国、 中国、日本等GDP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全球有96个国家已经废 止了死刑,其余的国家则或是已经10年以上未执行过死刑,或是 仅允许在战时使用死刑。所有欧盟成员国依据欧盟基本权利宪章 第2条,禁止使用死刑。蒙古是最近一个废止死刑的国家。
我国死刑罪名目前有55个
1)危害国家安全 2)危害公共安全 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 5)侵犯财产
6)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7)军人违反职责
总体变化
刑法对旧刑法中的有关死刑犯罪的规定作了一些修改。 例如:将死刑只适用于“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修改为“罪行极其 严重”的犯罪分子; 删除了 “已满16岁不满18 岁的人,如果所犯罪行特别严重,可以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规定; 将死缓期满立即执行的条件由抗拒改造情节恶劣变更为故意犯罪等 内容。
死刑?
也称极刑,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 束一个犯人的生命。
执行方法: 古代:凌迟、车裂、斩首、腰斩、剥皮、火焚、钉颅、活 埋.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毛泽东的“少杀、慎杀”思想指导下,我们党提出了“保留死刑,但 严格限制死刑”的死刑政策,这一政策长期以来指导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 1)1949年10月到1979年6月新中国刑法立法很薄弱,大部分受到政策的影响,这段时间中 国没有刑法典,只有屈指可数的单行刑法。在这段时间里审判刑事案件时,定罪、量刑主 要是依靠政策而不是依据法律。 2)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 3)从1981年颁布第一部单行刑法《关于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到1997年刑法出 台。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修订)至今。
为什么要废除死刑?
• 死刑是对严重违反社会契约罪犯的复仇性制裁。 • 死刑一旦执行,将无可挽回。 • 不管与何种方式执行死刑,都总有直接执行死刑的人。 • 死刑的存在,使得强权有机会践踏人的生命。 • 生命是人类能被夺走的东西中,最宝贵的东西! • 被免于死刑处罚的往往是有背景的人群,而被执行死刑的,却恰好是最底层 的人群。这种二元法律必须统一!否则公平无从谈起! • 从法理上讲,正当防卫只存在于制止犯罪,也就是说,只有犯罪进行的时候, 为了制止罪犯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才被允许采取非常手段。当犯罪已经完全 停止,则不存在正当防卫了。 • 从逻辑上讲,一个人杀人是犯罪,一群人杀人也是犯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