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话语权”问题
关于合理运用话语权的一点思考——浅论话语权下新闻媒介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口 正美语 的人必定是一个上流绅士 。 纯 这种语音表现极容 增加的不负责任的虚假报道 , 使得带来的恶劣影 响也越发 的增加和扩大 , 这使得我们需要具体探讨一下 , 虚假以及不
许 多的镜 头中 , 由女权主义者 、民运分 子、恐怖主义等等
新 闻新 闻媒介的这 一特殊的权 力 , 和许 多事物一样 ,
组成 的持 不同政见者的形 象通 常都是消极 的 、 颓废 的 、 凶 同样也是一把双 刃剑 , 可以产生一些积极的效应 , 同时不 但 狠的或是可鄙的形 象 , 这时的摄 像记者通 常会将镜头 固定 可避免的或多或少的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 近几年来, 由 于 易于辨 识的形象 , 如晃动标语牌 的女权运用者 、 目光 凶 于新 闻媒介 的更为发达 , 这把双刃剑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扩 狠的恐怖 主义分子 、 颓废的 民权运 用者 等等 , 这些形象 大到很多 的方面 , 每年都会 引起 人们关注和 探讨的“ 把 就 十 大量 出应用于 自持 公正报道的新 闻节 目之 中, 这样被嫁接 大假新闻 ” 时间看来这一 消极影响 已经引起人们 的注意 。 过的真 实的感觉极让受众轻 易地感受到 了这 些人群的不 改革开放的全面深 入发 展以来 , 国新闻传播 媒体也 我
可理喻性和排斥性 。 在现今 已经极不平衡 的信息传播过程 和其他各行 各业一样 , 被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的需求着 , 持
中, 国家有关发展中国家的新闻报道的信息量 , 发达 只存在 续迅 猛发 展 , 闻记者队伍也随之增加很 多。 新 这时 , 新闻传 很少的一部分 。 而即使便 是这些少量 的内容 , 当一部分 播本 身所具有 的的社会影响 力逐渐被演绎的越来越好 , 相 并 还是有关 于暴 力、 品、 毒 贩卖人 I等等相 当不和谐 的负面 在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 中 , : 1 起了 巨大的推动作
新媒体时代受众的话语权
新媒体时代受众的话语权——自由与隐私首先我想解释的是什么事话语权。
话语权就是说话权、发言权,即说话和发言的资格和权力。
这样的话语权往往同人们争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地位和权益的话语表达密切相关。
例如,对已有事态的解释权、对自我权益要求的申诉权、对欺骗压迫的抗议权、对政治主张的阐发权、对虚假事件的揭露权、对罪恶事实的控诉权、对错误观点的批判权等等,都属于话语权。
如今,我国互联网事业正在持续快速的发展,并在普及应用上进入崭新的多元化应用阶段。
互联网的影响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我们在审视以往传统媒介的同时,也开始更多地关注网络这一新型媒介的发展和影响,但与以往媒介比较的同时,我们用已有眼光来审视也是远远不够的,更多地需要我们深刻而理性地细化审视网络传媒的发展。
它是最具时效性的代表之一,它的出现带来了传播媒介的一次革命性跨越,被人们称之为大众的“第四媒介”,它可以综合以往媒介的大多特性,能够在受众传媒接近权这一领域比以往媒介走得更远,也更能体现这个领域给作为受众的我们所带来的更多反馈机会,正如此,它所带来的是受众“话语权”的真正突破性。
从传播及传播学的角度出发,“话语权”这一概念是受众对一次或几次传播过程中的一种权利自然和不自然的赋予,这种权利的赋予类同于受众在传播中的其他特有地位一样,应是受众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传播者的义务。
它向传统媒介显现它无可比拟的话语接近权或其他更多优势的时候,也在自身弊病的另一条道路上越走越远,此时,网络“话语权”成为网络传播的双刃剑,让网络传播在自我抉择和辨证统一中发展。
我们身处传播的世界,求新、求变是受众的普遍心理需求。
“以人为本,尊重受众”,是现代新闻媒介应当遵循的职业操守。
对新闻媒介而言,满足受众不断更新的诉求是其实施“变脸变身”的最终目的。
时下,“话语权”一词被频频使用。
话语权是现代人言论自由的体现,应该是人人有份的。
在新闻和受众两者之间,双方互有话语权。
话语权_电视媒体的力量
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是话语控制的一 个复杂因素, 它包括宗教观念、 道德、伦 理、审美及风俗习惯等。 譬如在前阿富汗, 塔利班拒绝电视机、 收录机等传播工具, 声称《古兰经》是他们唯一的法律,宗教话 语占有绝对地位和控制权。 道德因素则主 要通过公众的态度、情感及舆论起作用。
专业因素。 这里所谓的专业因素,是 指媒体用自己的一套意识形态标准来进 行话语控制,比如新闻传播观念、价值理 念等。 所以在对待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 争问题上,半岛电视台和西方电视台就呈 现出完全不同的报道方式。
开 封 杞 县 钴 -60事 件 真 相 回 顾 事 件 的 主 角 是 1997年 成 立 的 杞 县 利 民辐照厂(以下简称辐照厂),这家企业的 业 务 是 用 钴 -60对 方 便 面 调 料 包 、 辣 椒 粉 、 中药材、大蒜等进行辐照灭菌。 据了解,该
类装置的放射源通常被放在墙壁厚达2米 的水井辐照室内,进行辐照加工时,通过 远程控制将放射源从水井中提出,用完后 再放回。 6月7日凌晨2点,辐照厂的辐照装 置在运行中货物意外倒塌,压住了放射源 保 护 罩 , 并 使 其 发 生 倾 斜 , 导 致 钴 -60放 射 源被卡住,不能正常回到水井中的安全位 置。 换句话说,辐射源只能一直处于辐照 工作状态。
注 释: ①葛兰西:《狱中杂记》,人民出版社。 ②王治河:《福柯》,湖南教育出版社。 ③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 上海人民出 版社。 ④ http : / / www . cctv . com / program / jdft / 20040105 / 101252.shtml ⑤石长顺:《电视传播学》, 华中理工大学 出版社。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信息 中心)
新媒体对主流媒体话语权的影响分析
新媒体对主流媒体话语权的影响分析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重要渠道。
与传统的主流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门槛低等特点,已经对主流媒体的话语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新媒体对主流媒体话语权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探讨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变革和发展。
一、新媒体对主流媒体话语权的挑战1.传播速度快:新媒体的传播速度远远快于传统的主流媒体,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和发布信息。
一些重大新闻事件往往是在社交媒体上被首先曝光,然后才通过主流媒体进行报道。
这就意味着主流媒体失去了信息的权威发布地位,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信息传播的第一现场。
2.互动性强:新媒体的互动性极强,用户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对信息进行即时反馈。
而主流媒体在传统纸媒时代,讯息是单向传播的,读者对于信息的反馈并不直观。
这就意味着,新媒体更能够迅速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喜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传播。
3.门槛低:相比于传统的主流媒体,新媒体发布内容的门槛极低,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进行信息的分享和传播。
这就导致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主流媒体在话语权上的独占地位被进一步削弱。
二、新媒体对主流媒体话语权的影响1.主流媒体转型:在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已经意识到一味地抵制新媒体已经不现实,他们开始积极转型,加大对新媒体的投入,开设官方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账号,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内容传播和互动。
通过与用户的互动,主流媒体能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并根据需求调整自己的内容和形式。
2. 舆论引导方式变革: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方式通常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渠道进行单向的信息传播,而在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开始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舆论引导。
通过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发布信息,主流媒体可以更广泛地触及受众,进行话题的设置和引导,影响受众的观点和价值观。
3. 新闻报道方式更新:在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变革。
审视电视媒介在公共事件中的话语主导权
审视电视媒介在公共事件中的话语主导权内容摘要:在信息社会愈趋发达的时代,公共事件作为关注度极高的事件进入大众的视野,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公共事件的效应放大,而对公共事件的调查和披露优势更加明显的传统媒介电视媒介则应该有着更巨大的影响和更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电视媒介自身的优势入手,对其在与新媒介的竞争中在公共事件中发挥其大众话语权和舆论监督的职能,保障政府公信力,对事件结果的正确引导作出分析。
关键词:公共事件;电视媒介;大众话语权;舆论监督作为“中国公共事件元年”的2008年,是中国的电视媒介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公共事件本身都始终存在着,发生着,但通过电视这一传统媒介手段让人们能够在第一时间知晓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进展并持续关注,却是因为在这一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公共事件。
南方雪灾、列车脱轨、火炬传递受阻、“五·一二”汶川大地震、西藏暴力事件、北京奥运,原本在过去的电视中天天只能看到的重大的煤矿事故,从“单一”变成“多元”,观众从电视中获取的信息内容之多着实让人喘不过气来,也让观众在这一年对电视媒介的关注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电视媒介在频发的公共事件中经受着大众的考研。
而中国的电视媒体也真正从这一年开始,发挥出其本身应该具有的更大的话语权。
电视媒介自身在报道公共事件时具有巨大优势电视媒介作为电子媒介中最具代表的信息传播工具,其本身就具有以报纸为代表的印刷媒介和以网络和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介无法取代的优势。
在这里,我将结合电视媒介在报道“五·一二”汶川大地震中的过程详细叙述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即时性。
这是电视媒介最重要的特征,它可以在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的同时同步进行报道,这使得它成为传播信息最快的传媒,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事件的进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一个小时后,央视就已经集结队伍奔赴灾区,开始连续数天24小时不间断地对灾区现场进行滚动直播,让全国电视机前的观众从那一时刻将目光都集中在了电视屏幕前,第一时间及时了解到灾区的受灾和救援情况,而报纸和网络都是延后性的报道,并且大部分内容都是对电视直播内容的重复播出。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话语权现状分析及路径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话语权现状分析及路径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而主持人的话语权则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观感和影响力。
对于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话语权现状的分析及路径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1. 政治因素影响在一些国家,政治因素可能会对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权产生一定的影响。
政府和政治势力可能会通过法律、宣传或其他手段来干涉和控制节目的内容和言论,从而影响主持人的话语权。
2. 商业压力在商业化的电视媒体环境下,广告商和赞助商的利益往往会对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产生影响。
有些主持人可能会受制于商业压力,不敢发表真实、客观的评论,这也会影响其话语权。
3. 舆论压力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公众舆论的压力也成为了影响主持人话语权的因素之一。
一些主持人可能会因为担心受到负面舆论的影响而不敢发表真实的言论,从而导致话语权受到限制。
4. 专业素养和能力不足一些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缺乏足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导致他们在节目中表现平庸,无法有效地发挥话语权,或者容易受到观众和媒体的批评和质疑。
面对以上的现状,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要提升自身的话语权,需要通过一定的路径来实现。
1. 提高专业素养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首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包括新闻素养、政治素养、文化素养等方面。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素养,才能在节目中发表客观、深刻的评论,提高自身的话语权。
2. 坚守原则和独立立场作为主持人,坚守原则和独立立场是提升话语权的关键。
无论面对何种压力,主持人都应该坚持真实客观的原则,不受政治、商业或舆论的影响,保持独立立场,这样才能赢得观众的信任和认可。
3. 提升口才和表达能力良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是提升话语权的重要因素。
主持人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演讲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在节目中发挥话语权。
4. 加强社交媒体互动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主持人可以通过积极的社交媒体互动来增强话语权。
浅论地方电视台对联办节目话语权的把控
浅论地方电视台对联办节目话语权的把控作者:赵锐莉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11期【摘要】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电视产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地方电视台,既面临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的压力,又备受省级卫星电视台的挤压,为寻找电视产业发展新市场,与各种有需求的单位或企业联办电视节目就成为近年来地方电视台发展的新趋势。
本文从联办节目话语权把控不严现象、联办节目导致话语权缺失的原因、怎样把控好地方电视联办节目的话语权及把控市级电视联办节目的话语权的意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联办节目话语权一、联办节目话语权缺失现象和问题笔者发现,随着联办节目的遍地开花,各类内容、各种形式的联办节目竞相走上荧屏,从记者的观察和调查看,目前的联办节目中既有各类法律宣传内容的法制节目(仅一家电视台,就分别有与法院、检察院、政法委、公安四档节目),也有人们关心的城管节目、大家关注的教育节目,市民关切的旅游节目、体育节目以及各类养生类节目。
可以说,内容涉及方方面面。
栏目众多,节目管理部门因此疏于管理,节目精品化要求就很难达到,笔者常常发现,一些有失水准的电视节目照样播出,部分节目成了某些联办单位或企业的电视自留地,节目缺少策划,个别节目也就成了单纯的工作汇报或者工作成绩展示;节目报喜不报忧,媒体应有的舆论监督功能缺失;甚至节目中播发什么内容、节目审播也由联办方说了算。
尽管这种现象不多,但是长期下去,就会存在电视节目话语权缺失。
百度中对于“话语权”一词的解释为:“话语权”简言之,就是说话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
按照对“话语权”词语的这种理解,话语权对于媒体,特别是对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媒体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我们认为,只要精心办好作为龙头的新闻节目,而放松对联办节目的严格管理;如果我们仅仅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疏于联办节目的监管,这样,从大的方面讲,是对社会特别是受众极度不负责,从小的方面看,也是对自身媒体权威性的轻视。
社会如何看待媒体的话语权
社会如何看待媒体的话语权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对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媒体话语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那么社会如何看待媒体的话语权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媒体的话语权的确很重要。
他们在传递信息、引导思想、塑造价值观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说,某些新闻媒体公布了一些社会现象,它可以引导社会舆论,大众视角也就会随之改变。
这就是媒体话语权的影响力。
而话语权的大小也取决于媒体的影响力大小。
然而,在媒体话语权方面,我们也应该给予一些批评和矫正。
媒体话语权大小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影响。
很多时候,媒体会受到某些政治或经济势力的掌控,这就意味着媒体话语权的偏颇将会影响到社会的大众价值观。
因此,媒体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尽可能提高一些监督和自我约束的标准,以减少此类偏颇。
这将有助于提高媒体话语权的公正性和影响力。
同时,社会也应该认识到,媒体只是信息流的传递者。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获得不同信息。
有些人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信息,有些人则通过社交媒体看到信息。
每一个渠道都会对信息的呈现方式进行选择,这就意味着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个话题是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来自媒体的信息,以确保我们获取真正有价值、有利于我们的信息。
最后,媒体话语权是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了解本文中介绍的一些技巧以及社会可行的监管规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这一现象。
我们需要意识到,在现代信息时代中,媒体话语权的公正和公正性将持续引起社会的关注。
这就意味着,社会应该以唯物主义的思想去看待媒体话语权这一现象并也应该知道如何去借助它的力量,来引发各种正面的变化以及带来一系列持久而长远的有益效果。
新闻报道中的话语权问题及其影响
新闻报道中的话语权问题及其影响随着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传播的高速度,新闻报道中的话语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新闻媒体在报道时所采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认识和评价,从而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闻报道中的话语权问题以及它对社会的影响。
一、什么是新闻报道中的话语权问题话语权是指对特定话题进行表达的能力和机会。
在新闻报道中,话语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内容选择:媒体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可以选择性地报道某些内容,而忽略其他内容。
因此,在内容选择上,媒体具有极大的话语权。
2. 角度取舍:媒体在报道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和评价事件,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
这些不同的观点会直接影响公众的认识和态度。
3. 表达方式:媒体在报道时使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也会对读者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表达方式可能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和认知反应。
二、话语权问题的影响新闻报道中的话语权问题对社会产生着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1. 形成主流意见:由于媒体拥有话语权,它可以塑造公众的主流意见。
通过选择性报道和角度取舍,媒体可以引导公众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
2. 影响公众态度:新闻媒体对于事件的报道方式和表达方式,往往会引起公众的情感和态度。
例如,使用一些负面的词语和形象会导致公众对某个事件或对象持有负面的看法。
3. 干扰信息流通:当媒体滥用话语权时,可能会干扰正常的信息流通,导致公众获得不完整或不准确的信息。
4. 伦理道德问题:话语权的滥用还会涉及到伦理道德问题,例如媒体散布虚假信息、侵犯个人隐私等,这将对社会造成深远的伦理影响。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新闻报道中的话语权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媒体监管: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制定相关规定,规范媒体的报道行为,避免滥用和误导公众。
2. 多元化信息来源:公众应该学会通过多个渠道获取信息,增加信息的多样性,以减少对于单一媒体的依赖。
3. 增加舆论监督:加强公众对于媒体的监督和批评,使媒体在报道中更加负责任和客观。
新闻传播学对媒体叙事与话语权的思考与研究
新闻传播学对媒体叙事与话语权的思考与研究媒体叙事与话语权是新闻传播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塑造者,其叙事方式和话语权的运用对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建构和影响举足轻重。
本文将围绕新闻传播学对媒体叙事与话语权的思考与研究展开论述。
一、叙事方式对信息呈现的影响媒体采用不同的叙事方式来呈现新闻事件,从而影响着公众对于事件的理解和认知。
以报道一起意外事故为例,若媒体采用了情景再现的叙事方式,通过现场图像和现场采访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事故发生的场景,这种叙事方式能够给予读者更直观的感受,但同时也可能夸大事件的严重性,导致公众的情绪过度激动。
相比之下,如果媒体采用了大量数据和统计数字来叙事,虽然能够提供更多的客观信息,但由于缺乏情感成分,可能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因此,媒体选择合适的叙事方式,既要传达事实真相,又要注重触动读者情感的平衡,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二、话语权的运用与社会影响在信息传播中,媒体的话语权是决定信息传递方向和内容的关键。
话语权的运用决定了新闻报道的视角和立场,从而影响着公众对事件的认知和判断。
媒体的话语权既是一种权力,又是一种责任。
对于公众来说,他们需要根据媒体提供的信息做出判断和决策,而媒体则需要承担起对公众负责任的角色。
因此,媒体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在报道中避免主观评价和偏见的介入,真实记录和呈现事件的全貌,为公众提供多元、客观的信息。
三、新闻传播学的思考与研究新闻传播学作为对媒体叙事和话语权的研究者,要思考如何提高媒体叙事的品质和话语权的使用。
首先,媒体应该增加对叙事方式的研究和探索,注重以人为本的叙事方式,通过人物的情感和感受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次,媒体应提升自身的话语权,加强对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把控,杜绝虚假宣传和误导性报道。
新闻传播学也需要关注媒体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兴起,思考如何在新的传播模式下维护媒体的叙事权和话语权。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话语权现状分析及路径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话语权现状分析及路径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一直是社会信息传递和舆论引导的重要平台,而主持人在这类节目中的话语权更是至关重要。
他们的言论不仅能够影响观众的看法和态度,还可以对社会和政治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主持人的话语权现状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话语权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路径。
一、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话语权现状分析1. 话语权来源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权来源于其在舆论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们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个人魅力和言论表达能力,赢得了观众的信任和赞誉,从而成为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
他们所代表的媒体机构及其所处的信息传递平台也为其话语权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影响力支持。
2. 话语权现状目前,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他们在节目中所发表的言论常常能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乃至引发一系列社会影响。
其话语权也受到媒体机构和政府部门的监管和约束,要求其言论合乎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换言之,现阶段主持人的话语权存在一定的权威性和责任性,并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之中。
3. 话语权挑战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网络传媒的兴起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和话语权受到了一定影响。
观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和表达看法,主持人的话语权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社会舆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元化也增加了主持人言论的挑战和风险,需要更加谨慎和理性地表达观点。
二、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话语权发展路径1. 提升专业素养主持人要提升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新闻素养、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水平,形成性格魅力和话语魅力。
只有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在舆论场中具备话语权,获得观众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2. 增强社会责任感主持人应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自己的话语权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
他们应该秉持客观公正和真实报道的原则,尊重事实,尊重民意,引导社会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承担起舆论引导的责任。
新媒体对主流媒体话语权的影响分析
新媒体对主流媒体话语权的影响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意见的重要渠道。
新媒体以其快速、开放、互动等特点,对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新媒体对主流媒体话语权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新媒体对主流媒体话语权的挑战1.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新媒体以其即时更新的特点,快速传播各种信息,使得新闻报道、事件评论等无时差地传播给大众。
相比之下,主流媒体无论是报纸、电视还是广播,需要一定的制作和传输时间,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降低。
这就使得新媒体在一些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抢占舆论的制高点,影响主流媒体的报道和评论。
2.话语传播方式多样化新媒体以其多种传播方式,如文本、图片、视频、直播等,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求。
而主流媒体的传播方式相对单一,这就使得新媒体在话语传播的方式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影响了主流媒体的话语权。
3.信息来源多样化新媒体具有信息来源多样化的特点,包括官方发布、自媒体、网友评论等。
相比之下,传统主流媒体的信息源相对有限,往往受到政府、垄断企业等因素的制约。
这使得新媒体能够播报更加丰富的信息内容,影响主流媒体的报道内容和话语权。
4.舆论引导能力增强新媒体通过社交平台、互动性强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引导和影响公众舆论,形成舆论聚合效应。
这使得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操纵和引导公众的情绪,从而影响主流媒体的报道内容和立场。
二、新媒体对主流媒体话语权的提升1.信息互动性提高新媒体以其互动性强的特点,使得信息传播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这使得新媒体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增强了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而主流媒体往往是单向传播,缺乏与受众的互动和反馈,这就使得新媒体在话语权方面更加具有优势。
2.传播容量扩大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包括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这些平台用户庞大,传播容量巨大。
这就使得新媒体能够更容易地将信息传播给大众,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广泛。
相比之下,主流媒体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量相对有限,这就使得新媒体在话语传播上具有更大的优势。
新闻报道中的话语权与公众话语权的关系研究
新闻报道中的话语权与公众话语权的关系研究新闻报道一直以来都是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和影响社会的重要工具。
在新闻报道中,话语权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决定了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还影响着公众对事件的认知和态度。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科技的普及,公众话语权逐渐崭露头角,公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博客和网络论坛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对新闻报道提出质疑和反驳。
这种新的话语权格局给传统的新闻报道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公众话语权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话语权是指掌握和控制话语权力的能力。
在新闻报道中,传统媒体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他们决定什么是新闻,如何报道新闻,以及如何解释新闻。
这种话语权集中在少数媒体机构和编辑手中,他们可以通过选择报道内容、采访对象和表达方式来引导公众对事件的理解和看法。
然而,这种垄断性的话语权也容易导致信息的局限性和偏见性,媒体的立场和利益往往会影响其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公众话语权逐渐崭露头角。
公众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批评媒体的报道不客观和不公正,甚至纠正错误的信息。
公众话语权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增加了话语权的多样性和民主性。
公众可以成为新闻报道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引导和影响舆论的形成。
然而,公众话语权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公众的话语权存在着信息真实性和客观性的问题,互联网上充斥着谣言和不实信息,公众的言论往往缺乏验证和证实。
其次,公众话语权的参与程度不均衡,一些有影响力和资源的群体更容易在公共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一般公众的声音可能被忽视和边缘化。
此外,一些不法分子和势力也可能利用公众话语权来传播恶意信息和煽动暴力行为,危害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为了更好地平衡新闻报道中的话语权和公众话语权,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传统媒体应该加强自律和质量管理,提高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确保公众获得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其次,需要建立健全的网络管理机制,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和约束,打击谣言和不实信息,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和安全。
媒体传播中的词语选择与话语权
媒体传播中的词语选择与话语权在现代社会中,媒体的传播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然而,媒体传播并非是完全客观中立的,也受到着词语选择和话语权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媒体传播中的词语选择与话语权的问题。
一、词语选择的重要性在媒体传播中,词语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词语是传递思想观点的基本工具,通过选择不同的词语,媒体可以在传递信息时引导受众的态度和思考方式。
例如,当媒体报道一起交通事故时,使用“悲剧”和“意外”这两个词语会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暗示。
前者会让人们对事故感到悲伤和痛惜,而后者则是一种中立客观的表述。
二、词语选择的主观性然而,在实际报道中,媒体的词语选择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这是因为媒体从业者本身存在各种经历、观念和倾向,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他们在报道过程中的词语选择。
这种主观色彩不一定是坏事,它可以体现媒体从业者的独立思考和专业判断。
然而,过于主观的词语选择也可能导致信息的失真,甚至对公众产生误导。
三、媒体话语权的问题话语权是指在社会中能够表达意见和影响他人思想的能力。
在媒体中,话语权通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这些人可能是媒体的所有者、编辑、记者等。
话语权的集中可能导致信息的单一化和局限性。
例如,在某个社会问题上,媒体所有者的价值观念和利益导向可能影响媒体的报道倾向和词语选择,从而对公众形成一种偏颇的认知。
四、多元化的词语选择和话语权为了避免信息的单一化和局限性,我们需要多元化的词语选择和话语权。
多元化的词语选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来报道同一个事件,这样公众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问题。
而多元化的话语权则需要通过加强媒体竞争、增加记者的专业素养和提升公众的媒体素养来实现。
只有实现了多元化的词语选择和话语权,媒体传播才能更加客观中立,服务于公众的利益。
总而言之,媒体传播中的词语选择与话语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词语选择的主观性和话语权的集中性都会影响传播的效果和公众的认知。
为了增强媒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我们需要保持警惕,理性对待媒体报道,同时加强媒体监督和提升公众的媒体素养。
新媒体下电视民生新闻话语权的重构
新媒体下电视民生新闻话语权的重构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电视台在传统上拥有的民生新闻话语权逐渐被动摇。
新媒体的发展为大众提供了更多的新闻获取途径,不仅丰富了新闻信息的来源,而且也进一步加强了大众参与的可能性,这为民生新闻话语权的重构提供了空间和必要性。
一方面,新媒体凭借其即时、互动、多样化和个性化等特性,逐渐成为民生新闻话语的重要出口。
新媒体的普及,无论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手机客户端,还是社交网络平台上的微博、微信等,都使得民众可以随时了解当前时事热点。
通过与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沟通和互动,新媒体能够实现更贴切的新闻话语,满足民众对新闻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民众可以自由选择接受和分享新闻,不再完全被电视台所掌控,这为民生新闻话语权的多元化创造了机会。
另一方面,电视台在新媒体时代中,也可以通过与新媒体的合作和整合保持民生新闻话语权的重要地位。
即使电视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中束缚有所增加,许多民众仍然选择通过电视台收看新闻,这可能是因为电视新闻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更强,能够给予观众更多的信息和分析判断。
因此,电视台也可以通过引入新媒体元素,更好地满足民众的需求。
例如,利用直播等新技术,电视台可以实现新闻现场和观众的实时互动,增强民众参与的感受,让新闻场景更加生动。
同时,电视台也可以通过在新媒体上开展互动、问答等形式的活动,结合当下的网络语言,拓宽话语范围,从而提升民众对电视台的认可和信任度。
值得注意的是,电视台虽然拥有关键的民生新闻话语权,但其无法取代新媒体在话语传递方面的重要性。
因此,电视台需在把控信息精度、突出专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注重优化与新媒体的互动和整合,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换取观众的支持和信赖度。
只有在结合民众的真实感受和需求,提问新闻话语体系的深度和广度,完善民生新闻话语权,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新型传媒环境,更为有效地满足大众对民生新闻的需求和期待。
总的来说,新媒体的兴起促使民生新闻话语权的重构,电视台需要摆脱传统手段的束缚,改变传统模式,探索新的形式和思想。
传媒与公共话语权问题研究
传媒与公共话语权问题研究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传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媒一方面通过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娱乐等方式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多彩的元素,同时也在引导和塑造我们的价值观念、思想、行动和习惯。
然而,由于传媒的信息流通渠道、媒介管理,加之传媒机构与社会各类群体的利益纷争,在传媒与公众的关系中常常存在着公共话语权的问题。
一、“话语权”的概念传媒作为促进社会交流、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手段,对话语权有着重要的影响。
话语权是指拥有发言权、表达权、权力和权威,能够对话题进行设定、表达和解释,并获得公认或接受的权利。
简而言之,话语权相当于能够影响社会共识和价值观念的权力。
二、传媒与公共话语权的关系公共话语权是指公众在决定社会公共事务时所声称的权力。
当一个话题受到广泛关注,形成社会共识,那么公众就必须被赋予话语权,以确保民主决策的正当性和公正性。
传媒作为公共话语的载体,其责任和角色不可小觑。
但是,传媒在公共话语权中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如传媒媒介的控制、信息的选择性报道、传媒机构利益的驱动、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等原因。
三、传媒捍卫公共话语权的措施传媒应该通过以下措施来拓宽公共话语权的空间:1、独立自主报道:传媒应该避免受到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压力干扰,采取独立自主、真实客观的方式报道社会事件和公共议题。
2、选题宽泛:传媒应该选取多元化的新闻事件,涵盖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主题的报道来表现其对大众利益的关注。
3、尊重多元观点:传媒应当尊重不同的观点、权利、兴趣,公正地报道不同社会群体的声音和代表,反映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多元角度,让不同意见的人的声音被听到。
4、积极互动:传媒应该积极与公众互动,在新闻报道后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方式进行互动,积极听取读者意见,追求报道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传媒与公共话语权是密不可分的,一旦任何一方滥用权力,都会造成公众对价值观、信任等方面的影响。
因此,传媒应该在保证信息准确、公正、独立的前提下,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积极地回应公众的担忧和需要,捍卫公共话语权的持续和稳定。
传媒与社会话语权
传媒与社会话语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媒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当代社会里,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对社会话语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传媒对话语权的垄断现象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传媒和社会话语权的关系,并思考如何实现更加平衡和多元的社会话语权。
首先,传媒作为信息的搬运工,承载着将各种声音传递给大众的重要责任。
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台以及广播等长期以来扮演着社会舆论的主导者角色,他们决定着时事热点以及公众意见的形成。
但是,这种传媒话语权的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新闻报道中,信息的选择和呈现往往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容易发生信息的变形和误导。
因此,传媒的话语权应当遵循公正、平衡的原则,提供多样的观点和意见,使公众能够通过多重角度来了解事件的真相。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崛起,新兴媒体在社会话语权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给了每个人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使公众参与话语权的形成具有了更大的空间。
这种媒体形式改变了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公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可以积极参与到话语权的争夺中。
这种情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媒体话语权的集中问题,但是也面临着信息泛滥、虚假信息传播以及网络暴力等挑战。
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我们需要加强对信息的辨析,提升对网络言论的自主判断能力。
同时,对于传媒来说,多样性的价值观也是实现社会话语权的必要条件。
传媒应该为不同社会群体和公众提供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并尊重多元文化。
只有在多样性的平台上进行对话,才能汇聚众声,形成更加全面和客观的社会话语权。
此外,在媒体报道中,应该避免片面宣传和一家之言的情况,对于各种观点要给予平等的关注和报道。
例如,在社会热点问题上,媒体应该积极寻找并报道不同立场和观点的代表人物和意见,以形成全方位的舆论传播格局。
此外,提高公众的媒体素养也是实现平衡和多元社会话语权的关键。
公众需要具备正确的信息判断能力,有能力辨别真假信息,学会从多角度来了解事实。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话语权现状分析及路径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话语权现状分析及路径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新闻传播的桥梁,更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
随着新闻媒体的多样化和信息量的爆炸增长,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观众群体逐渐庞大,主持人的话语权也变得愈发重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众越来越需要有人帮助他们理解和解读新闻,而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正是他们的首选。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核心人物,发言权和话语权至关重要。
他们的立场、观点和表达方式直接影响着观众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和态度。
不同主持人的话语权并不相同,一些主持人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受到限制,导致他们无法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了解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话语权的现状以及分析其受限原因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新闻评论类节目的运作机制,也有助于拓展主持人的话语空间,提升其话语权,使其能够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和传播正能量。
1.2 研究意义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在当今社会拥有着相当广泛的受众群体,其主持人作为节目的核心人物,在节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主持人的话语权在节目中则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和影响力。
研究意义一方面在于深入探讨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权现状,了解目前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话语权具体表现和基本特征,从而为主持人话语权的提升和改善提供参考。
分析话语权受限的原因,探讨如何突破话语权的局限,使得主持人在节目中能够更加自如地发挥作用,提升节目的品质和影响力。
通过对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话语权现状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自身在节目中的角色与定位,提升专业水平及影响力,从而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促进节目的发展和进步。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主持人的话语权不仅关乎个人形象和职业发展,更涉及到舆论引导和社会价值观的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权现状,分析其受限原因,并探讨提升主持人话语权的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妹 ” 、 “ 盲流” 等。
在 中 国 古 代 ,女 性 处 于 十 分 低 下 的 社 会地 位之 中 . 经 常被 冠 以“ 红 颜祸 水”
是我们的天赋权利 。 在 信 息爆 炸 的今 天 , 无论 是传统的报 纸杂 志等纸 质媒介 . 还 是 广 播 电视 等 近现 代 媒 介 体 系 , 抑 或 是 更 为 新 颖 独 特 的 网 络 手 机 的新 兴 媒 体 , 实 际 上 都 是 对 说 话 的权 利 — — 话 语 权 的
造 成 了对 相 应 地 域 严 重 的 语 言 歧 视 和 语 言暴力 。 就 身 份 歧 视 而 言 ,诸 多 电 视 媒 体 会
以新 闻事 件 中 当 事 人 的某 种 社 会 身 份 进 行 歧 视 性 报 道 与 解 说 。如 某 电 视 节 目在 报 道 小 偷 在 公 交 车 上 作 案 的 目击 新 闻 中 提醒受众 : “ 要提 防外地人模样 的人” : 某 媒 体 还 报 道 关 于 在公 交 车 上 设 立 民 工 专
对整个事件进行盲 目的、 不负责 任的 、 不 谨 慎 的 报 道 ,运 用 电视 媒 介 的 话 语 权 威
于 弱 势 群 体 ,媒 体 所 起 到 的作 用 应 该 是 对 她 们 给 以更 多 的 关 怀 与 理 解 。然 而 在
电 视 媒 体 报 道 中 ,很 多 节 目竟 然 以 一 种 麻 木 的 看 客 心 态 甚 至 以 冷 嘲 热 讽 的 语 气
们 并没有 对照 片进行严 格认 真 的鉴定 ,
的说 法 。 但 是 在 现 在 的某 些 媒 体 报 道 中 , 也 时常会 出现对 女性 的语 言歧 视现象 , 诸 如 报 道 某 贪 官 的堕 落 过 程 时 ,时 常会
称“ 某 贪栽在 ‘ 三陪女 ’ 手 中” 。 在 社 会 上 从 事 特 殊 行 业 的 女 性 ,从 根 本 上 来 讲 属
已 经长 期 没 有 被 发 现 的情 况 下 ,这 一 消 息 的 出 现立 即 引 起 了各 方 面 爆 炸 式 的反 应 和关 注 。各 大 媒 体 纷 纷 转 载 报 道 。然
北某 地” 等特指地 区 。 这恰 好 体 现 了 我 们
的媒体对 于 自身语 言使用 的不 负责 任 。
区 的 建 议 。其 他 如 把 进 城 务 工 农 民 称 作 “ 闲杂 人 员 ” 、 “ 三无人员 ” 、 “ 乡下人” 、 “ 外
强 势 的 媒 介 媒 体 的一 种 权 利 的 同 时 . 作
为话 语 权 另 一 端 广 大 受 众 , 则成 为了“ 弱
而, 在 媒 体 与 政 府 近 乎 于 狂 欢 的 报 道 与 庆 祝 之 时 ,迅 速 有 人 质 疑 并 披 露 该 网 络 照 片 造 假 。 随后 各 方 的 争 执 与博 弈 使 得
浅论电视媒体与受众之 间的“ 话语权” 问题
伊 欣
( 黑龙 江 电视 台 , 哈 尔滨 1 5 0 0 9 0 )
f 关键词l 电视媒体 : 受众 : 话语权
说 话 的权利——某 种 意义 上讲 . 这 周 正 龙 —— 笔 者 注 )在 文 彩 村 神 州 湾 拍 往 往冠以 “ 河南某地 ” 、 “ 皖北 某 地 ” 、 “ 东
整 个 事 件 沸 沸扬 扬 。在 此 过 程 之 中 , 当 事 人、 电视 以及 其 他 媒 体 、 受 众 以及 当地 有 关部门态度迥异, 各执一词, 社 会 反 响 极
为 强烈 。
势群 体 ” 。电视 媒 介 与 受 众 的 话语 权 之 间 的争 夺 与 妥 协 、 交 锋与谅解 , 也就成为 了
阐释 或 者 说 是 争 夺 。 当 话 语 权 成 为 处 于
摄的老 虎照 片, 经 当 地 有 关 专 家 鉴 定 后 确认为华南虎。这是 4 3年 以 来 , 对 陕 西 省 秦 巴 山 区华 南 虎 的 首 次 目击 记 录 。 ” 在 作 为 我 国珍 稀 物 种 的 野 生 华 南 虎
“ 霸 权 是 统 治 集 团 利 用 自身 的 地 位 和 权
而 仓 促 地 将 虚假 的 信 息 通 过 媒 体 进 行 发 布. 造成极坏的社会影 响 . 影 响 政 府 机 关 与 媒 体 的 社 会权 威性 。 就 事 件 本 身 而 言 ,政 府 是 信 息 盲 目 发 布 的总 根 源 ,某 些 当 地 官 员 盲 目追 求 政 绩 ,对 信 息 不 进 行 正 确 理 性 的分 析 就 传播给广大受众 ; 但是另一方 面 , 受 政 府 影 响 与 管 理 的 媒 体 , 特别 是 电视 媒 体 也
霸权 。 霸 权 往 往 体 现 为 一 种 政 治 现 象 。 意
大 利 马 克 思 主 义理 论 家 和 意 大 利 共 产 党
创始人安东尼 ・ 葛兰西 ( A n t o n i o G r a m s c i ) 给霸权( h e g e m o n y ) - F 了 一 个 这 样 的定 义 :
会 到 我 国 的 电 视 媒 介 在 强 大 的 国 家 意 志
力 之 中又 有着 另 一 种 特 有 属 性 ,即 话 语
这 一 事 态 的 出现 和 事 后 所 导 致 的尴 尬 局 面 的 最 初 原 因 ,是 政 府 和 媒 体 以及 其 后 的 转 载 媒 体 对 所 发 布 和 报 道 的信 息 选 择 的 不谨 慎 和 盲 目。事 后 证 明 陕 西 省 林 业 厅 对 照 片 真 假 的鉴 定 是 盲 目 的,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