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及护理)
导管相关性感染与预防
不同的需求,使用的导管各不相同
选择合适穿刺部位
外周静脉:
成人 - 前臂 婴儿 - 手或足
选择合适穿刺部位
短期CVC置于锁骨下 优于颈内/股静脉
透析导管置于颈内/股静脉 优于锁骨下以免静脉狭窄
静脉导管感染预防
CDC/HICPAC(-2002)
✓ 各类导管及其应用 ✓ 洗手 ✓ 无菌屏障 ✓ 敷料与穿刺部位护理 ✓ 血管导管与输液系统 ✓ 教育和品质监控
导管感染的定义
感染是指发现并存在病原微生物的增长 输液治疗操作会破坏人体的防御屏障,使患者置于发
生局部或系统感染等危险中 导管感染的判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2000 年下发的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评定。置管期间如果穿刺 部位有红肿、压痛、脓液排出者判断为局部感染;出 现高热、寒颤等征象而无其他明显感染灶时,高度怀 疑为导管相关性败血症,予以拔管并作导管尖端细菌 培养和血液培养。--CRBSI 导管感染包括:穿刺部位、隧导管感染的现状
导管在重症监护病房和普通病房应用广 泛,美国每年数百万的导管被医院、诊所购 买,与此同时CRBSI 的发生率>20 万次/年, 导管相关性血流性感染为5.3/1000导管日, 英国> 6000次/年,CRBSI 的病死率为12 %~25 %。
局部感染
Localized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血管导管导致的全身感染
全身感染 Systemic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血管导管感染的途径(1)
穿刺点: 附着导管表面游移进入血液
微生物来源: 1、病人自身皮肤 2、静脉输液操作者双手
- 多用途或多腔中央血管导管
3.0%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及预防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及预防中心静脉导管(CVC)常规用于ICU中各种监测、治疗,在ICU的救治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但由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有创操作,导管作为血管内异物与外界相通,且留置时间较长,必然增加人体感染的机会,随之而来的相关并发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也逐年增加。
因此,针对我科今年50例中心静脉导管预防感染的发生做出总结,综述如下。
1 危险因素分析1.1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1.1.1置管部位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主要与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率和局部皮肤菌群的密度有关。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与穿刺部位有关,其中以股静脉穿刺置管的发生率最高,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发生率最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居中[1]。
1.1.2导管留置时间理论上置管时间越长,感染的机会越多[2]。
1.2病人因素机体免疫力—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也与患者自身抵抗力密切相关,如果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抑制疾病或病人自身情况差如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使CVCRI明显增加。
1.3 医护人员相关因素1.3.1无菌操作不规范。
医护人员在穿刺操作或置管护理过程中无菌观念欠缺、操作欠规范,以及对手卫生重视不够,都可使病原菌通过接触传播而致感染。
1.3.2治疗操作过程中受到污染。
1.3.3忽视对导管的护理。
通过导管接口给药不按规范操作,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
2 预防2.1 无菌技术操作操作前及每次更换敷料前应认真洗手;穿刺成功后,CVC的维持主要靠精心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目前认为病人皮肤和医务人员手是污染的最主要来源,因此必须对操作者手和病人皮肤广泛严格消毒。
插管时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局部使用无菌巾,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
插管部位用安尔碘严格清洗及消毒,消毒皮肤范围直径不少于20cm,每次消毒二遍,待消毒剂完全晾干后再进行穿刺。
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发生感染。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安尔碘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
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
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2.置管后。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
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每日更换,无菌透明敷料为3天/次,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
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
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不同导管CRBSI的发生率
• 周围静脉导管:0.05% • 周围动脉导管:0.17% • 血透导管:0.24% • 中心静脉导管:90%(几乎占全部)
• CRBSI的危险因素 • CRBSI的诊断 • CRBSI的预防与控制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目录 导管相关性感染现状 导管相关性感染概述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处理
2
导管相关感染现状
据研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5%-30%,导管 相关性菌血症占医院获得性菌血症的20%~30%,据 院内感染第三位。在美国,每年院内血液感染约超过 20万例,其中90%与中心静脉导管有关。在ICU中中 心静脉插管较未插管者引起血流感染高出20~30倍。
细菌定植
细菌在管腔内的定植也称为生物膜的形成,是造成导管无法长期留 置的原因。 (1)生物膜是细菌吸附于导管壁后,分泌糖蛋白复合物,是细菌相 互粘连形成的膜状物。 (2)抗菌药物难以渗透生物膜内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显著降低。
无菌操作与置管技术
(1)医护人员置管无菌操作与操作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置管后 CRBSI的发生率。 (2)操作时间过长、置管困难及穿刺部位的盲穿时最主要的相关因 素 (3)Connie等报道,肠球菌属引起的置管感染与医护人员的手污染 有关。
20
• 应采集患者多少血液?
1. 血液量是使血培养得到最佳灵敏度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 2. 对于大多数2份血培养瓶,每份应至少为10ml血液,最好为
20ml血液,分注在两个血培养瓶内。2份血培养(4个血培养 瓶)应至少接种20ml血液,最好为40ml血液;
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和预防、控制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控制王彩(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017)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置管技术已经是临床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但随之伴发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也越来越多,如今已成为最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途径之一,美国National Healthcare Safety Network(NHSN)监测数据显示其以呼吸道感染占第1位[1]。
林金丝等[2]的调查资料中则以血流感染(31.7% )居高,其次是泌尿道感染(25.9 %)、呼吸道感染(22.9% )。
采取医院感染预防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感染率。
1.危险因素1.1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①导管类型:导管越粗、越硬、越复杂越容易发生感染。
薛华春等[3]研究发现,单腔导管感染率为1.1% ,双腔导管感染率高达2.9% 。
双腔导管与单腔相比,管腔增多,操作增多,感染机会也增多。
多腔导管发生CRBSI的危险性较单腔导管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是导管的每一个腔都是CRBSI发生的来源,多一个腔就相对增加了感染的机会[4]。
②置管部位: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发生率与导管留置部位有着明显的关系。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最低。
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最高[5]。
导管接头被认为是污染导管内面的起始部位[6]。
③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是影响CRBS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延长,皮肤细菌沿静脉导管侵入血流的概率大大增加[7]。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与长期置管而致管腔内细菌定植有关。
④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目前认为操作人员和患者皮肤上的表皮葡萄球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来源。
医护人员不执行严格无菌制度、技术不熟练、对导管的频繁操作、导管留置期间的护理不当等都可增加发生CRBSI的风险。
⑤病人的基础疾病: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及免疫力低下的危重病人,感染的发生率高。
⑥年龄:高龄病人(>80岁)体质弱、抗感染能力差;年龄较小者(14岁~2O岁)血管管腔相对较成人小,而导管粗细未变,导管对血管内膜刺激性较大,发生静脉炎的几率较成人高[8]。
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及控制
一、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状况、危险因素1、科室医务人员对于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视程度及消毒隔离措施的执行时主要因素。
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
2、医务人员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原则,每项操作前是否正确洗手都是院内感染的人为因素。
3、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情危重,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并且较多患者在转入监护室时就伴有严重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4、较多的有创性操作,如气管插管、吸痰、中心静脉置管、呼吸机使用等均可使院内感染几率大大增加。
5、环境因素病室所处位置,通风效果,出入通道的混用都是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6、监护病房的门关患者家属对于探视制度及隔离制度的遵守。
二、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措施1、独立设置,布局合理,通风良好,设备齐全。
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特殊感染者单独安置,控制交叉感染。
3、工作人员进入病房要穿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外出时应更衣。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手卫生。
4、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5、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和细菌耐药性监测,防止病人菌群失调。
6、加强急救设备的管理与消毒,保证物品完好,定期消毒灭菌。
每个床单位所用器械不得与它床交叉使用。
病人转出或出院后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不设陪护,严格探视制度,特殊情况下,家属和非工作人员进入时要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接触病人前后洗手。
8、每个季度作生物监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及控制静脉留置导管(一)正确选择导管并留置合适时间不同导管的留置时间是不同的,还要根据病人输注的药物、病人的情况、疗程,选择合适的导管。
(二)严格消毒(三)科学洗手为病人进行置管前后,要进行科学洗手,采用七步洗手法,保证洗手质量,尽量不用多次使用的毛巾擦干,选用合适的消毒液。
(四)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在下肢感染的机会大于上肢。
(五)及时更换输液装置三通接头不用时加盖,间歇性给药的输液管超过24小时应更换;输血或者成分血每单位更换或每4小时更换输血管。
最新:麻醉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4麻醉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专家共识要点(全文)血管内导管因其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流量充足、保留时间长等优势,在急救、大手术中的监测与输液、肠外营养以及危重患者护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临床不可或缺的医疗手段。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是其重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
在我国,CRBSI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监控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指标之一。
如何进一步减少CRBSI的发生率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医院病房和重症监护室相关的CRBSI预防方案已基本完善,并建立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和维护过程中预防感染的国家最佳标准做法。
这些规范的建立和实施大大减少了院内CRBSI的发生。
然而麻醉科作为承担抢救重任和围术期管理的重要科室,血管内导管置管亦是麻醉科医生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其相关CRBSI预防的相关规范尚未建立,麻醉科医生在进行血管内导管穿刺与置管的操作过程中仍存在可能导致感染的风险和隐患。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感染控制分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共同撰写此版《麻醉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一、CRBSI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CRBSI是指留置血管内导管期间或拔除血管内导管48 h内发生的,可伴有发热(>38 ℃)、寒颤或低血压等临床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近十年研究结果显示,我国CRBSI发生率为每千导管日0.62~16.96例。
CRBSI一般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常见临床表现为插管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渗出等炎症表现,可伴有发热(体温>38 ℃)、寒颤等全身感染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持续性菌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明确诊断CRBSI需要微生物学证据。
美国感染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建议诊断依据为患者至少有1处外周静脉血培养阳性,有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寒颤和(或)低血压],且除导管外无明显的感染来源。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措施 •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处理方法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定义
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患者在留置导管 期间或拔除导管后48小时内发生的 感染,包括导管出口感染、隧道感染 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导管材料和插管技术将更加先进,有望 降低CRI的发生率。
新型抗菌药物和抗菌涂层的研究和应用,将为预防和处理CRI提供更多选 择和手段。
未来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CRI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 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增加医疗费用。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感染会导致患者身体虚弱,容 易感染其他疾病,影响生活质
量。
02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措 施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医护人员在置管、维护、封管 等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 菌操作原则,确保操作环境清 洁、无菌。
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确 保掌握正确的无菌操作技术, 并定期进行考核。
全身抗感染治疗
抗生素治疗
根据感染的具体病菌类型,选择敏感 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支持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采取 支持治疗措施,如补充营养、维持水 电解质平衡等。
预防再次感染的措施
01
02
03
定期更换导管
根据导管的材质和使用说 明,定期更换导管以减少 感染风险。
提高免疫力
鼓励患者加强营养、适度 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降低感染风险。
处理结果
患者康复出院,未发生任何并 发症。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和教育,使其了解导管相关血流 感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
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和 登记,及时发现并报告感染病例。
VS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感 染的高危因素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 措施。
一旦发生感染,立即采取措施并追溯感染源
对感染病例进行隔离和治疗,防 止感染扩散。
02
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01
02
03
无菌操作技术
在置管、更换敷料、输液 等操作前,必须进行严格 的无菌操作。
无菌物品管理
确保无菌物品的存放、取 用、运输等环节均符合规 范,防止污染。
消毒剂选择和使用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按 照规定浓度和时间使用, 确保消毒效果。
规范导管置入及维护操作
2023-11-30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汇报人:
目 录
• 指南介绍 • 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控制措施 • 特殊情况下的感染预防与控制 • 指南的实施、监测和评估
01
指南介绍
目的和背景
0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是 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可能导致 患者死亡或病情恶化。
1 2
设立监测指标
设立明确的监测指标,如感染率、感染防控措施 执行率等,以评估指南实施的效果。
定期检查
定期对指南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收集相关数据 和信息,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3
综合评估
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原因,提出改进 措施和建议,持续改进指南的实施效果。
对指南进行定期更新和修订的机制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预防与处理
手卫生与无菌操作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 以及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后 ,均应遵循“六步洗手法”彻底洗手 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无菌操作原则
确保在清洁的环境中进行导管插入和 维护操作,使用无菌手套、口罩和帽 子,并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导管选择与插入技巧
选择合适的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 预防与处理
汇报人: 2023-12-01
目 录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概述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处理方法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质量安全与持续改进
01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 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 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 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知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定义、原因、症状及危 害,提高其对感染的认知。
预防措施
教育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 免触碰导管等预防措施。
导管维护
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观察穿刺部位情况,如发现红肿、渗液等异常 情况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心理干预与情绪疏导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治疗需 求选择适当类型和规格的导管, 尽量使用最小有效管腔的导管, 以减少感染风险。
熟练掌握插入技巧
操作者应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 握导管插入技巧,确保在无菌条 件下进行操作,避免损伤血管和 组织。
导管维护与管理策略
01
02
03
定期更换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如使用抗菌药物、更换导管等,以 降低感染发生的风险。
预防措施效果评估
评估方法
通过对比实施预防措施前后的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患者 症状等,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
调整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对预防措施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以提高预 防效果。
05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原体和耐药性问题。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和家庭护理的 能力,以降低感染风险和促进康
复。
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以应 对跨国界的感染问题和共同应对
挑战。
THANKS
感谢观看
感染防控流程制定
制定并实施严格的感染防控流程,包 括导管插入、维护、拔除等各个环节 。
定期对流程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 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
合适的手卫生和防护设备的使用
提供充足的手卫生设施和用品, 确保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前 、中、后都能正确进行手卫生。
监督和定期检查手卫生执行情况 ,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手卫生行为
导管更换规范
确定更换指征
当导管出现故障、感染、堵塞等 情况时,应及时更换导管,避免
问题的扩大。
严格无菌操作
在更换导管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 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整个操 作过程中手部和器械的清洁。
选择合适的导管
应选择适合患者和临床需求的导管 ,避免使用不合适的导管而导致感 染和其他问题。
04
CATALOGUE
感染风险因素
CRBSI的发生与多种风险因素有关, 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导管类型和置管 技术、医疗环境和护理质量等。以下 是一些常见的感染风险因素
导管类型和置管技术:如中心静脉导 管、动脉导管等,以及置管过程中的 无菌操作、皮肤消毒等,对感染的发 生也有影响。
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一、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概念和分类(一)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概念导管相关性感染为插入各种血管导管后发生的感染,包括局部和全身感染,其中全身感染最严重,造成的死亡率约 12% ~ 25% 。
(二)导管相关感染的种类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又包括导管相关性的血流感染 (catheter relation blood streem infection ,CRBSI) 、败血性血栓性静脉炎、心内膜炎。
局部感染包括穿刺口的局部感染和小室感染。
(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 CDC , 2002 )指患者使用的中心静脉导管留置 48 小时后发生感染的现象,经导管头端培养出的微生物与患者外周血所分离出的微生物相同,并伴随临床症状,称为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
二、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一)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危害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静脉导管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 13 %,仅次于尿路感染。
90 %的静脉导管感染发生于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是院内感染中花费最高的项目之一,增加了医疗成本,延长了患者住院天数。
美国每年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大约有 80000 人次, ICU 中CRBSI 发生率的中位数为 1.8~5.2 人次 /1000 导管日,每年因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死亡的人数是 28000 人,每一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花费大约 45000 美元,每年总共花费 2.3 亿美元。
(二)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分类及常见类型的诊断(美国 CDC )1. 导管微生物定植:插管部位无临床感染征象,而导管末端半定量培养发现微生物≥ 15CFU/ 平板。
2. 局部感染:穿刺部位 2CM 内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有硬块,穿刺口有炎性分泌物;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血培养阴性。
3. 小室感染:完全植入式输液工具(输液港)表面的皮肤有红肿、坏死,或包容皮下输液港的软组织腔室产生脓性分泌物。
4. 隧道感染:覆盖导管表面组织和穿刺部位大于2CM 、沿置管的皮下途径出现红、肿、压痛,伴有或不伴有全身感染的表现。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 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 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 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 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 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 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 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4.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管相 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 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措施。 5.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管相关血 流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 效降低感染率。
(二)感染预防要点。 1.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 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 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 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 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 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 即更换。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 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 病原学检测。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 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 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 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 严格执行手卫生。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 术指南 (试行)
• • • • • •
1季耐药菌情况
• 感染途径方面: • ——侵袭性操作不断增加; • ——进入人体的诊疗器械愈加复杂和精密; • ——临床使用药品/血液及血制品; • ——医务人员的操作,特别是手的卫生…… • 大多数可以避免的医院 • 感染起因于不恰当的医疗 • 护理操作。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
第8页,此课件共12页哦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 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 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 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第3页,此课件共12页哦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
第4页,此课件共12页哦
(一)管理要求
1.科室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 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
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血管内导管的正确置管、维护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和教育,熟练 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第6页,此课件共12页哦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 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 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 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 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3.ICU/NICU建立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提高对静脉 置管患者的专业护理质量。
4.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 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 措施。
5.医院逐步开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 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第5页,此课件共12页哦
(二)感染预防要点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的预防措施
第1页,此课件共12页哦
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
第2页,此课件共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 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 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 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 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 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 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 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ppt
三通锁闭:保持清洁,发现污垢或残 留血迹时,及时更换
无针导管系统
六、插管部位敷料应用
9.保证插管部位护理与插管材料相匹配。(ⅠB) 10.对于>2个月的患者使用暂时性短期导管,在采用基础
预防措施后,若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率仍较 高,则可使用浸有氯己定的海绵敷料。(ⅠB) 11.尚无其他类型氯己定相关敷料推荐意见。(未明确) 12.更换敷料时,肉眼观察插管部位或在敷料外进行触诊。 若患者有压痛感、不明原因发热或其他表现提示局部或 血流感染,应立即揭开敷料检查插管部位。(ⅠB) 13.鼓励患者及时报告插管部位任何变化或任何新的不适。 (Ⅱ)
2.在进行插管和维护操作时须无菌操作。(ⅠB) 3.进行动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必须佩戴无菌手
套。(ⅠA) 4.更换导丝操作时,在接触新的导管前,应更换无菌手套。
(C)
六、插管部位敷料应用
1.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的透明、半透明敷料覆盖插管部位。 (ⅠA) 2.若患者易出汗或插管部位有血液或组织液渗出,应选用纱布 覆盖,直至本问题解决。(Ⅱ) 3.当敷料潮湿、松弛或明显弄脏时,应更换。(ⅠA) 4.除透析导管外,不要在插管部位使用抗菌膏或油脂,因其易 导致真菌生长及抗菌药耐药。 5.不要使导管及插管部位浸入水中。在做好防护措施后(例如 导管与接口用防透水覆盖),可进行淋浴。(ⅠB) 6.对于短期CVC置管部位,每2天更换纱布敷料。(ⅠB) 7.对于使用透明敷料的短期CVC置管,至少应每7天更换敷料。 除非在儿科患者导管被掉出的风险超过敷料更换的益处(ⅠB) 8.覆盖于隧道或植入式CVC部位的透明敷料更换不应频于每周1 次(除非敷料变脏或松弛),直至插入部位愈合。(Ⅱ)
分泌物多为注入的水;仅有20%能吸出, 加得了肺的负担,影响气体交换;冲入盐 水可带入定居于插管内壁的细菌,增加感 染机会
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MRSA
VRE
鲍曼
铜绿
不动杆菌 假单胞菌
21
多重耐药菌产生和扩散的原因
30-40%为医院工作人员的手 20-25%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 20-25%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 20%来源不明(如环境污染及工作人员携带)
22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
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学习内容:
什么是医院感染?【了解】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掌握】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掌握】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RUTI【掌握】 多重耐药菌【熟悉】
2
医院感染的定义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 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 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 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 也属于医院感染。
尽可能肠内营养 使用硫糖铝,胃粘膜保护剂
膜的特性 治疗休克和低氧血症
减少外源 性污染
合适的手卫生 气管腔内吸引时保持远端无菌 密闭气管腔内吸引系统 使用人工鼻替代加热的湿化器,及时倾
倒冷凝水 减少呼吸回路的更换频率
13
美国目前推行的预防VAP 集束化管 理
卧位与VAP发病 率
仰卧 23%
床每头 天抬一高次至停少用3镇0静度剂并评价是否半可卧以撤5%机
9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置管后
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3M); 更换间隔时间:穿刺后24小时换,之后每3天换,
有纱块或者输液贴的两天更换,敷料出现潮湿、 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 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须进行严格的手卫 生,并戴手套,不能以手套代替洗手; 保持肝素帽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 病人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 导管浸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