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合集下载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5 4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表 3 大学 生在 虚 拟 网络 所 遇 不 健 康 内容 表 现 ( 多选 ) ) (
十 分 需 要 有 必要 无 所 谓 不 必 要
文史 类 理 工类
3.2 1 8 2.3 O 8
4.1 O 9 5.7 7 1
1. 8 8 1 1. 7 6 6
9 O ,9 5 3 .3
就更 少
2 .虚 拟 网络 内容 繁 多、 良莠 不 齐 , 学 生普 遍 缺 少辨 识 能 力 网络文化 大 作为一种无国 放性的 界开
大众文化 , 内容兼容并包 、 良莠不 齐、 雅俗共存 . 既有体现与时俱进社会 主义文化 的信息 , 也有表 现色情暴力 、 资本主义意识形
态 的 内容 面对 混 杂 的 网络 文 化 信 息 . 部 分 大 学 生 能 够 坚持 正确 的价 值 取 向 , 部 分 大 学 生 则 持 “ 解 一 些 无 所 谓 , 自己 一 一 了 有
色 情 暴 力 资本 主 义 生 活 理 念
文 史 类 5.9 9 O l. 7 6 8
资 本 主 义 意 识 形态
l 2 5 1
与 社 会 主 义 精 神 文 明 违 背 的 其他 不 健康 内 容
l.3 1 4
理 工 类
4.5 74
J.( ( 6) )
l.3 6 9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 这种新的大众 传媒 文化在高 校校园 中方 兴未艾 , 越来越 多的大学 生们愿 意上 网了解 信息 , 他们既可方便 地漫游世界 . 也可 自由地发表 见懈 。根据 调查 , 目前 高校 网络 文化呈现如下现状 :
1 部 分 大 学生进 入 虚 拟 网络 目的不 明确 ,不 能有 效 利 用 网络 文 化 信 息 据统计, . 大多数进入虚

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科 教 时 空

网络 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的影响与对策
王 桂 兰
( 化 科 技 职业 学 院 宣 河北张家 口 0 50 ) 7 10
【 摘 要】 嘲络 文化对 于 高校 思想政 治教 育既 产生 了正面影 响 , 也形成 了严峻 的挑战 。 校教育 工作者 必须 正视它 的各种有 利和不 利因素 , 变落 后 的教育思路 , 高 改 创新 工作方法 , 引导学生健 康成长 。 [ 关键 词J 网络 文化 教育 创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 6 1 G 4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 1 X 2 0 ) 2 () 0 8 — 1 9 94 (0 9 - 4 a 一 0 0 0 0
失范。
l 传 统 文化 遭 遇 困 扰 、
根 据 中 国 互 联 网 信 息 中心 2 0 0 7年 6月 的 统 计 数 字 显 示 :5 9 % 网 8.8 的 民是 1 — 5岁之 间的青年 ,4 6% 83 8 . 7 的网民具有大专 以上学历。 这种高学历 、 低年龄的网民特 征, 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尽快进入网络。 1 把握正确 的政治办 向, 、 占领网上思想教育 的阵地 互 联 网 被称 为“ 夺 眼 球 的战 争 ” 即 : 能 吸 引 住 网 民 的注 意 力 , 就 争 , 谁 谁 会在互联 网上取得获胜的优势。 互联嘲上鱼龙混 杂、 泥沙俱下的现象 , 迫切 需要共青 团组织在 占领 网络阵地方面做 出努 力。团中央曾提 出“ 团旗插 把 上因特网” 的口号 。建立青年网站 的首要 因素就是要考虑如何吸 引住青年 学生的“ 眼球 ”没有点击率的网站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 , 要开辟更多的为 青 少年 所 喜 闻乐 见 的 网 站 , 分利 用 这 一 独 特 的 阵地 对 大 学 生 进 行 正 面 的 充 教 育 , 他 们 得 到 健康 成长 。 使 2 适 应 网络 时 代要 求 , 强青 年 学 生 思 想 政 治教 育 、 加 互联网强调人 与人之 间的参与和互动。这样, 学生更多地是在同辈之 间相互学 习, 再轻 易接受思想政治工作 者的灌输, 不 这会使 思想政 治工作 的效果大打折扣。为此 , 必须适应网络发展需要 ,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 1 转变传统 的工作模式, 创造适应 网络时代工作新模式 我们 的工作重 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上, 让他们在 多元 化 的 价值 观 体 系 下 , 会 鉴 别 , 会 选 择 ; 学 生 思想 教 育 主 要 通 过“ 物 学 学 大 润 细无声” 的春风化雨式 的教育 方法 , 将思想教育渗透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 当

网络文化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网络文化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1 0 4 2 01 3 . V【 、 L. 5 1 1 NO. 1
首先 ,网络 发展适应企业 的思政工作 。网络文化为企业 思政工作创 造了有 利的环境因素。第一 , 海量 的信息环境 。 了解信息是做 好思政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思政教育者 只 有掌握了网络 ,才能从 中发现 自己所需要 的无尽 的信息 。第 二 ,平等的传 、受环境 。网络文化为新时期的思政教 育提 供 了一种行之有效 的途径 , 使传、 受双方处于完全平等 的地位 , 这种环境让公众对 网络有一种先天 的信赖和亲近。第 三 ,广
过加强企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企业网络恩政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企业网络文化建设、培养企业员工运用现代网络的正 确观念和素养等相关对策 ,以期能够促进 企业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
关键词 :网络 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互联 网作 为人类继报纸 、广播 、电视之后的第四传 播媒 体 ,因其所特有 的开放性和及时性正深刻影响着当今社 会的 各个方 面 ,网络 已成 为当代人们学习 、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 , 发展成为企业工作者获取各种信息 与知识 的重要渠道 , 也成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网络文化是建立 在计 算机网络文化基 础上 的一种文化 ,企业 网络文化是弘扬 企 业文化的一个主要阵地 , 其能够为企业管理者 与员工 以及 员工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搭建 了桥 梁,同时还能够为企业相 关 者提供丰富 的知识信息资源。 现 阶段 ,随着互联网的愈发普及 ,网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对企业管理 者与员工 的思想观点 、行为模式、价值取 向以及 心理发展等 诸多方面 的影 响也越来越大。网络文化在 给企业 思想政治 教 育带来机遇 的同时,也使思想教育工作 面临非常严峻挑 战。 然而 ,面对新形势 、新任务 以及新挑战 ,企业思 想政治教育 工作过程仍 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在工作经营方 法、途径 以 及机制 等诸 多方 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以及完善 ,思政教育的实 效性有 待进 一步增强 。怎样充分利用好网络与计 算机 ,积极 面对 网络文化环境 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成 为摆企业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研究 以及解决的重

浅谈网络文化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谈网络文化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键词】 网络 文化 ; 高校 ; 想 政 治教 育 工作 思
网络 文 化 是 由 网络 经 济 这 一 全 新 的 经 济 生 活 方 式 所 引 起 的 、 网 相 反 , 样 就 难 免 会 引 起 学 生 思 想 上 的 疑惑 和混 乱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以 这 络 结 构 和 信 息 结 构 的 全 球 普 遍 化 和 实 践操 作 的 高 度 技 术 化 为 基 本 特 作 者 可 以及 时 而 有 针 对 性 地 对 学 生 进行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 助 学 生 帮 征 的信 息 文 化 ,是 以 网络 物 质 的 创 造 发 展 为基 础 的 网 络 精 神 创 造 . 即 解 决 思 想 问 题 。 但 在 当 今 的 网 络 时代 , 学生 一 般 都 习 惯 于 通 过 网 络 来 以各 种 网络 产 品 为 物质 依 托 , 照 一 定 的 网 络 规 范 和 原 则 组 成 的 包 含 表 达思 想 ,这 就 给 我 们 的 思 想 政 治 教育 工 作 工 作 带来 了 很 大 的 难 度 。 按 各 种 与 网 络 有关 的精 神 现 象 的 总 和 。 为 高 职 院 校 的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因 为大 多 数 人 上 网时 都 是 用 别 名 , 作 而并 未用 自己 的 真 实姓 名 , 此 , 因 在 作 者 , 按 照 “ 极 发展 , 强 管 理 , 利 避 害 , 我 所 用 ” 原 则 和 “ 要 积 加 趋 为 的 疏 网 上无 法 确 定 其 真 实 身 份 , 想 政 治 教 育工 作 者 开 展 工 作 的 针 对 性 明 思
出 现 和 迅 速 发 展 为 西 方 大 国对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实 施 “ 平 演 变 ” 略提 学 习 的模 式 。 和 战 供 了 极大 的便 利 条 件 。 中 国是 最 大 的社 会 主 义 国家 , 自然 成 为 西 方政 2优 化 教 育资 源 , 造 完 善 的 立 体 画 思 维政 治教 育 体 系 . 创 治 和 意识 形 态 的头号 对 手 。 方 大 国 针对 我 国大 搞 资 产 阶 级 意 识 形 态 西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是一 个 系统 工 程 , 临 网 络 给 大 学 生 思 想 教 育 带 来 面 的渗透, 大肆 宣 扬 其 腐 朽 的 人 生观 、 值 观和 生 活 方 式 。 用 迅 速 发 展 的 各 种 挑 战 , 集 中 各 个 方 面 的 力 量 , 步 建 立 并 完 善 立 体 化 的 思 想 价 利 应 逐 的全球网络 , “ 以 民主 ” “ 权 ” “ 由” 问题 诋 毁 共 产 党 的领 导 , 、人 、自 等 对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体 系 , 以 学 校 教 育 、 会 疏 导 、 庭 辅 导 、 即 社 家 自我 提 高 四 社 会 主 义 国 家进 行 攻 击 和 诽谤 。 方 国 家制 造 的 网络 垃 圾 造 成 大 学 生 管 齐 下 的 方 式 构 建 对 大学 生 的立 体 教 育 网 络 , 成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西 形 是 非 观 念 模 糊 , 德 意 识 下 降 , 致 社 会 主 导 价 值 观 和 积 极 向上 的 人 育 工 作 的 整 体 模 式 。 网 络思 想 教 育 工 作 是 一 项 全 新 的 社 会 工 作 , 注 道 导 要 生 观 对 大学 生 的激 励 作 用 在 减 弱 。 重 对 网络 思 想 教 育 工作 的研 究 和思 考 , 极 探 索 网 络 文 化 背 景 下 思 想 积 2网络 对 高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者 素质 提 出新 的 要 求 . 教 育 工 作 的 规 律 和 特 点 , 步 建 立 起 适 应 网 络 社 会 发 展 需 要 的 教 育 理 逐 网 上 信 息 涉及 面极 广 ,它 包 括 了 人 类所 创 造 的 巨 额 知 识 财 富 . 堪 论 体 系 。 如 加 紧 开 发 与 网络 教 育 相 适 应 的高 质 量 的 教 学 软 件 和 数 据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1. 引言1.1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当今社会,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平台。

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尤其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泛和方便的信息获取途径,使他们能够更快速地了解国内外时事动态、社会热点话题,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增加了知识面。

网络文化也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开放、自由的交流平台,让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了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网络文化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随着网络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大学生们很容易遭受到虚假信息、不良信息的侵害,导致他们的思想认识产生偏颇甚至走向极端。

网络上存在着大量低俗、暴力、不良内容,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构成了严重威胁。

面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我们必须认识到其中的利与弊,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做到辨别信息、理性思考、独立判断,不被网络信息所左右,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助力。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重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

当前,随着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在网络中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和广泛性逐渐增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受到的信息冲击和引导多样化,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变得更加多元和碎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至关重要,需要加强引导和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信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文化认同和国家意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保障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更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2. 正文2.1 大学生在网络文化中获取信息的特点分析一、信息量大且多样化。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今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他们渴望更加丰富多元的教育内容和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

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快速,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各种学习资源,拓展思想的广度和深度。

互联网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创新的可能,例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教育方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与发展,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的明确把握,有助于准确定位研究的重点,深入分析相关问题,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效的引导。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互联网+时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他们对于思想和政治教育的接受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需创新和改革。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创新路径探索、案例分析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2. 正文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愈发多样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对策研究摘要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其中,网络文化的新挑战,已经成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努力寻求认识这一新问题和加强这一工作的新对策。

要做到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探索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正确处理并合理解决网络这一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对策一、网络文化传播的新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这种以数字化,高速化,交互性,开放性为主要特征的传播媒体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群体,无疑是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群体。

网络正在极大的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是大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是他们自由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的主要场所,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渠道,拓展了新空间,提供了新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一)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当今时代,网络已成为文化和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争夺的主战场。

网络给各种文化垃圾和许多负面信息传播提供了方便,使之借助于网络进行强势传播和扩张。

而思想活跃、可塑性极强的大学生对此也不加分析地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从而对我们主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动摇。

(二)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挑战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了新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思想政治作者进行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者通常比受教育者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因而具有教育的威信和信息优势,这使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从而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网络的应用使这一优势正在被消解甚至被取代。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丰富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渠道,也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与问题。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内容创新滞后于网络文化发展速度、教育方式难以有效吸引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环境中的价值观多元化导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难度加大、以及网络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尚不完善等。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教育资源分散与整合难度大:各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上存在较大差异,资源分布较为零散,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整合,导致优质教育资源难以共享,学生获取全面系统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受到一定限制。

教育方式单一与互动性不足:尽管网络技术能够丰富教学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高校仍停留在单向传播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未能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多元化的、富有吸引力的思想互动和讨论,影响了教育效果的深度和广度。

教育内容更新滞后与针对性不强:随着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点的快速变化,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应及时跟进并保持时效性。

现实中往往出现教育内容更新速度慢,不能紧密围绕学生思想动态和社会现实进行精准教育的现象。

网络环境复杂与引导监管困难:互联网开放性强、信息量大且鱼龙混杂,一些负面舆论、错误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中的传播对大学生思想产生潜在冲击。

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如何有效甄别筛选信息,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氛围,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成为一大难题。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参差不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师队伍的支持,而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尚待提高,对于网络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运用不够深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和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高校应当正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特点和需求的教育路径与方法,从而提升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影响力。

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政治立场的重要任务,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对高校校园文化、师生关系、学生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成为迫切的需求。

如何利用网络舆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与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分析,探讨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而提出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和改进提供参考和支持。

共2000字。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随着网络舆情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对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和创新,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更加及时地关注和回应网络舆情,以及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信息、辨别真伪,做到理性思辨。

网络舆情的传播具有高度互动性和个性化特点,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研究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和需求,针对性地设计教育内容和形式,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通过研究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影响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网络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网络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已成为人们传播和接收信息的主渠道,是不同价值观角逐的主战场和重要平台。

“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

”[1]如此庞大的网民队伍中大学生占多数,致使网络活动和网络文化成为高校大学生校园生活方式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把握网络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发展先进网络文化,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及特征(一)网络文化的内涵网络文化是借助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网络空间中形成地集文化观念、文化活动、文化方式和文化产品于一身的世界性的文化。

网络文化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促进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的变革,打破传统的交往空间和交流方式的局限,促进人们的思维方式、认知模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二)网络文化的特征1.开放性和平等性互联网的生命力和活力关键在于开放性。

超越国界和地域传播交流信息的互联网,俨然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开放平台和载体。

多元文化借助网络平台迅速传播遍及世界各地,形成超地域的文化格局。

尤其是移动网络的广泛应用,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和无限制地搜集、查询、积累所需信息、资料,享有多元化文化资源。

这种享有文化资源过程中没有等级差异、身份高低贵贱之分,缩小了人与人之间成见,拉近了世界之间的距离,平等交流共享思想信息,致使网络文化迅速传播,共享网络文化成果。

“在网络组织里,信息本身就使得一切事物都趋于平衡……在网络组织中成员彼此平等相待,因为最重要的是信息,它使一切变得平衡。

”[2]2.虚拟性和隐蔽性网络文化是虚拟网络的产物,是现代计算机网络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张玉霞沈玉梅黄伟(宿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宿州234000)摘要:伴随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和网络信息广泛传播,网络文化深刻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对于高校大学生群体来说,他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网络世界中,接触各种各样的观点和信息。

网络空间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和政治信息,有些甚至是误导性的、不健康的。

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网络世界中的信息和观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如何有效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网络信息,提升他们的网络素养和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信息获取和思想认知情况,有助于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案和策略,从而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平台。

对于如何在网络空间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理性地利用网络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这一研究意义还在于促进青年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网络空间中信息泛滥、价值多元的特点给大学生思想观念带来挑战,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这一研究意义还在于提升高校教育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高校提供宝贵的参考和思路,不断优化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

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年第36卷第6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信息文化环境的构建形成了极大的影响力;在这种环境之下,网络文化作为互联网技术发展之下的一种产物[1],开始广泛的进入到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课堂学习中。

而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下,其思想政治工作更是愈来愈受重视;因此要在如此快速的网络文化的冲击下做好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而要有效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要顺应新时代的变化,正确认识网络文化,并将其特点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进而有针对性展开的高校教育工作,最终开创出积极地、正面地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1.网络文化的特征网络文化是一种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新型文化状态,其重要特征表现在信息的传输速度快;信息吞吐量大;制约松散性;交互性与虚拟性;感染性等方面,它作为一类文化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虚拟现实性以TCP/IP类的网络协议作为基础的网络技术,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之下建立数字空间[2],而人们则可以在这个空间之内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各种活动,并与虚拟空间中的人员完成信息交流与沟通,最终实现对网络技术的应用。

②平等性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之下,每个人都能以不同的形式来对网络空间访问,而存在于这个空间内的访客没有在现实中的身份差异性,在这样的网络文化背景下,所有人都处于平等的环境,也没有文化或是阶级上的障碍。

③后喻性人类的文化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三种文化形态,即前喻、并喻、后喻;而网络文化的成型所具备的后喻性可以帮助人们以网络来完成对任何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的探查[3],这对于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先进性有着增强作用。

2.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成的影响2.1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在传统的高校教育工作中,其价值取向是较为鲜明的,而网络文化因本身所具备的开放性较且更加多元性,这为大学生带来更丰富信息的同时也导致其不良信息的大量涌现,在这样的冲击之下,使得大学生原本所建立的价值观容易被外来因素所影响,进而使其自身价值观开始趋于一种个性化、多样化的形势;这不仅给高校文化的建设增加了难度,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网络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考

网络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考

网络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考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文化,正在改变和重构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成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积极回应网络文化挑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型和创新,而且要主动参与网络文化的建构,自觉履行新世纪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中的高校网络文化使命。

标签:高校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一种新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广泛流行并呈现出日益扩张之势。

网络文化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也日趋多元化,昭示着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方位的多元开放的时代。

在高校校园,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认知方式、行为模式及个性心理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如何有效驾驭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复杂局面,发展先进网络文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1 大力发展先进网络文化的必要性先进文化既是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又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社会主义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创新,首先表现在网络文化的出现及其所具有的创新性价值。

网络文化是网络时代所代表的新的文明成果与状态的总和,它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要素。

物质文化是指以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等构成的网络环境;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网络内容及其影响下的人们的生存方式、价值取向、思维形态等;制度文化包括与网络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方式等。

这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转换的。

我们应当正视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深刻认识发展先进网络文化的必要性,同时着力培育和发展先进网络文化,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网络空间的重要基地。

培育和发展先进网络文化,应该是大力发展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代表未来发展、推动社会前进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之文化。

网络的双重属性使得我们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操 作 交 互 性 对 大 学 生 思 政 教育 的影 响
交 互 性 意 味 着 信 息 传 递 的 双 向性 ,而 教 育 领 域 亟 需 这 一 互 动 特 征。旧有 的思政教育往往是单 向传 输 信 息 的 过 程 ,互 动 性 不 足 ,相 对 无法 迎合 新时代 对民主的定义 。而 互 动 还 能 够 让 大 学 生 接 触 到 更 为 深刻 的思 政 思辨 。
3.存 在 虚 拟 性 对 大 学 生 思 政 教 育 的影 响
不 得 不 说 ,这 种 虚 拟 空 间 让 大 学生群体获得 了更 高的言论 自由 , 但与此 同时 ,负面言论也缺乏约束 力 ,而 普 遍 泛 滥 。虚 拟 性 让 用 户 无 负担地传播非法信息 ,这更是会危 害 到 大学 生思 政 教 育成 果 。
警觉性 ,这些技能都需要借助思政 教 育来 实 现 。
(二 1.思 想 极 端 性 对 大 学 生 思 政 教 育 的 影 响
马 克 思 主 义 强调 科 学 合 理 、辩 证 分 析 ,但 在 网 络 文 化 中 ,带 有 明 显 偏见 的 观 点 主 张沸 沸扬 扬 。极 端 思 想 对 大 学 生 身 心 健 康 都 会 产 生 极 大 的 危 害性 ,也 会 破 坏 思 政 教 育 成 果 。
一 . 网 络 文 化 对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影 响
(一 )网 络 文 化 物 质 性 特 征 的
影 响 1.技 术 发 展 性 对 大 学 生 思 政
教 育 的影 响 近 几 年 , 网络 技 术 更 加 发 达 ,
更 新 速 度 也 13益 增 长 ,这 让 人 们 的 生 产 、生 活 对 网 络 的依 赖 程 度 加 深 ,更多领域开始引入信息技术 , 以 此 实 现 升 级 建 设 。在 这 一 条 件 下 ,教 育 领 域 为 了 迎 合 现 代 化 要 求 ,不 得 不 在 大 学 生 思 政 教 育 中加 入 一 定 的 网 络 因 素 。如 网 络 宣 传 平 台 的 细化 建设 等 。

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 构建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网络宣传教育体系 强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及安全建设的教育引导意识和宣传 主导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作为新阶段、新形势下意识形态 宣传教育的旗帜,以理论自觉带动行动自觉。高校应占领大学 生新媒体舆论制高点 , 利用网站、微博、微信、飞信、QQ、贴 吧等各级各类网络宣传渠道,弘扬和引领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 在宣传教育过程中由于参与者众多 , 价值观念多元化 , 动机复杂 , 真假难分的信息会严重地影响了权威声音及主流媒体对主流价 值观的疾呼,因此,高校领导干部及思政队伍要有政治敏锐性和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 顺势而为 , 高举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大旗 , 主动地占领新媒体的思想舆论阵地的制高点 , 了解大学生群体的 个性需求、思想动态及关注热点,结合当下的舆论热点及社会事 件,采取大学生乐于接受、喜闻乐见、易于认可的方式开展宣传 教育引导,掌握微博等新媒体话语权 , 发出响亮的“主流声音”, 宣扬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气,不断加大正面舆论的影响力量。 高校应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 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营造 意识形态建设良好氛围 [7]。 3. 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网络新模式 , 拓展意识形态建 设新阵地 新媒体是网络媒体信息化浪潮的必然趋势 , 高校要抓住新媒 体带来的机遇 , 认识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 , 对意识形态从传 播观念、体制到内容、方法进行创新,重视网上高校意识形态传 播主阵地建设,对微博等新媒体进行科学规划 , 树立“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贴近民众”的新媒体传播新理念,构建开放型、参与 型和回应型新媒体传播新体制,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 群体中的影响力 [8]。创新意识形态管理理念,坚持以生为本、 科学引导、服务学生的“人本理念”,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 强化监督、依法管理的“法治理念”。高校宣传部门及管理人员 要创新话语体系,遵循大学生的心理接受和认知规律,讲好中国 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抢占和控制意识形态传播的制高点 , 明 晰性,明确地、自信地、理性地向大学生表达以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为特征的国家意志,构建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叙 事框架”、概念体系、语言形式 [9]。加强内容创新,将经典理 论用新段子表达,将新理论讲好、讲透,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时 代感、现实性;重视基层党团组织在网络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中的 创新作用和骨干作用;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中的

网络舆情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网络舆情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网络舆情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网络舆情的兴起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加强网络舆情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网络舆情是指通过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传播的舆论信息,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话语权分散等特点。

网络舆情的兴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以下挑战和机遇:1. 挑战:网络舆情的多元化和自由度带来了舆论观点的碎片化和混乱化,一些虚假信息、负面舆论甚至谣言的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干扰和负面影响。

2. 机遇:网络舆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广泛的传播平台和交流渠道,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对时事热点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在网络舆情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制定相应策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1. 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与研究高校应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机制,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并分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调整教育策略和措施。

高校还可以通过研究网络舆情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舆论焦点,提升其综合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

2. 构建网络舆情引导机制高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构建起以网络为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机制,通过网络平台、新媒体技术等手段,传递正能量和正确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规避网络谣言和负面舆论的干扰和诱惑。

3. 提升师资队伍的网络素养高校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传播者,他们需要具备较高的网络素养和舆情分析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舆情,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解答和引导。

4. 加强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提升信息检索和辨别能力,养成理性、客观、负责任的网络行为习惯,增强对网络舆情的理性防范和辨别能力。

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浅析

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浅析

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浅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这个时代,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网络技术使得知识能够快速传播,更新更快,更全面。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学软件,将课程内容、讲义、视频等资源及时传输给学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此外,网络技术还可以实现网上考试、网上考勤等,更加方便快捷。

其次,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网络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更好地控制学生的学习进度,可以更好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控制学生的学习进度,更好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网络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论文

网络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论文

网络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论文网络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全文如下:摘要:作为网络使用的最大群体,高校学生无时无刻不身在其中体会着网络文化这一发展成果的双重性,而其思想政治观点仍处于不健全的完善时期。

因此,在网络文化视域下,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尽量发挥网络文化的正面意义,避免其负面意义的影响尤为重要。

本文深入阐述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正面与负面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文化视角下完善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思路。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校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与传统工业及农业文化完全迥异的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的产生与现阶段的经济形态紧密相连,同时也是全球化经济融合及互联网日益普及的必然社会产物。

这一文化在产生之初就为人们开辟了新的视野,然而,由于网络开放性与虚拟性的存在,也为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困扰,其产生对人们的思想观点、价值观点及认知理念产生了深层次的变革。

一、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意义探讨1.正面意义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教师授课层面上,网络文化的到来转变这一格局为基于信息网络的教学,一方面,时空的限制被打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直接进行网络授课,课堂趣味性也随之增加。

另一方面,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一门空洞的理论教学,而是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氛围下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的真正魅力,有利于其对思想政治观点的理解与接受。

此外,互联网的存在使得任何最新资讯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传播。

这样一来,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时,不仅可以更好地调用先进教学资源将其作为授课素材,同时也能借鉴其他高校的教学方法,对其教学产生积极的启发作用。

2.负面意义一方面,人文关怀的严重缺失。

网络文化的产生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以QQ、微博、微信等工具为主要媒介与人沟通。

然而这种交流工具有着一定的虚拟性,缺乏了现实中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真实性。

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截止至2013年底,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用户群,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成为这个人获取信息的最为重要的力量,互联网正改变着中国人的商业模式和工作方式。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网络正改变者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经验都不能应对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故而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容和方法。

一、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有其特殊性,主要是面度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广大青年学生。

大学生素较高,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对网络有着极大的兴趣,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方面的机遇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影响较大,首先,校园网络的改变了原来的单一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大学生不断更新自己知识。

网络的信息量是过去信息传播手段不能比拟的,很多大学生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了大学生珍惜时间、讲求效率的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开放意识;其次,网络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资源,使知识的传播更加快速、高效,这是其它任何手段都无法比拟的,有助于使大学生及时接触更多的新知识;再次,校园网络文化有利于大学生产生新的思想。

网络信息是文化的大汇集、大交流,使大学生淡化了对权威的迷信,网络的交互性让大学生可以及时展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兴趣,有利于大学生独辟蹊径。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面的机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考虑学生的不同性格和知识结构。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实行齐步走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不顾学生的性格和接受能力等差异,其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网络可以展开生动活泼而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网络的匿名性、交互性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迅速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使师生成为互相信赖的网友,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同时,网络的便捷性可以连接学校、家庭和社会,有利于各方力量的沟通和整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 德 师范 学 院 学 报
2 0 l 3 年第 3期
( 哲 学社 会 科 学 版 )
( 总第 1 0 6期 )
网 络 文 化 视 角 下 的 高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研 究
雷永 汉
摘 要: 网络 文化 给 当前 高校 思 想政 治工 作 带来 了一 系列严 峻 的挑 战 。 为此 , 在 网络 文化 下创 新 高校 思政 工作 机 制, 必 须更新 观 念 、 重视 网络 , 强 化 管理 、 从群 众 中 来机制 , 以 生为本 、 平 等 互信 , 工作扎 实、 拓展 空 间 。 关键词 : 网络 文 化 ; 思 想 政 治教 育 ; 影响; 对 策
党 的 十七届 六 中全 会提 出了大力 推动社 会主
个 人 的创造 和体验 , 在 虚拟的媒 体载体 里 , 各类 文 化繁衍 产品进 一 步丰 富多彩 的网络文 化。 第三, 交 互性。 网络传 播 为我们 提供 了一种开放 的 、 双 向的 信 息 沟通方式 平 台 。这 种信息 交流方式 突破人 类 信 息 交 流单 向式 的模 式 . 表 现 出多 方 向 、 大范 围 、
历 尚不 丰 富 。 其 人 生观 、 价 值 观 的可 塑 性 较大 , 对 人生 和社会 的 思考 和体验不 够深刻 ,很多 问题 只
看 到表面 没有 去认 真思考深 层次 的问题 。因而 很
容 易受 到相异 文化 的 冲击 和影响 ,进而有 可能 任
意在 网上发 布过 激 言论 、 发表 不健 康 文章 , 甚 至传
学 生 网络文化 调查报 告》 显示 , 超 过七 成 的大学生
每天 上网 的时间在 4小时 以 内。网络 文化 不仅 深 刻地影 响着 大学生 日常 的学 习和生 活 ,而 且更严
二 、网络 文化 下的 当前 高校思想 政治 工作面
对的 挑战
网络 信息 容 量 大 , 传播 速 度快 , 操 作便 捷 , 覆
相对 于其他文 化来说 具有 三个 特性 :第一 ,开放 性。 网络最 大 的优 势之一 是信 息实现 共享 。 网络 文 化交 流也是 通过也 是信息 共 享实现 的 .网络 文化 的信 息共 享从而 实现 了社会 的资源 共享 。 第二 , 虚
拟性 。 网络是 虚拟 网络 , 在 网络空 问里 , 所 有 网络 个体 都是 “ 虚拟 ” 的。 在 虚拟 空问里 , 网络个 体 从事
播 政 治谣 言 。 【
2 . 学 生 管理 的挑 战
三 、 网络 文 化下对 高 校学 生思 政工作 创新机
制的思 考
引导 学 生养 成 良好 的行 为 习惯也 是思 政 工作 者 主要 工作 之一 。从事 学生 思政 工作 的人 都 会知 道, 在具 有 虚拟性 和 匿名性 等特 征 的网络 面 前 。 我 们 传 统 的学 生管 理和道 德规 范在 虚拟 网络 显 得是 力 不 从心 ,大学 生能非 常容 易 的从 虚 拟 的 网络世 界 中获取 更 多 的成就感 ,他们 很 容易 投 入更 多时 问和 精力 到 网络 交往 之 中 .不愿 意参 加 的各 项校
好地 引导 和服务 大学生 ,这 已是摆 在广 思政 工 作 者面前 急需解决 的课题 。

力和 感染 力 , 笔 者结 合 自己的工作 实际 , 分析 网络
文化 对思 想政 治教育 工作具 有 四点严 峻 的挑战 。
1 . 意 识 形 态 的 挑 战
思政 工作 者首 要任务 是引导学 生树 立正确 的
根据 党 的十八 大报 告 精神 ,高 等教育要 以科 学 发展 观 为指 导 , 坚持 “ 育 人 为本 、 德育 为 先 ” 。 紧
盖 面广 , 而且 集 知 识性 、 娱 乐性 、 趣 味 性 和政 治性 子 一 体。很 大程 度 上大大 增强 了先 进文 化 的吸 引
重 的是 将深刻 地影 响着学 生 的政治 观念 、价值取
向思 维方 式等 。9 0后 大学 生思 想极 其 活跃 , 面对
网络 文化 的多样性 ,高 校思想 政治 教育应 如何 更 快地适 应 网络时 代的要求 。思 政工 作者应 如何 更
}作 者 简介 : 雷永 汉 .宁 德 师 范 学院 化 学 系讲 师 :基 金 项 目: 宁德 师 范 学 院 2 0 1 1年度 科 研 资 助 项 目 ( 青 年 资助 项 目) .项 目蝙 号
2 0 1 1 2 0 6 : 收褊 日期 : 2 0 1 3 — 0 4 — 2 6 。
1 2 2
深层 次的特 征 。l 2 】
义 文化 大发展 大繁荣 的战 略部署 ,党 的十八 大提 出 了深 化文化体 制改 革 、推 动社 会主 义文 化大发
展、 大繁 荣 的各 项重要 任务 , 进一 步强 调 了党对 文
化 产业 发展 的领导 。当代 大学生 是具 有较 高文化 层 次 的特 殊 群体 . 据 中 国高 校 传 媒 联 盟 ( z o l l大
和意识 形态将 畅 通无 阻地 冲击着广大学 生 。 由于 现在 大学 的管理 基本 上是社 会化 。大 学生人 生 阅
网络 快速 发展 . 随之产 生了 网络文 化 。 在 学术 界对 网络 文化 的定义 有不 同的看 法 ,通 常认 为 网
络 文化是 指 网络J 二 的具有 网络社会 特 征 的文 化活 动及文 化产 品 .是 以网络 物质 的创造 发展为 基础 的 网络 精神创 造 。I 1 从 网络文 化定义 看 , 网络文化

认 识 网络 文化 Fra bibliotek人生 观价值 观 , 当前 , 网络 已经成 为成为 意识形 态 的主要 传播 工具 。 9 O后 大学 生 面对 的是多 元 化的 社会 。 他 们 的世界 观 、 人生观和道 德意识 的形成 过 程 面临 着 网络 文化 的 冲击 。我们 知道 由于互 联 网 信息流 通 的便 捷性 , 如果 我们没 有干预 , 不 同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