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数据时代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创新
大数据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与创新
大数据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与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各个领域中,大数据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教育领域中,大数据对教育资源的配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带来了创新的机遇。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创新地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大数据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现代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教育资源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通过互联网,学生和教师可以轻松获取到各种教材、教学视频和学术论文等。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即如何将海量的教育资源进行高效地管理和配置。
大数据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它可以帮助教育机构和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优化教学资源的分配,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教学体验。
首先,大数据可以帮助教育机构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通过采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数据,如学习进度、学习成绩、学习偏好等,教育机构可以获取到大量有关学生的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教育机构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水平,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和指导。
其次,大数据可以帮助教育机构进行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数据,教育机构可以了解到哪些教学资源更受学生欢迎和需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的配置和更新。
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教育机构可以了解到哪些教学视频被学生频繁观看,哪些教材被学生高度评价,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调整和更新教学资源,以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效。
最后,大数据可以帮助教育机构进行教学计划和政策的制定。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数据,教育机构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倾向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政策。
例如,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调整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二、大数据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创新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资源配置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下面将介绍几个大数据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创新应用。
核心价值观创新教育的思考
核心价值观创新教育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使命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革。
前些年,“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概念被广泛提倡和讨论,其中“核心价值观创新教育”更是备受关注。
核心价值观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所推崇的、代表着其基本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的重要准则和规范。
在中国,核心价值观主张“爱国、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治、爱好”,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基本思想和精神风貌。
这些核心价值观的推行与实践,有助于塑造中国特有的价值观念和优良传统,让社会更加和谐、文明和稳定。
而创新教育,则是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标,追求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在创新教育中,核心思想是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自主探究、积极实践、创新发想,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将核心价值观与创新教育相结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能力素养,更将有利于孩子们全面发展,从而在未来工作和社会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核心价值观创新教育的具体实践,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一、课程设置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上,应该更多的注重培养学生基本道德观念,关注学生的心灵和性格塑造。
同时,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引导,让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并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育方式在教育方式上,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给予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和自主决策权。
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课堂辩论、公益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强集体协作精神。
同时,教师也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榜样,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并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三、教育环境教育环境对于学习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也至关重要,应该营造一个富有活力和绿色环保的校园环境。
学校可以建设多功能教室、实验室、创客空间等,为学生创造更加适合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和环境。
同时,学校还应该倡导校园文化建设,举办多样化的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和社区互动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让他们从小就能积极参与和实践社会发展。
数字化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创新
数字化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创新数字化学习,是指通过数字设备和技术,以互联网为媒介,提供学习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学习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数字化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创新,是促进数字化学习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数字化学习的理念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个性化学习传统教育重视集体授课,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而数字化学习依托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同时,数字化学习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更为精准的学习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2. 终身学习数字化学习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学习方式,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这也促使人们形成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领域都可以继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数字化学习也提供了多种学习形式,如在线课程、MOOC课程、微课堂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 合作学习数字化学习不仅可以实现单向的教学,也可以实现多元化的合作学习。
通过数字化平台,学生可以与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数字化学习的方法创新,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字化学习方法创新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互动式学习数字化学习可以实现互动式学习。
学生不再是机械地接受老师的讲解,而是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问答、讨论等方式,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
这种互动式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2. 视频学习数字化学习可以通过在线视频等方式进行学习。
视频学习具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的刺激,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同时,视频学习也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3. 个性化评价数字化学习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成绩等多种指标,实现个性化评价。
大数据时代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理论与实践一、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机遇(一)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观能动性无限拓展大学生既是大数据的接受者,也是大数据的创造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可以借助大数据这个平台,拓展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参与到相关的话题讨论中,通过这种形式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由表及里、由粗到精,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用。
(二)大数据拓宽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媒介与渠道在信息尚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单一途径来获取新闻信息,但并不能与培育者产生行之有效的互动。
现今,这种单一的传播方式早已被网络新媒体所带来的海量数据资料的互换所改变。
这种自发性的双向或者多方向的传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平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传播方式,更多地体现于个体化的沟通交流平台中。
(三)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可测性和预见性得到提高大数据以其高速传播的特点,用动态的数据,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每个环节及时地提供数据反馈,为掌握、评估、分析、判断大学生的价值观状况和价值取向提供了基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决策和实行提供了及时可靠的关键数据支撑。
大数据提升了价值观培育计划和实施的针对性与精准性,从而提升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
二、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挑战(一)大数据环境下,价值观环境愈加复杂化和多元化,致使主流文化出现边缘化危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文化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各种文化的传播与交织使得各种价值观、社会思潮不断涌现。
由于移动数据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信息发布和获取成本越来越低,方式越来越便捷,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越来越小,这就让一些与主流价值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边缘文化有了发展和传播的通道。
这些文化的出现让活跃在网络中的青年大学生的选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高校 守正创新理念
高校守正创新理念
在高校的教育理念中,“守正创新”是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它包含了对传统知识的尊重和继承,也包含了对新知识、新思想的探索和追求。
“守正”,就是要坚守正确的价值观,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保持严谨的学术态度。
这是高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前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历史,尊重传统,但也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
我们既要吸收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批判和摒弃其中的糟粕。
“创新”,则是要在守正的基础上,敢于挑战权威,勇于突破自我,积极开拓新的领域,创造新的知识。
这是高校教育的目标,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守正创新”的理念要求我们在高等教育中,既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又要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势与政策课上,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课《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少从初中起,我们就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定义朗朗上口,但是它对我们更深一层的意义,我想我确实对它缺乏更深刻的理解。
下面我就浅谈上课后我对于当代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看法。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集中反映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代表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任何一个社会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都会形成与其根本制度和要求相适应的、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以及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
因此自其形成以来,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
到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一方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明确了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我们要大力弘扬这些思想、理念和精神,在凝聚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概括更为简洁、更为有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中央乃至全国又掀起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
(二)大学生为什么要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和性价值观的意义是什么?大学生为什么要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和性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社会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大数据时代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
大数据时代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那么,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我们究竟该如何借助大数据的力量来实现教育的公平与质量的提升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大数据以及它在教育中的作用。
大数据,简单来说,就是海量的、多样化的数据集合,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发现隐藏在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在教育领域,大数据可以涵盖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等多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教育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从而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然而,要实现教育公平,我们面临着诸多现实的障碍。
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
在一些贫困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学生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打破这种资源不均衡的局面提供了可能。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优质的教育课程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传播到偏远地区,让那里的学生也能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同时,利用大数据可以对教育资源进行精准的调配,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合理分配师资、教材等资源,缩小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另外,家庭背景的差异也会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
有些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辅导,而有些家庭则由于经济困难或家长教育水平低,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
大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出这些处于不利环境中的学生,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例如,通过分析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学习情况,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助学金、免费的学习资料和辅导课程,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追求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除了教育公平,大数据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有限的观察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难以做到精准教学。
而大数据可以为教师提供详细的学生学习数据,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的变化趋势等。
对话:“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对话:“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者:陈妍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21期摘要“互联网+”时代对教育行业提出进一步要求。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各高校需要以新媒体为载体,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观自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到高校文化中。
关键词互联网+ 新媒体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以积极乐观、开放和谐为重要目标的价值观,追求的是高尚、良好而有序的精神理想。
高校作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选择何种教育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互联网+”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其特点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将新一代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加以融入,从而实现教育方式的创新。
1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的缺陷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以一种类似“传达上级文件精神”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综合来看,各高校的教育模式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填鸭式”理论教学模式,二是“主题实践教学”模式,以及社会上其它未形成合力的教育模式。
“填鸭式”理论教学主要体现在大学生中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思路,以指导教师讲述主体向学生传递核心价值观为主的教育模式。
“主题实践教学”模式目前在各高校的实践主要集中体现在主题党团日和校外“第二课堂”等活动中,如主题讲座、座谈会等,为保证参加的人数,常常强制学生参加,或是要求党员、班干部必须参加,虽然参加的人数较多,但自愿程度不高,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社会上其它未形成合力的教育模式是指在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教育力量不能相互融合,反之,存在一定的相互消解现象。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更加繁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话语权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设不仅关乎高校教育质量,更关乎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素质提升。
目前,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在话语权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深入研究和提升。
对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概念、现状、影响因素和对策,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1.2 研究意义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涉及到高校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方向,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探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有效对策,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需求,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高校师生思想政治观念的更新和提升,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思想政治保障。
2. 正文2.1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注重实践性。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必须通过实际行动来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摘要】在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大数据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讨路径创新的需求和策略,制定实施方案,并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估。
在对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及给出启示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更加深入和有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大数据影响、需求分析、策略探讨、实施方案、实践效果评估、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启示、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影响。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它给传统教育模式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需求和特点,制定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教育方案。
大数据分析也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评估教育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研究大数据时代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研究,以期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问题提出在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迅速变化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改进。
面对这种情况,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来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如何精准洞察能力培养、如何有效评价教育效果等一系列挑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话语维度探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话语维度探究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帮助全国人民凝神聚力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基于此,本文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中话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且通过话语要贴近群众生活、丰富话语内容与形式以及丰富话语的情感内涵等手段,来提升宣传教育的话语维度运用水平。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话语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正在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为了可以有效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从思想的方面来宣传是十分关键的,但是在宣传教育活动当中话语的把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合理运用话语,才能够有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促进社会主义思想的传递。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中话语作用分析(一)合理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所包含的内容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词语很多都是来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但是其中一些词语,比如:民主、自由、平等,都是来源于西方,是西方思想在当代的一种吸收与利用,因此必须要利用有效的方式让我国的群众可以了解到这些词的真正内涵,这样才能够有效向群众宣传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
只有采用中国话语,从本质上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采取符合我国群众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的话语,才能够真正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群众之间的距离缩短,群众能够发自内心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二)有效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需要利用群众的话语,来实现宣传的深入和高效率,对于群众来说,脱离了群众根基的宣传不仅不会取得实质性的效果,还会导致群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让社会主义成为了一种脱离群众的思想和发展方向。
为了可以有效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要能够采用群众话语,用大众通俗易懂的话来帮助群众能够利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念来武装自己。
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大学教育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扮演着培养优秀人才和传承社会文明的重要角色。
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在大学教育中所秉承和倡导的人文精神、学术理念和社会责任等基本原则。
本文将从人文关怀、学术自由和社会担当三个方面来探讨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一、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价值观。
大学应当把每一个学生都视为独特的个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智慧。
首先,大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鼓励学生发挥个人潜力,并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
其次,大学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人生体验,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之余发展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
最后,大学教育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成为有担当的社会人。
二、学术自由学术自由是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大学应该是自由学术思想的殿堂,为学者和学生提供自由探索和表达的空间。
学术自由体现在两个方面:教师的学术独立和学生的学术自主。
教师应该有权进行自由的学术研究,不受外界干涉和约束,敢言敢为,不畏权威。
学生则应具备自由思考和批判精神,不受传统观念和权威压迫,有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研究方向。
学术自由保障了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和创新性,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三、社会担当社会担当是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大学应该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首先,大学应加强社会实践教育,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感受社会问题和关注社会热点。
其次,大学应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以诚信、责任和使命感来对待自己的职业和社会。
最后,大学应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发挥学术和专业优势,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解决方案,推动社会进步。
总结起来,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人文关怀、学术自由和社会担当。
大学应努力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度人文精神和社会担当的领军人物。
教育行业中大数据的应用与价值
教育行业中大数据的应用与价值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热门话题。
在教育行业中,大数据的应用也逐渐显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教育行业中大数据的应用与价值,并分析其对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教育行业中大数据的应用领域1. 学生学业跟踪与评估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学校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跟踪和评估。
通过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表现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模式以及学习效果,可以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和辅导方案,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帮助学校和政府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通过收集教育系统中各个环节的数据,如学生报名、选课、教务管理等,可以识别出学校的瓶颈问题并进行优化调整,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公平分配。
3. 教学内容个性化定制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定制。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学习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潜力,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4. 教育决策支持大数据的应用可以为学校和政府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收集和分析教育系统中的各种数据,如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科选修情况、教师的教学评价等,可以发现教育问题的根源,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二、教育行业中大数据的价值1. 提升教育质量教育行业中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帮助教育机构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从而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和辅导。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优化资源配置教育行业中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帮助学校和政府进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对各种教育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水平,精确匹配学生和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益。
3. 个性化教育教育行业中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实现个性化教育。
大数据时代青年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大数据时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年轻一代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迅速成长,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年轻人面临着信息泛滥、价值观多元化等诸多挑战,培育他们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培育大数据时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路径。
要注重教育培养。
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关键。
要深入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教育主体的教育能力和方法,提高学校、家庭、社会等多元化教育的协同效应。
在学校教育方面,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学科教学中,让学生从小接受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要加强课外活动的开展,如开设社团、志愿者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和主要启蒙者,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社会教育方面,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要加大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度,通过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注重科技创新。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的途径。
可以通过开发和推广相关的移动应用程序和网络平台,向年轻人传播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这些平台可以提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信息、活动、案例等,让年轻人通过科技手段接触到更多的正能量。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年轻人的行为、思想和价值观进行深入研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理,为他们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培育路径和辅导措施,让他们能够真正理解、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思想的结合,要培育年轻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
可以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年轻人更多地接触、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教育数据意识的核心是教育数据观
教育数据意识的核心是教育数据观教育数据意识的核心是教育数据观一、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而数据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的到来,教育数据已经成为了一种珍贵的资源。
了解和利用教育数据,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数据意识的培养,可以增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数据的认识和运用能力,进一步推动教育变革和优质教育的发展。
二、教育数据的概念和特点1. 教育数据的概念教育数据是指教育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数据,包括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的评价数据、学校的管理数据等。
它可以是定量的、可衡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主观的。
2. 教育数据的特点教育数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多样性、时效性、大数据量、隐私性。
多样性意味着教育数据来自不同的来源、反映不同的内容;时效性意味着教育数据需要及时更新和分析;大数据量意味着教育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处理;隐私性意味着教育数据的使用需要合法、合规,并严格保护个人隐私。
三、教育数据意识的培养1. 培养对教育数据的认识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教育数据的来源、类型、特点和应用,了解如何获取、处理和分析教育数据。
这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班来提高。
2. 加强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教育数据并非目的,而是达成目标的手段。
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数据分析,解读教育数据的背后含义,做出科学客观的决策。
这需要培养数据分析和决策的能力,例如数据可视化、统计学等。
3. 保护数据隐私和安全教育数据涉及大量个人隐私,因此保护数据隐私和安全至关重要。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和使用教育数据,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
4. 推动数据共享和开放教育数据不仅仅是个别学校或教育机构的资源,更应该成为公共资源,为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教育工作者可以积极推动数据的共享和开放,促进教育数据的流通和有效利用。
四、教育数据意识的应用与发展1. 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教育数据可以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数字化教学理念
数字化教学理念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度变革,教育领域正逐步向数字化教学转型。
这种转型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重新定义了教与学的关系,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以下是在数字化教学理念下,我们所强调的几个方面:1. 以学生为中心:在数字化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这意味着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习惯和能力,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教学方法。
通过利用数字技术,我们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2. 多元化教学:数字化教学并不意味着单一的教学方式,而是鼓励教师们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工具和方法。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知识创新:在数字化教学中,我们重视知识的创新与生成。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数字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使我们能够以新的方式呈现和扩展知识。
4. 终身学习:在数字化时代,学习不再是一段短暂的经历,而是伴随人一生的过程。
我们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同时,我们也倡导教师们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指导和支持学生的学习。
5. 数据驱动:数字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数据驱动。
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我们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数据驱动的决策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精准、有效。
总的来说,数字化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多元化教学、知识创新、终身学习和数据驱动。
这些理念将有助于我们构建一个更加开放、灵活和有效的教育环境,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新一代学习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的话语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的话语创新
李龙强;侯德锋
【期刊名称】《广西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的话语创新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简称为"中国价值观"或"中国价值".它由"三大总纲"、"三大法宝"和"十二条目"、"十二美德"组成."三大总纲"是"修己、健群、兴国","三大法宝"是"美德、善治、共荣";"十二条目"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十二美德"是"自强、参与、明礼、团结;自主、包容、仁义、守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总页数】5页(P6-10)
【作者】李龙强;侯德锋
【作者单位】商洛学院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商洛 726000;杜肯大学人文学院,美国匹兹堡 15282;商洛学院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商洛 72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0
【相关文献】
1.话语创新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中共执政话语创新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创新及其意义
4.话语创新背景下的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5.核心价值观与文化传播中的话语创新——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
㊃理论探讨㊃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 本文系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体系构建与机制创新研究 (项目批准号:17B K S 147)的阶段性成果㊂邓纯余[内容提要] 创设传播环境,拓展传播空间,增强传播效果,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的实践要义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营造了舆论㊁制度和环境氛围,形成了 古今中外 相衔接的实践体系与 政治㊁学术㊁生活 相支撑的话语体系,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边缘化风险与结构性缺失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话语实践逻辑,规范传播的话语秩序,激发传播主体的内生动力,建构传播的议题框架,发掘传播的话语资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传播统领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延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网络空间,建立健全传播责任主体间的联动机制㊂[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转换;语境创设;传播[作者简介] 邓纯余,法学博士,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㊂ 话语根植于社会实践,映射着社会现实,服务于社会关系的建构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释㊁表达和传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重要内容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话语体系为载体,发挥凝聚人心㊁促进发展㊁创造生活的功能㊂新时代,促进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必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1]18㊂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需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进一步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话语体系与话语功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话语的解释力㊁影响力㊁亲和力㊁吸引力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的要义话语即语言的来来往往,形成了 语言运用㊁口语㊁语篇㊁文本㊁语言环境㊁话语标记㊁话语实践㊁话语关系㊁话语权力㊁话语冲突 [2]等多重的分析视角㊂语境即话语言说的 情境㊁环境和范围 ,反映了 话语表达与交流的主观意志㊁话语文本的内容与形式㊁话语传播的方式和效果[3]㊂在话语变迁过程中,主题㊁主体㊁对象㊁内容㊁媒介㊁语境等话语要素的变换,引起了话语体系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㊂由于话语的背后是思想㊁是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道 ,话语是价值观念的栖身之所,促进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因此需要引导人们主张话语权利,表达思想观念,重构话语关系,实现思想信息的有效传播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创新的重要成果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本质上是一种思想㊁观念和意识的精神生产活动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重要内容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过程中,为了创设传播环境㊁拓展传播空间㊁增强传播效果,需要切换传播的话语主题和话语场域,转换传播的话语主体与方式方法,更换传播的话语内容与话语载体,由此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的实践要义㊂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离不开相应的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㊂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彼此之间的交往活动表达价值意向,形成对自我㊁他人㊁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评价㊂人们的价值共识总是发生在特定的社会实践和生活场景之中㊂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规范㊁价值秩序和价值理想的理论反映,在形式上呈现为一系列抽象的价值范畴㊁价值理念,但其内容始终是具体的㊁历史的㊂促进人们头脑中的价值观念的不断运动,要求传播者结合人们的实际生活诠释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容,创设核心价值观表达和理解的情境㊂正如恩格斯指出的, 任何意识形态一经产生,就同现有的观念材料相结合而发展起来,并对这些材料作进一步的加工;不然,它就不是意识形态了 [4]㊂传播环境中随处可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符号,创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条件,但它本身是并不能直接解释现存社会关系的 抽象要素 ㊂促进人们之间的思想交往,将抽象的价值观范畴转化为具体的价值事实,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之间的联系,实现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感知㊁领悟㊁应用 ,需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实现意识形态的再加工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的建构离不开相关的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包括国家㊁社会和公民等不同层面的价值主体,包含政治宣传㊁思想教育㊁行为规范㊁制度建设等不同类型的话语样态,包括人内传播㊁组织传播㊁大众传播㊁政治传播㊁网络传播等不同的途径㊂新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络㊁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的迭代发展,赋予了受众信息选择权和话语表达权,促进了媒介主导的大众传播向受众为王 的方向发展㊂随着社会流动的加快,既有的大众化社会交往模式已被以业缘㊁地缘㊁趣缘㊁年龄㊁身份㊁收入㊁价值取向等为纽带而不断分化的小众化模式取代㊂经济全球化㊁文化多样化㊁信息网络化㊁利益多元化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分歧㊂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尊重社会分化与价值多元的客观现实,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找准人们之间的利益交汇点㊁情感共鸣点㊁思想相通点,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情㊁协商㊁对话㊁共识机制,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实际效果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的提升离不开必要的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㊂社会生活中,传播者的话语能力及其与受话人之①如 美好生活 舌尖上的安全 打虎拍蝇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等,诠释了 中国梦 平安中国 依法治国 生态文明 的内涵,实现了对富强㊁法治㊁公平㊁和谐等价值理念的具象化表达㊂这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话语体系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的生动说明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1年第3期间交往互动的状况,决定了信息传播的效果㊂传播者要想达成与受众之间的价值共识,必须自觉地打破话语权力和话语地位的限制,建立平等互动的主体际关系㊂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 语言是一种实践的㊁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存在的㊁现实的意识㊂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㊂ [5]漠视语境,传播无异于 鸡同鸭讲 ,自说自话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过程中,了解受众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寻找合适的主题㊁内容㊁载体和表现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换到政治㊁经济㊁文化㊁道德㊁法治㊁教育㊁学习㊁交往等不同的主题和情境之中,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思想情感㊁知识信息和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互动,对传播者的核心价值观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㊂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的现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 建设什么样的国家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 的重大问题㊂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三个倡导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全国上下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发挥了凝魂聚气㊁强基固本的重要作用㊂党和国家领导人㊁党员干部㊁教育工作者㊁社会管理者㊁网络意见领袖㊁先锋模范㊁ 最美人物 等传播主体队伍的扩大,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话语空间,创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的基础性条件㊂归纳起来,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㊂一是营造出传播的舆论㊁制度和环境氛围㊂当前, 确立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打好价值观念之争这场硬仗 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 已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转变为中华民族自上而下的自觉行动㊂党的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体学习活动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㊁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㊁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㊁地方调研㊁春节团拜会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㊁大中小学师生座谈会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及知识分子㊁劳动模范㊁青年代表座谈会等不同的时机和场合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大德 ㊂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活动的指导性文件,要求各地各部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㊁依法治国㊁文明城市创建㊁乡村振兴的过程之中,创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制度机制,建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民教育的机制体系㊂全社会倡导知行合一㊁行胜于言,利用大众文化㊁电子图像㊁网络媒介㊁公共空间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 价值观代言 最美现象评比 百姓讲堂 等地方性道德实践探索,营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舆论㊁环境和制度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随处可见的风景线㊂二是提出了 古今中外 相衔接的传播策略与实践体系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党和国家坚持 不忘本来㊁吸收外来㊁面向未来 的方针,将国家㊁社会㊁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积极发挥文化传承㊁政策导向㊁法治建设㊁社会治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作用㊂首先是打造出一批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文化作品,提炼和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促进了中国精神㊁中国价值㊁中国力量的阐释和传播;其次是传承共产党人的优秀文化基因,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与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吸收养分,围绕中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国梦㊁民族复兴㊁从严治党㊁精准扶贫㊁全面小康㊁新发展理念㊁以人民为中心㊁和谐社会㊁依法治国㊁网络强国㊁人类命运共同体㊁美好生活㊁治理现代化等新的范畴和概念,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义和时代内涵;再次是从西方优秀文化中汲取话语资源,增强国际话语权意识,召开国际范围内的政党大会㊁学术会议㊁经济峰会㊁互联网大会,讲好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 中国人民奋斗圆梦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的故事,回应西方的怀疑㊁质疑和诋毁,抵制西方的话语霸权,识别西方的话语陷阱,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阐发共建共享的世界治理之道,促进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对外传播㊂三是形成了 政治㊁学术㊁生活 三位一体的传播话语体系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㊁制度安排密切相关,具有服务政治统治㊁促进国家治理的目的性,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相关,具有构建和谐人际关系㊁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性㊂新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阐发㊁对国际事务与国际问题的价值判定㊁对中国梦和民族复兴的价值追求,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政治话语㊂党内的思想家㊁理论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述,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的学术研究,特别是近年来结合意识形态安全㊁道路自信㊁理论自信㊁制度自信㊁文化自信㊁以德治国㊁依法治国㊁网络强国㊁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开展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活动,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学术话语,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的重要理论支撑㊂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美好社会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活动的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细㊁落小㊁落实,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共空间和日常生活中的话语转换与语境重构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效果,更好地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活的话语形象和话语功能,还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㊂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面临意识形态话语创新带来的边缘化风险㊂建立当代中国发展的价值支撑,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属性和话语功能,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中的中枢地位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㊁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教育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普及教育密切相关,贯穿于经济建设㊁政治建设㊁文化建设㊁社会建设㊁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安全㊁祖国统一㊁外交事务㊁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㊂正如语言学家费尔克拉夫所认为的:话语 事件 的分析包括 文本 话语实践 社会实践 等不同梯级的深化和发展向度㊂[6]经历了凝练㊁宣传和阐释的传播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㊁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进程中发挥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㊂贯彻这一实践要求,需要及时传播党和国家的思想理论与方针政策,同时又不能忽视新的意识形态话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否则将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边缘化风险㊂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话语体系存在结构性缺失㊂由于对政策㊁法律㊁制度㊁网络㊁外交等领域相关的核心价值观议题研究不够充分,对各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活动的调研不够全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与权力对教育㊁住房㊁医疗㊁分配㊁就业㊁生态㊁安全㊁网络等领域产生的核心价值观消解效应研究不够深入,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1年第3期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客观上还存在着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理论需要的实际情况㊂在话语结构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仍然以 你讲我听 的方式为主,描述价值应然㊁强调价值观认同㊁倡导价值理想的劝导性话语多,规范价值实然㊁强调价值观治理㊁促进价值建构的制度性话语少㊂在话语功能上,强调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突出核心价值观的导向㊁维护和保证功能,重视批驳 普世价值 ,认清西方价值观倾销的虚伪面相,而忽视了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批判功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大众传播失去政治焦点的情形㊂在话语空间上,公园街角㊁楼台场馆贴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号,但传播的同质性过高,脸谱化现象严重,成为简单化㊁形式化的传播,忽视了传播的实效性㊂再次,一些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存在知与行上的偏差㊂主体的话语权意识及其相应的思维㊁表达㊁通感和交流能力,决定着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的成效㊂恰如维特根斯坦所言: 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形式㊂ [7]对核心价值观创造社会关系的思考,是进行核心价值观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的主体性条件㊂社会生活中,一些人缺乏 话语导引行为㊁话语导向利益的话语权意识,缺乏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意识和能力㊂一些党员干部官僚习气严重, 话风 不正,缺乏向群众学习的自觉, 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 [8]㊂一些学者不善于 简单地㊁具体地㊁用群众所熟悉和懂得的形象来讲话 [9]㊂一些教师轻视思想理论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建立在直观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㊂更有甚者, 奉西方理论㊁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 [10],甘当西方意识形态的吹鼓手,借现实中的问题攻击党的领导,歪曲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㊂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的策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需要激发传播主体的内生动力,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话语秩序,借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与西方话语分析理论,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议题框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传播统领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话语资源,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话语的主题㊁空间㊁结构㊁功能和体系㊂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话语实践逻辑,维护人民群众的价值观话语权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提供必要的价值指引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转换和语境创设不是简单的术语革命,不是概念㊁范畴㊁理念在头脑中奇妙的运动,而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开展的精神生产活动㊂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实践逻辑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既有维护政治统治的目的,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时代要求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群众的价值观话语权,关键要认定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 党员㊁干部初心变没变㊁使命记得牢不牢,要由群众来评价㊁由实践来检验 ㊂[1]137只有铸牢 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1]137的信念支撑,坚持与人民群众共同奋斗,解民忧㊁纾民怨㊁暖民心,才能把握人民群众的思想行为特点,做到不是用慷慨激昂的词句,而是用简单的事实去教育人民,才会书写好党和人民群众追求和实现价值理想的动人篇章,创造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和鲜活生动的传播内容㊂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第二,规范话语秩序,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治理功能㊂遵循平等互动㊁真诚沟通的交往伦理,从制度规范㊁政策调控㊁教育引导㊁生活管理等方面着手,发挥核心价值观调控社会关系的作用,促进核心价值观在生活实践中的扎根和显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转换和语境创设不会像自欺欺人的资产阶级那样意图 靠自由㊁平等㊁博爱的符咒来翻转世界 ,更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这一 改造社会的事业 陷入语言包装的游戏之中㊂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 逻辑的发展不必限于纯抽象的领域㊂相反,逻辑的发展需要历史的例证,需要不断接触现实㊂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必须满足 历史的例证 接触现实 的需要,才能生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的实践力量㊂规范话语秩序,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治理功能,需要坚持 易于接受㊁便于传播㊁利于认同 的原则,以坚持马克思主义㊁增进价值共识㊁维护人民利益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㊁提升国家治理能力㊁增强核心价值观自信为根本指引,充分把握人们的思想情绪和社会心理,加强经济建设㊁民生建设㊁制度建设,防止虚化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在逻辑,摆脱形式化㊁简单化㊁去政治化的错误传播倾向㊂第三,借鉴党的理论创新与传播的经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㊂运用中国人习惯的语言思维和话语表达方式阐述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㊁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经验㊂毛泽东活用我国传统文化对 敌㊁我㊁友 之间关系的表达方式,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进行了话语转换,指出: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㊂ [12]邓小平运用 老祖宗不能丢 不管白猫黑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 发展才是硬道理 摸着石头过河 等家常式话语,形象而生动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㊂习近平身体力行地诠释了承古纳新㊁开放包容的话语策略,形成了平易近人㊁情理兼备㊁生动形象的话语风格㊂ 中国梦 美好生活 撸起袖子加油干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搭上中国快速发展的便车 ,等等,生动地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需要借鉴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经验,凝练和形成更多晓畅易懂㊁形象生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识性话语和典范性案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㊂第四,加强核心价值观话语分析,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议题框架㊂话语分析发端于西方现代哲学的语言转向㊂20世纪60年代前后,海德格尔㊁伽达默尔㊁维特根斯坦㊁福柯㊁哈贝马斯㊁巴赫金㊁索绪尔等学者从哲学㊁社会学㊁历史学㊁语言学的视角深化了意识形态㊁话语权力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研究㊂紧随其后,美国的语言学家哈里斯最早提出了 话语分析 概念,建立了语言分析的数理结构㊂乔姆斯基和韩礼德提出了语法转换生成理论㊂费尔克劳㊁沃达克㊁克雷斯㊁汤普森等学者对批评话语㊁多模态话语㊁新闻话语㊁积极话语㊁语料库㊁意识形态话语的深入研究,形成了流派众多的话语分析理论㊂正如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所指出的: 我们说清楚的话语的所有特点 就是它的纯符号性㊁意识形态的普遍适用性㊁生活交际的参与性㊁成为内部话语的功能性,以及最终作为任何一种意识形态行为伴随现象的必然存在性 所有这一切使得话语成为意识形态科学的基本研究客体㊂ [1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转换与语境创设,需要掌握和运用互文㊁比较㊁批判㊁建构㊁拟像㊁隐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大数据时代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创新本文为2015年度浙江财经大学党建研究重点课题大数据时代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空间得到了拓展,但也面临话语权转移、传统话语表达方式受到挑战、教育者话语权威面临消解等现实问题。
实现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创新的主要策略是:实现学生话语权回归,注重主体性;构建对话式话语新范式,凸显创新性;合理利用网络话语,彰显时代性;提升话语责任教育,加强实践性。
标签:大数据时代;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创新;策略一、问题的提出“话语是一个棘手的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存在着如此之多的相互冲突和重叠的定义,它们来自各种理论的和学科的立場。
在语言学中,‘话语’有时用来指口头对话的延伸部分,以便与书写‘文本’相对照。
”[1]原本作为语言学概念,话语特指人们的言说和表述,现在却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法国思想家福柯把话语理论首先应用于政治文化领域并把它置于凸显位置,在他的著作中频繁出现话语一词。
福柯认为:“必须将话语看作是一系列的事件,看作是一种政治事件:通过这些政治事件才得以运载着政权、并由政权又反过来控制着话语本身。
”[2]从本质上来看,话语代表一种权力的存在和表现,是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以及知识和信仰体系的反应。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它承载着国家和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体现着社会主义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寄托着中国人民经历了几代人的千辛万苦才确立的理想和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应当始终把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向,牢牢占据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而且应当植根于当下的现实,与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相结合,与具体的人的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很好地被受教育者理解和认同。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大数据浪潮的侵袭,不仅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大数据的海量化、快速化、多样化等特征在带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形态深刻变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如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创新问题。
二、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的挑战分析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还代表着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它给人们带来了思维的变革和挑战。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曾指出:“在我看来,大数据是一种价值观、方法论,我们面临的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这是一场思维的大变革,更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你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做大数据,并得到不一样的结果与好处。
”[3]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在大数据时代面临新的课题,一方面是拓展了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空间和创新了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交流范式,但也面临转移话语权和挑战教育者话语权威等现实情况。
1、多元化的话语表达对传统教学话语的挑战长期以来,因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殊性和思政教师的特定社会角色,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特别的要求,例如语境的严肃性、叙事的宏达性、语词的固定性和话语的规范性等等。
而在大数据语境下,由于高度分散化的话语表达主体和言论的自由化使得话语表达存在着多元性、不稳定性和不规范性,一方面很多拥有公信力的专家学者会传递理性思想和积极态度给大学生群体,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大量负面甚至偏激的信息极易造成大学生的思想混乱和选择困惑。
因此,话语表达的复杂多元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大数据语境下日益凸显,传统教学话语更趋匮乏,从而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难以很好地融人大学生的文化语境之中,教师的话语感染力大大降低,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消减,甚至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2、去中心化的话语表达对教师话语霸权的挑战在传统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因为处在一种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占据着获取信息资源的先导和支配地位,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价方面也拥有更多的主导权和选择权,师生之间往往是一种“中心——边缘”、容易走向对立的等级结构。
而在大数据环境下,话语表达呈现出去中心化,逐渐解构了话语单向表达结构,权力边缘化方向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这给传统的教师话语霸权地位造成了重大冲击。
特别是大数据平台的不断涌现,为学生话语权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实践机会,他们拥有了更多的发言权,更为自主地选择教育内容的机会,一种符合大学生自身心理和特点的话语体系日渐形成。
随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权利双主体的日益形成,传统思政教育者的话语权垄断地位被逐渐打破,教师话语霸权也将不断消解。
3、平等性的话语表达对传统话语表达方式的挑战在传统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中,教师处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形成了以单向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控制式、灌输式和劝导式话语往往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表达方式。
但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网络话语权不仅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权力,具有了双重属性。
就权利来看,学生利用大数据的技术和优势,获得了平等的话语权机会,话语表达趋向于平等、自由、独立发展;就权力而言,学生自觉树立起大数据思维,主动学习大数据技术,他们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意志并形成强大的影响力,甚至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性力量。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环境下,平等性的话语表达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对传统话语表达方式构成了严重挑战,这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创新教学话语表达方式的和善于转变教学模式。
4、虚拟性的话语表达对话语环境的挑战传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比较单一,影响教育活动开展的环境主要就是现实生活。
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数字化生存”的一代,大数据已经深度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利用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等种种手段,进行网络参政、网络消费和娱乐交流等,构成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
大学生使用的网络交流平台上每天都会产生由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对话、邮件等构成的海量数据,这些大数据能够集中反映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情感需求和行为方式,但是具有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显著特点,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筑了一种全新的更为开放和复杂的教育环境。
特别是话语表达的“虚拟性”和“开放性”,深刻影响了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变迁、教育內容的更新和教育方式的创新,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积极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潮流,重构更为开放和有效的话语环境。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创新的策略面对大数据时代给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带来的诸多挑战,为了适应学生的新需求和顺应时代的新发展,应当不断创新现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才能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
具体来说,大数据时代实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创新的策略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1、实现学生话语权回归,注重主体性随着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的逐渐增强,使得他们在原有的认知模式里越来越多地融入自我思想,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励他们更加深入地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更加充分地认识和理解理论与现实的差距。
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消除身份地位的差别,积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构建平等意识基础上的师生沟通的桥梁,归还学生的话语表达权,凸显学生学生话语权利主体地位,有效维护学生话语权的回归。
面对丰富的“大数据资源”,高校思政教育者要及时、准确地挖掘和解读,并对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要有独特的洞察力和充分的预见性,只有这样,才能“把准脉”,做到有效疏通和积极引导,帮助大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理性运用网络话语权,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
2、构建对话式话语新范式,凸显创新性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话语权利主体地位的确立和话语权的回归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传统教师的话语霸权,学生厌烦了传统的灌输式和控制式的话语表达方式,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改用凸显学生学生话语权利主体地位的对话式话语新范式。
“话语的对话方式表征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一种民主交往关系,双方拥有平等的话语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可以采取自愿、自由的方式展开对话,并且这种对话不是封闭式而是开放式的,双方都能敞开各自心扉进行真诚交流,相互之间更易达成真正的理解与共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话式的话语新范式,给每一位学生以“言说”的自由,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营造师生互动交流的氛围,充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人性价值,这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的重大创新,是最有效的教学话语。
3、合理利用网络话语,彰显时代性大数据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走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视野,大学生通过手机参与网络生活,特别是新媒介的灵活运用,已经成为高校校园中广泛流行的文化现象,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形态日益显现出微型化趋势。
特别是网络语言的变化非常迅速,求新求异的当代大学生很容易接受新兴的网络话语,相比之下,部分教育工作者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对网络的熟悉和运用程度却远远不如大学生,容易产生教师教学话语与学生网络话语的隔膜,影响了教育效果。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应该有效利用大数据的技术和优势,善于把握微媒微介、体验微情微意、利用微言微语,学习运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言微语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短小精悍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语境,消除了师生间的话语差异,及时开展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以微言大义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4、提升话语责任教育,加强实践性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话语体系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维护了学生的网络话语权利和权力,但是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网络监控技术相对滞后以及部分大学生法律道德观念不强等原因,经常会出现学生网络话语不负责任的现象。
话语权利与话语责任是相辅相成、互相支撑的,两者联系密切,话语权利的取得必须以承担相应话语责任为前提。
大学生网络话语责任意识淡漠问题必须引起高校重视,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解决:一是进一步强化主流价值观和先进文化的思想引领作用;二是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和网络话语行为的道德自律;三是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法制教育,以此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网络话语责任意识的养成、网络语言传播的规范以及良好网络语言环境的维护,有效占据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