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问答题汇总复习
关于地质学基础知识问答题汇总

关于地质学基础知识问答题汇总当涉及到地质学的基础知识时,问答题可以涵盖多个方面,包括地球的结构、岩石、矿物、地质时间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地质学基础知识的问答题,供参考:1.什么是地球的三个主要地质层?地球的三个主要地质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和核心。
2.地球的核心主要由什么物质组成?地球核心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3.外核和内核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外核是液态的,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内核是固态的,同样由铁和镍组成。
4.地壳的两种主要类型是什么?地壳主要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5.什么是地球的板块构造理论?地球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上的外部硬壳分裂成几块大的板块,并且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漂移。
6.岩石是由什么组成的?岩石是由矿物和矿粒组成的。
7.什么是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沉积岩是通过沉积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是由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改变形成的。
8.石英、长石和云母是哪种类型的矿物?石英是硅酸盐矿物,长石是硅酸盐矿物,云母是硅酸盐片状矿物。
9.什么是矿石?矿石是包含有经济价值的矿物的自然固体。
10.解释一下矿床形成的过程。
矿床形成通常涉及地质过程,如热液作用、沉积、蒸发等,导致矿物富集成矿石。
11.什么是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是根据岩层的顺序和化石的相对年龄进行确定的,而绝对地质年代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方法得到的确切年龄。
12.为什么放射性同位素对于测定地质年龄很重要?放射性同位素衰变速率可以用来确定矿物或岩石的年龄,是地质年代学的关键工具。
13.什么是化石?它们在地质学中有什么作用?化石是过去生命的遗骸或痕迹,它们在地质学中用于确定岩石的相对年龄和生态系统的演变。
14.地质时间尺度上的三个主要纪元是什么?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15.描述一下地球的形成过程。
地球的形成是通过凝聚和积累星云中的物质,然后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的地质过程。
16.解释地球上的岩石循环是如何工作的。
岩石循环包括岩石的形成、变质、侵蚀、沉积和再结晶等地质过程。
地质学试题库及答案-30页精选文档

①试题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1.显生宙划分为代、代和代。
2.冰川按分布规模、形态和所处地形的条件,可分为冰川和冰川两个基本类型。
3.岩石按成因分为、和。
4.爬行动物最早出现在纪。
5.单向环流是河流在岸进行侵蚀,在岸进行沉积的主要原因。
6.地球上的内能包括、和。
7.海洋环境可分为带、带、带和带。
8.河流对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式可分为、和三种。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1.变质作用;2.岩石圈;3.层间水;4.地质构造;5.岩浆作用;6.冲积物;7.潮汐;8.风化作用;9.泻湖;10.冰川。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其是如何划分的?2.何谓外动力地质作用?其主要类型有哪些?3.试述滨海带的概念及其环境的主要特点。
4.什么是矿物?其肉眼鉴定的主要依据有哪些?5.简述断层存在的证据。
6.简述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地质年代单位分为、、和。
2.地面流水根据流动特点可分为、和三种。
3.类地行星包括、、和。
含量划分为、、和。
4.岩浆岩按SiO25.岩层产状要素是、和。
6.湖水按含盐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含盐度小于18%的湖和含盐度为1—35g/L的湖。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1.地质作用;2.潮汐;3.滨海带;4.熔浆;5.沼泽;6.矿物;7.三角洲;8.冰川;9.构造运动;10.地缝合线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1.试述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及其划分方案。
2.何谓冲积物?其有哪些特点?3.何谓浅海带?其环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分为那几大类?5.试述大陆漂移的证据。
6.简述土壤污染源及其主要物质。
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1.年代地层单位分为、、和。
2.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分为、和。
3.单向环流可使河流在凸岸,凹岸。
4.洋壳在增生(离散),而在消亡(会聚)。
5.地磁场的要素是、和。
地质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地质学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最外层的是()A、地壳;B、地核。
C、地幔;D、岩石圈;正确答案:A2、变晶结构是( )所具有的结构。
A、沉积岩B、火成岩C、火山岩D、变质岩正确答案:D3、下列不属于断层的几何要素的是()A、断盘B、断层面C、核D、断层线正确答案:C4、细晶岩脉属于()。
A、次火山岩B、浅成岩C、深成岩D、沉积岩正确答案:B5、下列哪种沉积相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A、冰川沉积B、海相C、河流相D、湖相正确答案:C6、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 )A、南极;B、赤道;C、北回归线;D、北京。
正确答案:A7、下列构造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变质岩的典型构造的是()。
A、块状构造B、气孔构造C、片状构造D、层理构造正确答案:D8、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B、千枚状构造C、片状构造D、片麻状构造正确答案:D9、下列哪种岩浆多以裂隙式喷发为主()A、超基性岩浆B、基性岩浆C、酸性岩浆D、中性岩浆正确答案:B10、下列不属于物理风化的是( )。
A、盐类的结晶B、温差风化C、冰劈作用D、溶解作用正确答案:D11、粉砂岩具有的层理构造为()。
A、交错层理变质岩B、平行层理C、水平层理D、粒序层理正确答案:C12、下列构造中属于酸性喷出岩常见的构造是()A、流纹构造B、枕状构造C、块状构造D、条带构造正确答案:A13、接触变质作用的主要控制因素是()。
A、时间B、温度C、流体D、压力正确答案:B14、层理构造是()所具有的构造。
A、岩浆岩B、变质岩C、火成岩D、沉积岩正确答案:D15、裸蕨植物繁盛的时代是()A、寒武纪;B、泥盆纪;C、奥陶纪;D、志留纪。
正确答案:D16、燕山构造阶段属于()A、古生代;B、中生代;C、元古代。
D、新生代;正确答案:B17、下列硅酸盐矿物中最易风化的是()A、石英;B、橄榄石;C、角闪石。
地质学基础复习问答题

1、岩相: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性和生物群的综合特征,称为岩相。
包括: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三类。
2、克拉克值:把地壳中每种元素含量的百分比值称为克拉克值。
3、元素的丰度:根据大陆地壳中(地下16Km以内)的5159个岩石、矿物、土壤和天然水的样品分析数据,于1889年第一次算出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数值(平均质量百分比),即元素的丰度。
4、矿物: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内部原子排列顺序和物理特征的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
5、晶体:有三个特征:(1)晶体有一定的几何外形;(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3)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6、非晶质体:凡内部质点呈不规则排列的物体。
7、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
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8、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9、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10、变质岩:是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11、岩石的碱度即指岩石中碱的饱和程度,岩石的碱度与碱含量多少有一定关系。
通常把Na2O K2O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称为全碱含量;12、变质岩是在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构造的变化和改造产生的新型岩石。
这些力量包括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
13、矿物的发光性:指矿物受外加能量激发,能发出可见光的性质。
14、矿物的力学性质:矿物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性质。
其中最重要的是解理和硬度,其次有延展性、脆性、弹性和挠性等。
15、矿物的解理与断口: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发生破裂,并能裂出光滑平面的性质称解理。
这些平面称解理面。
如果矿物受外力作用,在任意方向破裂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如贝壳状、锯齿状)则这样的断面称为断口。
16、矿物的脆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容易破碎的性质为脆性。
地球科学问答挑战及解答

地球科学问答挑战及解答1. 什么是地球科学?地球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各个方面的科学学科,包括地质学、地形学、气候学、大气科学、海洋学、地球物理学等。
它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2. 什么是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历史演化以及地球表面的地貌变化的学科。
它研究地球上的岩石、矿物、地壳运动、地球的历史等内容,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3. 什么是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最外层,包括陆地和海洋底部的岩石层。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是由固态岩石和部分熔融岩石组成的厚度约为2900公里的层。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部部分,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则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4.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指地球上的岩石圈被分成多个板块,并且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相对运动的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连续的,而是由许多小小的板块组成。
这些板块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导致地球上的地震、火山活动和山脉的形成。
5. 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产生了地球上的震动和波动。
地震通常是由地壳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这些板块在某一瞬间突然释放了积累的能量,造成地震波传播。
地震对人类和地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能够导致建筑物倒塌、地面裂缝、海啸等灾害。
6. 什么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长期变化的过程。
气候变化可以包括自然变化和人为活动引起的变化。
最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导致了大气中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的增加,进而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化对于生态系统、农业、水资源等方面都有重大影响。
7. 什么是海洋学?海洋学是研究海洋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特征的学科。
它探索海洋的构成、循环、生态系统、海洋动力学等内容,并研究海洋对于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海洋学对于保护海洋资源、预测海洋灾害等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地质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地理地质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几个主要圈层?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B解析:地球的内部结构主要分为三个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2. 下列哪项不是地质作用?A. 风化作用B. 侵蚀作用C. 沉积作用D. 光合作用答案:D解析:光合作用是生物学中的概念,不属于地质作用。
3. 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哪三类?A. 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B. 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C. 火成岩、沉积岩、岩浆岩D. 火山岩、岩浆岩、沉积岩答案:A解析:岩石按成因分为火成岩(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沉积岩(由沉积物压实固结形成)和变质岩(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形成)。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A. 氧B. 硅C. 铝D. 铁答案:A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5. 板块构造学说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阿尔弗雷德·韦格纳B. 阿基米德C. 牛顿D. 爱因斯坦答案:A解析:板块构造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提出的。
6. 下列哪项不是地震的直接前兆?A. 小震活动增多B. 地下水异常C. 动物行为异常D. 气温升高答案:D解析:地震的直接前兆通常包括小震活动增多、地下水异常和动物行为异常等,而气温升高与地震活动没有直接关系。
7.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A. 阿特兰蒂斯海沟B. 马里亚纳海沟C. 阿拉伯海沟D. 亚马逊河海沟答案:B解析: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
8. 岩石的矿物成分可以通过哪种仪器进行分析?A. 显微镜B. 地震仪C. 磁力计D. 温度计答案:A解析:岩石的矿物成分通常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和分析。
9. 下列哪项不是火山爆发的类型?A. 喷气型B. 喷溢型C. 爆炸型D. 喷砂型答案:D解析:火山爆发的类型包括喷气型、喷溢型和爆炸型,喷砂型不是火山爆发的类型。
10. 地壳的厚度在大陆部分通常是多少?A. 5-30公里B. 30-50公里C. 50-70公里D. 70-100公里答案:B解析:地壳的厚度在大陆部分通常在30-50公里之间。
《地质学》复习题二:问答题及名词解释题

1.风积物的特征?答:风力堆积的物质称为风积物。
包括风成砂和风成黄土堆积。
风成砂的特点:①碎屑物成分以石英、长石沙粒为主,可见到较多的铁镁质及其他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矿物,这是水力搬运物中少见的。
②具有极好的分选性和极高的磨圆度。
③具有规模较大的交错层理。
④颜色多样,以红色为主。
风成黄土的特点:①黄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一种特殊的第四纪堆积物,主要由粉砂组成(80%)。
②颜色为棕黄色、灰黄色,结构疏松,质地均一,空隙度大,层理不明显,垂直节理发育。
③矿物种类繁多,以石英、长石为主,富含碳酸盐矿物及较多的不稳定矿物,与下伏的基岩中矿物无关。
2.什么是透水层和隔水层?它们分别包括哪些岩石?答:透水层:能透水的岩层。
洞隙大,且相互连通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以及孔隙大的砾石层和沙层是良好的透水层。
隔水层:具隔水性的岩层。
粘土岩、粉砂质泥岩及节理不发育的岩浆岩和块状变质岩可视为隔水层。
3.冲积物的特征答:河流沉积的物质称为冲积物。
冲积物都是在流动的水体中以机械方式沉积的碎屑物。
因而具有下列基本特征:①分选性较好这是由于流水搬运能力的变化比较有规律。
在一定强度的水动力状况下,只能有一定的碎屑物质沉积下来。
②磨圆度较好较粗的碎屑物质,在搬运过程中相互之间以及碎屑物与河底之间不断摩擦,变圆滑。
如河床中的卵石,常常是相当圆滑的。
③成层性较清楚这是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具有规律性变化。
就同一地点而言,洪水期沉积物粗而且数量多,枯水期的沉积物细而且数量少;夏季沉积物颜色较淡,冬季沉积物颜色较深,不同时期沉积物的成分也会有差别等等,因而在沉积物剖面上表现了成层现象。
④韵律性特征类似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沉积物在剖面上有规律的交替重复出现,称为韵律性或旋回性。
⑤具有流水成因的沉积构造河流沉积物中常见有特征性的波痕、砂丘以及交错层理等原生构造。
4河流去均夷化作用形成的原因?答:①地壳的升降运动:陆地上升使河床抬高或者海平面下降使侵蚀基准面下降,从而使下蚀作用增强。
《地质学》期末复习知识简答题

地质学期末复习(简答题)1.何谓重力异常?重力异常时如何产生的?具有什么实际意义?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致所测出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称为重力异常。
比理论值大的称为正异常,比理论值小的称为负异常。
意义:异常的大小取决于矿石与周围岩石密度差,矿体的大小以及矿体的埋藏深度。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进行找矿和地质调查,称为重力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之一。
2.地球磁场具有什么特点?地磁异常和磁层具有什么实际意义?特点:1.地磁南北极和地理南北极的位置不一致,并且磁极的位置逐年都有变化。
2.地面上每一点都可以从理论上计算出它的磁偏角和磁倾角。
3.根据人造卫星在地球外层空间探测发现,地球磁场的磁力线并不规则,由于太阳风的影响,地球的磁场被压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这个区域叫做磁层。
4.又因为在地球转动过程中,流体地核比固体地幔略有滞后,因此产生地球磁场逐渐向西漂移。
地磁异常的实际意义:局部的地磁异常杨主要是由地下岩石磁性差异引起的,属于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的磁法勘探就是据此寻找地磁异常区,从而发现隐伏地下的高磁性矿床。
此外通过研究一万年前所形成的岩石中保存下来的剩余磁性的方向和强度的变化,称为古地磁学。
它可以配合其他方法探索地球岩石圈构造发展的历史。
磁层的实际意义:磁层可以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宇宙射线和粒子的危害。
3.岩石圈温度的垂直变化有什么规律?如何表达?规律:从里到外温度逐渐降低,地壳表层的温度常随外界温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从地表向地下达到一定浓度,其温度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常温层以下地温随深度而增加,增温规律用地热增温级或地热梯度表示。
4.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各具有什么特点?大气圈:地球在其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中,总是要分异出一些较轻的物质,轻的物质上升,积少成多形成大气圈。
水圈:地球上的原生水,是地球物质分异的产物,地球上的水圈是逐渐演化而成的。
生物圈:指地球表面有生物存在并感受生命活动影响的圈层,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圈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关职中2007年19班(国土资源学专业)地质学基础复习题一、填空题: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5分)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
2、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三类,它们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石英岩属于变质岩;玄武岩是属于岩浆岩,石灰岩是属于沉积岩。
3、按岩浆岩中的二氧化硅的含量,可划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4、相对地质年代的四级时代单位依次是宙、代、纪、世。
5、岩层的产状三要素是:走向、倾向和倾角。
6、摩氏硬度计中,硬度为3、4、7、9的矿物依次为:方解石、萤石、石英和刚玉。
在野外,通常用小刀、指甲来粗略测试矿物硬度,小刀的硬度是5.5左右,指甲的硬度是2.5左右。
7、变质作用的方式主要有重结晶作用变质作用交代作用变形和碎裂作用等几种。
8、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三种方式,其综合产物是土壤。
9、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三种。
10、残积物是风化作用产物,坡积物是片流地质作用产物,河流的沉积物为冲积物,冰川堆积物为冰碛物。
11、根据褶皱的轴面和两翼产状,可将褶皱分为直立褶皱倒转褶皱斜歪褶皱平卧褶皱翻卷褶皱。
12、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可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13、地质学对人类社会担负着两大使命,分别为寻找矿产资源和环境保护。
14、赤道半径为(6,378.2)km,两极半径为(6,356.8)km。
赤道周长为(40 075.24)km。
15、决定岩浆性质最重要的化学成分是(SiO2),根据它的百分含量可把岩浆分为(超基性岩(SiO2 <45%))、(基性岩(SiO2 45-53%))、(中性岩(SiO2 53-66%))和(和酸性岩(SiO2 >66%))四类。
16、远处发生了一次剧烈地震,地震台首先接收到的是(纵)波,其次是(横)波,最后记录到的是(横)波;说明(纵)波比其它形式的地震波传播速度更快。
17、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式提出大陆漂移说。
18、地球外部圈层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内部圈层划分为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
19、岩浆作用可以划分为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
20、在垂向上,风化壳自下而上可分为基岩、半风化层、残积层、土壤层。
21、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等22、变质作用类型接触交代变质作用、角岩是接触变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23、由早至晚,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六个纪。
24、岩层产状三要素是指走向、倾向和倾角。
25、地壳中克拉克值最高的元素是(氧);氧化物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硅)。
26、划分地壳,地幔和地核的两个一级不连续面是(莫霍面)和(古登堡不连续面)。
27、地壳基本上可分为(大陆型)和(海洋)型两种。
28、地壳演化的四个阶段是(冥故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
29、地壳中各元素的丰度:氧(45.2%),硅(27.2%)铝(8%),铁(5.8%),钙(5.06%)镁(2.77%),钠(2.32%),钾(1.68%),钛(0.68%),氢(0.14%),锰(0.10%),磷(0.10%)其它所有元素(0.95%)30、根据组成集合体矿物的延伸类型,可分为一向延伸,二向延展和三向等长三种类型31、研究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需掌握的是矿物的硬度、解理、断口、密度和比重32、矿物的光学性质就是矿物对光的吸收、反射、折射以及光在矿物中传播的性质,主要有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等;33、矿物的有些特殊性质,如发光性、磁性、压电性、放射性、特殊的味道等仅存在于少数矿物中。
这些性质除了可用于鉴定矿物之外,在工业上也具有相当价值。
34、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那里温度高达1300℃,压力约数千个大气压,使岩浆具有极大的活动性和能量,按其活动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
35、岩浆岩常见的如在地壳中分布很广的中粗粒结构的侵入岩——花岗岩,气孔构造发育,黑色致密的玄武岩,流纹构造显著的酸性喷出岩——流纹岩等。
36、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
它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形成的。
沉积岩的体积只占岩石圈的5%,但其分布面积却占陆地的75%,大洋底部几乎全部为沉积岩或沉积物所覆盖,沉积岩中蕴藏着大量的沉积矿产,如煤,石油,天然气,盐类等,而且铁锰铝铜铅锌等矿产中沉积类型的也占有很大的比重37、板块之间有三种相对运动方式:聚合、张裂与保守(错动)三种方式,所以板块之边界可分为张裂型板块边界、聚合型板块边界和错动型板块边界三种类型。
38、解理分有: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和极不完全解理。
39、断口分有:贝壳状、锯齿状、参差状、土状,等40、一般变质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变质作用作用于岩浆岩(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成为正变质岩;另一类是作用于沉积岩,生成的变质岩为副变质岩。
41、矿产资源的分类:按其特点和用途,通常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三大类。
二、名词解释1、岩相: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性和生物群的综合特征,称为岩相。
包括: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三类。
2、克拉克值:把地壳中每种元素含量的百分比值称为克拉克值。
3、元素的丰度:根据大陆地壳中(地下16Km以内)的5159个岩石、矿物、土壤和天然水的样品分析数据,于1889年第一次算出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数值(平均质量百分比),即元素的丰度。
4、矿物: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内部原子排列顺序和物理特征的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
5、晶体:有三个特征:(1)晶体有一定的几何外形;(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3)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6、非晶质体:凡内部质点呈不规则排列的物体。
7、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
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8、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9、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10、变质岩:是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11、岩石的碱度即指岩石中碱的饱和程度,岩石的碱度与碱含量多少有一定关系。
通常把Na2O K2O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称为全碱含量;12、变质岩是在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构造的变化和改造产生的新型岩石。
这些力量包括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
13、矿物的发光性:指矿物受外加能量激发,能发出可见光的性质。
14、矿物的力学性质:矿物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性质。
其中最重要的是解理和硬度,其次有延展性、脆性、弹性和挠性等。
15、矿物的解理与断口: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发生破裂,并能裂出光滑平面的性质称解理。
这些平面称解理面。
如果矿物受外力作用,在任意方向破裂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如贝壳状、锯齿状)则这样的断面称为断口。
16、矿物的脆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容易破碎的性质为脆性。
17、矿物的延展性:是矿物在锥击或引拉下,容易形成薄片或细丝的性质。
18、矿物的弹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但外力作用取消后,则能使弯曲变形恢复原状的性质。
19、矿物的挠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如当外力取消后,弯曲了的形变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20、矿物的密度和相对密度:矿物的密度是非常重要的性质之一,因为它反映了矿物的化学组分和晶体结构。
矿物的密度指矿物单位体积的重量。
矿物的相对密度是矿物在空气中的重量(P克)与4℃时同体积水的重量比。
21、矿物的磁性:指矿物能被永久磁铁或磁铁吸引或排斥的性质。
22、水平构造:岩层产状近于水平,这种构造出现在构造运动影响较轻微的地区或大范围内均匀抬升或下降的地区,岩层未发生明显变形。
水平构造中较新的岩层总是位于较老的岩层之上。
不同地点同高程上,出露同一地层;同一地点,老地层在低洼处,新地层在较高的位置。
23、倾斜构造:指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有一定的夹角。
倾斜构造带常常是褶曲的一翼或断层的一盘,也可以是大区域内的不均匀抬升或下降造成的。
此时岩层仍保持下老上新的层序。
24、褶皱构造:褶皱是岩层弯曲形成的构造。
在地壳岩石中褶皱弯曲的规模差别很大,从显微构造直到巨大的构造盆地和地槽带均属褶皱构造。
25、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是由于岩层受力发生脆性破裂而产生的构造。
26、节理:节理是当岩层、岩体发生破裂,而破裂面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显著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它是野外常见的构造现象,一般成群、成族出现。
27、断层:是岩体发生较明显位移的破裂带或破裂面。
断层是地壳中广泛存在的地质构造,形态各异,规模不一。
断层深度可达数千米,断层延伸最长可达数百甚至上千千米。
28、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29、内力地质作用:是因地球内部能产生的地质作用,这类地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下深处,有的可波及到地表。
它使岩石圈发生变形、变位,或发生变质,或发生物质重熔,以至形成新岩石。
30、岩浆作用:是岩浆从形成、运动直到冷凝成岩的全过程。
31、岩浆:是地下岩石的高温(800~1200℃)熔融体。
32、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是岩石在风化带以下,受温度、压力和流体物质的影响,在固态下转变成新的岩石的作用。
33、地震:地震是岩石中积蓄的应变能以弹性波形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内部的快速颤动。
地震发源于地下深处,并波及地表。
绝大多数地震是构造运动引起岩石断裂而发生的。
34、矿产资源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
35、矿石:矿物集合体。
在现代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以工业规模从矿物中加工提取金属或其他产品。
三、问答题:1、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及分科(1)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
其分支学科有;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等。
(2)研究地壳结构、构造及其演变规律。
如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地球物理学等。
(3)研究地球的历史。
如古生物、地史学等。
(4)研究地质学应用问题。
找矿勘探、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等。
(5)研究地质方法学问题。
数学地质、遥感地质学等。
(6)综合性研究。
地质学发展经历着由合到分、再由分到合。
目前正处于新的联合的过程中。
边缘学科、综合性学科的兴起2、什么是地质学?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