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总结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1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2第二章声现象9.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4第四章光现象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物理初中所有知识点总结(汇总18篇)

物理初中所有知识点总结(汇总18篇)

物理初中所有知识点总结(汇总18篇)物理初中所有知识点总结第1篇功的两个要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W=FS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功率的计算:P=W/t =UI=FV( W=Pt )功率的推导公式:P=Fv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且运动速度对动能的影响较大。

物体由于高度所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和物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物理初中所有知识点总结第2篇另:当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用来测焦距)当u=f时无法成像。

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老年人戴的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眼患者戴的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t=1010kg 1kg=1010g 1g=1010mg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体积,用公式ρ=M/V计算出该物体的密度。

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体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即热胀冷缩。

(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

)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物理初中所有知识点总结第3篇电话:1876年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了第一部电话(1)基本结构:主要由话筒和听筒组成。

(2)工作原理: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电话交换机:可以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导体中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物理初中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初中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初中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力与运动1.力的概念及分类2.力的合成与分解3.力的作用效果4.力的计算5.运动的描述与分析6.匀速直线运动7.变速直线运动8.抛体运动二、力的作用1.摩擦力2.压强与压力3.浮力与浮力原理4.弹力5.万有引力6.静电力和电场三、能量与能量转化1.能量的概念2.动能与势能3.机械能守恒定律4.能量与物质的转化5.热能与温度6.能量的传递与转化四、光学基础1.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2.光的折射与折射定律3.光的色散与全反射4.平面镜与球面镜5.透镜与光的成像6.光的干涉与衍射7.光的定向传播五、电学基础1.电荷与电场2.电流与电路3.电阻与电阻率4.电路中的功率与电能5.欧姆定律与串并联电路6.导体中的电场分布7.磁场与电磁感应六、声学基础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声音的特性与参数3.声音的反射与共鸣4.声音的干涉与衍射七、物态变化1.固体的特性与性质2.固体的熔化与凝固3.液体的特性与性质4.气体的特性与性质5.气体的压强与体积关系6.气体的温度与体积关系7.相变与气体压强八、核与辐射1.放射性与核能2.电离辐射与辐射防护3.核能的利用与应用以上是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你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与复习。

记得理解概念,掌握基本原理,并进行实际应用与实验操作,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祝你学习顺利!。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以及公式大全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以及公式大全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

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

01米=10-2米;1毫米=0。

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

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2。

速体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

6千米/小时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初中物理教学总结(汇总5篇)

初中物理教学总结(汇总5篇)

初中物理教学总结(汇总5篇)1.初中物理教学总结第1篇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

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忙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

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

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

所以,一向以来我都用心学习。

本学期,结合课程改革,确立的学习重点是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

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

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物理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如《教育的转型与教师主角的转换》、《教师怎样与新课程同行》等。

透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

平时有机会还透过技能培训、外出听课、开课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

透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

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

”力求让我的物理教学更具特色,构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我任教初二年级的16至22班的物理课程,任21班班主任。

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

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堂资料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使学生对物理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探究科学水平。

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

同时,我还用心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善教法,突破学法。

总之,在课堂教学,我都以培养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5篇精选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5篇精选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5篇精选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精心挑选的工作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物理实验总结篇一一、指导思想: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

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形成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

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主要工作:1、及时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关键所在,因为物理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

实验演示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而新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比以前增加了许多,为此,首先要督促教师做演示实验。

其次要根据教学进度和任课教师的要求,及时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由实验工作被动变为主动。

对于演示实验所需的仪器的种类和性能,作为一名实验员,首先要较熟悉。

根据需要我校已新添许多新的仪器设备,对于这些仪器,更应尽快地熟悉其性能。

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

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um=10-6m;1nm=10-9m..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ml=1cm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2.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13.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线运动..14.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第三章声的世界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的幅度、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第四章多彩的光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 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7.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8.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9.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10.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1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12.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投影仪;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放大镜..13.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空气中的光线偏离法线;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⑻凸透镜成像时;折射光线或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像点..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7.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校零;2认清分度值和测量范围;3弹簧伸长的方向要与被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9.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10.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11.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运动或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1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14.增大有益摩擦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自行车的刹车..15.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或磁悬浮..第六章力与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2.惯性: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3.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可概括为: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四者缺一不可..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6.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7.同一直线二力合成:合方向与两力相同;合方向与大力方向相同8.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时;受合力为零即平衡力..第七章密度与浮力一、质量和密度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t=103kg=106g=109mg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指示值..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称量范围;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7.密度:某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密度单位是kg/m3;还有:g/cm3;1g/cm3=1000kg/m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V的单位是米3m3..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不随质量或体积而改变;不同种类物质密度一般不同..9.水的密度ρ=1.0×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水质量为1.0×103千克..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2求质量:m=ρV..3求体积:..二、浮力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浮<G下沉;2F浮>G上浮3F浮=G悬浮或漂浮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下沉;2<上浮3=悬浮..不会漂浮3.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4.阿基米德原理公式:5.计算浮力方法有:1秤量法:F浮=G-F视2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3阿基米德原理:7.浮力利用1密度计:是物体漂浮条件的一个应用..它的刻度特点:上大下小..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4轮船: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第八章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并指向被压物体..作用点: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公式:;式中p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Pa=1N/m2;压力F单位是:N;受力面积S单位是:m2 3.压强公式:P=F/S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5.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6.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7.液体压强计算:;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8.据液体压强公式:;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9.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这就是连通器的原理..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10.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13.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14.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15. 1标准大气压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第九章机械与人一、简单机械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4.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铁匠剪刀;铡刀;起子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n二、功和能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3.功的公式:W=Fs;单位:W→J;F→N;S→m..1J=1N m.4.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W→J;t→S..1W=1J/S;1KW=1000W5.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做功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6.有用功:对人们有利用价值的功;记作W有用用滑轮组提升时:W有用=Gh;用滑轮组平拉物体时:W有用=FS总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记作W总;W总=Fs额外功:对人们无用又不得不做的功;记作W额外..三者间的关系:W有用+W额外=W总7.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要做额外功;所以有用功总小于总功;则机械效率总小于1..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3×105Pa..8.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⑴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有拉力F、钩码重G、钩码上升的高度h、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⑵测量的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9.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10.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11.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12.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13.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14.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J15.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没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若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会不断减少..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4. 物体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5. 物质世界从小到大的尺度: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1.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要吸热..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要放热.4.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5.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7.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8.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9.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空气流动快慢..10.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汽”、雾、等11.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一、温度与内能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2.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3. 摄氏温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4.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5.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6.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7.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8.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9.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10.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11.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12.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J..二、热量与热机1.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2.燃烧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燃烧值..单位是:J/kg..3.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J;q是燃烧值;单位是:J/kg;m是质量;单位是:kg4.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5.比热容是物质的又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容就相同..6.比热容的单位是:J/kg ℃;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7.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8.热量的计算:① 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② Q放=cmt0-t=cm△t降9.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第十三章了解电路1. 物体带电:物体有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2.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3. 自然界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 正电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5. 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6.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7.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8.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9.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10.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11. 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μA..1A=103mA=106uA..12.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13.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A;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A;②0~3A;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A..14.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15.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16. 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1KV=103V;1V=103mV=106uV..17.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18.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V;②0~15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V..23. 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V;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V;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V;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⑤工业电压380V..第十四章探究电路一、电阻和变阻器1.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2. 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1MΩ=103KΩ;1KΩ=103Ω..3.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4. 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1滑动变阻器:①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②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④正确使用:1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2接线要“一上一下”;3通电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2变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二、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公式: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4.欧姆定律的应用: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nR总。

(完整版)重点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归纳精华

(完整版)重点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归纳精华

精心整理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1)音调:(2)响度:6.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4.温度计使用:(1);(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5.6.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12.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二物理心得总结(精选13篇)

初二物理心得总结(精选13篇)

初二物理心得总结(精选13篇)篇1:初二物理心得本学期我担任初八年级(7)班的物理课程,初中物理课程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物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联系生活实际,掌握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树立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

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学习物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的内动力,有兴趣自然学生就会去钻研,所以上课既要科学,也要有趣生动,既要严谨,又要有空间思考的余地。

对于本学期的物理教学,我感到比较有压力,可能是刚刚担任物理课程,所以很多知识还存在一些误区,更多是对考试的知识重点不是特别清楚,不能准确的把握知识重点,当然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也慢慢的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节奏,对于本学期的教学,我有以下总结:一、把握新课程标准,多闻多问,平时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教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认真落实学校教务处的一些要求,多听课,通过听课可以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补充自己的不足,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平时多和其他老师交流,沟通,不断提高、完善自已。

1、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理念,课改精神。

对于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

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的源泉。

(最全)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最全)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 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点总结一、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一种导致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2. 力的计算: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1N等于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加速度为1m/s²的力。

3. 力的作用: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4. 压力的概念: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单位为帕(Pa)。

5. 压力的计算:压力等于垂直于单位面积的力的大小。

二、机械能和功1. 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是物体在运动或静止过程中具有的能量形式,分为动能和势能。

2. 动能的计算: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再乘以1/2。

3. 势能的计算:势能等于物体在重力场中的高度乘以重力加速度。

4. 功的概念:功是力使物体发生位移时所做的功。

5.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的大小乘以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的余弦值,再乘以位移的大小。

三、机械运动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距离,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2. 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物体绕平衡位置作周期性往复运动。

3. 力的平衡:平衡力是指施加在物体上的各个力之和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指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二定律指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牛顿第三定律指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

四、压强和浮力1. 压强的概念: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压强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垂直力的大小。

2. 压强的计算:压强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3. 浮力的概念: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浸没物体的向上的支持力。

4. 浮力的计算:浮力等于被浸没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乘以重力加速度。

五、光学1. 光的传播:光可以在真空、空气、物质等介质中传播,光的传播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播。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遇到表面发生反射,遇到不同密度的介质发生折射。

3. 光的成像:透镜和反射镜都可以成像,成像分为实像和虚像。

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初中

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初中

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初中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重力、摩擦力、弹力、支持力、拉力、推力、浮力等。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点,可以合成一个等效的合力;同样,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4.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一致。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5. 运动的描述:-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m/s)。

- 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运动。

-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二、能量和功1. 能量的概念:物体由于其状态或位置而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2. 能量的分类:- 动能: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由于物体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 内能: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3.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总能量保持不变。

4. 功的概念: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做的工。

5.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公式为 W =F × d × cosθ,其中θ 是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三、机械1. 杠杆原理:通过改变力臂长度,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作用效果。

2. 滑轮系统:利用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实现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3. 斜面原理:通过增加作用距离,减小所需的力来移动物体。

4. 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反映了机械做功的效率。

四、热学1. 温度的概念: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重点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重点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6.在人耳7.20000Hz 891.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12.段是熔DG13.14.15.16.17.18.19.系统。

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着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和分类2. 牛顿第一定律3. 牛顿第二定律4. 牛顿第三定律5. 摩擦力6. 弹力7. 重力8. 浮力二、机械运动1. 速度和加速度2. 运动的图示3. 匀速直线运动4. 加速直线运动5. 自由落体运动6. 斜抛运动7. 圆周运动三、声和光1. 声的传播和性质2. 光的传播和性质3. 光的反射4. 光的折射5. 光的色散6. 镜子和透镜四、电和磁1. 静电2. 电流和电路3. 电阻和电功率4. 磁铁和磁场5. 电磁感应6. 电磁铁和电动机五、热和能1. 热和温度2. 内能和物质的状态变化3. 热传递和传热方式4. 热量和机械功5. 能量守恒定律6. 能源和能量转换六、能源利用1. 能源的种类和特点2. 能源的转换和利用3. 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七、科学与技术1. 科学方法和科学原理2. 科学实验和观察3. 发明创造和科技应用4.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八、物理与社会1. 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物理学对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影响3. 科学素养和科学伦理总结初中物理涵盖了力和运动、机械运动、声和光、电和磁、热和能、能源利用、科学与技术以及物理与社会等多个知识点。

通过学习物理,学生对世界万物的运行和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培养了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知识不仅在学科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日常生活、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因此,初中物理的学习既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伦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知识点难点考点全面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难点考点全面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

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总结1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
t =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
计算 ] V
m =
ρ
浮力公式: F 浮=G – F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

gV 排
F浮=G
p=S
F
p=ρgh
帕斯卡原理:∵p1=p2 ∴2
2
1
1
S
F
S
F
=
或2
1
2
1
S
S
F
F
=
F1L1=F2L2
或写成:1
2
2
1
L
L
F
F
=
滑轮组:
F = n
1
G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2
1G s =2 h
机械功公式: W =F s
P =t
W
机械效率:

有用W W =
η×100%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Q = c m △t (保证 △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 Q

= mq
★电流定义式:
t
Q I =
欧姆定律:
R
U I =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U =I R →→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W = R
U 2
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P = W /t
P = I U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U =U 1+U
2
分压原理:21
2
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表达式: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U =U 1=U
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 2
121R R P P =1
221R R P P =
1
2
21R R I I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