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婴儿的社会性发展

合集下载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关键期问题
印刻的启示:洛伦兹(Lorenz)与他的“鸭宝宝”

小鸭出生后第13-16小时是认识自己母亲的
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只要是能动的物体在它
们眼前出现,就会被当作自己的母亲。如果错过
这一阶段,小鸭就很难建立起对母亲的认识

这一情况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洛伦兹发现
的。他用自己当实验品,客串了几只鸭子的“母
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0-3岁)
第一单元
动作的发展
一 、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4点) (一)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 与皮亚杰的理论相一致,婴儿运用已有的 动作模式和感知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没有 动作,心理就无从发展。 (二)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通过动作的研究,可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 的内容和水平.幼儿智能发育检查中大动作和精 细动作的发展是检查的重点。
(三)恐惧的发展
1、本能的恐惧:大声响、位置突然改变,疼痛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被水烫过
3、怕生:陌生人焦虑 6—8个月出现
4、预测性恐惧:害怕黑
二、气质
托马斯将儿童气质分为:
1、容易型 2、困难型 3、迟缓型
三、社会性依恋 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称 依恋 (一)依恋的发展阶段: 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鲍尔比 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二)依恋类型 安全型: 回避型: 艾斯沃斯 反抗型: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第五章早期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学习辅导

一、情绪的功能与发生

人类的婴儿具有先天的情绪反应能力。婴儿正是靠着这种能力向成人发出各种心理信息,使自己得以生存;并与成人的情感交流中,使自己得以成长。

婴儿的情绪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四点:情绪有适应功能、驱动功能、行为组织功能和交流功能。

婴幼儿一些基本情绪的发生、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出生到一个月内):新生儿具有的一系列基本情绪是感兴趣、痛苦、厌恶和快乐的面部表情。婴儿对生理的满足和温柔的抚摸产生了一种广泛的松弛反应,这就是快乐。受到光和声音的刺激,则表现出兴趣。

图婴儿的基本情绪

第二阶段(出生1-7个月):其他的基本情绪如愤怒、悲伤、欢乐、惊讶和害怕等在2-7个月期间陆续显现。痛的感觉,成为引起愤怒和悲伤得左右要刺激源,而如果他们的预期未能实现,就会引起2-4个月的婴儿的愤怒,引起4-6个月的婴儿的伤心难过。当2-8个月大的婴儿感到自己能控制自身以外的事件时,就会引发强烈的惊奇和欢乐的情绪。这些所谓的基本情绪具有很深的生物根源,因为这些基本情绪出现的时间具有普遍性,对这些情绪的解释具有跨文化性。

第三阶段(出生6个月以后):出现的情绪是惊奇、害羞和嫉妒。物体的新异性会游到惊奇的情绪,而陌生人可能导致害羞,看见别人深情的拥抱或妈妈抱别的孩子,就会使婴幼儿产生嫉妒的情绪。

二、婴儿的情绪表达

“哭”和“笑”是婴儿表达情绪最直接的手段,是实现情绪交流功能最重要的手段。对婴儿情绪表达的研究,主要通过“哭”和“笑”来进行。

(一)婴儿的笑

婴儿的微笑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的“笑”可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
婴儿开始通过哭泣、声音模仿和简单的单词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婴儿社交性的发展
面部表情
婴儿能够识别和模仿面部表 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社交互动
婴儿开始与他人进行目光交 流和互动,建立人际关系。
探索和摸索
婴儿通过摸索和触摸来认识 周围的物体和人。
婴儿情感的发展
1
表达情感
2
婴儿开始通过哭泣、微笑和其他表
2 追视与注视
婴儿能够追随移动的 物体和专注地注视感 兴趣的目标物。
3 深度感知
婴儿开始逐渐发展出 对物体深度和立体感 的认知。
婴儿听觉的发展
1
语音感知
2
婴儿开始注意和模仿周围人的语
音和语调。
3
声音辨别
婴儿可以辨别出不同声音的来源 和特征。
语言理解
婴儿逐渐能够理解简单的语言指 令和词汇。
婴儿语言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心 理的发展
婴儿心理发展是发展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本章将探讨婴儿期的各个方 面的心理发展,包括视觉、听觉、语言、社交性、情感、意识和认知等方面 的发展。
婴儿期的定义
婴儿期是从出生到一岁的阶段,这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婴儿视觉的发展
1 对比与色彩
婴儿逐渐能够看清楚 高对比度和鲜明的颜 色。
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依恋Biblioteka Baidu系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的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的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的社会性发展婴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婴儿在与他人互动和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并逐渐建立起与他人的关系。这一阶段大约从出

生到18个月左右。婴儿的社会性发展对他们日后的人际关系、情绪调节

以及自我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婴儿在3到6个月的时候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

且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引起他人的注意。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兴趣,会试图抓住自己的手或脚。他们也开始意识到他人的存在,会对他人的笑

脸和声音作出反应。这一阶段的婴儿开始发展出对他人情感的认知,并逐

渐建立起父母与其他人之间的区别。

7个月大的婴儿开始表现出情感上的分离焦虑。当母亲离开时,他们

会表现出焦虑和害怕的情绪。这表明他们对母亲的依赖性和对与母亲的分

离的理解正在发展。然而,随着婴儿的成长和对外界的认知的提高,这种

情绪上的分离焦虑会逐渐减弱。

婴儿在一岁左右开始展示出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并通过实施一系列的

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会对母亲或照顾者表现出喜爱、信任和依赖

的情感,也会对陌生人表现出警惕和恐惧的情感。他们开始逐渐发展出对

他人情感的辨别能力,并逐渐建立起与主要照顾者之外的人的关系。

婴儿的社会性发展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情绪调节有着重要影响。从幼

儿园到小学,他们会逐渐认识到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的基础。同时,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他们也会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

行为,表现出适应性和合作性。

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五章 婴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

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五章 婴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

(二)同伴关系的发展 1、第一年:注视中形成同伴意识 2、第二年:互动中深化同伴
托马斯和奇斯的气质分类模式
易养型:易适应环境的孩子(40%) 难养型:难适应环境的孩子(10%) 迟缓型:慢慢适应环境的孩子(15%)
混合型 :(35% )
(二)气质的稳定性 1、气质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2岁后才具有稳定性 2、遗传和环境因素 遗传 非共享的环境 文化差异
(三)拟合优度模型 托马斯与奇斯:气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对儿童的发展产生良好的
三、社会认知学派
社会认知理论:研究儿童如何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自身或 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据此对行为作出因果性解释与 预测。
强调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自身的塑造力量。
(一)塞尔曼的角色采择理论 角色采择:指儿童采用他人的视角,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问
题的能力。 6岁以前的儿童往往意识不到别人的想法可能会与自己不同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性能量——力必多(libido)——性感区 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口唇期(0-1岁):吮吸是快乐的来源 肛门期(1-3岁):“释放与控制类的游戏” 性器期(3-6岁):恋父、恋母情结产生于此时期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
人的一生有八个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会出现一个主要 的冲突或危机。
微笑 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一、引言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从出生到入学前的这段时间内,在家庭、幼儿园等环境中与他人互动、建立社会关系的过程。这一阶段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后期的成长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征

1. 仿效行为

学前儿童具有强烈的模仿欲望,他们会观察周围的大人或

同龄人,然后尝试模仿他们的行为和语言。通过模仿,幼儿学会了许多社交技能和行为准则。

2. 合作与分享

在幼儿园等集体生活的环境中,学前儿童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并学习了分享的概念。通过这些活动,他们懂得了互助、团结和友谊的重要性。

3. 情绪管理

学前儿童逐渐学会了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学习了如何

控制自己的情绪,逐渐认识到情绪对社交行为的影响。

三、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1. 家庭环境

家庭是学前儿童最初接触社会的地方,家庭环境是否和谐、稳定,父母对幼儿的关爱和引导对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幼儿园环境

在幼儿园中,幼儿与同龄人接触、互动,通过与老师和同

伴的交流学会了尊重、合作等社会技能,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3. 社会文化背景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会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传统

的家庭文化、价值观念等都会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造成影响。

四、如何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1. 建立和谐亲子关系

父母要给予幼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建立起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提供安全、温暖的成长环境。

2. 提供多样化的社交机会

让幼儿有机会参与各种社交活动,与同龄人互动、交流,

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5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5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婴儿通过面部表情、声音和身体语言与照顾者进行情感交流,建 立亲密关系。
社会认知能力
婴儿开始理解社会规则,学习模仿他人行为,并逐渐掌握轮流、 分享等基本概念。
语言发展
婴儿在社交互动中逐渐掌握语言,从简单的单词到复杂的句子, 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社交技能提升
随着婴儿成长,他们的社交技能将不断进步,更善于与他人合作、 分享和解决问题。
研究方法与观察技巧
研究方法
婴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其中观察法是最常 用的方法之一。
观察技巧
在观察婴儿社会性发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保持自然情境、减少干扰、 详细记录、多角度观察。同时,观察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背景和敏锐的观察力, 以确保观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02
、合作、帮助等。
实践经验
02
婴儿通过亲身实践和经验积累来学习亲社会行为,如参与集体
活动、与同龄人互动等。
社会交往
03
婴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习亲社会行为,如与家人、朋友、老
师等的互动中培养分享、关心、尊重等品质。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道德情感培养中作用
家庭教育
家庭是婴儿道德情感培养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婴儿的道德情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父母应 该树立良好的榜样,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引导婴儿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和亲社会行为。

学前心理学之婴儿社会性发展

学前心理学之婴儿社会性发展

04
道德意识萌芽与亲
社会行为培养
道德认知初步形成
1 2
婴儿开始理解简单的是非观念
婴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是非 观念,比如“打人是不好的”、“分享是好的” 等。
模仿与观察学习
婴儿通过观察周围人的行为和反应来学习道德观 念,比如模仿父母或其他照顾者的亲社会行为。
3
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发展
02
婴儿情感发展与社
会性互动
情感表达与识别能力
01
02
03
情感表达
婴儿通过面部表情、声音 和身体语言等方式表达自 己的情感,如喜悦、愤怒 、悲伤等。
情感识别
婴儿能够感知和理解他人 的情感,对他人的面部表 情、声音和动作等情感信 号进行识别。
情感共鸣
婴儿在感知他人情感时, 会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表现出情感共鸣的特点。
03
影响婴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婴儿的气质类型等因素都会对婴儿的社会
性发展产生影响。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跨学科研究
未来婴儿社会性发展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 理论和方法,深入探讨婴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外在影响因素。
个性化教育
随着对婴儿社会性发展研究的深入,未来将更加注重根据每个婴儿的独特性进行个性化教 育,以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社会性是指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换言 之,社会性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如对传统 价值观念的接受,对社会伦理道德的遵从,对不同文化习俗的尊重,以及对各种社会关系 的处理等。
(二) 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 的重要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学习目标:
1. 了解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 掌握依恋的类型及家长教养方式的四种类型; 3. 理解学前儿童亲子交往、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 4.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情况,并采取 应对措施。
一、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
(一) 社会性发展的概念
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 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儿童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 态度,并为行为、性格、人格的形成发展奠定基础。
二、 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
(一) 亲子交往的重要性
儿童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进入了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网络中,对于学前儿童来说 (尤其是3岁以前),出生后最经常、最主要的接触者就是父母,因此,亲子交往是帮助他 们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完成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
接的影响

婴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 ppt课件

婴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 ppt课件

14
• 1、气质结构和气质测量 • 气质结构 • 托马斯和奇斯把大部分幼儿归为三类: 第一类是易适应环境的孩子(easy child)40% 第二类是难适应环境的孩子(difficult child)10 第三类是慢慢适应环境的孩子(slow-to warm-up child) 有35%的孩子表现出独特的混合型气质特征。 • 气质测量 • 一种是对行为的评估 • 另一种是根据生理反应估测气质
7
尚无自我羞愧感的孩子
8
• (二)行为主义学派
• 行为主义心理学相信经验塑造人的心灵。 大部分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环境的外 在力量是塑造儿童个性和社会性行为的首 要因素。 • 1、华生和斯金纳的条件反射理论 •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9
• (三)社会认知学派 • 社会认知理论主要研究儿童如何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自 身或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据此对行为作出因果性 解释与预测。 • 1、塞尔曼的角色采择理论 • 角色采择是指儿童采用他人的视角,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 问题的能力。儿童推测他人想法的社会认知水平的发展, 要经过各个复杂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逐渐不再以 自我为中心,不仅具备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而且 形成同时以多视角看待问题的能力,比如他们能区分自己 的观点、某个其他人的观点和大多数人的观点。 • 2、道奇的社会问题解决信息加工理论 • 社会问题解决信息加工理论强调社会行为中认知加工的重 要作用。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专科)各章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专科)各章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专科)各章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B.0—3岁 C.0—6岁 D.0—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对)

6.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对)

7.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对)

8.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对)

9.个体心理发展:指一个人作为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10.(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11.(发展的差异性),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2.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13.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14.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第五章婴儿的心理发展心理学 ppt课件

第五章婴儿的心理发展心理学 ppt课件
9
吉布森的著名视崖实验证明了儿童的深度知觉:
▪ 用棋盘式的图案铺在左右两边有高度落差的台子 上,上方覆盖玻璃板。将2、3个月大的婴儿放在” 视觉悬崖”。边,婴儿的心跳速度会减慢,这说 明他们体验深度而好奇;当把 6个月大的婴儿放 在玻璃板上,让其母亲在另一边招呼婴儿时,婴 儿对深度一边有恐惧感且会毫不犹豫地爬过没有 深度的一边,但却如何都不愿意爬过有悬崖特点 的一边。说明婴儿已经具备了深度知觉,但这是 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习得,尚无定论。
▪ (一)言语知觉和前言语发展(5个阶段) ▪ (二)语音的前言语发展 ▪ 从最初的哭声中逐步分化语音。 ▪ 单音节音 双音节音 多音节音 有意义语音的顺
序发展 ▪ (三)前言语交流的发展: ▪ 目的性、指代性、约定性。
24
三、言语的发生(10~14个月)
▪ (一)第一批词的产生及其生态学分析 ▪ (二)词语的获得与运用 ▪ 1.继续掌握一些场合限制性较强的词。 ▪ 2.已掌握的词开始摆脱场合的 ▪ 限定性,获得初步的概括性意义。 ▪ 3.开始直接掌握一些具有概括性 ▪ 和指代性功能的词语。
18
1.模仿与强化说
▪ (1)模仿说:

传统的模仿说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临摹,
儿童的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代表人物:
allpport,1924;
▪ Whitehurst:选择性模仿。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PPT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PPT

婴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01
视觉发展
婴儿的视觉系统在出生时已经具备一定的功能,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的视力逐渐提高,能够清晰地看到周围的事物。
02 03
听觉发展
婴儿的听觉系统在出生时已经发育成熟,他们能够清晰地听到周围的声 音,尤其是母语和高频音。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的听觉分辨能力和语 言理解能力逐渐提高。
环境因素
02
家庭、学校、社区等环境因素对婴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影
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
03
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到婴儿的社会性发展,如过度保护、
严厉惩罚等教养方式可能会阻碍婴儿的社会性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婴 儿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其心理发
展的影响。
02 感知觉发展
感知觉的概念和分类
感知觉的概念
感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和知 觉系统来接收、加工、组织信息,从而形成对事物的主观认 识。
感知觉的分类
根据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感知觉可以分为感觉和知觉。感 觉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原始刺激信息,知觉则是在感 觉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 识。
触觉发展
婴儿的触觉系统在出生时已经具备,他们通过触摸来感知世界。随着年 龄的增长,婴儿的触觉敏感度逐渐提高,能够区分不同的温度、质地和 形状。

学前心理学之婴儿社会性发展

学前心理学之婴儿社会性发展

•早期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引言

•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意情绪的问题。很多家长更希望孩子有比较好的情商。

可是,怎样才能让孩子有比较好的情商?情商意味着什么?跟情绪有什么关系?

•情商高的表现大致有:遇到困难不会发愁;不会被困难压垮;临危不惧;遇到别人情绪不好的时候自己不会被感染;心里没有很多的不舒服;不容易焦虑;高兴的时候多,不高兴的时候少;挨了骂、挨了批评也不会伤心和生气。

•第一节婴儿情绪的发展

一、情绪的功能与发生

(一)情绪及其基本功能

情绪是对一个特殊事件的主观反应,可以从生理的、经验的和外在行为的变化几个方面加以描述。

1、总是与某一个情绪相关的诱发事件有关。比如:惊奇是由意想不到善意的事件引发的,愤怒是因为目标被干扰,恐惧是危险的场景引发的,耻辱是因为自尊受到打击。

2、生理成分。比如:变化的心跳频率和脉搏、加速的呼吸、出汗以及其他一些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功能。

3、经验成分。与我们对诱发情景及其影响方式的认知评价相联系。(小一点的孩子和大一点的孩子面对打针的反应)

4、外在行为的变化。这是在观察他人情绪状态时认识到的东西。比如:面部表情的变化;声音的变化(尖声表示恐惧);特殊姿势的变化(愤怒时会晃动拳头)等。

(二)情绪的基本功能

适应、驱动、行为组织、交流

•情绪情感的区别

•一般把低级的、简单的、较不稳定的、冲动性强的、比较外露、与生理联系比较密切的体验称为情绪。

•把高级的、复杂的、较稳定的、冲动性弱的、比较不外露、社会性较强的体验称为情感。

(三)婴幼儿基本情绪的发生

1、婴儿的先天性情绪表达能力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ppt课件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ppt课件
有意识记忆
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开始出现有意 识记忆,即需要主动参与和意识的控 制,能够记住更长时间的信息。
婴儿的思维发展
直觉行动思维
婴儿在出生后几个月开始出现直觉行动思维,表现为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和 思考外界事物。
形象思维
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开始出现形象思维,即能够通过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 行思考。
80%
操作阶段
从3岁到6岁左右,儿童开始能够 进行更复杂的思维活动,如分类 、计数和简单逻辑推理等。
02
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的定义与分类
感知觉Leabharlann Baidu
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收信息, 进而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过程。
分类
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和嗅觉等。
重要性
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的基础 ,对于其认知和行为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婴儿的依恋关系
安全型依恋
婴儿对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产 生强烈的亲近感和依赖感,当婴儿感 到不安或不安全时,会寻求主要抚养 者的亲近和安慰。
不安全型依恋
包括回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回避 型依恋的婴儿对主要抚养者缺乏亲近 感和依赖感,矛盾型依恋的婴儿在寻 求亲近和安慰时会表现出矛盾的情绪。
婴儿的自我意识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5
影响婴儿心理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对婴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05婴儿行为与社会环境

05婴儿行为与社会环境

婴儿智力发展的六个阶段
①反射活动:出生到1个月时,婴儿以先天的条 件反射来适应环境。婴儿通过反射练习,使得 反射结构更加巩固,如吸吮奶头的动作变得更 加巩固和准确;同时,还扩展了原来的反射, 如将吸吮的动作,扩展到吸吮手指和其他物体。 又被称为反射练习期。 ②初级循环反应:从1个月到4个月或更长一点, 婴儿开始把个别动作整合起来,形成一些新的、 综合性的习惯动作,如用眼睛追随运动的物体。 这个时期又被称为习惯动作期。



4、 抓握反射。 又称达尔文反射。物体触及掌 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握住。 比如,给新生儿洗澡时,如果 他的手掌偶然碰到了大人的衣 服或洗澡盆边,他会紧紧地把 碰看的东西抓住,用力才能把 它扳开。如果小棍碰到手掌, 新生儿也立即紧握住。这时如 果抽走小棍,他会握得更紧, 如果孩子双手抓握棍棒,大人 甚至可以拉住棍棒把孩子的身 体带起来。让他直立。

10个月时,婴儿可以自己爬行; 11个月时,婴儿可以在父母的牵引下开始走路; 12个月时,婴儿可以独立抓住桌椅等家具站立起来 13个月时,婴儿可以爬台阶; 14个月时,婴儿可以独自站立; 15个月时,婴儿可以独立行走; 16个月时,婴儿可以独自蹲下并站起; 19个月时,婴儿可以扶着物体越过障碍棒; 20个月时,婴儿可以开始跑,但还不稳; 23个月时,婴儿可以扶栏上下楼梯; 24个月时,婴儿能双脚跳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urrhus Skinner
第一节 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儿童有时并没有外显性的操作,而是 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 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矫正现存的反应形式。 他称这种过程为“观察学习”。
Albert Bandura
第一节 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理论
三、 社会认知学派
影响气质和人格。
第二节 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拟合优度模型
孩子的气质会随年龄而变化。这说明环境并非 总支持某种气质类型。托马斯和奇斯提出用拟合优 度模型来描述气质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对儿童 的发展产生良好的结果,即气质类型的形成,关键 在于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与儿童的气质特点相符合。
第二节 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表情欢快的脸,一边同婴儿随 便说些什么。
注意和调节: 当发出声响或面部表情有所
变化时,是否转过头来对着你 瞧。
参与与交往: 婴儿看到他最喜爱的人,看
上去是否快活或高兴。
情感交流: 是否试图捕捉你的目光或主
动表示友好,比如探出身子让 人抱。
解决问题: 蹒跚学步的孩子是否到处找
你,以满足他的需求,比如缠 着要你牵住他的手。
既看又听: 一边缓慢地向右或向左移动
未解决
又不确定的满 足导致的愤怒 又被控制导致 的疏远
良心一直追求
品质
希望 意志力
目的
第一节 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理论
二、 行为主义学派
第一节 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理论
条件反射理论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以观 测到的行为而不是意识,一切行为都 是刺激(S)→反应(R)的过程。
Watson
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操作性的,行 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可以通过 及时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通 过不予强化即“忽视”来消除儿童的 不良行为。
第一节 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理论
Robert L. Selman
塞尔曼的观点采择理论
塞尔曼的社会认知理论非常重视儿童 在社会性发展中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根 据他的观点,幼童社会认知能力的局限是 由观点采择能力较差造成的。
第一节 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理论
Kenneth A. Dodge
道奇的社会问题解决信息加工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口唇期、肛 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青春期。
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Sigmund Freud
第一节 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理论
阶段
婴儿期 儿童早期
学前期
危机
信任对不信任 自主对自我怀疑
主动对内疚
解决
需求得到满足 的信心
来源与自我控 制的独立
作用与欲望、 冲动和潜能

阳就冲到妈妈前面自己去按开关按钮。妈妈给阳阳读故事的时候,

阳阳要自己翻书,不让妈妈翻书。吃饭的时候,阳阳想自己拿勺子

吃饭,但是奶奶总是担心阳阳太小,什么都不肯让阳阳自己做。

思考:
奶奶的做法会对阳阳的心理发展造成什么影响?
第二节 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一、 婴儿的气质
第二节 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气质结构
第五章 婴儿的社会性发展
• 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理论
1
• 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2
• 婴儿期的亲子关系
3
• 婴儿期的同伴关系
4
第一节 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 精神分析学派
第一节 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理论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童年早期的性能量 —— 力比多的发展变化决 定了其人格发展的特征和心理生活的正常与否。
二、 婴儿的情绪
第二节 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情绪的发生
痛苦
厌恶 出 快乐 生 一 兴趣 周 之 内
愤怒
悲伤 出 惧怕 生 1-4 个 月
惊奇
害羞 出 生 6-9 个 月
第二节 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交流功能
适应功能
情绪的功能
驱动功能
组织功能
第二节 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婴儿的哭

• 生理性啼哭
• 心理性啼哭
儿童在解决社会性问题时要经历六个步骤,即 编码问题情境、解释情境中的社会性线索、形成 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设想到达最终目标可能的 策略、评价每个策略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某个 行为。
第一节 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理论
四、 社会生态理论
第一节 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理论
生态系统模型
人与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而共同演进,心理学家们 应该在家庭、学校、社会等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中研究儿 童的发展。同时,强调了对儿童的心理研究应该注重个体 在与其所处环境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主动性, 强调个体对环境的双向积极适应。
拓展资源
基于教师评定的3~9岁儿童气质结构
第二节 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气质测量
方法一:对行为的评估,通常通过 采访或向父母提问来估测气质。
方法二:根据生理反应估测气质。
第二节 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气质的稳定性
气质的恒稳性 • 研究表明,婴儿的气质有长期的稳定性。 遗传和环境因素 • 遗传、非共享环境、文化差异会一定程度上
第二节 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3个月
5–6个月
10个月
18个月
最初的交际: 婴儿百度文库出谨慎反应,对别人
发生兴趣,不时对周围人绽露 笑容。
花样翻新: 随着同外界交往日益增多,
婴儿流露出惊喜、欢乐、受挫 和失望等情感。
定 以婴睛 便儿理凝开解视始他: 跟们踪感父兴母趣亲的的是什视么线。,用更感行强。刚动了开表,始达蹒也情跚能感学体步验: 到,复自杂我的意情识
第一节 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理论
习性学和进化论心理学
习性学是在种群进化的情境中研究某种行为模式的生存适应性 的功能和价值。
“印刻”效应 www.dwz.cn/tiz4y
“依恋”理论 www.dwz.cn/tizKy
第一节 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理论

案例分析:

阳阳2岁了,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去尝试。妈妈要打开电视机,阳
婴儿的笑
• 自发的微笑 •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第二节 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快乐的体验
恐惧的体验
婴儿情绪的体验
第二节 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视觉悬崖实验场景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1)情绪影响注意力 2)情绪影响行为
第二节 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婴儿情绪研究新进展
嫉妒
辨认面部 表情
情绪调节
同情
亲子沟通
日常生活没有规律,对新环境 适应很慢,且反应消极、紧张。
难适应环 境的孩子
10%
易适应环 境的孩子
40%
慢慢适应环境 变化的孩子 15%
在婴儿期就很快建立起生活规 律,大多乐观,对新事物适应 得很快。
不活跃,对环境刺激采取温和 的、低调的反应,情绪消极, 对新环境适应较慢。
第二节 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